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热回收系统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10919597.9

文献号 : CN10633811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罗亚军张仕强武连发贾翔

申请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空调热回收系统,包括电控阀门,其中,至少一个电控阀门串联于驱动散热模块的出液管与低压气管之间,形成第一管路;至少一个电控阀门串联于驱动散热模块的进液管与高压气管之间,形成第二管路;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用于将所述第二管路中的高温冷媒的热量传递给第一管路中的低温冷媒。该系统在完全热回收模式下,可以实现对驱动散热模块的散热,避免了由于驱动散热模块温度过高对系统的损坏,提高了空调热回收系统工作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权利要求 :

1.一种空调热回收系统,包括内机、高压气管、低压气管、液管、压缩机、过冷器、驱动散热模块、室外机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控阀门,其中,至少一个电控阀门串联于驱动散热模块的出液管与低压气管之间,形成第一管路;至少一个电控阀门串联于驱动散热模块的进液管与高压气管之间,形成第二管路;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用于将所述第二管路中的高温冷媒的热量传递给第一管路中的低温冷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机包括第一内机和第二内机,所述第一内机处于制冷模式,所述第二内机处于制热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机连接所述高压气管、低压气管和液管,所述第二内机连接所述高压气管、低压气管和液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连接所述第一内机和所述第二内机的高压气管、低压气管和液管分别对应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串联于驱动散热模块的出液管与低压气管之间的电控阀门包括电子膨胀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串联于驱动散热模块的进液管与高压气管之间的电控阀门包括电磁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或套管换热器。

说明书 :

一种空调热回收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热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如图1所示,目前空调热回收系统一般包括内机1、高压气管2、低压气管3、液管4、压缩机5、过冷器6、驱动散热模块7、室外机换热器8,内机1连接高压气管2、低压气管3与液管4,低压气管3连接压缩机5的进气口,高压气管2连接压缩机5的出气口,压缩机5将流经低压气管3的冷媒压缩成高压高温气态冷媒进入高压气管2,液管4与过冷器6及驱动散热模块7连接,室外机换热器8的液侧管路通过一制热电子膨胀阀9连接驱动散热模块7,室外机换热器8气侧通过一四通阀10连接至低压气管3。
[0003] 当内机1处于制冷模式时,冷媒在内机1中吸热蒸发后进入低压气管3,冷媒经低压气管3送入压缩机5,压缩机5压缩冷媒形成高压排气,高压冷媒经四通阀10流至室外机换热器8,室外机换热器8在制冷模式下充当冷凝器,高压冷媒在室外机换热器8中放热冷凝成液态冷媒,经制热电子膨胀阀9流经驱动散热模块7(液态冷媒实现对驱动散热模块7的散热)和过冷器6回流至内机1。当内机1处于制热模式时,高压冷媒在内机1中放热冷凝形成液态冷媒,经液管4流经过冷器6与驱动散热模块7,实现对驱动散热模块7的散热,之后经制热电子膨胀阀9流经室外机换热器8,室外机换热器8在制热模式下充当蒸发器,液态冷媒在室外机换热器8中吸热蒸发后进入低压气管3回流至内机1,以此形成制冷和制热模式下冷媒的循环流路。
[0004] 当空调热回收系统处于完全热回收模式时,内机1同时存在制冷与制热模式,制热模式下内机1的制热量之和基本等同于制冷模式下内机1的制冷量之和,此时,无需空调室外机换热器8参与换热,如图1所示,室外机换热器8所在管路的制热电子膨胀阀9关断,冷媒无法流经驱动散热模块7,也就无法实现对驱动散热模块7的散热。
[0005] 驱动散热模块7的主要作用是驱动压缩机工作,发热较大,若驱动散热模块7得不到及时散热,驱动散热模块7中的元器件会因温度过高而炸裂,十分危险,因此,空调热回收系统在完全热回收模式下如何实现对驱动散热模块7的散热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6]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热回收系统,以实现空调的热回收系统在完全热回收模式下对驱动散热模块进行散热。
[0007]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热回收系统,包括内机、高压气管、低压气管、液管、压缩机、过冷器、驱动散热模块、室外机换热器,还包括:
[0008] 电控阀门,其中,至少一个电控阀门串联于驱动散热模块的出液管与低压气管之间,形成第一管路;至少一个电控阀门串联于驱动散热模块的进液管与高压气管之间,形成第二管路;
[0009]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用于将所述第二管路中的高温冷媒的热量传递给第一管路中的低温冷媒。
[0010] 进一步地,所述内机包括第一内机和第二内机,所述第一内机处于制冷模式,所述第二内机处于制热模式。
[0011]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内机连接所述高压气管、低压气管和液管,所述第二内机连接所述高压气管、低压气管和液管。
[0012] 进一步地,连接所述第一内机和所述第二内机的高压气管、低压气管和液管分别对应相连。
[0013] 进一步地,串联于驱动散热模块的出液管与低压气管之间的电控阀门包括电子膨胀阀。
[0014] 进一步地,串联于驱动散热模块的进液管与高压气管之间的电控阀门包括电磁阀。
[0015]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或套管换热器。
[0016]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热回收系统,通过增加连接驱动散热模块至低压气管以及连接高压气管至液管的两条管路,并使用换热器将连接高压气管至液管的管路中冷媒的热量传递给连接驱动散热模块至低压气管的管路中的冷媒,使得高压气管中的冷媒经换热器冷凝得到液态冷媒后进入液管,与液管中的液态冷媒混合后,经液管流经驱动散热模块,再经第一电控阀门流至低压气管,完成了对驱动散热模块的散热,避免了驱动散热模块温度过高而损坏驱动散热模块中的元器件,甚至产生炸裂现象的情况,实现了空调热回收系统在完全热回收模式下对驱动散热模块的散热,提高了空调热回收系统工作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现有技术中空调热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空调热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空调热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21] 实施例一
[0022]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空调热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系统包括内机1、高压气管2、低压气管3、液管4、压缩机5、过冷器6、驱动散热模块7、室外机换热器8、第一电控阀门11、第二电控阀门12和换热器13。
[0023] 其中,第一电控阀门11串联于驱动散热模块7的出液管与低压气管3之间,形成第一管路;第二电控阀门12串联于驱动散热模块7的进液管与高压气管2之间,形成第二管路;换热器13分别连接第一管路与第二管路,将所述第二管路中的高温冷媒的热量传递给第一管路中的低温冷媒。
[0024] 上述技术方案中,连通过冷器6与驱动散热模块7的液管4经第一电控阀门11连接换热器13,所述液管4中的液态冷媒通过换热器13吸收热量成为低压气态冷媒进入低压气管3。高压气管2通过第二电控阀门12连通换热器13,高压气管2中的高压气态冷媒在换热器13中散热成为液态冷媒,这样就实现第一管路与第二管路中冷媒热量的交换,第一管路中的低压气态冷媒经低压气管3回流至内机1,第二管路中的冷媒在换热器13中完成状态的转换。第二管路中的液态冷媒与液管中的液态冷媒混合后,经驱动散热模块7的进液管流入驱动散热模块7,完成对驱动散热模块7的散热。
[0025] 可选的,串联于驱动散热模块7的出液管与低压气管3之间的第一电控阀门11包括电子膨胀阀。具体的,流经过冷器6出液管的液态冷媒经过电子膨胀阀11,电子膨胀阀11限制流经第一管路的液态冷媒的流量,降低了流经板式换热器13的第一管路中冷媒的压力,使得该低压液态冷媒能够在换热器13中进行充分的热量交换,避免由于热量交换不充分导致液态冷媒流进低压气管3,损伤空调系统中各个部件的正常工作。
[0026] 示例性的,采用的电子膨胀阀11可以是电磁式膨胀阀,通过在电磁式膨胀阀的电磁线圈上施加电信号控制的方式,调节冷媒通过电磁式膨胀阀的流量。示例性的,采用的电子膨胀阀11还可以是电动式膨胀阀。
[0027] 示例性的,所述空调热回收系统可以包括多个第一电控阀门11以及多个第二电控阀门12,可根据空调热回收系统工作的具体需求设置第一电控阀门11以及第二电控阀门12的个数,本发明实施例对第一电控阀门11以及第二电控阀门12的个数和种类不作限定。
[0028] 可选的,串联于驱动散热模块7的进液管与高压气管2之间的第二电控阀门12包括电磁阀。具体的,所述电磁阀12可根据空调工作状态的需求处于开启或截止状态,控制第二管路的开断。当空调热回收系统进入完全热回收模式时,需要通过第一管路对驱动散热模块7进行散热以提高驱动散热驱动模块7工作的安全性,由于冷媒流经驱动散热模块7后以液态形式存在,因此需要第二管路开通带入高压气态冷媒以实现热量交换,此时,所述电磁阀12开启。
[0029]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采用的电子膨胀阀11或电磁阀12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采用的经典的电控阀门,并非对本实施例电控阀门的限定。
[0030] 可选的,所述换热器13为板式换热器。具体的,采用板式换热器13连接第一管路与第二管路,实现将第二管路中的高温冷媒的热量传递给第一管路中的低温冷媒,板式换热器的传热系数较高,能够使得两条管路在板式换热器13中进行充分的热量交换,保证气液或液气转换完全,提高了空调热回收系统工作的安全性。
[0031] 可选的,所述换热器13还可以是套管换热器。具体的,套管换热器结构简单,能够控制传热面积的大小,通过增加传热面积同样能够增加第一管路与第二管路在换热器13中的热量交换,提高空调热回收系统工作的安全性。示例性的,套管换热器可以采用阵列式套管换热器或跑道型套管换热器。
[0032]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采用的板式换热器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采用的经典的换热器,并非对本实施例换热器的限定。
[0033]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针对现有技术中空调热回收系统处于完全热回收模式时,冷媒不流经驱动散热模块7,无法完成对驱动散热模块7的散热,导致驱动散热模块7温度过高损坏元器件的问题,通过增加连通驱动散热模块7至低压气管3的第一管路以及连通驱动散热模块7进液管至高压气管2的第二管路,并使用换热器13将连接高压气管2至液管4的管路中冷媒的热量传递给连接驱动散热模块7至低压气管3的管路中的冷媒,使得高压气管2中的冷媒经换热器13冷凝得到液态冷媒后进入液管4,与液管4中的液态冷媒混合后,经液管4流经驱动散热模块7,再经第一电控阀门11与低压气管3连接,使得空调热回收系统在完全热回收模式下形成了流经驱动散热模块7的完整冷媒回路,实现了完全热回收模式下对驱动散热模块7的散热,提高了空调热回收系统工作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0034] 实施例二
[0035]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空调热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系统包括内机、高压气管2、低压气管3、液管4、压缩机5、过冷器6、驱动散热模块7、室外机换热器8、制热电子膨胀阀9、四通阀10、第一电控阀门11、第二电控阀门12、换热器13和气液分离器14。其中,内机连接高压气管2、低压气管3和液管4。低压气管3连接压缩机5的进气口,高压气管2连接压缩机5的出气口,在内机与压缩机5之间串联有气液分离器14。压缩机5将流经低压气管3和气液分离器14的冷媒压缩成高压高温气态冷媒进入高压气管2,液管4经过冷器6与驱动散热模块7连接,驱动散热模块7的出液管通过第一电控阀门11与换热器13连接,且驱动散热模块7的出液管通过换热器13连接低压气管3。高压气管2通过第二电控阀门12连接换热器13,且高压气管2通过换热器13连接液管4。室外机换热器8的液侧管路通过一制热电子膨胀阀9连接驱动散热模块7室外机换热器8气侧通过一四通阀10连接至低压气管3。
[0036]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内机1包括第一内机101和第二内机102,当空调热回收系统处于完全热回收模式时,第一内机101处于制冷模式,第二内机102处于制热模式。
[0037] 可选的,第一内机101连接高压气管2、低压气管3和液管4,第二内机102连接高压气管2、低压气管3和液管4。
[0038] 具体的,如图3所示,高压气管2连通第一内机101和第二内机102经四通阀10连接压缩机5出气口,低压气管3的一支路连通第一内机101和第二内机102,经气液分离器14连接压缩机5进气口,一支路连接至四通阀10的压缩机回气口接管,液管4连通第一内机101和第二内机102,经过冷器6连接驱动散热模块7,第一电控阀门11串联于驱动散热模块7的出液管与低压气管3之间,形成第一管路,第二电控阀门12串联于驱动散热模块7的进液管与高压气管2之间,形成第二管路,换热器13分别连接第一管路与第二管路,将所述第二管路中的高温冷媒的热量传递给第一管路中的低温冷媒。
[0039] 具体的,当空调热回收系统处于完全热回收模式时,第一内机101处于制冷模式,冷媒在第一内机101中吸收外部环境热量蒸发形成低压气体进入低压气管3,低压气态冷媒通过低压气管3经气液分离器14进入压缩机5,气液分离器14对流入的气态冷媒与液态冷媒进行分离,保证流至压缩机5的冷媒均为气态,保证了空调热回收系统中压缩机5工作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压缩机5实现对低压气态冷媒的压缩,冷媒转化为高压气态,高压气态冷媒进入高压气管2回流至第二内机102。
[0040] 当空调热回收系统处于完全热回收模式时,第二内机102处于制热模式,进入第二内机102的高压气态冷媒向外部环境中释放热量冷凝形成液态冷媒进入液管4,此部分液态冷媒流经过冷器6,过冷器6能够有效增强冷媒的制冷量,降低过冷器6出液管中冷媒的温度。该低温液态冷媒流经驱动散热模块7,实现对驱动散热模块7的有效散热,过冷器6出液管中的低温冷媒经第一电控阀门11进入换热器13,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热回收系统增加了连接高压气管2至驱动散热模块7进液管的第二管路,第二管路连接换热器13,流经驱动散热模块7的低温液态冷媒经第一电控阀门11(对低温液态冷媒起到节流的作用)在换热器13中吸收第二管路中高温高压气态冷媒释放的热量成为低压气态冷媒进入低压气管3,同时第二管路中的高压气态冷媒释放热量后形成液态冷媒经过冷器6回流至连接第一内机101和第二内机102的液管4,以此形成完全热回收模式下,空调热回收系统中流经驱动散热模块7的冷媒的完整循环流路。
[0041] 可选的,连接所述第一内机101和所述第二内机102的高压气管2、低压气管3和液管4分别对应相连。
[0042] 示例性的,第一内机101处于制冷模式时,最终回流到第二内机102的高压液态冷媒放热冷凝成为液态冷媒,由于连接第一内机101的液管4与连接第二内机102的液管4对应相连,形成的液态冷媒通过串联的液管4流入第一内机101,在内机中吸收外部环境热量形成气态冷媒,这样,通过将第一内机101与第二内机102的液管4、高压气管2与低压气管3对应相连提高了空调热回收系统在完全热回收模式下对冷媒的利用率,简化了空调热回收系统结构。
[0043]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针对现有技术中空调热回收系统处于完全热回收模式时,冷媒不流经驱动散热模块7,无法完成对驱动散热模块7的散热的问题,通过增加连通驱动散热模块7至低压气管3的第一管路以及连通驱动散热模块7进液管4至高压气管2的第二管路,并使用换热器13将连接高压气管2至液管4的管路中冷媒的热量传递给连接驱动散热模块7至低压气管3的管路中的冷媒,使得高压气管2中的冷媒经换热器13冷凝得到液态冷媒后进入液管4,与液管4中的液态冷媒混合后,经液管4流经驱动散热模块7,再经第一电控阀门11与低压气管3连接,使得空调热回收系统在完全热回收模式下形成了流经驱动散热模块7的完整冷媒回路,实现了完全热回收模式下对驱动散热模块7的散热,提高了空调热回收系统工作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0044]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