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唑包裹的荧光金纳米簇合成方法及柠檬黄测定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10858880.5

文献号 : CN10635329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杨秀培罗娜谭志敬贾智慧廖祥军

申请人 : 西华师范大学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三唑包裹的荧光金纳米簇合成方法及柠檬黄测定方法,向盛有三重蒸馏水的三口烧瓶中加入HAuCl4水溶液;然后在剧烈搅拌的条件下,加入3‑巯基‑1,2,4‑三唑水溶液,90℃条件下反应13个小时得无色溶液,按Au原子浓度计算浓度约为0.11mM,置于4℃的冰箱中保存备用;本发明合成了3‑巯基‑1,2,4‑三唑(TRO)保护的水溶性荧光金纳米团簇(TRO‑AuNCs),将金纳米材料与分析检测技术相结合,利用TRO‑AuNCs具有强且稳定的荧光发射性质,TRO‑AuNCs作为荧光分子,柠檬黄作为猝灭剂,二者间通过共振能量转移使荧光分子TRO‑AuNCs的荧光被猝灭。本发明即是基于以上原理,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的对饮品中柠檬黄的检测方法。

权利要求 :

1.一种利用三唑包裹的荧光金纳米簇测定柠檬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盛有80mL三重蒸馏水的三口烧瓶中加入1.0mL、10mM的HAuCl4水溶液;然后在剧烈搅拌的条件下,加入

5.0mL、10mM的3-巯基-1,2,4-三唑水溶液,用1M的HCl调节溶液的pH为3左右;90℃条件下反应13个小时得无色溶液,按Au原子浓度计算浓度约为0.11mM,置于4℃的冰箱中保存备用;

将浓度为0.0385mM 1.4mL三唑包裹的荧光金纳米簇、500uL 30mM pH为3.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以及柠檬黄溶液或其他干扰物质,依次加入5mL的离心管中,并用超纯水定容至

4mL,然后摇匀在25℃下平衡5分钟,最后在λex=315nm时测定其荧光强度,通过光谱分析测定柠檬黄;

所述光谱分析测定柠檬黄的方法为:通过绘制柠檬黄浓度与荧光强度淬灭程度的标准曲线,通过标准曲线测定柠檬黄。

说明书 :

三唑包裹的荧光金纳米簇合成方法及柠檬黄测定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食品领域,涉及一种三唑包裹的荧光金纳米簇合成方法及柠檬黄测定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柠檬黄(TZ),其系统命名为:3-羧基-5-羟基(对苯磺酸)-4-(对苯磺酸偶氮)-吡唑三钠盐,其结构式如图-1所示。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偶氮有机食用染料,广泛用于烘焙产品、糖果和饮料等食品工业。近来研究显示,当人体摄入过量的柠檬黄,可能会对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如哮喘、荨麻疹、染色体损伤、生殖毒性、神经行为毒性甚至癌症。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证实了柠檬黄潜在的毒性。因此食品中柠檬黄的含量必须得到严格的控制。为了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简单、便宜的检测柠檬黄的方法是十分有必要的。
[0003] 目前,越来越多的仪器分析方法已运用到食品中柠檬黄的检测。主要包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毛细管区带电泳法(CZE)、电化学检测等。然而其中有些方法由于其样品前处理复杂、耗时、灵敏度低或选择性差,不适合用于常规检测。荧光金纳米团簇由于其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如极小的粒径尺寸、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光稳定性,使其在传感检测、分子成像、癌症的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表现突出,并由此对生物医学和分析化学领域的科研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而荧光传感探针因为简单、高灵敏度以及快速的优点,近来备受关注。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专利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唑包裹的荧光金纳米簇合成方法及柠檬黄测定方法,将金纳米材料与分析检测技术相结合,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的对饮品中柠檬黄的检测方法。
[0005] 三唑包裹的荧光金纳米簇合成方法,向盛有80mL三重蒸馏水的三口烧瓶中加入1.0mL、10mM的HAuCl4水溶液;然后在剧烈搅拌的条件下,加入5.0mL、10mM的3-巯基-1,2,4-三唑水溶液,用1M的HCl调节溶液的pH为3左右;90℃条件下反应13个小时得无色溶液,按Au原子浓度计算浓度约为0.11mM,置于4℃的冰箱中保存备用。
[0006] 三唑包裹的荧光金纳米簇测定柠檬黄的方法,将浓度为0.0385mM 1.4mL三唑包裹的荧光金纳米簇、500uL 30mM pH为3.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以及柠檬黄溶液或其他干扰物质,依次加入5mL的离心管中,并用超纯水定容至4mL,然后摇匀在25℃下平衡5分钟,最后在λex=315nm时测定其荧光强度,通过光谱分析测定柠檬黄
[0007] 本发明合成了3-巯基-1,2,4-三唑(TRO)保护的水溶性荧光金纳米团簇(TRO-AuNCs),将金纳米材料与分析检测技术相结合,利用TRO-AuNCs具有强且稳定的荧光发射性质,TRO-AuNCs作为荧光分子,柠檬黄作为猝灭剂,二者间通过 共振能量转移使荧光分子TRO-AuNCs的荧光被猝灭。本发明即是基于以上原理,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的对饮品中柠檬黄的检测方法。

附图说明

[0008] 图-1为柠檬黄(TZ)的化学结构图;
[0009] 图-2为TRO-AuNCs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
[0010] 图-3为TRO-AuNCs荧光激发(a)和发射光谱图(b);
[0011] 图-4为TRO(a)和TRO-金纳米团簇(b)的红外光谱图;
[0012] 图-5(A)为不同反应比例合成的TRO-AuNCs的荧光光谱图;
[0013] 图-5(B)为另一比例合成的TRO-AuNCs的荧光光谱图;
[0014] 图-6为不同pH下合成的TRO-AuNCs的荧光强度示意图;
[0015] 图-7(A)为不同时间合成的TRO-AuNCs的荧光光谱图;
[0016] 图-7(B)为另一时间合成的TRO-AuNCs的荧光光谱图;
[0017] 图-8为TRO-AuNCs的合成和传感检测柠檬黄示意图;
[0018] 图-9为TRO-AuNCs的荧光发射光谱(a)与柠檬黄的紫外吸收光谱(b)重叠图;
[0019] 图-10为pH对荧光猝灭的影响图;
[0020] 图-11为TRO-AuNCs浓度对荧光猝灭的影响图;
[0021] 图-12为反应温度对体系荧光猝灭的影响图;
[0022] 图-13反应时间对体系荧光猝灭的影响图;
[0023] 图-14为柠檬黄和TRO-AuNCs体系的干扰试验图;
[0024] 图-15(A)为柠檬黄对体系的荧光猝灭作用曲线;
[0025] 图-15(B)为荧光猝灭与柠檬黄浓度的线性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正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7] 实验部分
[0028] 1 仪器
[0029] 本实验所用主要仪器见表1:
[0030] 表1主要仪器
[0031]
[0032] 2 试剂
[0033] 本实验所用主要试剂见表2:
[0034] 表2主要试剂
[0035]
[0036] 3 试验方法
[0037] 3.1 TRO修饰的水溶性金纳米团簇的合成
[0038] 本发明采用水热法合成了TRO修饰的具有荧光性能的水溶性金纳米团簇。具体制备方法如下:向盛有80mL三重蒸馏水的三口烧瓶中加入1.0mL、10mM的HAuCl4水溶液;然后在剧烈搅拌的条件下,加入5.0mL、10mM的3-巯基-1,2,4-三唑水溶液,用1M的HCl调节溶液的pH为3左右;90℃条件下反应13个小时得无色溶液,浓度约为0.11mM(按Au原子浓度计算),置于4℃的冰箱中保存备用。
[0039] 3.2 TRO-AuNCs的表征
[0040] 利用UV-255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得物质的紫外吸收光谱图。采用Nicolet 6700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KBr压片法分别测定4000-500cm-1内TRO和TRO-AuNCs。采用JSM-6510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配套的EDS对金纳米簇元素进行分析。金纳米簇荧光光谱测定利用Cary Eclipse荧光光度计,激发和发射狭缝宽度均为10nm,在315nm的激发波长下测其发射谱图。
[0041] 3.3 柠檬黄储备液的配制
[0042] 准确称取0.0053g的柠檬黄,用水溶解后定容至100mL容量瓶中,得到柠檬黄储备液浓度为0.1mM,并置于4℃的冰箱保存,实验时稀释到所需浓度。
[0043] 3.4 荧光检测方法
[0044] 检测柠檬黄的步骤按照如下方法操作:将1.4mL  TRO-AuNCs(大概浓度为0.0385mM)、500uL 30mM pH为3.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以及不同体积的柠檬黄溶液或其他干扰物质,依次加入5mL的离心管中,并用超纯水定容至4mL,然后摇匀在25℃下平衡5分钟,最后在λex=315nm时测定其荧光强度。
[0045] 4结果与讨论
[0046] 4.1 TRO修饰的AuNCs的紫外-可见光谱
[0047] 图-2为浓度为0.11mM的TRO-金纳米团簇的紫外-可见光区的吸收光谱。由图可见,在整个扫描的波长范围内,除了315nm处的肩峰以外,没有观察到明显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峰。文献报道,当单层保护的金纳米簇的粒径小于2nm时,金纳米粒子在520nm处的特征等离子吸收带将消失,这是由于阻尼效应所造成的。侧面表明合成的TRO-金纳米团簇的粒径小于2nm。而紫外区315nm处出现的肩峰,与研究报道的8原子的金纳米簇384nm处的吸收峰的结果类似,该峰位即荧光金纳米团簇的最大激发峰位。因此对于TRO-AuNCs,315nm处的肩峰值得我们关注。
[0048] 4.2 TRO修饰的AuNCs的荧光光谱
[0049] TRO作为修饰剂,90℃下反应13个小时制备的AuNCs的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如图-3所示,扫描得到的荧光激发和发射位置分别为315nm和401nm,315nm处的荧光激发波长与图-2所观察到的肩峰315nm一致。将所得的AuNCs溶液在4℃的冰箱中放置6个月后没有产生沉淀,其荧光强度降低仅约9%,表明合成的荧光金纳米团簇能在水溶液中长期稳定的存在。将试验过程中使用到的试剂如氯金酸、3-巯基-1,2,4-三唑、氯金酸和3-巯基-1,2,4-三唑的混合溶液、水等都在相同的荧光测试条件下进行了测定,没有观察到荧光现象,辅助说明了具有强且稳定的荧光发射性质的TRO修饰的水溶性AuNCs的成功合成。
[0050] 4.3 TRO-AuNCs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0051] 为证实配体3-巯基-1,2,4-三唑(TRO)与金纳米团簇的成功结合,同时确定其结合方式,采用了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AuNCs和TRO配体进行了研究,测定结果如图-4(a)和(b)所示。从该图中可以得到:配体TRO在2620cm-1处出现-SH的伸缩振动峰。对比TRO保护的AuNCs(TRO-Au NPs)的红外谱图,后者峰数较少,而2620cm-1处的-SH伸缩振动峰消失,主要是因为反应后TRO上的巯基与金原子表面通过Au-S键进行了配位结合。由此可知配体TRO与Au发生了配位作用,形成稳定的Au-S键并阻止生成的AuNCs发生团聚,起到修饰和稳定AuNCs的作用。通过TRO-AuNCs的能量分散X射线光谱分析显示,合成的金纳米材料中含有N、C、S、Au元素,辅助说明TRO-AuNCs合成成功。
[0052] 4.4 TRO-AuNCs合成条件的考察
[0053] 4.4.1 反应物比例的考察
[0054]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不同的配体与氯金酸的摩尔比会影响合成的金纳米材料的荧光性能,为了获得荧光强度较高的金纳米材料,我们分别对1:1、3:1、5:1、7:1、9:1的反应比例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如图-5(A)与(B)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反应比例为1:1时,合成金纳米溶液呈浅红色,在520nm处有特征吸收峰,表明有大颗粒金纳米形成,且没有明显的荧光性能;随着反应比例的增大,TRO-AuNCs荧光强度逐渐增强,在反应比为5:1时TRO-AuNCs的荧光强度达到最大;随着反应比例继续增大,荧光强度反而降低,可能是由于修饰在金纳米表面的配体已达饱和,过量的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金纳米簇的聚集,导致荧光强度降低。综上,本试验中选择的最佳合成比例为5:1。
[0055] 4.4.2 反应酸度的考察
[0056] TRO包裹的荧光金纳米簇水溶液对体系酸度的变化十分灵敏,因此对反应酸度进行了考察。在pH为1-11范围内TRO-AuNCs溶液荧光强度变化如图-6所示,在pH=1.00~3.00的酸度范围内,合成的TRO-AuNCs为透明溶液,且随体系pH增加荧光强度值逐渐增大;当pH=3.00左右,TRO-AuNCs溶液荧光强度达到最大;然后随着pH的继续增加,合成的TRO-AuNCs荧光强度反而降低。并在pH>6.00以后,合成的金纳米簇溶液开始变浑浊,有团聚现象产生,出现白色沉淀。由此可见合成的TRO-AuNCs溶液不能在碱性条件下稳定存在。因此为了制备出稳定的、强荧光发射性能的金纳米团簇溶液,试验最终选择的体系最佳反应酸度为pH=3.00。
[0057] 4.4.3 反应时间的选择
[0058] 为研究反应时间对合成TRO-AuNCs的光谱性能的影响,试验测定了合成TRO-AuNCs过程中1-15h间溶液的荧光光谱,结果如图-7所示。图-7(A)为不同时间合成的TRO-AuNCs的荧光光谱图,图-7(B)为另一时间合成的TRO-AuNCs的荧光光谱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TRO-AuNCs的荧光发射峰强度逐渐增强,到13h左右荧光强度达到最大,然后随着时间的增加荧光强度基本保持稳定,且荧光发射峰的位置基本不移动。因此,为获得稳定的强荧光发射性质的金纳米团簇,实验中选择的最佳反应时间为13h。
[0059] 4.5 水溶性TRO-AuNCs作为检测柠檬黄的荧光探针
[0060] 水溶性TRO保护的金纳米团簇的制备过程及荧光传感检测柠檬黄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以TRO与氯金酸为原材料,以1M的HCl调节溶液pH制备出的金纳米簇溶液在激发波长315nm下具有强的荧光发射。向体系加入柠檬黄后,金纳米团簇溶液的荧光发生明显猝灭现象。
[0061] 图-9为TRO包裹金纳米簇的荧光发射光谱与柠檬黄的紫外-可见光谱的重叠谱图。可以观察到二者谱图发生了很大程度的重叠,以此推测柠檬黄与金纳米簇之间是通过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导致荧光分子TRO-AuNCs的荧光被猝灭。为证实这一猜想我们作了以下研究。根据Foster的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能量转移在以下几种条件下才会发生;(a)赠体与受体之间的间隔在2-8nm之间;(b)赠体的荧光峰与受体的吸收峰之间的有效重叠;(c)赠体和受体的偶极子间的适当取向。赠体和受体之间的距离和能量转移效率可由方程式(4-1)、(4-2)、(4-3)计算得出:
[0062]
[0063] R06=8.8×10-25K2N-4φJ   (4-2)
[0064]
[0065] 其中,r代表赠体和受体间的间隔;R0表示当能量转移率为50%时由以上方程计算得到的距离;K2是赠体-受体偶极子间的取向因子;n是介质的折射率;φ是赠体的荧光量子产率;J代表赠体的荧光发射峰与受体的吸收峰间的重叠程度;F(λ)是赠体在波长λ处的荧2
光强度;ε(λ)是受体在波长λ处的摩尔吸光系数。在以上方程中,K =2/3,n=1.36,φ=
0.13,将其代入方程(4-1)、(4-2)、(4-3),得出J=5.83×10-15cm3·L·mol-1,E=0.3287,R0=3.38nm,r=4.83nm。得出的r值小于8nm,说明TRO-AuNCs与柠檬黄之间确实存在相互作用,并且极有可能发生了能量转移。结合二者荧光发射和紫外光谱明显重叠,表明TRO-AuNCs作为能量供体,柠檬黄作为能量受体,二者间发生了共振能量转移(FRET),从而导致柠檬黄对TRO-AuNCs的荧光猝灭。并且实验发现柠檬黄浓度与金纳米团簇的荧光猝灭程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基于此我们将水溶性的TRO-AuNCs作为检测柠檬黄的荧光探针。为获得更为灵敏的检测信号,并对一系列如pH、金纳米簇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
[0066] 4.5.1 pH对猝灭效率的影响
[0067] 本发明合成的TRO-AuNCs在碱性的环境下不稳定,有沉淀产生且荧光发射强度极低,因此实验主要考察了酸性范围内pH对体系荧光强度的影响。实验操作如下:向8支5mL离心管中分别加入1.4mL TRO-AuNCs(大概浓度为0.0385mM)、500μL 30mM pH在1-6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以及0.5mL 100μM的柠檬黄储备溶,定容到4.0mL,混合均匀。在25℃下平衡5min后,测定其荧光强度。结果如图-10所示,当pH≤3.0时,体系的荧光猝灭效率随着pH值的增大而逐渐增强;当pH≥3.0时,体系的荧光猝灭效率随着pH值的增大而急剧降低;当pH=3.0时,体系的荧光强度和荧光猝灭效率均达到最大值,反应最为灵敏,并且此时获得的线性关系良好。因此,本实验选取3.0作为最佳的检测柠檬黄的pH值。
[0068] 4.5.2 TRO-AuNCs用量的选择
[0069] TRO-AuNCs的浓度不仅会影响体系的荧光发射强度,还会对检测目标物的灵敏度及线性工作范围造成严重的影响,故在其它实验测试条件同上情况下,本实验对TRO-AuNCs的浓度在0.0055-0.0550mM范围内进行了考察。结果如图-11所示,随着TRO-AuNCs浓度的增加,荧光猝灭效率呈增大趋势;在0.0385mM时达到最大值,然后随着TRO-AuNCs浓度的增加,体系的荧光猝灭效率逐渐降低。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TRO-AuNCs浓度过高时,产生了TRO-AuNCs的自猝灭。因此,为了获得比较满意的检测信号,最后实验选择金纳米簇的浓度为0.0385mM。
[0070] 4.5.3 反应温度的考察
[0071] 由于在荧光光度法的测定中,反应温度对TRO-AuNCs-TZ体系荧光强度会产生影响,因此,在其它实验测试条件同上情况下,本发明考察了温度对体系荧光猝灭效率的影响。如图-12所示,当温度为25℃时,体系荧光猝灭效率最强。当反应温度低于25℃或者是高于25℃时,荧光猝灭效率都较低。这说明低温和高温都不利于反应的进行。因此,根据实验结果,本发明选择最佳反应温度为25℃。
[0072] 4.5.4 反应时间的考察
[0073] 在室温25℃条件下,考察了反应时间对TRO-AuNCs-TZ体系的荧光猝灭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13所示,从0-5min,荧光猝灭效率增强比较明显;在5min的时候,体系荧光猝灭程度达到最大;5min以后,荧光猝灭效率趋于稳定且荧光强度变化不大。这说明整个反应在5min内完成,能够实现实际样品中柠檬黄的快速检测。因此本实验选择在室温25℃下反应5min后进行检测。
[0074] 4.5.5 共存物质的干扰试验
[0075] 为了进一步研究本发明基于TRO-AuNCs与柠檬黄之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导致荧光猝灭原理所制备的荧光探针对检测实际样品中柠檬黄的选择性情况,本发明对饮品如果汁、橙汁中可能与柠檬黄共存的干扰物质进行了考察。结果见图14,发现当Na+、K+、Ca2+、Mg2+、Zn2+、Cl-、NO3-、SO42-、CO32-、CH3COO-、葡萄糖、果糖等浓度为柠檬黄浓度的150倍时,不会对检测柠檬黄产生影响;当Cr3+、维生素C、罗丹明B、亚甲基蓝浓度为柠檬黄30倍时,不会对柠檬黄检测造成太大的干扰。
[0076] 图-14柠檬黄和TRO-AuNCs体系的干扰试验,磷酸盐缓冲液pH=3.0,TZ的浓度为5.93μM;Na+、K+、Zn2+、Mg2+、Ca2+、Cl-、NO3-、SO42-、CO32-、CH3COO-、葡萄糖、果糖的浓度为
0.89mM;Cr3+、维生素C、罗丹明B、亚甲基蓝的浓度为0.18mM。
[0077] 综上,一些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及常见的无机盐离子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于柠檬黄的定量检测均没有显著影响。证实该方法可以选择性检测实际饮品中柠檬黄。
[0078] 4.6 方法学考察
[0079] 4.6.1 标准曲线的绘制
[0080] 体系在选择的最佳条件即pH为3.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浓度为0.0385mM的TRO-AuNCs溶液,作用时间为5.0min,反应温度为25℃下,加入不同体积的柠檬黄储备液,使其最终浓度分别为0.00,0.08,0.90,1.50,2.50,5.00,7.50,10.00、12.50、17.50、22.50、27.50、32.50和37.50μM,测定其荧光强度。得到加入不同浓度柠檬黄体系的荧光光谱如图-15(A)所示,可以看出随着柠檬黄的加入,TRO-AuNCs的荧光强度逐渐降低;以TZ浓度为横坐标,荧光强度猝灭程度(F0/F)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如图-15(B)所示。实验得到的线性回归方程为F0/F=0.9817+0.0514C(R2=0.9993)。表明,柠檬黄浓度在0.08~37.50μM范围内与体系荧光强度的猝灭程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12.50μM的柠檬黄11次平行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7%,检测限(3σ/K)为0.028μM。
[0081] 4.6.2 饮品实样加标回收率和精密度试验
[0082] 为了考察该荧光探针的实样分析能力,将其应用于实际饮品果汁、橙汁、蜂蜜中柠檬黄的测定。样品的处理:开瓶前摇匀以确保样品均匀,准确移取样品1mL于15mL的离心管中,用超纯水稀释至10mL,超声波超声15min,过0.45um的滤膜以待检测。
[0083] 回收率实验:通过对饮品果汁、橙汁、蜂蜜的分析测定,结果发现,果汁和蜂蜜中没有发现柠檬黄的存在;橙汁中检测到0.21μΜ柠檬黄存在。为了考证该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本实验将柠檬黄的标准样品加入到果汁、橙汁、蜂蜜样品中,对其进行回收率实验。
[0084] 精密度试验:0.0385mM TRO-AuNCs溶液,0.5mL pH为3.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和一定量的实际样品,再加入不同体积的柠檬黄储备液,定容至4mL,使果汁和蜂蜜加入的柠檬黄低、中、高三个水平的最终浓度分别为0.40,4.00,8.00uM;使橙汁加入的柠檬黄的浓度为实际检测含量的0.5-2.0倍即最终浓度分别为0.20,0.30,0.40uM。每个浓度平行3份,25℃恒温水槽中平衡5min后测定。没有加实际样品和柠檬黄储备液的作为空白组。将上述样品日内、日间重复测定3次,计算日内、日间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实验结果见表3。
[0085] 本实验得到日内和日间回收率范围分别为果汁949%-95.53%和88.8%0-99.27%、橙汁92.60%-102.15%和89.25%-92.65%、蜂蜜92.38%-105.02%和90.24%-
103.40%,回收率结果较好。RSD分别为果汁2.81%-4.48%和3.16%-5.91%、橙汁2.90%-
6.25%和2.27%-5.63%、蜂蜜2.50%-5.54%和3.36%-5.92%。综上,该方法具有很好的可靠性,表明本发明建立的方法可应用于实际饮品中柠檬黄含量的测定。
[0086] 表3实际饮品中对柠檬黄的回收率和精密度试验结果(n=3)
[0087]
[0088] 4.7 方法比较
[0089] 通过与文献报道的方法比较发现,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得到的线性相关系数r值是比较理想的;精密度虽不是最好的,但可以满足实际检测柠檬黄的需求;本发明的方法得到的检测限(LOD)能达到28nM(0.015ppm)与文献报道的相近甚至更好,远低于我国食品添加剂柠檬黄的卫生标准规定值,即人体日摄入量的最高限定标准(0.75ppm),因此本发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满足实际样品中柠檬黄测定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