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护坡挡墙混凝土砌块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11157961.9

文献号 : CN10649897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李德福

申请人 : 福州幻科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生态护坡挡墙混凝土砌块。其特征在于整个砌块分为护坡挡墙部分和生态功能附加体部分,两部分为一整体结构,生态功能附加体部分的靠外面设有植物栽种盆,其中部上方为向上凸起的锥台右峰,锥台右峰内侧与护坡挡墙部分连接形成向下凹陷的“U”型的水中生物栖息槽,水中生物栖息槽的下方设有下凹的水中生物产卵坑,生态功能附加体部分的纵向长度小于护坡挡墙部分。本发明具有不用水泥砂浆砌筑,既能横向卡扣又能纵向卡扣,砌筑起来的护坡挡墙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和力学性能,能给水中生物留有栖息的空间和植物栽种余地,也能对洪水消能,砌筑效率高省工省时的优点。

权利要求 :

1.一种生态护坡挡墙混凝土砌块,其特征在于整个砌块分为护坡挡墙部分和生态功能附加体部分,两部分为一整体结构,生态功能附加体部分的靠外面设有植物栽种盆,生态功能附加体部分的中部上方为向上凸起的锥台右峰,锥台右峰内侧与护坡挡墙部分连接形成向下凹陷的“U”型的水中生物栖息槽,水中生物栖息槽的下方设有下凹的水中生物产卵坑,生态功能附加体部分的纵向长度小于护坡挡墙部分;护坡挡墙部分外端与生态功能附加体部分连成一体,护坡挡墙部分上部外端设有向上凸起的锥台中峰,护坡挡墙部分上部内端设有向上凸起的锥台左峰,护坡挡墙部分下部中间设有向下凸出的“V”型纵向榫头,护坡挡墙部分上部的锥台中峰与锥台左峰间形成“V”型纵向榫槽,上一层砌块下部的“V”型纵向榫头榫入下一层砌块部的“V”型纵向榫槽中,榫头长度小于榫槽深度,护坡挡墙部分上部内端向上凸起的锥台左峰的中间设有下凹的护坡挡墙拉杆让位缺口,拉杆让位缺口的两旁对称的开有“V”型横向榫槽,护坡挡墙部分下部中间向下凸出的“V”型纵向榫头的左邻侧设有向上的左凹槽,左凹槽中设有与“V”型横向榫槽相对应的两个“V”型横向榫头,上一层砌块下部的“V”型横向榫头榫入下一层砌块部的“V”型横向榫槽中,生态功能附加体部分的下面与下一层砌块生态功能附加体部分的上面的生物栖息槽形成生物栖息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护坡挡墙混凝土砌块,其特征在于植物栽种盆其形状为矩形或圆弧形,植物栽种盆的底部设有漏水孔。

说明书 :

一种生态护坡挡墙混凝土砌块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到建筑材料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生态护坡挡墙混凝土砌块。

背景技术

[0002] 现在河道护坡挡墙山体护坡挡墙多数采用毛石砌块和传统的混凝土砌块,这些砌块砌筑时均需采用水泥砂浆,费工费时效率低,成本高且砌筑后的护坡挡墙整体力学性能也不好。为克服上述问题在采用混凝土砌块砌筑护坡挡墙的技术领域中,有一种截面形状为倒“√”型结构的混凝土砌块,砌筑时采取错位码放层层卡扣叠加,砌筑时无需采用水泥砂浆,省工省时效率高,护坡挡墙的整体力学性能有所提高,在没用水泥砂浆的情况下垂直于护坡挡墙的墙面推动最上面一块砌块由于受到倒“√”型结构的卡扣不会移动。但沿水平方向顺着墙面推动混凝土砌块则会发生移动,说明纵向力学性能存在问题,也就说只能横向卡扣纵向不能卡扣。另外,以上所述的所有砌块砌成的护坡挡墙也只能起到护坡挡墙的作用而无生态功能。如护坡挡墙外面平整,作为河道护坡挡墙时根本没有给水中生物留有栖息的空间和植物栽种余地,当洪水激流时也不会对洪水起到消能的作用,水中生物智能顺流而下。有人不慎落水护坡挡墙墙面没有抓手的地方,落水人根本无法自救极易造成人员溺亡。如何客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不用水泥砂浆砌既能横向卡扣又能纵向卡扣,又能给水中生物留有栖息的空间和植物栽种余地,也能对洪水消能的护坡挡墙砌块,就成了本发明主要研究课题。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客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不用水泥砂浆砌既能横向卡扣又能纵向卡扣,又能给水中生物留有栖息的空间和植物栽种余地,也能对洪水消能的生态护坡挡墙的混凝土砌块。
[0004] 为实现以上的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生态护坡挡墙混凝土砌块,其特征在于整个砌块分为护坡挡墙部分和生态功能附加体部分,两部分为一整体结构,生态功能附加体部分的靠外面设有植物栽种盆,生态功能附加体部分的中部上方为向上凸起的锥台右峰,锥台右峰内侧与护坡挡墙部分连接形成向下凹陷的“U”型的水中生物栖息槽,水中生物栖息槽的下方设有下凹的水中生物产卵坑,生态功能附加体部分的纵向长度小于护坡挡墙部分,以让开位置便于水中生物进入栖息槽中;护坡挡墙部分外端与生态功能附加体部分连成一体,护坡挡墙部分上部外端设有向上凸起的锥台中峰,护坡挡墙部分上部内端设有向上凸起的锥台左峰,护坡挡墙部分下部中间设有向下凸出的“V”型纵向榫头,护坡挡墙部分上部的锥台中峰与锥台左峰间形成“V”型纵向榫槽,上一层砌块下部的“V”型纵向榫头榫入下一层砌块部的“V”型纵向榫槽中,榫头长度小于榫槽深度以便于沉积护坡挡墙内土层渗水中的泥沙减少泥土的流失,护坡挡墙部分上部内端向上凸起的锥台左峰的中间设有下凹的护坡挡墙拉杆让位缺口,拉杆让位缺口的两旁对称的开有“V”型横向榫槽,护坡挡墙部分下部中间向下凸出的“V”型纵向榫头的左邻侧设有向上的左凹槽,左凹槽中设有与“V”型横向榫槽相对应的两个“V”型横向榫头,上一层砌块下部的“V”型横向榫头榫入下一层砌块部的“V”型横向榫槽中,生态功能附加体部分的下面与下一层砌块生态功能附加体部分的上面的生物栖息槽形成生物栖息孔,以便于水中生物进入栖息孔中隐藏。
[0005] 进一步的,以上所述的植物栽种盆其形状为矩形或圆弧形,以便于消耗激流水的能量同时也具有美观作用,植物栽种盆的底部设有漏水孔以便于及时排出盆中泥土中多余的水。
[0006] 从以上的具体技术方案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具有不用水泥砂浆砌筑,既能横向卡扣又能纵向卡扣,砌筑起来的护坡挡墙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和力学性能,能给水中生物留有栖息的空间和植物栽种余地,也能对洪水消能,砌筑效率高省工省时的优点。
[0007] 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以下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及其实施例附图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08] 图1 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0009] 图2是图1的右视图。
[0010]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0011] 图4是图2的B向视图。
[0012] 图5是图2的A向视图。
[0013] 图6是图2的D-D剖视图。
[0014] 图7是图1的B-B剖视图。
[0015] 图8是图1的C-C剖视图。
[0016] 图9是本发明砌成挡墙的正面视图。
[0017] 图10是图9的A-A剖视图。
[0018] 图中:
[0019] 1-植物栽种盆;2-锥台右峰;3-水中生物栖息槽;4-锥台中峰;5-“V”型纵向榫槽;6-锥台左峰;7-“V”型纵向榫头;8-“V”型横向榫头;9-水中生物产卵坑;10-生物栖息孔;11-泥沙沉积槽;12-挡墙拉杆;13-拉杆定位桩;14- “V”型横向榫槽;15-拉杆让位缺口;16-栽盆排水孔;17-左凹槽;18-护坡挡墙部分侧面;19-护坡挡墙;20-生态功能附加体;21-下凹槽;22-压顶块;23-基础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从以上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附图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分为护坡挡墙19部分和生态功能附加体20部分,两部分为一整体结构,生态功能附加体20部分的靠外面设有矩形的植物栽种盆1,生态功能附加体20部分的中部上方为向上凸起的锥台右峰2,锥台右峰2内侧与护坡挡墙19部分连接形成向下凹陷的“U”型的水中生物栖息槽3,水中生物栖息槽3的下方设有下凹的水中生物产卵坑9,生态功能附加体20部分的纵向长度小于护坡挡墙19部分,以让开位置便于水中生物进入栖息槽3中;护坡挡墙19部分外端与生态功能附加体20部分连成一体,护坡挡墙19部分上部外端设有向上凸起的锥台中峰4,护坡挡墙19部分上部内端设有向上凸起的锥台左峰6,护坡挡墙19部分下部中间设有向下凸出的“V”型纵向榫头7,护坡挡墙19部分上部的锥台中峰4与锥台左峰6间形成“V”型纵向榫槽5,上一层砌块下部的“V”型纵向榫头7榫入下一层砌块部的“V”型纵向榫槽5中,榫头长度小于榫槽深度上下两层砌筑后形成一个泥沙沉积槽11(见图10),以便于沉积护坡挡墙内土层渗水中的泥沙减少泥土的流失,护坡挡墙19部分上部内端向上凸起的锥台左峰6的中间设有下凹的护坡挡墙拉杆让位缺口15,拉杆让位缺口15的两旁对称的开有“V”型横向榫槽14,护坡挡墙19部分下部中间向下凸出的“V”型纵向榫头7的左邻侧设有向上的左凹槽17,左凹槽17中设有与“V”型横向榫槽14相对应的两个“V”型横向榫头8,上一层砌块下部的“V”型横向榫头8榫入下一层砌块部的“V”型横向榫槽14中,生态功能附加体20部分的下面与下一层砌块生态功能附加体20部分的上面的水中生物栖息槽3形成生物栖息孔10(见图10),以便于水中生物进入栖息孔中隐藏。以上所述的植物栽种盆1其形状为矩形(见图4),以便于消耗激流水的能量同时也具有美观作用,植物栽种盆1的底部设有漏水孔16以便于及时排出盆中泥土中多余的水。 从以上的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不用水泥砂浆砌筑,既能横向卡扣又能纵向卡扣,砌筑起来的护坡挡墙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和力学性能,能给水中生物留有栖息的空间如生物栖息孔10和植物栽种余地如植物栽种盆1,也能对洪水消能,砌筑效率高省工省时,万一有人落水可以手抓植物栽种盆1,顺着每层的植物栽种盆1往上爬而实现自救,因而本发明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0021] 以上所列举的仅仅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一种,凡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所做的延伸修改修饰,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