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回收系统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10976196.7

文献号 : CN10659273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陈祖全

申请人 : 江苏帝井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雨水回收系统,包括:凹式绿地,其为圆台形,凹式绿地上设置有多个畦沟,两个畦沟之间隆起的部分为田畦,田畦上从上到下依次为营养土层和填料层;多块挡板,挡板插设在田畦的顶部,挡板为三棱柱形,挡板的一个角与凹式绿地的顶部的边缘接触,挡板的另外两个角位于两个畦沟的上方;环沟,其为圆环形,环沟设置在凹式绿地的上方,环沟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雨水出口;水管,其一端与雨水出口连通,另一端延伸至凹式绿地的顶部的上方。本发明既能在雨量较小或初期时对雨水进行处理,又能在中后期对雨水进行回收,且系统稳定性高,可长效使用。

权利要求 :

1.一种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凹式绿地,其为圆台形,所述凹式绿地上沿其任意一个横截面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畦沟,所述畦沟的两端延伸至所述凹式绿地的顶部和底部,所述畦沟为扇形,两个畦沟之间隆起的部分为田畦,所述田畦上从表面到底层依次为营养土层和填料层,所述营养土层上种植有水生植物;

多块挡板,其与所述田畦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所述挡板插设在所述田畦的顶部,所述挡板为三棱柱形,所述挡板的一个角与所述凹式绿地的顶部的边缘接触,所述挡板的另外两个角位于两个畦沟的上方;

环沟,其为圆环形,所述环沟设置在所述凹式绿地的上方,所述环沟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雨水出口;

水管,水管的一端与所述雨水出口连通,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凹式绿地的顶部的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块隔板,其沿所述凹式绿地的母线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隔板为圆环形,所述隔板插入所述凹式绿地中,所述隔板的底部与所述畦沟的底部齐平或延伸至所述畦沟的底部的下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畦沟的底部设置有填料层,所述畦沟内的填料层的顶部与所述田畦上的填料层的顶部齐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缓冲筒,其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凹式绿地的顶部,缓冲筒的下部为圆柱体形,缓冲筒的上部的直径逐渐缩小为圆锥体形,所述缓冲筒的顶部与所述水管的另一端相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由管体一和管体二组成,所述管体一向下倾斜,所述管体二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管体二的底部位于所述凹式绿地的顶部的上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二的底部与所述凹式绿地的顶部中央相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的一端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有多根金属栅格,所述金属栅格间的间距为10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层的最低处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处设置有排水管。

9.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层从下到上依次为砾石层、沸石层、生物陶粒层和砾石层,每层的厚度均为10-12mm。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式绿地的母线与轴线的夹角为85-88度。

说明书 :

雨水回收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环保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雨水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现今社会,淡水资源贫乏,雨水是一种受污染的淡水资源,若能对雨水进行回收和利用,既能缓解人们对淡水的需求,又能改善环境。降雨过程中,雨水径流在汇流的过程中冲刷、裹挟了来自大气以及屋面、小区路面、绿地和道路路面等累积的大量污染物,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城市受纳水体中,易造成城市江河湖水系的严重污染,破坏了城市的水生环境,也严重影响了受纳水体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若要对雨水进行利用,需要对其进行有效地处理。现有的雨水回收系统在对雨水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往往只能对初期雨水进行处理,在中后期雨量较大时,在雨水的冲刷下会对雨水回收系统造成破坏,使雨水回收系统不稳
定。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雨水回收系统,其既能在雨量较小或初期时对雨水进行处理,又能在中后期对雨水进行回收,且系统稳定性高,可长效使用。
[0004]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雨水回收系统,包括:
[0005] 凹式绿地,其为圆台形,所述凹式绿地上沿其任意一个横截面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畦沟,所述畦沟的两端延伸至所述凹式绿地的顶部和底部,所述畦沟为扇形,两个畦沟之间隆起的部分为田畦,所述田畦上从上到下依次为营养土层和填料层,所述营养土
层上种植有水生植物;
[0006] 多块挡板,其与所述田畦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所述挡板插设在所述田畦的顶部,所述挡板为三棱柱形,所述挡板的一个角与所述凹式绿地的顶部的边缘接触,所述挡板的另外两个角位于两个畦沟的上方;
[0007] 环沟,其为圆环形,所述环沟设置在所述凹式绿地的上方,所述环沟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雨水出口;
[0008] 水管,水管的一端与所述雨水出口连通,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凹式绿地的顶部的上方。
[0009] 优选的是,所述的雨水回收系统中,还包括:
[0010] 多块隔板,其沿所述凹式绿地的母线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隔板为圆环形,所述隔板插入所述凹式绿地中,所述隔板的底部与所述畦沟的底部齐平或延伸至所述畦沟的底部的下方。
[0011] 优选的是,所述的雨水回收系统中,所述畦沟的底部设置有填料层,所述畦沟的底部与所述田畦上的填料层的顶部齐平。
[0012] 优选的是,所述的雨水回收系统中,还包括:
[0013] 缓冲筒,其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凹式绿地的顶部,缓冲筒的下部为圆柱体形,缓冲筒的上部的直径逐渐缩小为圆锥体形,所述缓冲筒的顶部与所述水管的另一端相对。
[0014] 优选的是,所述的雨水回收系统中,所述水管由管体一和管体二组成,所述管体一向下倾斜,所述管体二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管体二的底部位于所述凹式绿地的顶部的上方。
[0015] 优选的是,所述的雨水回收系统中,所述管体二的底部与所述凹式绿地的顶部中央相对。
[0016] 优选的是,所述的雨水回收系统中,所述水管的一端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有多根金属栅格,所述金属栅格间的间距为10mm。
[0017] 优选的是,所述的雨水回收系统中,所述填料层的最低处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处设置有排水管。
[0018] 优选的是,所述的雨水回收系统中,所述填料层从下到上依次为砾石层、沸石层、生物陶粒层和砾石层,每层的厚度均为10-12mm。
[0019] 优选的是,所述的雨水回收系统中,所述凹式绿地的母线与轴线的夹角为85-88度。
[0020]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21] 本发明将管体一向下倾斜,能使畦沟内的水自动流入凹式绿地中,避免了使用水泵或人力操作,也不需要后期维护。
[0022] 本发明在凹式绿地的顶部设置有缓冲筒,从管体二的底部出来的雨水冲击力较大,经缓冲筒缓冲后,再平缓地流入畦沟中,避免了对凹式绿地的顶部直接冲刷,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在凹式绿地中营养土层的含水率较低时,可取下挡板,使雨水可直接流入田畦上。
[0023] 本发明在田畦的顶部设置有挡板,在雨量较小时,可直接通过畦沟底部的填料层进行过滤,避免了雨水直接冲刷田畦上的水生植物,在雨量较大时,因凹式绿地上设置有多块隔板,雨水会逐级漫过隔板,污染物逐级地经田畦上的水生植物吸收利用、土壤基质吸附及基质内微生物三者共同作用后,再经填料层过滤后向下渗入地下水中,或顺着防渗膜的
倾斜面向下流至排水管中,再流入江河湖泊中或直接用于园林灌溉。
[0024]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25]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雨水回收系统中未设置排水沟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雨水回收系统中设置有排水沟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环沟和凹式绿地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凹式绿地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6为本发明所述的田畦和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32]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
制。
[0033]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雨水回收系统,包括:
[0034] 凹式绿地100,其为圆台形,所述凹式绿地100上沿其任意一个横截面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畦沟101,所述畦沟101的两端延伸至所述凹式绿地100的顶部和底部,所述畦沟101为扇形,两个畦沟101之间隆起的部分为田畦102,由此可知田畦102也为扇形,所述田畦102上从上到下依次为营养土层103、填料层104和土堆105,所述营养土层103上种植有水生植物106;如图1所示,填料层104和土堆105之间可设置防渗膜(即在土堆105的表面铺
设防渗膜),也可不设置,当填料层104和土堆105间设置有防渗膜时,可在填料层104的最低处设置出水口160,经填料层104过滤后的雨水可顺着防渗膜的斜面向下,经出水口排出。当填料层104的底部未设置防渗膜时,经填料层104过滤后的雨水一部分顺着防渗膜的斜面向
下,经出水口160排出,另一部分则渗入地下水中。
[0035] 多块挡板110,如图4所示,其与所述田畦102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所述挡板110插设在所述田畦102的顶部,所述挡板110为三棱柱形,所述挡板110的一个角与所述凹式绿地100的顶部的边缘接触,所述挡板110的另外两个角位于两个畦沟101的上方;这样能将凹式绿地100顶部流下的雨水导入畦沟101中。
[0036] 环沟120,其为圆环形,所述环沟120设置在所述凹式绿地100的上方,所述环沟120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雨水出口121;环沟120内的雨水通过雨水出口121流至水管130中。
[0037] 水管130,水管130的一端与所述雨水出口121连通,水管130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凹式绿地100的顶部的上方。
[0038] 本方案提供的雨水回收系统,在使用时,雨水从环沟120的外侧流入环沟120中,再经水管130导至凹式绿地100的顶部的上方,雨水在挡板110的引导作用下流入畦沟101中,或直接流入畦沟101中,当雨量较小(降雨还处于初期雨水)时,雨水中的杂质直接留在畦沟
101中,在畦沟101中进行收集,当填料层104和土堆105之间设置了防渗膜时,雨水无法渗入地下水中,会逐渐向上渗入营养土中,为水生植物106提供水分,或顺着防渗膜的斜面向下,经出水口160排出。当填料层104的底部未设置防渗膜时,经畦沟101底部的土壤过滤后的雨水一部分顺着填料层的斜面向下,经出水口160排出,另一部分则渗入地下水中。当雨量较大(降雨处于中后期)时,雨水漫出畦沟101,会涌至田畦102上,污染物逐级地经田畦102上的水生植物106吸收利用、土壤基质吸附及基质内微生物三者共同作用后,再经填料层104
过滤后向下渗入地下水中,或顺着填料层104的倾斜面经出水口160排出。
[0039] 所述的雨水回收系统中,还包括:
[0040] 多块隔板140,其沿所述凹式绿地100的母线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隔板140为圆环形,所述隔板140插入所述凹式绿地100中,所述隔板140的底部与所述畦沟101的底部齐平
或延伸至所述畦沟101的底部的下方。多块隔板140将凹式绿地100分割成多个过滤区,多块隔板140从上到下依次为第一隔板140,第二隔板140,第三隔板140,之后的依次类推。第一隔板140内的为第一过滤区,第二隔板140和第一隔板140之间的为第二过滤区,第二隔板
140和第三隔板140之间的为第三过滤区,之后的依次类推。
[0041] 本方案提供的雨水回收系统,在使用时,雨水从环沟120的外侧流入环沟120中,再经水管130导至凹式绿地100的顶部的上方,雨水在挡板110的引导作用下流入第一过滤区的畦沟101中,或直接流入第一过滤区的畦沟101中,当雨量较小(降雨还处于初期雨水)时,雨水在第一过滤区的畦沟101中进行收集,并通过第一过滤区的畦沟101底部的土壤向下渗
透。当填料层104和土堆105之间设置了防渗膜时,雨水无法渗入地下水中,会逐渐向上渗入营养土中或顺着防渗膜的倾斜面,经出水口160排出,当未设置防渗膜时,经第一过滤区的畦沟101底部的土壤过滤后的雨水渗入地下水中。当雨量较大(降雨处于中后期)时,雨水漫出第一过滤区的畦沟101,会涌至第一过滤区的田畦102上,污染物经田畦102上的水生植物
106吸收利用、土壤基质吸附及基质内微生物三者共同作用后,再经填料层104过滤后向下
渗入地下水中,或顺着填料层104的倾斜面经出水口160排出。当雨水漫过第一隔板140后,流至第二过滤区内,经第二过滤区过滤后,漫过第二隔板140进入第三过滤区内,之后依次类推,逐级过滤后,雨水中的杂质变少,雨水全部渗入地下水中,或经出水口160排出。当处理区域经常雨量特别大时,如图2所示,可在凹式绿地100的底部的外沿设置一个排水沟
180,雨水经凹式绿地100逐级过滤,杂质流在凹式绿地100上后,净水流至排水沟180中,再通过排水管170将排水沟180中的净水排至江河湖泊中。
[0042] 所述的雨水回收系统中,所述畦沟101的底部设置有填料层104,所述畦沟101的底部与所述田畦102上的填料层104的顶部齐平。即两者的填料层104的上表面在同一个曲面
上,田畦102上只是多了营养土层103。这样畦沟101也具有过滤作用,雨量较小时,直接通过畦沟101的底部的填料层104过滤即可。
[0043] 所述的雨水回收系统中,还包括:
[0044] 缓冲筒150,其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凹式绿地100的顶部,缓冲筒150的下部为圆柱体形,缓冲筒150的上部的直径逐渐缩小为圆锥体形,所述缓冲筒150的顶部与所述水管
130的另一端相对。填料层104所用的原料一般粒度较大,易被冲走。从水管130的另一端出来的雨水冲击在缓冲筒150上,雨水的流速变缓,流向改变后流至畦沟101中,能减小雨水对畦沟101的冲击。
[0045] 所述的雨水回收系统中,所述水管130由管体一131和管体二132组成,所述管体一131向下倾斜,所述管体二132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管体二132的底部位于所述凹式绿地
100的顶部的上方。将管体一131向下倾斜,能使环沟120内的水自动流入凹式绿地100中,避免了使用水泵或人力操作。
[0046] 所述的雨水回收系统中,所述管体二132的底部与所述凹式绿地100的顶部中央相对。这样管体二132中出来的雨水可均匀地流至各个畦沟101中。
[0047] 所述的雨水回收系统中,所述水管130的一端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有多根金属栅格,所述金属栅格间的间距为10mm。金属栅格可初步地拦截部分树叶和烟头等。
[0048] 所述的雨水回收系统中,所述填料层104的最低处设置有出水口160,所述出水口处设置有排水管170。过滤后的雨水经出水口流至排水管170中,再经排水管170排至江河湖泊中。
[0049] 所述的雨水回收系统中,所述填料层104从下到上依次为砾石层、沸石层、生物陶粒层和砾石层,每层的厚度均为10-12mm。
[0050] 所述的雨水回收系统中,所述凹式绿地100的母线与轴线的夹角为85-88度。夹角越大,坡度越缓,在逐级过滤时,能使雨水在凹式绿地100中的停留时间变长,提高过滤效率。
[0051]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
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