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频点配置方法及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10390248.8

文献号 : CN10634182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左一平曹汐杨光

申请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频点配置方法,包括:获取配置异频频点所需的数据源;所述数据源包括工程参数、发生变化的基站列表及邻区关系表;利用所述工程参数,得到网络中各基站的拓扑图;利用所述拓扑图,确定发生变化的基站影响区域内每个服务小区的邻区,并获得所述邻区对应的异频频点;利用所述邻区关系表及获得的所述邻区对应的频点,为所述每个服务小区配置相应的邻区异频频点。本发明同时还公开了一种频点配置装置。

权利要求 :

1.一种频点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配置异频频点所需的数据源;所述数据源包括工程参数、发生变化的基站列表及邻区关系表;

利用所述工程参数,得到网络中各基站的拓扑图;

利用所述拓扑图,确定发生变化的基站影响区域内每个服务小区的邻区,并获得所述邻区对应的异频频点;

利用所述邻区关系表及获得的所述邻区对应的频点,为所述每个服务小区配置相应的邻区异频频点;其中,所述利用所述邻区关系表及获得的所述邻区对应的频点,为所述每个服务小区配置相应的邻区异频频点,包括:利用所述邻区关系表及获得的所述邻区对应的频点,确定所述每个服务小区异频频点列表中漏配的邻区异频频点;将所述漏配的邻区异频频点添加至所述异频频点列表中;和/或,利用所述邻区关系表及获得的所述邻区对应的频点,确定所述每个服务小区异频频点列表中多余配置的邻区异频频点;将所述多余配置的邻区异频频点从所述异频频点列表中删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邻区关系表及获得的所述邻区对应的频点,确定所述每个服务小区异频频点列表中漏配的邻区异频频点,包括:利用所述邻区关系表及确定的所述每个服务小区的邻区,获得所述每个服务小区的邻区相对于所述邻区关系表中邻区未被配置的占比;

确定所述占比小于设置的阈值时,利用所述邻区关系表及获得所述邻区对应的异频频点,确定需要配置的邻区异频频点;

从确定的需要配置的邻区异频频点中选择相应的频点进行下发测量,并根据异频测量结果,确定漏配的邻区异频频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测量结果,确定漏配的邻区异频频点,包括:将每个异频测量结果对应的异频频点,作为一个漏配的邻区异频频点,直至预设时间段内漏配的邻区异频频点个数所产生的邻区关系增加的比例大于等于设置的比例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生变化的基站为退服基站;所述利用所述邻区关系表及获得的所述邻区对应的频点,确定所述每个服务小区异频频点列表中多余配置的邻区异频频点,包括:利用所述邻区关系表,确定所述退服基站对应的小区的邻区关系未被删除时,根据所述邻区关系表及获得的所述邻区对应的频点,确定所述退服基站对应小区的异频频点为所述多余配置的邻区异频频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生变化的基站为退服基站;所述利用所述邻区关系表及获得的所述邻区对应的频点,确定所述每个服务小区异频频点列表中多余配置的邻区异频频点,包括:利用所述邻区关系表,确定所述退服基站对应的小区的邻区关系被删除时,利用所述拓扑图,确定所述退服基站对应小区的邻区;

在所述退服基站对应小区的每个邻区对应的异频频点列表中,将所述退服基站对应小区的异频频点作为所述多余配置的邻区异频频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以下方式至少之一,确定发生变化的基站影响区域内每个服务小区的邻区:第一种方式,利用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站间距、及所述第一基站对应的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基站对应的第二小区覆盖半径之和,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存在邻区关系;

第二种方式,利用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站间距及设置的站间距阈值,确定所述第一基站对应的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基站对应的第二小区之间存在邻区关系;

第三种方式,利用第一基站对应的第一小区与第二小区之间跨越的邻区层数、以及设置的层数阈值,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之间存在邻区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站间距、及所述第一基站对应的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基站对应的第二小区半径之和,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存在邻区关系,包括:将所述第一小区的半径与所述第二小区的覆盖半径求和,得到第一值;

将所述第一值与所述站间距求差,得到第二值;

当所述第二值大于等于设置的距离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存在邻区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第二站间距及设置的站间距阈值,确定所述第一基站对应的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基站对应的第二小区之间存在邻区关系,为:当所述站间距小于所述站间距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之间存在邻区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第一基站对应的第一小区与第二小区之间跨越的邻区层数、以及设置的层数阈值,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之间存在邻区关系,为:当所述第一小区与第二小区之间跨越的邻区层数小于所述层数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之间存在邻区关系。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每个服务小区对应的异频测量的测量报告MR数据;

根据获取的异频测量的MR数据,对所述每个服务小区所配置的邻区异频频点进行校正。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异频测量MR数据,为:采集MR数据;

利用采集的MR数据,筛选出所述每个服务小区在指定区域的MR数据;

根据筛选出的MR数据中的邻区关系,并结合所述工程参数和所述邻区关系表,确定所述每个服务小区对应的异频测量的MR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获取的异频测量的MR数据,对所述每个服务小区所配置的邻区异频频点进行校正,为:利用所述获取的异频测量的MR数据,确定当前服务小区邻区的邻区频点列表;

确定所述邻区频点列表中未包含当前服务小区对应的异频频点时,将所述当前服务小区对应的异频频点添加至对应邻区的异频频点列表中。

13.一种频点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数据获取单元、拓扑图生成单元、邻区及异频频点确定单元以及配置单元;其中,所述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配置异频频点所需的数据源;所述数据源包括工程参数、发生变化的基站列表及邻区关系表;

所述拓扑图生成单元,用于利用所述工程参数,得到网络中各基站的拓扑图;

所述邻区及异频频点确定单元,用于利用所述拓扑图,确定发生变化的基站影响区域内每个服务小区的邻区,并获得所述邻区对应的异频频点;

所述配置单元,用于利用所述邻区关系表及获得的所述邻区对应的频点,为所述每个服务小区配置相应的邻区异频频点;其中,所述配置单元,具体用于:

利用所述邻区关系表及获得的所述邻区对应的频点,确定所述每个服务小区异频频点列表中漏配的邻区异频频点;将所述漏配的邻区异频频点添加至所述异频频点列表中;和/或,利用所述邻区关系表及获得的所述邻区对应的频点,确定所述每个服务小区异频频点列表中多余配置的邻区异频频点;将所述多余配置的邻区异频频点从所述异频频点列表中删除。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频点校正单元;其中,所述数据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每个服务小区对应的异频测量的MR数据;

所述频点校正单元,用于根据获取的异频测量的MR数据,对所述每个服务小区所配置的邻区异频频点进行校正。

15.一种存储介质,所述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说明书 :

一种频点配置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频点配置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无线测量技术中,用户设备(UE,User Equipment)异频测量的实现是通过网络侧配置异频频点来完成的。换句话说,网络侧必须配置对应的频点,UE才能通过测量发现异频邻区,从而完成自身的异频切换和网络侧异频邻区的添加。
[0003] 然而,目前LTE网络结构时刻都在发生变化,每天都要有大量新建立的基站,因此要为每个新建小区及其邻区配置异频频点;同时,每天还有大量退服的基站,对于退服基站,要为其邻区删除频点,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异频测量。目前业界网络优化中,该工作通常采用人工配置的方式,而人工配置一般会基于固定方式比如基于每个小区的频点固定去配置相应的邻区配置异频频点,这样就会出现漏配和多配的情况,也就是说,人工配置的方式配置不准确,这样,就会产生终端测量开销增大和/或终端检测不到邻区等问题。另外,人工配置会引发大量的工作量。

发明内容

[0004] 为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频点配置方法及装置。
[0005]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频点配置方法,包括:
[0006] 获取配置异频频点所需的数据源;所述数据源包括工程参数、发生变化的基站列表及邻区关系表;
[0007] 利用所述工程参数,得到网络中各基站的拓扑图;
[0008] 利用所述拓扑图,确定发生变化的基站影响区域内每个服务小区的邻区,并获得所述邻区对应的异频频点;
[0009] 利用所述邻区关系表及获得的所述邻区对应的频点,为所述每个服务小区配置相应的邻区异频频点。
[0010] 上述方案中,所述利用所述邻区关系表及获得的所述邻区对应的频点,为所述每个服务小区配置相应的邻区异频频点,包括:
[0011] 利用所述邻区关系表及获得的所述邻区对应的频点,确定所述每个服务小区异频频点列表中漏配的邻区异频频点;将所述漏配的邻区异频频点添加至所述异频频点列表中;和/或,
[0012] 利用所述邻区关系表及获得的所述邻区对应的频点,确定所述每个服务小区异频频点列表中多余配置的邻区异频频点;将所述多余配置的邻区异频频点从所述异频频点列表中删除。
[0013] 上述方案中,所述利用所述邻区关系表及获得的所述邻区对应的频点,确定所述每个服务小区异频频点列表中漏配的邻区异频频点,包括:
[0014] 利用所述邻区关系表及确定的所述每个服务小区的邻区,获得所述每个服务小区的邻区相对于所述邻区关系表中邻区未被配置的占比;
[0015] 确定所述占比小于设置的阈值时,利用所述邻区关系表及获得所述邻区对应的异频频点,确定需要配置的邻区异频频点;
[0016] 从确定的需要配置的邻区异频频点中选择相应的频点进行下发测量,并根据异频测量结果,确定漏配的邻区异频频点。
[0017] 上述方案中,所述根据测量结果,确定漏配的邻区异频频点,包括:
[0018] 将每个异频测量结果对应的异频频点,作为一个漏配的邻区异频频点,直至预设时间段内漏配的邻区异频频点个数所产生的邻区关系增加的比例大于等于设置的比例阈值。
[0019] 上述方案中,所述发生变化的基站为退服基站;所述利用所述邻区关系表及获得的所述邻区对应的频点,确定所述每个服务小区异频频点列表中多余配置的邻区异频频点,包括:
[0020] 利用所述邻区关系表,确定所述退服基站对应的小区的邻区关系未被删除时,根据所述邻区关系表及获得的所述邻区对应的频点,确定所述退服基站对应小区的异频频点为所述多余配置的邻区异频频点。
[0021] 上述方案中,所述发生变化的基站为退服基站;所述利用所述邻区关系表及获得的所述邻区对应的频点,确定所述每个服务小区异频频点列表中多余配置的邻区异频频点,包括:
[0022] 利用所述邻区关系表,确定所述退服基站对应的小区的邻区关系被删除时,利用所述拓扑图,确定所述退服基站对应小区的邻区;
[0023] 在所述退服基站对应小区的每个邻区对应的异频频点列表中,将所述退服基站对应小区的异频频点作为所述多余配置的邻区异频频点。
[0024] 上述方案中,利用以下方式至少之一,确定发生变化的基站影响区域内每个服务小区的邻区:
[0025] 第一种方式,利用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站间距、及所述第一基站对应的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基站对应的第二小区覆盖半径之和,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存在邻区关系;
[0026] 第二种方式,利用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站间距及设置的站间距阈值,确定所述第一基站对应的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基站对应的第二小区之间存在邻区关系;
[0027] 第三种方式,利用第一基站对应的第一小区与第二小区之间跨越的邻区层数、以及设置的层数阈值,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之间存在邻区关系。
[0028] 上述方案中,所述利用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站间距、及所述第一基站对应的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基站对应的第二小区半径之和,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存在邻区关系,包括:
[0029] 将所述第一小区的半径与所述第二小区的覆盖半径求和,得到第一值;
[0030] 将所述第一值与所述站间距求差,得到第二值;
[0031] 当所述第二值大于等于设置的距离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存在邻区关系。
[0032] 上述方案中,利用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第二站间距及设置的站间距阈值,确定所述第一基站对应的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基站对应的第二小区之间存在邻区关系,为:
[0033] 当所述站间距小于所述站间距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之间存在邻区关系。
[0034] 上述方案中,所述利用第一基站对应的第一小区与第二小区之间跨越的邻区层数、以及设置的层数阈值,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之间存在邻区关系,为:
[0035] 当所述第一小区与第二小区之间跨越的邻区层数小于所述层数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之间存在邻区关系。
[0036]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0037] 获取所述每个服务小区对应的异频测量的测量报告(MR,,Measurement Report)数据;
[0038] 根据获取的异频测量的MR数据,对所述每个服务小区所配置的邻区异频频点进行校正。
[0039] 上述方案中,所述获取异频测量MR数据,为:
[0040] 采集MR数据;
[0041] 利用采集的MR数据,筛选出所述每个服务小区在指定区域的MR数据;
[0042] 根据筛选出的MR数据中的邻区关系,并结合所述工程参数和所述邻区关系表,确定所述每个服务小区对应的异频测量的MR数据。
[0043] 上述方案中,所述根据获取的异频测量的MR数据,对所述每个服务小区所配置的邻区异频频点进行校正,为:
[0044] 利用所述获取的异频测量的MR数据,确定当前服务小区邻区的邻区频点列表;
[0045] 确定所述邻区频点列表中未包含当前服务小区对应的异频频点时,将所述当前服务小区对应的异频频点添加至对应邻区的异频频点列表中。
[0046]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频点配置装置,包括:数据获取单元、拓扑图生成单元、邻区及异频频点确定单元以及配置单元;其中,
[0047] 所述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配置异频频点所需的数据源;所述数据源包括工程参数、发生变化的基站列表及邻区关系表;
[0048] 所述拓扑图生成单元,用于利用所述工程参数,得到网络中各基站的拓扑图;
[0049] 所述邻区及异频频点确定单元,用于利用所述拓扑图,确定发生变化的基站影响区域内每个服务小区的邻区,并获得所述邻区对应的异频频点;
[0050] 所述配置单元,用于利用所述邻区关系表及获得的所述邻区对应的频点,为所述每个服务小区配置相应的邻区异频频点。
[0051] 上述方案中,所述装置还包括:频点校正单元;其中,
[0052] 所述数据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每个服务小区对应的异频测量的MR数据;
[0053] 所述频点校正单元,用于根据获取的异频测量的MR数据,对所述每个服务小区所配置的邻区异频频点进行校正。
[005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频点配置方法及装置,获取配置异频频点所需的数据源;所述数据源包括工程参数、发生变化的基站列表及邻区关系表;利用所述工程参数,得到网络中各基站的拓扑图;利用所述拓扑图,确定发生变化的基站影响区域内每个服务小区的邻区,并获得所述邻区对应的异频频点;利用所述邻区关系表及获得的所述邻区对应的频点,为所述每个服务小区配置相应的邻区异频频点,这样,利用拓扑结构分析邻区,实现了自动配置异频频点,且配置的准确性大幅度提高,从而大大减少了邻区漏配、切换失败的概率。另外去,还大大减少了网络优化人员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0055] 在附图(其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中,相似的附图标记可在不同的视图中描述相似的部件。具有不同字母后缀的相似附图标记可表示相似部件的不同示例。附图以示例而非限制的方式大体示出了本文中所讨论的各个实施例。
[0056]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频点配置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0057]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异频频点添加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0058]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异频频点删除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0059]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对服务小区配置的邻区异频频点进行校正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0060]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一种频点配置装置结构示意图;
[0061]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另一种频点配置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2]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再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0063] 从背景技术的描述中可以看出,现有技术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0064] 首先,对于异频频点配置,目前业界暂无自动化配置方案,而是靠人工配置,人工配置就会出现漏配和多配的情况,这样,就会产生终端测量开销增大和/或终端检测不到邻区等问题;另外,还会引发大量的工作量。
[0065] 其次,如果采用全部频点配置,则会给UE带来大量的测量开销。
[0066] 基于此,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获取配置异频频点所需的数据源;所述数据源包括工程参数、发生变化的基站列表及邻区关系表;利用所述工程参数,得到网络中各基站的拓扑图;利用所述拓扑图,确定发生变化的基站影响区域内每个服务小区的邻区,并获得所述邻区对应的异频频点;利用所述邻区关系表及获得的所述邻区对应的频点,为所述每个服务小区配置相应的邻区异频频点。
[0067] 实施例一
[0068] 本实施例频点配置的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0069] 步骤101:获取配置异频频点所需的数据源;
[0070] 这里,所述数据源包括工程参数、发生变化的基站列表及邻区关系表。
[0071] 其中,所述发生变化的基站包括新建基站和/或退服的基站。
[0072] 步骤102:利用所述工程参数,得到网络中各基站的拓扑图;
[0073] 步骤103:利用所述拓扑图,确定发生变化的基站影响区域内每个服务小区的邻区,并获得所述邻区对应的异频频点;
[0074] 这里,实际应用时,可以利用以下方式至少之一,确定发生变化的基站影响区域内每个服务小区的邻区:
[0075] 第一种方式,利用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站间距、及所述第一基站对应的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基站对应的第二小区半径之和,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存在邻区关系;
[0076] 第二种方式,利用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站间距及设置的站间距阈值,确定所述第一基站对应的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基站对应的第二小区之间存在邻区关系;
[0077] 第三种方式,利用第一基站对应的第一小区与第二小区之间跨越的邻区层数、以及设置的层数阈值,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之间存在邻区关系。
[0078] 其中,所述利用发生变化的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站间距、及所述第一基站对应的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基站对应的第二小区半径之和,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存在邻区关系,具体包括:
[0079] 将所述第一小区的半径与所述第二小区的覆盖半径求和,得到第一值;
[0080] 将所述第一值与所述站间距求差,得到第二值;
[0081] 当所述第二值大于等于设置的距离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存在邻区关系。
[0082] 其中,小区的覆盖半径可以采用理论覆盖半径,根据所述工程参数,结合传播模型,即可计算出某小区的理论覆盖半径。
[0083] 对于第一种方式,换句话说,设服务小区(比如第一小区)和邻区(比如第二小区)的理论覆盖半径之和为第一值,如果站间距小于第一值的程度达到一定门限值(设置的距离阈值),则可以认为服务小区与邻区之间存在真正的邻区关系。
[0084] 这里,所述距离阈值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0085] 所述利用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第二站间距及设置的站间距阈值,确定所述第一基站对应的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基站对应的第二小区之间存在邻区关系,具体为:
[0086] 当所述站间距小于所述站间距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之间存在邻区关系。
[0087] 其中,对于第二种方式,可以认为是根据固定站间距来确定的方式,也就是说,如果站间距小于某个固定半径(站间距阈值),则可以认为服务小区(第一小区)和邻区(第二小区)存在真正的邻区关系。
[0088] 所述站间距阈值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0089] 所述利用第一基站对应的第一小区与第二小区之间跨越的邻区层数、以及设置的层数阈值,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之间存在邻区关系,具体为:
[0090] 当所述第一小区与第二小区之间跨越的邻区层数小于所述层数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之间存在邻区关系。
[0091] 其中,对于第三种方式,可以认为是根据层数判断来确定的方式,换句话说,如果两个小区(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之间跨越的邻区层数小于给定值(层数阈值),则可以认为这两个小区之间存在邻区关系。
[0092] 这里,层数阈值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0093]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用的第一、第二……仅表示不同位置的基站或小区,不对基站或小区的功能进行限定。
[0094] 可以利用所述工程参数,获得所述邻区对应的异频频点。
[0095] 步骤104:利用所述邻区关系表及获得的所述邻区对应的频点,为所述每个服务小区配置相应的邻区异频频点。
[0096] 具体地,利用所述邻区关系表及获得的所述邻区对应的频点,确定所述每个服务小区异频频点列表中漏配的邻区异频频点;将所述漏配的邻区异频频点添加至所述异频频点列表中;和/或,
[0097] 利用所述邻区关系表及获得的所述邻区对应的频点,确定所述每个服务小区异频频点列表中多余配置的邻区异频频点;将所述多余配置的邻区异频频点从所述异频频点列表中删除。
[0098] 其中,所述利用所述邻区关系表及获得的所述邻区对应的频点,确定所述每个服务小区异频频点列表中漏配的邻区异频频点,具体包括:
[0099] 利用所述邻区关系表及确定的所述每个服务小区的邻区,获得所述每个服务小区的邻区相对于所述邻区关系表中邻区未被配置的占比;
[0100] 确定所述占比小于设置的阈值时,利用所述邻区关系表及获得所述邻区对应的异频频点,确定需要配置的邻区异频频点;
[0101] 从确定的需要配置的邻区异频频点中选择相应的频点进行下发测量,并根据异频测量结果,确定漏配的邻区异频频点。
[0102] 其中,所述根据测量结果,确定漏配的邻区异频频点,具体包括:
[0103] 将每个异频测量结果对应的异频频点,作为一个漏配的邻区异频频点,直至预设周期内漏配的邻区异频频点个数所产生的邻区关系增加的比例大于等于设置的比例阈值。
[0104] 这里,所述预设周期及比例阈值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0105] 实际应用时,异频频点添加的过程,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0106] 步骤201:分析出发生变化的基站影响区域内每个服务小区的邻区后,计算每个服务小区的异频邻区占比,并利用占比来确定是否需要配置邻区异频频点,确定需要配置时,执行步骤202;
[0107] 也就是说,计算每个服务小区的邻区相对于对应的邻区关系表中邻区未被配置的占比。举个例子来说,假设分析出的服务小区的邻区为100个,而邻区关系表中仅有100个当中的30个,此时,占比为(100-30)/100=70%。
[0108] 当占比小于设置的阈值时,确定需要配置邻区异频频点。
[0109] 其中,所述阈值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0110] 步骤202:统计出所需配置的邻区异频频点;
[0111] 具体地,利用邻区关系表及获得所述邻区对应的异频频点,统计出需要配置的邻区异频频点。
[0112] 步骤203:选择部分频点进行下发,每隔周期T统计新增异频邻区关系表;
[0113] 这里,选择的部分频点通过基站下发给终端,得到异频测量结果,并根据测量结果,得到新增的异频邻区关系表。
[0114] 其中,实际应用时,按照一般设备的实现原理,基站最多只能接受3个频点进行下发,所以需要选择部分频点进行下发。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需要配置的邻区异频频点中的部分频点。
[0115] 步骤204:判断邻区关系增加的比例是否大于等于设置的比例阈值,如果是,则执行步骤206,否则,执行步骤205;
[0116] 这里,所述比例阈值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0117] 步骤205:周期是否大于M*T,如果是,则执行步骤206,否则,执行步骤203;
[0118] 这里,M和T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0119] 步骤206:根据新增的异频邻区关系表,将对应的邻区异频频点添加至异频频点列表中,结束当前处理过程。
[0120] 具体地,将每个异频测量结果对应的异频频点,作为一个漏配的邻区异频频点,直至预设时间段内漏配的邻区异频频点个数所产生的邻区关系增加的比例大于等于设置的比例阈值。
[0121] 从上面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每隔周期T进行邻区添加情况评估,如果在M个T周期到达之前已加满异频邻区(漏配的邻区异频频点个数所产生的邻区关系增加的比例大于等于设置的比例阈值),则不需要再配置邻区异频频点。
[0122] 其中,实际应用时,先将所需配置的邻区异频频点添加至异频频点列表中,并进行下发;然后将每个异频测量结果对应的异频频点,即达到预期效果的异频频点,作为一个漏配的异频频点。如果在M个T周期到达之前已加满异频邻区时,将所需置的邻区异频频点中多余的异频频点从异频频点列表中删除。当超过预设时间段(M*T),将异频测量结果对应的异频频点作为漏配异频频点时,仍未使服务小区的邻区关系个数达到预设值(仍未加满邻区)时,即不满足预期效果时,则认为再添加该频点进行异频测量,也无法发现未添加的邻区,此时需要删除该异频频点,所以将该异频频点再从异频频点列表中删除,通过这种确定方式,最终确定漏配的邻区异频频点。
[0123] 所述发生变化的基站为退服基站;所述利用所述邻区关系表及获得的所述邻区对应的频点,确定所述每个服务小区异频频点列表中多余配置的邻区异频频点,具体包括:
[0124] 利用所述邻区关系表,确定所述退服基站对应的小区的邻区关系未被删除时,根据所述邻区关系表及获得的所述邻区对应的频点,确定所述退服基站对应小区的异频频点为所述多余配置的邻区异频频点。
[0125] 其中,当利用所述邻区关系表,确定所述退服基站对应的小区的邻区关系被删除时,利用所述拓扑图,确定所述退服基站对应小区的邻区;在所述退服基站对应小区的每个邻区对应的异频频点列表中,将所述退服基站对应小区的异频频点作为所述多余配置的邻区异频频点。
[0126] 实际应用时,频点删除的过程,如图3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0127] 步骤301:分析出影响区域内的每个服务小区的邻区后,根据邻区关系表判断退服基站对应的小区(退服小区)的邻区关系是否被删除,如果被删除,则执行步骤302,否则,执行步骤304;
[0128] 步骤302:利用所述拓扑图,确定所述退服基站对应小区的邻区,之后执行步骤303;
[0129] 步骤303:在所述退服基站对应小区的每个邻区对应的异频频点列表中,将所述退服基站对应小区的异频频点作为待删除的频点,之后执行步骤305;
[0130] 这里,如果某个频点对应的邻区全部为待删除邻区,也就是说,该频点对应的小区为退服小区,则需要删除该频点。
[0131] 步骤304:根据所述邻区关系表及获得的所述邻区对应的频点,统计出待删除的频点,之后执行步骤305;
[0132] 步骤305:从异频频点列表中删除确定的待删除频点。
[0133] 实际应用时,步骤101~104可以周期性进行,即周期性采集获取配置异频频点所需的数据源;然后利用数据源中的工程参数,得到网络中各基站的拓扑图;再利用所述拓扑图,确定发生变化的基站影响区域内每个服务小区的邻区,并获得所述邻区对应的异频频点;最后利用所述邻区关系表及获得的所述邻区对应的频点,为所述每个服务小区配置相应的邻区异频频点。
[0134] 实际应用时,步骤104完成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0135] 获取所述每个服务小区对应的异频测量的MR数据;
[0136] 根据获取的异频测量的MR数据,对所述每个服务小区所配置的邻区异频频点进行校正。
[0137] 其中,所述获取异频测量MR数据,具体为:
[0138] 采集MR数据;
[0139] 利用采集的MR数据,筛选出所述每个服务小区在指定区域的MR数据;
[0140] 根据筛选出的MR数据中的邻区关系,并结合所述工程参数和所述邻区关系表,确定所述每个服务小区对应的异频测量的MR数据。
[0141] 所述根据获取的异频测量的MR数据,对所述每个服务小区所配置的邻区异频频点进行校正,具体为:
[0142] 利用所述获取的异频测量的MR数据,确定当前服务小区邻区的邻区频点列表;
[0143] 确定所述邻区频点列表中未包含当前服务小区对应的异频频点时,将所述当前服务小区对应的异频频点添加至对应邻区的异频频点列表中。
[0144] 实际应用时,如图4所示,对服务小区配置的邻区异频频点进行校正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0145] 步骤401:周期性采集MR数据,并筛选出服务小区在指定区域的MR数据;
[0146] 这里,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确定的影响区域,并结合需要来确定指定区域。
[0147] 步骤402:根据筛选出的MR数据中的邻区物理层小区标识(PCI,Physical Cell Identity),结合工程参数和邻区关系表,筛选出异频测量的MR数据;
[0148] 步骤403:利用所述异频测量的MR数据,搜寻服务小区邻区的邻区频点列表;
[0149] 步骤404:判断邻区频点列表中是否包含当前服务小区的频点,确定不包含当前服务小区的频点时,执行步骤405;
[0150] 步骤405:将当前服务小区的异频频点添加至对应邻区的异频频点列表中。
[0151] 从上面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的频点配置方法,通过读取统计时间段内新建基站和/或退服基站列表,对盖端时间对网络拓扑结构产生影响的小区进行拓扑分析,从而计算出这些小区需要增加配置和/或删除的邻区异频频点。
[015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频点配置的方法,获取配置异频频点所需的数据源;所述数据源包括工程参数、发生变化的基站列表及邻区关系表;利用所述工程参数,得到网络中各基站的拓扑图;利用所述拓扑图,确定发生变化的基站影响区域内每个服务小区的邻区,并获得所述邻区对应的异频频点;利用所述邻区关系表及获得的所述邻区对应的频点,为所述每个服务小区配置相应的邻区异频频点,这样,利用拓扑结构分析邻区,实现了自动配置异频频点,且配置的准确性大幅度提高,从而大大减少了邻区漏配、切换失败的概率。另外,还大大减少了网络优化人员的工作量。
[0153] 另外,获取每个服务小区对应的异频测量的MR数据;根据获取的异频测量的MR数据,对所述每个服务小区所配置的邻区异频频点进行校正,如此,能进一步提高配置的准确性。
[0154] 实施例二
[0155]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频点配置装置,如图5所示,该装置包括:数据获取单元51、拓扑图生成单元52、邻区及异频频点确定单元53以及配置单元54;其中,[0156] 所述数据获取单元51,用于获取配置异频频点所需的数据源;所述数据源包括工程参数、发生变化的基站列表及邻区关系表;
[0157] 所述拓扑图生成单元52,用于利用所述工程参数,得到网络中各基站的拓扑图;
[0158] 所述邻区及异频频点确定单元53,用于利用所述拓扑图,确定发生变化的基站影响区域内每个服务小区的邻区,并获得所述邻区对应的异频频点;
[0159] 所述配置单元54,用于利用所述邻区关系表及获得的所述邻区对应的频点,为所述每个服务小区配置相应的邻区异频频点。
[0160] 其中,所述发生变化的基站包括新建基站和/或退服的基站。
[0161] 在一实施例中,该装置可以位于网管设备或第三方的工具上。
[0162] 实际应用时,所述邻区及异频频点确定单元53可以利用以下方式至少之一,确定发生变化的基站影响区域内每个服务小区的邻区:
[0163] 第一种方式,利用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站间距、及所述第一基站对应的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基站对应的第二小区半径之和,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存在邻区关系;
[0164] 第二种方式,利用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站间距及设置的站间距阈值,确定所述第一基站对应的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基站对应的第二小区之间存在邻区关系;
[0165] 第三种方式,利用第一基站对应的第一小区与第二小区之间跨越的邻区层数、以及设置的层数阈值,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之间存在邻区关系。
[0166] 其中,所述利用发生变化的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站间距、及所述第一基站对应的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基站对应的第二小区半径之和,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存在邻区关系,具体包括:
[0167] 将所述第一小区的半径与所述第二小区的覆盖半径求和,得到第一值;
[0168] 将所述第一值与所述站间距求差,得到第二值;
[0169] 当所述第二值大于等于设置的距离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存在邻区关系。
[0170] 其中,小区的覆盖半径可以采用理论覆盖半径,根据所述工程参数,结合传播模型,即可计算出某小区的理论覆盖半径。
[0171] 对于第一种方式,换句话说,设服务小区(比如第一小区)和邻区(比如第二小区)的理论覆盖半径之和为第一值,如果站间距小于第一值的程度达到一定门限值(设置的距离阈值),则所述邻区及异频频点确定单元53可以认为服务小区与邻区之间存在真正的邻区关系。
[0172] 这里,所述距离阈值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0173] 所述利用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第二站间距及设置的站间距阈值,确定所述第一基站对应的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基站对应的第二小区之间存在邻区关系,具体为:
[0174] 当所述站间距小于所述站间距阈值时,所述邻区及异频频点确定单元53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之间存在邻区关系。
[0175] 其中,对于第二种方式,可以认为是根据固定站间距来确定的方式,也就是说,如果站间距小于某个固定半径(站间距阈值),则所述邻区及异频频点确定单元53可以认为服务小区(第一小区)和邻区(第二小区)存在真正的邻区关系。
[0176] 所述站间距阈值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0177] 所述利用第一基站对应的第一小区与第二小区之间跨越的邻区层数、以及设置的层数阈值,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之间存在邻区关系,具体为:
[0178] 当所述第一小区与第二小区之间跨越的邻区层数小于所述层数阈值时,所述邻区及异频频点确定单元53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之间存在邻区关系。
[0179] 其中,对于第三种方式,可以认为是根据层数判断来确定的方式,换句话说,如果两个小区(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之间跨越的邻区层数小于给定值(层数阈值),则所述邻区及异频频点确定单元53可以认为这两个小区之间存在邻区关系。
[0180] 这里,层数阈值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0181]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用的第一、第二……仅表示不同位置的基站或小区,不对基站或小区的功能进行限定。
[0182] 所述邻区及异频频点确定单元53可以利用所述工程参数,获得所述邻区对应的异频频点。
[0183] 所述配置单元54,具体用于:利用所述邻区关系表及获得的所述邻区对应的频点,确定所述每个服务小区异频频点列表中漏配的邻区异频频点;并将所述漏配的邻区异频频点添加至所述异频频点列表中;和/或,
[0184] 利用所述邻区关系表及获得的所述邻区对应的频点,确定所述每个服务小区异频频点列表中多余配置的邻区异频频点;并将所述多余配置的邻区异频频点从所述异频频点列表中删除。
[0185] 其中,所述利用所述邻区关系表及获得的所述邻区对应的频点,确定所述每个服务小区异频频点列表中漏配的邻区异频频点,具体包括:
[0186] 所述配置单元54利用所述邻区关系表及确定的所述每个服务小区的邻区,获得所述每个服务小区的邻区相对于所述邻区关系表中邻区未被配置的占比;
[0187] 确定所述占比小于设置的阈值时,所述配置单元54利用所述邻区关系表及获得所述邻区对应的异频频点,确定需要配置的邻区异频频点;
[0188] 所述配置单元54从确定的需要配置的邻区异频频点中选择相应的频点进行下发测量,并根据异频测量结果,确定漏配的邻区异频频点。
[0189] 其中,所述根据测量结果,确定漏配的邻区异频频点,具体包括:
[0190] 所述配置单元54将每个异频测量结果对应的异频频点,作为一个漏配的邻区异频频点,直至预设周期内漏配的邻区异频频点个数所产生的邻区关系增加的比例大于等于设置的比例阈值。
[0191] 这里,所述预设周期及比例阈值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0192] 实际应用时,异频频点添加的过程,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0193] 步骤201:分析出发生变化的基站影响区域内每个服务小区的邻区后,计算每个服务小区的异频邻区占比,并利用占比来确定是否需要配置邻区异频频点,确定需要配置时,执行步骤202;
[0194] 也就是说,计算每个服务小区的邻区在对应的邻区关系表中的占比。举个例子来说,假设分析出的服务小区的邻区为100个,而邻区关系表中仅有100个当中的30个,此时,占比为(100-30)/100=70%。
[0195] 当占比小于设置的阈值时,确定需要配置邻区异频频点。
[0196] 其中,所述阈值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0197] 步骤202:统计出所需配置的邻区异频频点;
[0198] 具体地,利用邻区关系表及获得所述邻区对应的异频频点,统计出需要配置的邻区异频频点。
[0199] 步骤203:选择部分频点进行下发,每个周期T统计新增异频邻区关系表;
[0200] 这里,选择的部分频点通过基站下发给终端,得到异频测量结果,并根据测量结果,得到新增的异频邻区关系表。
[0201] 其中,实际应用时,按照一般设备的实现原理,基站最多只能接受3个频点进行下发,所以需要选择部分频点进行下发。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需要配置的邻区异频频点中的部分频点。
[0202] 步骤204:判断邻区关系增加的比例是否大于等于设置的比例阈值,如果是,则执行步骤206,否则,执行步骤205;
[0203] 这里,所述比例阈值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0204] 步骤205:周期是否大于M*T,如果是,则执行步骤207,否则,执行步骤203;
[0205] 这里,M和T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0206] 步骤206:根据新增的异频邻区关系表,将对应的邻区异频频点添加至异频频点列表中,结束当前处理过程。
[0207] 具体地,所述配置单元54将每个异频测量结果对应的异频频点,作为一个漏配的邻区异频频点,直至预设时间段内漏配的邻区异频频点个数所产生的邻区关系增加的比例大于等于设置的比例阈值。
[0208] 从上面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所述配置单元54每隔周期T进行邻区添加情况评估,如果在M个T周期到达之前已加满异频邻区(漏配的邻区异频频点个数所产生的邻区关系增加的比例大于等于设置的比例阈值),则不需要再配置邻区异频频点。
[0209] 其中,实际应用时,所述配置单元54先将所需配置的邻区异频频点添加至异频频点列表中,并进行下发;然后将每个异频测量结果对应的异频频点,即达到预期效果的异频频点,作为一个漏配的异频频点。如果在M个T周期到达之前已加满异频邻区时,所述配置单元54将所需置的邻区异频频点中多余的异频频点从异频频点列表中删除。当超过预设时间段(M*T),将异频测量结果对应的异频频点作为漏配异频频点时,仍未使服务小区的邻区关系个数达到预设值(仍未加满邻区)时,即不满足预期效果时,则认为再添加该频点进行异频测量,也无法发现未添加的邻区,此时需要删除该异频频点,所以所述配置单元54将该异频频点再从异频频点列表中删除,通过这种确定方式,最终确定漏配的邻区异频频点。
[0210] 所述发生变化的基站为退服基站;所述利用所述邻区关系表及获得的所述邻区对应的频点,确定所述每个服务小区异频频点列表中多余配置的邻区异频频点,具体包括:
[0211] 所述配置单元54利用所述邻区关系表,确定所述退服基站对应的小区的邻区关系未被删除时,根据所述邻区关系表及获得的所述邻区对应的频点,确定所述退服基站对应小区的异频频点为所述多余配置的邻区异频频点。
[0212] 其中,当利用所述邻区关系表,确定所述退服基站对应的小区的邻区关系被删除时,所述配置单元54利用所述拓扑图,确定所述退服基站对应小区的邻区;在所述退服基站对应小区的每个邻区对应的异频频点列表中,将所述退服基站对应小区的异频频点作为所述多余配置的邻区异频频点。
[0213] 实际应用时,频点删除的过程,如图3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0214] 步骤301:分析出影响区域内的每个服务小区的邻区后,根据邻区关系表判断退服基站对应的小区(退服小区)的邻区关系是否被删除,如果被删除,则执行步骤302,否则,执行步骤304;
[0215] 步骤302:利用所述拓扑图,确定所述退服基站对应小区的邻区,之后执行步骤303;
[0216] 步骤303:在所述退服基站对应小区的每个邻区对应的异频频点列表中,将所述退服基站对应小区的异频频点作为待删除的频点,之后执行步骤305;
[0217] 这里,如果某个频点对应的邻区全部为待删除邻区,也就是说,该频点对应的小区为退服小区,则需要删除该频点。
[0218] 步骤304:根据所述邻区关系表及获得的所述邻区对应的频点,统计出待删除的频点,之后执行步骤305;
[0219] 步骤305:从异频频点列表中删除确定的待删除频点。
[0220] 实际应用时,所述数据获取单元51、拓扑图生成单元52、邻区及异频频点确定单元53以及配置单元54的操作可以周期性进行,即所述数据获取单元51周期性采集获取配置异频频点所需的数据源;然后由所述拓扑图生成单元52利用数据源中的工程参数,得到网络中各基站的拓扑图;再由所述邻区及异频频点确定单元53利用所述拓扑图,确定发生变化的基站影响区域内每个服务小区的邻区,并获得所述邻区对应的异频频点;最后由所述配置单元54利用所述邻区关系表及获得的所述邻区对应的频点,为所述每个服务小区配置相应的邻区异频频点。
[0221] 实际应用时,如图6所示,该装置还可以包括:频点校正单元55;其中,[0222] 所述数据获取单元51,还用于获取所述每个服务小区对应的异频测量的MR数据;
[0223] 所述频点校正单元55,用于根据获取的异频测量的MR数据,对所述每个服务小区所配置的邻区异频频点进行校正。
[0224] 其中,所述数据获取单元51,具体用于:
[0225] 采集MR数据;利用采集的MR数据,筛选出所述每个服务小区在指定区域的MR数据;并根据筛选出的MR数据中的邻区关系,并结合所述工程参数和所述邻区关系表,确定所述每个服务小区对应的异频测量的MR数据。
[0226] 所述频点校正单元55,具体用于:利用所述获取的异频测量的MR数据,确定当前服务小区邻区的邻区频点列表;并确定所述邻区频点列表中未包含当前服务小区对应的异频频点时,将所述当前服务小区对应的异频频点添加至对应邻区的异频频点列表中[0227] 实际应用时,如图4所示,对服务小区配置的邻区异频频点进行校正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0228] 步骤401:周期性采集MR数据,并筛选出服务小区在指定区域的MR数据;
[0229] 这里,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确定的影响区域,并结合需要来确定指定区域。
[0230] 步骤402:根据筛选出的MR数据中的邻区PC,集合工程参数和邻区关系表,筛选出异频测量的MR数据;
[0231] 这里,步骤401~402由所述数据获取单元51执行。
[0232] 步骤403:利用所述异频测量的MR数据,搜寻服务小区邻区的邻区频点列表;
[0233] 步骤404:判断邻区频点列表中是否包含当前服务小区的频点,确定不包含当前服务小区的频点时,执行步骤405;
[0234] 步骤405:将当前服务小区的异频频点添加至对应邻区的异频频点列表中。
[0235] 这里,步骤403~405由所述频点校正单元55执行。
[0236] 从上面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的频点配置方案,通过读取统计时间段内新建基站和/或退服基站列表,对盖端时间对网络拓扑结构产生影响的小区进行拓扑分析,从而计算出这些小区需要增加配置和/或删除的邻区异频频点。
[0237] 实际应用时,所述数据获取单元51可由频点配置装置中的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微处理器(MCU,Micro Control Unit)、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或可编程逻辑阵列(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结合收发机实现;所述拓扑图生成单元52、邻区及异频频点确定单元53、配置单元54、以及频点校正单元55可由频点配置装置中的CPU、MCU、DSP或FPGA实现。
[0238]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频点配置装置,所述数据获取单元51获取配置异频频点所需的数据源;所述数据源包括工程参数、发生变化的基站列表及邻区关系表;所述拓扑图生成单元52利用所述工程参数,得到网络中各基站的拓扑图;所述邻区及异频频点确定单元53利用所述拓扑图,确定发生变化的基站影响区域内每个服务小区的邻区,并获得所述邻区对应的异频频点;所述配置单元54利用所述邻区关系表及获得的所述邻区对应的频点,为所述每个服务小区配置相应的邻区异频频点,这样,利用拓扑结构分析邻区,实现了自动配置异频频点,且配置的准确性大幅度提高,从而大大减少了邻区漏配、切换失败的概率。另外,还大大减少了网络优化人员的工作量。
[0239] 另外,所述数据获取单元51获取每个服务小区对应的异频测量的MR数据;所述频点校正单元55根据获取的异频测量的MR数据,对所述每个服务小区所配置的邻区异频频点进行校正,如此,能进一步提高配置的准确性。
[0240]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硬件实施例、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0241]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0242]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0243]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0244]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