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射构造转印箔和使用该衍射构造转印箔的防止伪造介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80026952.3

文献号 : CN10641533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井出英誉

申请人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摘要 :

提供能够观察更多种类的衍射光图案而进一步提高了真假判定中的衍射构造转印箔的有用性的衍射构造转印箔、以及使用该衍射构造转印箔的防止伪造介质。本发明所涉及的衍射构造转印箔(21)具备:转印箔基材(1);剥离保护层(2),其层叠于上述转印箔基材(1)的一侧的表面上;衍射光射出用层叠体(13a),其层叠于上述剥离保护层(2)上;以及粘接层(9),其层叠于上述衍射光射出用层叠体(13a)上,衍射光射出用层叠体(13a)具有:衍射构造形成体,其形成有多个衍射构造(4、7);以及反射层(5a、8a),其与多个衍射构造(4、7)分别相应地形成,该多个反射层(5a、8a)中的一个反射层(5a)的透射浓度处于大于或等于0.01且小于或等于0.9的范围内,另一个反射层(8a)的透射浓度大于或等于1.0。

权利要求 :

1.一种衍射构造转印箔,其特征在于,

具备:支撑体;剥离保护层,其层叠于所述支撑体的一侧的表面上;衍射光射出用层叠体,其层叠于所述剥离保护层上;以及粘接层,其层叠于所述衍射光射出用层叠体上,所述衍射光射出用层叠体具有:衍射构造形成体,其形成有多个衍射构造;以及反射层,其与所述多个衍射构造分别相应地形成,该反射层中的至少一个反射层的透射浓度处于大于或等于0.01且小于或等于0.9的范围内,除了该一个反射层以外的另一个反射层的透射浓度大于或等于1.0,所述反射层是金属薄膜,厚度为5至100nm,将最接近所述支撑体的位置处的所述反射层的透射浓度设为大于或等于0.01且0.9以内,将最接近所述粘接层的所述反射层的透射浓度设为大于或等于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衍射构造转印箔,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衍射构造具有第1衍射构造以及第2衍射构造,

所述衍射构造形成体具有: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其形成有所述第1衍射构造;以及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其形成有所述第2衍射构造,所述衍射光射出用层叠体具有:第1反射层,其与所述第1衍射构造相应地形成;以及第

2反射层,其与所述第2衍射构造相应地形成,从所述支撑体侧起按顺序层叠有所述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所述第1反射层、所述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所述第2反射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衍射构造转印箔,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反射层与所述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之间,设置有由字符、图像图案构成的印刷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衍射构造转印箔,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衍射构造具有第1衍射构造以及第2衍射构造,

所述衍射构造形成体具有: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其形成有所述第1衍射构造;以及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其形成有所述第2衍射构造,所述衍射光射出用层叠体具有:第1反射层,其与所述第1衍射构造相应地形成;以及第

2反射层,其与所述第2衍射构造相应地形成,从所述支撑体侧起按顺序层叠有所述第1反射层、所述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所述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所述第2反射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衍射构造转印箔,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与所述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之间,设置有由字符、图像图案构成的印刷层。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衍射构造转印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的衍射光射出角与所述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的衍射光射出角之差大于或等于1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衍射构造转印箔,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和所述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的任一者的衍射光射出角处于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45°的范围内,另一者的衍射光射出角处于大于或等于45°且小于或等于89°的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衍射构造转印箔,其特征在于,如果使所述衍射光射出用层叠体相对于该衍射光射出用层叠体的表面在面内旋转,则所述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和所述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的任一者的衍射光或者反射光的强度发生变化。

9.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衍射构造转印箔,其特征在于,如果使所述衍射光射出用层叠体相对于该衍射光射出用层叠体的表面在面内旋转,则所述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和所述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这二者的衍射光或者反射光的强度发生变化,所述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的衍射光被射出的方位角、与所述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的衍射光被射出的方位角之差大于或等于3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衍射构造转印箔,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衍射构造具有第1衍射构造以及第2衍射构造,

所述衍射构造形成体是下述的双面衍射构造形成层,即,在所述支撑体侧的表面形成有第1衍射构造、且在所述粘接层侧的表面形成有第2衍射构造,所述衍射光射出用层叠体具有:第1反射层,其与所述第1衍射构造相应地形成;以及第

2反射层,其与所述第2衍射构造相应地形成,从所述支撑体侧起按顺序层叠有所述第1反射层、所述双面衍射构造形成层、所述第2反射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衍射构造转印箔,其特征在于,在将相对于所述衍射光射出用层叠体的表面而水平的方向设为0°、且将垂直的方向设为90°的情况下,所述双面衍射构造形成层的形成有所述第1衍射构造的第1衍射构造形成部的衍射光射出角、与所述双面衍射构造形成层的形成有所述第2衍射构造的第2衍射构造形成部的衍射光射出角之差大于或等于15°。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衍射构造转印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衍射构造形成部和所述第2衍射构造形成部的任一者的衍射光射出角处于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45°的范围内,另一者的衍射光射出角处于大于或等于45°且小于或等于89°的范围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衍射构造转印箔,其特征在于,如果使所述衍射光射出用层叠体相对于该衍射光射出用层叠体的表面在面内旋转,则所述双面衍射构造形成层的形成有所述第1衍射构造的第1衍射构造形成部、和所述双面衍射构造形成层的形成有所述第2衍射构造的第2衍射构造形成部的任一者的衍射光或者反射光的强度发生变化。

14.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衍射构造转印箔,其特征在于,如果使所述衍射光射出用层叠体相对于该衍射光射出用层叠体的表面在面内旋转,则所述双面衍射构造形成层的形成有所述第1衍射构造的第1衍射构造形成部、和所述双面衍射构造形成层的形成有所述第2衍射构造的第2衍射构造形成部这二者的衍射光或者反射光的强度发生变化,所述第1衍射构造形成部的衍射光被射出的方位角、与所述第2衍射构造形成部的衍射光被射出的方位角之差大于或等于30°。

15.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以及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衍射构造转印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反射层以及所述第2反射层中的至少一个反射层局部地设置于隔着该一个反射层的2个层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衍射构造转印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反射层和所述第2反射层形成为至少一部分在层叠方向上相互重叠的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衍射构造转印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衍射构造以及所述第2衍射构造形成为至少一部分在层叠方向相互重叠的配置。

18.一种防止伪造介质,其特征在于,

将权利要求1至5以及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衍射构造转印箔粘贴于至少一部分透明的被转印基材而形成。

说明书 :

衍射构造转印箔和使用该衍射构造转印箔的防止伪造介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衍射构造转印箔和使用该衍射构造转印箔防止伪造介质。

背景技术

[0002] 对于具备防止伪造单元(防止伪造部)的衍射构造转印箔以及使用该衍射构造转印箔的防止伪造介质,例如存在专利文献1至专利文献3中所记载的结构。
[000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1-190369号公报
[0004] 专利文献2:日本特公平1-54709号公报
[0005]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7-199781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 然而,上述现有技术所涉及的衍射构造转印箔以及使用该衍射构造转印箔的防止伪造介质中存在有时无法容易地进行真假判定的问题。
[0007] 本发明就是要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容易地进行真假判定的衍射构造转印箔以及使用该衍射构造转印箔的防止伪造介质。更详细而言,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观察更多种类的衍射光图案而进一步提高真假判定中的衍射构造转印箔的有用性,不会使衍射构造所具备的高级的视觉效果发生变化,通过人类的视觉能够掌握其特征而容易地进行真假判定的衍射构造转印箔、以及使用该衍射构造转印箔的防止伪造介质。
[0008]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衍射构造转印箔具备:支撑体;剥离保护层,其层叠于上述支撑体的一侧的表面上;衍射光射出用层叠体,其层叠于上述剥离保护层上;以及粘接层,其层叠于上述衍射光射出用层叠体上,衍射光射出用层叠体具有:衍射构造形成体,其形成有多个衍射构造;以及反射层,其与多个衍射构造分别相应地形成,该反射层中的至少一个反射层的透射浓度处于大于或等于0.01且小于或等于0.9的范围内,除了该一个反射层以外的另一个反射层的透射浓度大于或等于1.0。
[0009] 发明的效果
[0010]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衍射构造转印箔,至少一个反射层的透射浓度处于大于或等于0.01且小于或等于0.9的范围内而具有透射性,并且除了一个反射层以外的另一个反射层的透射浓度大于或等于1.0而几乎不具有透射性。由此,通过利用透射性不同的2个反射层,能够将更多种类的衍射光图案从衍射构造转印箔向外部射出。
[0011] 因而,能够观察更多种类的衍射光图案,能够进一步提高真假判定中的衍射构造转印箔的有用性,不会使衍射构造所具备的高级的视觉效果发生变化,能够通过人类的视觉掌握其特征而容易地进行真假判定。

附图说明

[0012] 图1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衍射构造转印箔的构造的剖面图。
[0013] 图2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衍射构造转印箔的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和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的界面附近的区域A及区域B的放大剖面图。
[0014] 图3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衍射构造转印箔的构造的剖面图。
[0015] 图4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衍射构造转印箔的构造的剖面图。
[0016] 图5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衍射构造转印箔的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和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的界面附近的区域C的放大剖面图。
[0017] 图6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衍射构造转印箔的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和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的界面附近的区域D的放大剖面图。
[0018] 图7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衍射构造转印箔的构造的剖面图。
[0019] 图8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衍射构造转印箔的构造的剖面图。
[0020] 图9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衍射构造转印箔的双面衍射构造形成层附近的区域E的放大剖面图。
[0021] 图10是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衍射构造转印箔的双面衍射构造形成层附近的放大剖面图。
[0022] 图11是俯视观察以本发明的第1、第3、第5、第6实施方式的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衍射构造转印箔的基材面侧为表面时的表面的示意图。
[0023] 图12是俯视观察以本发明的第1、第3、第5、第6实施方式的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衍射构造转印箔的基材面侧为表面时的背面的示意图。
[0024] 图13是在以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衍射构造转印箔的基材面侧为表面时在顺光下观察表面的情况下的俯视图。
[0025] 图14是在以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衍射构造转印箔的基材面侧为表面时在顺光下观察背面的情况下的俯视图。
[0026] 图15是在以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衍射构造转印箔的基材面侧为表面时在逆光下观察表面的情况下的俯视图。
[0027] 图16是示意地表示使用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所涉及的衍射构造转印箔的防止伪造介质的构造的剖面图。
[0028] 图17是示意地表示使用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所涉及的衍射构造转印箔的防止伪造介质的构造的剖面图。
[0029] 图18是示意地表示使用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所涉及的衍射构造转印箔的防止伪造介质的构造的剖面图。
[0030] 图19是用于对在改变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衍射构造转印箔的观察角度的情况下目视确认的图像的差异进行说明的剖面图。
[0031] 图20是用于对在改变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衍射构造转印箔的观察角度的情况下目视确认的图像的差异进行说明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下面,对于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衍射构造转印箔、使用该衍射构造转印箔的防止伪造介质的构造、以及从衍射构造转印箔射出的衍射光的角度与衍射光射出用层叠体的表面所成的角度即衍射光射出角等,利用附图进行详细说明。衍射光射出角是相对于衍射光射出用层叠体的表面的仰角,在沿平行的方向将衍射光射出的情况下为0度,在与衍射光射出用层叠体的表面垂直地将衍射光射出的情况下为90度。作为此时的衍射光的波长,优选设为光敏度较高的550nm的波长的光。此外,在以下的详细说明中,为了提供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完整、全面的理解而对较多的特定的细节进行记载。然而,显然,即使无这样的特定的细节也能够实施大于或等于1个的实施方式。除此之外,为了使附图变得简洁,以简略图而示出众所周知的构造及装置。另外,在各图中,对发挥同样或者类似的功能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参照标号,并将重复的说明省略。
[0033] [构造]
[0034] (第1实施方式)
[0035]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衍射构造转印箔21的剖面图。在该衍射构造转印箔21层叠有转印箔基材1,在该转印箔基材1的单面(图1中的下侧的表面)按顺序层叠有剥离保护层2、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第1反射层5a、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第2反射层8a、粘接层9,在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和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微细凹凸的凸纹4、7通过压花加工而分别形成于局部。
[0036] 即,衍射构造转印箔21具备:作为转印箔基材1的支撑体;剥离保护层2,其层叠于上述转印箔基材1的一侧的表面上;衍射光射出用层叠体13a,其层叠于上述剥离保护层2上;以及粘接层9,其层叠于上述衍射光射出用层叠体13a上。而且,衍射光射出用层叠体13a具有: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其设置有凸纹4;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其设置有在层叠方向上形成于与上述凸纹4不同的高度位置的凸纹7;以及第1和第2反射层5a、8a,它们分别与凸纹4、7相应地形成。此外,2个凸纹4、7相当于本发明的多个衍射构造。另外,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和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相当于本发明的衍射构造形成体。
[0037] 作为2个反射层的第1及第2反射层5a、8a中的、最接近转印箔基材1的位置处的第1反射层5a的透射浓度处于大于或等于0.01且0.9以内的范围内,最接近粘接层9的位置处的第2反射层8a的透射浓度大于或等于1.0。
[0038] 衍射光射出用层叠体13a具有: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其形成有第1衍射构造(凸纹4);第1反射层5a,其层叠于上述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上,且与第1衍射构造相应地形成;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其形成有第2衍射构造(凸纹7);以及第2反射层8a,其层叠于上述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上,且与第2衍射构造相应地形成,从转印箔基材1侧起按顺序层叠有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第1反射层5a、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第2反射层8a。
[0039] 通过衍射构造能够以特定范围的角度观察字符、色彩、图像图案,或者能够根据观察的角度而观察多种不同的字符、色彩、图像图案。
[0040] 图2是图1中的A部(区域A)的放大图,在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的第1反射层5a侧的表面(图2中的下侧的表面)形成有凸纹4,在1衍射构造形成层3与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之间(界面)设置有第1反射层5a。
[0041] 此外,在图1中的B部(区域B),如图2中的括弧内的标号所示,形成为下述结构,即,在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的第2反射层8a侧的表面(图2中的下侧的表面)形成有凸纹7,在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与粘接层9之间(界面)设置有第2反射层8a。由此,多个衍射构造分别形成于各衍射构造形成层3、6的粘接层9侧的表面。
[0042] (第2实施方式)
[0043] 图3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衍射构造转印箔22的剖面图。在衍射构造转印箔22,在第1反射层5a与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之间设置有由字符、图像图案构成的印刷层10。此外,其他部分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衍射构造转印箔21的构造大致相同,因此这里将其说明省略。
[0044] (第3实施方式)
[0045] 图4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衍射构造转印箔23的剖面图。在衍射构造转印箔23,图1中的凸纹4和第1反射层5a设置于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的剥离保护层2侧的表面。
[0046] 即,在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衍射构造转印箔23中,衍射光射出用层叠体13b具有: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其形成有第1衍射构造;第1反射层5b,其层叠于上述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上,且与第1衍射构造相应地形成;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其形成有第2衍射构造;以及第2反射层8a,其层叠于上述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上,且与第2衍射构造相应地形成,从转印箔基材1侧起按顺序层叠有第1反射层5b、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第2反射层8a。
[0047] 图5中示出图4中的C部(区域C)的放大图,图6中示出图4中的D部(区域D)的放大图。在图5中,在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的剥离保护层2侧的表面(图5中的上侧表面)形成有凸纹4,在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与剥离保护层2之间(界面)设置有第1反射层5b。另外,在图6中,在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的粘接层9侧的表面(图6中的下侧的表面)形成有凸纹7,在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与粘接层9之间(界面)设置有第2反射层8a。
[0048] (第4实施方式)
[0049] 图7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衍射构造转印箔24的剖面图。在衍射构造转印箔24,在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与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之间设置有由字符、图像图案构成的印刷层10。此外,其他部分与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衍射构造转印箔23的构造大致相同,因此这里将其说明省略。
[0050] (第5实施方式)
[0051] 图8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衍射构造转印箔25的剖面图。在衍射构造转印箔25未设置所述的第1实施方式至第4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即,衍射构造转印箔25具有在其两面(图8中的上下方向上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分别形成有由衍射构造构成的凸纹4及凸纹7的双面衍射构造形成层11,以代替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并在转印箔基材1的单面按顺序层叠有剥离保护层2、第1反射层5(5c)、双面衍射构造形成层11、第2反射层8(8c1)、粘接层9至少这5层。
[0052] 即,在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衍射构造转印箔25中,衍射光射出用层叠体13c在转印箔基材1侧的表面形成有第1衍射构造,并且在粘接层9侧的表面具有:双面衍射构造形成层11,其形成有第2衍射构造;第1反射层5c,其与第1衍射构造相应地形成;以及第2反射层8c1,其与第2衍射构造相应地形成,从转印箔基材1侧起按顺序层叠有第1反射层5c、双面衍射构造形成层11、第2反射层8c1。此外,双面衍射构造形成层11相当于本发明的衍射构造形成体。
[0053] 图9是将图8中的E部(区域E)放大的图,在双面衍射构造形成层11的剥离保护层2侧的表面(图9中上侧的表面)形成有凸纹4,在剥离保护层2与双面衍射构造形成层11之间(界面)设置有第1反射层5c。另一方面,在双面衍射构造形成层11的粘接层9侧的表面(图9中的下侧的表面)形成有凸纹7,在粘接层9与双面衍射构造形成层11之间(整个界面)设置有第2反射层8c1。
[0054] (第6实施方式)
[0055] 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衍射构造转印箔构成为,在所述的图8所示的衍射构造转印箔25中,第1反射层5c以及第2反射层8c1中的至少一个反射层在隔着该一个反射层的层叠方向上的2个层之间,并非在其整个区域(整个界面)设置,而是在局部设置。
[0056]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衍射构造转印箔的、相当于图8中的E部(区域E)的部分的放大剖面图。图10中示出了下述情况,即,图9中的衍射构造转印箔25的第1反射层5c设置于剥离保护层2与双面衍射构造形成层11之间的整个区域(整个界面),并且第2反射层8c2在粘接层9与双面衍射构造形成层11之间,并非在其整个区域(整个界面)设置,而是在局部设置。
[0057] 具体而言,第2反射层8c2仅设置于粘接层9与双面衍射构造形成层11之间(界面)的、图10中的左侧所示的区域,并未设置于粘接层9与双面衍射构造形成层11之间(界面)的右侧所示的区域。
[0058] 图11是从转印箔基材1侧(表面侧)在顺光下观察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第5实施方式或者第6实施方式所示的衍射构造转印箔时的俯视图。在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设置有“☆”(星星)图案的凸纹4,透射浓度处于大于或等于0.01且小于或等于0.9的范围内的第1反射层5(5a、5b、5c)在隔着第1反射层5的2个层之间的整个区域(整个界面)设置。另外,透射浓度大于或等于1.0的第2反射层8(8a、8b、8c1、8c2)也在隔着第2反射层8的2个层之间的整个区域(整个界面)设置。
[0059] 由此,第1反射层5的可视光透射浓度构成为低于第2反射层8的可视光透射浓度。而且,由“10000”的字符图案构成的凸纹7较薄地超过第1反射层5,但能够观察到。观察到图
11所示的、5个“☆”图案的凸纹4和翻转后的4个“10000”的字符图案的一部分重叠。为了能够观察到这种重叠,衍射构造转印箔形成为使得第1衍射构造以及第2衍射构造配置成至少一部分在层叠方向上相互重叠。
[0060] 此外,在图11中,对于转印箔基材1、剥离保护层2以及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为了说明而将标号省略。另外,上述的透射浓度是指作为透射光相对于以薄膜、印刷纸等为对象的入射光的比率而测量的光学浓度。
[0061] 另一方面,图12是表示从粘接层9侧(背面侧)在顺光下观察图11所示的衍射构造转印箔时的情形的俯视图,透射浓度大于或等于1.0的第2反射层8在隔着第2反射层8的2个层之间的整个区域(整个界面)设置。因此,无法观察到位于从第2反射层8观察时的视线方向的里侧的凸纹4即☆图案。另外,能够观察到作为凸纹7的“10000”的字符、衍射光图案。此外,在图12中,为了说明而将粘接层9的标号省略。
[0062] (第7实施方式)
[0063] 接下来,图13是对表示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的衍射构造转印箔进行说明的图。此外,在图13中,为了说明而将转印箔基材1、剥离保护层2以及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的标号省略。对于该第7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衍射构造转印箔,与所述的第6实施方式的衍射构造转印箔的第2反射层8相同,第1反射层5并非在隔着第1反射层5的2个层之间的整个区域(整个界面)设置,而是在局部设置。另外,第2反射层8也并非在隔着第2反射层8的2个层之间的整个区域(整个界面)设置,而是在局部设置。即,第1反射层5以及第2反射层8中的至少一个反射层在隔着该一个反射层的2个层之间且在局部设置。
[0064] 图13是表示从表面侧在顺光下观察该第7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衍射构造转印箔时的情形的俯视图,在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或者双面衍射构造形成层11,作为凸纹4的4个☆图案设置为分别逐个地位于形成为○形状(正圆形状)的4个第1反射层5的内侧。○形状的区域的内部整体为第1反射层5,透射浓度处于大于或等于0.01且小于或等于0.9的范围内。另外,透射浓度大于或等于1.0的第2反射层8具有4个椭圆形状的反射层、形状与第1反射层5的○形状相同的2个○形状的反射层,4个椭圆形状分别形成于与第1反射层5的4个○形状均不重叠的位置,第2反射层8以位置与图13中的形成为上下2层的第1反射层5的○形状中的下层的2个○形状的位置相匹配的方式形成为相同的2个○形状。
[0065] 即,如图13所示,第1反射层5构成为在横向长的长方形状的衍射构造转印箔的上层和下层分别各形成有2个的○形状。另外,第2反射层8构成为在衍射构造转印箔的下层形成的2个○形状。第2反射层8的2个○形状分别形成于与在下层形成的第1反射层5的2个○形状在层叠方向上相互一致地重叠的位置。另外,作为其他的第2反射层8,在衍射构造转印箔的上层和下层分别各形成有2个椭圆形状。由此,第1反射层5和第2反射层8形成为在层叠方向上至少一部分相互重叠的配置。
[0066] 另外,作为凸纹7的“10000”的字符形成于椭圆形状的第2反射层8的内侧。
[0067] 因而,对于凸纹4的反射光、衍射光的☆图案,第1反射层5的○形状和第2反射层8的○形状设置为在相同位置重叠的下层的反射率比上层的反射率高,因此能够在对比度好于上层的状态下进行观察。另外,从表面侧观察在椭圆形状的第2反射层8的内侧设置的作为凸纹7的“10000”的字符,因此被目视确认为左右翻转后的字符。
[0068] 接下来,图14是从背面侧在顺光下观察图13所示的衍射构造转印箔的俯视图。如图14所示,作为形成为上下2层的第1反射层5的4个○形状中的下层的2个○形状,第2反射层8的2个○形状设置为位于比第1反射层5的下层的2个○形状更靠观察时的视线方向的近前侧的位置,并且与第1反射层5的下层的2个○形状在层叠方向上相互一致。因此,在上层的○形状中看到的作为凸纹4的星形的反射光、衍射光在下层被透射浓度大于或等于1.0的第2反射层8遮挡,因此无法进行观察。此外,在从背面观察在椭圆形状的第2反射层8的内侧设置的作为凸纹7的“10000”的字符的情况下,以正向进行目视确认。另外,在图14中,为了说明而将粘接层9的标号省略。
[0069] 接下来,图15是表示从表面侧利用在衍射构造转印箔的背面配置有光源的逆光下的透射光观察图13及图14所示的衍射构造转印箔的情形的俯视图。在图15中,如除了○形状及椭圆形状以外的区域所示,不存在第1反射层5和第2反射层8的部分透明发白(图15中最淡)。另外,仅在第1反射层5的上层的○形状部中可视光透射浓度处于大于或等于0.01且小于或等于0.9的范围内,因此可视光从该范围内透过而观察到灰色(图15中的中间的浓度)。另外,作为第2反射层8的4个椭圆形状部和下层的2个○形状部的透射浓度大于或等于1.0,因此透射光几乎全被遮挡,从而观察到黑色(图15中最浓)。此外,在逆光下无法观察凸纹4、凸纹7的反射光、衍射光。
[0070] 接下来,图16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衍射构造转印箔的防止伪造介质的第1实施例的剖面图。在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示的衍射构造转印箔21转印于至少一部分透明的被转印基材12之后,将作为衍射构造转印箔21的支撑体的转印箔基材1剥离,由此制作图16中例示的防止伪造介质31。
[0071] 接下来,图17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衍射构造转印箔的防止伪造介质的第2实施例的剖面图。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所涉及的防止伪造介质32的衍射构造转印箔,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示的衍射构造转印箔21的反射层5a在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与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之间的整个区域(整个界面)形成,并且第2反射层8d局部地形成于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与粘接层9之间(界面)。具体而言,如图17所示,在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与粘接层9之间(界面),在附图中的左右方向上形成有3个第2反射层8d。
[0072] 即,该衍射构造转印箔的衍射光射出用层叠体13d具有: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其形成有凸纹4;第1反射层5a,其层叠于上述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上,且与凸纹4相应地形成;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其形成有凸纹7;以及第2反射层8d,其层叠于上述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上,且与凸纹7相应地形成。
[0073] 在将该衍射构造转印箔转印于被转印基材12之后,将转印箔基材1剥离,由此制作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所涉及的防止伪造介质32。
[0074] 接下来,图18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衍射构造转印箔的防止伪造介质的第3实施例的剖面图。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所涉及的防止伪造介质33的衍射构造转印箔,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示的衍射构造转印箔21中的反射层5a局部地形成于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与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之间(界面),并且第2反射层8d局部地形成于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与粘接层9之间(界面)。
[0075] 具体而言,如图18所示,关于第1反射层5d,在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与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之间(界面),在附图中的左右方向上形成有4个第1反射层5d。另外,如图18所示,关于第2反射层8d,在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与粘接层9之间(界面),在附图中的左右方向上形成有4个第2反射层8d。4个第1反射层5d中的位于图中最左侧的第1反射层5d、和4个第2反射层8d中的位于图中最左侧的第2反射层8d,如图18中由虚线所示,形成为图18中由左右方向上的宽度示出的各形成区域分别在层叠方向上相互一致地重叠。另外,4个第1反射层5d中的从图中左侧起位于第3位的第1反射层5d、和4个第2反射层8d中的从图中左侧起位于第3位的第2反射层8d,同样地形成为各形成区域在层叠方向上相互一致地重叠。
[0076] 另一方面,4个第1反射层5d中的位于图中最右侧的第1反射层5d、和4个第2反射层8d中的位于图中最右侧的第2反射层8d,形成为图18中以左右方向上的宽度示出的形成区域的一部分在层叠方向上相互重叠。另外,4个第1反射层5d中的从右侧起位于第3位的第1反射层5d、和4个第2反射层8d中的从右侧起位于第3位的第2反射层8d,同样地配置为形成区域的一部分在层叠方向上相互重叠。
[0077] 即,该衍射构造转印箔的衍射光射出用层叠体13e具有: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其形成有凸纹4;第1反射层5d,其层叠于上述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上,且与凸纹4相应地形成;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其形成有凸纹7;以及第2反射层8d,其层叠于上述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上,且与凸纹7相应地形成。
[0078] 在将该衍射构造转印箔转印于被转印基材12之后,将作为衍射构造转印箔的支撑体的转印箔基材1剥离,由此制作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所涉及的防止伪造介质33。
[0079] 此外,并未进行图示,但对于除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以外的任何衍射构造转印箔,通过在将衍射构造转印箔转印成使得其至少一部分包含具有透明的部分的被转印基材12的透明部分之后将转印箔基材1剥离,均能够制作防止伪造介质。
[0080] 下面,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衍射构造转印箔以及使用该衍射构造转印箔的防止伪造介质的结构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0081] (基材)
[0082] 作为衍射构造转印箔的支撑体的转印箔基材1,优选透明的树脂薄膜,例如能够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薄膜、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薄膜、聚酰亚胺树脂薄膜、聚乙烯树脂薄膜、聚丙烯树脂薄膜、耐热聚氯乙烯薄膜等。在这些树脂中,由于耐热性高且厚度稳定,因此能够优选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薄膜。
[0083] 另外,作为用于对衍射构造转印箔进行转印的被转印基材12,例如只要是树脂的单体或其层叠体、或者纸、树脂的复合单体、层叠体等能够对衍射构造转印箔进行转印的材料即可,可以是任何材质。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能够从被转印基材12的正反的两面观察衍射构造转印箔。因此,作为被转印基材12,优选透明的树脂薄膜,在不透明的纸、合成纸的情况下,使用对衍射构造转印箔进行转印的场所的至少一部分透明的多层结构纸,例如使用下述用纸等,即,在纸层中抄入透明薄膜,设置无纸层的开窗部,并使透明薄膜部露出。
[0084] (剥离保护层)
[0085] 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至第7实施方式的衍射构造转印箔,剥离保护层2层叠于转印箔基材1的单面。作为剥离保护层2,例如能够使用树脂中添加有增滑剂的材料。另外,作为其树脂,例如能够使用热可塑性树脂、热硬化性树脂、湿气硬化性树脂、紫外线硬化性树脂、电子线硬化性树脂等。具体而言,为丙烯酸树脂、聚酯树脂、聚酰胺酰亚胺树脂。另外,作为增滑剂,例如能够使用聚乙烯粉末、棕榈等蜡。例如通过凹版印刷法、微凹版法等公知的涂敷方法形成这些转印箔。
[0086] (衍射构造形成层)
[0087] 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层叠于剥离保护层2上。另外,关于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在形成第1反射层5之后对该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进行层叠。另外,预先在其他支撑体上设置剥离层,在对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进行层叠、且形成凸纹4进而直至形成第2反射层之后,设置粘接层9,在直至形成第1反射层5为止的制作中途的原版对其进行转印并将支撑体剥离,由此也能够进行制作。
[0088] 作为使用的树脂,例如能够使用热可塑性树脂、热硬化性树脂、紫外线或电子线硬化性树脂等。具体而言,在热可塑性树脂中,能举出丙烯酸类树脂、环氧类树脂、纤维素类树脂、乙烯基类树脂等。另外,例如,能够使用对具有反应性羟基的丙烯酸多元醇或聚酯多元醇等添加聚异氰酸酯作为交联剂并进行交联而得到的聚氨酯树脂、密胺类树脂、酚醛类树脂等。另外,作为紫外线或者电子线硬化性树脂,例如能够使用环氧(甲基:meth)丙烯酸、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等。另外,以这些材料为主材料,例如通过凹版印刷法、微凹版法等公知的涂敷方法而形成衍射构造形成层。
[0089] 在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的一部分或整个表面形成的凸纹4和凸纹7为微细的凹凸构造,为了形成该微细凹凸构造而使用凸纹版。对于凸纹版而言,首先例如对电子线硬化性树脂的表面照射电子线而以期望的图案进行曝光,此后通过显影而制作主版。接着,通过电镀法在该主版的表面形成金属膜并复制主版的凹凸图案,由此制作凸纹版。而且,例如使该凸纹版热压接于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或者使凸纹版与未硬化的硬化型树脂紧贴并硬化,由此在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的表面形成包含微细凹凸构造的凸纹4和凸纹7。
[0090] 此外,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的树脂材料、以及凸纹4和凸纹7的形成方法,能够使用公知的方法,并不特别限定于所述方法。另外,对于双面衍射构造形成层11的制作,也与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相同。
[0091] 此外,衍射构造形成体可以由大于或等于3层的衍射构造形成层构成。另外,可以在衍射光射出用层叠体形成层叠方向上的高度位置互不相同的大于或等于3个的衍射构造。
[0092] (反射层)
[0093] 接下来,为了不埋设凸纹4、凸纹7的微细凹凸而在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的表层形成具有对可视光进行反射的功能的薄膜,优选第1反射层5和第2反射层8为利用真空成膜法而形成的金属薄膜。作为在第1反射层5、第2反射层8中使用的金属,例如能举出Al、Sn、Cr、Ni、Cu、Au等。而且,作为真空成膜法,例如能够应用真空蒸镀法、溅射法等。而且,只要能够将该金属薄膜的厚度控制在大于或等于5nm且小于或等于100nm的范围内即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利用具有2层的反射层的各自的可视光透射浓度之差,因此例如在由铝形成各反射层的情况下,优选第1反射层5的膜厚处于大于或等于5nm且小于或等于20nm的范围内,且第2反射层8的膜厚大于或等于40nm。在第1反射层5小于5nm的情况下可视光透射浓度过低,无法实现凸纹4、凸纹7的作为反射层的功能。另外,在第1反射层5比20nm厚的情况下,可视光透射浓度过高,可视光几乎不会透过。因此,无法透过位于比第
1反射层5靠下层的位置的第2反射层8而进行观察。另外,第2反射层8需要较高的可视光透射浓度,因此在第1反射层5的膜厚处于大于或等于5nm且小于或等于20nm的范围内的情况下,优选大于或等于40nm的厚度。
[0094] 此外,前述的膜厚是由铝形成薄膜的情况下的一个例子,可视光透射浓度与膜厚的关系根据反射层的材料、成膜方法等而变化。
[0095] 而且,对于该第1反射层5和第2反射层8,能够通过如下方法以任意形状将其去除。
[0096] 即,其第1方法是利用印刷方式的方法。
[0097] 另外,第2方法是下述方法,即,使具有字符、图像的图案状的开口部的掩模重叠而进行真空成膜,以掩模的图案状在各反射层进行成膜。
[0098] 另外,其第3方法是首先将溶剂溶解性的树脂层设置为底片图案状。接下来,将该溶剂溶解性树脂层覆盖并在整个表面均匀地形成反射层,然后利用溶剂将前述的溶剂溶解性树脂层溶解而去除,与此同时,将在该溶剂溶解性树脂层上重叠的反射层去除。该方法由此使得残存的反射层形成为图像图案状,获得第1反射层5、第2反射层8。
[0099] 另外,其第4方法是首先将容易剥离的树脂层设置为底片图案状。接下来,将该树脂层覆盖并在整个表面均匀地形成反射层,然后例如将其按压于粘接辊、粘接纸等,由此在粘接辊、粘接纸等转印出底片图案状并将其去除。其结果,该方法使得反射层以图像图案状残存,并获得第1反射层5、第2反射层8。
[0100] 另外,其第5方法是首先在整个表面均匀地形成反射层,并在该反射层将耐化学性的树脂层设置为图像图案状。接下来,应用碱性或酸性的蚀刻液将露出反射层溶解而去除。该方法由此而获得第1反射层5、第2反射层8。在该情况下,可以在将反射层加工成图像图案状之后将前述的耐化学性树脂层去除,但也能够使其保持原样地残存,并将其用作具有耐化学性的保护层。
[0101] 另外,其第6方法是首先在整个表面均匀地形成的反射层上形成感光性树脂层,并以图像图案状进行曝光·显影。然后,利用碱性或酸性的蚀刻液将露出的反射层溶解而去除,由此获得第1反射层5和第2反射层8。在该情况下,也能够使残存的感光性树脂层保持原样地残存,并将其用作具有耐化学性的保护层。
[0102] 另外,其第7方法是首先对在整个表面均匀地形成的反射层照射激光而直接将其去除。该方法由此而使得残存的反射层形成为图像图案状,并形成为第1反射层5和第2反射层8。
[0103]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使第1反射层5、第2反射层8形成为图案状、或者使其厚度发生变化的方法,并不特别限定于所述方法。另外,作为这些图案,可以是不具有明确的含义的随机的图案,但例如作为图样、图形、花样、字符、数字、符号等图案,可以赋予观察者能够理解的信息。
[0104] (印刷层)
[0105] 印刷层10例如能够通过使用胶版印刷法、照相印刷法(gravure  printing method)、凸版印刷法、凹版印刷法(concave plate printing method)、喷墨印刷法、间接转印法等众所周知的方法、以及适合于各印刷法的材料而形成字符、图样。
[0106] (粘接层)
[0107] 作为粘接层9,例如只要利用压力、或者利用热和压力而粘接于被转印基材12的表面即可,能够使用公知的感热性粘接材料、粘接材料等。
[0108] (其他层)
[0109] 并未进行图示,但例如为了作为其他层而使各层间的贴合性更加牢固,还能够设置贴合辅助层、或者追加对整个表面或一部分进行着色的着色层。作为这些涂敷液,例如能够分别使用众所周知的贴合改善剂、粘接剂、使用染料、颜料的着色剂等。
[0110] [衍射光射出角及其强度]
[0111] 下面,对于上述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衍射构造转印箔21~25的衍射光射出角及其强度,主要参照图19及图20进行说明。图19是用于对改变了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衍射构造转印箔21~25的观察角度的情况下目视确认的图像的差异进行说明的剖面图。另外,图20是用于对改变了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衍射构造转印箔21~25的观察角度的情况下目视确认的图像的差异进行说明的俯视图。
[0112] 首先,如图19所示,在上述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衍射构造转印箔21~25中,将相对于衍射光射出用层叠体13a~13e的表面而水平的方向设为0°,将垂直的方向设为90°。在该情况下,上述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衍射构造转印箔21~25的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的衍射光射出角α与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的衍射光射出角β之差大于或等于15°。此外,衍射光射出角α可以是大于衍射光射出角β的角度,也可以是小于衍射光射出角β的角度。
[0113] 另外,在将相对于衍射光射出用层叠体13a~13e的表面而水平的方向设为0°、且将垂直的方向设为90°的情况下,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和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的任一者的衍射光射出角(例如衍射光射出角β)处于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45°的范围内,另一者的衍射光射出角(例如衍射光射出角α)处于大于或等于45°且小于或等于89°的范围内。
[0114] 另外,如果使衍射光射出用层叠体13a~13e相对于该衍射光射出用层叠体13a~13e的表面在面内旋转,则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和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的至少一者的衍射光或者反射光的强度发生变化。图20示意地示出下述情形,即,在相对于衍射光射出用层叠体13a~13e的表面在面内旋转的情况下,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和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的至少一者的衍射光或者反射光的强度发生变化,其结果,视觉效果发生变化,图11中示出的☆图样变化为心形图样。更详细而言,图20(a)示出使具备衍射光射出用层叠体13a~13e的衍射构造转印箔相对于该衍射构造转印箔的表面在面内旋转之前的状态,并示出将衍射构造转印箔的长度方向配置为沿着图中的x轴方向的状态。另外,图20(b)示出使衍射构造转印箔相对于该衍射构造转印箔的表面在面内旋转之后的状态,并示出将衍射构造转印箔的长度方向配置为相对于图中的x轴方向以规定的角度倾斜的状态。
[0115] 并且,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的衍射光被射出的方位角、与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的衍射光被射出的方位角之差大于或等于30°。
[0116] 此外,在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衍射构造转印箔25中,上述“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的衍射光射出角α”相当于双面衍射构造形成层11的形成有第1衍射构造(凸纹4)的第1衍射构造形成部的衍射光射出角。另外,上述“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的衍射光射出角β”相当于双面衍射构造形成层11的形成有第2衍射构造(凸纹7)的第2衍射构造形成部的衍射光射出角。
[0117] [实施例]
[0118] 接下来,对基于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至第7实施方式而制作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0119] (实施例1)
[0120] 首先,作为支撑体(转印箔基材1),使用厚度为25μm的透明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通称为PET)薄膜。
[0121] 在该支撑体的单面,对由下述组成物构成的涂敷液进行涂敷·干燥而形成膜厚为1.5μm的剥离保护层2。
[0122] 然后,对由下述组成物构成的涂敷液进行涂敷·干燥而形成膜厚为2μm的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然后,通过滚动压花法一边对凸纹版和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施加热和压力一边使它们贴合而对微细的凹凸构造进行转印,由此形成凸纹4。
[0123] 然后,在形成有包含凸纹4在内的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的整个表面,通过真空蒸镀法以10nm的膜厚形成铝蒸镀膜,并将其作为第1反射层5。此外,该铝蒸镀膜的膜厚严格地根据作为微细凹凸构造的凸纹4的凹凸的大小、深度等而变化,因此在未形成凸纹4的平面部也同时进行成膜,对平面部的铝蒸镀膜的厚度进行了测定,其结果,平均值为10nm,因此将其作为代表值。此外,关于可视光透射浓度,预先在实施例1的实施之前在铝蒸镀膜的膜厚大于或等于5nm且小于或等于100nm的范围内以5nm为单位进行成膜,对各可视光透射浓度进行测定,并将膜厚与可视光透射浓度的关系数值化。根据该预先评价,在铝蒸镀膜的厚度为10nm时,透射浓度为0.56,因此膜厚为10nm的第1反射层5的透射浓度为0.56。
[0124] 然后,利用与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相同的组成的涂敷液、以及相同顺序的加工法而形成了膜厚为2μm的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以及凸纹7。并且,在其整个表面通过真空蒸镀法以70nm的膜厚而形成铝蒸镀膜,并将其作为第2反射层8。这里,在预先的透射浓度测定中,在铝蒸镀膜的厚度为70nm时,透射浓度为3.9,因此实施例1的第2反射层8的透射浓度为3.9。
[0125] 然后,对由下述组成物构成的粘接层用涂敷液进行涂敷·干燥,对厚度为3μm的粘接层9进行层叠而制造期望的衍射构造转印箔。
[0126] “剥离保护层用涂敷液组成物”
[0127] ·聚酰胺酰亚胺树脂(Polyamideimide resin)为19.2重量份
[0128] ·聚乙烯粉末为0.8重量份
[0129] ·二甲基乙酰胺(Dimethylacetamide)为45.0重量份
[0130] ·甲苯(Toluene)为35.0重量份
[0131] “衍射构造形成层用涂敷液组成物”
[0132] ·聚氨酯树脂为20.0重量份
[0133] ·甲乙酮(Methyl ethyl ketone)为50.0重量份
[0134] ·乙酸乙酯为30.0重量份
[0135] “粘接层用涂敷液组成物”
[0136] ·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树脂(Vinyl chloride-vinyl acetate copolymer resin)为15.0重量份
[0137] ·丙烯酸树脂为10.0重量份
[0138] ·二氧化硅为1.0重量份
[0139] ·甲乙酮为44.0重量份
[0140] ·甲苯为30.0重量份
[0141] 然后,将50μm的透明的PET薄膜作为被转印基材12,将该衍射构造转印箔重叠放置于该薄膜上。然后,利用辊的温度为130℃的热辊转印机进行转印,然后将转印箔基材1(支撑体)剥离去除,由此制造防止伪造介质31。即,如图16所示,实施例1的防止伪造介质31的第1反射层5及第2反射层8分别在各反射层的上下的层之间的整个表面形成。
[0142] 对于所获得的防止伪造介质31而言,在成为光源的光位于观察者的上侧、后侧的顺光状态下,因观察的角度而无法利用凸纹4的衍射光、第1反射层5的反射光观察位于比第1反射层5靠下层的位置的凸纹7的反射光图案,但在不存在前述的衍射光、反射光的角度下,第1反射层5的透射浓度为0.98,因此在第1反射层5具有可视光投射性。因此,能够越过第1反射层5而观察到位于下层的凸纹7和第2反射层8的衍射光、反射光图案(参照图11)。
[0143] 另外,如果从背面观察防止伪造介质31,第2反射层8的透射浓度为3.9而几乎不会使可视光透过,因此无法观察到在目视确认方向上位于比第2反射层8靠里侧的下层处的凸纹4、第1反射层5的反射光、衍射光,仅能够观察到凸纹7和第2反射层8的衍射光、反射光。
[0144] (实施例2)
[0145] 作为支撑体,使用了厚度为25μm的透明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通称为PET)。
[0146] 在该支撑体的单面,对由下述组成物构成的涂敷液进行涂敷·干燥而形成了膜厚为1.5μm的剥离保护层2。
[0147] 然后,对由下述组成物构成的涂敷液进行涂敷·干燥而形成了膜厚为2μm的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随后,通过滚动压花法并利用热压力而对用于形成衍射构造的压印版进行转印,由此在表面形成凸纹4。
[0148] 然后,在形成有包含凸纹4在内的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的整个表面,通过真空蒸镀法以14nm的膜厚而形成铝蒸镀膜,并将其作为第1反射层5。此外,该铝蒸镀膜的膜厚严格地根据作为微细凹凸构造的凸纹4的凹凸的大小、深度等而变化,因此在未形成凸纹4的平面部也同时成膜,对平面部的铝蒸镀膜的厚度进行了测定,其结果,平均值为14nm。因此,将其作为铝蒸镀膜的厚度的代表值。此外,关于可视光透射浓度,预先在实施例2的实施之前在铝蒸镀膜的膜厚为大于或等于5nm且小于或等于100nm的范围内以5nm为单位而成膜,对各可视光透射浓度进行测定,并将膜厚与可视光透射浓度的关系数值化。根据该预先评价,在铝蒸镀膜的厚度为14nm时,透射浓度为0.98,因此膜厚为14nm的第1反射层5的透射浓度为0.98。
[0149] 然后,利用与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相同组成的涂敷液以及相同顺序的加工法,形成了膜厚为2μm的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及凸纹7。然后,制作具有“10000”的字符状的开口部的掩模板,使该掩模板与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重叠并通过真空蒸镀法进行铝蒸镀加工,以70nm的膜厚形成了由“10000”的字符图案构成的第2反射层8。这里,在预先的透射浓度测定中,在铝蒸镀膜的厚度为70nm时,透射浓度为3.9,因此实施例2的第2反射层8的透射浓度为
3.9。
[0150] 然后,对由下述组成物构成的粘接层用涂敷液进行涂敷·干燥,对厚度为3μm的粘接层9进行层叠而制造期望的衍射构造转印箔。
[0151] “剥离保护层用涂敷液组成物”
[0152] ·聚酰胺酰亚胺树脂为19.2重量份
[0153] ·聚乙烯粉末为0.8重量份
[0154] ·二甲基乙酰胺为45.0重量份
[0155] ·甲苯为35.0重量份
[0156] “衍射构造形成层用涂敷液组成物”
[0157] ·聚氨酯树脂为20.0重量份
[0158] ·甲乙酮为50.0重量份
[0159] ·乙酸乙酯为30.0重量份
[0160] “粘接层用涂敷液组成物”
[0161] ·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树脂为15.0重量份
[0162] ·丙烯酸树脂为10.0重量份
[0163] ·二氧化硅为1.0重量份
[0164] ·甲乙酮为44.0重量份
[0165] ·甲苯为30.0重量份
[0166] 然后,将50μm的透明的PET薄膜作为被转印基材12,并将该衍射构造转印箔重叠放置于该薄膜上。然后,利用辊的温度为130℃的热辊转印机进行转印,然后将转印箔基材1(支撑体)剥离去除,由此制造防止伪造介质32。即,如图17所示,对于实施例2的防止伪造介质32而言,第1反射层5形成于第1反射层5的上下的层间的整个表面,并且第2反射层8局部地形成于第2反射层8的上下的层间。
[0167] 对于所获得的防止伪造介质32而言,在顺光环境下,在表面和背面均能够观察到与防止伪造介质31相同的反射光、衍射光图案。在此基础上,对于防止伪造介质32而言,如果将光源设置于背面而在逆光环境下使光从表面透过,则能够超过透射浓度为0.98的第1反射层5而将透射浓度为3.9的第2反射层8的“10000”的字符观察为黑色。
[0168] (实施例3)
[0169] 作为支撑体,使用了厚度为25μm的透明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通称为PET)薄膜。
[0170] 在该支撑体的单面,对由下述组成物构成的涂敷液进行涂敷·干燥而形成了膜厚为1.5μm的剥离保护层2。
[0171] 然后,对由下述组成物构成的涂敷液进行涂敷·干燥而形成了膜厚为2μm的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然后,通过滚动压花法并利用热压力对用于形成衍射构造的压印版进行转印,从而在表面形成了凸纹4。
[0172] 然后,在形成有包含凸纹4在内的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的表面,将在局部具有○、椭圆的形状的开口部的掩模板与凸纹4的☆图像图案的位置匹配地进行重叠放置,并通过真空蒸镀法进行铝蒸镀加工,由此以14nm的膜厚形成了○、椭圆形状的第1反射层5。对于该铝蒸镀膜的膜厚而言,在未形成凸纹4的平面部的一部分也同时成膜,对平面部的铝蒸镀膜的厚度进行了测定,其结果,其平均值为14nm。因此,将其作为铝蒸镀膜的厚度的代表值。此外,关于可视光透射浓度,预先在实施例3的实施之前在铝蒸镀膜的膜厚为大于或等于5nm且小于或等于100nm的范围内以5nm为单位进行成膜,对各可视光透射浓度进行测定,并将膜厚与可视光透射浓度的关系数值化。根据该预先评价,在铝蒸镀膜的厚度为14nm时,透射浓度为0.98,因此膜厚为14nm的第1反射层5的透射浓度为0.98。
[0173] 然后,利用与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相同组成的涂敷液以及相同顺序的加工法而形成膜厚为2μm的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在形成有第1反射层5的部分中的、与椭圆图案重叠的位置处形成了作为衍射构造的凸纹7。然后,使以“10000”的字符状而具有开口部的掩模板与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重叠并通过真空蒸镀法进行铝蒸镀加工,以70nm的膜厚形成了由“10000”的字符图案构成的第2反射层8。这里,在预先的透射浓度测定中,在铝蒸镀膜的厚度为70nm时,透射浓度为3.9,因此实施例3的第2反射层8的透射浓度为3.9。
[0174] 然后,对由下述组成物构成的粘接层用涂敷液进行涂敷·干燥,对厚度为3μm的粘接层9进行层叠而制造期望的衍射构造转印箔。
[0175] “剥离保护层用涂敷液组成物”
[0176] ·聚酰胺酰亚胺树脂为19.2重量份
[0177] ·聚乙烯粉末为0.8重量份
[0178] ·二甲基乙酰胺为45.0重量份
[0179] ·甲苯为35.0重量份
[0180] “衍射构造形成层用涂敷液组成物”
[0181] ·聚氨酯树脂为20.0重量份
[0182] ·甲乙酮为50.0重量份
[0183] ·乙酸乙酯为30.0重量份
[0184] “粘接层用涂敷液组成物”
[0185] ·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树脂为15.0重量份
[0186] ·丙烯酸树脂为10.0重量份
[0187] ·二氧化硅为1.0重量份
[0188] ·甲乙酮为44.0重量份
[0189] ·甲苯为30.0重量份
[0190] 然后,将50μm的透明的PET薄膜作为被转印基材12,将该衍射构造转印箔重叠放置于该薄膜上。然后,利用辊的温度为130℃的热辊转印机进行转印,然后将转印箔基材1(支撑体)剥离去除,由此制造防止伪造介质33。即,对于实施例3的防止伪造介质33而言,如图15所示,第1反射层5及第2反射层8分别局部地形成于各反射层的上下的层间。
[0191] 对于所获得的防止伪造介质33而言,在顺光环境下,在表面和背面均能够观察到与通过实施例1、实施例2而制作的防止伪造介质31、32相同的反射光、衍射光图案。在此基础上,对于防止伪造介质33而言,如果将光源设置于背面而在逆光环境下使光从表面透过,则能够越过设置为椭圆状且透射浓度为0.98的第1反射层5而将透射浓度为3.9的第2反射层8的“10000”的字符观察为黑色。另外,可知,通过从防止伪造介质33透过,能够观察到凸纹7、第2反射层8以及第1反射层5这3个图案的位置一致,由此能够使高超的防止伪造技术转化为能够容易地判定真假的防止伪造介质。
[0192] 由此可知,利用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以及各实施例所涉及的衍射构造转印箔而制作的防止伪造介质是下述介质,即,具有以往所不具备的光学变化,能够容易地进行真假判定。
[0193] 以上参照特定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目的不在于通过这些说明而对发明进行限定。通过参照本发明的说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与公开的实施方式一并是明确的。因此,应当理解为,权利要求书还包含有本发明的范围及主旨中所包含的这些变形例或者实施方式。
[0194] 如前述的各实施方式以及各实施例所说明的那样,如果是本申请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衍射构造转印箔以及使用该衍射构造转印箔的防止伪造介质,则能够解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对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详细说明。
[0195] 当前,防止伪造的单元形成为难以模仿物品本身的物品,或者将难以模仿的物品作为真品的证明而安装于物品,由此能够判定真假。例如,前者如纸币、股票等有价证券这种对其本身实施微细的印刷加工、透视加工、或者使用难以使色彩再现的色调的彩色、或者将材料本身也设为特殊的材料,由此使得利用印刷技术的伪造、利用复印机、扫描仪的伪造变得困难。
[0196] 但是,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就连如上所述的当前难以伪造的微细的印刷加工、色彩也能够容易地利用彩色复印机、扫描仪等而再现。其结果,作为防止伪造的对策的印刷加工也实现了更高度的微细化,使得复制、伪造变得更加困难,但如果高微细化这样发展下去,则无法一眼就判定出真假,它们的真假的判定并不容易。
[0197] 因此,通过安装于物品(防止伪造对象物)而能够一眼就容易地判定出真假,处理也较为容易,因此记录有衍射格栅图案的衍射构造物作为防止伪造单元而被广泛使用。对于作为这种防止伪造单元而采用的衍射构造物,例如在基材上按顺序对具有剥离性的剥离层、形成有衍射格栅的衍射构造形成层、具有金属光泽的反射层、粘接层进行层叠并使衍射构造物实现了转印箔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198] 另外,作为透明的衍射格栅,还具有下述结构,即,在反射层形成透明金属蒸镀薄膜、无机化合物的薄膜,由此能够通过衍射格栅以目视的方式观察到位于比反射层靠下层的位置的部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0199] 然而,这些当前使用的衍射构造物均使光入射至在衍射构造物的单面形成的衍射构造形成层而产生衍射光,并在反射层使衍射光反射并从该层透过,由此从光入射的那侧观察该衍射光,即使光照射至其相反面,也会被不透明的衍射构造物的基材遮挡。另外,即使基材透明,由于反射层位于衍射构造形成层的近前侧(基材侧),因此也无法观察衍射光,其结果,仅能从衍射构造物的单面侧观察衍射光。即,存在下述问题,即,真假判定方法仅为对衍射光图案的确认,因此利用模仿衍射光的图案的伪造较为容易。
[0200] 另外,还存在下述结构,即,设置多层衍射构造形成层,使得相同的图样或者其他图样能够在不同的再现方向上再现,能够使多个图样重叠而再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0201] 然而,在专利文献3中,层叠有多层衍射构造形成层,但有时仅能从衍射构造物的单面观察该衍射光。因此,同上所述,存在下述问题,即,真假判定方法仅为对衍射光图案的确认,因此利用模仿衍射光的图案的伪造较为容易。
[0202] (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0203] (1)相对于具有上述问题的现有技术所涉及的衍射构造转印箔,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衍射构造转印箔21~25具备:转印箔基材1;剥离保护层2,其层叠于上述转印箔基材1的一侧的表面上;衍射光射出用层叠体13a~13e,其层叠于上述剥离保护层2上;以及粘接层9,其层叠于上述衍射光射出用层叠体13a~13e上。而且,衍射光射出用层叠体13a~13e具有:衍射构造形成体,其形成有凸纹4、7;以及反射层5、8,它们分别与凸纹4、7相应地形成。并且,该反射层5、8中的至少一个反射层5的透射浓度处于大于或等于0.01且小于或等于0.9的范围内,除了该一个反射层5以外的另一个反射层8的透射浓度大于或等于1.0。
[0204] 如果是这种结构,则至少一个的反射层5的透射浓度处于大于或等于0.01且小于或等于0.9的范围内而具有透射性,并且除了一个反射层5以外的另一个反射层8的透射浓度大于或等于1.0而几乎不具有透射性。由此,通过使用透射性不同的2个反射层5、8,能够将更多种类的衍射光图案从衍射构造转印箔21~25向外部射出。更详细而言,例如在对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和第1反射层5(5a~5d)进行了组合的情况下、且在面内存在透射浓度差的情况下,在透射浓度低的部位能够对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和第2反射层8(8a~8d)的衍射光、反射光进行目视确认。然而,在透射浓度高的部位,透射光被遮挡,因此难以对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的衍射光、反射光进行目视确认。另一方面,在对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和第1反射层5(5a~5d)进行了组合的情况下、且在面内不存在透射浓度差的情况下,透射浓度低、且大致恒定,因此位于下层的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和第2反射层8(8a~8d)的衍射光、反射光的目视确认性得到提高。
[0205] 因而,能够观察更多种类的衍射光图案,能够进一步提高真假判定中的衍射构造转印箔21~25的有用性,并且不会使凸纹4、7所具备的高级的视觉效果发生变化,能够通过人类的视觉掌握其特征而容易地进行真假判定。
[0206] (2)另外,所述的衍射构造形成体可以具有: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其形成有凸纹4;以及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其形成有凸纹7,衍射光射出用层叠体13a具有:第1反射层5a,其与凸纹4相应地形成;以及第2反射层8a,其与凸纹7相应地形成,从转印箔基材1侧起按顺序层叠有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第1反射层5a、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第2反射层8a。
[0207] 如果是这种结构,则衍射光射出用层叠体13a通过从转印箔基材1侧起按顺序对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第1反射层5a、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第2反射层8a进行层叠,从而将凸纹4设置于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的粘接层9侧,并且将凸纹7设置于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的粘接层9侧。
[0208] 因而,能够使衍射构造转印箔的伪造变得更加困难。
[0209] (3)另外,可以在所述的第1反射层5a与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之间设置由字符、图像图案构成的印刷层10。
[0210] 如果是这种结构,则通过在所述的第1反射层5a与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之间设置由字符、图像图案构成的印刷层10,能够利用印刷层10观察衍射构造转印箔22。更详细而言,在顺光下的一定的角度范围、或者逆光下能够对印刷层10的图案进行判读,能够实现从粘接层9侧无法看到印刷层10的图案。
[0211] (4)另外,所述的衍射构造形成体可以具有: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其形成有凸纹4;以及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其形成有凸纹7,衍射光射出用层叠体13b具有:第1反射层5b,其与凸纹4相应地形成;以及第2反射层8a,其与凸纹7相应地形成,从转印箔基材1侧起按顺序层叠有第1反射层5b、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第2反射层8a。
[0212] 如果是这种结构,则通过从转印箔基材1侧按顺序对第1反射层5b、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第2反射层8a进行层,从叠而将凸纹4设置于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的转印箔基材1侧,并且将凸纹7设置于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的粘接层9侧。
[0213] 因而,能够使衍射构造转印箔的伪造变得更加困难。
[0214] (5)另外,可以在所述的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与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之间设置由字符、图像图案构成的印刷层10。
[0215] 如果是这种结构,则通过在所述的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与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之间设置由字符、图像图案构成的印刷层10,能够利用印刷层10观察衍射构造转印箔24。更详细而言,在顺光下的一定的角度范围、或者逆光下能够对印刷层10的图案进行判读,能够实现从粘接层9侧无法看到印刷层10的图案。
[0216] (6)另外,在将相对于衍射光射出用层叠体13a~13e的表面而水平的方向设为0°、且将垂直的方向设为90°的情况下,可以将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的衍射光射出角α与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的衍射光射出角β之差设为大于或等于15°。
[0217] 如果是这种结构,则降低了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与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的衍射光的重叠,通过视觉的真假判定变得容易。
[0218] (7)另外,在将相对于衍射光射出用层叠体13a~13e的表面而水平的方向设为0°、且将垂直的方向设为90°的情况下,可以将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和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的任一者的衍射光射出角(例如衍射光射出角β)设为处于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45°的范围内,并将另一者的衍射光射出角(例如衍射光射出角α)设为处于大于或等于45°且小于或等于89°的范围内。
[0219] 如果是这种结构,则降低了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与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的衍射光的重叠,通过视觉的真假判定变得容易。
[0220] (8)另外,对于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和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的任一者的衍射光或者反射光的强度,可以通过衍射光射出用层叠体13a~13e相对于衍射光射出用层叠体13a~13e的表面的在面内的旋转而使其变化。
[0221] 如果是这种结构,则降低了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与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的衍射光的重叠,通过视觉的真假判定变得容易。
[0222] (9)另外,对于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和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这二者的衍射光或者反射光的强度,可以通过衍射光射出用层叠体13a~13e相对于衍射光射出用层叠体13a~13e的表面的在面内的旋转而使其变化。并且,在将相对于衍射光射出用层叠体13a~13e的表面而水平的方向设为0°、且将垂直的方向设为90°的情况下,可以将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的衍射光被射出的方位角与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的衍射光被射出的方位角之差设为大于或等于30°。
[0223] 如果是这种结构,则降低了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和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的衍射光、反射光的重叠,通过视觉的真假判定变得容易。
[0224] (10)另外,所述的衍射构造形成体可以是在转印箔基材1侧的表面形成有凸纹4、且在粘接层9侧的表面形成有凸纹7的双面衍射构造形成层11,衍射光射出用层叠体13c具有:第1反射层5c,其与凸纹4相应地形成;以及第2反射层8c1,其与凸纹7相应地形成,从转印箔基材1侧起按顺序层叠有第1反射层5c、双面衍射构造形成层11、第2反射层8c1。
[0225] 如果是这种结构,则通过从转印箔基材1侧按顺序对第1反射层5c、双面衍射构造形成层11、第2反射层8c1进行层叠而使得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和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一体地形成。由此,通过对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3和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6进行一体成型,能够实现衍射构造转印箔的低高度化,即,能够减薄衍射构造转印箔的厚度。
[0226] (11)另外,在将相对于衍射光射出用层叠体13c的表面而水平的方向设为0°、且将垂直的方向设为90°的情况下,可以将双面衍射构造形成层11的形成有第1衍射构造的第1衍射构造形成部的衍射光射出角、与双面衍射构造形成层11的形成有第2衍射构造的第2衍射构造形成部的衍射光射出角之差设为大于或等于15°。
[0227] 如果是这种结构,则降低了第1衍射构造形成部和第2衍射构造形成部的衍射光的重叠,通过视觉的真假判定变得容易。
[0228] (12)另外,在将相对于衍射光射出用层叠体13c的表面而水平的方向设为0°、且将垂直的方向设为90°的情况下,可以将第1衍射构造形成部和第2衍射构造形成部的任一者的衍射光射出角设为处于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45°的范围内,并将另一者的衍射光射出角设为处于大于或等于45°且小于或等于89°的范围内。
[0229] 如果是这种结构,则降低了第1衍射构造形成部和第2衍射构造形成部的衍射光的重叠,通过视觉的真假判定变得容易。
[0230] (13)另外,对于第1衍射构造形成部和第2衍射构造形成部的任一者的衍射光或者反射光的强度,可以通过衍射光射出用层叠体13c相对于衍射光射出用层叠体13c的表面的在面内的旋转而使其变化。
[0231] 如果是这种结构,则进一步降低了第1衍射构造形成部和第2衍射构造形成部的衍射光的重叠,通过视觉的真假判定变得更加容易。
[0232] (14)另外,对于第1衍射构造形成部和第2衍射构造形成部这二者的衍射光或者反射光的强度,可以通过所述衍射光射出用层叠体13c相对于衍射光射出用层叠体13c的表面的在面内的旋转而使其变化。并且,在将相对于衍射光射出用层叠体13c的表面而水平的方向设为0°、且将垂直的方向设为90°的情况下,可以将第1衍射构造形成部的衍射光被射出的方位角与第2衍射构造形成部的衍射光被射出的方位角之差设为大于或等于30°。
[0233] 如果是这种结构,则降低了第1衍射构造形成部和第2衍射构造形成部的衍射光、反射光的重叠,通过视觉的真假判定变得容易。
[0234] (15)另外,所述的第1反射层5a~5d以及第2反射层8a~8d中的至少一个反射层5a~5d(8a~8d)可以局部地设置于隔着该一个反射层5a~5d(8a~8d)的2个层间(界面)。
[0235] 如果是这种结构,则所述的第1反射层5a~5d以及第2反射层8a~8d中的至少一个反射层5a~5d(8a~8d)局部地设置于隔着该一个反射层5a~5d(8a~8d)的2个层间(界面),由此能够实现更多种类的衍射光图案。因此,能够使衍射构造转印箔的伪造变得更加困难。
[0236] (16)另外,所述的第1反射层5a~5d和第2反射层8a~8d可以形成为至少一部分在层叠方向上相互重叠的配置。
[0237] 如果是这种结构,则所述的第1反射层5a~5d和第2反射层8a~8d可以形成为至少一部分在层叠方向上相互重叠的配置,由此能够实现更多种类的衍射光图案。因此,能够使衍射构造转印箔的伪造变得更加困难。
[0238] (17)另外,所述的凸纹4及凸纹7可以形成为至少一部分在层叠方向上相互重叠的配置。
[0239] 如果是这种结构,则所述的凸纹4及凸纹7可以形成为至少一部分在层叠方向上相互重叠的配置,由此能够实现更多种类的衍射光图案。因此,能够使衍射构造转印箔的伪造变得更加困难。
[0240] (18)另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防止伪造介质31~33,将所述的衍射构造转印箔21~25粘贴于至少一部分透明的被转印基材12而形成。
[0241] 如果是这种结构,则将所述的衍射构造转印箔21~25粘贴于至少一部分透明的被转印基材12,由此能够从两面观察防止伪造介质31~33。因此,能够使衍射构造转印箔的伪造变得更加困难。
[0242] 由此,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衍射构造转印箔21~25能够形成为具有复杂的构造、利用了被精密地控制的光学特性的防止伪造介质31~33,特别是在真假判定中,对于防止伪造介质31~33,不仅能够观察到在正反的两面不同的光学变化,而且通过使透射光透过还能够观察到与正反的光学变化不同的字符、图样图案。因此,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衍射构造转印箔21~25,在反射光、衍射光的基础上,还能够利用透射光进行真假判定,另外,通过复杂且微细的构造与精密的光学特性的组合,能够使伪造变得更加困难。
[0243] 标号的说明
[0244] 1 转印箔基材
[0245] 2 剥离保护层
[0246] 3 第1衍射构造形成层
[0247] 4 凸纹
[0248] 5、5a、5b、5c、5d 第1反射层
[0249] 6 第2衍射构造形成层
[0250] 7 凸纹
[0251] 8、8a、8b、8c1、8c2、8d 第2反射层
[0252] 9 粘接层
[0253] 10 印刷层
[0254] 11 双面衍射构造形成层
[0255] 12 被转印基材
[0256] 13a、13b、13c、13d、13e 衍射光射出用层叠体
[0257] 21、22、24、24、25 衍射构造转印箔
[0258] 31、32、33 防止伪造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