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轿厢扶手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10780869.1

文献号 : CN10642974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赵书红刘光来王文娟曹向阳汤晨孙春凤陈伟梁灵辉顾惠江王屹邱鸣欢

申请人 : 浙江巨人控股有限公司

摘要 :

一种轿厢扶手,属于电梯技术领域,包括扶手臂、观光玻璃、转接装置和装饰柱;所述扶手臂端部固定安装于轿厢的立柱或内壁;所述扶手臂水平设置,且与观光玻璃间隔设置,所述转接装置穿设于观光玻璃,且转接装置外端与装饰柱固定连接,转接装置内端与扶手臂固定连接。本轿厢扶手造型简单,稳定性好,外观美观,无落地立柱固定,有效地增加轿厢空间的利用率,乘客的视觉效果更加通透。而且,万一扶手损坏,也可在轿厢内进行更换。

权利要求 :

1.一种轿厢扶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扶手臂(100)、观光玻璃(200)、转接装置(300)和装饰柱(400);所述扶手臂(100)端部固定安装于轿厢的立柱或内壁;所述扶手臂(100)水平设置,且与观光玻璃(200)间隔设置,所述转接装置(300)穿设于观光玻璃(200),且转接装置(300)外端与装饰柱(400)固定连接,转接装置(300)内端与扶手臂(100)固定连接;所述转接装置(300)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转接件(301)、第二转接件(302)、第三转接件(303)和第四转接件(304);所述第一转接件(301)左端与第二转接件(302)固定连接,右端与装饰柱(400)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接件(303)左端与第四转接件(304)固定连接,右端与第二转接件(302)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转接件(304)左端与扶手臂(10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接件(301)左端设置第一凸台(301a);所述第二转接件(302)右端设置第二凸台(302a);所述第一凸台(301a)内侧壁和第二凸台(302a)内侧壁相互贴合并通过第一螺栓(306)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转接件(303)右端设置转接轴(303a);所述转接轴(303a)穿设于观光玻璃(200),且转接轴(303a)和观光玻璃(200)之间设置有橡胶套(305);所述第三转接件(303)左端设置有第三凸台(303b);所述第二转接件(302)和第三转接件(303)通过轴向设置的第二螺栓(307)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转接件(304)右端设置有第四凸台(304a);所述第三凸台(303b)内侧壁和第四凸台(304a)内侧壁相互贴合并通过第三螺栓(308)固定连接;所述装饰柱(400)通过橡胶垫(401)连接轿架立梁(402);所述装饰柱(400)竖立设置,上端固定连接于轿顶(403),下端固定连接于轿底(404);轿底(404)通过减震器(405)安装于轿架下梁(40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轿厢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301a)和/或第二凸台(302a)开设有轴向设置的第一腰形孔;所述第一螺栓(306)穿设于第一腰形孔;所述第三凸台(303b)和/或第四凸台(304a)开设有轴向设置的第一腰形孔;所述第三螺栓(308)穿设于第二腰形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轿厢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装置(300)还包括均中空设置的左装饰套(309)和右装饰套(310);所述左装饰套(309)套设于第三转接件(303)和第四转接件(304);所述右装饰套(310)套设于第一转接件(301)和第二转接件(30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轿厢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柱(400)弧形设置,且装饰柱(400)靠向观光玻璃(200)的一侧设置有反光层。

说明书 :

一种轿厢扶手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电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轿厢扶手。

背景技术

[0002] GB7588-2003中规定:距轿厢地板1.10m高度以下若使用玻璃轿厢,则应在高度0.9m至1.10m之间设置一个扶手,这个扶手应牢固固定,与玻璃无关。
[0003] 因此,传统的轿厢扶手机构,尤其是观光玻璃轿厢扶手机构,当悬臂较大时,扶手会增加落地立柱,由于立柱存在弹性变量,扶手会容易晃动,同时也会影响轿厢使用面积及观光视觉效果。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提到的缺陷和不足,而提供一种轿厢扶手。
[0005] 本发明实现其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 一种轿厢扶手,包括扶手臂、观光玻璃、转接装置和装饰柱;所述扶手臂端部固定安装于轿厢的立柱或内壁;所述扶手臂水平设置,且与观光玻璃间隔设置,所述转接装置穿设于观光玻璃,且转接装置外端与装饰柱固定连接,转接装置内端与扶手臂固定连接。
[0007] 所述转接装置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转接件、第二转接件、第三转接件和第四转接件;所述第一转接件左端与第二转接件固定连接,右端与装饰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接件左端与第四转接件固定连接,右端与第二转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转接件左端与扶手臂固定连接。
[0008] 所述第一转接件左端设置第一凸台;所述第二转接件右端设置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内侧壁和第二凸台内侧壁相互贴合并通过第一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接件右端设置转接轴;所述转接轴穿设于观光玻璃,且转接轴和观光玻璃之间设置有橡胶套;所述第三转接件左端设置有第三凸台;所述第二转接件和第三转接件通过轴向设置的第二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转接件右端设置有第四凸台;所述第三凸台内侧壁和第四凸台内侧壁相互贴合并通过第三螺栓固定连接。
[0009] 所述第一凸台和/或第二凸台开设有轴向设置的第一腰形孔;所述第一螺栓穿设于第一腰形孔;所述第三凸台和/或第四凸台开设有轴向设置的第一腰形孔;所述第三螺栓穿设于第二腰形孔。
[0010] 所述转接装置还包括均中空设置的左装饰套和右装饰套;所述左装饰套套设于第三转接件和第四转接件;所述右装饰套套设于第一转接件和第二转接件。
[0011] 所述装饰柱通过橡胶垫连接轿架立梁;所述装饰柱上端固定连接于轿顶,下端固定连接于轿底;轿底通过减震器安装于轿架下梁。
[0012] 所述装饰柱弧形设置,且装饰柱靠向观光玻璃的一侧设置有反光层。
[0013] 本轿厢扶手适用于大部分电梯轿厢和建筑装饰,尤其能与观光轿厢做到完美融合,悬臂较大时也可进行牢固连接。该扶手臂为了满足电梯国家标准要求,扶手臂中间部分设计了一个转接装置,扶手臂不直接与观光玻璃固定,而是通过转接装置穿过观光玻璃与外侧装饰柱进行固定。当观光玻璃即使碎裂时,扶手臂也完全能起到保护内部乘客作用。
[0014] 本轿厢扶手造型简单,稳定性好,外观美观,无落地立柱固定,有效地增加轿厢空间的利用率,乘客的视觉效果更加通透。而且,万一扶手损坏,也可在轿厢内进行更换。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本装置的俯视图;
[0016] 图2是本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0017] 图3是图2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0018] 图中:扶手臂100、观光玻璃200、转接装置300、第一转接件301、第一凸台301a、第二转接件302、第二凸台302a、第三转接件303、转接轴303a、第三凸台303b、第四转接件304、第四凸台304a、橡胶套305、第一螺栓306、第二螺栓307、第三螺栓308、左装饰套309、右装饰套310、装饰柱400、橡胶垫401、轿架立梁402、轿顶403、轿底404、减震器405、轿架下梁406。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0] 一种轿厢扶手,包括扶手臂100、观光玻璃200、转接装置300和装饰柱400。
[0021] 所述扶手臂100端部固定安装于轿厢的立柱或内壁。当轿厢只在电梯门旁的侧壁设置有观光玻璃200时,扶手臂100一端固定于轿厢内壁,另一端固定于电梯门旁的立柱。当轿厢只在电梯门对面的侧壁设置有观光玻璃200时,扶手臂100两端均固定于轿厢内壁。当轿厢三面均设置有观光玻璃200时,扶手臂100两端均固定于电梯门旁的立柱。
[0022] 所述扶手臂100水平设置,且与观光玻璃200间隔设置,所述转接装置300穿设于观光玻璃200,且转接装置300外端与装饰柱400固定连接,转接装置300内端与扶手臂100固定连接。
[0023] 本技术方案避免扶手臂100直接与观光玻璃200固定,同时,当观光玻璃200即使碎裂时,扶手臂100也完全能起到保护内部乘客作用。
[0024] 所述转接装置300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转接件301、第二转接件302、第三转接件303和第四转接件304。
[0025] 所述第一转接件301右端与装饰柱400固定连接,左端设置第一凸台301a;所述第二转接件302右端设置第二凸台302a,所述第一凸台301a内侧壁和第二凸台302a内侧壁相互贴合并通过第一螺栓30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凸台302a开设有轴向设置的第一腰形孔;或者第一凸台301a开设有轴向设置的第一腰形孔。所述第一螺栓306穿设于第一腰形孔。所述第三转接件303右端设置转接轴303a;所述转接轴303a穿设于观光玻璃200,且转接轴303a和观光玻璃200之间设置有橡胶套305。所述第三转接件303左端设置有第三凸台303b,所述第四转接件304右端设置有第四凸台304a;所述第三凸台303b内侧壁和第四凸台304a内侧壁相互贴合并通过第三螺栓308固定连接。第四凸台304a开设有轴向设置的第一腰形孔,或者第三凸台303b开设有轴向设置的第一腰形孔。所述第三螺栓308穿设于第二腰形孔。所述第四转接件304左端与扶手臂100固定连接。
[0026] 所述转接装置300还包括均中空设置的左装饰套309和右装饰套310;所述左装饰套309套设于第三转接件303和第四转接件304;所述右装饰套310套设于第一转接件301和第二转接件302。
[0027] 安装本转接装置300时,先将第一转接件301通过螺栓固定于装饰柱400,接着将第二转接件302通过第一螺栓306与第一转接件301固定连接。因为观光玻璃200和装饰柱400之间的距离存在浮动,第一腰型孔的设置,用于调节余量,避免安装误差。接着将橡胶套305放置于玻璃孔内,防止转接装置与观光玻璃200直接接触,起到保护作用。第三转接件303穿过橡胶套305与第二转接件302固定连接。然后预先固定在扶手臂100上的第四转接件304与第三转接件303通过第三螺栓308固定连接。因为观光玻璃200和扶手臂100之间的距离存在浮动,第二腰型孔的设置,用于调节余量,避免安装误差。最后分别将左装饰套309、右装饰套310用胶水粘结在转接装置表面,每个装饰套应分为两个小半圆,拼接缝放置在侧边,这样从正面看上去无缝拼接,增加美观效果。
[0028] 所述装饰柱400通过橡胶垫401连接轿架立梁402,橡胶垫401的设置,用以对装饰柱400横向和纵向方向限位,同时,使得电梯运行比较平稳,增加了乘客的舒适感。
[0029] 所述装饰柱400竖立设置,上端固定连接于轿顶403,下端固定连接于轿底404;轿底404通过减震器405安装于轿架下梁406。减震器405的设置,发挥了减震作用,增加了乘客的乘坐舒适感。
[0030] 所述装饰柱400弧形设置,且装饰柱400靠向观光玻璃200的一侧设置有反光层。反光层的设置,避免了装饰柱400破坏观光的美感,装饰柱400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而且支撑着整个轿厢的作用。
[0031] 本发明按照实施例进行了说明,在不脱离本原理的前提下,本装置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应当指出,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等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