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壳长牡蛎新品系的制种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11217707.3

文献号 : CN10657741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于瑞海李琪孔令锋张景晓王许波张哲

申请人 : 中国海洋大学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黑壳长牡蛎新品系的制种方法,首先初步筛选出两贝壳都是黑色,外套膜是黑色,出肉率高,壳型规则的类群作为核心群体;采用截头选择法优选出贝壳黑色,出肉率高,外套膜黑色的长牡蛎个体作为优选群体,并作为繁殖群体,按照常规贝类育苗方法进行子代培育,获得黑壳新品系F1;通过家系选育的方式,对黑壳性状进行进一步纯化,形成二代选育家系F2;最后通过若干代连续纯化,获得了性状稳定的新品系。本发明能够获得长牡蛎壳黑新品系,且遗传性状稳定,得到新品系牡蛎的外套膜黑色素和出肉率均大幅提高。

权利要求 :

1.一种黑壳长牡蛎新品系的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初次筛选:从野生的长牡蛎群体中,初步筛选出两贝壳都是黑色,且外套膜是黑色,出肉率高,壳型规则的类群作为核心群体;

b、二次优选:以a步骤中的选出的黑壳长牡蛎的核心群体作为基础群体,采用截头选择法优选出群体内部10%贝壳黑色,出肉率高,外套膜黑色的长牡蛎个体作为优选群体;

c、优群自繁:以b步骤中优选群体作为繁殖群体,按照常规贝类育苗方法进行子代培育,获得黑壳新品系F1;

d、第二代选育:通过家系选育的方式,从建立的一代选育家系中筛选出黑壳性状明显及外套膜黑色、无其他颜色分离的家系,壳黑性状不明显的其他家系丢弃;从筛选出的家系中选取左右壳均为黑色、外套膜黝黑色的长牡蛎进行一对一授精交配,分别标记,采取严格隔离措施进行幼体培养,置于同一海区进行中间培育和养成,对黑壳性状进行进一步纯化,形成二代选育家系F2;

e、定向纯化:以d步骤的黑壳新品系F2作为亲本,重复b、d、e步骤若干次,通过若干代连续纯化,遗传力评估技术手段,获得了性状稳定的长牡蛎黑壳、外套膜黝黑且出肉率高的新品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壳长牡蛎新品系的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c中,按照常规贝类育苗方法进行子代培育的具体方法为:D型幼虫培育密度为5-6个/ml,随着幼虫生长逐渐降低密度,至匍匐幼虫密度降至1-2个/ml;日换水2次,每次换水30%-50%,幼虫附着变态后增至100%-150%;D型幼虫开始投喂金藻,日投饵量从初期的0.5-1万细胞/ml逐渐增至中期2-3万细胞/ml,后期2-3万细胞/ml,幼虫发育至壳顶后期添加扁藻,日投饵量为1-2万细胞/ml;在幼虫培育期间可适当投喂小球藻,幼虫培育期间水温22-26℃,盐度

30-32,pH值8.0-8.2,从D型幼虫培育至匍匐幼虫需16-20天;采苗:当幼虫生长至壳长330-

360um,70-80%出现眼点时开始投放附着基;附着基采用栉孔扇贝壳,投放量3000片/m3,每片采苗量平均为20-30个,即达到采苗要求,蛎苗长至壳长1-2mm左右,标记各选育系并移至海区进行养殖;在幼虫培育过程中,保持各组选育系幼虫密度相同,投饵量和换水率一致,培育条件相同;各组选育系的育苗容器、器具分别单独使用,避免混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壳长牡蛎新品系的制种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e中,所述的遗传力评估技术手段是通过巢式设计建立全同胞和半同胞家系,利用二因素系统分组的方差、协方差分析,对壳黑长牡蛎壳高、壳长、壳宽、总重、壳重、肉重和出肉率参数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相关进行评价估计。

说明书 :

一种黑壳长牡蛎新品系的制种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牡蛎育种方法,具体是涉及一种黑壳长牡蛎新品种培育的制种方法,属于水产养殖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牡蛎是一种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素有“海中牛奶”之美誉。牡蛎地理分布广、生长快、产量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是世界上养殖范围最广、产量最高的经济贝类。牡蛎作为我国四大养殖贝类之一,在我国海水养殖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15 年我国牡蛎产量达 435万吨,占全国贝类产量的 33%,占全国海水养殖产量的 25%,居世界首位,为保障我国动物蛋白质供给和国家食品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0003] 然而,长牡蛎自从人工育苗以来,缺乏系统有效的育种工作,育苗所用亲本都是来源从未经过遗传改良的野生型群体。特别是大部分育苗场繁殖亲体的遗传背景和质量都未加选择,采用雄性亲本极少,往往导致遗传多样性降低,种质退化。近几年突出表现在育苗成功率降低,养殖牡蛎经常大批量死亡,并呈现养殖个体小型化、形态不规则、出肉率低等经济性状衰退现象,严重影响牡蛎养殖业的发展。 我国牡蛎养殖规模和产量虽位居世界首位,但牡蛎养殖业的产值和效益却始终在低水平上徘徊。国际牡蛎市场巨大,价格高,但我国由于缺乏优质牡蛎品种,牡蛎出口量小,在国际市场所占份额很小,仅占全世界牡蛎出口量和出口金额的 3.33%和 0.98%,这与世界第一牡蛎生产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对牡蛎高端产品的消费需求大幅增加。生鲜食用牡蛎—“生蚝”是流行于欧美、日韩的牡蛎美食,价格十分昂贵,每只牡蛎单价在 1 美元、1 欧元或 1 澳元,是国内养殖牡蛎价格的 10-20 倍。目前“生蚝”已经在国内高档宾馆和酒楼成为时尚健康美食,所需要的“生蚝”大都从美国、加拿大、法国和澳洲进口,价格比原产地的价格还要高,不仅花费了大量的外汇,而且阻碍了我国养殖和销售高品质、高档次的生鲜食用牡蛎。养殖单位和广大消费者迫切需要产量高、品质好的牡蛎新品种开发出来,来满足市场和广大养殖单位的需求。
[0004] 黑色外套膜的黑壳牡蛎在国际牡蛎市场上属于高端牡蛎,牡蛎中贵族,牡蛎的外套膜越是发黑,说明这类牡蛎所含的雄性激素越丰富,补肾效果越明显,因此深受用户青睐,因此,价格昂贵。开发黑壳牡蛎新品种,可以在提高牡蛎食用保健功能的同时,兼顾美观,从而增加牡蛎的附加值,产业需求迫切,同时解决我国牡蛎无高端牡蛎品种的问题。
[0005] 专利CN 104365515 B,一种软体部高黑色素含量长牡蛎的选育方法,探讨了牡蛎壳色与外套膜颜色的相关性,主要选取依据是外壳的黑色表面积和壳色明度,最后经过实验证明了外壳中黑色素和软体部黑色素含量呈正相关,以此说明了,再进行高黑色素选育时,仅通过外壳黑色素比表面积选取,即能选取到软体部高黑色素的牡蛎。但是,该专利并没有进行进一步实质上的育种,所以对于选取出的牡蛎再进行繁育,是否能够得到遗传性质稳定的高黑色素牡蛎子代,尚不可知,即该专利仅是提供了一种牡蛎外壳和软体部黑色素含量基本呈正相关的结论,牡蛎容易受生长环境、季节、饵料的影响,而产生出不同的外部表征,所以,仅从一个批次选出10个个体,进行研究,得到的结论具有一定规律性,但是并非是一定要遵循的规律。
[0006] 专利CN 105165686 A,一种双黑壳熊本牡蛎品系的制种方法,该专利实际进行了一种育种方法,利用熊本牡蛎为亲本,首先是选取壳体黑色加上外套膜黑色素含量高的前10%的个体为亲本,进行第一代子代繁育,之后通过对子代的观察,同样的选取壳体黑色加上外套膜黑色素含量高的前10%的个体为亲本,再进行繁育,经过两代自繁,即得到了双壳均为 100%黑色的双黑壳熊本牡蛎品系,在该专利中第一次选取的野生熊本牡蛎亲本数量在 5000 个以上。在这一专利中,选取方法是结合力外壳与外套膜黑色素含量,两代繁育而得的,但是,申请人同样认为,牡蛎生长环境和饵料等对牡蛎的特性、品质影响很大,二代繁育得到的遗传稳定性尚待进一步证实。

发明内容

[0007] 为解决我国牡蛎新品种贫乏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黑壳长牡蛎新品系的制种方法,得到一种双壳黑色、外套膜黑色,出肉率高的新品系,并稳定遗传,以满足市场上对牡蛎产品高品质、多样化的需求。
[0008]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0009] 一种黑壳长牡蛎新品系的制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0] a、初次筛选:从野生的长牡蛎群体中,初步筛选出两贝壳都是黑色,且外套膜是黑色,出肉率高,壳型规则的类群作为核心群体;
[0011] b、二次优选:以a步骤中的选出的黑壳长牡蛎的核心群体作为基础群体,采用截头选择法优选出群体内部10%贝壳黑色,出肉率高,外套膜黑色的长牡蛎个体作为优选群体;
[0012] c、优群自繁:以b步骤中优选群体作为繁殖群体,按照常规贝类育苗方法进行子代培育,获得黑壳新品系F1;
[0013] d、第二代选育:通过家系选育的方式,从建立的一代选育家系中筛选出黑壳性状明显及外套膜黑色、无其他颜色分离的家系,壳黑性状不明显的其他家系丢弃;从筛选出的家系中选取左右壳均为黑色、外套膜黝黑色的长牡蛎进行一对一授精交配,分别标记,采取严格隔离措施进行幼体培养,置于同一海区进行中间培育和养成,对黑壳性状进行进一步纯化,形成二代选育家系F2;
[0014] e、定向纯化:以d步骤的黑壳新品系F2作为亲本,重复b、d、e步骤若干次,通过若干代连续纯化,遗传力评估技术手段,获得了性状稳定的长牡蛎黑壳、外套膜黝黑且出肉率高的新品系。
[0015] 上述步骤c中,按照常规贝类育苗方法进行子代培育的具体方法为: D型幼虫培育密度为5-6个/ml,随着幼虫生长逐渐降低密度,至匍匐幼虫密度降至1-2个/ml;日换水2次,每次换水30%-50%,幼虫附着后增至100%-150%;D型幼虫开始投喂金藻,日投饵量从初期的0.5-1万细胞/ml逐渐增至中期2-3万细胞/ml,后期2-3万细胞/ml,幼虫发育至壳顶后期添加扁藻,日投饵量为1-2万细胞/ml;在幼虫培育期间可适当投喂小球藻,幼虫培育期间水温22-26℃,盐度30-32,pH值8.0-8.2,从D型幼虫培育至匍匐幼虫需16-20天;采苗:当幼虫生长至壳长330-360um,70-80%出现眼点时开始投放附着基;附着基采用栉孔扇贝壳,投放量3000片/m3,每片采苗量平均为20-30个,即达到采苗要求,蛎苗长至壳长1-2mm左右,标记各选育系并移至海区进行养殖;在幼虫培育过程中,保持各组选育系幼虫密度相同,投饵量和换水率一致,培育条件相同;各组选育系的育苗容器、器具分别单独使用,避免混杂。
[0016] 上述步骤e中,所述的遗传力评估技术手段是通过巢式设计建立全同胞和半同胞家系,利用二因素系统分组的方差、协方差分析,对壳黑长牡蛎壳高、壳长、壳宽、总重、壳重、肉重和出肉率参数等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相关进行评价估计,为建立壳黑长牡蛎新品系提供理论依据。
[001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根据长牡蛎贝壳颜色具有稳定遗传的特性,利用其壳色遗传机制;通过初次筛选、二次优选、优群自繁、定向纯化等技术手段,实现了数量性状与经济性状的协同选择,通过遗传力评估等技术手段,能够获得长牡蛎壳黑新品系,遗传性状稳定,且其外套膜黑色素和出肉率均大幅提高。本发明培育的壳黑新品系,在相同的养殖环境下,10月龄平均壳高较普通商品苗种养殖的长牡蛎提高10.6%,体重提高15.3%,出肉率提高21.1%,左右壳和外套膜均为黑色。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长牡蛎新品系,且遗传性状稳定,经济价值高,为目前的牡蛎养殖注入了新鲜血液。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解释和说明本发明:
[0019] 实施例1:
[0020] 选取黄海海域的野生长牡蛎20000个。
[0021] 一种黑壳长牡蛎新品系的制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2] a、初次筛选:从野生的长牡蛎群体中,初步筛选出两贝壳都是黑色,且外套膜是黑色,出肉率高,壳型规则的类群作为核心群体2000个;
[0023] b、二次优选:以a步骤中的选出的黑壳长牡蛎的核心群体作为基础群体,采用截头选择法优选出群体内部10%贝壳黑色,出肉率高,外套膜黑色的长牡蛎个体作为优选群体200个;
[0024] c、优群自繁:以b步骤中优选群体作为繁殖群体,按照常规贝类育苗方法进行子代培育,获得黑壳新品系F1;
[0025] d、第二代选育:通过家系选育的方式,从建立的一代选育家系中筛选出黑壳性状明显及外套膜黑色、无其他颜色分离的家系,壳黑性状不明显的其他家系丢弃;从筛选出的家系中选取左右壳均为黑色、外套膜黝黑色的长牡蛎进行一对一授精交配,分别标记,采取严格隔离措施进行幼体培养,置于同一海区进行中间培育和养成,对黑壳性状进行进一步纯化,形成二代选育家系F2;
[0026] e、定向纯化:以d步骤的黑壳新品系F2作为亲本,重复b、d、e步骤3次,获得了性状稳定的长牡蛎黑壳、外套膜黝黑且出肉率高的新品系。
[0027] 实施例2:
[0028] 选取渤海海域的野生长牡蛎10000个。
[0029] 一种黑壳长牡蛎新品系的制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0] a、初次筛选:从野生的长牡蛎群体中,初步筛选出两贝壳都是黑色,且外套膜是黑色,出肉率高,壳型规则的类群作为核心群体1200个;
[0031] b、二次优选:以a步骤中的选出的黑壳长牡蛎的核心群体作为基础群体,采用截头选择法优选出群体内部10%贝壳黑色,出肉率高,外套膜黑色的长牡蛎个体作为优选群体120个;
[0032] c、优群自繁:以b步骤中优选群体作为繁殖群体,按照常规贝类育苗方法进行子代培育,获得黑壳新品系F1;
[0033] d、第二代选育:通过家系选育的方式,从建立的一代选育家系中筛选出黑壳性状明显及外套膜黑色、无其他颜色分离的家系,壳黑性状不明显的其他家系丢弃;从筛选出的家系中选取左右壳均为黑色、外套膜黝黑色的长牡蛎进行一对一授精交配,分别标记,采取严格隔离措施进行幼体培养,置于同一海区进行中间培育和养成,对黑壳性状进行进一步纯化,形成二代选育家系F2;
[0034] e、定向纯化:以d步骤的黑壳新品系F2作为亲本,重复b、d、e步骤3次,获得了性状稳定的长牡蛎黑壳、外套膜黝黑且出肉率高的新品系。
[0035] 实施例1和2均能得到遗传性状稳定的黑壳长牡蛎品系,继续正常培育后长牡蛎双壳均为黑色,说明了本发明所提供的制种方法是一种遗传性状优良且稳定的育种方法。
[0036] 实施例3:
[0037] 将实施例1和2获得的黑壳长牡蛎新品系进行正常培育,10月龄后,部分进行各项指标测定并与10月龄的普通牡蛎品种进行对比,部分进行正常繁育。
[0038] 1、壳高:分别随机选取50个10月龄的实施例1和2制种得到的黑壳长牡蛎新品系,随机选取50个普通10月龄的长牡蛎品种,进行测量、记录,由结果可得,实施例1和2黑壳长牡蛎新品系的长牡蛎壳高平均要比普通长牡蛎高10.6%。
[0039] 2、体重:同上,进行整体重量测定,由结果可得,实施例1和2黑壳长牡蛎新品系的长牡蛎整体重量平均要比普通长牡蛎高15.3%。
[0040] 3、出肉率:同上,进行牡蛎软体取出侧重,由结果可得,实施例1和2黑壳长牡蛎新品系的长牡蛎软体部重量平均要比普通长牡蛎高21.1%。
[0041] 本发明根据长牡蛎贝壳颜色具有稳定遗传的特性,利用其壳色遗传机制;通过初次筛选、二次优选、优群自繁、定向纯化等技术手段,实现了数量性状与经济性状的协同选择,通过遗传力评估等技术手段,可以获得长牡蛎壳黑新品系,为其培育新品种提供了可能。本发明培育的壳黑新品系,在相同的养殖环境下,10月龄平均壳高较普通商品苗种养殖的长牡蛎提高10.6%,体重提高15.3%,出肉率提高21.1%,且左右壳和外套膜均为黑色。本发明具有操作简便,易于推广等优点。
[0042]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