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翻车及其气动控制系统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11161398.2

文献号 : CN10651576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张俊林付勇何健刘鹏裴丹

申请人 : 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侧翻车及其气动控制系统,能够提高卸货操作的便捷性,并具有较高的互锁可靠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侧翻车的气动控制系统,包括驱动车厢侧向翻转卸货的侧翻气缸,所述侧翻气缸处于车厢的左右两侧,还包括互锁装置和处于左右两侧的操作杆,以及分别与左右两侧的所述侧翻气缸的无杆腔连通的卸货阀;其中一侧卸货时,另一侧的所述操作杆驱动与其同侧的所述卸货阀至开启位,将与其同侧的所述侧翻气缸的无杆腔与高压气源连通,并驱动所述互锁装置将对侧的所述卸货阀锁止在关闭位。

权利要求 :

1.一种侧翻车的气动控制系统,包括驱动车厢侧向翻转卸货的侧翻气缸(1),所述侧翻气缸(1)处于车厢的左右两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互锁装置(2)和处于左右两侧的操作杆(3),以及分别与左右两侧的所述侧翻气缸(1)的无杆腔连通的卸货阀(4);其中一侧卸货时,另一侧的所述操作杆(3)驱动与其同侧的所述卸货阀(4)至开启位,将与其同侧的所述侧翻气缸(1)的无杆腔与高压气源连通,并驱动所述互锁装置(2)将对侧的所述卸货阀(4)锁止在关闭位;还包括设置在左右两侧的控制轴(5),所述控制轴(5)与各自同侧的所述卸货阀(4)的控制端相连,并在同侧的所述操作杆(3)的驱动下转动,以改变同侧的所述卸货阀(4)的工作位;所述操作杆(3)沿车体横向由内向外延伸,并以其内端形成驱动端,所述驱动端在左右方向运动的最内端对应所述卸货阀(4)的关闭位,最外端对应所述卸货阀(4)的开启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货阀(4)处于关闭位时,将与其同侧的所述侧翻气缸(1)的无杆腔与大气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货阀(4)还具有保压位,处于保压位时,将与其同侧的所述侧翻气缸(1)的无杆腔截止。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气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车体底架中梁左右两侧的连接板(6),在左右方向上,所述连接板(6)由下至上向外倾斜,所述连接板(6)的下端与其同侧的所述操作杆(3)的所述驱动端相连,同侧的所述控制轴(5)纵向贯穿所述连接板(6)的中部,并与所述连接板(6)固定连接;所述操作杆(3)在左右方向运动时,驱动所述连接板(6)内外摆动,并带动所述控制轴(5)转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互锁装置(2)包括推动件(21)和左右延伸的互锁杆(22),左右两侧的所述连接板(6)的上端均连接有所述推动件(21),一侧的所述连接板(6)向内摆动时,带动同侧的所述推动件(21)推动所述互锁杆(22)朝向对侧运动,将对侧的所述连接板(6)锁止在对侧的所述卸货阀(4)处于关闭位时的相应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件(21)为推板,所述互锁杆(22)的左右两端设有与所述推板抵接的凸缘。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左右两侧的辅助板(7),在左右方向上,所述辅助板(7)由下至上向外倾斜,同侧的所述控制轴(5)纵向贯穿所述辅助板(7),并与所述辅助板(7)固定连接,所述推动件(21)与其同侧的所述辅助板(7)的上端相连。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车体固定连接的安装吊座(8),设有与所述操作杆(3)可转动连接的连接孔,以吊装所述操作杆(3);和/或,所述控制轴(5)与所述安装吊座(8)可转动连接。

9.一种侧翻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气动控制系统。

说明书 :

一种侧翻车及其气动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铁路货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侧翻车及其气动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侧翻车是一种把卸车设备和车辆结构结合在一起的专用车辆,采用气动或液压传动,用于运输矿石、剥离岩石、砂砾、建筑材料等比重较大的散粒货物。侧翻车在自身倾翻机构的作用下,可将车厢向车辆任一侧旋转倾翻,同时打开侧门将货物卸出;由于需适应两侧卸货的需要,车辆两侧均设有倾翻操作控制装置。
[0003]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侧翻车的气动控制原理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另一种典型的侧翻车的气动控制原理图。
[0004]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一为气动传动,采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源,车辆两侧各设一个操纵阀1',各操纵阀1'控制与其同侧的两个倾翻气缸2'的通气和排气,实现车厢两侧翻转卸货。由图1可知,车辆两侧的操纵阀1'均与气动主管路相通,其卸货操作相互独立,因此,在一侧操纵阀1'操纵卸货时,不能排除另一侧操纵阀1'被人为误操作的可能性,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也就是说,在一侧操作卸货作业时,该侧车厢在倾翻机构作用下起升并沿另一侧轴心旋转,如果此时另一侧同时进行了操作,将可能使车厢发生举升,容易造成车厢失稳翻车而发生安全事故。
[0005] 如图2所示,现有技术二是在现有技术一的技术方案基础上,在气动控制系统中增设了一个二位五通换向阀3',车辆两侧操纵阀1'分别与该换向阀相连,而不是与气动主管路直接相通。车辆进行卸货作用时,必须首先对换向阀进行操作,将其操作手柄置于卸货侧工作位,使该侧操纵阀1'处于通气位,方可进行卸货作业;此时,相对侧的操纵阀1'处于截断位,无高压空气通入,不可进行卸货作业。由于二位五通换向阀3'在同一时间只能处于一个工作位置,因而可避免两侧操纵阀1'同时发生作用。
[0006] 但是,上述现有技术二主要存在以下缺点:
[0007] (1)卸货作业不方便:二位五通换向阀3'在侧翻车上安装时,其位置可选择车辆侧方、车厢正下位或车厢端部。换向阀处于车辆某一侧部或车厢端部时,卸货作业时有可能恰好位于作业人员的相对位,作业人员必须跨越车辆转移到另一侧才能将换向阀置于所需工作位,然后再次跨车回到原位操作卸货操纵阀1',需进行多次跨车动作,增加了工作量;换向阀处于车厢正下部时,需要操作者钻至车下操作,同样存在操作不便的问题。
[0008] (2)换向阀可靠性低:气动换向阀在工作环境恶劣时,气口容易堵塞发生故障,影响互锁功能的实现。
[0009] 因此,亟需设计一种侧翻车及其气动控制系统,以提高卸货操作的便捷性和互锁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0010]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侧翻车及其气动控制系统,能够提高卸货操作的便捷性,并具有较高的互锁可靠性。
[0011]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侧翻车的气动控制系统,包括驱动车厢侧向翻转卸货的侧翻气缸,所述侧翻气缸处于车厢下方的左右两侧,还包括互锁装置和处于左右两侧的操作杆,以及分别与左右两侧的所述侧翻气缸的无杆腔连通的卸货阀;其中一侧卸货时,另一侧的所述操作杆驱动与其同侧的所述卸货阀至开启位,将与其同侧的所述侧翻气缸的无杆腔与高压气源连通,并驱动所述互锁装置将对侧的所述卸货阀锁止在关闭位。
[0012] 本发明的气动控制系统,设有分别与左侧和右侧的侧翻气缸的无杆腔连通的卸货阀,并设有与左右两侧的卸货阀分别对应的两个操作杆,操作杆对与其同侧的卸货阀进行驱动,控制实现同侧的侧翻气缸的起升,以使得车厢向对侧翻旋转而卸货;与现有技术中仅在一侧设有操作部件相比,两侧均设有操作杆时,操作人员无需到跨越轨道即可执行操作,提高了操作便捷性,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操作杆设置在与卸货侧相对的方向,使得操作人员与卸货侧存在一定的距离,在进行操作时不会被所卸载的货物伤害,提高了操作安全性。
[0013] 并且,在操作杆驱动卸货阀的同时,还会驱动互锁装置将对侧的卸货阀锁止在关闭位,以防止对侧的卸货阀同时驱动卸货侧的侧翻气缸进行举升,相应地,在同一时间段仅存在一个侧翻气缸进行起升动作,也就使得车厢能够顺利地朝向一侧翻转而进行卸货,不会使得车厢整体举升而导致车厢失稳,最终避免了因车厢失稳造成的安全事故。
[0014] 可选地,所述卸货阀处于关闭位时,将与其同侧的所述侧翻气缸的无杆腔与大气连通。
[0015] 可选地,所述卸货阀还具有保压位,处于保压位时,将与其同侧的所述侧翻气缸的无杆腔截止。
[0016] 可选地,还包括设置在左右两侧的控制轴,所述控制轴与各自同侧的所述卸货阀的控制端相连,并在同侧的所述操作杆的驱动下转动,以改变同侧的所述卸货阀的工作位。
[0017] 可选地,所述操作杆沿车体横向由内向外延伸,并以其内端形成驱动端,所述驱动端在左右方向运动的最内端对应所述卸货阀的关闭位,最外端对应所述卸货阀的开启位。
[0018] 可选地,还包括设置在车体底架中梁左右两侧的连接板,在左右方向上,所述连接板由下至上向外倾斜,所述连接板的下端与其同侧的所述操作杆的所述驱动端相连,同侧的所述控制轴纵向贯穿所述连接板的中部,并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操作杆在左右方向运动时,驱动所述连接板内外摆动,并带动所述控制轴转动。
[0019] 可选地,所述互锁装置包括推动件和左右延伸的互锁杆,左右两侧的所述连接板的上端均连接有所述推动件,一侧的所述连接板向内摆动时,带动同侧的所述推动件推动所述互锁杆朝向对侧运动,将对侧的所述连接板锁止在对侧的所述卸货阀处于关闭位时的相应位置。
[0020] 可选地,所述推动件为推板,所述互锁杆的左右两端设有与所述推板抵接的凸缘。
[0021] 可选地,还包括设置在左右两侧的辅助板,在左右方向上,所述辅助板由下至上向外倾斜,同侧的所述控制轴纵向贯穿所述辅助板,并与所述辅助板固定连接,所述推动件与其同侧的所述辅助板的上端相连。
[0022] 可选地,还包括与车体固定连接的安装吊座,设有与所述操作杆可转动连接的连接孔,以吊装所述操作杆;和/或,所述控制轴与所述安装吊座可转动连接。
[0023]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侧翻车,包括上述的气动控制系统。

附图说明

[0024]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侧翻车的气动控制原理图;
[0025] 图2为现有技术中另一种典型的侧翻车的气动控制原理图;
[0026] 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侧翻车的气动控制系统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控制原理图;
[0027] 图4为本发明所提供侧翻车的气动控制系统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俯视图;
[0028] 图5为图4中A-A方向的剖视图;
[0029] 图6为本发明所提供侧翻车的气动控制系统中控制轴与互锁装置的连接状态示意图;
[0030] 图7为本发明所提供侧翻车的气动控制系统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 图8为图7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2] 图9为本发明所提供侧翻车的气动控制系统向右侧卸货时互锁装置的工作示意图;
[0033] 图10为本发明所提供侧翻车向右侧卸货时的状态示意图;
[0034] 图11为本发明所提供侧翻车的气动控制系统向左侧卸货时互锁装置的工作示意图;
[0035] 图12为本发明所提供侧翻车向左侧卸货时的状态示意图。
[0036] 图1-2中:
[0037] 操纵阀1'、倾翻气缸2'、二位五通换向阀3';
[0038] 图3-12中:
[0039] 侧翻气缸1、左侧翻气缸11、右侧翻气缸12、互锁装置2、推动件21、左推动件211、右推动件212、互锁杆22、操作杆3、左操作杆31、右操作杆32、卸货阀4、左卸货阀41、右卸货阀42、控制轴5、左控制轴51、右控制轴52、连接板6、左连接板61、右连接板62、辅助板7、安装吊座8、气动主管路9。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侧翻车及其气动控制系统,能够提高卸货操作的便捷性,并具有较高的互锁可靠性。
[0041]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具体介绍,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准确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0042] 本文所述的左右以侧翻车的正常使用状态为例,以侧翻车的行驶方向所指向的方向为前,与前相反的方向为后,以平行于行驶方向的方向为纵向;在平行于轨道面的平面内,垂直于纵向的方向为横向,在横向上,沿行驶方向看,处于左手边的方向为左,处于右手边的方向为右;本文所述的侧向即作为左右两侧的方向,或者说横向。
[0043]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侧翻车,采用气动驱动,可将车厢向车辆任一侧旋转倾翻,同时打开侧门将货物卸出;为实现侧向卸货,本发明的侧翻车设有气动控制系统,该气动控制系统在车厢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侧翻气缸1,并以侧翻气缸1的活塞杆与车厢连接,当左侧的侧翻气缸1起升时,即可带动车厢的左侧升起,使得车厢由左至右向下倾斜,同时,在倾翻机构的作用下,右侧侧门逐渐开启,可使得货物由右侧向外卸出,实现右侧卸货;当右侧的侧翻气缸1起升时,带动车厢的右侧起升,使得车厢由右至左向下倾斜,在左侧侧门开启的情况下,可使得货物由左侧向外卸货,实现左侧卸货。
[0044]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气动控制系统包括驱动车厢向侧向翻转以实现卸货的侧翻气缸1,侧翻气缸1包括处于车厢下方左侧的左侧翻气缸11,和处于车厢下方右侧的右侧翻气缸12,左侧翻气缸11用于实现右侧卸货,右侧翻气缸12用于实现左侧卸货。为实现卸货过程中对车厢的支撑稳定性,在车厢的左右两侧均可以设置两个侧翻气缸1,即车厢的左侧设有两个左侧翻气缸11,两个左侧翻气缸11在车厢的前后方向间隔分布,以便在车厢的左侧形成两个支撑点;同理,车厢的右侧设有两个右侧翻气缸12,两右侧翻气缸12在车厢的前后方向间隔分布,进而在车厢的右侧形成两个支撑点,在车厢右侧起升时实现稳定可靠的支撑,避免车厢失稳。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左侧和右侧的侧翻气缸1的个数进行设置,不限于图3所示的左右两侧各两个的具体形式。
[0045] 本发明还包括互锁装置2、处于左右两侧的操作杆3、以及分别与左右两侧的侧翻气缸1的无杆腔连通的卸货阀4,卸货阀4可以包括与左侧翻气缸11的无杆腔连通的左卸货阀41和与右侧翻气缸12的无杆腔连通的右卸货阀42,操作杆3可以包括与左卸货阀41相连的左操作杆31和与右卸货阀42相连的右操作杆32,即左右两侧的卸货阀4、左右两侧的操作杆3分别与各自同侧的侧翻气缸1对应。当进行侧向卸货时,对卸货侧对侧的操作杆3进行操作,以驱动卸货侧对侧的卸货阀4至开启位,进而将卸货侧对侧的侧翻气缸1的无杆腔与高压气源连通,在高压气源的驱动下使得对侧的活塞杆向外伸出,以便对侧的车厢被举升,车厢朝向卸货侧倾斜,实现卸货侧的卸货;与此同时,在对卸货侧对侧的操作杆3进行操作时,同时实现对互锁装置2的驱动,使得互锁装置2对卸货侧的卸货阀4进行锁止,进而将卸货侧的卸货阀4锁止在关闭位,避免卸货侧的卸货阀4同时将卸货阀4的侧翻气缸1的无杆腔与高压气源连通,从而确保单侧卸货的安全性,避免车厢的两侧同时举升而使得车厢失稳,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0046] 具体而言,当左侧卸货时,右操作杆32驱动右卸货阀42至开启位,此时,右卸货阀42将右侧翻气缸12的无杆腔与高压气源连通,驱动车厢向左侧翻转卸货,同时,右操作杆32将互锁装置2驱动至锁止右卸货阀42的位置,将右卸货阀42锁止在关闭位,避免左侧翻气缸
11同时发生举升。同理,当右侧卸货时,左操作杆31驱动左卸货阀41至开启位,将左侧翻气缸11的无杆腔与高压气源连通,驱动车厢向右翻转卸货,同时驱动互锁装置2将右卸货阀42锁止在关闭位。
[0047] 其中,卸货阀4可以设有与侧翻气缸1的无杆腔连通的第一工作口,与高压气源连通的第二工作口,以及与外界大气连通的第三工作口;卸货阀4可以设有至少两个工作位,即开启工作位和关闭工作位;处于开启位时,将第一工作口和第二工作口连通,以便将高压气源输入至侧翻气缸1的无杆腔,处于关闭位时,将第一工作口和第二工作口截止,并将第一工作口与第三工作口连通,以使得侧翻气缸1的无杆腔与大气压保持一致,无杆腔卸荷,进而使得活塞杆缩回至侧翻气缸1的缸体内。
[0048] 也就是说,卸货阀4处于关闭位时,可以将与其同侧的侧翻气缸1的无杆腔与大气连通,以实现该侧的侧翻气缸1的卸荷,使得该侧的车厢回位或者说不会相对车架发生举升。尤其是,在不进行卸货操作时,侧翻气缸1的无杆腔始终与大气保持连通,则无杆腔无法形成活塞杆的驱动力,使得活塞杆保持在侧翻气缸1的缸体内,可以避免因管路或者误操作等问题而导致活塞杆意外伸出,确保了气动控制系统的安全性。
[0049] 再者,本发明的卸货阀4还可以具有保压位,即此时的卸货阀4可以具有三个工作位,当处于保压位时,卸货阀4将与其同侧的侧翻气缸1的无杆腔截止,则此时的无杆腔处于密封状态,不存在气体的输入和输出,进而能够将无杆腔保持原有的压力。详细地,侧向卸货时,当卸货侧对侧的侧翻气缸1已经驱动车厢运动至所需的卸货高度,能够满足卸货要求时,就可以通过操作杆3将卸货阀4驱动至该保压位,以使得车厢稳定地保持在当前的卸货位置,实现卸货,防止车厢意外回落而影响卸货的顺利进行或者产生安全事故。
[0050]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以卸货阀4具有开启位、保压位和关闭位为例进行说明,此时,卸货阀4具体可以为三位三通的手动换向阀,具有用于控制换向的控制端,该控制端可以手动进行驱动,以改变卸货阀4的工作位,即使得卸货阀4发生工作位的切换。本发明中,可以通过操作杆3实现卸货阀4的换向,即通过操作杆3驱动与其同侧的卸货阀4的控制端。
[0051] 为便于将高压气源引入各侧翻气缸1的无杆腔,本发明的气动控制系统还可以设有气动主管路9,如图3所示,气动主管路9可以在纵向上延伸,并在与左右两侧的卸货阀4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分管路,以便将高压气源通过各卸货阀4引入相应的侧翻气缸1的无杆腔。
[0052] 如图4所示,在上述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左右两侧的控制轴5,控制轴5与各自同侧的卸货阀4的控制端相连,并与同侧的操作杆3相连,在同侧操作杆3的驱动下,控制轴5发生转动,进而带动与其同侧的卸货阀4进行换向,改变卸货阀4的工作位。
[0053] 具体而言,控制轴5可以包括左控制轴51和右控制轴52,左控制轴51与左操作杆31和右卸货阀42的控制端相连,右控制轴52与右操作杆32和右卸货阀42的控制端相连;左右两个控制轴5均可以纵向延伸,并以各自纵向的一端与各自同侧的操作杆3相连,以纵向的另一端与各自同侧的卸货阀4的控制端相连,在操作杆3驱动控制轴5转动时,即可通过控制轴5将该转动运动传递给卸货阀4的控制端,驱动卸货阀4进行换向,以切换工作位。
[0054] 如图5所示,操作杆3可以沿车体横向由内向外延伸,并以其内端形成驱动端,操作杆3可以在左右方向上运动,当其运动至最内端时,通过控制轴5将与其同侧的卸货阀4驱动至关闭位,当其运动至最外端时,通过控制轴5将与其同侧的卸货阀4驱动至开启位。换言之,左右两个操作杆3均可以由左至右延伸,左操作杆31的右端为其内端,作为对左控制轴51进行驱动的驱动端;右侧卸货时,驱动左操作杆31在左右方向运动,当左操作杆31的驱动端运动至最左端时即处于其最外端,此时驱动左控制轴51转动至一个极限位置,该极限位置对应将右卸货阀42的控制端驱动至能够换向的工作状态,进而使得左换向阀处于开启位;当完成卸货后,可以驱动操作杆3的驱动端至最内端的极限位置,从而使得卸货阀4在左控制轴51的作用下回到关闭位。同理,右操作杆32的左端为其内端,作为右控制轴52的驱动端;左侧卸货时,驱动右操作杆32在左右方向运动,当驱动端运动至最右端时对应处于该侧的最外端,并带动右控制轴52转动至驱动右卸货阀42的控制端进行换向的工作状态,使得右卸货阀42切换至开启位;在完成卸货后,可以驱动右操作杆32运动至驱动端处于最内端的极限位置,进而通过右控制轴52带动右卸货阀42回到关闭位。
[0055] 当卸货阀4存在保压位时,可以在操作杆3的驱动端由最内端至最外端的运动路径上选择一个中间位置,作为与卸货阀4的保压位相对应的操作位置,当需要进行保压时,驱动操作杆3至与保压位相对应的中间位置,使得卸货阀4处于保压位。此处所谓的中间位置是相对于最内端和最外端而言的,理论上讲,只要不与最内端和最外端重合,处于最内端和最外端的任意一个位置均可以作为所述中间位置;为便于区分,中间位置不宜离最内端和最外端过近。
[0056] 可以理解的是,卸货阀4与操作杆3的对应关系不限于上述的对应关系,只要能够通过操作杆3在左右方向的运动实现卸货阀4工作位的切换即可,在上述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采用了操作杆3的运动位置与卸货阀4工作位相对应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理解,操作杆3也可以仅用于实现卸货阀4工作位的切换,而不限于通过操作杆3的位置控制将卸货阀4保持在某个工作位,例如,还可以通过卸货阀4自身的结构实现某个工作位的保持。
[0057] 为便于对卸货阀4的工作位切换的可靠性进行有效的判断,卸货阀4还可以设有自锁结构,能够使得其保持在某个工作位,而在控制端受到的驱动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克服这种自锁进行工作位的切换,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对操作杆3进行驱动的过程中根据所受到的反作用力判断是否已经完成了换向驱动。
[0058] 如图6-8所示,本发明的气动控制系统还可以包括设置在车体底架中梁左右两侧的连接板6,在左右方向上,连接板6由下至上向外倾斜,连接板6的下端与其同侧的操作杆3的驱动端相连,同侧的控制轴5纵向贯穿该连接板6的中部,并与该连接板6固定连接,此时,操作杆3在左右方向运动时,即可驱动连接板6在内外摆动,进而带动控制轴5随着连接板6的摆动而转动。
[0059] 具体而言,连接板6可以包括处于左侧的左连接板61和处于右侧的右连接板62,左连接板61由下至上向左倾斜,右端处于其下方,并作为其内端,与左操作杆31的驱动端相连;同时,左控制轴51纵向贯穿左连接板61的中部并与其固定连接,则当左操作杆31在左右方向运动时,带动左连接板61的下端在左右方向运动,由于左控制轴51与右卸货阀42的控制端相连,即左控制轴51在左右方向的位置是固定的,则左连接板61的下端在左右方向运动时,会以左控制轴51为中心在左右方向内外摆动,同时带动左控制轴51转动,左控制轴51的转动用于驱动右卸货阀42的控制端至开启位。同理,右连接板62由下至上向右倾斜,左端为其下端,并作为其内端,与右操作杆32的驱动端相连;由于右控制轴52在左右方向的位置固定,当右操作杆32在左右方向运动时,即可带动右连接板62在左右方向内外摆动,右连接板62在内外摆动的同时会驱动右控制轴52转动,右控制轴52的转动进一步带动右卸货阀42的控制端至开启位。
[0060] 如图6所示,本发明的互锁装置2具体可以包括推动件21和左右延伸的互锁杆22,推动件21设置在左右两侧的连接板6的上端,即左右两侧连接板6的上端均设有推动件21,当连接板6的上端向内摆动时,即可带动推动件21向内运动,进而推动互锁杆22朝向另一侧运动,将另一侧的卸货阀4锁止。
[0061] 如图7和图8所示,详细地,当一侧的连接板6向内摆动时,即可带动与其同侧的推动件21向内推动,通过推动件21推动互锁杆22朝向对侧运动,从而将对侧的连接板6锁止在与对侧的卸货阀4处于关闭位时对应的位置,防止对侧的卸货阀4也控制对侧的侧翻气缸1进行举升动作。
[0062] 可以将与左连接板61的上端连接的推动件21定义为左推动板,将与右连接板62的上端连接的推动件21定义为右推动件212,左连接板61向内摆动即为由左至右摆动,左推动件211向内推动即左连接板61带动左推动件211向右推动,右连接板62向内摆动即由右至左摆动,右推动件212向内推动即在右连接板62的带动下向左推动;相应地,左推动件211向右推动互锁杆22,进而使得互锁杆22隔挡在右连接板62的左侧,具体可以向右抵顶右推动件212,限制右连接板62向内摆动,以便将右连接板62锁止在与右卸货阀42处于关闭位时相对应的位置;同理,右推动件212向左推动互锁杆22,以使得互锁杆22隔挡在左连接板61的右侧,具体可以向左抵顶左推动件211,限制左连接板61向内摆动,进而将左连接板61锁止在与右卸货阀42处于关闭位时相对应的位置。
[0063] 在图6-8所示的实施例中,具体可以采用推板作为推动件21,还可以在互锁杆22的左右两端设置凸缘,该凸缘具体可以为圆盘状的结构,以便能够与推板在左右方向形成可靠的抵接,进而对连接板6进行有效的锁止。
[0064] 再者,本发明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左右两侧的辅助板7,在左右方向上,辅助板7由下至上向外倾斜,同侧的控制轴5纵向贯穿该辅助板7,并与该辅助板7固定连接,推动件21与其同侧的辅助板7的上端相连,此时,辅助板7与连接板6在同侧的控制轴5的延伸方向上间隔分布,以共同实现对控制轴5的支撑;并且,推动件21可以通过辅助板7和连接板6进行定位,提高了推动件21的稳定性。
[0065] 如图6所示,由于辅助板7仅起到对控制轴5和推动件21的辅助定位作用,相对于连接板6而言,辅助板7只需以其上端延伸至推动件21,实现与推动件21的连接,下端可以延伸至控制轴5即可,而连接板6要在控制轴5的下方形成与操作杆3的连接端,以便与操作杆3的驱动端相连,故辅助板7的长度相对短于连接板6。
[0066] 此外,本发明还可以包括与车体固定连接的安装吊座8,该安装吊座8具体可以采用焊接等固定方式连接在车体的底部,安装吊座8可以设有供操作杆3穿过的连接孔,操作杆3与该连接孔采用间隙配合,以使得操作杆3能够相对连接孔转动,此时,可以通过安装吊座8实现操作杆3的吊装,并不会对操作杆3在左右方向的运动产生限制。
[0067] 同时,安装吊座8还可以为控制轴5提供支撑点,具体可以将控制轴5与安装吊座8可转动连接,以通过安装吊座8支撑控制轴5,便于提高控制轴5的运动稳定性,这种可转动连接具体可以为铰接或者轴孔的间隙配合。当操作杆3驱动连接板6转动时,控制轴5可以与连接板6一起绕控制轴5与安装吊座8的连接点转动,此时更容易对控制轴5的转动量进行控制,使得控制轴5的转动有效地传递至卸货阀4的控制端。
[0068] 此外,互锁杆22可以设于车体的底部,具体可以在车体的底部设置支撑座或者套管等结构,以便对互锁杆22进行支撑,同时,这种支撑不应对互锁杆22在左右方向的运动产生限制,具体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0069] 如图9和图10所示,当车辆通过右侧的侧门卸货时,将左操作杆31向外侧拉动,通过连接板6带动左控制轴51旋转,将左卸货阀41打开至开启位,左侧翻气缸11的无杆腔充气、活塞杆开始伸出,左侧车厢举升,右侧侧门打开,车辆进行右侧卸货。同时,左推动件211同步旋转并逐渐接触进而推动互锁杆22向右侧移动,推到右连接板62向右摆动,带动右控制轴52驱动右卸货阀42处于关闭位,右侧翻气缸12不会出现同时工作的意外现象。
[0070] 如图11和图12所示,与右侧卸货类似,当车辆通过左侧侧门卸货时,将右操作杆32向外侧拉动,通过连接板6带动右控制轴52旋转,将右卸货阀42打开至开启位,右侧翻气缸12的无杆腔充气、活塞杆开始伸出,右侧车厢举升,左侧侧门打开,车辆进行左侧卸货。同时,右推动件212随着右连接板62同步摆动,并逐渐接触进而推动互锁杆22向左侧移动,向左推动左连接板61,带动左控制轴51驱动右卸货阀42处于关闭位,左侧翻气缸11不会出现同时工作的意外现象。
[0071] 采用本发明的气动控制系统,在车厢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操作杆3和卸货阀4,分别用于对两侧的侧翻气缸1进行控制,相对于操作杆3仅设置在一侧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在进行卸货操作时,无需跨越轨道至设有操作杆3的一侧执行操作,提高了操作便捷性;与此同时,由于操作杆3与同侧的侧翻气缸1相对应,在该侧的侧翻气缸1举升时,会朝向对侧卸货,此时,操作人员所在的操作侧相对安全,不会受到卸载货物的损伤。
[0072] 再者,在对操作杆3进行操作时,还会驱动互锁杆22对卸货侧的卸货阀4进行锁止,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气动锁止,采用互锁杆22这种机械结构实现互锁时,可靠性更高;并且,由于操作杆3在实现与其同侧的卸货阀4的驱动时,同时推动互锁杆22完成了互锁,确保了车厢的卸货侧不会发生举升,提高了操作安全性。
[0073]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侧翻车的气动控制系统及其互锁装置2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