混凝土真空脱水施工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10846067.6

文献号 : CN10632071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陈敬李斯祺石从黎杨再富

申请人 : 重庆建工新型建材有限公司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平面施工方法,具体的说是一种混凝土真空脱水施工方法;包括有如下步骤;A,摊铺混凝土并振捣抄平;B,铺设吸水垫并密封,吸水垫包括过滤布和密封垫,过滤布的上表面设置有纵横交错的硅胶凸筋,硅胶凸筋的交叉位置设有柱状的硅胶凸起,密封垫的边沿为上下叠合并错开的密封膜;C,接通真空脱水机并脱水,脱水过程的真空度从0bar开始,在3min时间内逐渐增大到0.6~0.87bar,当真空脱水机出水口基本上无水流出时,然后停机;D,移走吸水垫并抹平混凝土,按照常规养护即可;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混凝土真空脱水施工方法,施工简便,密封性好,脱水效果好。

权利要求 :

1.一种混凝土真空脱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如下步骤:

A,摊铺混凝土并振捣抄平:连续浇筑并摊铺混凝土,然后振捣至其表面不再下沉为止,再采用刮平机找平;

B,铺设吸水垫并密封:吸水垫包括过滤布和密封垫,首先在混凝土表面铺设过滤布,过滤布的网孔小于1mm,过滤布的上表面设置有纵横交错的硅胶凸筋,硅胶凸筋的交叉位置设有柱状的硅胶凸起,硅胶凸起的轴向截面成工字形,过滤布的边沿距离模板边框100~

200mm,然后在过滤布上方铺设密封垫,密封垫的投影面积覆盖混凝土上表面,密封垫的边沿为上下叠合并错开的密封膜,密封膜至少设置有3层,所述密封膜的单层厚度不超过1mm;

C,接通真空脱水机并脱水:密封垫的中部上方设置脱水管接头,该接头通过脱水管连接真空脱水机,脱水过程的真空度从0bar开始,在3min时间内逐渐增大到0.6~0.87bar,当真空脱水机出水口基本上无水流出时,然后停机;

D,移走吸水垫并抹平混凝土:将密封垫的边沿轻轻掀起至漏出过滤布上的硅胶凸起,然后让气压逐渐平衡2~3min,再分别移走密封垫和过滤布,按照常规设计要求抹平混凝土,并继续养护即可;

所述密封垫的上方设置有纵横相交贯通的通道气囊,该通道气囊上设置有封闭的进口和出口,密封垫边缘上方设置有挤压密封膜的环形蓄水腔。

说明书 :

混凝土真空脱水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平面施工方法,具体的说是一种混凝土真空脱水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混凝土是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外加剂按一定比例配合搅拌而得的混合物。混凝土在施工完成以后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凝结硬化,凝结硬化就是一定量的水和水泥进行水化作用的过程。大量实验发现水灰比为0.23~0.28,水化即可充分进行。但是采用较低水灰比拌制的混凝土,由于含水量较少,流动性差,浇筑成型难,既影响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又不能保证混凝土硬化后的密实性。因此,在实际施工中,混凝土的实际水灰比高于0.28,以增加拌和的流动性,但采用较高水灰比会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以及长期耐久性能。同时,为满足泵送施工需求,混凝土的坍落度通常较大,塑性收缩较大,易产生开裂、表面泌水导致起砂等质量缺陷,这些缺陷常成为质量投诉的热点。由于混凝土各种材料的密度差异,水泥浆浮到表面上,直接导致其表面强度较低、耐磨性降低,以致在不少耐磨性要求高的地面和楼面不得不增加一层耐磨层,增加了工程造价。
[0003] 为了解决上述混凝土水灰比高所造成问题,可以在混凝土施工中采用真空脱水施工工艺,即使用真空脱水机将较高水灰比的混凝土中多余的水分和空气抽出,从而得到相应的理想水灰比,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密实度和耐磨性。这种施工工艺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去除混凝土中多余水分和空气,但实际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由于密封垫常常会有褶皱,导致密封垫漏气严重;由于高真空度下密封垫与混凝土连接紧密,混凝土中的水的流动通道较小。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简便,密封性好,脱水效果好的施工方法。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凝土真空脱水施工方法,包括有如下步骤:
[0006] A,摊铺混凝土并振捣抄平:连续浇筑并摊铺混凝土,然后振捣至其表面不再下沉为止,再采用刮平机找平;
[0007] B,铺设吸水垫并密封:吸水垫包括过滤布和密封垫,首先在混凝土表面铺设过滤布,过滤布的网孔小于1mm,过滤布的上表面设置有纵横交错的硅胶凸筋,硅胶凸筋的交叉位置设有柱状的硅胶凸起,硅胶凸起的轴向截面成工字形,过滤布的边沿距离模板边框100~200mm,然后在过滤布上方铺设密封垫,密封垫的投影面积覆盖混凝土上表面,密封垫的边沿为上下叠合并错开的密封膜,密封膜至少设置有3层,所述密封膜的单层厚度不超过1mm;
[0008] C,接通真空脱水机并脱水:密封垫的中部上方设置脱水管接头,该接头通过脱水管连接真空脱水机,脱水过程的真空度从0bar开始,在3min时间内逐渐增大到0.6~0.87bar,当真空脱水机出水口基本上无水流出时,然后停机;
[0009] D,移走吸水垫并抹平混凝土:将密封垫的边沿轻轻掀起至漏出过滤布上的硅胶凸起,然后让气压逐渐平衡2~3min,再分别移走密封垫和过滤布,按照常规设计要求抹平混凝土,并继续养护即可。
[0010] 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混凝土真空脱水施工方法具有如下特点:由于在过滤布的上表面设置纵横交错的硅胶凸筋,硅胶凸筋的交叉位置设有柱状的硅胶凸起,硅胶凸起的轴向截面成工字形,这种设计既可以提高过滤布的强度,同时降低密封垫的重量,更重要的是当真空度增大时硅胶凸筋、硅胶凸起以及过滤布和密封垫仍能形成通道缝隙,方便了水的流动和汇集;由于密封垫的边沿为上下叠合并错开的密封膜,密封膜至少设置有3层,这样错开的密封膜的多个边沿形成了相互配合的密封边,即使某一层的密封膜发生了褶皱,其内侧或外侧的密封膜由于独立设置,不会形成连通的褶皱,通道被阻隔,同时由于外部大气压的作用,褶皱部分也会很容易被外侧封闭的密封膜迅速挤压,进而封闭;因此相比于传统的密封方式,其密封效果更好。
[0011] 作为优选方案,为了保证过滤布的强度,同时保证其都对密封垫的支撑效果,所述过滤布为橡胶布,所述硅胶凸起高度不超过5mm,所述硅胶凸筋高度不超过3mm。
[0012] 作为优选方案,为了进一步提高密封膜的密封效果,同时保证连接强度,所述密封膜相邻两层的叠合面积不小于内侧密封膜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同时该叠合面积至少为相邻两层密封连接面的2倍。
[0013] 作为优选方案,为了对较软的密封垫进行支撑,方便工人在对其进行铺设时调整位置,所述密封垫的上方设置有纵横相交贯通的通道气囊,该通道气囊上设置有封闭的进口和出口,为了进一步提高密封垫的挤压密封效果,密封垫边缘上方设置有挤压密封膜的环形蓄水腔。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17] 其中,混凝土1,过滤布2,密封垫3,硅胶凸筋4,硅胶凸起5,模板边框6,密封膜7,通道气囊8,环形蓄水腔9。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9]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凝土真空脱水施工方法,包括有如下步骤:
[0020] A,摊铺混凝土并振捣抄平:连续浇筑并摊铺混凝土1,然后振捣至混凝土1表面不再下沉为止,振捣过程应避免碰到模板边框6,再采用刮平机找平;
[0021] B,铺设吸水垫并密封:吸水垫包括过滤布2和密封垫3,首先在混凝土1表面铺设过滤布2,过滤布2为橡胶布,过滤布2的网孔小于1mm,过滤布2的上表面设置有纵横交错的硅胶凸筋4,硅胶凸筋4的交叉位置设有柱状的硅胶凸起5,硅胶凸起5的轴向截面成工字形,硅胶凸起5高度不超过5mm,此处选择5mm,硅胶凸筋4高度不超过3mm,此处选择2mm,过滤布2的边沿离模板边框6的距离一般为100~200mm,此处选择为120mm,然后在过滤布2上方铺设密封垫3,密封垫3的投影面积覆盖混凝土1上表面,密封垫3的边沿为上下叠合并错开的密封膜7,密封膜7至少设置有3层,本实施例采用3层,密封膜7相邻两层的叠合面积不应小于内侧密封膜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同时该叠合面积至少为相邻两层密封连接面的2倍,以保证可能漏入的空气在两叠合面之间被截流,同时空气挤压下方密封膜以提高密封效果,密封膜7的单层厚度不超过1mm,最好采用由内侧向外侧梯度变薄的方式,材质为硅胶;
[0022] C,接通真空脱水机并脱水:密封垫的中部上方设置脱水管接头,该接头通过脱水管连接真空脱水机,脱水过程的真空度从0bar开始,在3min时间内逐渐增大到0.6~0.87bar,这样的方式可以保证真空脱水的均匀性,对保证混凝土整体均匀质量非常重要,当真空脱水机出水口基本上无水流出时,然后停机;
[0023] D,移走吸水垫并抹平混凝土:将密封垫的边沿轻轻掀起至漏出过滤布上的硅胶凸起,然后让气压逐渐平衡2~3min,这个过程可以减小密封垫、过滤布与混凝土的粘结力,在分别移走密封垫和过滤布时更轻松方便,按照设计要求抹平混凝土,并继续按照传统方法养护即可。
[0024] 密封垫3的上方还可设置纵横相交贯通的通道气囊8,通道气囊8上设置有封闭的进口和出口,通过真空脱水机的出口为其充气后,可以使得密封垫3自动撑开方便移动;此外密封垫3的边缘上方还可设置挤压密封膜7的环形蓄水腔9,环形蓄水腔9的水可以为真空脱水机在开始工作时加入的水,还可以取部分真空脱水机工作后流出的水,以提高密封垫3的挤压密封效果。
[0025]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