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受电弓驱动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10862902.5

文献号 : CN10637917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陈敏坚杨瀛瑜张彦林陈珍宝冯叶陈明国孙云嵩李军孙宁周维曹秀峰

申请人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受电弓驱动装置,包括安装于下臂杆下端的固定座、安装于底架上的气囊,所述气囊至少设有两个,每个气囊的一端均与底架铰接,气囊未与底架铰接的一端为活动端,每个气囊的活动端与相邻气囊的活动端通过刚性连接装置串接,且每一个气囊均可通过刚性连接装置带动与其相邻的气囊联动;所述气囊的长度方向与列车运行方向一致;还包括一端与固定座连接、另一端固定于第一个气囊活动端的钢丝绳。本发明采用多个小尺寸气囊,使得挡风面积减小的同时,降低了受电弓底架的高度,风阻减小,有利于空气动力性能的优化。同时,导向装置布置在气囊外部,有效避免了接触磨损的问题。

权利要求 :

1.一种受电弓驱动装置,包括安装于下臂杆(2)下端的固定座(33)、安装于底架(1)上的气囊(34),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34)至少设有两个,每个气囊(34)的一端均与底架(1)铰接,气囊(34)未与底架(1)铰接的一端为活动端(38),每个气囊(34)的活动端(38)与相邻气囊(34)的活动端(38)通过刚性连接装置串接,且每一个气囊(34)均可通过刚性连接装置带动与其相邻的气囊(34)联动;

所述气囊(34)的长度方向与列车运行方向一致;

还包括一端与固定座连接、另一端固定于第一个气囊(34)活动端(38)的钢丝绳(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电弓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连接装置包括固定于气囊(34)活动端(38)的推杆(36)、分别将相邻两气囊(34)的推杆(36)两端顺次连接的一对连接杆(3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受电弓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连接装置上还设有用于保证气囊(34)直线移动的导向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受电弓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装置为固定于底架上的直线轴承(37),所述连接杆(35)与直线轴承装配,并可沿直线轴承(37)的轴线平移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受电弓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装置包括位于连接杆(35)之间并固定于底架(1)上的第一导向座(311)、横跨两根连接杆(35)并与连接杆(35)固定的横杆(314)、固定于横杆(314)底部的第二导向座(312),所述第一导向座(311)与第二导向座(312)对齐并留有间隙,第一导向座(311)和第二导向座(312)之间设有导向板(313),且导向板(313)两端分别与第一导向座(311)和第二导向座(312)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受电弓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34)直径为150~170mm。

7.一种受电弓驱动装置,包括安装于下臂杆(2)下端的固定座(33)、安装于底架(1)上的气囊(34),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34)至少设有两个,每个气囊(34)的一端均与底架(1)铰接,气囊(34)未与底架(1)铰接的一端为活动端(38),每个气囊(34)的活动端(38)与相邻气囊(34)的活动端(38)通过刚性连接装置串接,且每一个气囊(34)均可通过刚性连接装置带动与其相邻的气囊(34)联动;

所述气囊(34)的长度方向与列车运行方向一致;

所述刚性连接装置包括固定于气囊(34)活动端(38)的推杆(36)、分别将相邻两气囊(34)的推杆(36)两端顺次连接的一对连接杆(35);

所述下臂杆(2)下端、位于固定座(33)两侧还铰接有一对调整板(32),调整板(32)和固定座(33)上均设有卡槽;

还包括钢丝绳(31),所述钢丝绳(31)两端绕过固定座(33)上的卡槽,并经由调整板(32)上的卡槽,最终固定于第一个气囊(34)活动端的推杆(36)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受电弓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连接装置上还设有用于保证气囊(34)直线移动的导向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受电弓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装置为固定于底架上的直线轴承(37),所述连接杆(35)与直线轴承装配,并可沿直线轴承(37)的轴线平移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受电弓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装置包括位于连接杆(35)之间并固定于底架(1)上的第一导向座(311)、横跨两根连接杆(35)并与连接杆(35)固定的横杆(314)、固定于横杆(314)底部的第二导向座(312),所述第一导向座(311)与第二导向座(312)对齐并留有间隙,第一导向座(311)和第二导向座(312)之间设有导向板(313),且导向板(313)两端分别与第一导向座(311)和第二导向座(312)铰接。

11.根据权利要求7~10任一项所述的受电弓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34)直径为150~170mm。

说明书 :

一种受电弓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受电弓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受电弓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现有电力机车和城轨车辆受电弓用驱动装置技术中,主要有弹簧驱动和空气弹簧(俗称气囊、皮囊气缸)两种。由于空气弹簧重量轻,制造、运维成本低,以及其阻尼特性等综合原因,采用空气弹簧驱动的受电弓较弹簧驱动具有良好的跟随性,受流质量高。目前空气弹簧驱动的受电弓已成为发展趋势,国内外电力机车、动车组以及城轨车辆受电弓驱动装置几乎都使用了空气弹簧。
[0003] 为提供足够的受电弓升弓转矩,现有的驱动装置往往都只能选择直径较大的空气弹簧,其直径达到了300mm。大直径的空气弹簧使受电弓底架结构变高,导致挡风面积增加,风阻大,不利于受电弓空气动力性能,尤其是在高速动车组上,对受流稳定性有着巨大的影响。
[0004] 另外,空气弹簧在充气膨胀时还要接触导向装置进行导向,现有技术中导向装置多布置在空气弹簧内部。由于空气弹簧的蠕动,其内壁容易与导向装置发生接触磨损,出现故障。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风阻小,空气动力性能好,且故障率低的受电弓驱动装置。
[0006] 本发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受电弓驱动装置,包括安装于下臂杆下端的固定座、安装于底架上的气囊,所述气囊至少设有两个,每个气囊的一端均与底架铰接,气囊未与底架铰接的一端为活动端,每个气囊的活动端与相邻气囊的活动端通过刚性连接装置串接,且每一个气囊均可通过刚性连接装置带动与其相邻的气囊联动;
[0007] 所述气囊的长度方向与列车运行方向一致;
[0008] 还包括一端与固定座连接、另一端固定于第一个气囊活动端的钢丝绳。
[0009] 上述方案中,将传统一个大尺寸的气囊,用多个相互联动的小尺寸气囊代替,并水平放置,在保证推力足够的前提下,降低了受电弓底架的高度,且减小了挡风面积,有利于空气动力性能的优化。
[0010] 具体的,所述刚性连接装置包括固定于气囊活动端的推杆、分别将相邻两气囊的推杆两端顺次连接的一对连接杆。刚性连接装置保证了气囊移动的同步性。
[0011] 优选的,所述刚性连接装置上还设有用于保证气囊直线移动的导向装置。
[0012] 一种具体的方案中,所述导向装置为固定于底架上的直线轴承,所述连接杆与直线轴承装配,并可沿直线轴承的轴线平移运动。
[0013] 另一种具体的方案中,所述导向装置包括位于连接杆之间并固定于底架上的第一导向座、横跨两根连接杆并与连接杆固定的横杆、固定于横杆底部的第二导向座,所述第一导向座与第二导向座对齐并留有间隙,第一导向座和第二导向座之间设有导向板,且导向板两端分别与第一导向座和第二导向座铰接。
[0014] 第一导向座和第二导向座使得气囊在移动过程中不发生偏摆,导向板能够转动的弧度的弦长即为气囊可移动的尺寸量。
[0015] 进一步的,所述下臂杆下端、位于固定座两侧还铰接有一对调整板,调整板和固定座上均设有卡槽,所述钢丝绳两端绕过固定座上的卡槽,并经由调整板上的卡槽,最终固定于第一个气囊活动端的推杆上。
[0016] 调整板的目的在于调整力矩,调整板位置的变化,决定了升弓力矩的不同。
[0017] 优选的,所述气囊直径为150~170mm。
[0018] 本发明的显著效果是:
[0019] 1.采用了多个小尺寸气囊,使得挡风面积减小的同时,降低了受电弓底架的高度,风阻减小,有利于空气动力性能的优化。
[0020] 2.导向装置布置在气囊外部,有效避免了接触磨损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22]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驱动装置立体示意图。
[0023]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驱动装置侧面图。
[0024]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驱动装置立体示意图。
[0025] 图4是图3中Ⅰ的局部放大图。
[0026]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驱动装置侧面图。
[0027] 图中:1、底架;2、下臂杆;31、钢丝绳;32、调整板;33、固定座;34、气囊;35、连接杆;36、推杆;37、直线轴承;38、活动端;39、紧固螺母;311、第一导向座;312、第二导向座;313、导向板;314、横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实施例1
[0029] 如图1~2所示,一种受电弓驱动装置,包括钢丝绳31、安装于下臂杆2下端的固定座33、安装于底架1上的气囊34。所述气囊34直径为150~170mm。
[0030] 所述气囊34设有两个,每个气囊34的一端均与底架1铰接,气囊34未与底架1铰接的一端为活动端38。每个气囊34的活动端38与相邻气囊34的活动端38通过刚性连接装置串接,且每一个气囊34均可通过刚性连接装置带动与其相邻的气囊34联动。
[0031] 所述刚性连接装置包括固定于气囊34活动端38的推杆36、分别将相邻两气囊34的推杆36两端顺次连接的一对连接杆35。所述刚性连接装置上还设有用于保证气囊34直线移动的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为固定于底架上的直线轴承37,所述连接杆35与直线轴承装配,并可沿直线轴承37的轴线平移运动。
[0032] 所述气囊34的长度方向与列车运行方向一致。
[0033] 所述下臂杆2下端、位于固定座33两侧还铰接有一对调整板32,调整板32和固定座33上均设有卡槽。
[0034] 钢丝绳31两端绕过固定座33上的卡槽,并经由调整板32上的卡槽,最终固定于第一个气囊34活动端的推杆36上。
[0035] 推杆36两端留有连接杆35和钢丝绳31安装的孔。连接杆35两端为螺纹,其中一端为外螺纹,另一端为内螺纹。连接杆35外螺纹端穿过推杆36预留的安装孔,使用紧固螺母39实现刚性连接。
[0036] 所述钢丝绳31两端扣压带外螺纹的接头,并通过该接头与所述连接杆35内螺纹端直接连接。该连接处需要设置有防松措施,优选地,通过在钢丝绳31与连接杆35接头之间增加并紧螺母的机械防松方式实现。
[0037] 当所述气囊34充以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气囊34伸长,其活动端38推动推杆36、连接杆35构成的刚性连接装置向前运动,进而实现两个气囊的同步联动。推杆36拖动钢丝绳31直线运动,钢丝绳31拉动固定座,使受电弓下臂杆2转动。
[0038] 实施例2
[0039] 如图3~5所示,重复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所述导向装置包括位于连接杆35之间并固定于底架1上的第一导向座311、横跨两根连接杆35并与连接杆35固定的横杆314、固定于横杆314底部的第二导向座312,所述第一导向座311与第二导向座312对齐并留有间隙,第一导向座311和第二导向座312之间设有导向板313,且导向板313两端分别与第一导向座311和第二导向座312铰接。
[0040] 第一导向座311和第二导向座312使得气囊34在移动过程中不发生偏摆,导向板313能够转动的弧度的弦长即为气囊34可移动的尺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