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匣标印定位装置及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10713707.1

文献号 : CN10662554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刘萌唐国芳赵强吴彦平李桃

申请人 : 中航湖南通用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匣标印定位装置,用于机匣加工过程中标印D与标印E的定位,包括样板,所述样板上设置有校准边,所述校准边形状与所述机匣内壁轴向形状相同,所述校准边上设置有第一定位点和第二定位点,所述第一定位点与所述机匣上的标印D位置相匹配,用于所述机匣上标印D的定位,所述第二定位点与所述机匣上的标印E位置相匹配,用于所述机匣上标印E的定位。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机匣标印定位方法。通过该机匣标印定位装置及方法,能有效保证标印D与标印E准确定位至同一轴向剖面上,保证机匣加工精度,确保机匣加工质量。

权利要求 :

1.一种机匣标印定位装置,用于机匣加工过程中标印D与标印E的定位,其特征在于,包括样板,所述样板上设置有校准边,所述校准边形状与所述机匣内壁轴向形状相同,所述校准边上设置有第一定位点和第二定位点,所述第一定位点与所述机匣上的标印D位置相匹配,用于所述机匣上标印D的定位,所述第二定位点与所述机匣上的标印E位置相匹配,用于所述机匣上标印E的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匣标印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点处设置有卡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匣标印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样板上设置有把手。

4.一种机匣标印定位方法,基于一种数控加工机床和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匣标印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步骤:S1:将所述机匣装夹于所述数控加工机床上,校准所述机匣在所述数控加工机床上的位置并固定;

S2:通过所述数控加工机床的数控系统在所述机匣上建立三维坐标系,将所述标印D的区域坐标值转换成数控指令,通过所述数控加工机床执行所述数控指令并定位标记所述标印D;

S3:以所述机匣的中心点和所述标印D两点沿所述机匣内壁引出直线L;

S4:将样板的校准边贴合在所述直线L上,将所述第一定位点与所述标印D对准,在所述第二定位点处定位标记标印E。

说明书 :

一种机匣标印定位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计量器具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机匣标印定位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航空发动机为飞机的心脏,是一种高度复杂和精密的热力机械,主要为航空器提供飞行所需动力的发动机。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航空发动机技术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飞机的性能、可靠性及经济性,是一个国家科技、工业和国防实力的重要体现。目前而言,随着科技的发展,世界各国都在逐渐加强航空发动机的研发。
[0003] 机匣为航空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零件之一,主要对发电机起保护、支撑作用。由于航空发动机一般需要提供超大型动力输出,因此航空发动机的整体尺寸也比较大,相应的机匣尺寸也比较大,一般机匣的高度超过200mm以上、直径超过480mm;此外,由于机匣本身性能的要求,机匣加工过程中,精度要求比较高。附图1提供了一种常规的机匣结构示意图,机匣加工过程中,为确保机匣的加工精度符合要求,通常会预先在机匣上设置标印,然后以这些标印作为一个基准点对机匣进行加工。如附图1所示,机匣内壁设置有标印D与标印E,为确保加工准确和后续定位基准,标印D与标印E必须处于同一轴向剖面上。现有设计中,由于缺乏专门的针对该种大型机匣标印的定位装置,实际对这些标印进行定位的过程中,一般都只能通过操作者依靠肉眼观测定位或者依靠普通的直尺定位,如此,常常造成标印D与标印E无法定位至同一轴向剖面上,极大影响了机匣后期的加工精度,严重者甚至造成机匣报废。
[0004]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能有效保证标印D与标印E准确定位至同一轴向剖面上,保证机匣加工精度,确保机匣加工质量的机匣标印定位装置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机匣标印定位装置,该机匣标印定位装置通过其结构设计,能有效保证标印D与标印E准确定位至同一轴向剖面上,保证机匣加工精度,确保机匣加工质量。
[0006] 一种机匣标印定位装置,用于机匣加工过程中标印D与标印E的定位,包括样板,所述样板上设置有校准边,所述校准边形状与所述机匣内壁轴向形状相同,所述校准边上设置有第一定位点和第二定位点,所述第一定位点与所述机匣上的标印D位置相匹配,用于所述机匣上标印D的定位,所述第二定位点与所述机匣上的标印E位置相匹配,用于所述机匣上标印E的定位。
[0007] 优选地,所述第二定位点处设置有卡口。
[0008] 优选地,所述样板上设置有把手。
[0009]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机匣标印定位方法,基于一种数控加工机床和上述机匣标印定位装置,具体包括步骤:
[0010] S1:将所述机匣装夹于所述数控加工机床上,校准所述机匣在所述数控加工机床上的位置并固定;
[0011] S2:通过所述数控加工机床的数控系统在所述机匣上建立三维坐标系,将所述标印D的区域坐标值转换成数控指令,通过所述数控加工机床执行所述数控指令并定位标记所述标印D;
[0012] S3:以所述机匣的中心点和所述标印D两点沿所述机匣内壁引出直线L;
[0013] S4:将样板的校准边贴合在所述直线L上,将所述第一定位点与所述标印D对准,在所述第二定位点处定位标记标印E。
[001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机匣标印定位装置通过其结构设计,能有效保证标印D与标印E准确定位至同一轴向剖面上,保证机匣加工精度,确保机匣加工质量。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机匣标印定位方法,基于一种数控加工机床和上述机匣标印定位装置,通过该机匣标印定位方法,有效实现了标印D与标印E的准确定位。

附图说明

[0015]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 附图1为现有设计一种机匣的结构示意图;
[0017] 附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机匣标印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 附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机匣标印定位装置贴合于机匣内壁时的轴向剖视图;
[0019] 附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机匣标印定位装置贴合于机匣内壁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1] 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2] 参见附图2至附图4,附图2至附图4提供了本发明一种机匣标印定位装置的具体实施例,其中,附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机匣标印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机匣标印定位装置贴合于机匣内壁时的轴向剖视图;附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机匣标印定位装置贴合于机匣内壁时的俯视图。
[0023] 如附图2至附图4所示,该机匣标印定位装置用于机匣加工过程中标印D与标印E的定位,包括样板1,对于样板1的形状,可以采用方形,也可以采用三角形。对于样板1的厚度,以方便使用为准。
[0024] 样板1上设置有校准边2,校准边2形状与机匣5内壁501轴向形状相同,如此,使用时,校准边2可以与机匣5内壁501紧密贴合在一起。
[0025] 校准边2上设置有第一定位点3和第二定位点4,第一定位点3与机匣5上的标印D位置相匹配,用于机匣5上标印D的定位,第二定位点4与机匣5上的标印E位置相匹配,用于机匣5上标印E的定位。
[0026]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机匣标印定位方法,基于一种数控加工机床和上述机匣标印定位装置,具体包括步骤:
[0027] S1:将所述机匣5装夹于所述数控加工机床上,校准所述机匣5在所述数控加工机床上的位置并固定;
[0028] S2:通过所述数控加工机床的数控系统在所述机匣5上建立三维坐标系,将所述标印D的区域坐标值转换成数控指令,通过所述数控加工机床执行所述数控指令并定位标记所述标印D;
[0029] S3:以所述机匣5的中心点和所述标印D两点沿所述机匣内壁引出直线L;
[0030] S4:将样板1的校准边2贴合在所述直线L上,将所述第一定位点3与所述标印D对准,在所述第二定位点4处定位标记标印E。
[0031] 当然,对于本发明提供的机匣标印定位方法,还可以同时定位多套标印D与标印E,比如,在步骤S2中,设置标印D1、标印D2、标印D3,将标印D1、标印D2、标印D3设置在以机匣5中心点为圆心的同一圆周上,再分别从机匣5中心点出发,向标印D1、标印D2、标印D3引出直线L1、直线L2、直线L3,最后将本发明提供的机匣标印定位装置的校准边2分别贴合直线L1、直线L2、直线L3处,即可定位出标印E1、标印E2与标印E3。
[0032] 整体来说,本发明提供的机匣标印定位装置通过其结构设计,能有效保证标印D与标印E准确定位至同一轴向剖面上,保证机匣5的加工精度,确保机匣5的加工质量。本发明提供的机匣标印定位方法能有效实现标印D与标印E的准确定位。
[0033] 考虑到标印E处机匣5的内壁501为垂直的,不方便标印E的标记,本实施例中,第二定位点4处设置有卡口6。如此,可以方便标印E的标记。
[0034] 本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方便该机匣标印定位装置的操控与用力,样板1上设置有把手7。
[0035]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机匣标印定位装置及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