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置隔振式纯电动物流车电池包安装结构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10759657.5

文献号 : CN10655351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王祖光王艳

申请人 : 杭州衡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制造技术领域。一种后置隔振式纯电动物流车电池包安装结构,包括前挡杆和位于后备箱于后排座之间的汽车地板,前挡杆为管状结构,前挡杆沿汽车的宽度方向延伸,前挡杆设有若干沿前挡杆长度方向分布的电池包固定机构,电池包固定机构包括同前挡杆连接在一起的连接座、连接于连接座后侧的第一吸盘和位于第一吸盘内的第二吸盘,第一吸盘和第二吸盘之间围成吸附槽,前挡杆的两端都连接有连接架,连接架同汽车地板连接在一起。本发明具有能够防止碰撞时电池包产生前翻、隔振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后置安装的汽车电池包安装结构所存在的碰撞时电池包容易产生前翻和隔振效果差的问题。

权利要求 :

1.一种后置隔振式纯电动物流车电池包安装结构,包括汽车地板,所述汽车设有后排座和位于后排座后方的后备箱,所述汽车地板位于所述后备箱和后排座之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挡杆,所述前挡杆为管状结构,所述前挡杆沿所述汽车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前挡杆设有若干沿前挡杆长度方向分布的电池包固定机构,所述电池包固定机构包括同前挡杆连接在一起的连接座、第一吸盘和位于第一吸盘内的第二吸盘,所述第一吸盘和第二吸盘之间围成吸附槽,所述第一吸盘通过螺栓配合螺母连接于连接座后侧,所述前挡杆的两端都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同所述汽车地板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架包括减振杆和连接杆,所述减振杆包括竖置的阻尼油缸和套设在阻尼油缸上的减振弹簧,所述阻尼油缸包括同所连接杆连接在一起的阻尼油缸缸体和设置于阻尼油缸缸体的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通过活塞杆同所述汽车地板连接在一起,所述减振弹簧的一端同所述活塞杆连接在一起、另一端同所述阻尼油缸缸体连接在一起,所述阻尼油缸缸体内还设有第二活塞和分离板,所述分离板和第一活塞之间形成第一油腔,所述分离板和第二活塞之间形成第二油腔,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之间设有驱动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产生对向移动的电磁力吸合机构,所述分离板设有连通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的连通孔,所述连通孔铰接有朝向第二油腔单向开启的门板和设有使门板关闭上的门板复位机构,所述门板设有若干贯穿门板的主阻尼通道,所述连通孔内设有速度传感器;当所述速度传感器检测到油从第一油腔流向第二油腔时、所述电磁力吸合机构停止驱动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对向移动,当所述速度传感器检测到油从第二油腔流向第一油腔时、所述电磁力吸合机构驱动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置隔振式纯电动物流车电池包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杆套设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同所述前挡杆固接在一起、另一端同所述连接架固接在一起,所述前挡杆和所述连接架焊接在一起,所述扭簧的相邻的弹簧圈之间设有焊接所述前挡杆和连接架时形成的焊点,所述弹簧圈同所述焊点之间设有避让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置隔振式纯电动物流车电池包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盘的吸附端伸出所述第一吸盘的吸附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置隔振式纯电动物流车电池包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槽内设有将第一吸盘和第二吸盘连接在一起的若干弹性连接条,所述弹性连接条沿第二吸盘周向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置隔振式纯电动物流车电池包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设有将所述第二吸盘内部空间和吸附槽二者同第一吸盘外部空间连通的气道,所述气道的外端铰接有用于密封所述气道外端的密封盖。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置隔振式纯电动物流车电池包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板复位机构为设置于门板的转轴上的扭簧。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置隔振式纯电动物流车电池包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力吸合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一活塞的电磁铁和设置于第二活塞的同电磁铁配合的铁磁性材料片。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置隔振式纯电动物流车电池包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包括主体段和止摆段,所述主体段的外端设有大径段,所述大径段的周壁上设有摆槽,所述止摆段设有摆头,所述止摆段可转动地穿设在所述大径段内,所述摆头插接在所述摆槽内,所述摆头和摆槽之间设有摆动间隙,所述主体段的螺纹和所述止摆段的螺纹可以调整到位于同一螺旋线上。

说明书 :

后置隔振式纯电动物流车电池包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后置隔振式纯电动物流车电池包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电动汽车中的纯电动物流车中会设置有电池包用于驱动电机,电池包是通过电池包安装结构安装在汽车的车身中的。电池包安装结构根据安装于车身上的位置的不同分为前置和后置两种方式。在中国专利号为201220611004X、授权公开日为2013年5月29日、名称为“一种一体式电池包的安装结构”的专利文件中即公开了一种前置安装的电池包安装结构,即电池包是安装在汽车的机舱中。在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310221136 、公开日为2013年12月25日、名称为“用于电动车辆的电池包安装结构”的专利文件中即公开了一种后置安装的电池包安装结构、即是将电池包安装于后排座后方的。
[0003] 现有的后置安装的电池包安装结构存在以下不足:隔振吸能效果差;仅靠电池包底部与车身的连接强度保证整车碰撞安全性,因此在产生碰撞时电池包容易产生前移或向前翻倒现象,故安全性差。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防止碰撞时电池包产生前翻、隔振效果好的后置隔振式纯电动物流车电池包安装结构,解决了现有的后置安装的汽车电池包安装结构所存在的碰撞时电池包容易产生前翻和隔振效果差的问题。
[0005] 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后置隔振式纯电动物流车电池包安装结构,包括汽车地板,所述汽车设有后排座和位于后排座后方的后备箱,所述汽车地板位于所述后备箱和后排座之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挡杆,所述前挡杆为管状结构,所述前挡杆沿所述汽车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前挡杆设有若干沿前挡杆长度方向分布的电池包固定机构,所述电池包固定机构包括同前挡杆连接在一起的连接座、第一吸盘和位于第一吸盘内的第二吸盘,所述第一吸盘和第二吸盘之间围成吸附槽,所述第一吸盘通过螺栓配合螺母连接于连接座后侧,所述前挡杆的两端都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同所述汽车地板连接在一起。后备箱和后排座之间的空间通常为被闲置的,将动力电池包安装在此,能够提高汽车内部空间的利用率。使用时,通过使电池包同时挤压第一吸盘和第二吸盘,使得第一吸盘的内部空间和吸附槽中都形成负压,也即通过第一吸盘和第二吸盘一起进行吸附而将电池包同本发明固定在一起,汽车地板支撑在电池包的下端。当受到振动或瞬间冲击力而使第一吸盘的吸附处产生瞬间局部脱开时,在第二吸盘的作用下、当瞬间冲击力消失后第一吸盘会重新恢复而进行吸附,使得吸盘受到瞬间冲击而产生局部瞬间断开时不会产生脱落现象,且吸附力的下降量会较小即仍旧保持良好的吸附作用,因此不但固定时的可靠性好而且具有好的隔震效果。当汽车产生正碰或追尾碰撞而导致电池包前移时、前挡杆能够阻挡该前移的产生,当产生上端前倾的翻转时、此时动力电池包的前倾或使得前挡杆产生扭曲,此时由于前挡杆为管状结构,能够起到对扭曲能量进行充分吸收而阻止扭曲动作的产生。螺栓配合螺母固定电池包固定结构,安装拆卸方便。
[0006] 作为优选,所述前挡杆套设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同所述前挡杆固接在一起、另一端同所述连接架固接在一起,所述前挡杆和所述连接架焊接在一起,所述扭簧的相邻的弹簧圈之间设有焊接所述前挡杆和连接架时形成的焊点,所述弹簧圈同所述焊点之间设有避让间隙。当电池包前倾而驱动前挡杆产生扭曲转动趋势时,扭簧能够起到吸收该扭矩能量而防止电池包产生前倾。防前倾效果好,尤其是当前挡杆同连接架之间的固定作用被收到的冲击或扭曲力断开而失去防止前挡杆产生扭曲转动作用时扭簧的作用更为明显。在前挡杆相对于连接架有转动趋势时,扭簧既能够参与防止电池包产生前倾的作用,从而能够优选防止前挡杆同连接架之间产生断开现象,在碰撞力失去后能够自动复位。
[0007]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吸盘的吸附端伸出所述第一吸盘的吸附端。因为第一吸盘是位于外部的,有否吸附上是能够直观地观察到的,而第二吸盘是否吸附上是不能够直观地看到的,所以如果第一吸盘超出第二吸盘则存在以下不足:按压力小了则可能第二吸盘没有吸附上、为了确保第二吸盘吸附上则需要用较大的力进行按压,而该力到底多大和持续多长时间难以掌握,往往会导致不必要的力气浪费和时间浪费。本技术方案则只要第一吸盘吸附上时第二吸盘必定已经吸附上,所以组装时能够方便省力快速地确保第二吸盘吸附上,提高了固定电池包时的方便性。
[0008] 作为优选,所述吸附槽内设有将第一吸盘和第二吸盘连接在一起的若干弹性连接条,所述弹性连接条沿第二吸盘周向分布。当第一吸盘和第二吸盘都吸附上时,弹性连接条被拉长而储能,该能量产生促使第一吸盘朝向被吸附物运动的趋势,使得当第一吸盘产生瞬间断开时、加速第一吸盘恢复到吸附状态。也即进一步降低了收到瞬间冲击时而产生脱落的可能性,换而言之也即提高了吸盘的抗瞬间冲击能力。
[0009]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座设有将所述第二吸盘内部空间和吸附槽二者同第一吸盘外部空间连通的气道,所述气道的外端铰接有用于密封所述气道外端的密封盖。当挤压吸盘而进行吸附时,吸盘内的空气能够顶开密封盖而排出,但吸附住时气压差使得密封盖重新盖到气道的外端上。需要拆卸下电池包时,通过人工开启密封盖来对吸盘内部空间进行破真空,从而能够在保证大的吸力的情况下实现以小的力进行拆卸。
[0010] 作为优选,所述减振杆包括竖置的阻尼油缸和套设在阻尼油缸上的减振弹簧,所述阻尼油缸包括同所连接杆连接在一起的阻尼油缸缸体和设置于阻尼油缸缸体的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通过活塞杆同所述汽车地板连接在一起,所述减振弹簧的一端同所述活塞杆连接在一起、另一端同所述阻尼油缸缸体连接在一起,所述阻尼油缸缸体内还设有第二活塞和分离板,所述分离板和第一活塞之间形成第一油腔,所述分离板和第二活塞之间形成第二油腔,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之间设有驱动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产生对向移动的电磁力吸合机构,所述分离板设有连通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的连通孔,所述连通孔铰接有朝向第二油腔单向开启的门板和设有使门板关闭上的门板复位机构,所述门板设有若干贯穿门板的主阻尼通道,所述连通孔内设有速度传感器;当所述速度传感器检测到油从第一油腔流向第二油腔时、所述电磁力吸合机构停止驱动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对向移动,当所述速度传感器检测到油从第二油腔流向第一油腔时、所述电磁力吸合机构驱动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对向移动。该技术方案的具体减振过程为:当受到振动而导致减振弹簧收缩时,减振弹簧驱动活塞杆驱动第一活塞移动而使得第一油腔缩小,第一油腔缩小驱动阻尼油缸内的油经窗口从第一油腔流向第二油腔,此时门板被推开使得油流经窗口时门板不对油产生阻尼作用且电磁力吸合机构失去对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的固定作用使得第二活塞能够相对于第一活塞自由移动,从而实现了阻尼作用较小而不会导致减振弹簧收缩受阻、也即弹簧能够及时收缩而降低弹簧收缩行程颠簸,弹簧收缩行程结束后在门板复位机构的作用下,门板重新阻拦在窗口内。然后弹簧伸长复位而释放能量,伸长的结果导致阻尼油缸缸体和第一活塞产生分离运动使得第二油腔缩小而第一油腔变大,使得阻尼油缸内的油经窗口从第二油腔流向第一油腔,此时电磁力吸合机构将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固定住保持相对位置不变且门板不能够被推开、使得油能够在整个弹簧收缩行程中从主阻尼通道通过而产生摩擦阻尼消能,从而降低弹簧伸长行程颠簸。
[0011]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架还包括向上或向下拱起的弧形的连接杆,所述阻尼油缸缸体通过所述连接杆同所述汽车地板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架连接有保温机构,所述保温机构包括摆杆、驱动摆杆摆动的摆轴、驱动摆轴转动的摆动齿轮、正向驱动齿轮、反向驱动齿轮、同摆动齿轮啮合在一起的换向齿轮和动力输入轴,所述正向驱动齿轮和反向驱动齿轮沿动力输入轴的轴向分布并同所述动力输入轴连接在一起,所述正向驱动齿轮和反向驱动齿轮都为扇形齿轮,所述正向驱动齿轮同所述摆动齿轮间断性啮合在一起,所述反向驱动齿轮同所述换向齿轮间断性啮合在一起,所述正向驱动齿轮同所述摆动齿轮啮合在一起时、所述反向驱动齿轮同所述换向齿轮断开,所述反向驱动齿轮同所述换向齿轮啮合在一起时、所述正向驱动齿轮同所述摆动齿轮断开,所述正向驱动齿轮驱动所述摆动齿轮转动的角度和所述反向驱动齿轮通过所述换向齿轮驱动所述摆动齿轮转动的角度相等,所述摆杆设有将热量传动给所述连接杆的涂敷头。使用时,通过将热量给涂敷头,涂敷头沿连接杆沿伸方向来回摆动时将热量传递给连接杆,使得连接杆保持在所需要的温度范围,从而避免温度变化而影响连接杆的弹性吸能效果。
[0012] 作为优选,所述涂敷头为环形,所述涂敷头套设在所述连接杆上,所述涂敷头内设有沿涂敷头的周向延伸的液流通道,所述液流通道的内侧壁为导热材料制作而成。使用时,使热水从液流通道中流过,从而实现将热水的热量传递给连接杆以实现连接杆的保温。
[0013] 作为优选,所述主阻尼通道内穿设有阻尼杆,所述阻尼杆球面配合卡接在所述主阻尼通道内,所述阻尼杆设有支阻尼通道。油流过主阻尼通道、支阻尼通道时将振动能量转变为热能而消耗掉的同时会产生阻尼杆的晃动,阻尼杆晃动也会起到将振动能量转变为热能而消耗掉的作用。如果振动较小而而只有油的晃动,油晃动时阻尼杆产生晃动也能吸能,设置阻尼杆能够提高对低幅振动的吸收作用。
[0014] 作为优选,所述阻尼杆的两端都伸出所述门板,所述阻尼杆的两个端面都为球面。能够使得油接受到非阻尼油缸缸体轴向的振动时也能够驱动阻尼杆运行而吸能。吸能效果好。
[0015] 作为优选,所述阻尼杆为圆柱形,所述阻尼杆的两个端面上都设有若干沿阻尼杆周向分布的增阻槽。能够提高阻尼杆同油的接触面积,以提高吸能效果和感应灵敏度。
[0016] 作为优选,所述门板复位机构为设置于门板的转轴上的扭簧。
[0017] 作为优选,所述电磁力吸合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一活塞的电磁铁和设置于第二活塞的同电磁铁配合的铁磁性材料片。
[0018]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油腔的内径大于第二油缸的内径。在弹簧伸长的过程中,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的位移相同,此时第一油腔增大的容积大于第二油腔缩小的容积,从而使得第一油腔相对于第二油腔产生负压,产生负压的结果为油更为可靠地经门板流向第一油腔,从而更为可靠地降低弹簧伸长行程颠簸。
[0019] 作为优选,所述止摆段转动到同所述摆头同所述摆槽的一侧壁部抵接在一起时,所述主体段的螺纹和止摆段的螺纹位于同一螺旋线上、所述摆动间隙位于摆杆和摆槽的另一侧壁部之间。转动螺母螺栓时,主体段的螺纹和止摆段的螺纹能够方便地对齐,拧紧松开螺母时的方便性好。
[0020] 作为优选,所述螺母还设有螺纹对齐保持机构,所述螺纹对齐保持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止摆段内的顶头、驱动顶头伸入所述摆动间隙而抵接在所述摆槽的另一侧壁部上的顶头驱动机构。
[0021] 作为优选,所述顶头驱动机构包括同顶头抵接在一起的第一驱动柱、使第一驱动柱保持在将顶头抵接在摆槽的另一侧壁部上的位置的驱动柱定位插销、驱动驱动柱定位插销插入到第一驱动柱内的插入弹簧、驱动驱动柱定位插销拔出第一驱动柱的第二驱动柱和驱动第一驱动柱脱离顶头的驱动柱脱离弹簧。
[0022] 本发明具有下述优点:对汽车内部的空间利用合理,能够防止电池包产生前翻,隔震吸能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23]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 图2为前挡杆和连接架的连接处的剖视放大示意图。
[0025] 图3为电池包固定机构的放大示意图。
[0026] 图4为图3的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7] 图5为螺母的剖视示意图。
[0028] 图6为螺母沿图5的A向的放大示意图。
[0029] 图7为图6的B—B剖视示意图
[0030] 图10为实施例一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31] 图9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 图10为保温机构的示意图。
[0033] 图11为涂敷头同连接杆的连接处的剖视示意图。
[0034] 图12为减振杆的示意图。
[0035] 图13为图12的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6] 图14为图13的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7] 图中:前挡杆1、电池包2、汽车地板3、连接柱31、电池包固定机构4、连接座41、第一吸盘42、第二吸盘43、吸附槽44、气道46、密封盖47、铰轴48、扭簧6、扭簧的一端61、扭簧的另一端62、弹簧圈63、避让间隙64、焊点7、外围焊点71、内围焊点72、
[0038] 保温机构10、箱体100、摆轴101、摆动齿轮102、正向驱动齿轮103、反向驱动齿轮104、换向齿轮105、动力输入轴106、摆杆107、涂敷头1071、液流通道1072、液流通道的内侧壁10721、驱动电机108、连接架90、连接杆98、减振杆9。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0040] 实施例一,参见图1,一种后置隔振式纯电动物流车电池包安装结构,包括汽车地板3和前挡杆1。
[0041] 汽车地板3使用时是位于汽车后的备箱前方和后排座后方之间。汽车地板3的两侧个设有一个连接柱31。
[0042] 前挡杆1为管状结构,具体为不锈钢管。前挡杆1沿汽车的宽度方向延伸。前挡杆1是位于汽车的后排座的后方的。前挡杆1连接有5个电池包固定机构4。5个电池包固定机构4沿前挡杆1的长度方向也即汽车的宽度方向分布。电池包固定机构4包括连接座41和连接于连接座后侧的第一吸盘42。连接座41同横挡杆1连接在一起,具体为焊接。电池包固定机构4位于前挡杆1的上方。前挡杆1的两端都连接有连接架90。连接架90设有插套97。前挡杆1插在插套97中。连接架90同连接柱31连接在一起。连接架90同连接柱31是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的。
[0043] 参见图2,连接架和前挡杆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前挡杆1的端部套设有扭簧6。扭簧6也位于插套97中。扭簧的一端61同连接架90固接在一起。扭簧的另一端62同前挡杆1固定在一起。前挡杆1焊接在插套97中。焊接过程中形成若干将连接杆1和连接架90连接在一起的焊点7。焊点7包括外围焊点71和内围焊点72。内围焊点72位于扭簧6的相邻的弹簧圈63之间。弹簧圈63同内围焊点72之间设有避让间隙64,以便扭簧6能够扭动。
[0044] 参见图3,第一吸盘42通过螺栓99配合螺母8同连接座41可拆卸连接在一起。第一吸盘42内连接有第二吸盘43。第二吸盘43的吸附端伸出第一吸盘42的吸附端。第一吸盘42和第二吸盘43都为橡胶制作而成。第一吸盘42和第二吸盘43之间围成吸附槽44。吸附槽44内设有若干弹性连接条45。弹性连接条45沿第二吸盘43周向分布。弹性连接条45的一端同第一吸盘42连接在一起,具体为一体结构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弹性连接条45的另一端第二吸盘43连接在一起,具体为一体结构的方式连接在一起。连接座41设有气道46。气道46将第二吸盘43内部空间和吸附槽44二者同第一吸盘42外部空间连通。气道46的外端设有朝外开启的密封盖47。
[0045] 参见图4,密封盖47是通过铰轴48同连接座41铰接在一起的。铰轴48位于密封盖47的上方,这样能够在第一吸盘42和第二吸盘43内的气压低于外部的气压时,密封盖47能够可靠地重新密封到气道46的外端。
[0046] 参见图5,螺母8包括主体段811、止摆段812和螺纹对齐保持机构82。主体段811的外端设有大径段813。大径段813的周壁上设有摆槽814。止摆段812设有摆头815。止摆段812可转动地穿设在大径段813内。摆头815插接在摆槽814内。
[0047] 螺纹对齐保持机构82包括顶头821和顶头驱动机构822。顶头821设置在止摆段812内。顶头驱动机构822包括第一驱动柱8221和第二驱动柱8222。第一驱动柱8221和第二驱动柱设置在摆头815内,且伸出止摆段812的外端面。
[0048] 参见图6,摆槽814有三个,对应地摆头815也要三个。三个摆槽814沿止摆段812的周向分布。没有摆头和摆槽之间都设有螺纹对齐保持机构82。止摆段812按照图中顺时针方向转动到摆头815同摆槽的一侧壁部8141抵接在一起时,摆头815和摆槽的另一侧壁部8142之间产生摆动间隙83、主体段811的螺纹和止摆段812的螺纹位于同一螺旋线上。
[0049] 参见图7,顶头驱动机构822还包括驱动柱定位插销8224、插入弹簧8223和驱动柱脱离弹簧825。驱动柱定位插销8224位于大径段813内且可以插入到摆头815中。插入弹簧8223位于大径段813内。
[0050] 参见图3、图5、图6和图7,当螺母8拧到螺栓99上时,按压第一驱动杆8221,第一驱动杆8221驱动顶头821伸入到通过摆动间隙83内而抵接在摆槽的另一侧壁部8142上使得摆头815同摆槽的一侧壁部8141抵接在一起而使得主体段811的螺纹和止摆段812的螺纹对齐而位于同一螺旋线上,此时在插入弹簧8223的作用下驱动驱动柱定位插销8224插入到第一驱动柱8221内、使第一驱动柱8221保持在当前状态(即将顶头抵接在摆槽的另一侧壁部上的位置的状态)。使得转动螺母时方便省力。
[0051] 螺母和螺栓拧紧在一起时,按压第二驱动柱8222、第二驱动柱8222驱动驱动柱定位插销8224脱离第一驱动柱8221,驱动柱脱离弹簧825驱动第一驱动柱8221弹出而失去对顶头821的驱动作用且使得驱动柱定位插销8224不能够插入到第一驱动柱8221内。此时止摆段812和主体段811之间能够相对转动,受到振动而导致拉钉同连接螺纹孔有脱离的趋势时,止摆段812和主体段811的转动会导致二者的螺纹错开,从而阻止脱出的产生。
[0052] 参见图1、图3、图4和图8,使用时,将电池包2隔震在汽车地板3上,前挡杆1位于电池包2的前方。然后朝前推电池包2,电池包2挤压第一吸盘42和第二吸盘43,第一吸盘42和第二吸盘43内的气体冲开密封盖47而将气体排出,停止按压时密封盖47自动盖到气道36上,从而保持内部负压状态而实现吸附固定。当观察到第一吸盘42吸附在电池包2上时则第二吸盘43也会一并吸附在电池包2上。当瞬间冲击而导致第一吸盘42产生瞬间局部断开时,在第二吸盘43的作用下会自动恢复并重新吸附住,从而实现可靠的连接和隔振作用。电池包2仅通过电池包固定机构4进行固定。
[0053] 拆卸下电池包2的方法为,开启密封盖47对第一吸盘42和第二吸盘43进行破真空即可。
[0054] 实施例二,同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为:
[0055] 参见图9,连接架90连接有保温机构10。连接架90还包括连接杆98和减振杆9。连接杆98为向上(当然向下也是可以的)拱起的弧形结构。连接杆98的一端同连接柱31连接在一起。连接杆98的另一端同减振杆9的一端连接在一起。减振杆9的另一端插套97连接在一起。
[0056] 保温机构10包括箱体100、摆杆107和驱动电机108。箱体100同连接柱31连接在一起。摆杆107设有涂敷头1071。涂敷头1071为环形。涂敷头1071套设在连接杆98上。驱动电机108固定于箱体100。
[0057] 参见图10,保温机构10还包括动力输入轴106、摆轴101、以及位于箱体内的摆动齿轮102、正向驱动齿轮103、反向驱动齿轮104和换向齿轮105。摆轴101转动连接于箱体100。摆动齿轮102连接于摆轴101。正向驱动齿轮103连接于动力输入轴106。动力输入轴106转动连接于箱体100。动力输入轴106同驱动电机108(参见图6)的动力输出轴连接在一起。正向驱动齿轮103为扇形齿轮。正向驱动齿轮103可以转动到同摆动齿轮102啮合在一起。反向驱动齿轮104连接于动力输入轴106。反向驱动齿轮104和正向驱动齿轮103沿动力输入轴106的轴向分布。反向驱动齿轮104为扇形齿轮。反向驱动齿轮104可以转动到同换向齿轮105啮合在一起。反向驱动齿轮104和摆动齿轮102错开即不能够啮合在一起。换向齿轮105和摆动齿轮102啮合在一起。摆杆107同摆轴101连接在一起。
[0058] 参见图11,涂敷头1071内设有液流通道1072。液流通道1072沿涂敷头1071的周向延伸。液流通道的内侧壁9721为导热材料制作而成。
[0059] 参见图9、图10和图11,通过保温机构10对连接杆98进行加热的过程为:使温度符合要求的流体(如热水)流过液流通道1072,驱动电机108驱动动力输入轴106连续转动,动力输入轴106驱动正向驱动齿轮103和反向驱动齿轮104顺时针转动。当转动到正向驱动齿轮103同摆动齿轮102啮合在一起时、反向驱动齿轮104同换向齿轮105断开,正向驱动齿轮103驱动摆动齿轮102逆时针转动,摆动齿轮102通过摆轴101驱动摆杆107逆时针摆动,摆杆
107上的涂敷头1071在连接杆98上逆时针滑动。当转动到反向驱动齿轮104同换向齿轮105啮合在一起时、正向驱动齿轮103同摆动齿轮102断开,反向驱动齿轮104驱动换向齿轮105逆时针转动,换向齿轮105驱动摆动齿轮102顺时针摆动,摆动齿轮102通过摆轴101驱动摆杆107顺时针摆动,摆杆107上的涂敷头1071在连接杆98上顺时针滑动。涂敷头1071在连接杆98上滑动的过程中而通过液流通道的内侧壁9721将热量传导给连接杆98而使得连接杆
98被加热而保持在所需要的温度,从而避免温度改变而导致连接杆的弹性吸能效果改变。
为了避免涂敷头1071来回滑动时产生位置偏差而不能够可靠地在连接杆98上滑动,正向驱动齿轮103驱动摆动齿轮102摆动的角度和反向驱动齿轮104通过换向齿轮驱动摆动齿轮摆动的角度是相等的。
[0060] 参见图12,减振杆9包括竖置的阻尼油缸91和套设在阻尼油缸上的减振弹簧92。阻尼油缸91包括阻尼油缸缸体911。阻尼油缸缸体911同连接杆98连接在一起。阻尼油缸缸体911内设有第一活塞912。第一活塞912通过活塞杆913同插套97连接在一起。减振弹簧92的一端同活塞杆913固接在一起、另一端同阻尼油缸缸体911固接在一起。阻尼油缸缸体911内还设有第二活塞914和分离板94。分离板94和阻尼油缸缸体911固接在一起。阻尼油缸缸体
911和第一活塞912之间形成第一油腔915。分离板94和第二活塞914之间形成第二油腔916。
第一油腔915的内径大于第二油腔916的内径。第一油腔915和第二油腔916沿上下方向分布。分离板94设有连通孔941。连通孔941连通第一油腔915和第二油腔916。
[0061] 第一活塞912和第二活塞914之间设有电磁力吸合机构95。电磁力吸合机构95包括电磁铁951和铁磁性材料片952。电磁铁951设置于第一活塞912上。铁磁性材料片952设置于第二活塞914上。
[0062] 连通孔941设有门板942。
[0063] 参见图13,门板942通过门轴9421铰接在连通孔941内。分离板94设有门板复位机构。门板复位机构为设置于门板的转轴上的扭簧。门板942仅能朝向第二油腔916单向开启。连通孔941内设有速度传感器96。门板942设有若干贯穿门板的主阻尼通道9422。主阻尼通道9422内穿设有阻尼杆9423。阻尼杆9423球面配合卡接在主阻尼通道9422内。阻尼杆9423设有支阻尼通道9424。阻尼杆9423的两端都伸出门板942。阻尼杆9423的两个端面都为球面。阻尼杆9423为圆柱形。
[0064] 参见图14,阻尼杆9423的两个端面上都设有若干沿阻尼杆周向分布的增阻槽9425。
[0065] 参见图12、图13和图14,使用时,第一油腔915和第二油腔916内填充油等液体。当受到冲击而导致减振弹簧92收缩时,减振弹簧92驱动活塞杆913驱动第一活塞912移动而使得第一油腔第一油腔915缩小,第一油腔915缩小驱动油经连通孔941从第一油腔915流向第二油腔916、油的该流向被速度传感器96检测到,速度传感器96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电磁铁951失电、从而使得电磁力吸合机构95失去对第一活塞912和第二活塞914的固定作用(即第一活塞912和第二活塞914能够产生相对移动),油流过连通孔941时将门板942推开使得油流经连通孔941直通而进入第二油腔916(即门板942不对油产生阻尼作用),从而实现了阻尼作用较小而不会导致减振弹簧收缩受阻、也即弹簧能够及时收缩而降低弹簧收缩行程颠簸,弹簧收缩行程结束后在门板复位机构97的作用下(即由于门板保持向下倾斜且密度大于油)而自动转动而关,门板942重新阻拦在连通孔941内。然后减振弹簧92伸长复位而释放能量,伸长的结果导致阻尼油缸缸体911和第一活塞912产生分离运动使得第二油腔916缩小而第一油腔915变大,使得油经连通孔941从第二油腔916流向第一油腔915、油的该流向被速度传感器96检测到,速度传感器96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电磁铁951得电、电磁铁951产生磁力从而使得电磁力吸合机构95将第一活塞912和第二活塞914固定住且压紧在油上,油该方向流道时门板942不能够被推开、使得油能够在整个弹簧收缩行程中门板942产生摩擦阻尼现象而吸能、从而降低弹簧伸长行程颠簸。
[0066] 门板的阻尼吸能减振过程为:油流经主阻尼通道、支阻尼通道和阻尼杆晃动将振动能量转变为热能而消耗掉。如果振动较小而不足以促使盲孔变形时,此时只有油的晃动,油晃动时阻尼杆产生晃动而吸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