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通信系统、车载机及便携机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80034213.9

文献号 : CN10653684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滨田芳博藏田博行

申请人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提供即使在设于车辆的多个车载天线的一部分产生了故障的情况下也能够高精度地进行便携机的车室内外判定的车辆用通信系统、构成该车辆用通信系统的车载机和便携机及计算机程序。在具备通过设于车辆的不同位置的多个天线发送接收信号的车载机及通过天线而与车载机发送接收信号的便携机的车辆用通信系统中,车载机将预先在车室内外测定从多个天线中的一部分天线发送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而得到的统计值按照车室内外分别存储有多种,对故障天线进行检测,按照车室内外分别算出与从除了故障天线以外的剩下的天线中选择的使用的天线对应的组的统计值与测定出的接收信号强度之间的统计距离并进行比较,判定上述便携机存在于上述车辆的车室内外中的哪一方。

权利要求 :

1.一种车辆用通信系统,具备:

车载机,通过设于车辆的不同位置的多个天线发送接收信号;及便携机,接收从所述多个天线中的一个或多个天线发送的信号,并发送与所接收到的信号对应的信号,所述车载机具备:

存储部,将预先测定从所述多个天线中的一部分天线发送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而得到的统计值按照测定部位的车室内外分别与对发送源的天线进行识别的信息建立对应地进行存储;

故障检测部,检测所述多个天线中的故障天线;

选择部,从除了该故障检测部检测出的故障天线以外的剩下的天线中选择使用的天线;

读出部,从所述存储部读出与选择的天线对应的统计值;及判定部,通过按照车室内外分别算出该读出部读出的统计值与从所述选择部所选择的天线发送的信号的由所述便携机测定的接收信号强度之间的统计距离并进行比较,来判定所述便携机存在于所述车辆的车室内外中的哪一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通信系统,其中,

对于共同包含所述车辆的车室内空间的不同的多个区域中的每个区域,所述存储部按照不同的天线的组别存储在所述多个区域的内外测定从所述多个天线发送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而得到的内外各自的统计值,所述读出部对于所述多个区域中的每个区域,从存储于所述存储部的不同组的统计值中读出与所述选择部所选择的天线对应的组的统计值,所述判定部具备区域判定部,所述区域判定部对于所述多个区域中的每个区域,通过按照所述区域的内外分别算出所述读出部读出的统计值与从所述选择部所选择的天线发送的信号的由所述便携机测定的接收信号强度之间的统计距离并进行比较,来判定所述便携机存在于所述区域的内外中的哪一方,在该区域判定部判定为处于全部区域的内侧的情况下,所述判定部判定为所述便携机存在于所述车辆的车室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通信系统,其中,

将所述多个组分别与优先度建立对应地存储于所述存储部中,所述读出部读出与高的优先度建立对应地存储于所述存储部的组的统计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通信系统,其中,

在所述存储部中,对于所述多个组存储有按照所述多个区域而不同的优先度。

5.一种车载机,通过设于车辆的不同位置的多个天线而与其他设备发送接收信号,所述车载机具备:存储部,将预先测定从所述多个天线中的一部分天线发送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而得到的统计值按照测定部位的车室内外分别与对发送源的天线进行识别的信息建立对应地进行存储;

故障检测部,检测所述多个天线中的故障天线;

选择部,从除了该故障检测部检测出的故障天线以外的剩下的天线中选择使用的天线;

读出部,从所述存储部读出与选择的天线对应的统计值;及判定部,通过按照车室内外分别算出该读出部读出的车室内外各自的统计值与从所述其他设备接收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测定结果之间的统计距离并进行比较,来判定所述其他设备存在于所述车辆的车室内外中的哪一方。

6.一种便携机,接收从设于车辆的不同位置的多个天线发送的信号,并发送与所接收到的信号对应的信号,所述便携机具备:存储部,将预先在车室内外测定从所述多个天线发送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而得到的统计值按照测定部位的车室内外分别与对发送源的天线进行识别的信息建立对应地进行存储;

通知受理部,接受所述多个天线中的使用天线的通知;

读出部,从所述存储部读出从由该通知受理部接受到的通知所确定的使用天线发送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的车室内外各自的统计值;

测定部,测定从所述使用天线发送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及判定部,通过按照车室内外分别算出所述读出部读出的统计值与所述测定部测定出的接收信号强度之间的统计距离并进行比较,来判定该便携机存在于所述车辆的车室内外中的哪一方。

说明书 :

车辆用通信系统、车载机及便携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车辆用通信系统、构成该车辆用通信系统的车载机和便携机。

背景技术

[0002] 不使用机械钥匙而对车门进行上锁及开锁的车辆用通信系统已被实际应用。具体而言,通过来自使用者持有的便携机的遥控操作而对车门进行上锁或开锁的无钥匙开门系统、仅通过持有便携机的使用者接近车辆或接触门把手来对车门进行开锁的智能开门(注册商标)系统等已被实际应用。
[0003] 另外,能够在不使用机械钥匙(点火钥匙)的情况下使车辆的发动机或驱动用电池系统启动的车辆用通信系统也已被实际应用。具体而言,仅通过持有便携机的使用者按下启动按钮而发动机或驱动用电池系统就启动的被称为按下启动系统等的系统已被实际应用。在按下启动系统中,构成车辆用通信系统的车载机执行判定与车辆对应的正规的便携机是否存在于车室内的车室内外判定处理,并仅在判定为正规的便携机存在于车室内的情况下使发动机或驱动用电池系统启动,由此提高便利性及安全性。
[0004] 车室内外判定处理利用基于车载机及便携机之间的无线信号的发送接收的位置推定技术(专利文献1~3等)。基于无线信号的发送接收的位置推定技术大致分为基于距离(range-base)的方式和不基于距离(range-free)的方式。基于距离的方式是如下的方法:在车室内外判定处理中,通过车载机或便携机测定在设于车辆的不同位置的多个车载天线与便携机之间发送接收的无线信号的特殊的信息、例如无线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RSSI: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到达时刻(TOA:Time Of Arrival)、到达时间差(TDOA: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到达角度(AOA:Angle Of Arrival等,并基于测定结果的差异来推定便携机的位置。与此相对,不基于距离的方式是如下的方法:在车室内外判定处理中,根据有无对于已知位置的车载天线及便携机之间的检测信号的响应信号,通过车载机或便携机推定相对位置(是否存在)。
[0005]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无钥匙开门装置,从设于车室内外的天线分别发送信号,根据便携机是否对来自任一个天线的信号进行响应来对便携机的位置在车室内外进行判定。即专利文献1公开的车室内外的判定采用了仅通过有无与从车载机侧发送的信号对应的来自便携机的响应来进行判定的不基于距离的方式。
[0006] 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涉及对便携机进行车室内外或距车门预定距离内外等边界面内外判定的无钥匙开门装置的发明。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在便携机侧测定从车载天线发送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而进行内外判定的基于距离的方式的界面内外判定的方法。尤其是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内容:即使在车载天线安装于车面上后视镜、座椅或把手等可动体的结构中,也可高精度地进行边界面内外的判定。具体而言,公开了如下内容:通过算出马氏距离而求出对在预先取得的边界面内外不同的电波强度及车载天线的识别符号建立了关联的数据组及参数的类似度,此外,根据可动体的移动前后的状态来切换在类似时设为比较对象的数据组及参数。
[0007] 专利文献3公开了一种涉及与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发明相关联的无钥匙开门装置的发明。在专利文献3中尤其公开了如下内容:为了在车载天线产生了故障的情况下也尽量维持便携机的位置判定的精度,在算出马氏距离而求出预先取得的在边界面内外不同的电波强度与测定出的电波强度的类似度时,将来自故障的车载天线的电波强度作为零来进行运算。
[0008]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483236号公报
[0009]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673230号公报
[0010]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51656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1]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12] 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不基于距离的方式的便携机的车室内外的判定中,难以进行高精度的判定。在专利文献2中,能够进行基于接收信号强度的基于距离的方式的高精度的判定,但未考虑一部分车载天线产生了故障的情况下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变化。
[0013] 根据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发明,在车载天线产生了故障的情况下能够以避免使用产生了故障的车载天线的方式维持判定精度。然而,设于车辆的多个天线的位置是设想为全部利用而适当地设计于前后左右,因此若使用来自除了产生了故障的天线以外的剩下的全部天线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判定精度有可能会下降。
[0014]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在设于车辆的多个车载天线的一部分产生了故障的情况下能够高精度地进行便携机的车室内外判定的车辆用通信系统、构成该车辆用通信系统的车载机和便携机及计算机程序。
[0015]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6]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通信系统具备:车载机,通过设于车辆的不同位置的多个天线发送接收信号;及便携机,接收从上述多个天线中的一个或多个天线发送的信号,并发送与所接收到的信号对应的信号,上述车载机具备:存储部,将预先测定从上述多个天线中的一部分天线发送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而得到的统计值按照测定部位的车室内外分别与对发送源的天线进行识别的信息建立对应地进行存储;故障检测部,检测上述多个天线中的故障天线;选择部,从除了该故障检测部检测出的故障天线以外的剩下的天线中选择使用的天线;读出部,从上述存储部读出与选择的天线对应的统计值;及判定部,通过按照车室内外分别算出该读出部读出的统计值与从上述选择部所选择的天线发送的信号的由上述便携机测定的接收信号强度之间的统计距离并进行比较,来判定上述便携机存在于上述车辆的车室内外中的哪一方。
[0017]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载机通过设于车辆的不同位置的多个天线而与其他设备发送接收信号,上述车载机具备:存储部,将预先测定从上述多个天线中的一部分天线发送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而得到的统计值按照测定部位的车室内外分别与对发送源的天线进行识别的信息建立对应地进行存储;故障检测部,检测上述多个天线中的故障天线;选择部,从除了该故障检测部检测出的故障天线以外的剩下的天线中选择使用的天线;读出部,从上述存储部读出与选择的天线对应的统计值;及判定部,通过按照车室内外分别算出该读出部读出的车室内外各自的统计值与从上述其他设备接收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测定结果之间的统计距离并进行比较,来判定上述其他设备存在于上述车辆的车室内外中的哪一方。
[0018]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便携机接收从设于车辆的不同位置的多个天线发送的信号,并发送与所接收到的信号对应的信号,上述便携机具备:存储部,将预先在车室内外测定从上述多个天线发送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而得到的统计值按照测定部位的车室内外分别与对发送源的天线进行识别的信息建立对应地进行存储;通知受理部,接受上述多个天线中的使用天线的通知;读出部,从上述存储部读出从由该通知受理部接受到的通知所确定的使用天线发送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的车室内外各自的统计值;测定部,测定从上述使用天线发送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及判定部,通过按照车室内外分别算出上述读出部读出的统计值与上述测定部测定出的接收信号强度之间的统计距离并进行比较,来判定该便携机存在于上述车辆的车室内外中的哪一方。
[0019]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计算机程序使计算机判定其他设备存在于车室内外中的哪一方,上述计算机具有:发送接收部,通过设于车辆的不同位置的多个天线而与上述其他设备发送接收信号;及存储部,将预先在车室内外测定从上述多个天线中的一部分天线发送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而得到的统计值按照测定部位的车室内外分别与对发送源的天线进行识别的信息建立对应地进行存储,上述计算机程序用于使上述计算机作为以下的功能部发挥作用:故障检测部,检测上述多个天线中的故障天线;选择部,从除了该故障检测部检测出的故障天线以外的剩下的天线中选择使用的天线;读出部,从上述存储部读出从所选择的天线发送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的统计值;及判定部,通过按照车室内外分别算出该读出部读出的统计值与从上述选择部所选择的天线发送的信号的由上述其他设备测定的接收信号强度之间的统计距离并进行比较,来判定上述其他设备存在于上述车辆的车室内外中的哪一方。
[0020]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计算机程序使计算机判定该计算机存在于车辆的车室内外中的哪一方,上述计算机具备:发送接收部,在该发送接收部与设于上述车辆的其他设备之间发送接收无线信号;测定部,测定接收信号强度;及存储部,将预先在车室内外测定从设于上述车辆的多个天线中的一部分天线发送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而得到的统计值按照测定部位的车室内外分别与对发送源的天线进行识别的信息建立对应地进行存储,上述计算机程序用于使上述计算机作为以下的功能部发挥作用:故障通知受理部,接受上述多个天线中的使用天线的通知;读出部,从上述存储部读出从由该故障通知受理部接受到的通知所确定的使用天线发送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的统计值;及判定部,通过按照车室内外分别算出该读出部读出的统计值与由上述测定部测定从上述使用天线发送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而得到的测定值之间的统计距离并进行比较,来判定该计算机存在于上述车辆的车室内外中的哪一方。
[0021] 此外,本申请不仅能够作为具备这样的特征的处理部的车辆用通信系统、车载机及便携机而实现,也可以作为以上述特征性的处理为步骤的车辆通信方法而实现或作为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上述步骤的程序而实现。另外,能够作为实现车辆用通信系统、车载机及便携机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而实现,或作为包含车辆用通信系统、车载机及便携机的其他系统而实现。
[0022] 发明效果
[0023] 根据上述内容,能够提供即使在设于车辆的多个车载天线的一部分产生了故障的情况下也能够对便携机的位置进行高精度的车室内外判定的车辆用通信系统、构成该车辆用通信系统的车载机和便携机及计算机程序。

附图说明

[0024]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通信系统的一结构例的框图。
[0025]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车载机的内部结构的框图。
[0026]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便携机的内部结构的框图。
[0027] 图4A是概念性地表示车室内空间的示意图。
[0028] 图4B是概念性地表示车室内空间的示意图。
[0029] 图5A是表示第一区域的概念图。
[0030] 图5B是表示第一区域的概念图。
[0031] 图6A是表示图5A及图5B所示的第一区域的样品值抽样部位的概念图。
[0032] 图6B是表示图5A及图5B所示的第一区域的样品值抽样部位的概念图。
[0033] 图7A是表示第二区域的概念图。
[0034] 图7B是表示第二区域的概念图。
[0035] 图8A是表示图7A及图7B所示的第二区域的样品值抽样部位的概念图。
[0036] 图8B是表示图7A及图7B所示的第二区域的样品值抽样部位的概念图。
[0037] 图9A是表示第三区域的概念图。
[0038] 图9B是表示第四区域的概念图。
[0039] 图10是表示第一区域~第四区域的概念图。
[0040] 图11A是表示存储于存储部的发送天线的组合的概念图。
[0041] 图11B是表示存储于存储部的发送天线的组合的概念图。
[0042] 图11C是表示存储于存储部的发送天线的组合的概念图。
[0043] 图11D是表示存储于存储部的发送天线的组合的概念图。
[0044] 图11E是表示存储于存储部的发送天线的组合的概念图。
[0045] 图11F是表示存储于存储部的发送天线的组合的概念图。
[0046] 图12A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车载机的车室内外判定处理顺序的一例的流程图。
[0047] 图12B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车载机的车室内外判定处理顺序的一例的流程图。
[0048] 图13A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便携机侧的处理顺序的一例的流程图。
[0049] 图13B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便携机侧的处理顺序的一例的流程图。
[0050]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2中的存储于存储部的优先度的信息的说明图。
[0051]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3中的存储于存储部的优先度的信息的说明图。
[0052] 图16A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车载机的车室内外判定处理顺序的一例的流程图。
[0053] 图16B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车载机的车室内外判定处理顺序的一例的流程图。
[0054] 图17是表示在第一个发送天线产生了故障的情况下各区域选择的类型的说明图。
[0055] 图18是表示在第二个发送天线产生了故障的情况下各区域选择的类型的说明图。
[0056] 图19是表示在第三个发送天线产生了故障的情况下各区域选择的类型的说明图。
[0057] 图20是表示在第四个发送天线产生了故障的情况下各区域选择的类型的说明图。
[0058] 图21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车载机的内部结构的框图。
[0059] 图22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便携机的内部结构的框图。
[0060] 图23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车载机的处理顺序的一例的流程图。
[0061] 图24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便携机的车室内外判定的处理顺序的一例的流程图。
[0062] 图25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便携机的车室内外判定的处理顺序的一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3]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0064] 首先,列举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也可以任意地组合以下记载的实施方式中的至少一部分。
[0065] (1)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通信系统具备:车载机,通过设于车辆的不同位置的多个天线发送接收信号;及便携机,接收从上述多个天线中的一个或多个天线发送的信号,并发送与所接收到的信号对应的信号,上述车载机具备:存储部,将预先测定从上述多个天线中的一部分天线发送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而得到的统计值按照测定部位的车室内外分别与对发送源的天线进行识别的信息建立对应地进行存储;故障检测部,检测上述多个天线中的故障天线;选择部,从除了该故障检测部检测出的故障天线以外的剩下的天线中选择使用的天线;读出部,从上述存储部读出与选择的天线对应的统计值;及判定部,通过按照车室内外分别算出该读出部读出的统计值与从上述选择部所选择的天线发送的信号的由上述便携机测定的接收信号强度之间的统计距离并进行比较,来判定上述便携机存在于上述车辆的车室内外中的哪一方。
[0066] 在本申请中,在检测出用于从车载机侧向便携机发送信号的多个天线中的一部分天线产生了故障的情况下,选择除了故障天线以外的剩下的天线中的使用的天线,此外,从为了对车室内外进行判定而预先测定并存储的接收信号强度的统计值中读出与所选择的天线对应的统计值,按照车室内外分别算出所读出的统计值与从选择的天线发送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之间的统计距离,并基于统计距离的远近而进行车室内外判定。
[0067] 从除了故障天线以外的剩下的天线中适当选择使用的天线,因此能够使用来自正常的天线中的、能够高精度地对车室内外进行判定的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另外,从多个天线分别发送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的统计值以之后能够对发送源的天线进行确定并读出的方式进行存储,因此即使在设有多个的天线中的故障天线是任一个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用由从剩下的天线中适当选择出的天线发送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来进行统计距离的算出等运算。
[0068] (2)对于共同包含上述车辆的车室内空间的不同的多个区域中的每个区域,上述存储部按照不同的天线的组别存储在上述多个区域的内外测定从上述多个天线发送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而得到的内外各自的统计值,上述读出部对于上述多个区域中的每个区域,从存储于上述存储部的不同组的统计值中读出与上述选择部所选择的天线对应的组的统计值,上述判定部具备区域判定部,上述区域判定部对于上述多个区域中的每个区域,通过按照上述区域的内外分别算出上述读出部读出的统计值与从上述选择部所选择的天线发送的信号的由上述便携机测定的接收信号强度之间的统计距离并进行比较,来判定上述便携机存在于上述区域的内外中的哪一方,在该区域判定部判定为处于全部区域的内侧的情况下,上述判定部判定为上述便携机存在于上述车辆的车室内。
[0069] 在本申请中,预先存储的内外判定的统计值作为将设于车辆的多个天线中的一部分天线组合而得到的多个不同的组中的每个组的统计值而求出。此外,就统计值而言,对于共同包含车辆内外的车室内空间的不同的多个区域中的每个区域,使用在各区域的内外进行测定而得到的统计值。对于包含车室内空间的各区域,使用对应的组的统计值来进行判定,由此与进行在一个车室内空间的内外测定出的内外各自的统计值之间的比较的情况相比,能够有效地抑制生成统计值所需要的工作量,实现统计距离的运算简化并且进行高精度的判定。
[0070] (3)将上述多个组分别与优先度建立对应地存储于上述存储部中,上述读出部读出与高的优先度建立对应地存储于上述存储部的组的统计值。
[0071] 在本申请中,在对除了故障天线以外的剩下的天线进行选择时,不需要使用全部剩下的天线,有时剩下的天线中的一部分天线不使用,判定精度反倒高。因此,在存在故障天线的情况下,为了实现高精度的判定而将应优先选择的天线的组与高的优先度建立对应地进行存储,由此应选择哪个天线并读出哪个统计值是明确的。由此,即使在存在故障天线的情况下,也能够执行高精度的判定。
[0072] (4)在上述存储部中,对于上述多个组存储有按照上述多个区域而不同的优先度。
[0073] 在对除了故障天线以外的剩下的天线进行选择时,对于判定对象的各区域,使判定精度良好的使用天线的组合不同。在本申请中,通过按照多个区域中的每个区域而不同的优先度被建立对应,能够使对于多个区域中的每个区域而使用的天线的组及对应的统计值不同,即使在存在故障天线的情况下,也能够执行高精度的判定。
[0074] (5)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载机通过设于车辆的不同位置的多个天线而与其他设备发送接收信号,上述车载机具备:存储部,将预先测定从上述多个天线中的一部分天线发送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而得到的统计值按照测定部位的车室内外分别与对发送源的天线进行识别的信息建立对应地进行存储;故障检测部,检测上述多个天线中的故障天线;选择部,从除了该故障检测部检测出的故障天线以外的剩下的天线中选择使用的天线;读出部,从上述存储部读出与选择的天线对应的统计值;及判定部,通过按照车室内外分别算出该读出部读出的车室内外各自的统计值与从上述其他设备接收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测定结果之间的统计距离并进行比较,来判定上述其他设备存在于上述车辆的车室内外中的哪一方。
[0075] 在本申请中,当在车载机侧执行车室内外判定时,与上述形态(1)相同地,读出与从除了故障天线以外的剩下的天线中选择的天线对应的统计值,进行统计值与对从选择的天线发送的信号进行测定而得到的接收信号强度之间的统计距离的车室内外各自的比较。
[0076] 即使在设有多个的天线中的故障天线是任一个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用由适当选择出的天线发送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来进行统计距离的算出等运算,能够执行高精度的车室内外判定。
[0077] (6)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便携机接收从设于车辆的不同位置的多个天线发送的信号,并发送与所接收到的信号对应的信号,上述便携机具备:存储部,将预先在车室内外测定从上述多个天线发送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而得到的统计值按照测定部位的车室内外分别与对发送源的天线进行识别的信息建立对应地进行存储;通知受理部,接受上述多个天线中的使用天线的通知;读出部,从上述存储部读出从由该通知受理部接受到的通知所确定的使用天线发送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的车室内外各自的统计值;测定部,测定从上述使用天线发送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及判定部,通过按照车室内外分别算出上述读出部读出的统计值与上述测定部测定出的接收信号强度之间的统计距离并进行比较,来判定该便携机存在于上述车辆的车室内外中的哪一方。
[0078] 在本申请中,当在便携机侧执行车室内外判定时,车室内外判定的统计值在便携机中存储有多种,通过从车载机侧通知对除了故障天线以外的使用天线进行确定的信息,能够在便携机侧读出与从除了故障天线以外的剩下的天线中适当选择出的天线对应的统计值。在便携机中也与上述形态(1)相同地,按照车室内外分别算出对从适当选择出的天线发送的信号进行测定而得到的接收信号强度与读出的统计值之间统计距离并进行比较。
[0079] 即使在设有多个的天线中的一部分天线产生了故障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用由从剩下的天线中适当选择出的天线发送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执行基于便携机的统计距离的算出的高精度的车室内外判定。
[0080] (7)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计算机程序使计算机判定其他设备存在于车室内外中的哪一方,上述计算机具有:发送接收部,通过设于车辆的不同位置的多个天线而与上述其他设备发送接收信号;及存储部,将预先在车室内外测定从上述多个天线中的一部分天线发送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而得到的统计值按照测定部位的车室内外分别与对发送源的天线进行识别的信息建立对应地进行存储,上述计算机程序用于使上述计算机作为以下的功能部发挥作用:故障检测部,检测上述多个天线中的故障天线;选择部,从除了该故障检测部检测出的故障天线以外的剩下的天线中选择使用的天线;读出部,从上述存储部读出从所选择的天线发送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的统计值;及判定部,通过按照车室内外分别算出该读出部读出的统计值与从上述选择部所选择的天线发送的信号的由上述其他设备测定的接收信号强度之间的统计距离并进行比较,来判定上述其他设备存在于上述车辆的车室内外中的哪一方。
[0081] 计算机在检测出用于从车载机侧向便携机发送信号的多个天线中的一部分天线产生了故障的情况下,选择除了故障天线以外的剩下的天线中的使用的天线,此外,从为了对车室内外进行判定而预先测定并存储的接收信号强度的统计值中读出对应的统计值,按照车室内外分别算出读出的统计值与从选择的天线发送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之间的统计距离,并基于统计距离的远近而进行车室内外判定。
[0082] 从除了故障天线以外的剩下的天线中适当选择使用的天线,因此能够使用来自正常的天线中的、能够高精度地对车室内外进行判定的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另外,从多个天线分别发送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的统计值以之后能够对发送源的天线进行确定并读出的方式进行存储,即使在设有多个的天线中的故障天线是任一个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用由从剩下的天线中适当选择出的天线发送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来进行统计距离的算出等运算。因此,即使在设有多个的天线中的一部分天线产生了故障的情况下,也能够执行基于统计距离的算出的高精度的车室内外判定。
[0083] (8)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计算机程序使计算机判定该计算机存在于车辆的车室内外中的哪一方,上述计算机具备:发送接收部,在该发送接收部与设于上述车辆的其他设备之间发送接收无线信号;测定部,测定接收信号强度;及存储部,将预先在车室内外测定从设于上述车辆的多个天线中的一部分天线发送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而得到的统计值按照测定部位的车室内外分别与对发送源的天线进行识别的信息建立对应地进行存储,上述计算机程序用于使上述计算机作为以下的功能部发挥作用:故障通知受理部,接受上述多个天线中的使用天线的通知;读出部,从上述存储部读出从由该故障通知受理部接受到的通知所确定的使用天线发送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的统计值;及判定部,通过按照车室内外分别算出该读出部读出的统计值与由上述测定部测定从上述使用天线发送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而得到的测定值之间的统计距离并进行比较,来判定该计算机存在于上述车辆的车室内外中的哪一方。
[0084] 计算机在测定接收信号强度时能够得到对作为信号的发送源而使用的天线进行确定的信息,根据为了对车室内外进行判定而预先测定并存储的接收信号强度的统计值,从存储部读出与适当选择出的天线对应的统计值,按照内外分别算出读出的统计值与测定出的接收信号强度之间的统计距离,并基于统计距离的远近而进行车室内外判定。
[0085] 即使在设有多个的天线中的一部分天线产生了故障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对使用的天线进行确定的信息而读出对应的适当的统计值,因此能够使用由从剩下的天线中适当选择出的天线发送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来执行基于统计距离的算出的高精度的车室内外判定。
[0086]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情况]
[0087]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通信系统的具体例子进行说明。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例示,而由权利要求书表示,包含与权利要求书均等的意思及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0088] (实施方式1)
[0089]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通信系统的一结构例的框图。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通信系统具备:搭载于车辆C的车载机1、车辆C的使用者携带持有的便携机2、设于车辆C的多个发送天线31、32、33、34及接收天线4。
[0090] 车载机1是搭载于车辆C的多个ECU(Electronic Controller Unit:电子控制单元)中的一个。车载机1是推定便携机2的位置并根据推定位置来进行控制的装置。另外,车载机1进行车门的开闭控制、各车门的上锁/开锁控制、车窗的开闭控制、前照灯及尾灯的亮灯/熄灯控制、车厢照明灯的亮灯/熄灯控制等与车身系统的装置相关的控制。当然,车载机1的结构是一例,因此也可以是,车载机1是仅进行后述的车室内外判定处理的ECU,各促动器的控制由其他ECU执行。
[0091] 便携机2是车辆C的使用者持有的电子钥匙。便携机2具有发送接收用于进行车门的开锁/上锁及车辆C的发动机或驱动用电池系统的启动的无线信号的功能。
[0092] 多个发送天线31、32、33、34及接收天线4是用于车载机1在与便携机2之间发送接收无线信号的天线。发送天线31、32、33、34分别设于车辆C的不同位置。例如如图1所示,发送天线31设于驾驶席侧侧面的支柱,发送天线32设于副驾驶席侧侧面的支柱,发送天线33设于后尾门,发送天线34设于车辆C的前部仪表板内。此外,在图1中,车辆C的前进方向右侧为驾驶席侧,前进方向左侧为副驾驶席侧。接收天线4设于例如车辆C的车顶的车厢内饰内。
[0093] 在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通信系统中,进行如下的控制:车载机1对便携机2是否接近于车辆C附近且进入到预定的范围内进行检测并对车门进行开锁,或者在便携机2存在于车室内且通过使用者进行了使启动按钮接通的操作的情况下使发动机或驱动用电池系统启动。在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通信系统中,车载机1对于便携机2是否存在于车室内,基于由便携机2测定出的来自发送天线31~34的各信号的信号接收强度来对于沿着作为车室内空间而定义的空间的多个边界面判定内外。尤其是,实施方式1的车载机1在发送天线31~34中的任一个产生了故障的情况下检测出该故障,选择未产生故障的剩下的发送天线31~34中的适宜使用的天线,并基于由便携机2接收到来自所选择的天线的信号的情况下的接收信号强度而进行判定。
[0094] 以下,详细地对实现这种控制的各结构进行说明。
[0095]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车载机1的内部结构的框图。车载机1具备控制部11、车载接收部12、车载发送部13及存储部14。
[0096] 控制部11是使用例如一个或多个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或多核CPU并具有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及定时器等的微控制器。控制部11的CPU经由输入输出接口而与车载接收部12、车载发送部13及存储部14连接。控制部11通过读出并执行存储于存储部14的计算机程序来控制各构成部的动作,尤其是,通过执行后述的计算机程序1P,而发挥便携机2的车室内外判定及车室内外判定的判定方式的选择功能。
[0097] 存储部14是闪存等非易失性存储器。存储部14存储计算机程序1P,上述计算机程序1P使控制部11控制车载机1的各构成部的动作,由此实现便携机2的车室内外判定及车室内外判定的判定方式的选择功能。另外,存储部14存储车辆C自身的车辆标识符、用于区分是否是与车辆C对应的正规的便携机2的便携机标识符。此外,存储部14中预先存储有用于便携机2的车室内外判定的统计值。对统计值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此外,在图2中将控制部11及存储部14分别图示为分体的构成部,但也可以设为在控制部11的内部具备存储部14的结构。
[0098] 也可以是存储于存储部14的计算机程序1P记录于计算机能够读取的记录介质10的形态。存储部14存储由未图示的读出装置从记录介质10读出的计算机程序1P。记录介质10是CD(Compact Disc:压缩磁盘)-ROM、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数码硬盘)-ROM、BD(Blu-ray(注册商标)Disc)等光盘、软盘、硬盘等磁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另外,也可以从与未图示的通信网连接的未图示的外部计算机下载本实施方式1的计算机程序1P,并存储于存储部14。
[0099] 车载接收部12与接收天线4通过有线方式连接。车载接收部12经由接收天线4接收从便携机2通过无线方式发送的信号。车载接收部12是从接收到的信号中去除载波的成分而提取出接收信号并将提取出的接收信号向控制部11输出的电路。在实施方式1中示出作为从便携机2向接收天线4发送的无线信号的载波的频带而使用300MHz~3GHz的Ultra High Frequency(特高频)带(UHF频带)的例子。然而,接收天线4使用的频带不限定于UHF频带。
[0100] 车载发送部13在内部具有切换器13a,经由该切换器13a而选择性地与多个发送天线31~34连接。车载发送部13是使用载波将从控制部11输出的信号调制成无线信号并将调制后的无线信号从由控制部11和切换器13a选择出的一个发送天线31~34向便携机2发送的电路。在实施方式1中示出作为从发送天线31~34向便携机2发送的信号的载波的频带而使用与接收天线4使用的频带不同的30kHz~300MHz的Low Frequency(低频)带(LF频带)或3kHz~30kHz的Very Low Frequency(超低频)带(VLF频带)的例子。然而,发送天线31~34使用的频带不限定于LF频带或VLF频带。
[0101] 另外,车载发送部13在内部具有故障检测部13b,对于发送天线31~34的故障,确定并检测故障天线。故障检测部13b是例如对发送天线31~34的开路、短路进行检测的电路。详细而言,故障检测部13b对设于该部的电阻的电阻值进行测定并判断电阻值是否收敛在既定的范围内,而对开路、短路进行检测。故障检测部13b在检测出开路、短路的情况下,将检测结果向控制部11进行通知。控制部11能够基于从故障检测部13b通知的检测结果,而对发送天线31~34分别进行确定并对故障进行检测。此外,故障检测部13b不限定于对电阻值进行测定而对开路、短路进行检测的结构,也可以是如下的结构:在从控制部11向各发送天线31~34发送的控制信号的发送时刻对电流值或电压值进行测定,并通过测定出的值是否收敛在既定的范围内来对故障进行检测。
[0102] 另外,控制部11的CPU经由输入输出接口而与多个要求开关15连接。多个要求开关15中的一个是例如用于对驾驶席侧或副驾驶席侧的车门进行上锁或开锁的门锁开关,设于车门外侧的门把手。门锁开关可以使用按钮,也可以使用对使用者的手的接触进行检测的接触传感器。多个要求开关15中的另一个是例如通知用于使发动机或驱动用电池系统启动的启动按钮的操作状态的启动开关,设于仪表板的驾驶席侧。启动按钮可以使用按钮,也可以使用对使用者的手的接触进行检测的接触传感器。另外,要求开关15中的另一个可以是门控开关,是对车门的开闭进行检测的开关。
[0103] 此外,在实施方式1中,设为多个要求开关15直接与控制部11连接的结构,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从其他ECU经由信号线或车内网络而取得开关的信息。
[0104] 车载机1的控制部11从多个要求开关15对各开关的操作状态进行识别。控制部11基于识别出的操作状态与后述的车室内外判定处理的判定结果来进行车门的开锁/上锁、发动机或驱动用电池系统可否启动的输出及根据需要而向使用者进行警告输出处理等。例如控制部11在从要求开关15识别出由使用者进行了车门的开锁操作的情况下,对便携机2是否存在于距车辆C预定距离内的位置(可以是车室外)进行判定,在存在的情况下将车门的开锁指令信号向各车门的锁装置输出。另外,在控制部11相反地从要求开关15识别出由使用者进行了车门的上锁操作的情况下,对便携机2是否存在于车辆C的车室内进行判定,在存在的情况下判断为钥匙处于车内而不进行上锁,并向警音器输出警告指令或输出前照灯的亮灯指令。另外,控制部11在从要求开关15识别出使用者进行了使启动按钮接通的操作的情况下,对便携机2是否存在于车辆C的车室内进行判定,仅在存在的情况下将表示发动机或驱动用电池系统能够启动的信号向发动机控制或驱动用电池控制系统输出。这样,车载机1基于便携机2的车室内外判定结果而进行各控制。
[0105] 接着,对使用者持有的便携机2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便携机2的内部结构的框图。便携机2具备控制部21、发送部22、接收部23、信号强度测定部23b及存储部24。
[0106] 控制部21是使用例如一个或多个CPU或多核CPU并具有ROM、RAM、输入输出接口、定时器等的微控制器。控制部21的CPU经由输入输出接口而与发送部22、接收部23及存储部24连接。控制部21通过执行存储于存储部24的控制程序而控制各构成部的动作。
[0107] 存储部24是闪存等非易失性存储器。存储部24存储有控制程序,上述控制程序使控制部21控制便携机2的各构成部的动作,由此实现便携机2的车室内外判定及车室内外判定的判定方式的选择功能。通过控制程序,控制部21执行将包含车室内外判定所需要的信息的响应信号等向车载机1发送的处理。另外,存储部24存储有用于识别便携机2自身的便携机标识符、对应的车辆C的车辆标识符及认证用的固有键。此外,在图3中将控制部21及存储部24分别图示为分体的构成部,但也可以设为在控制部21的内部具备存储部24的结构。
[0108] 接收部23是如下的电路:按照控制部21的控制,通过切换器23c从由三轴天线23a接收到的三个无线信号中选择一个无线信号,从所选择的无线信号中去除载波的成分而提取出接收信号,并将提取出的接收信号向控制部21输出。三轴天线23a是将三个线圈向彼此正交的方向配置而成的天线。在实施方式1中,作为三轴天线23a接收的无线信号的载波的频带而使用LF频带或VLF频带。然而,三轴天线23a使用的频带只要与车载机1侧的发送天线31~34对应即可,不限定于该频带。
[0109] 信号强度测定部23b对通过三轴天线23a接收的各无线信号中的由切换器23c选择的无线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进行测定,并将测定出的接收信号强度向控制部21输出。控制部21分别选择来自三轴天线23a的三个无线信号,并通过信号强度测定部23b对所选择的无线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进行测定,根据正交的三个方向的各测定结果进行矢量运算而算出接收信号强度。因此,无论便携机2相对于车辆C的方向或姿势如何,控制部21都能够得到来自设于车辆C的发送天线31~34的接收信号强度。以下在没有特别声明的情况下,将通过矢量运算而算出的接收信号强度称为接收信号强度而进行使用。此外,在实施方式1中,控制部21设为算出接收信号强度的结构,但也可以设为便携机2将矢量运算前的上述三个无线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分别向车载机1发送,并通过车载机1的控制部11算出接收信号强度。
[0110] 发送部22是使用载波对由控制部21输入的信号进行调制并通过发送天线22a发送无线信号的电路。在实施方式1中,作为从发送天线22a发送的信号的载波的频带而使用UHF频带。然而,发送天线22a使用的频带只要与车载机1的车载接收部12对应即可,不限定于该频带。
[0111] 对基于在这样构成的车载机1及便携机2之间发送接收的无线信号通过车载机1进行便携机2的车室内外判定的方法详细地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1中,通过便携机2测定从设于车辆C的不同位置的多个(四个)发送天线31~34分别发送的测定用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并且,通过车载机1求出具有测定出的多个(四个)接收信号强度作为成分的接收信号强度矢量,并基于与预先在判定对象的区域内外测定的接收信号强度矢量的统计值的比较而对内外进行判定。更具体而言,车载机1对进行测定而得到的接收信号强度矢量(测定值)与根据预先在车室内测定出的接收信号强度而求出的接收信号强度矢量(内侧的样品值)及根据预先在车室外测定出的接收信号强度而求出的接收信号强度矢量(外侧的样品值)这两者进行比较,通过判断测定值与内侧的样品值及外侧的样品值中的哪一个类似来对内外进行判定。但是,测定值无法在与测定样品值的场所完全相同的场所进行测定,此外,接收信号强度受周围的环境影响而测定值不会与样品值一致,因此作为比较对象而使用包含在多个部位预先测定出的样品值的平均值的统计值。更详细而言,在实施方式1中的车室内外判定处理中,为了判断测定值与判定对象的区域内侧的样品值及区域外侧的样品值中的哪一个类似而利用马氏距离,因此将预先测定出的接收信号强度矢量的平均矢量及其逆方差协方差矩阵用作统计值。
[0112] 在此,上述平均矢量(样品值的平均值)由下述式(1)及(2)算出,逆方差协方差矩阵由下述式(3)及(4)算出。
[0113]
[0114] μn=E[Xn]…(2)
[0115] 其中, 平均矢量
[0116] Xn:从第n个发送天线发送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样本值
[0117] n:整数
[0118] N:发送天线的根数
[0119]
[0120] ∑ij=E[(Xi-μi)(Xj-μj)]…(4)
[0121] 其中,i,j:整数
[0122] 在实施方式1的车室内外判定中,分别对判定对象的区域内外算出基于这样得到的样品值的统计值,通过如式(6)那样算出马氏距离而判断在车室内外判定时进行测定而得到的下述式(5)所示的接收信号强度矢量与区域内侧的统计值及区域外侧的统计值中的哪一个类似,由此对车室内外进行判定。此外,将区域内侧的统计值称为第一统计值,将区域外侧的统计值称为第二统计值。
[0123]
[0124] 其中,:接收信号强度矢量
[0125] χn:从第n个发送天线发送的测定用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
[0126] n:整数
[0127] N:发送信号的根数
[0128]
[0129] 其中,
[0130] D:马氏距离
[0131] :平均矢量
[0132] ∑-1:逆方差协方差矩阵
[0133] 车室内外判定中的作为内外的判定对象的车室内空间是例如由于在车辆C的车室内的使用者持有或曾持有而便携机2能够存在的空间。图4A及图4B是示意性地表示车室内空间的示意图。图4A表示车室内空间的俯视图,图4B表示车室内空间的立面图。图4A、图4B中的标注有剖面线的部分是车室内空间。在采用实施方式1的四个发送天线31~34的结构的情况下,难以将车室内空间作为一个判定对象的区域而高精度地对内外进行判定。
[0134] 因此,在实施方式1中,对于包含车室内空间作为共通的空间并具有车室内空间的边界面中的某一个作为边界面的不同的多个区域(三维空间)分别对内外进行判定,仅在判定为相对于任一个区域都存在于内侧的情况下,判定为便携机2存在于车室内。因此,在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通信系统中,对于多个区域分别算出作为用于对内外进行判定的测定值的比较对象的第一统计值及第二统计值。
[0135] 示出多个区域的具体例。在实施方式1的车室内外判定中,采用第一区域61~第四区域64这四个区域作为判定对象。图5A及图5B是表示第一区域61的概念图。图5A是表示第一区域61的俯视图,图5B是第一区域61的立面图。如图5A及图5B所示,第一区域61是具有仿形于车室的右侧面的边界面且包含剖面线所示的共通的车室内空间的形状。另外,第一区域61也包含构成车室的左侧壁、后壁及前风挡玻璃部分。第一区域61的边界面的一部分与车室的右侧面大致一致,因此便携机2在处于车辆C的右侧壁附近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第一区域61的内外的判定而高精度地对便携机2的车室内外进行判定。
[0136] 接着,示出用于对相对于各区域的内外进行判定的第一统计值及第二统计值的样品值的抽样部位的具体例。图6A及图6B是表示图5A及图5B所示的第一区域61的样品值抽样部位的概念图。图6A及图6B对应于图5A的俯视图。图6A表示第一区域61内侧的样品值的抽样部位,图6B表示第一区域61外侧的样品值的抽样部位。用于对相对于第一区域61的内外进行判定的第一统计值及第二统计值分别如上所述,是在各成分中具有预先在判定对象的区域内外测定出的样品值的平均值的平均矢量及逆方差协方差矩阵。通过图6A及图6B中的虚线的椭圆来表示为了得到算出第一区域61的第一统计值及第二统计值的原始的样品值的测定位置,通过黑圆来表示与第一统计值及第二统计值分别包含的平均矢量对应的示意性的位置。
[0137] 第一区域61的第一统计值及第二统计值如以下那样得到。在车辆C中构筑车辆用通信系统的制造工序中,通过便携机2或模型测定设备,在图6A及图6B中的虚线的椭圆内的多个抽样部位预先测定来自发送天线31~34的测定用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在第一区域61的内外分别通过(1)~(4)算出在多个抽样部位测定出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平均矢量及逆方差协方差矩阵,并分别设为第一区域61的第一统计值、第一区域61的第二统计值。
[0138] 如上所述,用于对相对于第一区域61的内外进行判定的第一统计值及第二统计值是在便携机2处于车辆C的右侧壁附近的情况下用于高精度地对仿形于右侧壁的边界面的内外进行判定的值。因此,如图6B所示,为了算出规定第一区域61的外侧的第二统计值而在沿着车室的右侧壁的车室外侧的多个部位收集样品值,与此相对,为了算出规定第一区域61的内侧的第一统计值,如图6A所示那样在包含车辆的左侧面车室外在内的部位收集样品值,以避免第一区域61内的样品值的平均值偏重于在右侧面侧测定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样品值。
[0139] 图7A及图7B是表示第二区域62的概念图。图7A是第二区域62的俯视图,图7B是第二区域62的立面图。如图7A及图7B所示,第二区域62是具有仿形于车室的左内侧面的边界面且包含剖面线所示的共通的车室内空间的形状。另外,第二区域62也包含构成车室的右侧壁、后壁及前风挡玻璃部分。第二区域62的边界面的一部分与车室的左侧面大致一致,因此在便携机2处于车辆C的左侧壁附近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第二区域62的内外的判定而高精度地对便携机2的车室内外进行判定。
[0140] 图8A及图8B是表示图7A及图7B所示的第二区域62的样品值抽样部位的概念图。图8A及图8B对应于图7A的俯视图。图8A表示第二区域62内侧的样品值的抽样部位,图8B表示第二区域62外侧的样品值的抽样部位。通过图8A及图8B中的虚线的椭圆来表示用于得到算出第二区域62的第一统计值及第二统计值的原始的样品值的测定位置,通过黑圆来表示与第二区域62的第一统计值及第二统计值分别包含的平均矢量对应的示意性的位置。与第一区域61的第一统计值及第二统计值同样地得到第二区域62的第一统计值及第二统计值。
[0141] 图9A是表示第三区域63的概念图,图9B是表示第四区域64的概念图。如图9A所示,第三区域63是具有仿形于车室的后侧的内表面的边界面且包含共通的车室内空间的形状。如图9B所示,第四区域64是具有仿形于车室的前侧的内表面的边界面且包含共通的车室内空间的形状。
[0142] 图10是表示第一区域61~第四区域64的概念图。图10中的由剖面线表示的区域是与车室内空间对应的区域。如图10所示,第一区域61~第四区域64是不同的空间,但共同包含车室内空间。另外,第一区域61~第四区域64分别仿形于车室的右侧面、左侧面、后表面及前表面,因此处于第一区域61~第四区域64全部的内侧的空间与车室内空间大致一致。
[0143] 如上所述,在关于各区域的制造工序中通过便携机2或模型测定设备测定样本值而得到的第一统计值及第二统计值按照第一区域61~第四区域64分别存储于存储部14。车载机1基于存储于存储部14的上述统计值而进行车室内外判定。
[0144] 在实施方式1中,进一步地,以防发送天线31~34中的任一个产生了故障的情况,存储有表示使用来自除了产生了故障的天线以外的剩下的发送天线31~34中的哪一个天线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的信息及与各信息对应的统计值。具体而言,存储有表示在故障时使用的发送天线31~34的不同组合的信息及与各组合对应的统计值。
[0145] 图11A~图11F是表示存储于存储部14的发送天线31~34的组合的概念图。图11A~图11F中的剖面线所示的区域表示车室内空间。图11A表示使用第一个发送天线31和第二个发送天线32的类型1,图11B表示使用第二个~第四个发送天线32~34的类型2,图11C表示使用第一个、第三个~第四个发送天线31、33~34的类型3,图11D表示使用第三个、第四个发送天线33、34的类型4,图11E表示使用第一个~第三个发送天线31~33的类型5,图11F表示使用第一个~第二个、第四个发送天线31~32、34的类型6。在存储部14中例如对于对类型1~6进行识别的各识别信息(类型),以类型1=(1、2)、类型2=(2、3、4)、…的方式存储有在通过各识别信息识别的类型1~6中使用的发送天线31~34的识别信息(第n个)。此外,也可以将全部发送天线31~34的组合存储为类型0(零)。
[0146] 另外,在存储部14中关于各类型预先算出并存储有各区域的第一统计值及第二统计值。例如第一区域61的类型1的第一统计值是将来自图6A所示的范围内的多个部位的第一个发送天线31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平均值和来自该范围内的多个部位的第二个发送天线32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平均值设为各成分的二维的平均矢量及逆方差协方差矩阵。第一区域61的类型1的第二统计值是将来自图6B所示的范围内的多个部位的第一个发送天线31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平均值和来自该范围内的多个部位的第二个发送天线32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平均值设为各成分的二维平均矢量及逆方差协方差矩阵。第一区域61的类型2的第一统计值是将来自图6A所示的范围内的多个部位的第二个发送天线32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平均值、来自该范围内的多个部位的第三个发送天线33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平均值和来自该范围内的多个部位的第四个发送天线34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平均值设为各成分的三维平均矢量及逆方差协方差矩阵。关于第一区域61中的其他类型3~6及第二区域62~第三区域63也相同。
[0147] 此外,便携机2的移动是从打开的车门等的开口部进行的。因此,关于便携机2移动时不可能通过的边界面,作为内外判定对象的优先度较低。因此,关于具有车辆C不具有车门的前表面作为边界面的第四区域64,发送天线31~34的一部分产生了故障的情况从内外的判定对象省略。因此,第四区域64的关于类型1~6的统计值(第一统计值及第二统计值)也可以不存储于存储部14。
[0148] 对在包含如上述那样构成的车载机1及便携机2的车辆用通信系统中进行的处理进行说明。
[0149] 图12A及图12B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车载机1的车室内外判定处理顺序的一例的流程图。
[0150] 车载机1的控制部11通过故障检测部13b对故障天线进行确定(步骤S101)。控制部11从发送天线31~34中的未产生故障的发送天线31~34中的一部分或全部(例如仅发送天线34)发送包含存储于存储部14的自身的车辆标识符的信息的唤醒信号(步骤S102),并判断是否由接收天线4接收到与发送的唤醒信号对应的响应信号(步骤S103)。在步骤S103中控制部11设置接收响应信号的预定的延缓时间,在能够在经过延缓时间之前接收到响应信号的情况下,判断为接收到了响应信号,在经过了延缓时间的情况下判断为未接收到响应信号。
[0151] 在判断为接收到了响应信号的情况下(S103:是),控制部11提取出响应信号包含的便携机标识符的信息,通过是否与存储于存储部14的便携机标识符一致,来判断便携机2是否正确(步骤S104)。
[0152] 当在步骤S104中判断为正确的情况下(S104:是),控制部11生成质询-响应认证用的数据,从发送天线31~34中的未产生故障的发送天线31~34发送包含所生成的数据的质询信号(步骤S105),并判断是否接收到与质询信号对应的响应信号(步骤S106)。
[0153] 在判断为接收到了响应信号的情况下(S106:是),控制部11从接收到的响应信号中提取出响应数据,并基于所提取出的响应数据对便携机2的认证是否成功进行判断(步骤S107)。
[0154] 在判断为认证成功的情况下(S107:是),控制部11为了对便携机2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测定进行指示,首先选择发送天线31~34中的除了故障天线以外的剩下的天线(步骤S108)。在步骤S108中,控制部11选择表示图11A~图11F所示的发送天线31~34的组的类型即可。另外,在步骤S108中,当在步骤S101中未确定出故障天线的情况下,控制部11选择全部发送天线31~34。
[0155] 接着,控制部11从所选择的天线中的一部分或全部(例如仅发送天线34)发送测定指令信号(步骤S109)。此时,控制部11使向便携机2通知使用的发送天线31~34的信息(识别图11A~图11F所示的类型的信息)包含于测定指令信号。
[0156] 在从指令信号发送后到经过预定时间的期间,控制部11使发送天线31~34中的在步骤S108中选择出的天线依次由切换器13a选择,并从所选择出的天线发送测定用信号(步骤S110)。
[0157] 接着,控制部11在测定用信号发送后,通过接收天线4接收包含测定结果的测定结果信号(步骤S111)。控制部11从接收到的测定结果信号中提取测定结果(步骤S112)。具体而言,提取出的测定结果包含从控制部11选择的类型的各发送天线31~34发送的测定用信号各自的接收信号强度。
[0158] 控制部11对于成为判定对象的多个区域分别从存储部14读出在步骤S109中选择的类型的统计值(步骤S113),并基于接收到的测定结果的接收信号强度与读出的统计值而算出内外的统计距离(步骤S114)。控制部11关于判定对象的区域判定便携机2是否存在于区域内(步骤S115)。在步骤S114中详细而言,控制部11通过上述式(5)及(6)分别算出测定结果的接收信号强度矢量与选择的类型的第一统计值之间的马氏距离、测定结果的接收信号强度矢量与选择的类型的第二统计值之间的马氏距离。并且,在步骤S115中,控制部11对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在判断为与第一统计值之间的马氏距离相比于与第二统计值之间的马氏距离而统计距离近的情况下,判定为便携机2存在于判定对象的区域的内侧。
[0159] 当在步骤S115中判定为存在于区域内的情况下(S115:是),控制部11关于全部区域判断是否终止了判定(步骤S116)。此外,在步骤S116中,当在步骤S101中不存在故障天线而未确定出的情况下,四个区域全部是判定对象区域,但是当存在故障天线并在步骤S101确定出故障天线的情况下,第一区域61~第三区域63中的三个区域是全部判定对象区域。当在步骤S116中关于全部区域判断为未终止判定的情况下(S116:否),控制部11使处理返回到步骤S113。
[0160] 在关于全部区域判断为终止了判定的情况下(S116:是),控制部11进行了关于全部区域判定为便携机2处于内侧的判定,因此判定为便携机2存在于车辆C的车室内(步骤S117),终止车室内外判定处理。
[0161] 当在步骤S115中在多个区域中的任一个区域判定为存在于区域外的情况下(S115:否),控制部11判定为便携机2存在于车辆C的车室外(步骤S118),终止车室内外判定处理。
[0162] 另外,当在步骤S103中判定为未接收到响应信号的情况下(S103:否)、在步骤S104中判断为不一致的情况下(S104:否)、在步骤S106中判断为未接收到与质询信号对应的响应信号的情况下(S106:否)或在步骤S107中判断为认证失败的情况下(S107:否),控制部11都判定为便携机2存在于车室外(距车辆C预定距离外)(步骤S119)。在该情况下控制部11也使车室内外判定处理终止。
[0163] 图13A及图13B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便携机2侧的处理顺序的一例的流程图。图13A及图13B的流程图所示的处理顺序对应于图12A及图12B的流程图所示的车载机1侧的处理顺序。
[0164] 便携机2的控制部21对是否由三轴天线23a接收到唤醒信号进行判断(步骤S201)。在判断为接收到了唤醒信号的情况下(S201:是),控制部21通过对唤醒信号包含的车辆标识符的信息与存储于存储部24的对应的车辆标识符进行核对,来判断车载机1的正确性(步骤S202)。
[0165] 当在步骤S202中判断为正确的情况下(S202:是),控制部21通过发送天线22a发送包含存储于存储部24的便携机标识符的数据的响应信号(步骤S203),从睡眠状态进行启动(步骤S204)。控制部21接下来接收从车载机1侧发送的质询信号(步骤S205),使用质询信号包含的数据与存储于存储部24的固有键而进行预定的加密运算,由此生成响应数据,并回复包含所生成的响应数据的响应信号(步骤S206)。
[0166] 接下来,控制部21对是否回复的响应信号的认证成功而从车载机1接收到测定指令信号进行判断(步骤S207)。在判断为接收到了测定指令信号的情况下(S207:是),控制部21通过测定指令信号中包含的通知来对使用天线进行确定(步骤S208)。
[0167] 控制部21在测定指令信号接收后经过了预定时间的期间,通过三轴天线23a接收从在步骤S208中确定出的使用天线发送的测定用信号(步骤S209),通过切换器23c依次选择来自三轴天线23a的三个无线信号并通过信号强度测定部23b分别进行测定(步骤S210)。即,对于一个测定用信号,测定分别与三轴天线23a的三个轴方向的成分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
[0168] 控制部21关于全部测定用信号判断是否完成了测定(步骤S211),在判断为未完成的情况下(S211:否),使处理返回到步骤S209而依次接收并测定从使用天线发送的多个(2~4次)测定用信号(S209、S210)。
[0169] 在判断为完成了测定的情况下(S211:是),控制部21对于各测定用信号,基于测定出的三个无线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成分通过矢量运算算出接收信号强度(步骤S212)。控制部21通过发送天线22a发送包含求出的接收信号强度作为测定结果的测定结果信号(步骤S213),返回到睡眠状态(步骤S214),并使处理终止。
[0170] 当控制部21在步骤S207中判断为未接收到测定指令信号的情况下(S207:否),认证失败,因此直接返回到睡眠状态(S214),并使处理终止。
[0171] 当控制部21在步骤S201中判断为未接收到唤醒信号的情况下(S201:否)或在步骤S202中判断为不正确的情况下(S202:否),直接使处理终止。
[0172] 通过图12A、图12B、图13A及图13B的流程图所示的处理顺序,关于即使在存在故障天线的情况下也能进行高精度的判定的情况,列举具体例子进行说明。
[0173] 例如,对使用者为了搭乘发动机停止而停车的车辆C,持有便携机2而进行了车门的开锁操作时,发送天线31~34中的设于车辆C的右侧的发送天线31产生了故障的情况下的处理进行说明。车载机1通过要求开关15而对车门的开锁操作进行识别,执行图12A及图12B的流程图所示的车室内外判定处理。此时,控制部11在步骤S101中对发送天线31的故障进行确定(S101)。在基于与使用者持有的便携机2之间的信号的交换而认证成功的情况下(S107:是),控制部11在步骤S108中选择不包含第一个发送天线31的类型2=(2、3、4)(图
11B)。控制部11发送测定指令信号,上述测定指令信号包含对选择的类型2的发送天线32~
34进行确定的通知(S109)。在便携机2侧,通过测定指令信号包含的通知,确定出使用第二个~第四个发送天线32~34(S208),以例如χ=(0,χ2,χ3,χ4)那样将来自第一个发送天线31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测定结果设定为零的接收信号强度矢量的形式发送测定结果信号(S213)。车载机1的控制部11从第一区域61依次读出与选择的类型2对应的第一统计值及第二统计值(S113),算出统计距离(S114),对与第一统计值之间的统计距离及与第二统计值之间的统计距离进行比较,由此对区域内外进行判定(S115)。
[0174] 在该情况下,车门不开锁且使用者存在于车室外,因此判定为便携机2存在于第一区域61的区域外(S115:否),车室内外判定处理终止。从车门的外侧进行开锁操作的情况下的控制中的便携机2的车室内外的期待值为0(车室外),期待值与车室内外判定结果匹配,所以车载机1对车门进行开锁。由此,使用者能够打开车门而进入到车室内,并就座于驾驶席。
[0175] 如上所述,即使在发送天线31~34中的任一个产生了故障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车载机1对此进行检测,从剩下的天线中选择适当的天线而继续进行高精度的车室内外判定。
[0176] 另外,如实施方式1所示,对于在产生了天线故障的情况下选择的天线的各组(类型),分别预先通过运算而求出作为平均矢量及逆方差协方差矩阵的统计值并存储,因此不需要在车室内外判定处理时求出统计值,能够削减运算的工作量。
[0177] 此外,在实施方式1中,设为车载机1侧的发送天线31~34及便携机2侧的接收用三轴天线23a与LF频带或VLF频带对应且车载机1侧的接收天线4及便携机2侧的发送天线22a与UHF对应的结构,但不限定于上述频带。另外,发送天线31、32、33、34的数量当然不限于四个。发送天线31~34及接收天线4的位置当然也不限于上述位置。
[0178] 在实施方式1中,车载机1设为在存储部14中存储对不同的四个第一区域61~第四区域64的内外分别赋予特征的统计值的结构。然而,区域的数量当然不限于四个。即使是例如第一区域61及第二区域62这两个区域,也能够高精度地实施对于驾驶席侧车门的边界面或副驾驶席侧车门的边界面的内外的判定。
[0179]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设为在车载机1的存储部14中作为统计值而存储通过便携机2或模型测定设备按照区域分别实际测量出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平均矢量及逆方差协方差矩阵的结构。然而,不限于统计值,也可以设为预先存储用于对各区域判别内外的判别式的结构。判别式是表示例如对预先测定的第一区域61的内侧赋予特征的样品组与对第一区域61的外侧赋予特征的样品组之间的马氏距离相等的接收信号强度的集合的曲线的近似式。
能够通过分别比较在近似式中代入测定出的接收信号强度中的一个接收信号强度而得到的函数值与其他接收信号强度来进行内外判定。
[0180] (实施方式2)
[0181] 在实施方式2中的存储部14中还存储有在故障时优先使用哪一个类型的发送天线31~34的组合的优先度的信息。实施方式2中的车辆用通信系统的硬件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结构相同。因此,对于与实施方式1共通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0182]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2中的存储于存储部14的优先度的信息的例子的说明图。在存储部14中,如图14所示那样对于天线的组的识别号码(识别信息)分别存储组中包含的天线的号码、各组的优先度。优先度例如如图14所示那样,按照类型2、类型3、类型1、类型4、类型5、类型6的顺序由高到低地设定。
[0183] 对如何根据图14所示的优先度来选择天线进行说明。此外,在实施方式2中,车载机1执行与实施方式1所示的图12A及图12B的流程图的处理顺序相同的处理,但步骤S108中的天线的选择处理的详细情况与实施方式1不同,因此以下对详细的处理内容进行说明。
[0184] 在便携机2的认证成功的情况下(S107:是),车载机1的控制部11选择存储于存储部14的发送天线31~34的组中的不包含故障天线且优先度最高的组的天线(S108)。
[0185] 基于图14所示的优先度的具体例子而进行说明。例如在第一个发送天线31产生了故障的情况下,控制部11在步骤S108中选择不包含被确认为故障天线的发送天线31的类型2及类型4中的优先度更高的类型2的发送天线32~34。在第二个发送天线32产生了故障的情况下,控制部11选择不包含被确认为故障天线的发送天线32的类型3及类型4中的优先度更高的类型3的发送天线31、33~34。同样地,在第三个发送天线33产生了故障的情况下,控制部11选择不包含被确认为故障天线的发送天线33的类型1及类型6中的优先度更高的类型1的发送天线31、32。在第四个发送天线34产生了故障的情况下,控制部11选择不包含被确认为故障天线的发送天线34的类型1及类型5中的优先度更高的类型1的发送天线31、32。
[0186] 这样,通过将发送天线31~34的组与优先度建立对应地进行存储,在存在故障天线的情况下,能够设为选择用于能够尽量高精度地进行判定的剩下的天线时的基准。
[0187] (实施方式3)
[0188] 在实施方式3的存储部14中,对于在故障时作为判定对象的第一区域61~第三区域63的各区域,分别存储有在故障时优先使用发送天线31~34的组中的哪一个的优先度的信息。这是因为,对于各判定对象的区域,根据使用来自第几个发送天线31~34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对判定精度的影响不同。
[0189]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3中的存储于存储部14的优先度的信息的说明图。如图15所示,在存储部14中对于各判定对象的边界面,分别存储有应优先使用的发送天线31~34的组的信息。例如,为了高精度地对以车辆C的右侧面的边界面为判定对象的第一区域61的内外进行判定,优选的是更多地使用接收信号强度的差异较大的多个天线、即以不同的距离设于左侧的天线。因此,作为用于对第一区域61的内外进行判定的天线的组合,使用发送天线32~34的类型2的优先度最高,接下来类型1、5、6设定为相同的优先度,接下来以类型3、类型4的顺序设定优先度。同样地,为了高精度地对以车辆C的左侧面的边界面为判定对象的第二区域62的内外进行判定,更多地包含以不同的距离设于右侧的天线的类型3的优先度最高,接下来类型1、5、6设定为相同的优先度,接下来以类型2、类型4的顺序设定优先度。为了高精度地对以车辆C的后表面的边界面为判定对象的第三区域63的内外进行判定,以如下的方式设定有限度:包含设于车辆C的后部的天线33的类型5的优先度最高,类型4的优先度第二,接下来类型2、3、6设定为相同的优先度,最后为类型1。
[0190] 对基于图15所示的优先度如何进行车室内外判定进行说明。图16A及图16B是表示实施方式3中的车载机1的车室内外判定处理顺序的一例的流程图。此外,对于图16A及图16B的流程图所示的处理顺序中的与实施方式1的图12A及图12B的流程图所示的处理顺序共通的处理,标注相同的步骤号码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0191] 车载机1的控制部11在步骤S108中,选择除了作为故障天线而确定出的天线以外的剩下的全部天线(S108)。这是因为,如后述那样,在实施方式3中,对于各判定对象区域,使用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发送源的发送天线31~34的组能够改变,因此通过剩下的全部天线测定接收信号强度。控制部11发送测定指令信号,上述测定指令信号包含表示选择的天线的通知(S109)。控制部11从剩下的天线依次发送测定用信号(S110),从接收到的测定结果信号中提取出通过便携机2得到的测定结果(S111、S112)。
[0192] 接下来,控制部11对于各判定对象区域,从存储部14中读出与优先度较高的类型的天线的组中的不包含被确认为故障天线的天线的组对应的判定参数(步骤S121)。如通过实施方式1所说明那样,对于第一区域61~第四区域64的各区域分别算出由与关于各类型使用的天线对应的成分构成的第一统计值及第二统计值或用于关于各类型对各区域判别内外的判别式,并作为判定参数存储于存储部14中。
[0193] 控制部11根据从测定结果信号提取出的测定结果而使用与判定对象区域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执行基于读出的判定参数的统计运算(步骤S122),并基于运算结果对区域内外进行判定(S115)。
[0194] 当在步骤S122中例如对马氏距离进行比较的情况下,从便携机2以如χ=(0,χ2,χ3,χ4)那样将来自不使用的天线(例如发送天线31)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测定结果设定为零的接收信号强度矢量的形式接收测定结果信号,因此控制部11算出由与优先度较高的类型的天线的组对应的成分构成的接收信号强度矢量。例如假如在发送天线31产生了故障而选择使用发送天线33、34的类型4的组的情况下,在步骤S122中,控制部11根据来自便携机2的χ=(0,χ2,χ3,χ4)的接收信号强度矢量算出χ=(0,0,χ3,χ4)或χ=(χ3,χ4)并进行使用等。
[0195] 另外,在步骤122中,在使用判别式的情况下,选择来自便携机2的χ=(0,χ2,χ3,χ4)那样的接收信号强度矢量的形式的各成分中的与优先度较高的类型的天线的组合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并通过运算而求出基于使用了该接收信号强度的判别式的函数值等。
[0196] 基于图15所示的优先度的例子,对图16A及图16B的流程图所示的处理列举具体例子进行说明。在第一个发送天线31产生了故障的情况下,控制部11在步骤S108中选择不包含被确认为故障天线的发送天线31的剩下的发送天线32~34。并且,控制部11在步骤S121中,在将第一区域61作为判定对象区域的情况下,参照对于第一区域61存储于存储部14的图15所示的优先度。控制部11以优先度由高到低的顺序参照类型,优先度最高的类型2中不包含作为故障天线的发送天线31,因此读出与类型2对应地存储的判定参数(例如第一统计值及第二统计值)。在判定为在第一区域61内的情况下(S115:是),接着对第二区域62以优先度由高到低的顺序参照类型。优先度最高的类型3包含作为故障天线的发送天线31,因此控制部11参照优先度第二的类型1、5、6,但均包含作为故障天线的发送天线31,因此读出与接下来优先度较高(第五)且不包含发送天线31的类型2对应的判定参数(S121)。同样地,对于第三区域63,优先度最高的类型5包含作为故障天线的发送天线31,因此参照优先度第二的类型4。类型4不包含发送天线31,因此控制部11读出与类型4对应的判定参数(S121),并对区域内外进行判定。图17是表示在第一个发送天线31产生了故障的情况下每个区域选择的类型的说明图。如图17所示,在第一个发送天线31产生了故障的情况下,对第一区域61及第二区域62进行基于与类型2对应的判定参数的判定,对第三区域63进行基于与类型4对应的判定参数的判定。
[0197] 第二个发送天线32产生了故障的情况也相同。图18是表示在第二个发送天线32产生了故障的情况下每个区域选择的类型的说明图。在步骤S121中,对于第一区域61,控制部11读出与不包含产生了故障的发送天线32且优先度较高的(第五的)类型3相对应的判定参数(S121)。对于第二区域62,控制部11读出与不包含产生了故障的发送天线32且优先度最高的(第一的)类型3相对应的判定参数(S121)。对于第三区域63,控制部11读出与不包含产生了故障的发送天线32且优先度最高的(第二的)类型4对应的判定参数(S121)。如图18所示,在第二个发送天线32产生了故障的情况下,对第一区域61及第二区域62进行基于与类型3对应的判定参数的判定,对第三区域63进行基于与类型4对应的判定参数的判定。
[0198] 第三个发送天线33产生了故障的情况也相同。图19是表示在第三个发送天线33产生了故障的情况下每个区域选择的类型的说明图。在步骤S121中,对于第一区域61,控制部11读出与不包含产生了故障的发送天线33且优先度较高的(第二的)类型1、6中的、识别信息的号码更小的类型1对应的判定参数(S121)。对于第二区域62,控制部11读出与不包含产生了故障的发送天线33且优先度较高的(第二的)类型1、6中的、识别信息的号码更小的类型1对应的判定参数(S121)。对于第三区域63,控制部11读出与不包含产生了故障的发送天线33且优先度较高的(第三的)类型6对应的判定参数(S121)。如图19所示,在第三个发送天线33产生了故障的情况下,对第一区域61及第二区域62进行基于与类型1对应的判定参数的判定,对第三区域63进行基于与类型6对应的判定参数的判定。
[0199] 第四个发送天线34产生了故障的情况也相同。图20是表示在第三个发送天线33产生了故障的情况下每个区域选择的类型的说明图。在步骤S121中,对于第一区域61,控制部11读出与不包含产生了故障的发送天线34且优先度较高的(第二的)类型1、5中的、识别信息的号码更小的类型1对应的判定参数(S121)。对于第二区域62,控制部11读出与不包含产生了故障的发送天线34且优先度较高的(第二的)类型1、5中的、识别信息的号码更小的类型1对应的判定参数(S121)。对于第三区域63,控制部11读出与不包含产生了故障的发送天线34且优先度高的(第一的)类型5对应的判定参数(S121)。如图20所示,在第四个发送天线
34产生了故障的情况下,对第一区域61及第二区域62进行基于与类型1对应的统计值的判定,对第三区域63进行基于与类型5对应的统计值的判定。
[0200] 这样,在实施方式3中,按照作为判定对象的多个区域的各区域而不同的优先度与使用的天线的多个组建立了对应,由此能够选择来自除了故障天线以外的剩下的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中的根据各区域而不同的接收信号强度来高精度地进行判定。
[0201] 此外,即使在不存在故障天线的情况下,也可以执行实施方式3的图16A及图16B的流程图所示的处理,对于判定区域对象的各区域,基于优先度而选择使用的接收信号强度的信息并进行判定。
[0202] (实施方式4)
[0203] 在实施方式1~3中,设为在车载机1侧进行车室内外判定的结构。与此相对,在实施方式4中,在测定并运算接收信号强度的便携机2侧进行车室内外判定。实施方式4中的车辆用通信系统的硬件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结构相同。因此,对于与实施方式1共通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0204] 图21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车载机1的内部结构的框图。与实施方式1相比,实施方式2中的车载机1在存储部14中未存储车室内外判定的计算机程序1P及用于车室内外判定的统计值。在存储部14中存储有车辆C自身的车辆标识符和用于区分是否是与车辆C对应的正规的便携机2的便携机标识符。
[0205] 实施方式4的车载机1的控制部11根据多个要求开关15来识别各开关的操作状态,另外,根据门控开关来识别车门的开闭状态。控制部11基于识别出的操作状况及开闭状态和如后述那样从便携机2接收的车室内外判定结果,进行车门的开锁/上锁、发动机或驱动用电池系统的启动可否的输出及根据需要对使用者的警告输出处理等。
[0206] 图22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便携机2的内部结构的框图。与实施方式2相比,实施方式4中的便携机2在存储部24存储有计算机程序2P,该计算机程序2P使控制部21控制便携机2的各构成部的动作,由此实现便携机2的车室内外判定及车室内外判定的判定方式的选择功能。另外,在存储部24中对于车室内外判定用的各区域及使用天线的组合的各类型而存储统计值。统计值的详细情况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0207] 此外,存储于存储部24的计算机程序2P由未图示的其他外部计算机从CD-ROM、DVD-ROM、BD等光盘、软盘、硬盘等磁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记录介质20读出并存储,或由外部计算机通过通信网下载并存储。
[0208] 实施方式4的便携机2的控制部21基于由信号强度测定部23b测定出的各无线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通过三个轴方向的矢量运算而算出接收信号强度,也基于算出的接收信号强度进行车室内外判定。
[0209] 实施方式4中的车载机1间歇性地或在为了各种控制而需要车室内外判定的情况下,执行从便携机2取得以下所示的车室内外判定结果的处理。图23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车载机1的处理顺序的一例的流程图。此外,对于以下所示的图23的流程图所示的处理顺序中的、与实施方式1的图12A及图12B的流程图所示的处理顺序共通的顺序,标注相同的步骤号码,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0210] 实施方式4中的车载机1的控制部11使发送天线31~34中的在步骤S108中选择出的天线依次由切换器13a选择,并从选择出的天线发送测定用信号(S110),通过接收天线4接收包含通过便携机2判定出的结果的测定结果信号(S111)。控制部11提取出接收到的测定结果信号中包含的判定结果(步骤S131),车室内外判定处理终止。
[0211] 图24及图25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便携机2的车室内外判定的处理顺序的一例的流程图。图24及图25的流程图所示的处理顺序对应于图23的流程图所示的车载机1侧的处理顺序。此外,对于以下所示的图24及图25的流程图所示的处理顺序中的、与实施方式1的图13A及图13B的流程图所示的处理顺序共通的顺序,标注相同的步骤号码,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0212] 在判断为对从车载机1侧发送的全部测定用信号完成了测定的情况下(S211:是),便携机2的控制部21对于各测定用信号,基于测定出的三个无线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成分通过矢量运算而算出接收信号强度(S212),按照成为判定对象的多个区域,分别从存储部14读出在步骤S208中确定出的使用天线的组合的类型的统计值(步骤S221)。
[0213] 控制部21基于测定而得到的接收信号强度与读出的统计值,来算出内外的统计距离(步骤S222)。控制部21对于判定对象的区域判定便携机2是否存在于区域内(步骤S223)。在步骤S222中,详细而言,控制部21通过上述式(5)及(6)分别算出测定结果的接收信号强度矢量、与选择的类型的第一统计值之间的马氏距离、与选择的类型的第二统计值之间的马氏距离。并且,在步骤S223中,控制部21对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在判断为与第一统计值之间的马氏距离相比于与第二统计值之间的马氏距离而统计距离近的情况下,判定为便携机2存在于判定对象的区域的内侧。
[0214] 当在步骤S223中判定为存在于区域内的情况下(S223:是),控制部21关于全部区域判断是否终止判定(步骤S224)。此外,在步骤S224中,当在步骤S208中确定出的使用天线是全部天线而不存在故障天线的情况下,四个区域全部是判定对象区域,但在存在故障天线而在步骤S208中确定出的使用天线是一部分天线的情况下,第一区域61~第三区域63这三个区域是全部判定对象区域。当控制部21在步骤S224中关于全部区域判断为未终止判定的情况下(S224:否),使处理返回到步骤S221。
[0215] 在关于全部区域判断为终止了判定的情况下(S224:是),控制部21进行了关于全部区域判定为便携机2处于内侧的判定,因此判定为便携机2存在于车辆C的车室内(步骤S225)。控制部21从发送天线22a发送包含判定结果的测定结果信号(S213),返回到睡眠状态(S214),使处理终止。
[0216] 当在步骤S223中在多个区域中的任一个区域判定为存在于区域外的情况下(S223:否),控制部21判定为便携机2存在于车辆C的车室外(步骤S226),发送包含判定结果的测定结果信号(S213),返回到睡眠状态(S214),使处理终止。
[0217] 当在步骤S201中判断为未接收到唤醒信号的情况下(S201:否)或在步骤S202中判断为不正确的情况下(S202:否),控制部21判定为便携机2存在于车室外(距车辆C预定距离外)(步骤S227),使处理终止。
[0218] 如上所述,即使在设为通过便携机2进行车室内外判定的结构的情况下,在发送天线31~34中存在故障天线时,也能够在便携机2中对通过车载机1检测出的结果进行识别,由此能够继续进行使用剩下的天线的高精度的车室内外判定。
[0219] 在实施方式4中,也可以如实施方式2或3所示那样,对于以不同的样式组合发送天线31~34而成的类型在便携机2的存储部24中存储优先顺位,便携机2的控制部21在上述步骤S221中,以优先顺位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选择。由此,即使在设为通过便携机2进行车室内外判定的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够以尽量高精度地进行判定的方式选择接收信号强度或选择按照各区域而不同的接收信号强度。
[0220] 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全部内容是例示而非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不是上述内容,而由权利要求书表示,并包含与权利要求书均等的意思及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0221] 附图标记说明
[0222] 1   车载机
[0223] 2   便携机
[0224] 31、32、33、34   发送天线
[0225] 4   接收天线
[0226] 10   记录介质
[0227] 11   控制部
[0228] 12   车载接收部
[0229] 13   车载发送部
[0230] 13a   切换器
[0231] 13b   故障检测部
[0232] 14   存储部
[0233] 15   要求开关
[0234] 1P   计算机程序
[0235] 2   便携机
[0236] 20   记录介质
[0237] 21   控制部
[0238] 22   发送部
[0239] 22a   发送天线
[0240] 23   接收部
[0241] 23a   三轴天线
[0242] 23b   信号强度测定部
[0243] 23c  切换器
[0244] 24   存储部
[0245] 2P   计算机程序
[0246] 61   第一区域
[0247] 62   第二区域
[0248] 63   第三区域
[0249] 64   第四区域
[0250] C   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