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压控制阀和使用该油压控制阀的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80041894.1

文献号 : CN10657473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高田保英

申请人 :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摘要 :

提供一种油压控制阀,实现各通道的布局自由度的提高且不要求构成部件的高的尺寸精度。具备:圆筒状的阀体(50),其在圆筒轴部(50b)形成有延迟角、提前角通道(18a、19a)和再导入通道(58);滑阀(51),其向轴向滑动自如地设置在阀体(50)内,经由各台肩部(51a、51b)切换向延迟角油压室(11)和提前角油压室(12)的工作油的供排;圆筒状的衬套(52),其由固定于圆筒轴部(50b)的外周面的合成树脂材料构成;螺线管部(55),其使滑阀(51)在轴向上移动;所述衬套(52)在周壁上形成有与延迟角、提前角通道(18a、19a)连通的延迟角、提前角通路孔(64a、64b),在内周面形成有与再导入通道(58)连通的连通槽(65)。

权利要求 :

1.一种油压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具备:筒状的阀体,其在周壁的径向上贯穿地形成有使工作油流通的多个通道;

筒状的滑阀,其向轴向滑动自如地设置在该阀体的内部,根据滑动位置而进行所述多个通道的开闭切换;

圆筒状的衬套,其沿着轴向配置而固定于所述阀体的外周面,具有在周壁的径向上贯穿地形成而与所述多个通道连通的连通孔、以及在内周面的轴向上形成而与所述多个通道中的任一个连通的连通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压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体的轴向的前端部形成有导入所述工作油的导入通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压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利用比所述阀体和滑阀软的材料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压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和滑阀利用金属材料形成,而所述衬套利用合成树脂材料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压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利用能够从径向分割的多个部件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压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由单一的筒状部件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压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通过金属材料的铸造而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压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体的周壁上向径向贯穿地形成有导入所述工作油的导入孔。

9.一种油压控制阀,用于通过供排工作油来使可动部件工作从而对凸轮轴相对于曲轴的相对旋转相位进行控制的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该油压控制阀的特征在于,所述油压控制阀具备:内部中空状的凸轮螺栓,其将所述可动部件固定在所述凸轮轴的轴向的一端部,并且在周壁的径向上贯穿地形成有使工作油流通的供排通道;

筒状的滑阀,其向轴向滑动自如地设置在该凸轮螺栓的内部,根据滑动位置而进行所述供排通道的开闭切换;

内部中空状的衬套,其沿着轴向配置而固定于所述凸轮螺栓的外周面,具有在周壁的径向上贯穿地形成而与所述供排通道连通的连通孔、以及在内周面的轴向上形成而与所述供排通道中的任一个连通的连通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油压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凸轮螺栓的轴向的前端部形成有导入所述工作油的导入通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油压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由能够从径向分割成对开状的、利用合成树脂材料形成的多个部件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油压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路形成在连通槽与所述凸轮螺栓的外周面之间,所述连通槽沿着轴向形成在所述衬套的内周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油压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衬套的内周侧设置有突起部,而在所述凸轮螺栓的外周侧设置有供所述突起部卡止的嵌合孔,通过所述突起部与嵌合孔的嵌合而将衬套固定于所述凸轮螺栓。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油压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通过卡扣配合或焊接而固定在所述凸轮螺栓的外周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油压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由利用合成树脂材料形成的单一的筒状部件构成。

16.一种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具备:驱动旋转体,其从曲轴传递有旋转力,并且在内部形成有工作室;

从动旋转体,其固定在凸轮轴的轴向一端部,并且旋转自如地收纳配置在所述驱动旋转体的内部,将所述工作室分隔为提前角工作室和延迟角工作室,通过对该两工作室供排工作油,相对于所述驱动旋转体向提前角侧或延迟角侧相对旋转;

油压控制阀,其对从油泵压送来的工作油向所述两工作室的供排进行控制;

执行构件,其使该油压控制阀工作;

该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油压控制阀具备:

内部中空的凸轮螺栓,其将所述从动旋转体固定在所述凸轮轴的轴向的一端部,并且在周壁的径向上贯穿地形成有使工作油流通的供排通道;

筒状的滑阀,其向轴向滑动自如地设置在该凸轮螺栓的内部,根据滑动位置来进行所述供排通道的开闭切换;

内部中空状的衬套,其沿着轴向配置固定在所述凸轮螺栓的外周面,具有在周壁的径向上贯穿地形成而与所述供排通道连通的连通孔、以及在内周面的轴向上形成而与所述供排通道中的任一个连通的连通路。

说明书 :

油压控制阀和使用该油压控制阀的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

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例如在根据运转状态对内燃机的进气门、排气门的开闭正时进行可变控制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中使用的油压控制阀。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作为在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中使用的油压控制阀,提供了各种阀,作为其中之一,包括在以下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阀。
[0003] 对其概略进行说明,该油压控制阀具备:圆筒状的阀体,其作为将叶片转子固定于凸轮轴的轴向一端部的凸轮螺栓发挥作用;圆筒状的衬套,其收纳固定于该阀体的内部;滑阀,其沿着轴向滑动自如地设置于该衬套的内部;螺线管,其克服向一方向施力的阀弹簧的弹力而向另一方向按压该滑阀。
[0004] 所述阀体在周壁上沿径向贯穿形成有与提前角油压室、延迟角油压室等连通的多个通道。另一方面,所述衬套在外周面的轴向上沿着轴向形成有所述多个连通路,在该各连通路的轴向的端部、周壁上形成有多个连通孔。
[0005] 所述滑阀通过从控制单元向所述螺线管输出的控制电流而向轴向滑动,经由形成于周壁的油孔等而控制所述衬套的各连通孔、连通路的开口面积。
[0006] 而且,通过根据内燃机运转状态使所述滑阀向轴向移动,使所述连通路与各通道适当地连通,选择性地将从油泵压送来的油向叶片转子的提前角油压室和延迟角油压室供排,来改变凸轮轴相对于曲轴的相对旋转相位。
[0007] 现有技术文献
[0008] 专利文献
[0009] 专利文献1:US 7,389,756 B2

发明内容

[0010]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1]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油压控制阀中,为了提高所述阀体的各通道的轴向布局自由度,构成为在所述衬套的外面形成沿着轴向的多个连通路,并且在该连通路的轴向端部等形成与所述通道连通的连通孔,滑阀滑动自如地设置在所述衬套的内部。
[0012] 因此,整体结构变得复杂,并且,为了在衬套上形成连通路并且在该衬套的内周面确保滑阀的滑动性,对衬套要求高尺寸精度。其结果是,不得已导致了制造作业成本的高涨。
[001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压控制阀,能够实现在阀体上形成的通道的轴向布局自由度的提高并且不要求构成部件的高尺寸精度。
[0014]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0015] 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具备:筒状的阀体,其在周壁的径向上贯穿地形成有使工作油流通的多个通道;筒状的滑阀,其向轴向滑动自如地设置在该阀体的内部,根据滑动位置而进行所述多个通道的开闭切换;圆筒状的衬套,其沿着轴向配置固定于所述阀体的外周面,具有连通孔和连通路,所述连通孔在周壁的径向上贯穿地形成,与所述多个通道连通,所述连通路在内周面的轴向上形成,与所述多个通道中的任一个连通。
[0016] 发明的效果
[0017] 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通道轴向布局自由度的提高且不要求构成部件的高的尺寸精度,因此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剖切表示应用本发明的油压控制阀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0019]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叶片转子被保持在中间相位的旋转位置的状态的主视图。
[0020] 图3是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电磁切换阀的阀体等各构成部件的纵剖视图。
[0021] 图4是分解表示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电磁切换阀的阀体和衬套的立体图。
[0022] 图5是衬套的一侧分割部的立体图。
[0023] 图6是本实施方式提供的阀体的俯视图。
[0024] 图7A是图6的A-A线剖视图,图7B是图6的B-B线剖视图,图7C是图6的C-C线剖视图。
[0025] 图8是本实施方式提供的阀体的右侧视图。
[0026]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电磁切换阀的滑阀移动到最大右方向位置的状态的阀体侧的纵剖面,图9A是图8的D-D线剖视图,图9B是图8的E-E线剖视图。
[0027]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电磁切换阀的滑阀移动到轴向的中间位置的状态的阀体侧的纵剖面,图10A是图8的D-D线剖视图,图10B是图8的E-E线剖视图。
[0028]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电磁切换阀的滑阀移动到最大左方向位置的状态的阀体侧的纵剖面,图11A是图8的D-D线剖视图,图11B是图8的E-E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以下,基于附图对将本发明的油压控制阀应用于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30]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气门正时控制装置具备:作为驱动旋转体的链轮1,其经由图外的正时链条,被内燃机的曲轴驱动而旋转;进气侧的凸轮轴2,其沿着内燃机前后方向配置,设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链轮1进行相对旋转;相位变更机构3,其配置在所述链轮1与凸轮轴2之间,改变该两者1、2的相对旋转相位;锁定机构4,其使该相位变更机构3在最延迟角相位位置处锁定;油压回路5,其分别使所述相位变更机构3和锁定机构4单独独立地工作。
[0031] 所述链轮1形成为大致厚壁圆盘状,在外周具有卷绕有所述正时链条的齿轮部1a,并且构成为封堵后述壳体的后端开口的后罩,在中央贯穿形成有将所述凸轮轴2的一端部2a支承为旋转自如的支承孔1b。
[0032] 所述凸轮轴2经由多个凸轮轴承02而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气缸盖01,在外周面,在轴向位置一体地固定有使图外的内燃机阀即进气门打开的多个卵形的旋转凸轮,并且在一端部2a的内部轴心方向上形成有供后述凸轮螺栓50螺纹结合的螺栓孔6。
[0033] 该螺栓孔6从一端部2a的前端侧沿着内部轴线方向贯穿设置,并且从开口的前端侧朝向内底部形成为阶梯缩径状,由前端侧的均一径的内螺纹部6a和从该内螺纹部6a的后端向内方形成为缩径锥状的阶梯部6b构成,在所述内螺纹部6a的轴向内侧切有内螺纹。
[0034] 所述阶梯部6b在内部形成有从后述油泵20压送油压的油压导入室6c。
[0035]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相位变更机构3具备:壳体7,其从轴向一体地设置于所述链轮1;作为从动旋转体的叶片转子9,其经由成为凸轮螺栓的后述的阀体50,从轴向固定于所述凸轮轴2的一端部2a,旋转自如地收纳在所述壳体7内;作为延迟角工作室和提前角工作室的、各四个延迟角油压室11和提前角油压室12,其在所述壳体7的内部的工作室中,由突出设置在后述壳体本体7a的内周面的四个靴状物(shoe)10和所述叶片转子9分隔而成。
[0036] 所述壳体7由以下部件构成:圆筒状的壳体本体7a,其由烧结金属一体地形成;前罩13,其通过冲压成形而形成,封堵所述壳体本体7a的前端开口;作为后罩的所述链轮1,其封堵后端开口。所述壳体本体7a、前罩13和链轮1通过贯穿所述各靴状物10的各螺栓插通孔10a的四根螺栓14而共同连接固定。所述前罩13在中央贯穿形成有径较大的插通孔13a,并且在该插通孔13a的外周侧内周面将各油压室11、12内密封。
[0037] 所述叶片转子9由以下部件构成:转子部15,其由金属材料一体形成,被阀体50固定在所述凸轮轴2的一端部2a;四个叶片16a~16d,其在该转子部15的外周面,在圆周方向上的大致90°等间隔位置呈辐射状地突出设置。
[0038] 所述转子部15形成为径较大的圆筒状,在中央的内部轴向上贯穿地形成有与所述凸轮轴2的内螺纹孔6c连续的螺栓插通孔15a,并且与后端面的凸轮轴2的一端部2a前端面相抵接。
[0039] 另一方面,所述各叶片16a~16d的突出长度形成得较短,分别配置在各靴状物10之间,并且圆周方向的宽度被设定为大致相同而形成为厚壁的板状。在所述各叶片16a~16d的外周面和各靴状物10的前端分别设置有分别对壳体本体7a的内周面与转子部15的外周面之间进行密封的密封部件17a、17b。
[0040] 另外,在所述叶片转子9如图2的单点划线所示那样向延迟角侧相对旋转时,第一叶片16a的一侧面与在相对的所述一个靴状物10的相对侧面形成的突起面10b抵接而最大延迟角侧的旋转位置受到限制。另外,如图2的双点划线所示,在向提前角侧相对旋转时,与上述情况相同,第一叶片16a的另一侧面与相对的另一靴状物10的相对侧面10c抵接而最大提前角侧的旋转位置受到限制。
[0041] 此时,其他叶片16b~16d的两侧面不从圆周方向与相对的各靴状物10的相对面抵接而处于分离状态。因此,叶片转子9与靴状物10的抵接精度得以提高,并且向后述各油压室11、12的油压的供给速度变快而叶片转子9的正反转响应性变高。
[0042] 在所述各叶片16a~16d的正反转方向的两侧面与各靴状物10的两侧面之间,分隔有前述各延迟角油压室11和各提前角油压室12,各延迟角油压室11和各提前角油压室12分别经由在所述转子部15的内部大致呈辐射状形成的延迟角侧连通路11a和提前角侧连通路12a而与后述油压回路5连通。
[0043] 所述锁定机构4将叶片转子9相对于壳体7保持在最延迟角侧的旋转位置(图2的单点划线位置)。
[0044] 即,如图1和图2所示,该锁定机构4主要由以下部件构成:锁定孔构成部1c(仅记载于图1),其被压入固定在所述链轮1的内周侧的规定位置;锁定孔24,其形成在该锁定孔构成部1c;锁定销25,其进退移动自如地设置于在所述叶片转子9的第一叶片16a的内部轴向上形成的滑动孔27,小径的前端部25a相对于所述各锁定孔24分别卡止脱离;螺旋弹簧26,其对该锁定销25向锁定孔24方向施力;图外的解除用受压室,其形成在所述锁定孔24的内部,利用被供给的油压,使所述锁定销25克服所述螺旋弹簧26的弹簧力而在所述各锁定孔24中后退移动从而解除卡合;锁定通路,其向该解除用受压室供给油压。
[0045] 所述锁定孔24形成为直径充分大于锁定销25的小径的前端部25a的外径的圆形状,并且形成在链轮1的内侧面的与所述叶片转子9的最延迟角侧的旋转位置对应的位置。
[0046] 所述锁定销25以前端部25a的受压面承受被供给至所述解除用受压室的油压而后退移动,从而从锁定孔24中拔出而解除锁定,并且,由于设置在后端侧的所述螺旋弹簧26的弹簧力,前端部25a卡入所述锁定孔24的内部而将叶片转子9相对于壳体7锁定。
[0047]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油压回路5具备:延迟角通路18,其经由延迟角侧连通路11a而对所述各延迟角油压室11供排油压;提前角通路19,其经由提前角侧连通路12a而对各提前角油压室12供排油压;所述锁定通路,对所述解除用受压室供排油压;油泵20,选择性地向所述各延迟角、提前角通路18、19供给工作油;油压控制阀即单一的电磁切换阀21,其根据内燃机运转状态来切换所述延迟角通路18和提前角通路19的流路。
[0048] 所述延迟角通路18和提前角通路19各自的一端部连接于所述电磁切换阀21的后述的衬套52的延迟角、提前角通路孔64a、64b,而另一端侧分别经由所述延迟角、提前角侧连通路11a、12a与所述各延迟角油压室11和各提前角油压室12连通。
[0049] 所述锁定通路与所述延迟角通路18连通,向所述延迟角油压室11供排的油压被向所述解除用受压室供排。
[0050] 所述油泵20是被内燃机的曲轴驱动而旋转的次摆线泵等通常的泵,通过外转子、内转子的旋转而将从油盘23内经由吸入通路20b吸入的工作油经由排出通路20a排出,将其一部分从主油道M/G向内燃机的各滑动部等供给,并且将其余的向所述电磁切换阀21侧供给。需要说明的是,在排出通路20a的下游侧,设置有图外的过滤器,并且设置有使从该排出通路20a排出的过剩的工作油经由泄油通路22返回油盘23并控制成合理的流量的图外的流量控制阀。
[0051] 如图1和图3等所示,所述电磁切换阀21是三位三通的比例型阀,主要由以下部件构成:圆筒状的阀体50;圆筒状的滑阀51,其在该阀体50的内部沿轴向滑动自如地设置;圆筒状的衬套52,其固定在所述阀体50的外周面;泄油塞53,其一体地压入固定在所述滑阀51的前端部;施力部件即阀弹簧54,其弹性安装于该泄油塞53与在所述阀体50的内部形成的环状阶梯面之间,对该滑阀阀芯51向图1中右方施力;作为执行构件的螺线管部55,其设置于所述阀体50的外侧一端部,使所述滑阀51克服阀弹簧54的弹力而向图中左方移动。
[0052] 所述阀体50由铁系金属材料形成,如前述那样作为凸轮螺栓发挥作用,如图1、图3以及图4所示,主要由以下部件构成:所述螺线管部55侧的头部50a;圆筒轴部50b,其从该头部50a的根部向轴向延伸;大径圆筒部50c,其形成在该圆筒轴部50b的前端侧,在外周面形成有与所述凸轮轴2的内螺纹孔6b螺纹结合的外螺纹部50d;滑动用孔50e,其从所述头部50a前端面侧沿内部轴向形成。
[0053] 所述头部50a在外周形成有能够供扳手等紧固夹具嵌合的六角部,并且在形成于内部前端侧的大径槽部的内周面,压入固定有限制所述滑阀51向螺线管部55侧的最大滑动位置的圆环状的止挡件56。
[0054] 如图7A~C所示,所述圆筒轴部50b在周壁上从所述外螺纹部50d侧朝向头部50a侧,沿着十字径向依次贯穿地形成有各四个导入通道57、前述提前角通道19a、再导入通道58和延迟角通道18a。需要说明的是,在图7中,没有关于所述导入通道57的描述,但与其他通道同样地沿十字径向形成。
[0055] 另外,如图3所示,在圆筒轴部50b上,在所述延迟角通道18a附近的外周面,沿着径向形成有进行所述衬套52的定位的嵌合孔即定位用孔50f。
[0056] 所述大径圆筒部50c在内部形成有从轴向与所述凸轮轴2的所述油压导入室6c连通的导入通路59,从所述油泵20的排出通路20a压送来的油压经由油压导入室6c而向导入通路59供给,该导入通路59形成为阶梯径状,内部的小径部59a侧与所述各导入通道57连通。
[0057] 关于所述滑阀51,如图3所示,在内部轴向上贯穿地形成有泄油通路60,并且在外周的所述小径部59a侧的轴向一端部侧形成有圆柱状的两个台肩部(阀部)即第一台肩部51a和第二台肩部51b。另外,在这两个台肩部51a、51b之间,形成有根据滑阀51的滑动位置而与所述各延迟角通道18a和所述各提前角通道19a、各再导入通道58适当地连通的凹槽
61,并且在从所述第二台肩部51b到所述泄油塞53之间的外周面,沿着轴向形成有排出用通路62。而且,在滑阀51的与两个台肩部51a、52b在轴向上位于相反侧的周壁上,沿着径向贯穿形成有与所述排出用通路62和泄油通路60连通的泄油孔63。
[0058] 关于所述泄油塞53,如图1和图3所示,由与滑阀51相同的金属材料大致形成为有底圆筒状,以覆盖嵌合滑阀51的一端开口51c的方式被从轴向压入固定,并且在滑阀51侧的一端部外周,一体地设置有弹力保持所述阀弹簧54的一端部的凸缘部53a。另外,泄油塞53在内部轴向上形成有从轴向与所述泄油通路60连通的泄油室66,并且在前端部的周壁,沿着径向贯穿形成有将所述泄油室66与外部连通的一对开口孔66a。
[0059] 所述凸缘部53a从轴向与所述止挡件56的内周部抵接,限制滑阀51向外方的最大移动位置。
[0060] 关于所述衬套52,如图3~图5所示,利用合成树脂材料形成,并且从径向一分为二地形成为对开状,使这两分割部52a、52b从径向对接并通过例如焊接法将其接合从而形成为圆筒状一体,并且内周面从外方呈覆盖嵌合的状态固定于阀体50的圆筒轴部50b的外周面。另外,该衬套52通过在一侧的分割部52a的周向大致中央位置设置的突起部52c与所述圆筒轴部50b的定位用孔50f嵌合而相对于阀体50进行了整体的旋转方向和轴向的定位固定。
[0061]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通过卡扣配合等使所述两个分割部52a、52b接合。
[0062] 另外,关于所述衬套52,在与所述阀体50的延迟角通道18a和提前角通道19a分别对应的位置、也就是说与它们重合的位置,贯穿形成有作为连通孔的延迟角通路孔64a和提前角通路孔64b,并且在所述两分割部52a、52b的各内周面,沿着轴向形成有与所述四个再导入通道58分别连通的四个连通槽65。
[0063] 该各连通槽65在该内周面与阀体50的圆筒轴部50b的外周面之间构成连通路,从所述各分割部52a、52b的阀体50的大径圆筒部50c侧的外端部65a沿着轴向延伸,其内端部65b延伸设置到与所述再导入通道58重合的位置,并且,所述外端部65a经由所述凸轮轴2的螺栓孔6的内螺纹部6a内周面之间的通路部而始终与所述导入通道57连通。
[0064] 如图1所示,所述螺线管部55主要由以下部件构成:螺线管外壳71,其经由托架70而通过螺栓固定于图外的链罩;线圈72,其收纳保持在该螺线管外壳71的内部,从内燃机的控制单元(ECU)37接受控制电流的输出;圆筒状的固定磁轭73,其固定在该线圈72的内周侧;可动冲杆74,其向轴向滑动自如地设置在该固定磁轭73的内部;驱动杆75,其一体地形成在该可动冲杆74的前端部,前端部75a从轴向与所述泄油塞53的底壁抵接而克服所述阀弹簧54的弹簧力而向图1中的左方按压所述滑阀51。
[0065] 所述螺线管外壳71通过密封环76而保持在所述链罩的保持孔内,并且,在后端侧安装有在内部具有与ECU37电连接的端子78的合成树脂制的连接器77。
[0066] 如图9~图11所示,所述螺线管部55通过ECU37的控制电流与所述阀弹簧54的相对压力,使所述滑阀51移动到前后轴向的三个位置,使滑阀51的所述凹槽61和排出用通路62与在径向上与其对应的所述延迟角通道18a和提前角通道19a连通,或者通过所述各台肩部51a、51b来封闭延迟角通道18a和提前角通道19a的开口端从而切断连通。
[0067] 所述导入通路59与导入通道57以及连通槽65、再导入通道58在所述滑阀51任一滑动位置都始终连通,因此,从油泵20排出的油压从所述导入通路59经过导入通道57、连通槽65而始终向再导入通道58内供给。
[0068] 在所述ECU37中,内部的计算机输入来自图外的曲轴角传感器(内燃机转速检测)、空气流量计、内燃机水温传感器、内燃机温度传感器、节气门开度传感器以及检测凸轮轴2当前的旋转相位的凸轮角传感器等各种传感器类的信息信号来检测当前的内燃机运转状态,并且如前述那样,向所述电磁切换阀21的线圈72输出控制电流或者切断通电来控制所述滑阀51的移动位置,选择性地对所述各通道进行切换控制。
[0069] 〔本实施方式的动作〕
[0070]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的具体动作进行说明。
[0071] 首先,例如,在对点火开关进行断开操作而使内燃机停止的情况下,从ECU37向螺线管部55的通电也被切断,因此如图9A、B所示,滑阀51被阀弹簧54的弹簧力保持在最大右方向的位置(第一位置)。此时,通过滑阀51的第一台肩部51a将阀体50的各提前角通道19a打开,使滑阀51的泄油通路60连通。因此,所述各提前角油压室12内的工作油如图9A的虚线箭头所示,经过衬套52的各提前角通路孔64b、阀体50的各提前角通道19a、滑阀51的泄油通路60,流入泄油塞53的泄油室66内而从各开口孔66a向外部排出。由此,各提前角油压室12的内部成为低压。
[0072] 同时,如图9A、B所示,所述滑阀51使各延迟角通道18a和各再导入通道58相对于凹槽61连通。因此,在该状态下,所述各再导入通道58与各连通槽65、导入通道57、导入通路59连通。
[0073] 该内燃机停止时,所述油泵20的驱动也被停止,因此不会向所述延迟角、提前角油压室11、12供给油压,所以所述叶片转子9会因作用于凸轮轴2的轮换转矩的负转矩,而如图2的单点划线所示那样,相对于链轮1向逆时针方向(最延迟角方向)相对旋转。因此,进气门的气门正时被控制成最延迟角的相位。
[0074]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时刻,若叶片转子9被保持于最延迟角位置,则锁定销25会因螺旋弹簧26的弹力而进入,卡入锁定孔24而叶片转子9处于被锁定于壳体7的状态。
[0075] 接下来,若对点火开关进行接通操作而使内燃机启动,伴随于此,油泵20也驱动,向排出通路20a排出的油压如由图9A、B的箭头所示,从所述导入通路59经过导入通道57而流入各连通槽65,接着从各再导入通道58、凹槽61、各延迟角通道18a、各延迟角通路孔64a经由延迟角通路18向各延迟角油压室11供给。由此,各延迟角油压室11内处于高压状态。因此,所述叶片转子9维持着相对旋转到最延迟角的位置的状态,进气门的气门正时处于被控制成延迟角侧的状态,因此,内燃机启动性良好。
[0076] 另外,在该时刻,经由所述锁定通路而向解除用受压室供给与延迟角油压室11相同的油压,但在起转初始的时刻,解除用受压室内的油压不上升,因此锁定销25卡入锁定孔24内而处于被锁定的状态。因此,能够抑制由所述轮流转矩引起的叶片转子9的抖动等。
[0077] 之后,若经由锁定通路而向解除用受压室供给的油压变高,则使所述锁定销25克服螺旋弹簧26的弹簧力而后退移动,解除与锁定孔24的锁定状态,由此,叶片转子9处于自由状态。
[0078] 需要说明的是,此时,所述各提前角油压室12如前述那样维持低压状态。
[0079] 接下来,若内燃机例如从怠速运转转移到常规运转,则从所述ECU37向螺线管部55的线圈72供给规定量的电流。由此,如图10A、B所示,由于驱动杆75的按压力,滑阀51克服阀弹簧54的弹力而向图中左方稍微移动(第二位置)。在该状态下,通过第一、第二台肩部51a、51b将延迟角通道18a和提前角通道19a封闭,并且,虽然各再导入通道58也与凹槽61连通,但处于被所述各台肩部51a、51b封闭的状态。
[0080] 因此,如图10A所示,所述各延迟角油压室11和提前角油压室12不再从各自的内部排出工作油,同时,如图10B所示,从油泵20压送来的工作油向各油压室11、12的供给也被切断。
[0081] 由此,如图2的实线所示,叶片转子9被保持在最延迟角与最提前角之间的中间位置。因此,进气门的气门正时被控制在最延迟角与最提前角之间的中间相位,能够实现常规运转时的内燃机旋转的稳定化和燃料经济性的提高。
[0082] 接下来,例如,在从内燃机的常规运转转移到高旋转高负荷域的情况下,从ECU37向螺线管部55的线圈72供给更大的电流,如图11A、B所示,利用驱动杆75的按压力,滑阀51克服阀弹簧54的弹力而向最大左方向移动(第三位置)。由此,延迟角通道18a与排出用通路62连通,并且各再导入通道58和提前角通道19a相对于凹槽61分别连通。
[0083] 因此,如图11A的虚线箭头所示,各延迟角油压室11内的油压从所述延迟角通路孔64a和延迟角通道18a经过排出用通路62流入各泄油孔63和泄油通路60而连续地进入泄油室66内,接着经由各开口孔66a向外部排出。因此,各延迟角油压室11内成为低压。
[0084] 另一方面,在各提前角油压室12中,从油泵20压送来的工作油如图11A、B的箭头所示的那样,从所述凹槽61经由各提前角通道19a、各提前角通路孔64b、提前角通路19而向各提前角油压室12供给,该各提前角油压室12内成为高压。
[0085] 因此,如图2的双点划线所示,叶片转子9向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向最大提前角侧相对旋转。由此,进气门的气门正时成为最提前角相位而排气门的气门重叠变大,进气填充效率变高而能够实现内燃机输出转矩的提高。
[0086] 这样,根据内燃机的运转状态,ECU37以预定的通电量向电磁切换阀21通电或者切断通电来控制所述滑阀51的轴向的移动位置。由此,控制所述相位变更机构3和锁定机构4而控制成凸轮轴2相对于链轮1的最合适的相对旋转位置,因此能够实现气门正时的控制精度的提高。
[0087]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滑阀51滑动自如地设置在所述阀体50的内部,将衬套52固定在阀体50的圆筒轴部50b的外周面,因此,能够使电磁切换阀21的整体构造简化。另外,也能够使各通路孔、各通道等的油压回路简化,因此能够实现制造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能够实现制造作业成本的降低。
[0088] 另外,所述衬套52不是像以往那样将衬套52设置于阀体50的内部,而只是将其固定于阀体50的外周面,因此对衬套52不再要求高的尺寸精度,在这一点也能够实现制造作业成本的降低。
[0089] 而且,所述衬套52不要求所述高的尺寸精度,所以能够利用合成树脂材料形成,因此能够实现电磁切换阀21的轻量化。
[0090] 进而,如前所述,通过所述阀体50和滑阀51来进行工作油的选择性的切换控制,因此在所述衬套52的形成中无需考虑在工作油中存在的异物的咬入。也就是说,能够由比所述阀体50、滑阀51更软的合成树脂材料那样的材料形成。
[0091] 另外,将所述衬套52分为两部分形成,并通过焊接将其结合,因此向阀体50的组装性良好。
[0092] 而且,在缩短所述螺栓孔6的轴向的长度的同时,通过纵剖面形状的简化,凸轮轴2的开孔加工作业变得容易。
[0093] 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单一的电磁切换阀21来发挥向所述延迟角油压室11、提前角油压室12的油压控制用和向解除用受压室的油压控制用这两个作用,因此内燃机本体的布局自由度得以提高,并且能够实现成本的降低。
[0094] 而且,根据电磁切换阀21的滑阀51的滑动位置来封闭各通路孔并将叶片转子9保持在中间相位位置,因此该保持性得以提高。
[0095] 本发明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的结构,虽然示出了将所述油压控制阀应用于气门正时控制装置的情况,但也可以应用于气门正时控制装置之外的例如车辆的自动变速器等其他设备。
[0096] 另外,作为执行构件,除了螺线管部55的电磁力以外也可以使用油压力。
[0097] 而且,不仅可以将气门正时控制装置应用于进气侧,还可以将其应用于排气侧。
[0098] 所述衬套52也可以通过对铝合金材料等金属材料的铸造来形成,另外,也可以由单一的筒状部件形成。前者无需高尺寸精度即可制造,后者能够削减零件数量。
[0099] 附图标记说明
[0100] 1…链轮;
[0101] 2…凸轮轴;
[0102] 2a…一端部;
[0103] 3…相位变更机构;
[0104] 4…锁定机构;
[0105] 5…油压回路;
[0106] 6…螺栓孔;
[0107] 6a…内螺纹部;
[0108] 6b…缩径阶梯部;
[0109] 6c…油压导入室;
[0110] 7…壳体;
[0111] 7a…壳体本体;
[0112] 9…叶片转子;
[0113] 11…延迟角油压室;
[0114] 12…提前角油压室;
[0115] 16a~16d…叶片;
[0116] 18…延迟角通路;
[0117] 19…提前角通路;
[0118] 18a…延迟角通道;
[0119] 19a…提前角通道;
[0120] 20…油泵;
[0121] 20a…排出通路;
[0122] 21…电磁切换阀(控制阀);
[0123] 37…控制单元(ECU);
[0124] 50…阀体(凸轮螺栓);
[0125] 50a…头部;
[0126] 50b…圆筒轴部;
[0127] 50c…大径圆筒部;
[0128] 50d…外螺纹部;
[0129] 50e…滑动用孔;
[0130] 51…滑阀;
[0131] 51a,51b…第一、第二台肩部;
[0132] 52…衬套;
[0133] 53…泄油塞;
[0134] 54…阀弹簧(施力部件);
[0135] 55…螺线管部(执行构件);
[0136] 59…导入通路;
[0137] 60…泄油通路;
[0138] 61…凹槽;
[0139] 62…排出用通路;
[0140] 63…泄油孔;
[0141] 64a…延迟角通路孔(连通孔);
[0142] 64b…提前角通路孔(连通孔);
[0143] 65…连通槽(连通路);
[0144] 66…泄油室;
[0145] 66a…开口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