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墙体外保温系统及墙体外铺设保温系统的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11187092.4

文献号 : CN10659279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王云伍

申请人 : 北京住福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温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墙体外保温系统及墙体外铺设保温系统的方法;包括由内向外依次叠敷设置的:用于与墙体粘贴的所述粘贴层;用于承载所述粘贴层的所述基层;具有真空保温腔的所述真空支撑架层;用于对吹到其上的风进行分流的所述破风层;用于将所述破风层与外界隔离,防止所述破风层及其下各层氧化的所述防氧化层;通过所述真空支撑架层以增强墙体的保温性能,通过所述破风层在所述墙体表面形成引导风流向、对风进行分流的风道;解决现有墙体保温能力差的问题。

权利要求 :

1.一种墙体外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向外依次叠敷设置的:粘贴层,用于与墙体粘贴;

基层,用于承载所述粘贴层;

真空支撑架层,包括底板,和垂直设置于该底板中部的主支架,所述底板的两侧边分别通过两个背板与所述主支架的顶端连接;所述主支架中部设置有主通气孔,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抽真空口,所述抽真空口与外部抽气装置连通,所述抽真空口上设置有密封塞;所述底板贴敷于所述基层上;

破风层,由对应扣合的两个破风板组成,各所述破风板均包括破风尖和迎风弧;两个所述破风尖对应贴合;所述迎风弧包括迎风面和安装面,各所述安装面一一对应贴敷各所述背板上;

防氧化层,用于将所述破风层与外界隔离,防止所述破风层及其下各层氧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墙体外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架两侧间隔设置有多个辅助支架;各所述辅助支架所在平面均平行于所述主支架所在平面,各所述辅助支架上均设置有第二通气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墙体外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架的高为10cm-40cm 。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墙体外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贴层为含有丙烯酸乳液的自粘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墙体外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为木板层或塑料层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墙体外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的厚度为2cm-5c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墙体外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氧化层为有机硅耐高温涂料层。

说明书 :

一种墙体外保温系统及墙体外铺设保温系统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温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墙体外保温系统及墙体外铺设保温系统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北方冬季天气寒冷,现有墙体虽然都具有保温能力,但是墙体没有引导风的风道,寒冷的风直接吹到墙体上与室内发生热交换,保温能力较低,需要使用暖气消耗大量煤炭资源取暖;如果增强建筑墙体的保温能力,就可以有效减少室内与室外的热交换,降低暖气取暖需要消耗的资源,同时减小煤炭不完全燃烧后产生的颗粒,降低空气污染。
[0003]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就提供一种新的墙体外保温系统。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墙体外保温系统,在墙体外叠敷设置所述真空支撑架层和所述破风层,通过所述真空支撑架层以增强墙体的保温性能,通过所述破风层在所述墙体表面形成引导风流向、对风进行分流的风道;解决现有墙体保温能力差的问题。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包括由内向外依次叠敷设置的
[0006] 粘贴层,用于与墙体粘贴;
[0007] 基层,用于承载所述粘贴层;
[0008] 真空支撑架层,包括底板,和垂直设置于该底板中部的主支架,所述底板的两侧边分别通过两个背板与所述主支架的顶端连接;所述主支架中部设置有主通气孔,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抽真空口,所述抽真空口与外部抽气装置连通,所述抽真空口上设置有密封塞;所述底板贴敷于所述基层上;
[0009] 破风层,由对应扣合的两个破风板组成,各所述破风板均包括破风尖和迎风弧;两个所述破风尖对应贴合;所述迎风弧包括迎风面和安装面,各所述安装面一一对应贴敷各所述背板上;
[0010] 防氧化层,用于将所述破风层与外界隔离,防止所述破风层及其下各层氧化。
[0011] 进一步地,所述主支架两侧间隔设置有多个辅助支架;各所述辅助支架所在平面均平行于所述主支架所在平面,各所述辅助支架上均设置有第二通气孔。
[0012] 进一步地,所述主支架的高为10cm-40cm
[0013] 进一步地,所述粘贴层为含有丙烯酸乳液的自粘胶。
[0014] 进一步地,所述基层为木板层或塑料层中的一种。
[0015] 进一步地,所述基层的厚度为2cm-5cm。
[0016] 进一步地,所述防氧化层为有机硅耐高温涂料层。
[0017]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墙体外铺设保温系统的方法:
[0018] 将真空支撑架层抽真空后将抽真空口塞住;
[0019] 将真空支撑架层固定于基层上;
[0020] 将破风层固定于所述真空支撑架层上;
[0021] 在所述破风层上贴敷防氧化层;
[0022] 将所述基层贴敷于粘贴层的一面,并将所述粘贴层的另一面贴敷于墙体上。
[0023]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
[0024] 1、本发明采用包括由内向外依次叠敷设置的:所述粘贴层,用于与墙体粘贴;所述基层,用于承载所述粘贴层;所述真空支撑架层,包括底板,和垂直设置于该底板中部的主支架,所述底板的两侧边分别通过两个背板与所述主支架的顶端连接;所述主支架中部设置有主通气孔,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抽真空口,所述抽真空口与外部抽气装置连通,所述抽真空口上设置有密封塞;所述底板贴敷于所述基层上;所述破风层,由对应扣合的两个所述破风板组成,各所述破风板均包括所述破风尖和所述迎风弧;两个所述破风尖对应贴合;所述迎风弧包括所述迎风面和所述安装面,各所述安装面一一对应贴敷各所述背板上;所述防氧化层,用于将所述破风层与外界隔离,防止所述破风层及其下各层氧化的设计;所述真空支撑架层抽真空后形成三角形保温腔,该三角形保温腔避免了室内与室外的直接连通,有效减小了室内与室外间的热交换。所述破风层具有所述破风尖和所述迎风弧,所述破风尖对风进行分化,所述迎风层表面形成分流后风的流道,减小了室内与室外间发生的热交换。
[0025] 2、本发明采用所述主支架两侧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辅助支架;各所述辅助支架所在平面均平行于所述主支架所在平面,各所述辅助支架上均设置有第二通气孔的设计;所述辅助支架与所述主支架一同支撑所述三角形支架的两个腰,增加了所述三角形支架的稳定性,同时增加了所述真空支撑架层对所述破风层支撑的稳定性,以防止本发明在较大风力的作用下变形或损坏。

附图说明

[0026]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
[0028] 图2为本发明的正视图;
[0029] 图3为本发明的右视图;
[0030] 图4为图1中AA的截面示意图;
[0031] 图5为本发明中在所述墙体外铺设保温系统的步骤示意图;
[0032] 图6为本发明分流风的示意图;
[0033] 图7为本发明分流风的示意图;
[0034] 图8为本发明分流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6]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7]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38] 参见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墙体外保温系统,包括由内向外依次叠敷设置的:
[0039] 粘贴层1,用于与墙体6粘贴;
[0040] 基层2,用于承载所述粘贴层1;
[0041] 真空支撑架层3,包括底板302,和垂直设置于该底板中部的主支架301,所述底板的两侧边分别通过两个背板303与所述主支架的顶端连接;所述主支架中部设置有多个主通气孔304,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抽真空口305,所述抽真空口与外部抽气装置连通,所述抽真空口上设置有密封塞307;所述底板贴敷于所述基层上;
[0042] 破风层4,由对应扣合的两个破风板401组成,各所述破风板均包括破风尖402和迎风弧403;两个所述破风尖对应贴合;所述迎风弧包括迎风面和安装面,各所述安装面一一对应贴敷各所述背板上;
[0043] 防氧化层5,用于将所述破风层与外界隔离,防止所述破风层及其下各层氧化。
[0044] 本实施例中所述真空支撑架层内部为真空保温腔308。
[0045] 本发明采用所述三角形支架内部为真空保温腔的设计;减小了室内空气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介质,可有效阻隔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进行热交换。
[0046] 本发明采用包括由内向外依次叠敷设置的:所述粘贴层,用于与墙体粘贴;所述基层,用于承载所述粘贴层;所述真空支撑架层,包括底板,和垂直设置于该底板中部的主支架,所述底板的两侧边分别通过两个背板与所述主支架的顶端连接;所述主支架中部设置有主通气孔,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抽真空口,所述抽真空口与外部抽气装置连通,所述抽真空口上设置有密封塞;所述底板贴敷于所述基层上;所述破风层,由对应扣合的两个所述破风板组成,各所述破风板均包括所述破风尖和所述迎风弧;两个所述破风尖对应贴合;所述迎风弧包括所述迎风面和所述安装面,各所述安装面一一对应贴敷各所述背板上;所述防氧化层,用于将所述破风层与外界隔离,防止所述破风层及其下各层氧化的设计;所述真空支撑架层抽真空后形成三角形保温腔,该三角形保温腔避免了室内与室外的直接连通,有效减小了室内与室外间的热交换。所述破风层具有所述破风尖和所述迎风弧,所述破风尖对风进行分化,所述迎风层表面形成分流后风的流道,减小了室内与室外间发生的热交换。
[0047] 参见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支架两侧间隔设置有多个辅助支架306;各所述辅助支架所在平面均平行于所述主支架所在平面,各所述辅助支架上均设置有第二通气孔309。
[0048] 本发明采用所述主支架两侧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辅助支架;各所述辅助支架所在平面均平行于所述主支架所在平面,各所述辅助支架上均设置有第二通气孔的设计;所述辅助支架与所述主支架一同支撑所述三角形支架的两个腰,增加了所述三角形支架的稳定性,同时增加了所述真空支撑架层对所述破风层支撑的稳定性,以防止本发明在较大风力的作用下变形或损坏。
[0049] 本实施中所述主支架和各所述辅助支架分别为铝合金板,当然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塑料板或钢板等,铝合金质轻,有利于减轻墙体称重,此处不再过多赘述。
[0050] 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支架的高为10cm;优选的,所述主支架的高为10cm-40cm。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支架的高度与所述墙面的宽度的比值为0.05-0.5,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风力进行选择,此处不再过多赘述。
[0051] 本实施例中所述粘贴层为含有丙烯酸乳液的自粘胶。
[0052] 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层为木板层,当然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塑料层;所述木板层和所述塑料层均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过多赘述。
[0053] 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层的厚度为2cm;所述基层的厚度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所述基层的材质和所述墙体的称重能力等确定,优选的,所述基层的厚度为2cm-5cm;此处不再过多赘述。
[0054] 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氧化层为有机硅耐高温涂料层。
[0055] 参见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墙体外铺保温系统的方法:
[0056] 将真空支撑架层抽真空后将抽真空口塞住;
[0057] 将真空支撑架层固定于基层上;
[0058] 将破风层固定于所述真空支撑架层上;
[0059] 在所述破风层上贴敷防氧化层;
[0060] 将所述基层贴敷于粘贴层的一面,并将所述粘贴层的另一面贴敷于墙体上。
[0061] 下面对本发明提供的墙体外保温系统保温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0062] 参见图6所示,风垂直吹向所述墙体时:经过所述破风尖上的风被所述破风尖分成左、右两股,左、右两股风沿所述迎风弧的弧度方向向两侧移动,根据流体力学原理,风流经所述迎风弧时,流速加快,减小了风与所述迎风弧接触的时间,减小了风与室内进行热交换的时间,从而减小了风带走的热量。
[0063] 参见图7所示,风垂直吹向所述迎风面时,被所述迎风面分成左、右两股,左、右两股风沿所述迎风弧的弧度方向向两侧移动,根据流体力学原理,风流经所述迎风弧时,流速加快,减小了风与所述迎风弧接触的时间,减小了风与室内进行热交换的时间,从而减小了风带走的热量。
[0064] 参见图8所示,风呈锐角吹向所述迎风面时:风吹到所述迎风弧上,沿所述迎风弧的弧度方向移动,根据流体力学原理,风流经所述迎风弧时,流速加快,减小了风与所述迎风弧接触的时间,减小了风与室内进行热交换的时间,从而减小了风带走的热量。
[0065]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