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爪单元及图像形成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10443207.5

文献号 : CN10632501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山本清典

申请人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摘要 :

分离爪单元具备分离爪与缓冲引导部。所述分离爪沿图像载体的表面而设置,用于使通过了转印部与所述图像载体之间的压夹区域的记录纸向远离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的方向分离,其中,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形成有调色剂图像,该调色剂图像在所述图像载体与所述转印部之间的压夹区域被转印到所述记录纸。所述缓冲引导部比所述分离爪更向远离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的方向突出,与该分离爪并列而设置,被保持得能够在远离方向上发生位置变动且具有弹性,并与所述记录纸接触而将所述记录纸引导至所述记录纸的运送方向下游侧。根据本发明,即使受到记录纸的后端部分弹起并触碰而造成的冲击,也能够防止调色剂从分离爪落下。

权利要求 :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图像载体,其形成有调色剂图像;

转印部,其通过压接于所述图像载体而与所述图像载体之间形成压夹区域,并将所述图像载体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通过该压夹区域运送而来的记录纸上;

分离爪,其沿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设置,用于使通过了所述压夹区域的记录纸向远离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的方向分离;

缓冲引导部,其比所述分离爪更向远离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的方向突出,与该分离爪邻接且并列而设置,被保持得能够在远离方向上发生位置变动且具有弹性,并与所述记录纸接触而将所述记录纸引导至所述记录纸的运送方向下游侧;

所述缓冲引导部由以相对于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垂直的姿势而设置的板状部件制成,并设有使所述板状部件的一部分弯曲而形成的板状弹簧部,所述缓冲引导部被所述板状弹簧部弹性保持;

所述缓冲引导部在所述记录纸的运送方向上延伸,且所述缓冲引导部在运送方向上游侧的端部具有倾斜部,该倾斜部用于将所述记录纸的顶端部向所述远离方向引导,在所述缓冲引导部在所述运送方向上游侧的顶端部,所述缓冲引导部在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侧的侧缘部设有沿所述远离方向凹陷下去的凹部,在用于保持所述缓冲引导部的、所述图像载体的图像形成单元的外形部中的与该凹部正对的部分,设置有突出部,其中,所述突出部从该外形部沿着所述远离方向的突出量,比所述凹部沿着该远离方向而凹陷下去的凹陷量大,所述板状弹簧部的基端部安装于所述缓冲引导部在所述顶端部处的所述侧缘部,且所述板状弹簧部由该侧缘部延伸出来的另一端部,抵附于对该缓冲引导部及所述图像载体进行保持的、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的外形部的一部分,所述板状弹簧部使所述缓冲引导部的所述顶端部保持成所述突出部插入所述凹部并与所述凹部非接触的状态,从而使所述缓冲引导部的所述顶端部保持于相对所述外形部及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分离的状态,所述缓冲引导部在所述运送方向下游侧的后端部以能以该后端部为支点进行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外形部,在所述记录纸接触所述缓冲引导部的所述倾斜部时,所述缓冲引导部以所述后端部作为支点进行所述旋转,通过所述板状弹簧部的弹性吸收所述记录纸的冲击,且所述顶端部向接近所述外形部及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的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记录纸接触所述缓冲引导部的所述倾斜部,进而所述缓冲引导部以所述后端部作为支点进行所述旋转,且所述顶端部向接近所述外形部及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的方向移动时,由于所述凹部与所述突出部之间的接触,所述缓冲引导部的旋转得以限制,根据该接触,所述缓冲引导部中的、离所述外形部及所述图像载体最远的部分的缘部分,被维持在比所述分离爪更向远离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的方向突出的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引导部在所述运送方向下游侧的后端侧形成有卡合凹部,该卡合凹部朝所述运送方向下游侧而开口,通过所述卡合凹部相对于支撑件的一部分卡合,所示缓冲引导部被形成为能够旋转的状态,其中,所述支撑件为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中用于支撑所述分离爪的部件。

说明书 :

分离爪单元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用于使记录纸从图像载体剥开并分离的技术。

背景技术

[0002] 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在感光体鼓(图像载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在使转印辊按压于感光体鼓的状态下使感光体鼓旋转,使记录纸被夹持而插入感光体鼓与转印辊之间的压夹(nip)区域,调色剂图像由感光体鼓转印到记录纸上,进一步地,通过热压着可定影记录纸上的调色剂图像。
[0003] 在此,记录纸通过压夹区域后,被相对于感光体鼓剥开而继续运送,然而,在无法从感光体鼓剥开的情况下,记录纸将缠附于感光体鼓上,因而产生堵塞(jam)。为此,在比压夹区域更位于运送方向下游侧处,沿感光体鼓的表面而设置分离爪,通过该分离爪使记录纸从图像载体剥开并分离。
[0004] 上述这种具备分离爪的图像形成装置为人们所熟知,还特别提出如下这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中,设有比分离爪更向记录纸的运送通道这侧突出的用纸后端限制部件,当记录纸的后端部分接近于分离爪这侧时,记录纸的后端部分与用纸后端限制部件抵接而不与分离爪接触。由于分离爪上可能附着堆积有感光体鼓表面的调色剂,因此若记录纸的后端部分与分离爪接触,将会被调色剂弄脏。用纸后端限制部件正是为防止记录纸的后端部分被这样弄脏而设置的。
[0005] 另外,还可设置比分离爪更向记录纸的运送通道这侧突出的星形滚轮,使记录纸的后端部分与星形滚轮抵接而不与分离爪接触,由此防止记录纸的后端部分被弄脏。

发明内容

[0006] 在通常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通过感光体鼓与转印辊之间的压夹区域之后,由于记录纸的弹性,该记录纸的后端部分有可能立即向上弹起,若记录纸的后端部分弹起而触碰到分离爪,则分离爪会受到冲击,附着堆积于分离爪上的调色剂将会落下,记录纸将会被弄脏。
[0007] 然而,在通常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不具备用于应对记录纸因与分离爪的接触而导致被弄脏的机构。另外,虽然存在使记录纸的后端部分于用纸后端限制部件抵接而避免其与分离爪接触的图像形成装置,然而,在上述分离时记录纸的后端部分弹起时,记录纸的后端部分即使不直接触碰分离爪也会触碰用纸后端限制部件,用纸后端限制部件因而受到冲击,该冲击被传递到分离爪,调色剂将会从分离爪落下。进一步地,即使存在设置有比分离爪更向记录纸的运送通道这侧突出的星形滚轮的图像形成装置,若星形滚轮受到冲击,则同样地会发生调色剂从分离爪落下这一问题。
[0008] 也就是说,在通常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设置用纸后端限制部件、星形滚轮等,可防止记录纸的后端部分接触分离爪,然而却无法防止记录纸的后端部分弹起并触碰时,调色剂因受到冲击而从分离爪落下这一现象。
[0009] 本发明为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即使受到记录纸的后端部分弹起并触碰而造成的冲击,也能够防止调色剂从分离爪落下。
[0010] 本发明一方面涉及一种分离爪单元,具备:
[0011] 分离爪,其沿图像载体的表面而设置,用于使通过了转印部与所述图像载体之间的压夹区域的记录纸向远离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的方向分离,其中,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形成有调色剂图像,该调色剂图像在所述图像载体与所述转印部之间的压夹区域被转印到所述记录纸;
[0012] 缓冲引导部,其比所述分离爪更向远离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的方向突出,与该分离爪并列而设置,被保持得能够在远离方向上发生位置变动且具有弹性,并与所述记录纸接触而将所述记录纸引导至所述记录纸的运送方向下游侧。
[0013]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0014] 图像载体,其形成有调色剂图像;
[0015] 转印部,其通过压接于所述图像载体而与所述图像载体之间形成压夹区域,并将所述图像载体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通过该压夹区域运送而来的记录纸上;
[0016] 分离爪,其沿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设置,用于使通过了所述压夹区域的记录纸向远离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的方向分离;
[0017] 缓冲引导部,其比所述分离爪更向远离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的方向突出,与该分离爪并列而设置,被保持得能够在远离方向上发生位置变动且具有弹性,并与所述记录纸接触而将所述记录纸引导至所述记录纸的运送方向下游侧。
[0018] 根据本发明,即使受到记录纸的后端部分弹起并触碰而造成的冲击,也能够防止调色剂从分离爪落下。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外观的立体图;
[0020] 图2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加工单元的立体图;
[0021] 图3为放大而示出加工单元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0022] 图4为示意性地示出加工单元的结构的侧面图;
[0023] 图5为放大而示出将分离爪及缓冲引导部安装到加工单元的底板的状态的立体图;
[0024] 图6为放大而示出将分离爪及缓冲引导部安装到加工单元的底板的状态的立体图,且示出的是相对于图5改变了观察角度的情况;
[0025] 图7为放大而示出仅将分离爪安装到加工单元的底板的状态的立体图;
[0026] 图8A为示出分离爪及该分离爪的支撑件的立体图;
[0027] 图8B为示出分离爪的立体图;
[0028] 图9A、图9B及图9C为示出改变了观察角度下缓冲引导部的立体图;
[0029] 图10为示出比较例中的加工单元的立体图;
[0030] 图11为放大而示出比较例中的加工单元中的分离爪周边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分离爪单元及图像形成装置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为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0032] 在构成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外轮廓的机壳51中,设置有用于实现图像形成装置1的各种功能的多个组成机器。例如,机壳51中设置有图像形成部、定影部、操作部、送纸部53及排出托盘54等。
[0033] 图像形成部具有加工单元(Process Unit)、曝光部及转印部等,其使按照图像数据而显示的图像形成(印刷)于送纸部53所供应的记录纸上,其中该图像数据由数据通信部接收。图像形成完毕的记录纸受上述定影部的定影处理后,从排出托盘54排出。
[0034] 图2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加工单元的立体图。另外,图3为放大而示出加工单元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并且,图4为示意性地示出加工单元的结构的侧面图。
[0035] 加工单元(图像形成单元)11用于按照静电复印术使调色剂图像形成于送纸部53所供给的记录纸上,具有如下部件,而在感光体鼓12的表面形成调色剂图像:感光体鼓12,其是沿箭头方向旋转;除电部13,其对感光体鼓12的表面进行除电;清洁部14,其对感光体鼓12的表面进行清洁;带电部15,其使感光体鼓12的表面均一带电;以及显影部16等,其中显影部16用于使静电潜影显影为调色剂图像,且感光体鼓12的表面因来自曝光部的光照射而生成该静电潜影。
[0036] 另外,感光体鼓12向加工单元11的下侧露出,从而与设置于感光体鼓12下方的转印辊18压接,在感光体鼓12与转印辊18之间形成压夹区域。
[0037] 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在加工单元11的下侧设有记录纸P的运送通道17,若记录纸P从送纸部53供应而来,则该记录纸P通过运送通道17而被朝箭头A的方向运送。记录纸P朝箭头A的方向运送,进而通过感光体鼓12与转印辊18之间的压夹区域,感光体鼓12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将转印到其上。接着,记录纸P经过运送通道17而被运送到定影部,记录纸P被定影部加热及加压,据此记录纸上的调色剂图像被固定。进一步地,记录纸通过相对于定影部向上方弯曲的运送通道而被运送,被排出到图像形成装置1的上侧所设置的排出托盘54。
[0038] 另一方面,在比感光体鼓12与转印辊18之间的压夹区域更位于记录纸P的运送方向(箭头A的方向)的下游侧,配置有三个分离爪21,各分离爪21之间在感光体鼓12的长度方向上隔开一定间隔。各分离爪21设置于加工单元11的底板(外形部)11a,它们的顶端配置于沿感光体鼓12的表面的位置。
[0039] 各分离爪21沿感光体鼓12的表面而设置,用于使通过上述压夹区域的记录纸P向远离感光体鼓12的表面的方向分离。记录纸P通过感光体鼓12与转印辊18之间的压夹区域之后,会相对感光体鼓12剥开而进一步运送,然而,在记录纸P没有从感光体鼓12剥开的情况下,各分离爪21的顶端将会侵入通过压夹区域而来的记录纸P与感光体鼓12的表面之间,使记录纸P相对于感光体鼓12的表面剥开并分离。据此,记录纸P不会缠附于感光体鼓12上,堵塞也得以防止。
[0040] 然而,由于各分离爪21的顶端被配置于沿着感光体鼓12的表面的位置,因此,感光体鼓12的表面所残留的调色剂将会附着并堆积于各分离爪21的顶端。另外,如图4所示,在记录纸P通过感光体鼓12与转印辊18之间的压夹区域后,由于记录纸P的弹性,该记录纸P的后端部分有可能立即向上弹起。并且在以往,若上述弹起的记录纸P的后端部分直接触碰到分离爪21,则分离爪21由于受到冲击,附着堆积于分离爪21上的调色剂将会落下,记录纸P的后端部分将会被调色剂弄脏。
[0041]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每个分离爪21,在分离爪21附近分别设有缓冲引导部22。缓冲引导部22在比分离爪21更向记录纸P的运送通道17侧突出的状态下,与该分离爪21并列而设置,被保持得能够在相对运送通道17接近远离的方向上发生位置变动且具有弹性。该缓冲引导部22与上述弹起的记录纸P的后端部分抵接而使冲击缓和,防止附着堆积于分离爪21的调色剂落下。并且,分离爪21为权利要求书中的分离爪的一个例子,缓冲引导部
22为权利要求书中缓冲引导部的一个例子。另外,分离爪21及缓冲引导部22构成分离爪单元10。
[0042] 接着,依次对分离爪21及缓冲引导部22等进行详细说明。图5及图6为放大而示出将分离爪21及缓冲引导部22安装到加工单元11的底板11a的状态的立体图,且示出的是改变了由记录纸P的运送方向上游侧观察的角度的情况。另外,图7为放大而示出仅将分离爪21安装到加工单元11的底板11a的状态的立体图,且示出的是由记录纸P的运送方向下游侧观察的角度的情况。进一步地,图8A为示出分离爪21及该分离爪21的支撑件(holder)23的立体图,图8B为示出分离爪21的立体图。图9A、图9B及图9C为示出改变了观察角度下缓冲引导部22的立体图。
[0043] 如图8A、图8B所示,分离爪21由支撑件23所支撑。分离爪21具有爪部21a以及设置于爪部21a的端部的轴21b、钩部21c。支撑件23具有:轴承部23a,其旋转自如地支撑分离爪21的轴21b;轴承部23b,其旋转自如地支撑星形滚轮24(图5及图6所示)的轴24a;开口部
23c;以及两个卡合部23d、23e,它们用于将该支撑件23安装于加工单元11的底板11a。
[0044] 分离爪21的轴21b被嵌合到支撑件23的轴承部23a,由此分离爪21被可旋转自如地安装于支撑件23上。在该状态下,若分离爪21以轴21b为旋转中心在上下方向旋转,则分离爪21的钩部21c与支撑件23的止动件(stopper)(未图示)抵接,分离爪21的旋转角度范围由此被限制。例如,通过弹簧(未图示)等绕着轴21b对分离爪21施力,则分离爪21的爪部21a将被配置为沿感光体鼓12的表面。
[0045] 另外,星形滚轮24的轴24a被嵌合到支撑件23的轴承部23b,由此星形滚轮24被可旋转自如地安装于支撑件23上。
[0046] 在此,如图7所示,在加工单元11的底板11a上,设置有:台阶部11b、夹着该台阶部11b在记录纸P的运送方向上隔开的两个保持部11c、11d。在支撑件23抵接于加工单元11的底板11a及台阶部11b的状态下,支撑件23的一个卡合部23d卡合于底板11a的一个保持部
11c的孔,支撑件23的另一个卡合部23e卡合于底板11a的另一个保持部11d的孔,由此支撑件23被安装于加工单元11的底板11a上。
[0047] 接着,如图9A、图9B及图9C所示,缓冲引导部22为切断板状部件并弯折加工而成的部件。缓冲引导部22比分离爪21更向远离感光体鼓12的表面的方向突出。缓冲引导部22与分离爪21邻接而并排设置,且缓冲引导部22被保持为能够在该远离方向上进行位置变动且具有弹性。缓冲引导部22接触记录纸P而将记录纸P引导至运送方向下游侧。
[0048] 被制成板状部件的缓冲引导部22,其被设置为相对于感光体鼓12的表面垂直的姿势。该缓冲引导部22为大致三角形形状,具有引导倾斜缘22a、突出缘22b、缺口部22c、后端侧卡合凹部22d、顶端侧卡合凹部22e以及板状弹簧部22f。板状弹簧部22f是使构成缓冲引导部22的板状部件的一部分弯曲而形成的部件。
[0049] 如图5及图6所示,缓冲引导部22在记录纸P的运送方向上延伸,其在该运送方向上游侧的端部具有倾斜的上述引导倾斜缘22a,该引导倾斜缘22a用于将记录纸P在运送方向上的顶端部向远离感光体鼓12的表面的方向引导。
[0050] 在缓冲引导部22在上述顶端部处的侧缘部22h,设置有沿上述远离方向凹陷下去的凹部22e。在加工单元11的底板11a的、与该凹部22e正对的部分,设置有保持部(突出部)11d,其中,保持部11d的、由该底板11a朝着上述远离方向的突出量,比凹部22e朝着该远离方向而凹陷下去的凹陷量大。
[0051] 板状弹簧部22f的基端部安装于缓冲引导部22在感光体鼓12的表面这侧的侧缘部22h,且该侧缘部22h属于缓冲引导部22在上述运送方向上游侧的顶端部。另外,板状弹簧部
22f由侧缘部22h延伸出来的另一端部,抵附于对缓冲引导部22及感光体鼓12进行保持的、加工单元11的底板11a。板状弹簧部22f由于其顶端部如上述那样地抵附于底板11a,因此,能够使缓冲引导部22的顶端部保持成保持部11d插入凹部22e并与凹部22e非接触的状态,从而将缓冲引导部22保持于相对上述底板11a及感光体鼓12的表面分离的状态。
[0052] 也就是说,缓冲引导部22的后端侧卡合凹部22d被插入支撑件23的开口部23c,与该开口部23c的内侧缘部卡合;缓冲引导部22的顶端侧卡合凹部22e被卡合到加工单元11的底板11a的保持部11d,由此,缓冲引导部22安装于支撑件23以及加工单元11的底板11a。据此,缓冲引导部22在上述运送方向下游侧的后端部以该后端部为支点,可相对于上述底板11a旋转地安装。即,根据缓冲引导部22的该可旋转的结构,另外,由于缓冲引导部22的板状弹簧部22f抵接于加工单元11的底板11a,由此,缓冲引导部22以被板状弹簧部22f向下方施力的状态而有弹性地保持。
[0053] 在该状态下,缓冲引导部22的顶端侧卡合凹部22e与加工单元11的底板11a的保持部11d之间存在游隙,因此,缓冲引导部22的顶端部分在上下方向中仅能移动该游隙大小的程度。因此,缓冲引导部22能够将该缓冲引导部22的后端侧卡合凹部22d与支撑件23的开口部23c的内侧缘部之间的卡合位置,作为旋转中心,在上下方向旋转,即,能够在相对运送通道17接近远离的方向上进行位置变动。
[0054] 像这样地,缓冲引导部22进行旋转,在顶端部朝接近底板(外形部)11a及感光体鼓12的表面的方向移动时,由于顶端侧卡合凹部22e与保持部(突出部)11d之间的接触,缓冲引导部22的旋转得以限制。根据该接触,缓冲引导部22中的、离底板(外形部)11a及感光体鼓12最远的部分,即属于缘部分的突出缘22b,被维持在比分离爪21更向远离感光体鼓12的表面的方向突出的状态。
[0055] 在这种结构中,如图4所示,若记录纸P通过感光体鼓12与转印辊18之间的压夹区域,则各分离爪21的顶端会侵入记录纸P与感光体鼓12的表面之间,记录纸P将被相对于感光体鼓12的表面剥开并分离。然后,记录纸P被各缓冲引导部22的引导倾斜缘(倾斜部)22a向运送通道17平滑地引导而运送。另外,即使记录纸P向加工单元11的底板11a接近而来,由于各星形滚轮24与记录纸P接触,记录纸P也可在不与各分离爪21接触的情况下沿运送通道17运送。
[0056] 另外,在通过感光体鼓12与转印辊18之间的压夹区域后,记录纸P的后端部分因该记录纸P的弹性而立即向上弹起的情况下,该向上弹起的记录纸P的后端部分会触碰于各缓冲引导部22的侧缘部22h及突出缘22b。在记录纸P如此接触时,缓冲引导部22会以后端部作为支点进行上述旋转,通过板状弹簧部22f的弹性吸收记录纸P的冲击,且顶端部向接近底板11a及感光体鼓12的表面的方向移动。
[0057] 也就是说,各缓冲引导部22的板状弹簧部22f承受来自记录纸P的后端部分的力而发生弹性变形,各缓冲引导部22向图3、图6等中的上方变动位置而退避,据此,因记录纸P的后端部分触碰而产生的冲击得以大幅缓和。因此,即使调色剂堆积于分离爪21的顶端,也能够防止调色剂因冲击而从各分离爪21的顶端落下这一现象,记录纸P的后端部分也不会被调色剂弄脏。
[0058] 进一步地,虽然为了将与记录纸P的后端部分的接触抑制到最小限度,可优选使各分离爪21更向例如图4中的上方移动,然而,由于上述现象得以防止,因此,无需将各分离爪21配置得更上方,其设计自由度因而变高。
[0059]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构成缓冲引导部22的板状部件的一部分弯曲而形成板状弹簧部22f,然而,也可相对于板状弹簧部22f分体而设置泡沫树脂、弹簧等弹性部件,通过该弹性部件弹性地支撑缓冲引导部22。
[0060] 图10为示出比较例中的加工单元11的立体图。另外,图11为放大而示出比较例中的加工单元11中的分离爪21周边的立体图。
[0061] 在该比较例的加工单元11中,对于每个分离爪21,相对分离爪21分别并排设置引导部31。该引导部31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缓冲引导部22相同地,大致为三角形形状,然而,在被固定而无法在上下方向上进行位置变更且未被弹性地保持这一点上,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缓冲引导部22不同。
[0062] 在这种结构中,通过各分离爪21的顶端能够使记录纸P从感光体鼓12的表面剥开并分离,接着,还能够通过各引导部31向运送通道17平滑地引导并运送记录纸P。
[0063] 然而,若记录纸P的后端部分因该记录纸P的弹性而向上弹起并触碰引导部31,则因记录纸P的后端部分触碰而产生的冲击会在未得到缓和的情况下,通过引导部31传递到加工单元11的底板11a,冲击会进一步通过各支撑件23而传递到各分离爪21,各分离爪21由此产生振动。其结果是,附着堆积于各分离爪21的顶端上的调色剂将会落下,记录纸P的后端部分将会被调色剂弄脏。
[0064] 在此,考虑到例如若使加工单元11的底板11a的厚度增大,底板11a的刚性、强度提高,则即使受到来自记录纸P的后端部分的冲击,底板11a也会变得较难产生振动,能够降低各分离爪21的振动。然而,若使底板11a的厚度增大,则会导致加工单元11的成本上升,进一步会导致图像形成装置1的成本上升。
[0065] 与此相对,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并不增大加工单元11的底板11a的厚度,而仅通过增加由板状部件加工而成的缓冲引导部22,就能够缓和因记录纸P的后端部分触碰而产生的冲击,能够抑制成本上升。
[0066] 另外,利用图1至图9而说明的结构,仅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其目的不在于将本发明限定于该结构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