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棒棒位测量试验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10891862.7

文献号 : CN10653125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刘美军娄毅李生茂张军高夫领王斌孙波刘军

申请人 : 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棒棒位测量试验方法。该试验方法,通过测量控制板卡的阈值电压,并使所述阈值电压与预设阈值电压的差值在预设电压范围内;在标准热停后,测量控制棒所处不同位置时电源模块的输出电流,并使所述输出电流在预设电流范围内;在热停堆状态时,检测控制棒的动态响应性能和计算静态测量线性度,其中静态测量线性度为控制棒在提棒、插棒过程中的棒位测量误差,并调节使所述棒位测量误差在所述预设误差范围内。通过该试验方法优化了试验窗口,减少了试验占大修主线或关键路径的时间,降低了人力成本与发电损耗,并提高了设备可靠性。同时还可以根据试验结果对数据进行研究分析,提高了棒位测量的精度。

权利要求 :

1.一种控制棒棒位测量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测量并调节控制板卡的阈值电压,使所述阈值电压与预设阈值电压的差值在预设电压范围内,其中,控制板卡用于接收棒位探测器产生的感应电压信号,并输出五位格雷码信号;

在标准热停后,测量并调节控制棒所处不同位置时电源模块的输出电流,使所述输出电流在预设电流范围内,其中,电源模块用于为所述棒位探测器的初级线圈提供电源;

在热停堆状态时,检测控制棒的动态响应性能和计算静态测量线性度,其中,动态响应性能为控制棒棒位指示是否出现跳变或闪烁;静态测量线性度为控制棒在提棒、插棒过程中的棒位测量误差;

调节使所述棒位测量误差在所述预设误差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棒棒位测量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测量并调节控制板卡的阈值电压,使所述阈值电压与预设阈值电压的差值在预设电压范围内的具体步骤包括:分别测量控制板卡对应棒位探测器五个线圈的阈值电压;

分别对应比较五个线圈的阈值电压与预设阈值电压差值的绝对值;

调节电位器,使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在30毫伏以内;

修正所述控制板卡的预设阈值电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棒棒位测量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修正所述控制板卡的预设阈值电压的具体步骤包括:当某次试验棒位测量误差不满足预设范围且调节控制板卡的阈值电压后,分别测量控制板卡对应棒位探测器五个线圈调节后的阈值电压;

所述调节后的阈值电压作下次试验的预设阈值电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棒棒位测量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测量并调节控制棒所处不同位置时电源模块的输出电流,所述输出电流在预设电流范围内的具体步骤包括:将所述控制棒所处位置分为依次承接的三个区间,分别记为第一区间、第二区间和第三区间;

当所述控制棒所处位置在第一区间的第0步~第5步时,测量所述电源模块的第一输出电流,并将所述第一输出电流调至第一预设电流范围内;

当控制棒所处位置在第二区间时,测量电源模块的第二输出电流;并将第二输出电流调至第二预设电流范围内,其中,所述第一预设电流范围为1.40安培~1.50安培;所述第二预设电流范围为1.55安培~

1.65安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棒棒位测量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间为位于底部的第0步~第40步;所述第二区间为位于中部的第41步~第220步;所述第三区间为位于顶部的第221步~第225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棒棒位测量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棒所处位置的区间为0步~225步,所述在热停堆状态时,所述检测控制棒的动态响应性能具体步骤包括:将控制棒以72步每分钟的速度从第5步提升至第225步,同时检测所述控制棒在提升的切换过程中多个指示灯的指示信号是否为闪烁或跳跃信号,其中,所述指示灯用于显示所述控制棒的测量棒位;

将控制棒以72步每分钟的速度从第225步插入至第5步,同时检测所述控制棒在插入的切换过程中多个所述指示灯的指示信号是否为闪烁或跳跃信号;

当所述指示信号为闪烁或跳跃信号时,记录对应的棒位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棒棒位测量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热停堆状态时,所述计算静态测量线性度的具体步骤包括:将控制棒以20步每分钟的速度从第5步逐步提升至第225步或从第225步逐步插入至第

5步,记录所述控制棒的指示灯切换时所对应的棒位信息;

根据所述指示灯切换时所对应的棒位信息计算棒位测量误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棒棒位测量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棒提升过程中,棒位测量误差包括第一正误差和第二负误差;所述控制棒插入过程中,棒位测量误差包括第二正误差和第二负误差,其中,第一正误差为第n指示灯灭,第n+1个指示灯亮时的指令棒位减一后与所述指示灯代表的测量棒位的差值;

第一负误差为第n个指示灯亮时的指令棒位与所述第n指示灯代表的测量棒位的差值;

第二正误差为第n个指示灯亮时的指令棒位与所述第n指示灯代表的测量棒位的差值;

第二负误差为第n指示灯灭,第n-1个指示灯亮时的指令棒位加一后与所述指示灯代表的测量棒位的差值。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棒棒位测量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调节使所述棒位测量误差在所述预设误差范围内的具体步骤包括:当所述棒位测量误差不在第一预设误差范围内时,调节所述控制板卡的阈值电压,使所述棒位测量误差在第二预设误差范围内,其中,所述第一预设误差范围为-5~+6或-6~+5;所述第二预设误差范围为-4~+7。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棒棒位测量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热停堆状态时,所述计算静态测量线性度的具体步骤还包括:根据所述指示灯切换时所对应的棒位信息计算棒位滞后回差;

所述棒位滞后回差为控制棒提升时第n个指示灯亮切换时所对应的指令棒位与控制棒插入时第n-1个指示灯亮切换时所对应的指令棒位加一后的差值;

当所述棒位滞后回差不在所述预设滞后回差范围内时,调节所述控制板卡的阈值电压,使所述棒位滞后回差在预设滞后回差范围内,其中,预设滞后回差范围为-1~+1。

说明书 :

控制棒棒位测量试验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反应堆测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控制棒棒位测量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核电站控制棒系统主要用于实现反应堆的应急保护、加速预保护、一类预保护、二类预保护等保护功能以及正常运行时功率调节功能。控制棒棒位测量系统是核电站唯一的真实棒位指示,主要用于监视控制棒在堆芯的位置,帮助操作员实现堆芯监视及反应性控制。控制棒棒位测量系统的各项功能在机组运行期间必须工作稳定、运行可靠。各电站技术规范中都对棒位指示有严格要求,控制棒棒位测量系统的故障有可能导致机组降功率甚至停堆。
[0003] 因此,有必要在核电站每次换料大修后、机组启动前对控制棒棒位测量通道进行科学、全面、高效的检查与试验,以确保控制棒棒位测量系统的可靠性,同时不占用过多的大修主线时间。

发明内容

[0004]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果可靠、检修时间短、效率高且成本低的控制棒棒位测量试验方法。
[0005] 一种控制棒棒位测量试验方法,包括:
[0006] 测量并调节控制板卡的阈值电压,使所述阈值电压与预设阈值电压的差值在预设电压范围内,其中,控制板卡用于接收棒位探测器产生的感应电压信号,并输出五位格雷码信号;
[0007] 在标准热停后,测量并调节控制棒所处不同位置时电源模块的输出电流,使所述输出电流在预设电流范围内,其中,电源模块用于为所述棒位探测器的初级线圈提供电源;
[0008] 在热停堆状态时,检测控制棒的动态响应性能和计算静态测量线性度,其中,动态响应性能为控制棒棒位指示是否出现跳变或闪烁;静态测量线性度为控制棒在提棒、插棒过程中的棒位测量误差;
[0009] 调节使所述棒位测量误差在所述预设误差范围内。
[00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测量并调节控制板卡的阈值电压,使所述阈值电压与预设阈值电压的差值在预设电压范围内的具体步骤包括:
[0011] 分别测量控制板卡对应棒位探测器五个线圈的阈值电压;
[0012] 分别对应比较五个线圈的阈值电压与预设阈值电压差值的绝对值;
[0013] 调节电位器,使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在30毫伏以内;
[0014] 修正所述控制板卡的预设阈值电压。
[001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修正所述控制板卡的预设阈值电压的具体步骤包括:
[0016] 当某次试验棒位测量误差不满足预设范围调节控制板卡的阈值电压后,分别测量控制板卡对应棒位探测器五个线圈调节后的阈值电压;
[0017] 所述调节后的阈值电压作下次试验的预设阈值电压。
[0018]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测量并调控制棒所处不同位置时电源模块的输出电流,所述输出电流在预设电流范围内的具体步骤包括:
[0019] 将所述控制棒所处位置分为依次承接的三个区间,分别记为第一区间、第二区间和第三区间;
[0020] 当所述控制棒所处位置在第一区间的第0步~第5步时,测量所述电源模块的第一输出电流,并将所述第一输出电流调至第一预设电流范围内;
[0021] 当控制棒所处位置在第二区间时,测量电源模块的第二输出电流;并将第二输出电流调至第二预设电流范围内,其中,
[0022] 所述第一预设电流范围为1.40安培~1.50安培;所述第二预设电流范围为1.55安培~1.65安培。
[002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区间为位于底部的第0步~第40步;所述第二区间为位于中部的第41步~第220步;所述第三区间为位于顶部的第221步~第225步。
[002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棒所处位置的区间为0步~225步,所述在热停堆状态时,所述检测控制棒的动态响应性能具体步骤包括:
[0025] 将控制棒以72步每分钟的速度从第5步提升至第225步,同时检测所述控制棒在提升的切换过程中多个指示灯的指示信号是否为闪烁或跳跃信号,其中,所述指示灯用于显示所述控制棒的测量棒位;
[0026] 将控制棒以72步每分钟的速度从第225步插入至第5步,同时检测所述控制棒在插入的切换过程中多个所述指示灯的指示信号是否为闪烁或跳跃信号;
[0027] 当所述指示信号为闪烁或跳跃信号时,记录对应的棒位信息。
[0028]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在热停堆状态时,所述计算静态测量线性度的具体步骤包括:
[0029] 将控制棒以20步每分钟的速度从第5步逐步提升至第225步或从第225步逐步插入至第5步,记录所述控制棒的指示灯切换时所对应的棒位信息;
[0030] 根据所述指示灯切换时所对应的棒位信息计算棒位测量误差。
[003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棒提升过程中,棒位测量误差包括第一正误差和第二负误差;所述控制棒插入过程中,棒位测量误差包括第二正误差和第二负误差,其中,[0032] 第一正误差为第n指示灯灭,第n+1个指示灯亮时的指令棒位减一后与所述指示灯代表的测量棒位的差值;
[0033] 第一负误差为第n个指示灯亮时的指令棒位与所述第n指示灯代表的测量棒位的差值;
[0034] 第二正误差为第n个指示灯亮时的指令棒位与所述第n指示灯代表的测量棒位的差值;
[0035] 第二负误差为第n指示灯灭,第n-1个指示灯亮时的指令棒位加一后与所述指示灯代表的测量棒位的差值。
[003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调节使所述棒位测量误差在所述预设误差范围内的具体步骤包括:
[0037] 当所述棒位测量误差不在所述第一预设误差范围内时,调节所述控制板卡的阈值电压,使所述棒位测量误差在第二预设误差范围内,其中,
[0038] 第一预设误差范围为-5~+6或-6~+5;第二预设误差范围为-4~+7。
[0039]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在热停堆状态时,所述计算静态测量线性度的具体步骤还包括:
[0040] 根据所述指示灯切换时所对应的棒位信息计算棒位滞后回差;
[0041] 所述棒位滞后回差为控制棒提升时第n个指示灯亮切换时所对应的指令棒位与控制棒插入时第n-1个指示灯亮切换时所对应的指令棒位加一后的差值;
[0042] 当所述棒位滞后回差不在所述预设滞后回差范围内时,调节所述控制板卡的阈值电压,使所述棒位滞后回差在预设滞后回差范围内,其中,
[0043] 预设滞后回差范围为-1~+1。
[0044] 本发明是一种核电站控制棒棒位测量试验方法。通过测量控制板卡的阈值电压,并使所述阈值电压与预设阈值电压的差值在预设电压范围内;在标准热停后,测量控制棒所处不同位置时电源模块的输出电流,并使所述输出电流在预设电流范围内;在热停堆状态时,检测控制棒的动态响应性能和计算静态测量线性度,其中静态测量线性度为控制棒在提棒、插棒过程中的棒位测量误差,并调节使所述棒位测量误差在所述预设误差范围内。最后修正控制板卡的预设阈值电压。通过该试验方法理清了前后逻辑关系、优化了试验窗口,减少了试验占大修主线或关键路径的时间,降低了人力成本与发电损耗,并提高了设备可靠性。同时还可以根据试验结果对数据进行研究分析,提高了棒位测量的精度。

附图说明

[0045] 图1为控制棒棒位测量试验方法的流程图;
[0046] 图2为测量控制板卡的阈值电压,并使阈值电压与预设阈值电压的差值在预设电压范围内的流程图;
[0047] 图3为测量控制棒所处不同位置时电源模块的输出电流,并使输出电流在预设电流范围内的流程图;
[0048] 图4为检测控制棒的动态响应性能的流程图;
[0049] 图5为计算静态测量线性度的试验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0]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51]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52] 如图1所示的控制棒棒位测量试验方法的流程图,该控制棒棒位测量试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53] 步骤S10:测量并调节控制板卡的阈值电压,使阈值电压与预设阈值电压的差值在预设电压范围内。
[0054] 其中,控制板卡用于接收棒位探测器产生的感应电压信号,经处理后与控制板卡内部的阈值比较,产生五位格雷码信号,所产生的五位格雷码信号代表当前控制棒的棒位。若控制板卡的阈值漂移或模块故障,控制棒的棒位指示将出现异常,因此测量控制板卡的阈值电压是很有必要的。由于,控制板卡的阈值电压在控制板卡内部产生,与棒位探头所在环境没有关系,一般在机柜上电后烤机1到2天即可测量控制板卡的阈值电压。
[0055] 参考图2,测量并调节控制板卡的阈值电压,使阈值电压与预设阈值电压的差值在预设电压范围内的具体步骤包括:
[0056] 在测量控制板卡的阈值电压之前,需要进行棒位测量通道绝缘检查与棒位探测器五个线圈的电阻检测,其绝缘检测和电阻检测均合格后,进行控制板卡的阈值电压测量。同时,为棒位探测器供电的电源模块工作时间至少为10分钟,电源模块处于热稳定状态。
[0057] 步骤S110:分别测量控制板卡对应棒位探测器五个线圈的阈值电压。
[0058] 假设第n次棒位测量试验,通过四位半数字万用表分别测量控制板卡对应棒位探测器五个线圈的阈值电压,分别记为线圈A电压Uan、线圈B电压Ubn、线圈C电压Ucn、线圈D电压Udn、线圈E电压Uen。
[0059] 步骤S120:分别对应比较五个线圈的阈值电压与预设阈值电压差值的绝对值。
[0060] 在本实施例中,五个线圈的预设阈值电压为第n-1次棒位测量试验修正过后的预设阈值电压,分别记为UAn-1、UBn-1、UCn-1、UDn-1、UEn-1。分别对应比较并计算线圈A、线圈B、线圈C、线圈D、线圈E的阈值电压与预设阈值电压差值的绝对值,即为δA=|Uan-UAn-1|、δB=|Ubn-UBn-1|、δC=|Ucn-UCn-1|、δD=|Udn-UDn-1|、δE=|Uen-UEn-1|。
[0061] 步骤S130:调节电位器,使差值在30毫伏以内。
[0062] 通过计算,判断比较δA、δB、δC、δD、δE中任意数值大于等于30毫伏,则通过调节控制板卡中的电位器,使δA、δB、δC、δD、δE中任意数值均小于30毫伏。
[0063] 步骤S140:修正所述控制板卡的预设阈值电压。
[0064] 当某次试验棒位测量误差不满足预设范围调节控制板卡的阈值电压后,分别测量控制板卡对应棒位探测器五个线圈调节后的阈值电压;
[0065] 所述调节后的阈值电压作下次试验的预设阈值电压。
[0066] 在电站调试初期,即首次试验前,所有控制板卡对应棒位探测器五个线圈的初始预设阈值电压都是一致的,UA0=1.80V、UB0=2.56V、UC0=2.67V、UD0=2.70V、UE0=3.03V。但是因每束控制棒棒位探测器的制造工艺不可能完全相同、所处的工作环境有别、棒位探测器长期运行存在特性漂移等因素,在之后的第n次试验,就有可能遇到动态响应性能试验过程中指示灯出现闪烁、跳跃或者静态测量线性度试验中棒位测量误差超出预设范围等异常情况,如前所述,这时需要根据每个棒位探测器的具体情况调节对应控制板卡的阈值电压使该棒位测量通道正常工作,调节后的阈值电压与初始预设阈值电压的差值绝对值有可能大于30毫伏,这时就要对预设阈值电压进行修正:分别测量调节后的五个线圈的阈值电压,作为第n+1次试验的预设阈值电压,记为UAn、UBn、UCn、UDn、UEn。
[0067] 步骤S20:在标准热停后,测量并调节控制棒所处不同位置时电源模块的输出电流,使输出电流在预设电流范围内,其中,电源模块用于为棒位探测器的初级线圈提供电源。
[0068] 电源模块为棒位探测器的初级线圈提供电源,通过交流电在棒位探测器内产生稳定的交变的磁场,电源模块的输出电流决定了棒位探测器初线圈所产生的磁场大小。由于环境温度及控制棒驱动杆在棒位探测器内部所处的位置不同,都会对初级线圈的磁场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在标准热停(温度为291.4℃、大气压为1.55*107Pa的标准环境)时,控制棒处于不同位置对电源模块进行电流检查。
[0069] 参考图3,测量并调节控制棒所处不同位置时电源模块的输出电流,输出电流在预设电流范围内的具体步骤包括:
[0070] 步骤S210:将控制棒所处位置分为依次承接的三个区间,分别记为第一区间、第二区间和第三区间。
[0071] 在本实施例中,其控制棒所处位置可分为0~225步,其中,第一区间为位于底部的第0步~第40步;第二区间为位于中部的第41步~第220步;第三区间为位于顶部的第221步~第225步。一般情况下,控制棒在第一区间和第三区间时,初级线圈的磁场不太稳定,电源模块的输出电流变化较大;控制棒在第二区间时,通常认为磁场稳定不随控制棒位置而改变,电源模块的输出电流变化不大。
[0072] 步骤S220:当所述控制棒所处位置在第一区间的第0步~第5步时,测量所述电源模块的第一输出电流,并将所述第一输出电流调至第一预设电流范围内;
[0073] 其中,第一预设电流范围为1.40安培~1.50安培。
[0074] 在本实施例中,当控制棒所处位置在第5步时,测试电源模块的输出电流值记为I1,并判断输出电流I1是否在第一预设电流范围内(1.40安培~1.50安培),若实际的输出电流I1不在1.40安培~1.50安培范围内,则通过调节电位器,使1.40A
[0075] 步骤S230:当控制棒所处位置在第二区间时,测量电源模块的第二输出电流;并将第二输出电流调至第二预设电流范围内。其中,第二预设电流范围为1.55安培~1.65安培。
[0076] 在本实施例中,当控制棒所处位置在第100步时,测试电源模块的输出电流值记为I2,并判断输出电流I2是否在第一预设电流范围内(1.55安培~1.65安培),若实际的输出电流I2不在1.55安培~1.65安培范围内,则通过调节电位器,使1.55A
[0077] 步骤S30:在热停堆状态时,检测控制棒的动态响应性能和计算静态测量线性度,其中,动态响应性能为控制棒棒位指示是否出现跳变与闪烁;静态测量线性度为控制棒在提棒、插棒过程中的棒位测量误差。
[0078] 为确保棒位测量通道的可靠性,在核电站换料大修后,机组启动阶段,需要对控制棒棒位测量通道进行再鉴定。由于功率运行期间棒位探测器所处环境温度高、线圈电阻增大,感应电压会发生变化,且与冷态时有较大差距。同一控制棒的棒位在冷态和热态的棒位指示可能不同,为了减小试验时和功率运行时环境温度对控制棒棒位测量的影响,棒位测量通道试验工作要求在标准热停(温度为291.4℃、大气压为1.55*107Pa)期间进行。同时,检测控制棒的动态响应性能和计算静态测量线性度,需要在控制板卡阈值电压测量和电源模块输出电流测量完成后进行,其中,动态响应性能只需提插控制棒并观察棒位指示灯,因此可以和其他无影响的工作一起进行,这样可以节约提插一遍控制棒的时间。
[0079] 其中,控制棒所处位置的区间为0步~225步,参考图4,在热停堆状态时,检测控制棒的动态响应性能具体步骤包括:
[0080] 步骤S310:将控制棒以72步每分钟的速度从第5步提升至第225步,同时检测控制棒在提升的切换过程中多个指示灯的指示信号是否为闪烁或跳跃信号,指示灯用于显示控制棒的测量棒位。
[0081] 在本实施例中,用于显示控制棒棒位信息的指示灯的数量为30个,参考表1,其1号指示灯对应的测量棒位为0步,2号指示灯对应的测量棒位为8步,3号指示灯对应的测量棒位为16步,依次类推,30号指示灯对应的测量棒位为232步。
[0082] 表1为指示灯与测量棒位的对应关系表
[0083]
[0084] 控制棒以72步每分钟的速度从第5步提升至第225步,同时检测在控制棒提升的过程中,1号指示灯到30号指示灯从下至上是否逐个亮灯切换,没有闪烁和跳跃现象。
[0085] 步骤S312:将控制棒以72步每分钟的速度从第225步插入至第5步,同时检测控制棒在插入的切换过程中多个所述指示灯的指示信号是否为闪烁或跳跃信号。
[0086] 相应地,控制棒以72步每分钟的速度从第225步插入至第5步,同时检测,在控制棒插入的过程中,30号指示灯到1号指示灯从上至下是否挨个亮灯切换,没有闪烁和跳跃现象。
[0087] 步骤S314:当指示信号为闪烁或跳跃信号时,记录对应的棒位信息。其中,棒位信息包括指令棒位和测量棒位。
[0088] 控制棒在提棒、插棒的过程中,若为闪烁或跳跃信号,则记录对应的指令棒位与测量棒位信息,方便后期的调试,一般通过调节所述控制板卡的阈值电压,使所述控制棒在提棒、插棒过程中多个所述指示灯挨个切换点亮。
[0089] 不论控制棒在提插的过程中,其指示灯有没有为闪烁或跳跃信号,参考图5,在热停堆状态时,均进行计算静态测量线性度的试验,其具体步骤包括:
[0090] 步骤S320:将控制棒以20步每分钟的速度从第5步逐步提升至第225步或从第225步逐步插入至第5步,记录指示灯切换时所控制棒的对应的棒位信息。
[0091] 控制棒在提插的过程中,30个指示灯会根据当前的控制棒棒位点亮右下至上或由上至下挨个切换显示,并记录指示灯切换时控制棒的所对应的棒位信息。
[0092] 步骤S322:根据指示灯切换时所对应的棒位信息计算棒位测量误差;
[0093] 控制棒提升过程中,棒位测量误差包括第一正误差和第二负误差。第一正误差为第n指示灯灭时,第n+1指示灯的指令棒位减一后与指示灯代表的测量棒位差值。第一负误差为第n个指示灯亮时的指令棒位与第n指示灯代表的测量棒位差值。
[0094] 也即,控制棒在提升的过程中,当控制棒提升至24步时,第4指示灯开始点亮,当控制棒提升至29步时,第4指示灯依然点亮,但当控制棒提升至30步时,第4指示灯(4号指示灯)灭且第5指示灯亮。第4指示灯代表的测量棒位为24步。那么,第一正误差为(30-1)-24=5;第一负误差为20-24=-4。
[0095] 相应的,控制棒插入过程中,棒位测量误差包括第二正误差和第二负误差,第二正误差为第n个指示灯亮时的指令棒位与第n指示灯代表的测量棒位差值;第二负误差为第n指示灯灭,第n-1个指示灯亮时的指令棒位加一后与指示灯代表的测量棒位差值。例如,控制棒在插入的过程中,当控制棒插入到19步时,第3指示灯亮,当控制棒插入到12步时,第3指示灯亮,但当控制棒插入至11步时,第3指示灯灭,但第2指示灯亮。那么,第二正误差为19-16=3;第二负误差为(11+1)-16=-4。
[0096] 为了避免现场大量的计算耽误时间且容易出错,通过大量试验,记录指示灯切换时控制棒的所对应的棒位信息,通过分析统计,制定了指示灯切换时控制棒所对应的棒位信息的计算表格,只需输入切换时的棒位信息,即可自动输出正、负误差。
[0097] 步骤S40:调节使棒位测量误差在预设误差范围内。
[0098] 在提、插控制棒的过程中,计算棒位测量误差,当棒位测量误差不在第一预设误差范围内时,调节控制板卡的阈值电压,使棒位测量误差在第二预设误差范围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误差范围为-5~+6或-6~+5。其中,当棒位测量误差不在第一预设误差范围内时,调节控制板卡的阈值电压,使棒位测量误差在第二预设误差范围内。通过比较,若实际的棒位测量误差不在第一预设误差范围内,则进行棒位测量通道绝缘检查与棒位探测器五个线圈的电阻检测,其绝缘检测和电阻检测均合格后,则返回调节控制板卡的阈值电压的大小,此时,不再以上次试验修正后的预设阈值电压为基准。阈值电压调节完成后,再次计算其棒位测量误差是否在第二预设误差范围内,其第二预设误差范围为-4~+7,若仍然不在第二预设误差范围内,则继续调节控制板卡的阈值电压,直到棒位测量误差在第二预设范围内。
[0099] 在热停堆状态时,计算静态测量线性度的具体步骤还包括:
[0100] 根据指示灯切换时所对应的棒位信息计算棒位滞后回差。棒位滞后回差为控制棒提升时第n个指示灯亮切换时所对应的指令棒位与控制棒插入时第n-1个指示灯亮切换时所对应的指令棒位加一后的差值。控制棒提升时第5个指示灯亮(32步)切换时,指令棒位为30步;插棒过程中,第5个指示灯灭同时第4个指示灯亮(24步)切换时,指令棒位为28步,也就是说插棒过程中第5个指示灯亮(32步)对应的指令棒位最小为29步。因此第5个指示灯亮(32步)切换的滞后回差为提棒时的30步和插棒时的29步,偏差为1(30-29)步。然后,判断棒位滞后回差是否在预设滞后回差范围内。当棒位滞后回差不在预设滞后回差范围内时,调节控制板卡的阈值电压,使棒位滞后回差在预设滞后回差范围内,其中,预设滞后回差范围为-1~+1。
[0101] 上述种核电站控制棒棒位测量试验方法,包括测量控制板卡的阈值电压,并使所述阈值电压与预设阈值电压的差值在预设电压范围内;在标准热停后,测量控制棒所处不同位置时电源模块的输出电流,并使所述输出电流在预设电流范围内;在热停堆状态时,检测控制棒的动态响应性能和计算静态测量线性度,其中静态测量线性度为控制棒在提棒、插棒过程中的棒位测量误差,并调节使所述棒位测量误差在所述预设误差范围内,最后修正控制板卡的预设阈值电压。。通过上述试验方法可以优化试验窗口,减少了试验占大修主线或关键路径的时间,降低了人力成本与发电损耗,并提高了设备可靠性。同时可以根据试验结果对数据进行研究分析,确保棒位测量的精度。
[0102]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103]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