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80025395.3

文献号 : CN10646389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横山阳平

申请人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的连接器具有前壳体和后壳体。所述前壳体上设置有第一接触部和被固定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在与规定方向正交的面内包围所述被固定部的周围。在所述后壳体设置有开口部和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接触部在与所述规定方向正交的面内包围所述开口部的周围。在所述规定方向上,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一接触部接触,由此在所述规定方向上在所述开口部内能够看到所述被固定部,并且所述后壳体相对于所述前壳体被定位。所述被固定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能够利用导电性粘合剂通过所述开口部来固着。

权利要求 :

1.一种连接器,其沿着前后方向与配合侧连接器嵌合,该连接器的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前壳体和后壳体,

所述后壳体在与所述前后方向正交的规定方向上与所述前壳体至少部分重叠,在所述前壳体设置有第一接触部和被固定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在与所述规定方向正交的面内包围所述被固定部的周围,在所述后壳体设置有开口部和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接触部在与所述规定方向正交的面内包围所述开口部的周围,在所述规定方向上,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一接触部接触,由此,在所述规定方向上在所述开口部内能够看到所述被固定部,并且所述后壳体相对于所述前壳体被定位,能够利用导电性粘合剂通过所述开口部来固着所述被固定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固定部,在所述规定方向上比所述第一接触部突出,在与所述规定方向正交的面内位于所述开口部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一接触部面接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体包括主部和连结部,

所述后壳体的所述主部在所述规定方向上位于与所述第二接触部隔开的位置,所述后壳体的所述连结部连结所述后壳体的所述主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部在包含所述规定方向的面内具有截面为梯形的筒状形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连接器主体和切换卡,

所述连接器主体包括触头,

所述前壳体具有主部和突出部,

所述前壳体的所述主部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连接器主体,所述前壳体的所述突出部在所述前后方向上从所述前壳体的所述主部向后方突出,所述切换卡在所述前后方向上从所述前壳体的所述主部向后方突出,在所述切换卡形成有第一焊垫和第二焊垫,所述第一焊垫与所述触头连接,

所述第二焊垫在所述前后方向上位于比所述第一焊垫靠后方,并且在与所述前后方向和所述规定方向这两者正交的横向上位于与所述第一焊垫隔开的位置,所述前壳体的所述突出部在与所述前后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具有比所述切换卡的厚度大的尺寸,并且在所述横向上与所述第二焊垫并排,所述前壳体的所述突出部和所述切换卡的所述第二焊垫能够使用所述导电性粘合剂固着。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卡具有与所述正交方向交叉的主面,所述第一焊垫和所述第二焊垫形成在所述切换卡的所述主面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卡具有2个所述主面,

在各所述主面设置有在所述横向上隔开的2个所述第二焊垫,所述前壳体具有2个所述突出部,

各所述突出部在所述正交方向上突出到所述切换卡的两外侧,固着于形成在一个所述主面的所述第二焊垫中的一个和形成在另一个所述主面的所述第二焊垫中的一个。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具有平板形状。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切换卡还设置有与连接对象物连接的第三焊垫,所述第三焊垫在所述前后方向上至少一部分位于比所述突出部靠后方,并且在所述横向上位于比所述第二焊垫靠内侧。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性粘合剂是软钎料。

说明书 :

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具有壳体和位于该壳体后方的密封单元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 作为这种连接器有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连接器。参照图19和图20,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900具有壳体(前壳体)910和位于壳体910后方的用作密封单元的后壳体920。特别是,如图20所示,后壳体920内配置有切换卡(paddle card)(转接基板)950等。
[0003] 现有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24147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7] 根据连接器的用途和用法的不同,也有在后壳体内收纳的元件不同的情况。例如,为了在切换卡上搭载集成电路(IC),有可能要改变后壳体的外形和尺寸。如果考虑成本,则优选仅改变后壳体来应对,但是如果只是改变后壳体,则存在后壳体的姿态不稳定的问题。
[0008]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其具有能够使得后壳体的姿态稳定的简单结构。
[0009]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0010]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沿着前后方向与配合侧连接器嵌合的连接器。上述连接器具有前壳体和后壳体。上述后壳体在与上述前后方向正交的规定方向上与上述前壳体至少部分重叠。在上述前壳体设置有第一接触部和被固定部。上述第一接触部在与上述规定方向正交的面内包围上述被固定部的周围。在上述后壳体设置有开口部和第二接触部。上述第二接触部在与上述规定方向正交的面内包围上述开口部的周围。在上述规定方向上,上述第二接触部与上述第一接触部接触,由此在上述规定方向上在上述开口部内能够看到上述被固定部,并且上述后壳体相对于上述前壳体被定位。能够使用导电性粘合剂通过上述开口部来固着上述被固定部和上述第二接触部。
[0011] 发明效果
[0012] 根据本发明,在使后壳体的第二接触部与前壳体的第一接触部接触着的状态下,能够使用软钎料等导电性粘合剂通过后壳体的开口部将前壳体的被固定部与后壳体的第二接触部固着。这样,通过后壳体和前壳体来进行后壳体相对于前壳体的定位后将两者固着,所以后壳体的姿态稳定。
[0013] 后壳体相对于前壳体的定位通过后壳体与前壳体来进行,所以无需根据后壳体的尺寸和形状的改变而改变连接器的保持部件等的结构,而能够使后壳体的姿态稳定。
[0014] 参照附图来研究下述最佳实施方式的说明,能够正确理解本发明的目的且能够完全理解其结构。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俯视立体图。
[0016] 图2是表示图1的连接器的仰视立体图。
[0017] 图3是表示图1的连接器的分解俯视立体图。
[0018] 图4是表示图2的连接器的分解仰视立体图。
[0019] 图5是沿着V-V线表示图1的连接器的截面图。
[0020] 图6是表示切换卡和线缆的俯视立体图。
[0021] 图7是表示图6的切换卡和线缆的仰视立体图。
[0022] 图8是表示具有图3的连接器主体和前壳体与图6的切换卡和线缆的结构体的俯视图。
[0023] 图9是表示图8的结构体的前侧俯视立体图。
[0024] 图10是表示图8的结构体的后侧俯视立体图。
[0025] 图11是表示图8的结构体的前侧仰视立体图。
[0026] 图12是表示图8的结构体的后侧仰视立体图。
[0027] 图13是表示图8的结构体的一部分的放大俯视图。
[0028] 图14是表示仅后壳体与图1的连接器不同的另一连接器的俯视立体图。
[0029] 图15是表示图14的连接器的仰视立体图。
[0030] 图16是表示图14的连接器的后视图。
[0031] 图17是表示图14的连接器的分解俯视立体图。
[0032] 图18是表示图14的连接器的分解仰视立体图。
[0033] 图19是表示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0034] 图20是表示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的另一立体图。除去后壳体的一部分而能够看到后壳体内部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本发明能够通过各种变形和各种方式来实现,作为其中一例,以下详细说明附图所示的特定的实施方式。附图和实施方式并不将本发明限定为这里所公开的特定的方式,附加的专利请求的范围所明示的范围内的所有变形例、等同方式、替代例都包含在其对象中。
[0036] 参照图1至图5可知,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在前后方向上与配合侧连接器(未图示)嵌合。在图中前后方向表示为X方向。而且前方为+X方向,后方为-X方向。连接器10包括连接器主体15、前壳体40和后壳体60。前壳体40简称为壳体。前壳体40部分地覆盖连接器主体15。后壳体60在与前后方向正交的规定方向上与前壳体40至少部分重叠。在本实施方式中,规定方向为上下方向。在图中上下方向表示为Z方向。而且上方为+Z方向,下方为-Z方向。如图8至图12所示,在连接器主体15的后侧安装有切换卡(转接基板)100。从图1至图4和图8至图12可知,在实际使用时,后壳体60以覆盖切换卡100的方式安装于前壳体40。
[0037] 如图3至图5所示,连接器主体15包括多个触头20和保持它们的由绝缘体构成的保持部件30。如图3和图4所示,各触头20具有与配合侧连接器(未图示)的配合侧触头(未图示)连接的接点部22。而且,如图8至图13所示,各触头20具有与切换卡100连接的连接部24。
[0038] 如图3和图4所示,前壳体40包括主部42和2个突出部44。主部42部分地覆盖连接器主体15。各突出部44在前后方向上从主部42向后方突出。
[0039] 在前壳体40的主部42设置有第一接触部50U、50L、被固定部52U、52L和2个侧突部54。如图3所示,第一接触部50U有2个。各第一接触部50U形成在主部42的上侧且后侧的区域。被固定部52U有2个。被固定部52U在与规定方向正交的正交面内分别被第一接触部50U完全包围。本实施方式的正交面是XY面。换言之,第一接触部50U分别在正交面内包围被固定部52U的周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接触部50U与被固定部52U之间不存在能够识别的物理边界。换言之,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接触部50U和被固定部52U形成为同一板状部的一部分。
如图4所示,第一接触部50L有2个。各第一接触部50L形成在主部42的下侧且后侧的区域。被固定部52L有2个。被固定部52L在正交面内分别被第一接触部50L完全包围。换言之,第一接触部50L分别在正交面内包围被固定部52L的周围。在本实施方式中,被固定部52L在规定方向上比第一接触部50L突出。具体而言,被固定部52L比第一接触部50L更向下侧突出。侧突部54分别是将主部42的横向两侧部的一部分切起而成形的。各侧突部54在横向上向外侧突出。图中横向是Y方向。
[0040] 从图3和图4可知,突出部44具有平板形状,配置成在由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和前后方向所规定的平面内延伸。在实施方式中,正交方向是上下方向、即Z方向。而且,正交方向与前后方向所规定的平面是XZ平面。在本实施方式中,规定方向与正交方向相互等同。但是本发明不被限定于此,规定方向也可以与正交方向相互不同。从图9至图12可知,突出部44在正交方向上具有比切换卡100的厚度(Z方向上的切换卡100的尺寸)大的尺寸。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44分别在正交方向上突出到切换卡100的两外侧(即上下方向上的外侧)。
[0041] 从图1至图4可知,本实施方式的后壳体60由上侧部件70和下侧部件80这2个部件构成。
[0042] 如图1和图3所示,在上侧部件70设置有2个开口部72、2个第二接触部74、2个侧开口部76和2个侧突部78。第二接触部74在正交面内包围开口部72的周围。即,开口部72在正交面内分别被第二接触部74完全包围。在上侧部件70的各侧部形成有一组侧开口部76和侧突部78。侧开口部76在横向上贯通上侧部件70。侧突部78是将上侧部件70的侧部切起而成形的。侧突部78在前后方向上与对应的侧开口部76离开而位于其后方并且在横向上向外侧突出。
[0043] 如图2和图4所示,在下侧部件80设置有2个开口部82、2个第二接触部84和2个侧开口部86。第二接触部84在正交面内包围开口部82的周围。即,开口部82在正交面内分别被第二接触部84完全包围。侧开口部86分别在横向上贯通下侧部件80的侧部。
[0044] 如图8至图12所示,切换卡100在前后方向上从前壳体40的主部42突出至后方。
[0045] 如图6和图7所示,切换卡100具有上表面102U和下表面102L这2个主面。上表面102U和下表面102L与正交方向交叉。在切换卡100的上表面102U上形成有多个第一焊垫
110、2个第二垫片120和多个第三焊垫130。同样,在切换卡100的下表面102L上形成有多个第一焊垫110、2个第二焊垫120和多个第三焊垫130。
[0046] 从图8至图13可知,第一焊垫110是通过软钎料与触头20的连接部24连接的部位。第二焊垫120是通过软钎料固着在前壳体40的突出部44的部位。第三焊垫130是通过软钎料与线缆200的芯线210连接的部位。第二焊垫120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比第一焊垫110靠后方的位置并且在横向上位于与第一焊垫110离开的位置。换言之,第一焊垫110在横向上位于第二焊垫120之间。第三焊垫130在前后方向上至少一部分位于比第二焊垫120靠后方,并且在横向上位于比第二焊垫120靠内侧。即,第三焊垫130在横向上位于第二焊垫120之间。
[0047] 如上所述可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切换卡100共计设置有4个第二焊垫120。上表面102U上的1个第二焊垫120和下表面102L上的1个第二焊垫120构成的一对对应于1个突出部44。各突出部44在横向上与构成所对应的1对的2个第二焊垫120并排。突出部44在上下方向上具有比切换卡100的厚度(Z方向的尺寸)大的尺寸。突出部44在上方和下方这两者比切换卡100突出。各突出部44在XZ平面内延伸,各第二焊垫120在XY平面内延伸。即,突出部44延伸的面与第二焊垫120延伸的面交叉。各突出部44通过软钎料固着于构成所对应的1对的2个第二焊垫120。
[0048] 在连接器10的组装步骤中,有时会摇动线缆200而将力施加到切换卡100上。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利用软钎料将第二焊垫120物理连接到前壳体40的突出部44而将其固着,所以能够减轻负荷集中到触头20的连接部24与第一焊垫110的连接部分的情况。
[0049] 而且,第二焊垫120与突出部44的连接能够在与将触头20的连接部24连接至第一焊垫110的连接步骤、将线缆200的芯线210连接至第三焊垫130的结线步骤相同的步骤中进行。因此,无需另外进行仅用来连接第二焊垫120与突出部44的步骤,不会大幅提高制造成本。
[0050] 从图3至图5可知,后壳体60如下所述安装到前壳体40的后部。首先,使后壳体60的上侧部件70从上侧覆盖前壳体40的后侧的部位,将前壳体40的侧突部54嵌入上侧部件70的侧开口部76内。之后,使后壳体60的下侧部件80从下侧覆盖前壳体40的后侧的部位,将上侧部件70的侧突部78嵌入下侧部件80的侧开口部86内。这样来将后壳体60安装到前壳体40的后部。
[0051] 如表示最清楚的图5所示,在规定方向上第二接触部74与第一接触部50U接触,并且第二接触部84与第一接触部50L接触。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接触部74与第一接触部50U面接触,第二接触部84与第一接触部50L面接触。由此,后壳体60的上侧部件70相对于前壳体40被定位,并且后壳体60的下侧部件80相对于前壳体40被定位。
[0052] 在规定方向上,被固定部52U与开口部72重叠,被固定部52L与开口部82重叠。而且,下侧的被固定部52L在正交面内位于开口部82内。即,被固定部52L突出至开口部82内。利用软钎料通过开口部72将被固定部52U和第二接触部74固着,利用软钎料通过开口部82将被固定部52L和第二接触部84固着,由此能够将后壳体60连接到前壳体40。特别是,对于后壳体60的下侧部件80与前壳体40,由于被固定部52L突出至开口部82内,所以能够缩短从被固定部52L到第二接触部84的下侧的面之间的距离。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容易利用软钎料将被固定部52L与第二接触部84焊接。
[0053] 这样,使第一接触部50U、50L与第二接触部74、84接触,并且利用软钎料通过开口部72、82将被固定部52U、52L固着于第二接触部74、84,则能够使得后壳体60的姿态稳定。
[0054] 参照图14至图18可知,连接器10A具有后壳体60A。图14至图18的后壳体60A与图1至图4的后壳体60相比,特别是规定方向上的尺寸较大。对图1至图4和图14、图15、图17、图18进行比较可知,连接器10A与上述连接器10仅在后壳体60A中有不同,而连接器主体15和前壳体40是相同的结构。
[0055] 后壳体60A具有与规定方向正交的板状的2个主部90A、92A。具体而言,后壳体60A具有上侧部件70A和下侧部件80A这2个部件。主部90A设置在上侧部件70A,主部92A设置在下侧部件80A。后壳体60A的主部90A与主部92A之间的距离与图1和图2的后壳体60的情况相比较大。即,后壳体60A在规定方向上具有与图1和图2的后壳体60不同的尺寸。为了对应该尺寸改变,后壳体60A设置有连结部94A、96A。
[0056] 具体而言,后壳体60A的上侧部件70A具有主部90A和连结部94A。主部90A在规定方向上位于与开口部72和第二接触部74离开的位置。连结部94A连结第二接触部74与主部90A。后壳体60A的下侧部件80A具有主部92A和连结部96A。主部92A在规定方向上位于与开口部82和第二接触部84离开的位置。连结部96A连结第二接触部84与主部92A。
[0057] 特别是,本实施方式的连结部94A、96A在包含规定方向的平面(例如XZ平面、YZ平面等的平面)内具有筒状的形状,该筒状的形状具有梯形形状的截面。更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连结部94A、96A具有侧面为梯形形状的筒状形状。通过改变该连结部94A、96A的高度(Z方向的尺寸),即使后壳体60A在规定方向上的尺寸发生了变化,也能够使得第一接触部50U、50L相对第二接触部74、84的相对位置关系与上述图1和图2的后壳体60的情况为相同的状态。而且,使第一接触部50U、50L与第二接触部74、84接触,并且利用软钎料通过开口部
72、82将被固定部52U、52L固着于第二接触部74、84,能够使得后壳体60A的姿态稳定。
[0058] 以上具体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被限定于此,可以有各种变形。
[0059]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前壳体40与后壳体60、60A的连接使用了软钎料,但本发明不被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其它导电性粘合剂代替软钎料。
[006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接触部50U和被固定部52U形成为同一板状部的一部分,但是被固定部52U也可以比第一接触部50U向上侧突出。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被固定部52L比第一接触部50L向下侧突出,但是第一接触部50L和被固定部52L也可以形成为同一板状部的一部分。
[006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焊垫120形成在切换卡100的上表面102U和下表面102L上,但是,例如也可以形成在切换卡100的侧面(与横向正交的边缘)上。
[0062] 本发明基于2014年6月3日提交到日本国特许厅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4-115217号,其内容被援引而成为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0063]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道,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可以改变实施方式,这样的实施方式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0064] 附图标记说明
[0065] 10、10A   连接器
[0066] 15   连接器主体
[0067] 20   触头
[0068] 22   接点部
[0069] 24   连接部
[0070] 30   保持部件
[0071] 40   前壳体(壳体)
[0072] 42   主部
[0073] 44   突出部
[0074] 50U、50L  第一接触部
[0075] 52U、52L  被固定部
[0076] 54   侧突部
[0077] 60、60A   后壳体
[0078] 70、70A   上侧部件
[0079] 72   开口部
[0080] 74   第二接触部
[0081] 76   侧开口部
[0082] 78   侧突部
[0083] 80、80A   下侧部件
[0084] 82   开口部
[0085] 84   第二接触部
[0086] 86   侧开口部
[0087] 90A、92A  主部
[0088] 94A、96A  连结部
[0089] 100   切换卡(转接基板)
[0090] 102U  上表面(主面)
[0091] 102L  下表面(主面)
[0092] 110   第一焊垫
[0093] 120   第二焊垫
[0094] 130   第三焊垫
[0095] 200   线缆
[0096] 210   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