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震源动态扫描方法及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11093770.0

文献号 : CN10659752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肖虎唐东磊门哲李红远朱旭江杨国平

申请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控震源动态扫描方法及装置。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研究区块内的相邻两炮的炮间距和扫描预设参数,所述扫描预设参数包括:所述研究区块内的最大炮检距和同步距离;根据所述炮间距分别与所述最大炮检距和所述同步距离的大小关系,从预设扫描方式集合中确定一种最优扫描方式,并根据所述最优扫描方式对所述相邻两炮进行扫描。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提高扫描效率。

权利要求 :

1.一种可控震源动态扫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研究区块内的相邻两炮的炮间距和扫描预设参数,所述扫描预设参数包括:所述研究区块内的最大炮检距和同步距离;

根据所述炮间距分别与所述最大炮检距和所述同步距离的大小关系,从预设扫描方式集合中确定一种最优扫描方式,并根据所述最优扫描方式对所述相邻两炮进行扫描;其中,所述预设扫描方式集合中包括:滑动扫描和同步扫描,对应的,所述根据所述炮间距分别与所述最大炮检距和所述同步距离的大小关系,从预设扫描方式集合中确定一种最优扫描方式,并根据所述最优扫描方式对所述相邻两炮进行扫描具体为:获取所述研究区块内的最大滑动时间和最大初至时间;

根据所述最大滑动时间以及所述最大初至时间,获得最小滑动时间;

当所述炮间距小于等于所述最大炮检距,则采用滑动时间为所述最大滑动时间的滑动扫描对所述相邻两炮进行扫描;

当所述炮间距大于所述最大炮检距且小于所述同步距离,则采用滑动时间可变的滑动扫描对所述相邻两炮进行扫描;

当所述炮间距等于所述同步距离,则采用滑动时间为最小滑动时间的滑动扫描或同步扫描对所述相邻两炮进行扫描;

当所述炮间距大于所述同步距离,则采用同步扫描对所述相邻两炮进行扫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扫描方式集合中还包括:交替扫描,当所述炮间距小于等于预设长度,则采用交替扫描对所述相邻两炮进行扫描;

对应的,所述当所述炮间距小于等于所述最大炮检距,则采用滑动时间为所述最大滑动时间的滑动扫描对所述相邻两炮进行扫描,为:当所述炮间距大于预设长度且小于等于所述最大炮检距,则采用滑动时间为所述最大滑动时间的滑动扫描对所述相邻两炮进行扫描。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同步距离具体为,获取所述研究区块内的折射层速度、折射波截距以及最深目的层深度;

将所述最大炮检距、折射层速度、折射波截距以及最深目的层深度代入以下公式,计算得到同步距离,LDSSS=Lmax+Vr×(Tt-Tin)

式中,LDSSS表示同步距离,Lmax表示最大炮检距,Vr表示折射层速度,Tt表示最深目的层深度,Tin表示折射波截距。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最大滑动时间以及所述最大初至时间,获得最小滑动时间具体为,将所述最大滑动时间以及所述最大初至时间代入以下公式,计算得到最小滑动时间,t0=tmax-tm式中,t0表示最小滑动时间,tmax表示最大初至时间,tm表示最大滑动时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炮间距大于所述最大炮检距且小于所述同步距离时,由下式确定可变的滑动时间t,式中,x表示相邻两炮的炮间距。

6.一种可控震源动态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研究区块内的相邻两炮的炮间距和扫描预设参数,所述扫描预设参数包括:所述研究区块内的最大炮检距和同步距离;

扫描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炮间距分别与所述最大炮检距和所述同步距离的大小关系,从预设扫描方式集合中确定一种最优扫描方式,并根据所述最优扫描方式对所述相邻两炮进行扫描;其中,所述预设扫描方式集合中包括:滑动扫描和同步扫描,

对应的,所述扫描模块包括:

时间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研究区块内的最大滑动时间和最大初至时间;

最小滑动时间获得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最大滑动时间以及所述最大初至时间,获得最小滑动时间;

第一扫描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炮间距小于等于所述最大炮检距,则采用滑动时间为所述最大滑动时间的滑动扫描对所述相邻两炮进行扫描;

第二扫描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炮间距大于所述最大炮检距且小于所述同步距离,则采用滑动时间可变的滑动扫描对所述相邻两炮进行扫描;

第三扫描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炮间距等于所述同步距离,则采用滑动时间为最小滑动时间的滑动扫描或同步扫描对所述相邻两炮进行扫描;

第四扫描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炮间距大于所述同步距离,则采用同步扫描对所述相邻两炮进行扫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扫描方式集合中还包括:交替扫描,对应的,所述扫描模块还包括:第五扫描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炮间距小于等于预设长度,则采用交替扫描对所述相邻两炮进行扫描;

对应的,所述第一扫描子模块,用于当所述炮间距大于预设长度且小于等于所述最大炮检距,则采用滑动时间为所述最大滑动时间的滑动扫描对所述相邻两炮进行扫描。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获取模块包括: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研究区块内的折射层速度、折射波截距以及最深目的层深度;

计算子模块,用于将所述最大炮检距、折射层速度、折射波截距以及最深目的层深度代入以下公式,计算得到同步距离,LDSSS=Lmax+Vr×(Tt-Tin)

式中,LDSSS表示同步距离,Lmax表示最大炮检距,Vr表示折射层速度,Tt表示最深目的层深度,Tin表示折射波截距。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小滑动时间获得子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最大滑动时间以及所述最大初至时间代入以下公式,计算得到最小滑动时间,t0=tmax-tm式中,t0表示最小滑动时间,tmax表示最大初至时间,tm表示最大滑动时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下式确定所述第二扫描子模块中可变的滑动时间t,式中,x表示相邻两炮的炮间距。

说明书 :

一种可控震源动态扫描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地震勘探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控震源动态扫描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地震勘探是钻探前勘测石油与天然气资源的重要手段。目前油田地震勘探工作中,激发震源主要包括井炮震源和可控震源两种。其中,可控震源是一种非炸药性震源,其主要原理是利用气体或水力驱动土壤上或水介质中钢板,使其振动产生一种频率可控制的地震震源。可控震源由于其震源波形已知的性质,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0003] 可控震源的地震数据采集方式又称为扫描方式,目前常用扫描方式包括,交替扫描、滑动扫描以及同步扫描三种。交替扫描指下一组震源在上一组震源震动时,处于关机或移动状态,等上一组震源震动结束后,下一组震源才开始震动的采集方式。滑动扫描指下一组震源不必等上一组震源震动完全结束即可以开始震动的采集方式。同步扫描指当两组震源相隔距离满足一定要求后,可以同时激发的采集方式。
[0004] 这三种扫描方式采集效率虽然各有差别,但是都有各自适用的条件。交替扫描的扫描效率有限,但由于拉大了震次时间间隔,任意相邻两炮不会出现震动重叠现象,避免了相邻可控震源扫描时所带来的谐波噪音,信噪比比较高;滑动扫描的扫描效率高,但相邻两炮由于有震动重叠部分,当两炮时间间隔较小时,可控震源震动时所带来的谐波噪音影响也比较大;同步扫描效率最高,但对震源间距有严格的要求。
[0005] 目前生产作业中,通常一个研究区块内只会在地震数据采集之前确定一种固定的扫描方式,之后不论相邻两炮炮点位置如何,都只采用预先设定的扫描方式进行扫描,这大大降低了扫描效率。

发明内容

[0006]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控震源动态扫描方法及装置,可以提高扫描效率。
[0007]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控震源动态扫描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08] 获取研究区块内的相邻两炮的炮间距和扫描预设参数,所述扫描预设参数包括:所述研究区块内的最大炮检距和同步距离;
[0009] 根据所述炮间距分别与所述最大炮检距和所述同步距离的大小关系,从预设扫描方式集合中确定一种最优扫描方式,并根据所述最优扫描方式对所述相邻两炮进行扫描。
[0010]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控震源动态扫描装置,该装置包括:
[0011] 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研究区块内的相邻两炮的炮间距和扫描预设参数,所述扫描预设参数包括:所述研究区块内的最大炮检距和同步距离;
[0012] 扫描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炮间距分别与所述最大炮检距和所述同步距离的大小关系,从预设扫描方式集合中确定一种最优扫描方式,并根据所述最优扫描方式对所述相邻两炮进行扫描。
[0013] 由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在扫描过程中,通过判断相邻两炮的炮间距和扫描预设参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从而在预设扫描方式集合中确定一种最优扫描方式对相邻两炮进行扫描。不同于以往同一研究区内采用同一扫描方式的做法,根据炮间距灵活选用不同的扫描方式可以综合不同扫描方式的优势和适用条件,提高了扫描效率。

附图说明

[0014]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实施例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0015]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控震源动态扫描方法流程示意图;
[0016]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扫描方式随着相邻两炮之间的距离变化示意图;
[0017]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DS3采集示意图;
[0018]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扫描方式随着相邻两炮之间的距离变化示意图[0019]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随相邻炮点间距动态变换扫描方式的示意图;
[0020]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控震源动态扫描方式确定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申请实施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实施例,但并不作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0022]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3]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控震源动态扫描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1中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0024] S101,获取研究区块内的相邻两炮的炮间距和扫描预设参数,所述扫描预设参数包括:所述研究区块内的最大炮检距和同步距离。
[0025] 所述相邻两炮中的相邻可以指同一研究区内激发时间上相邻的两炮。获取相邻两炮的炮间距可以为获取激发时间上相邻的两炮的炮点位置的间隔。具体的,获取炮间距可以通过可控震源在完成移动之后,自动发送定位的形式来实现。炮检距可以指炮点和检波点之间的距离,所述最大炮检距可以为研究区内炮点和检波点之间的最远距离。所述同步距离可以为距离分离同步扫描(Distance Separated Simultaneous Sweeping,简称DS3)中允许的同步距离。
[0026]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获取所述同步距离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0027] 首先,获取所述研究区块内的折射层速度、折射波截距以及最深目的层深度。
[0028]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折射层速度和折射波截距可以直接通过该研究区内的老资料或前期实验获得。通常,在地震勘探领域中,目的层深度使用时间单位来表示,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所述最深目的层深度以及折射波截距都可以指用时间单位表示的目的层深度和折射波截距。
[0029] 然后,将所述最大炮检距、折射层速度、折射波截距以及最深目的层深度代入以下公式,计算得到同步距离。
[0030] LDSSS=Lmax+Vr×(Tt-Tin)
[0031] 式中,LDSSS表示同步距离,Lmax表示最大炮检距,Vr表示折射层速度,Tt表示以时间为单位的最深目的层深度,Tin表示以时间为单位的折射波截距。
[0032] S102,根据所述炮间距分别与所述最大炮检距和所述同步距离的大小关系,从预设扫描方式集合中确定一种最优扫描方式,并根据所述最优扫描方式对所述相邻两炮进行扫描。
[0033] 由图1所示的实施例可知,本申请实施例在扫描过程中,通过判断相邻两炮的炮间距和扫描预设参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从而在预设扫描方式集合中确定一种最优扫描方式对相邻两炮进行扫描。不同于以往同一研究区内采用同一扫描方式的做法,根据炮间距灵活选用不同的扫描方式可以综合不同扫描方式的优势和适用条件,提高了扫描效率。
[0034]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扫描方式集合中可以包括常用的可控震源扫描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可以包括滑动扫描、同步扫描和交替扫描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0035]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扫描方式集合中可以包括:滑动扫描和同步扫描。此时,S102具体实施时,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0036] (1)获取所述研究区块内的最大滑动时间和最大初至时间。
[0037]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最大滑动时间可以为滑动扫描时确定的滑动时间的最大值,通常最大滑动时间可以粗略地估算为可控震源扫描时间与听时间和的一半。例如,在某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可控震源的扫描时间为12s,听时间为6s,那么最大滑动时间可以粗略地估算为9s。初至时间是地震波首次到达每个检波点的时间,所述最大初至时间为该研究区内每一炮的最远接收点的初至时间。
[0038] (2)根据所述最大滑动时间以及所述最大初至时间,获得最小滑动时间。
[0039]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将所述最大滑动时间以及所述最大初至时间代入以下公式,计算得到最小滑动时间,
[0040] t0=tmax-tm
[0041] 式中,t0表示所述最小滑动时间,tmax表示所述最大初至时间,tm表示所述最大滑动时间。
[0042] 在本实施例中,扫描方式随着相邻两炮之间的距离变化示意图如图2所示。图2中横轴表示距离,纵轴表示扫描间隔时间,Lmax表示最大炮检距,LDSSS表示同步距离,t0表示最小滑动时间,tmax表示最大初至时间。
[0043] (3)如图2中段1所示,当所述炮间距小于等于所述最大炮检距,则采用滑动时间为所述最大滑动时间的滑动扫描对所述相邻两炮进行扫描。
[0044] 在本实施例中,当相邻两炮的炮间距位于段1时,第2炮的谐波干扰为主要干扰,故在段1时,采用滑动时间为所述最大滑动时间的滑动扫描对所述相邻两炮进行扫描。
[0045] (4)如图2中段2所示,当所述炮间距大于所述最大炮检距且小于所述同步距离,则采用滑动时间可变的滑动扫描对所述相邻两炮进行扫描。
[0046] 当相邻两炮的炮间距位于段2时,谐波干扰对第一炮的影响已经可以忽略,此时主要干扰为两炮先后激发时所产生的邻炮噪声干扰。实验表明,可控震源的邻炮噪声的干扰范围一般都在最大炮检距之内,超出这个范围的干扰可基本忽略,这就意味着只要相邻两炮的记录在最深目的层深度以上没有交叉,两炮之间就不会相互干涉,能够满足资料品质的要求。
[0047] 段2中,当相邻两炮的炮间距逐渐增加时,相互干扰越来越小,在时间域里表现为第二炮对第一炮的干扰位置越来越深,已超过资料品质对互干扰深度的要求,此时如果继续保持固定采集间隔(即最大滑动时间),就会造成采集时间的浪费,因此当距离增加时,只要能保持两炮记录的互干扰深度和采集间隔为最大滑动时间的滑动扫描一样,就可以适当缩小采集间隔。因干扰深度取决于折射波在两炮间的旅行时,由于折射波速度可视为不变,故干扰深度与炮间距的变化呈线性递增关系,相应地,滑动时间间隔的变化与炮间距呈线性递减关系。因此当炮间距逐渐增加时,可采用可变滑动时间的滑动扫描,采集间隔从最大滑动时间即tmax线性递减到到t0。
[0048]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可变的滑动时间t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0049]
[0050] 式中,x表示所述相邻两炮的炮间距。
[0051] (5)如图2中点A或点B所示,当所述炮间距等于所述同步距离,则采用滑动时间为最小滑动时间的滑动扫描或同步扫描对所述相邻两炮进行扫描。
[0052] 所述同步距离可以为DS3采集中允许的同步距离。DS3采集示意图如图3所述,图中VP1和VP2表示相邻两炮的炮点位置,Vr表示折射层速度,Tt表示以时间为单位的最深目的层深度,Tin表示以时间为单位的折射波截距。
[0053] 当所述炮间距等于所述同步距离,由于此时炮间距刚满足同步扫描的条件,因此此时可以选择滑动时间为最小滑动时间的滑动扫描或同步扫描对所述相邻两炮进行扫描。
[0054] (6)如图2中段3所示,当所述炮间距大于所述同步距离,则采用同步扫描对所述相邻两炮进行扫描。
[0055] 当炮间距大于同步距离,即越过图2中的A或点B到达段3时,由于此时已经满足了同步扫描的条件,就可以直接采用同步扫描对相邻两炮进行扫描。
[0056] 上述实施方式中,根据炮间距分别与最大炮检距和同步距离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了不同的扫描方式,不同于以往同一研究区内采用同一扫描方式的做法,根据炮间距灵活选用不同的扫描方式可以综合不同扫描方式的优势和适用条件,提高了扫描效率。
[0057]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短距离内可控震源布设较多,此时所述预设扫描方式集合中还可以包括:交替扫描。即所述预设扫描方式集合中可以包括:滑动扫描、交替扫描和同步扫描。在本实施方式中,S102在实施时,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0058] (1)获取所述研究区块内的最大滑动时间和最大初至时间。
[0059] (2)根据所述最大滑动时间以及所述最大初至时间,获得最小滑动时间。
[0060]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将所述最大滑动时间以及所述最大初至时间代入以下公式,计算得到最小滑动时间,
[0061] t0=tmax-tm
[0062] 式中,t0表示所述最小滑动时间,tmax表示所述最大初至时间,tm表示所述最大滑动时间。
[0063] 在本实施例中,另一种动态扫描方式随着相邻两炮之间的距离变化示意图如图4所示。图4中横轴表示距离,纵轴表示扫描间隔时间,Lmax表示最大炮检距,LDSSS表示同步距离,t0表示最小滑动时间,tmax表示最大初至时间。
[0064] (3)如图4中段1所示,当所述相邻两炮的间距小于等于预设长度,则所述相邻两炮之间的扫描方式采用交替扫描。
[0065] 所述预设长度可以为小于所述最大炮检距的一个长度,具体数值可以依据经验以及作业现场给出。具体的,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长度为1公里。此时,当炮间距小于等于1公里时,采用交替扫描对相邻两炮进行扫描。
[0066] (4)如图4中段2所示,当所述相邻两炮的间距大于预设长度且小于等于所述最大炮检距,则所述相邻两炮之间的扫描方式采用滑动时间为所述最大滑动时间的滑动扫描。
[0067]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长度为1公里。此时,当所述相邻两炮的间距大于1公里且小于等于所述最大炮检距,则所述相邻两炮之间的扫描方式采用滑动时间为所述最大滑动时间的滑动扫描。
[0068] (5)如图4中段3所示,当所述相邻两炮的间距大于所述最大炮检距且小于所述同步距离,则所述相邻两炮之间的扫描方式采用滑动时间可变的滑动扫描。
[0069]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可变的滑动时间t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0070]
[0071] 式中,x表示所述相邻两炮的炮间距。
[0072] (6)如图4中点A或点B所示,当所述相邻两炮的间距等于所述同步距离,则所述相邻两炮之间的扫描方式采用滑动时间为最小滑动时间的滑动扫描或同步扫描。
[0073] (7)如图4中段4所示,当所述相邻两炮的间距大于所述同步距离,则所述相邻两炮之间的扫描方式采用同步扫描。
[0074] 在本实施例中,在根据炮间距确定扫描方式的时候,还考虑了短距离内可控震源布设较多的情况,使得确定的最佳扫描方式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能兼顾数据采集质量。
[0075]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研究区为东北的某项目,该研究区内最大炮检距为5667.5m,最深目的层深度为2.3s,最大初至时间为2.15s,滑动扫描的最大滑动时间为12s,折射层速度为2300米/秒,折射波截距为1.3s。
[0076] (1)将所述最大炮检距、折射层速度、折射波截距以及最深目的层深度代入以下公式,计算得到同步距离,
[0077] LDSSS=Lmax+Vr×(Tt-Tin)
[0078] =5667.5+2300×(2.3-1.3)
[0079] =7967.5m
[0080] 式中,LDSSS表示同步距离,Lmax表示最大炮检距,Vr表示折射层速度,Tt表示以时间为单位的最深目的层深度,Tin表示以时间为单位的折射波截距。
[0081] (2)将所述最大滑动时间以及所述最大初至时间代入以下公式,计算得到最小滑动时间,
[0082] t0=tmax-tm
[0083] =12-2.15
[0084] =9.85s
[0085] 式中,t0表示最小滑动时间,tmax表示最大初至时间,tm表示最大滑动时间。
[0086] (3)根据上述计算结果绘制随相邻炮点间距动态变换扫描方式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
[0087] 图5中,横轴表示相邻两炮间隔距离,纵轴表示扫描间隔施加。当相邻两炮间隔位于图5中段1时,采用滑动时间为12s的滑动扫描。
[0088] 当相邻两炮间隔位于图5中段2时,采用滑动时间可变的滑动扫描,其中随着炮间距x变化的可变滑动时间t可以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0089]
[0090] 当相邻两炮的炮间隔位于图5中点A或B时,采用滑动时间为9.85s的滑动扫描或者采用同步扫描。
[0091] 当相邻两炮间隔位于图5中段3时,采用同步扫描。
[0092] (4)在该研究区内分别按照上述步骤(3)中的描述进行动态扫描以及常规滑动扫描。用动态扫描进行采集时,减去中间因为掉排列未采集的16分钟,有效采集时间为72分钟,共采集353炮,平均12.2s/炮,5炮/分钟。再在该研究区使用常规滑动扫描进行采集,减去中间因为掉排列未采集的5分钟,有效采集时间共55分钟,共采集247炮,平均13.4s/炮,4炮/分钟。
[0093] 通过上述动态扫描与常规滑动扫描的对比可知,动态扫描的相比较常规滑动扫描来说,扫描效率提高了25%。
[0094] 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可控震源动态扫描装置,如下面的实施例所述。由于该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一种可控震源动态扫描方法相似,因此该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一种可控震源动态扫描方法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0095] 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控震源动态扫描装置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模块。
[0096] 参数获取模块601,用于获取研究区块内的相邻两炮的炮间距和扫描预设参数,所述扫描预设参数包括:所述研究区块内的最大炮检距和同步距离.
[0097] 扫描模块602,用于根据所述炮间距分别与所述最大炮检距和所述同步距离的大小关系,从预设扫描方式集合中确定一种最优扫描方式,并根据所述最优扫描方式对所述相邻两炮进行扫描。
[0098] 由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在扫描过程中,通过判断相邻两炮的炮间距和扫描预设参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从而在预设扫描方式集合中确定一种最优扫描方式对相邻两炮进行扫描。不同于以往同一研究区内采用同一扫描方式的做法,根据炮间距灵活选用不同的扫描方式可以综合不同扫描方式的优势和适用条件,提高了扫描效率。
[0099]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嵌入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这两者的结合。软件模块可以存储于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本领域中其它任意形式的存储媒介中。示例性地,存储媒介可以与处理器连接,以使得处理器可以从存储媒介中读取信息,并可以向存储媒介存写信息。可选地,存储媒介还可以集成到处理器中。处理器和存储媒介可以设置于ASIC中,ASIC可以设置于用户终端中。可选地,处理器和存储媒介也可以设置于用户终端中的不同的部件中。
[0100] 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的设计中,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述功能可以在硬件、软件、固件或这三者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如果在软件中实现,这些功能可以存储与电脑可读的媒介上,或以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形式传输于电脑可读的媒介上。电脑可读媒介包括电脑存储媒介和便于使得让电脑程序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其它地方的通信媒介。存储媒介可以是任何通用或特殊电脑可以接入访问的可用媒体。例如,这样的电脑可读媒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磁盘存储或其它磁性存储装置,或其它任何可以用于承载或存储以指令或数据结构和其它可被通用或特殊电脑、或通用或特殊处理器读取形式的程序代码的媒介。此外,任何连接都可以被适当地定义为电脑可读媒介,例如,如果软件是从一个网站站点、服务器或其它远程资源通过一个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数字用户线(DSL)或以例如红外、无线和微波等无线方式传输的也被包含在所定义的电脑可读媒介中。所述的碟片(disk)和磁盘(disc)包括压缩磁盘、镭射盘、光盘、DVD、软盘和蓝光光盘,磁盘通常以磁性复制数据,而碟片通常以激光进行光学复制数据。上述的组合也可以包含在电脑可读媒介中。
[0101]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