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毛衣编织结构及其编织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11242699.8

文献号 : CN10648059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王菁

申请人 : 湖州汉和制衣有限公司

摘要 :

一种立体毛衣编织结构及其编织方法,属于毛衣编织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立体毛衣编织结构包括主体部、至少一个与所述主体部一体成型的变量部,所述变量部包括至少一个引返部。本发明的立体毛衣编织结构的编织方法为一体编织整片织物,于所述织物的至少一处织入所述变量部。本发明的织物曲线高度贴身,富有立体感,同时节约了原料及成本,生产更高效。

权利要求 :

1.一种立体毛衣编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1)、至少一个与所述主体部(1)一体成型的变量部,所述变量部包括多个引返部(201),多个所述引返部(201)沿编织顺序依次构成多个引返部组(21),相邻所述引返部组(21)的引返端处于同侧或者相对侧,同一所述引返部组(21)内的相邻所述引返部(201)的编织长度增减变化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毛衣编织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引返部组(21)之间设有连接部(22)。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毛衣编织结构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一体编织整片织物,于所述织物的至少一处织入所述变量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体毛衣编织结构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织入所述变量部的位置具体为需要收省处或需要放量处。

说明书 :

一种立体毛衣编织结构及其编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毛衣编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体毛衣编织结构及其编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毛衣由于其保暖、舒适及美观等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如今,人们对于时尚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一般的松松垮垮的毛衣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我们都知道,梭织产品可以很大程度地贴合身体,表现立体效果。但是毛衣由于受本身特性及工艺的限制,一般采用常规的收减针来表现织物曲线,使得织物曲线部分不贴身,无法实现梭织的立体效果。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立体毛衣编织结构,其能够高度贴身,实现梭织的立体效果。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 一种立体毛衣编织结构,包括主体部、至少一个与所述主体部一体成型的变量部,所述变量部包括至少一个引返部。
[0006] 本发明通过于毛衣需要收省或放量的位置织入变量部来实现梭织的立体效果,简单高效。同时避免了传统的梭织收省需要通过两片织物的拼接来实现,而只采用毛衣的编织技术一体成型地编织出一片织物,即可实现梭织的立体效果,一方面节约了原料及成本,另一方面织物表现更平整美观。
[0007] 作为优选,所述引返部具有多个,且多个所述引返部的一侧均为常规编织端,另一侧均为引返端。所述常规编织端为不作特殊处理的一端,引返端为进行引返编织的一端,该方案主要运用于织物前片或后片边侧部分的收省或放量处。
[0008] 作为优选,相邻所述引返部的编织长度增减变化相反。该方案使得整个变量部的织入更平顺,以提高织物表面的平整度及美观度。
[0009] 作为优选,所述引返部具有多个,且多个所述引返部沿编织顺序依次构成多个引返部组,相邻所述引返部组的引返端处于相对侧。该方案意为相邻的引返部组的引返端均朝向整个变量部的竖直中线,以使该变量部内的量向中间逐渐减少,本方案主要运用于织物袖片的收省处。
[0010] 作为优选,相邻所述引返部组之间设有连接部。所设连接部为不作特殊处理的常规编织部分,用以连接相邻的两引返部组,使其连接平顺,织物表面平整美观。
[0011]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如上述立体毛衣编织结构的编织方法,一体编织整片织物,于所述织物的至少一处织入所述变量部。
[0012] 作为优选,织入所述变量部的位置具体为需要收省处或需要放量处。
[0013] 本发明的优点是:
[0014] 1、 在毛衣上实现梭织的立体效果,丰富了毛衣的表现形式,可以很好地在毛衣中织出西装、夹克衫等立体的织物样式。
[0015] 2、只需通过一体成型的一片织物即可实现立体效果,生产的效率高,且平整美观,同时节约了原料及成本。
[0016] 3、通过改变变量部的插入部位及改变变量部内多个引返部的组成结构,可在实现更多织物立体结构的同时,使得织物表面平整美观。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现有梭织技术前片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现有梭织技术后片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为现有梭织技术袖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4为现有毛衣编织技术前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5为现有毛衣编织技术后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6为现有毛衣编织技术袖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7为本发明运用于前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8为本发明运用于后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9为本发明运用于袖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10为图7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11为图7中B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12为图9中C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13为图9中C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30] 1-主体部;201-引返部;21-引返部组;22-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32] 如图7-9所示,本发明包括主体部1、至少一个与所述主体部1一体成型的变量部,视所织入位置的不同,所述变量部可分为增量部、减量部。附图7、8、9分别以织物的前片、后片及袖片为例,在一体成型的织片所需收省的位置织入减量部,同时在所需放量的位置织入增量部,以达到织得衣物曲线合身,富有立体感的织物表现。一方面解决了如图4-6所示的现有编织技术通过常规收减针所造成的织物曲线不贴身,缺乏立体感的问题,另一方面避免了如图1-3所示的现有梭织技术需要通过两织片拼接来达到合身及立体效果,大大节约了原料及成本,且织物表面更加平整美观。
[0033] 具体地,根据不同的织物特点及所织入位置的不同,所述变量部的织法有所变化。
[0034] 以如图7所示的织物前片为例,其织入的变量部包括A处的增量部、B处的减量部,意为在A处增加一个近似三角形的量,在B处减去一个近似三角形的量。A处的具体编织结构如图10所示,所述增量部包括多个沿编织方向依次衔接的引返部201,且多个所述引返部201的右侧均为常规编织端,左侧均为引返端。所述引返部201的数量可根据具体织物结构及特点而设,由于其引返端均处于左侧,固所织得织物的引返处理的左侧窄,而右侧宽,在织物上表现形如三角形,以达到放量效果。B处的具体编织结构如图11所示,要说明的是,A处所织的量即为三角形区域内的部分;而B处所织的量实为该处三角形区域周围的部分,该三角形区域表示少织的部分,即在织物表现上不存在的部分,图中示出该三角形区域意为了更清楚地表达编织结构。B处的编织结构与A处的区别为引返处理的边不同,B处的多个引返部201的引返端均处于右侧,固所织得织物的引返处理的左侧减少的量少,而右侧减少的量多,总的表现为减去了一个右侧宽左侧窄的近似三角形的量,以达到收省效果。根据织物的具体需要,增量部和减量部的位置,以及增量部和减量部具体的宽度或高度可作调整,以得到所需的织物曲线及立体效果。另外,为了使增量或减量的过程更平缓,织物表面平整度更高,相邻所述引返部201的编织长度增减变化相反。
[0035] 再以如图9所示的织物袖片为例,其织入的变量部为C处的减量部,意为在该处减去一个形如两侧窄而中间宽的四边形的量,在该图中近似菱形。同样的,C处的减量部所织的部分实为该四边形周围的部分,而该四边形内的部分为少织的量。其具体编织结构如图12所示,所述减量部包括多个沿编织方向衔接的引返部201,且多个所述引返部201沿编织顺序依次构成多个引返部组21,相邻所述引返部组21的引返端处于相对侧,相邻所述引返部组21之间设有连接部22。由于该减量部内相邻引返部组21的引返端处于相对侧,固所织得织物的中部量少,而两端量多,或者说织物中部减去的量多,而两端减去的量逐渐减少,在织物上表现为减去了一个类似图中四边形的量,以达到收省效果。
[0036] 另外,如图13所述为袖片的变量部的另一种方式的编织结构,该结构减量的过程更加平顺,能够有效防止织物的破片,所述引返部组21中只具有一个所述引返部201。由于编织每个引返部组21即会减去所需的一部分量,而将引返部组21中的引返部201个数减少至一个,固编织整个变量部所需减少的量被分为更多个小减量部,通过增加减量的次数而减少每次减少的量,使得减量过程更平顺,织物表现更平整。
[0037]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如上述的立体毛衣编织结构的编织方法:一体编织整片织物,于所述织物需要收省处织入减量部,于织物需要放量处织入增量部。一体编织而成的织片即可表现出如图1-3所示的两织片拼接出的立体效果,丰富了毛衣的表现形式,同时生产更高效。
[0038]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该具体实施方式是基于本发明整体构思下的一种实现方式,而且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