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椅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80037331.5

文献号 : CN10665930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浊川保

申请人 : 株式会社翼科工业

摘要 :

一种折叠椅(10),其构成为通过在将2块能够折弯的板构件(20)重叠配置的状态下将该2块板构件(20)的至少2个边部彼此连接,将板构件(20)弯曲拉伸,从而能够以2块板构件(20)向彼此分离的方向移动后的打开状态和2块板构件(20)向彼此接近的方向移动后的闭合状态进行开闭。在打开状态下,椅子(10)成为在一侧具有开口部(13)的容器状,在开口部(13)的相反侧形成承受来自于使用者的载荷的座面部(14)。

权利要求 :

1.一种折叠椅,其构成为通过在将2块能够折弯的板构件重叠配置的状态下将该2块所述板构件的至少2个边部彼此连接,将所述板构件弯曲拉伸,从而能够以2块所述板构件向彼此分离的方向移动后的打开状态和2块所述板构件向彼此接近的方向移动后的闭合状态进行开闭,在所述打开状态下成为在一侧具有开口部的容器状,在所述开口部的相反侧形成承受来自于使用者的载荷的座面部,所述板构件具有:

座面形成部,其形成所述座面部;

侧面形成部,其与所述座面形成部一体地形成,形成所述开口部的周围的侧面部;

第1槽部,其设置在所述座面形成部,是以相对于2块所述板构件的开闭方向向直角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的山折的槽;

第2槽部,其位于所述座面形成部和所述侧面形成部之间,是形成为沿着所述座面形成部的椭圆的圆弧状的山折的槽;

2个第3槽部,其是山折的槽,在所述侧面形成部中形成为以从所述第2槽部的两端部到所述侧面形成部的上下方向的中途部分向所述侧面形成部的左右方向的外侧凸起成圆弧状、然后从所述侧面形成部的上下方向的中途部分到下缘部向所述侧面形成部的左右方向的内侧凸起成圆弧状的方式在上下方向延伸的曲线状;以及

2个第4槽部,其形成在所述侧面形成部,在所述侧面形成部的左右方向的两侧端部中向上下方向延伸,成为2块所述板构件进行开闭时的折痕线,所述侧面形成部具有:

第1侧面区域,其为由所述侧面形成部的下缘部和所述第2槽部和2个所述第3槽部包围的区域,并设置在所述侧面形成部的左右方向的中心部;以及

2个第2侧面区域,其为由所述侧面形成部的上下的缘部和所述第3槽部和所述第4槽部包围的区域,并设置在所述第1侧面区域的左右两侧,

2块所述板构件通过所述第1槽部、所述第2槽部、所述第3槽部和所述第4槽部的作用从而能够向所述板构件的厚度方向开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椅,其中,

所述座面部是相对于开闭方向在直角方向长的椭圆状,以随着从所述椭圆状的长尺寸方向的中心部朝向外侧而远离所述开口部一侧的缘部的方式弯曲。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折叠椅,其中,

在所述打开状态下,随着从所述座面部一侧朝向所述开口部一侧,形成所述开口部的周围的侧面部与相向的另一个侧面部的距离变大。

说明书 :

折叠椅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折叠椅。

背景技术

[0002] 在折叠椅中已知有如下折叠椅,其具有:将例如金属制的管折弯而形成的框架,和形成座面部的布。在像这样的折叠椅中,例如2个框架构成为能够以轴为中心转动。并且,形成座面部的布跨设在2个框架之间。当使2个框架转动而打开时,布被2个框架拉伸而在该框架之间撑开。由此形成座面部,折叠椅发挥作为椅子的功能。
[0003] 但是,在这样的以往结构的折叠椅中,即使在折叠状态下也还残留有框架本身的厚度。因此,这样的椅子即使在折叠状态下存放、携带时的体积仍大,所以关于存放性、携带性有改进的余地。
[0004] 现有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8]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实现了提高存放性、携带性的折叠椅。
[0009]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0] 实施方式的折叠椅构成为通过在将2块能够折弯的板构件重叠配置的状态下将该2块所述板构件的至少2个边部彼此连接,将所述板构件弯曲拉伸,从而能够以2块所述板构件向彼此分离的方向移动后的打开状态和2块所述板构件向彼此接近的方向移动后的闭合状态进行开闭。在上述打开状态下,椅子成为在一侧具有开口部的容器状,在上述开口部的相反侧形成承受来自使用者的载荷的座面部。
[0011] 由此,闭合状态的椅子成为将2块板构件重叠的状态。即,实施方式的椅子没有使用金属管等部件,因此在折叠状态下不会残留金属管等的厚度。因此,实施方式的椅子能够在闭合状态下使其厚度尽量变薄,结果能够提高椅子的存放性、携带性。
[0012] 实施方式的椅子的座面部是相对于开闭方向在直角方向长的椭圆状,以随着从椭圆状的长尺寸方向的中心部朝向外侧而远离开口部一侧的缘部的方式弯曲。
[0013] 即,在将座面部制成单纯的平坦的板状的情况下,在使用者坐在椅子上时,使用者的臀部难以贴紧座面部。因此,如果例如用硬的合成树脂制的材料等构成座面部,则坐感舒适度会变差。另一方面,实施方式的椅子的座面部是弯曲的。因此,在使用者坐在椅子上时,使用者的臀部容易贴紧座面部。因此,即便例如用硬的合成树脂制的材料等来构成座面部,坐感舒适度也会良好。结果能够实现例如减轻长时间使用椅子时的使用者的疲劳。
[0014] 在打开状态下,随着从座面部一侧朝向开口部一侧,实施方式的椅子的侧面部与相向的另一个的侧面部的距离变大。
[0015] 即,在打开状态下的侧面部是将施加于座面部的载荷传递到作为设置面的地面、地板面的结构,是替代以往结构的框架的部分。实施方式的椅子的侧面部由板构件构成为板状。因此,椅子对于向侧面部的面的平行方向的载荷强,但对于向侧面部的面的直角方向的载荷较弱。在该情况下,如果将侧面部相对于座面部成直角即相对于设置面垂直地设置,则向垂直方向的耐载荷性变高,但向前后左右方向的耐载荷性变得较弱。然而,考虑到使用者在坐在椅子上的状态下也有向前后左右方向移动身体的情况。因此,不仅需要提高相对于设置面向垂直方向的耐载荷性,还需要提高向前后左右方向的耐载荷性。因此,通过使椅子的侧面部在打开状态下随着朝向开口部侧变宽,从而不仅能够提高相对于设置面的垂直方向的耐载荷,还能够提高向左右及前后方向的耐载荷性。

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折叠椅的闭合状态的立体图。
[0017] 图2是示出折叠椅的闭合状态的正视图。
[0018] 图3是示出折叠椅的闭合状态的俯视图。
[0019] 图4是示出折叠椅的闭合状态的仰视图。
[0020] 图5是示出折叠椅的闭合状态的右视图。
[0021] 图6是示出折叠椅的打开状态的立体图。
[0022] 图7是示出折叠椅的打开状态的正视图。
[0023] 图8是示出折叠椅的打开状态的俯视图。
[0024] 图9是示出折叠椅的打开状态的仰视图。
[0025] 图10是示出折叠椅的打开状态的右视图。
[0026] 图11是示出板构件的正视图。
[0027] 图12是示出沿图7的X12-X12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参照附图对一个实施方式的折叠椅进行说明。
[0029] 在各图中,图1~图5是示出折叠椅10的闭合状态的图。图6~图10是示出折叠椅10的打开状态的图。另外,示出折叠椅10的闭合状态的左视图与图5相同,因此省略。同样地,示出折叠椅10的打开状态的左视图与图10相同,因此省略。折叠椅10在闭合状态下整体构成为板状,在打开状态下发挥作为椅子的功能。
[0030]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简称为椅子10。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椅子10的前后、左右及上下在各图中如箭头所示。使用者使打开状态的椅子10的下部与作为设置面的地面、地板面接触而使用椅子10。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椅子10在打开状态下,上下方向的尺寸即高度约为25cm,左右方向的尺寸即宽度约为40cm,前后方向的尺寸即深度约为20cm。另外,椅子10的具体的尺寸不限定于上述内容。
[0031] 椅子10具有2块板构件20、20。2块板构件20、20是相同结构的部件。板构件20是例如聚丙烯等树脂材料的成型品,如图11所示,板状地构成为1块。板构件20具有多个槽部,在该情况下,具有第1槽部21、第2槽部22、第3槽部23及第4槽部24。板构件20以可沿各槽部21~24折弯的方式构成。
[0032]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位于夹着槽部的两侧的2个表面部向彼此远离的方向折弯的情况称为山折。此外,将位于夹着槽部的两侧的2个表面部向彼此接近的方向折弯的情况称为谷折。在该情况下,表面部是指板构件20的面中向外方露出的面。
[0033] 板构件20一体地具有座面形成部30和侧面形成部40。侧面形成部40设置在座面形成部30的下侧。如图11所示,座面形成部30为将左右方向上长的椭圆形状的一部分切除后的形状。具体而言,座面形成部30是由椭圆形状的外侧边缘、从椭圆形状的长尺寸方向的一个顶点到中心的线301(以下称为长边301)、以及从椭圆形状的短尺寸方向的一个顶点到中心的线302(以下称为短边302)形成的区域,在该情况下,为将椭圆形状的1/4左右切除后的形状。
[0034] 座面形成部30具有第1座面区域31、第2座面区域32和第3座面区域33。第1座面区域31是座面形成部30中与长边301和第2槽部22相接的区域,为椭圆形状的1/4左右的大小。第2座面区域32是座面形成部30中与短边302相接的区域,为椭圆形状的1/4左右的大小。第
3区域是座面形成部30中与长边301和短边302都不相接的区域,为椭圆形状的1/4左右的大小。
[0035] 第1槽部21在座面形成部30中设置在第2座面区域32和第3座面区域33之间。第1槽部21是形成为直线状的山折的槽。即,第2座面区域32和第3座面区域33能够通过第1槽部21向彼此的表面部远离的一侧折弯。也就是说,第2座面区域32能够相对于第3座面区域33向图11的纸面里侧折弯。
[0036] 第2槽部22设置在座面形成部30和侧面形成部40之间。第2槽部22是沿着座面形成部30的周围形成为椭圆的圆弧状的山折的槽。在第2槽部22的两端侧,座面形成部30和侧面形成部40分离。即,座面形成部30的第1座面区域31和第3座面区域33侧的缘部分别从座面形成部30的椭圆形状的长尺寸方向的顶点部朝向短尺寸方向的顶点部侧,从侧面形成部40分离约1/3左右的距离。侧面形成部40和座面形成部30能够通过第2槽部22向彼此的表面部远离的一侧折弯。也就是说,座面形成部30能够相对于侧面形成部40向图11的纸面里侧折弯。
[0037] 侧面形成部40与座面形成部30的第1座面区域31和第3座面区域33连接。侧面形成部40与座面形成部30的第1座面区域31和第3座面区域33一起整体为大致梯形。侧面形成部40相对于侧面形成部40的左右方向的中心部是左右对称的。侧面形成部40具有第1侧面区域41、2个第2侧面区域42和2个第3侧面区域43。
[0038] 第1侧面区域41在侧面形成部40中设置在左右方向的中心部。第1侧面区域41是由侧面形成部40的下缘部、第2槽部22和2个第3槽部23包围的区域。2个第2侧面区域42分别设置在第1侧面区域41的左右两侧。第2侧面区域42是由侧面形成部40的上下的缘部、第3槽部23和第4槽部24包围的区域。2个第3侧面区域43分别设置在侧面形成部40的左右方向的两侧端部。第3侧面区域43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长的矩形形状。
[0039] 侧面形成部40具有2个第3槽部23和2个第4槽部24。第3槽部23是形成为S字或反向S字的曲线状的山折的槽。第3槽部23形成为从第2槽部22的两端部到侧面形成部40的下缘部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曲线状。第3槽部23在上下方向的中途部分曲率发生变化。即,第3槽部23从第2槽部22的端部到侧面形成部40的上下方向的中途部分,形成为向侧面形成部40的左右方向的外侧略凸起的圆弧状。之后,第3槽部23的曲率发生变化,从侧面形成部40的上下方向的中途部分到下端部,形成为向侧面形成部40的左右方向的内侧略凸起的圆弧状。2个第3槽部23间的距离在座面形成部30侧即上侧成为最大,在座面形成部30的相反侧即下侧成为最小。即,2个第3槽部间的距离随着从上侧朝向下方逐渐变窄。
[0040] 第3槽部23设置在第1侧面区域41和第2侧面区域42之间。因此,第1侧面区域41和第2侧面区域42能够以第3槽部23为中心向彼此的表面部远离的方向折弯。在该情况下,相对于第1侧面区域41设置在左右两侧的第2侧面区域42能够向图11的纸面里侧折弯。
[0041] 第4槽部24是2块板构件20、20向前后方向即板构件20、20的厚度方向进行开闭时成为折痕线的槽。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4槽部24是形成为向上下方向延伸的直线状的谷折的槽。第4槽部24设置在第2侧面区域42和第3侧面区域43之间。因此,第2侧面区域42和第3侧面区域43能够以第4槽部24为中心向彼此的表面部接近的方向折弯。在该情况下,相对于第3侧面区域43,第2侧面区域42能够向图11的纸面面前侧折弯。
[0042] 座面形成部30具有3个第1孔部34和3个第2孔部35。第1孔部34和第2孔部35分别圆形地贯穿座面形成部30而形成。第1孔部34的内径和第2孔部35的内径相同。3个第1孔部34在第1座面区域31的周缘部分别设置在椭圆形状的短尺寸方向的顶点部附近、椭圆形状的长尺寸方向的顶点部附近和这两个孔部34、34的中间部分。
[0043] 3个第2孔部35在第2座面区域32的周缘部分别设置在椭圆形状的短尺寸方向的顶点部附近、椭圆形状的长尺寸方向的顶点部附近和这两个孔部35、35的中间部分。在该情况下,第1孔部34、第2孔部35被配置成相对于座面形成部30的中心部点对称。
[0044] 侧面形成部40具有长孔部45、卡锁11、和6个第3孔部44。第3孔部44圆形地贯穿侧面形成部40而形成。在该情况下,第3孔部44的内径与第1孔部34和第2孔部35的内径相同。第3孔部44在2个第3侧面区域43各设置有3个。第3孔部44沿第3侧面区域43的长尺寸方向配置。即,第3孔部44设置在侧面形成部40的梯形形状的四个角部和左右的缘部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分。
[0045] 长孔部45在侧面形成部40中设置在左右方向的中央部且上下方向略靠下侧的部分。即,长孔部45在侧面形成部40的第1侧面区域41中设置在略靠下侧的部分。长孔部45以左右方向上长的长孔形状贯穿侧面形成部40而形成。使用者能够将长孔部45作为在携带椅子10时的把手来使用。
[0046] 卡锁11是例如金属制、树脂制的按扣、挂钩等。卡锁11在侧面形成部40中设置在左右方向的中央部且上下方向的略靠下侧的部分。在该情况下,卡锁11设置在长孔部45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且长孔部45的上侧即座面形成部30侧。
[0047] 如图1~图5所示,2块板构件20在使彼此的内侧的面相向的状态下重合。然后,铆钉等的固定件12以贯穿2块板构件20的方式穿过各第3孔部44。由此,在2块板构件20中侧面形成部40彼此连接。即,2块板构件20的左右的2个边部彼此连接。
[0048] 此外,板构件20的座面形成部30的第2座面区域32以覆盖另一个板构件20的座面形成部30的第1座面区域31的方式,被山折地折弯。此时,使一个板构件20的第2孔部35和另一个板构件20的第1孔部34重叠。然后,铆钉等的固定件12以贯穿一个板构件20的第2座面区域32和另一个板构件20的第1座面区域31的方式穿过第2孔部35和第1孔部34。由此,在2块板构件20中座面形成部30彼此连接。在该2块板构件20彼此连接的状态下,作为整体形成为梯形的板构件20的四个边部中三个边部闭合、一个边部开口的袋状。
[0049] 如图1和图6所示,这样构成的椅子10通过第1槽部21~第4槽部24的作用,能够向前后方向即板构件20的厚度方向开闭。即,椅子10构成为通过将板构件20的各槽部21~24的两侧部分弯曲拉伸,从而能够以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进行开闭。打开状态是指2块板构件20、20向彼此分离的方向移动后的状态。此外,闭合状态是指2块板构件20、20向彼此接近的方向移动后的状态。椅子10在闭合状态下如图2~图5所示为大致板状。另一方面,椅子10在打开状态下如图6~图10所示成为在一侧即下方侧具有开口部13的容器状。椅子10在打开状态下发挥作为椅子的功能。即,在打开状态下,椅子10具有座面部14和侧面部15。
[0050] 在2块板构件20中,通过各自的座面形成部30的第2座面区域32和第3座面区域33形成座面部14。座面部14设置在开口部13的相反侧即上侧,是承受来自于使用者的载荷的部分。即,座面部14是使用者坐在椅子10上时,使用者的臀部接触的部分。如图8所示,座面部14在俯视中是左右方向上长的椭圆状。此外,如图7所示,座面部14在正视中以随着从椭圆形状的长尺寸方向的中心部朝向外侧而从开口部13侧的缘部远离的方式弯曲。即,座面部14在正视中,随着从左右方向的中心部朝向外侧而朝向上方弯曲。
[0051] 此外,如图7和图10所示,打开状态的椅子10在俯视和侧视中,构成为下侧宽的梯形形状。即,椅子10在打开状态下,随着从座面部14侧朝向开口部13侧,形成开口部13的周围的侧面部15与相向的另一个侧面部15的距离变大。
[0052] 根据以上的实施方式,椅子10是将以可弯曲的方式构成的2块板构件20重叠而构成的。在2块板构件20中,至少2个边部彼此连接,在该情况下,侧面形成部40的左右两侧的缘部彼此连接。椅子10将2块板构件20向彼此分离的方向移动后的状态作为打开状态,将向彼此接近的方向移动后的状态作为闭合状态。并且,在打开状态下,椅子10成为在一侧即下侧具有开口部13的容器状,在开口部13的相反侧形成座面部14。
[0053] 由此,椅子10在闭合状态下成为具有2块板构件20的厚度的板状。因此,椅子10在闭合状态下能够使其厚度尽量变薄。结果提高椅子10的存放性、携带性。进而,由于闭合状态的椅子10为板状,所以即使例如在将多个椅子10重叠的情况下,体积也不会太大。因此,将多个椅子10重叠的情况下的存放性、携带性也会提高。
[0054] 椅子10主要由作为树脂成型品的2块板构件20构成,不需要金属管等部件。因此,由于能够尽量减少金属制的部件,所以与相同尺寸的椅子相比能够实现轻量化。
[0055] 椅子10的打开状态下的座面部14是在左右方向上长的椭圆状,并朝向上方向弯曲。即,座面部14形成为随着从左右方向的中心部朝向外侧而朝向上方的弓形。因此,在使用者坐在椅子10上时,使用者的臀部容易贴紧座面部14。所以,椅子10的座面部14与单纯平坦的板状的座面部相比易坐。结果能够实现减轻长时间使用椅子10时的使用者的疲劳。
[0056] 在打开状态下,随着从座面部14侧朝向开口部13侧,形成开口部13的周围的侧面部15与相向的另一个侧面部15的距离变大。具体而言,在打开状态下椅子10形成为下侧即开口部13侧变宽。即,在打开状态下椅子10构成为下侧向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变宽。因此,椅子10的向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的耐载荷性提高。结果椅子10能够实现提高使用者坐下时的稳定性。
[0057] 此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通过形成为S字的曲线状的第3槽部,能够提高打开状态的折叠椅10的耐载荷。即,椅子10的侧面形成部40具有第1侧面区域41和2个第2侧面区域42。第1侧面区域41是由侧面形成部40的下缘部、第2槽部22和2个第3槽部23包围的区域,并且是设置在侧面形成部40的左右方向的中心部的区域。第2侧面区域42是由侧面形成部40的上下的缘部、第3槽部23和第4槽部24包围的区域,并且是设置在第1侧面区域41的左右两侧的区域。
[0058] 在此,包围第1侧面区域41的第2槽部22及第3槽部23均以山折方式构成。因此,当使椅子10成为打开状态时,如图12所示,第1侧面区域41以相对于椅子10的水平方向的中央侧朝向外侧凸起的方式平缓地弯曲。另一方面,针对包围第2侧面区域42的第3槽部23和第4槽部24来看,第3槽部23以山折的方式构成,但第4槽部24以谷折的方式构成。因此,在使椅子10成为打开状态时,如本申请的图12所示,第2侧面区域42以朝向椅子10的水平方向的中央侧凹陷的方式平缓地弯曲。这样,当使椅子10成为打开状态时,构成侧面部的第1侧面区域41和第2侧面区域42相对于椅子10的水平方向的中央侧朝向彼此不同的方向平缓地弯曲。
[0059] 在此,例如在对圆柱和棱柱的向垂直方向的耐载荷进行比较的情况下,已知与棱柱相比圆柱的耐载荷高。因此,例如通过使侧面形成部40弯曲成圆弧状,从而能够提高垂直方向的耐载荷性。但是在该情况下,仅使侧面形成部40成为例如单纯的圆弧状会有如下问题。即,如果对单纯的圆弧状的侧面形成部的某点,施加从外侧向水平方向的力,则垂直方向的载荷会集中在水平方向的载荷的作用点。结果侧面形成部会较容易地压塌。
[0060] 相对于此,如图8和图12所示,当使本实施方式的椅子10成为打开状态时,通过第3槽部23的作用,第1侧面区域41和第2侧面区域42相对于折叠椅10的水平方向的中央侧朝向彼此不同的方向平缓地弯曲。根据该结构,对于椅子10的向垂直方向的载荷被分散到第1侧面区域41和第2侧面区域42。因此,例如即使水平方向的载荷作用于第1侧面区域41的某点,第2侧面区域42所承受的垂直方向的载荷也难以集中到第1侧面区域41的水平方向的载荷的作用点。同样地,例如即使水平方向的载荷作用于第2侧面区域42的某点,第1侧面区域41所承受的垂直方向的载荷也难以集中到第2侧面区域42的水平方向的载荷的作用点。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与将侧面形成部40形成为单纯的圆弧状的情况相比,能够使耐载荷变高。
[0061] 在此,申请人为了证实上述实施方式的椅子10的耐载荷,以JIS S1203:1998“家具-椅子和凳子-强度和耐久性的试验方法”的试验实施规定为基准,进行了如下试验。该试验方法是经由直径为200mm的小型座面加载垫,对座面形成部30的中央施加规定的力的方法。其结果是,得到了上述实施方式的椅子10能承受1500N的载荷的结果。
[0062] 另外,以上说明的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可适用于各种实施方式。
[0063] 板构件20不限于聚丙烯等树脂材料,也能够是例如铝等轻质金属、木材等。在该情况下,通过替换槽部21~24并设置例如合页等,能够将板构件以可折曲的方式构成。
[0064] 座面形成部30的第2座面区域32能够不与另一个座面形成部30的第1座面区域连接。即,在椅子10的打开状态下,也能够仅将一个板构件20的第2座面区域32载置于另一个板构件20的第1座面区域31。
[0065] 椅子10的大小能够根据使用对象者、使用环境、使用目的等进行适当变更。
[0066] 此外,第4槽部24也能够采用例如以下结构。即,详细内容未图示,使第4槽部24成为山折的槽。将2块板构件20、20的第3侧面区域43分别向椅子10的内侧即向相向的第3侧面区域43彼此接近的一侧折弯。然后,将彼此相向的第3侧面区域43的表面部粘接。根据该结构,第2侧面区域42和第3侧面区域43将第4槽部24作为折痕线,能够向彼此的表面部远离的方向折弯。由此,2块板构件20、20能够将第4槽部24作为折痕线彼此开闭。因此,可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同等的作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