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壶盖结构的智能烧水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11262815.2

文献号 : CN10647360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方周荣邱象晚

申请人 : 厦门越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壶盖结构的智能烧水装置,包括加热底座、烧水壶和无线充电底座,该加热底座包括加热装置、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和主控电路,该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与主控电路连接;该烧水壶放置在该加热底座的加热区上,包括壶盖、壶柄和水壶主体,所述壶盖与水壶主体并不相连接,壶柄固定在水壶主体一侧,该壶盖上设有进水口、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水温检测装置、水位检测装置和无线充电感应装置。本发明通过设计可进行无线充电的壶盖并配套专用无线充电底座,来实现对壶盖中的电子元件进行供电的功能;壶盖的检测装置构造巧妙,能充分适配各种玻璃或铁制烧水壶,从而克服这类水壶无法兼顾智能化的缺陷。

权利要求 :

1.一种具有壶盖结构的智能烧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底座、烧水壶和无线充电底座,该加热底座包括加热装置、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和主控电路,该加热装置的加热线圈设于加热底座上表面的加热区下方,并与主控电路连接,该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与主控电路连接;该烧水壶放置在该加热底座的加热区上,包括壶盖、壶柄和水壶主体,所述壶盖与水壶主体并不相连接,壶柄固定在水壶主体一侧,该壶盖上设有进水口、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水温检测装置、水位检测装置和无线充电感应装置,所述无线充电感应装置包括无线充电感应电路和无线充电感应线圈,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通过无线信号与第二无线通信模块连接,所述水温检测装置和水位检测装置通过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向主控电路进行信号传输;

所述无线充电底座包括充电位、无线充电发射电路和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当所述壶盖处于充电状态时,该壶盖放置于无线充电底座的充电位上,无线充电发射电路输出信号,通过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发射充电信号,无线充电感应线圈接收充电信号进而通过无线充电感应电路向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水温检测装置、水位检测装置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壶盖结构的智能烧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检测装置为水位探针,包括最高水位探针和最低水位探针,所述水温检测装置为温度探针,所述最低水位探针、最高水位探针、温度探针均竖直设置,并从壶盖底部向水壶主体内部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壶盖结构的智能烧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感应线圈和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均由多股漆包线和隔磁片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壶盖结构的智能烧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壶盖顶部设有与进水口连通的导流漏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壶盖结构的智能烧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底座的充电位设有与导流漏斗相适配的定位通孔,当所述壶盖处于充电状态时,壶盖倒置于充电位上,导流漏斗限制在定位通孔中。

6.根据权利要求1的具有壶盖结构的智能烧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壶盖顶部设有保护盖板。

7.根据权利要求1的具有壶盖结构的智能烧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底座的充电位为圆槽状,定位通孔设于该圆槽中心,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电路和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设于圆槽底部下方。

说明书 :

一种具有壶盖结构的智能烧水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壶盖结构的智能烧水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市面上的智能烧水装置种类繁多,但对于玻璃壶与铁壶这类材质的烧水壶来说,不方便在水壶壶身上安装水位探头和温度探头,要烧水过程中无法准确认测水水壶内的水位和温度,就很容易发生无水干烧,无法准确控温便无法实现智能化设计。
[0003] 有鉴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智能烧水装置。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壶盖结构的智能烧水装置,包括加热底座、烧水壶和无线充电底座,该加热底座包括加热装置、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和主控电路,该加热装置的加热线圈设于加热底座上表面的加热区下方,并与主控电路连接,该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与主控电路连接;该烧水壶放置在该加热底座的加热区上,包括壶盖、壶柄和水壶主体,所述壶盖与水壶主体并不相连接,壶柄固定在水壶主体一侧,该壶盖上设有进水口、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水温检测装置、水位检测装置和无线充电感应装置,所述无线充电感应装置包括无线充电感应电路和无线充电感应线圈,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通过无线信号与第二无线通信模块连接,所述水温检测装置和水位检测装置通过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向主控电路进行信号传输;所述无线充电底座包括充电位、无线充电发射电路和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当所述壶盖处于充电状态时,该壶盖放置于无线充电底座的充电位上,无线充电发射电路输出信号,通过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发射充电信号,无线充电感应线圈接收充电信号进而通过无线充电感应电路向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水温检测装置、水位检测装置供电。
[0005] 进一步的,所述水位检测装置为水位探针,包括最高水位探针和最低水位探针,所述水为检测装置为温度探针,所述最低水位探针、最高水位探针、水温探针均竖直设置,并从壶盖底部向水壶主体内部延伸。
[0006] 进一步的,所述无线充电感应线圈和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均由多股漆包线和隔磁片组成。
[0007] 进一步的,所述壶盖顶部设有与进水口连通的导流漏斗。
[0008] 进一步的,所述无线充电底座的充电位设有与导流漏斗相适配的定位通孔,当所述壶盖处于充电状态时,壶盖倒置于充电位上,导流漏斗限制在定位通孔中。
[0009] 进一步的,所述壶盖顶部设有保护盖板。
[0010] 进一步的,所述无线充电底座的充电位为圆槽状,定位通孔设于该圆槽中心,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电路和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设于圆槽底部下方。
[0011] 本发明的具有壶盖结构的智能烧水装置通过设计可进行无线充电的壶盖并配套专用无线充电底座,来实现对壶盖中的电子元件进行供电的功能;壶盖的检测装置构造巧妙,能充分适配各种玻璃或铁制烧水壶,从而克服这类水壶无法兼顾智能化的缺陷;通过无线通讯方式将检测到信号反馈到主控电路,主控电路对于整个烧水过程从加水、加热到开盖冷却、维持恒温,能实现全自动化,用户无需额外进行其他操作便能完成烧水,简单方便,且更安全、更人性化;检测装置及无线充电装置设计在壶盖上更有利于后期维护。

附图说明

[0012]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3] 图1是本发明的加热底座和烧水壶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是本发明无线充电底座和烧水壶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5] 图3是本发明无线充电底座和烧水壶的结构示意图二;
[0016] 图4是本发明烧水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7] 图5是本发明无线充电底座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请参阅图1至4,是作为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的一种具有壶盖结构的智能烧水装置,适用于电磁炉、光波炉或电陶炉,包括加热底座20、烧水壶10和无线充电底座30,该加热底座20包括加热装置、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和主控电路,该加热装置的加热线圈设于加热底座20上表面的加热区下方,并与主控电路连接,该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与主控电路连接;该烧水壶10放置在该加热底座20的加热区上,包括壶盖、壶柄和水壶主体,壶盖与水壶主体并不相连接,壶柄固定在水壶主体一侧,该壶盖上设有进水口、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水温检测装置、水位检测装置和无线充电感应装置,无线充电感应装置包括无线充电感应电路和无线充电感应线圈11,第一无线通信模块通过无线信号与第二无线通信模块连接,水温检测装置和水位检测装置通过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向主控电路进行信号传输;无线充电底座30包括充电位31、无线充电发射电路和无线充电发射线圈33,当壶盖处于充电状态时,该壶盖放置于无线充电底座30的充电位31上,无线充电发射电路输出信号,通过无线充电发射线圈33发射充电信号,无线充电感应线圈11接收充电信号进而通过无线充电感应电路向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水温检测装置、水位检测装置供电。无线通信模块可采用红外线、蓝牙、WIFI或无线射频信号进行传输。
[0019] 水位检测装置为水位探针,包括最高水位探针16和最低水位探针15,水为检测装置为温度探针,最低水位探针15、最高水位探针16、水温探针14均竖直设置,并从壶盖底部向水壶主体内部延伸。无线充电感应线圈11和无线充电发射线圈33均由多股漆包线和隔磁片组成。
[0020] 壶盖顶部设有与进水口连通的导流漏斗13。无线充电底座30的充电位31设有与导流漏斗13相适配的定位通孔32,当壶盖处于充电状态时,壶盖倒置于充电位31上,导流漏斗13限制在定位通孔32中。
[0021] 壶盖顶部设有可拆卸的保护盖板12,保护内部电子器件的同时亦方便维护。
[0022] 无线充电底座30的充电位31为圆槽状,定位通孔32设于该圆槽中心,无线充电发射电路和无线充电发射线圈33设于圆槽底部下方,壶盖结构普遍采用圆形,该圆槽结构与壶盖进行良好适配,方便放置壶盖。
[0023] 本发明的具有壶盖结构的智能烧水装置通过设计可进行无线充电的壶盖并配套专用无线充电底座,来实现对壶盖中的电子元件进行供电的功能;壶盖的检测装置构造巧妙,能充分适配各种玻璃或铁制烧水壶,从而克服这类水壶无法兼顾智能化的缺陷;通过无线通讯方式将检测到信号反馈到主控电路,主控电路对于整个烧水过程从加水、加热到开盖冷却、维持恒温,能实现全自动化,用户无需额外进行其他操作便能完成烧水,简单方便,且更安全、更人性化;检测装置及无线充电装置设计在壶盖上更有利于后期维护。
[0024]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