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子净化器的离子发生极及离子净化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10952193.X

文献号 : CN10665486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马友河肖德玲封宗瑜劳承云肖利容吴琦王贤波

申请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离子净化器的离子发生极及离子净化器,所述离子发生极包括发生极支架(1)和设置于所述发生极支架(1)上的至少一根金属丝,至少一根所述金属丝被布置为两个以上相互平行的金属丝直条、彼此相邻两金属丝直条之间相接,且在至少一个所述金属丝直条上的至少部分位置覆盖有至少一层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绝缘层(4)、未覆盖有所述绝缘层(4)的金属丝部分形成为裸露丝(5)。通过本发明能够在不影响电场的条件下根据需要有效地控制离子发生极离子的产生量,减小离子的产生量、使其平稳地产生净化空气所需的适量的离子,从而有效地防止了离子发生源离子过量情况的发生,有效地减小了臭氧的产生量甚至于从根源上杜绝了臭氧的产生。

权利要求 :

1.一种离子净化器的离子发生极,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生极支架(1)和设置于所述发生极支架(1)上的至少一根金属丝,至少一根所述金属丝被布置为两个以上相互平行的金属丝直条、彼此相邻两金属丝直条之间相接,且在至少一个所述金属丝直条上的至少部分位置覆盖有至少一层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绝缘层(4)、未覆盖有所述绝缘层(4)的金属丝部分形成为裸露丝(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发生极,其特征在于:

当包括两个所述金属丝直条时,所述金属丝直条上的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绝缘层(4);

当包括三个以上的金属丝直条时,至少两个所述金属丝直条上的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绝缘层(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子发生极,其特征在于:定义全部覆盖有所述绝缘层的金属丝直条为绝缘条(2)、全部未覆盖有所述绝缘层的金属丝直条为裸丝条(3),且所述绝缘条(2)与所述裸丝条(3)之间的位置关系为:相邻两所述绝缘条之间间隔一个或两个裸丝条或者不间隔所述裸丝条;或者,相邻两所述裸丝条之间间隔一个或者两个所述绝缘条、或不间隔所述绝缘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子发生极,其特征在于:设所述金属丝直条为8个,所述绝缘条与所述裸丝条之间的布置方式为间隔一个裸丝条设置一个绝缘条;

或者所述布置方式为间隔一个裸丝条设置一个绝缘条后再间隔两个裸丝条设置一个绝缘条;

或者所述布置方式为间隔一个裸丝条设置一个绝缘条后再间隔一个裸丝条设置两个绝缘条;

或者所述布置方式为间隔两个裸丝条而设置两个绝缘条。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子发生极,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金属丝直条上部分覆盖所述绝缘层(4)、使得所述绝缘层(4)和所述裸露丝(5)之间交替设置、相邻绝缘层之间形成间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子发生极,其特征在于:在同一所述金属丝直条中,沿所述金属丝直条的延伸方向、所述绝缘层的长度a与所述裸露丝的长度b之间存在着预设比例,且所述a和b的取值范围均在[1mm,30mm]。

7.根据权利要求5-6之一所述的离子发生极,其特征在于:在相邻的覆盖有绝缘层(4)的所述金属丝直条之间,二者的绝缘层的相对位置为在相同位置、或是在交错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5-6之一所述的离子发生极,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金属丝直条都以所述间隔的方式覆盖设置所述绝缘层(4)。

9.根据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离子发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4)为具有预设内径的由热固性材料制成的套管,或由紧密的热塑性材料制成的套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离子发生极,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绝缘层(4)为由热固性材料制成的套管时,所述金属丝与套管之间存在空隙,且在所述套管的端部位置的所述空隙处填充有密封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离子发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4)的材料为聚丙烯纤维(PP)、涤纶树脂(PET)或绝缘漆,和/或,所述密封胶为脱醇型单组份RTV绝缘类材料。

12.根据权利要求1-6、10-11之一所述的离子发生极,其特征在于:两个以上所述金属丝直条被布置在所述发生极支架(1)的同一平面内,当所述金属丝为一根时,所述金属丝在所述平面内布置成“S”形状进行来回缠绕;

当所述金属丝为两根以上时,每根所述金属丝包括至少两个所述金属丝直条、且相邻两金属丝直条之间平行且通过连接片(6)首尾依次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离子发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生极支架(1)为矩形平板的结构形式,多个所述金属丝直条沿所述平板的长边方向延伸而相互平行、且沿所述平板的短边方向依次排列。

14.根据权利要求1-6、10-11、13之一所述的离子发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丝为钨丝,和/或,所述金属丝的直径在0.08-0.1mm范围内。

15.一种离子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4之一所述的离子发生极。

说明书 :

一种离子净化器的离子发生极及离子净化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离子净化器的离子发生极及离子净化器。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室内空气质量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空气净化器在近几年销售火爆的趋势越演越烈,而其中离子空气净化技术作为一种无耗材、可清洗的新型净化技术,较传统的过滤式净化技术具有更好的应用发展前景,目前业界对离子空气净化技术开发的投入和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离子净化技术存在的一些行业内难题,如臭氧、打火问题,它直接影响消费者对净化器产品的直观评价,因此,解决这些难题是离子净化器开发人员必经之路。现有离子发生极存在离子发生源过量的问题,远远超过了颗粒物荷电所需要的离子量,从而导致了臭氧产生率偏高,同时也造成了能源浪费。
[0003]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离子净化器存在发生极的离子发生源过量、导致产生较多的臭氧、并且造成能源浪费、还容易在发生极端部位置与其接触点产生漏电或打火等技术问题,因此本发明研究设计出一种离子净化器的离子发生极及离子净化器。

发明内容

[0004]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离子净化器存在发生极的离子发生源过量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离子净化器的离子发生极及离子净化器。
[0005] 本发明提供一种离子净化器的离子发生极,其包括发生极支架和设置于所述发生极支架上的至少一根金属丝,至少一根所述金属丝被布置为两个以上相互平行的金属丝直条、彼此相邻两金属丝直条之间相接,且在至少一个所述金属丝直条上的至少部分位置覆盖有至少一层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绝缘层、未覆盖有所述绝缘层的金属丝部分形成为裸露丝。
[0006] 优选地,当包括两个所述金属丝直条时,所述金属丝直条上的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绝缘层;
[0007] 当包括三个以上的金属丝直条时,至少两个所述金属丝直条上的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绝缘层。
[0008] 优选地,定义全部覆盖有所述绝缘层的金属丝直条为绝缘条、全部未覆盖有所述绝缘层的金属丝直条为裸丝条,且所述绝缘条与所述裸丝条之间的位置关系为:
[0009] 相邻两所述绝缘条之间间隔一个或两个裸丝条或者不间隔所述裸丝条;或者,相邻两所述裸丝条之间间隔一个或者两个所述绝缘条、或不间隔所述绝缘条。
[0010] 优选地,设所述金属丝直条为8个,所述绝缘条与所述裸丝条之间的布置方式为间隔一个裸丝条设置一个绝缘条;
[0011] 或者所述布置方式为间隔一个裸丝条设置一个绝缘条后再间隔两个裸丝条设置一个绝缘条;
[0012] 或者所述布置方式为间隔一个裸丝条设置一个绝缘条后再间隔一个裸丝条设置两个绝缘条;
[0013] 或者所述布置方式为间隔两个裸丝条而设置两个绝缘条。
[0014] 优选地,至少一个所述金属丝直条上部分覆盖所述绝缘层、使得所述绝缘层和所述裸露丝之间交替设置、相邻绝缘层之间形成间隔。
[0015] 优选地,在同一所述金属丝直条中,沿所述金属丝直条的延伸方向、所述绝缘层的长度a与所述裸露丝的长度b之间存在着预设比例,且所述a和b的取值范围均在[1mm,30mm]。
[0016] 优选地,在相邻的覆盖有绝缘层的所述金属丝直条之间,二者的绝缘层的相对位置为在相同位置、或是在交错位置。
[0017] 优选地,所有所述金属丝直条都以所述间隔的方式覆盖设置所述绝缘层。
[0018] 优选地,所述绝缘层为具有预设内径的由热固性材料制成的套管,或由紧密的热塑性材料制成的套管。
[0019] 优选地,当所述绝缘层为由热固性材料制成的套管时,所述金属丝与套管之间存在空隙,且在所述套管的端部位置的所述空隙处填充有密封胶。
[0020] 优选地,所述绝缘层的材料为聚丙烯纤维(PP)、涤纶树脂(PET)或绝缘漆,和/或,所述密封胶为脱醇型单组份RTV绝缘类材料。
[0021] 优选地,当所述金属丝为一根时,其在所述平面内布置成“S”形状进行来回缠绕;
[0022] 当所述金属丝为两根以上时,每根所述金属丝包括至少两个所述金属丝直条、且相邻两金属丝直条之间平行且通过连接片首尾依次连接。
[0023] 优选地,所述发生极支架为矩形平板的结构形式,多个所述金属丝直条沿所述平板的长边方向延伸而相互平行、且沿所述平板的短边方向依次排列。
[0024] 优选地,所述金属丝为钨丝,和/或,所述金属丝的直径在0.08-0.1mm范围内。
[0025]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离子净化器,其包括前述的离子发生极。
[0026]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离子净化器的离子发生极及离子净化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7] 1.本发明的离子净化器的离子发生极及离子净化器,通过在至少一个所述金属丝直条上的至少部分位置覆盖有至少一层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绝缘层,能够遮挡住部分金属丝直条、而使其不产生离子,进而能够在不影响电场的条件下根据需要有效地控制离子发生极离子的产生量,减小离子的产生量、使其平稳地产生净化空气所需的适量的离子,从而有效地防止了离子发生源离子过量情况的发生,有效地减小了臭氧的产生量甚至于从根源上杜绝了臭氧的产生;
[0028] 2.本发明的离子净化器的离子发生极及离子净化器,通过将绝缘层设置为具有预设内径的由热固性材料制成的套管,或由紧密的热塑性材料制成的套管,或为热缩套管,且当所述绝缘层为由热固性材料制成的套管时、在所述套管的端部位置的所述空隙处还填充有密封胶,能够有效地减小发生极端部位置与其接触点之间产生漏电或打火的情况发生,且还可以有效地固定金属丝、以防止工作过程产生的振动而带来不良影响,影响离子发生极的工作性能。

附图说明

[0029] 图1(a)是本发明的离子净化器的离子发生极包括一根金属丝时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0030] 图1(b)是本发明的离子净化器的离子发生极包括两根以上金属丝时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0031] 图2(a)是本发明的含八根金属丝直条的离子发生极金属丝覆盖绝缘层第一种方案示意简图;
[0032] 图2(b)是本发明的含八根金属丝直条的离子发生极金属丝覆盖绝缘层第二种方案示意简图;
[0033] 图2(c)是本发明的含八根金属丝直条的离子发生极金属丝覆盖绝缘层第三种方案示意简图;
[0034] 图2(d)是本发明的含八根金属丝直条的离子发生极金属丝覆盖绝缘层第四种方案示意简图;
[0035] 图2(e)是本发明的含八根金属丝直条的离子发生极金属丝覆盖绝缘层第五种方案示意简图;
[0036] 图2(f)是本发明的含八根金属丝直条的离子发生极金属丝覆盖绝缘层第五种方案示意简图;
[0037] 图3(a)是本发明的离子发生极中部分金属丝分段覆盖绝缘层的第一种方案示意简图;
[0038] 图3(b)是本发明的离子发生极中部分金属丝分段覆盖绝缘层的第二种方案示意简图;
[0039] 图4(a)是本发明的离子发生极中全部金属丝分段覆盖绝缘层的第一种方案示意简图;
[0040] 图4(b)是本发明的离子发生极中全部金属丝分段覆盖绝缘层的第二种方案示意简图;
[0041] 图5是本发明的离子发生极在其套管端部位置设置密封胶的结构示意图;
[0042] 图6是本发明的离子发生极在其套管中设置密封胶的分布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3] 图7是本发明的离子发生极的金属丝在发生极支架上的缠绕方案结构示意图。
[0044]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0045] 1—发生极支架,2—绝缘条,3—裸丝条,4—绝缘层,5—裸露丝,6—连接片,7—弹簧,8—密封胶。

具体实施方式

[0046] 如图1-7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离子净化器的离子发生极,其包括发生极支架1和设置于所述发生极支架上的至少一根金属丝,至少一根所述金属丝在所述发生极支架1上的同一平面内被布置为两个以上相互平行的金属丝直条、且彼此相邻的两金属丝直条之间首尾相接,且在至少一个所述金属丝直条上的至少部分位置覆盖有至少一层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绝缘层4、未覆盖有所述绝缘层4的金属丝部分形成为裸露丝5。
[0047] 通过在至少一个所述金属丝直条上的至少部分位置覆盖有至少一层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绝缘层,能够通过该绝缘层遮挡住部分金属丝直条、使其无法产生出离子,进而能够在不影响电场的条件下(即不影响离子净化器的空气净化能力、即降低颗粒物洁净空气净化量(CADR)的能力的情况下)根据需要有效地控制离子发生极离子的产生量,减小离子的产生量、使其平稳地产生净化空气所需的适量的离子,从而有效地防止了离子发生源离子过量情况的发生,有效地减小了臭氧的产生量甚至于从根源上杜绝了臭氧的产生。
[0048] 优选地,
[0049] 当包括两个所述金属丝直条时,所述金属丝直条上的至少部分均覆盖所述绝缘层4;
[0050] 当包括三个以上的金属丝直条时,至少两个所述金属丝直条上的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绝缘层4。
[0051] 这是本发明的离子净化器的离子发生极的绝缘层根据金属丝直条的数量而进行的具体布置形式和布置方案,当只有两根金属丝直条时,则为了显著地降低离子产生率,则需要在所有金属丝直条上均覆盖(但是仅部分覆盖)绝缘层以最优地达到降低臭氧发生的概率;当包括三根以上的金属丝直条时,由于金属丝直条较多、产生离子的位置也较多,则为了降低离子产生率、需要尽可能地布置尽可能多的绝缘层,以达到降低离子产生的数量和概率;从应用角度,覆盖绝缘层金属丝直条数目最好不超过总金属丝直条半数。
[0052] 优选地,定义全部覆盖有所述绝缘层4的金属丝直条为绝缘条2、全部未覆盖有所述绝缘层4的金属丝直条为裸丝条3,且所述绝缘条2与所述裸丝条3之间的位置关系为:
[0053] 相邻两所述绝缘条2之间间隔一个或两个裸丝条3或者不间隔所述裸丝条3;或者,相邻两所述裸丝条3之间间隔一个或者两个所述绝缘条2、或不间隔所述绝缘条2。
[0054] 这是本发明的离子净化器的离子发生极的金属丝直条完全被绝缘层覆盖的具体布置形式和实施方式,全部覆盖绝缘层的金属丝直条不会产生离子、全部未覆盖绝缘层的金属丝直条会产生最大数量的离子,则这是可以根据空气净化强度的需求而将绝缘条和裸丝条的数量进行增减和调整的,能够使得离子发生极产生的离子数量满足产生尽可能少的同时还能有效净化空气的作用的目的;通过使得相邻两所述绝缘条之间间隔一根或两根裸丝条或者不间隔所述裸丝条;或者,相邻两所述裸丝条之间间隔一根或者两根所述绝缘条、或不间隔所述绝缘条,这是两种不同的绝缘条与裸丝条之间的相对位置布置形式和关系,这样能够使得相邻裸丝条之间不至于隔得较近或隔得最近距离的裸丝条不至于超过两根,以减小裸丝条聚集产生的离子的叠加效果,从而有效地防止增大产生臭氧数量的概率。
[0055] 优选地,设所述金属丝直条为8个,所述绝缘条与所述裸丝条之间的布置方式为间隔一个裸丝条设置一个绝缘条;即将金属丝直条依次编号为a-h,所述绝缘条与所述裸丝条之间的布置方式为第a、c、e、g个(如图2a)或第b、d、f、h个(如图2b)为绝缘条;
[0056] 或者所述布置方式为间隔一个裸丝条设置一个绝缘条后再间隔两个裸丝条设置一个绝缘条,即第a、c、f、h个(如图2c)为绝缘条,覆盖一层绝缘材料;
[0057] 或者所述布置方式为间隔一个裸丝条设置一个绝缘条后再间隔一个裸丝条设置两个绝缘条,即第b、d、e、g个(如图2d)为绝缘条,覆盖一层绝缘材料;
[0058] 或者所述布置方式为间隔两个裸丝条而设置两个绝缘条,即第b、c、f、g个(如图2e)或第a、d、e、h个(如图2f)为绝缘条,覆盖一层绝缘材料。
[0059] 这是本发明的离子净化器的离子发生极的金属丝直条的优选根数和相应的绝缘条和裸丝条之间的相对布置关系,即分为绝缘条与裸丝条之间相间隔、一条绝缘条与一条裸丝条间隔后再间隔两条裸丝条、一条螺丝条与一条绝缘条间隔后再间隔两条绝缘条,这样能够最大效能地减小裸丝条聚集产生的离子的叠加效果,从而有效地防止增大产生臭氧数量的概率。
[0060] 优选地,至少一个所述金属丝直条上部分覆盖所述绝缘层4、使得所述绝缘层4和所述裸露丝5之间交替设置、相邻绝缘层之间形成间隔。这是本发明的离子净化器的离子发生极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即在金属丝直条上部分覆盖绝缘层(相对于全部覆盖绝缘层的方案),即在金属丝直条覆盖绝缘层的方案的基础上,将覆盖在金属丝直条外层的连续绝缘层替换为间断的绝缘层(如图所示3(a)、3(b)),即一段覆盖绝缘层,紧接并与其相连的段裸漏,依次类推。通过在一条金属丝直条上间隔地设置绝缘层和裸露丝的方式,能够进一步有效地减小裸露丝聚集而产生离子进而减小产生臭氧数量的概率。现有使用金属丝直条为裸露状态,在现行使用参数条件下,产生的离子量过剩,多余的离子是产生臭氧的主要因素。本发明目的在于通过在金属丝上添加绝缘层,一定程度的降低离子产生量,即产生的离子量足够提供当前净化能力之后再继续增加离子产生量,净化能力不会再继续增加,而过量的离子会增加臭氧产生量。
[0061] 优选地,在同一所述金属丝直条中,沿所述金属丝直条的延伸方向、所述绝缘层的长度a与所述裸露丝的长度b之间存在着预设比例,且所述a和b的取值范围均在[1mm,30mm]。这是本发明的离子发生极中的金属丝直条中的绝缘层与裸露丝之间的优选长度和优选比例。
[0062] 该方案中(a覆盖绝缘层)和(b裸丝)的长度可以有不同的比例,例如:a=10mm,b=5mm;a=6mm,b=6mm;a=4mm,b=8mm。可以为以上比例,但也不限制为以上比例。可以为以上尺寸,但也不限制为以上尺寸,即a和b的大小不做限制,可以为任意大于1-30mm数值。
[0063] 优选地,在相邻的覆盖有绝缘层4的所述金属丝直条之间,二者的绝缘层的相对位置为在相同位置、或是在交错位置。这是本发明的离子发生极的另一种优选的绝缘层的布置方式,即使得相邻两金属丝直条的绝缘层可以布置于相同位置(与金属丝直条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方向)或交错(也同样是在上述方向),这是优选的布置方式。该中相邻覆盖绝缘层的金属丝上的绝缘层的相对位置可以在相同位置(如图3(a)),或者在交错位置(如图3(b))。
[0064] 优选地,所有所述金属丝直条都以所述间隔的方式覆盖设置所述绝缘层4(如图4(a)和4(b))。这是本发明的离子发生极的另一种优选布置方式,即每条金属丝直条均为间隔的方式设置绝缘层,这样能够使得每条金属丝直条中的裸露丝的聚集程度最大可能地降低,从而有效地降低了裸露丝聚集而产生离子进而减小产生臭氧数量的概率。
[0065] 该方案中离子发生极的所有金属丝都在金属丝外层的覆盖间断的绝缘层(如图4(a)和4(b)所示)。4(a)为绝缘层位置相同和4(b)为绝缘层位置交错。且绝缘层的尺寸和位置按照上述方案实施。
[0066] 优选地,所述绝缘层4为具有预设内径的由热固性材料制成的套管,或由紧密的热塑性材料制成的套管,优选为热缩套管(如图5-6所示)。这是本发明的离子发生极的绝缘层的具体优选的几种不同的结构形式,通过几种不同的套管形式,能够有效地将其套设于金属丝上,从而形成对金属丝与外界隔绝的作用,能够有效地减小发生极端部位置与其接触点之间产生漏电或打火的情况发生,且还可以有效地固定金属丝、以防止工作过程产生的振动而带来不良影响,影响离子发生极的工作性能。热缩套管是一种热收缩包装材料,遇热即收缩,是一种特制的聚烯烃材料,主要是塑料包括PVC\ABS\EVA\PET等。具有高温收缩、柔软阻燃、绝缘防蚀等特性。热固性材料内径一般大于金属丝,且之间会存在一定的间隙。热缩套管以大于金属丝外径套在金属丝外部后经过加热后,热缩套管会产生收缩,会跟金属丝结合的更加紧密。
[0067] 优选地,当所述绝缘层4为由热固性材料制成的套管时,所述金属丝与套管之间存在空隙,且在所述套管的端部位置的所述空隙处填充有密封胶8(如图5-6所示)。通过在所述套管的端部位置的所述空隙处还填充有密封胶,能够有效地减小发生极端部位置与其接触点之间产生漏电或打火的情况发生,且还可以有效地固定金属丝、以防止工作过程产生的振动而带来不良影响,影响离子发生极的工作性能。中间部位空置无密封胶(如图4所示),密封胶注入长度视特定要求而定,不作具体要求。
[0068] 优选地,所述绝缘层4的材料为聚丙烯纤维(PP)、涤纶树脂(PET)或绝缘漆,和/或,所述密封胶为脱醇型单组份RTV绝缘类材料。这是本发明的离子发生极的绝缘层以及密封胶的几种优选的材料,通过聚丙烯纤维(PP)、涤纶树脂(PET)或绝缘漆能够有效地起到绝缘、隔离导电的作用,进一步起到减小金属丝产生离子的数量,为本发明的实现提供了前提条件,将密封胶为脱醇型单组份RTV绝缘类材料能够有效地起到隔离、绝缘的作用,能够有效地防止漏电、起火的情况,还能起到固定的作用。
[0069] 如图1-2所示,优选地,当所述金属丝为一根时,其在所述平面内布置成“S”形状进行来回缠绕(如图1所示);
[0070] 当所述金属丝为两根以上时,每根所述金属丝包括至少两个所述金属丝直条、且相邻两金属丝直条之间平行且通过连接片6首尾依次连接(如图2所示)。
[0071] 这是本发明的离子发生极的金属丝为一根及两根以上的优选布置方式和围绕形式,从而有效地形成一串联的导电金属结构,起到离子净化的作用。
[0072] 优选地,所述发生极支架1为矩形平板的结构形式,多个所述金属丝直条沿所述平板的长边方向延伸而相互平行、且沿所述平板的短边方向依次排列。这是本发明的发生极支架的优选结构形式和金属丝直条在其上的优选排布方式。
[0073] 优选地,所述金属丝为钨丝,和/或,所述金属丝的直径在0.08-0.1mm范围内。这是本发明的金属丝的材料和其尺寸范围,能够有效地起到导电及产生离子的作用,从而起到产生离子、进而净化空气的作用。,金属丝的紧崩程度由在离子发生极两端装置的弹性部件(例如弹簧7)松紧度来调节(如图7所示)
[0074]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离子净化器(即空气净化器的一种),其包括前述的离子发生极。通过在至少一个所述金属丝直条上的至少部分位置覆盖有至少一层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绝缘层,能够通过该绝缘层遮挡住部分金属丝直条、使其无法产生出离子,进而能够在不影响电场的条件下(即不影响离子净化器的空气净化能力、即降低颗粒物洁净空气净化量(CADR)的能力的情况下)根据需要有效地控制离子发生极离子的产生量,减小离子的产生量、使其平稳地产生净化空气所需的适量的离子,从而有效地防止了离子发生源离子过量情况的发生,有效地减小了臭氧的产生量甚至于从根源上杜绝了臭氧的产生。
[0075] 下面介绍一下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和优选实施例
[0076] 现有离子发生极存在离子发生源过量的问题,远远超过了颗粒物荷电所需要的离子量,从而导致了臭氧产生率偏高,同时也造成了能源浪费。本发明经过实验研究发现,减少离子发生极钨丝的数量会降低臭氧产生量。但由于二电极结构中,钨丝极不但作为离子发生极产生离子使得颗粒物荷电,而且同集尘板相互作用形成电场。如果减小钨丝极数量不但会减小离子发生量而且会削弱电场强度,影响带电颗粒的收集效率,即降低颗粒物洁净空气净化量(CADR)。离子发生极部分钨丝进行覆盖绝缘层处理,能够在不影响电场的条件下控制离子的产生量,实现离子发生极平稳地产生离子,并且能够减少发生极端部位置与其接触点产生漏电或打火。
[0077] 本发明解决的如下技术问题:
[0078] 1、在不影响电场的条件下,实现离子发生极平稳地产生适量离子。
[0079] 2、减少发生极端部位置与其接触点产生漏电或打火。
[0080] 3、有效减少离子发生极臭氧产生量。
[0081] 有益效果:
[0082] 本发明能够在不影响电场的条件下控制离子的产生量,实现离子发生极平稳地产生离子,减少臭氧发生率,减少套管端部位置与其接触点产生漏电或打火。另一方面,发生极端部位置加入适量的密封胶,能够减少发生极端部位置与其接触点产生漏电或打火,可很好地固定发生极,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防止发生极松动,同时在不同的温度下,发生极热胀冷缩的影响也减小(密封胶只是固定了套管,而金属丝在套管内是可以活动的,因此端部的弹簧还会起作用,不会受到热胀冷缩的影响)。
[0083] 具体实施方式:
[0084] 实施方法如下:离子发生极由一根或多根连通的金属丝组成,金属丝成分可以是钨或其他金属,其成分可以是纯金属或掺杂其他元素的混合金属,在能保证离子发生极产生适量离子的前提下,可以调整金属丝直径大小,丝极直径优选在0.08-0.1mm。离子发生极的金属丝固定在绝缘支架上,其缠绕方式可以一根金属丝来回缠绕(如图1a所示),也可以是多根金属丝平行固定然后将多根金属丝的首位依次连接(如图1b所示)。金属丝的紧崩程度可由在离子发生极两端装置的弹性部件(例如弹簧7)松紧度来调节(如图7所示)。当金属丝表面覆盖的绝缘层为具有一定内径的热固性材料的套管时,金属丝与套管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在绝缘套管端部与丝极之间注入适量密封胶(如图5所示),中间部位空置无密封胶(如图6所示),密封胶注入长度视特定要求而定,不作具体要求。密封胶处理丝极后,可有效固定丝极,防止振动带来不良影响。解决了丝极漏电打火,可直接减少臭氧的产生。当金属丝表面覆盖的绝缘层为与金属丝贴合紧密的热塑性材料时可以省去密封胶处理。离子发生极上的一根或者两根金属丝覆盖绝缘层。当金属丝的数量超过三根以上时,覆盖绝缘层的金属丝的数量至少两根,按照间隔一根或者两根丝裸露金属丝然后将一根或者两根金属丝覆盖绝缘材料(即间隔一根裸露的金属丝直条然后一根金属丝直条覆盖绝缘材料或者间隔一根裸露的金属丝直条然后两根金属丝直条覆盖绝缘材料;或者间隔两根裸露的金属丝直条然后一根金属丝直条覆盖绝缘材料或者间隔两根裸露的金属丝直条然后两根金属丝直条覆盖绝缘材料)。
[0085] 方案一:以缠绕有八根金属丝的离子发生极为例,如图2(a)-2(f)所示,将金属丝从左到右依次编号为a-h。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为间隔一根裸露的金属丝覆盖一层绝缘材料,即b、d、f、h覆盖一层绝缘材料;或者为间隔一根裸丝覆盖一层绝缘材料然后间隔一根裸丝的两根金属丝(即间隔一根裸露的金属丝直条然后两根金属丝直条覆盖绝缘材料)覆盖一层绝缘材料,即b、d、e、g或a、c、f、h覆盖一层绝缘材料;或者为间隔两根裸丝覆盖一层绝缘材料,即b、c、f、g或a、d、e、h号位置的金属丝覆盖一层绝缘材料。
[0086] 方案二:在以上(方案一)金属丝覆盖绝缘层的方案的基础上,将覆盖在金属丝外层的连续绝缘层替换为间断的绝缘层(如图所示3(a)-3(b)),即一段金属丝覆盖绝缘层,紧接并与其相连的一段金属丝裸漏,依次类推。
[0087] 方案三:方案二中(a覆盖绝缘层)和(b裸丝)的长度可以有不同的比例,例如:a=10mm,b=5mm;a=6mm,b=6mm;a=4mm,b=8mm。可以为以上比例,但也不限制为以上比例。
可以为以上尺寸,但也不限制为以上尺寸,即该a和b的大小不做限制,可以为任意大于1-
30mm数值。
[0088] 方案四:方案二中相邻覆盖绝缘层的金属丝上的绝缘层的相对位置可以在相同位置,或者在交错位置(如图3(a)-3(b)所示)。
[0089] 方案五:离子发生极的所有金属丝都在金属丝外层的覆盖间断的绝缘层(如图4(a)-4(b)所示)。即一段金属丝覆盖绝缘层,紧接并与其相连的一段金属丝裸漏,依次类推。且绝缘层的尺寸和位置按照方案二和方案三实施。
[0090] 方案六:绝缘层材料更换成其他绝缘胶管,如PP(聚丙烯纤维)、PET(涤纶树脂)、绝缘漆等,密封胶可为脱醇型单组份RTV或其他绝缘类材料。
[0091] 方案七:与套管功能相近的其他实现方式,如热缩套管,不需要加密封胶,以及其他实现丝极阻隔包裹的其他方式均在保护范围内。
[0092] 方案Ⅰ为离子发生极的金属丝全部裸露,方案Ⅱ-Ⅵ为离子发生极金属丝不同的加绝缘材料方案(从Ⅱ-Ⅵ依次对应于2个-6个金属丝直条完全被覆盖绝缘层的情况),测试效果如表一所示:
[0093] 表1离子发生极金属丝不同加绝缘材料方案测试实例
[0094]
[0095]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0096]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