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扫描方法及移动终端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11035554.0

文献号 : CN10670939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罗亚平

申请人 :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适用于移动终端领域,提供了一种二维码扫描方法及移动终端。所述方法包括:检测是否接收到与预置的标准指纹匹配的指纹信息;在接收到与预置的标准指纹匹配的指纹信息时,打开应用的扫码功能;采用打开的扫码功能扫码二维码,在二维码扫描成功时,打开所述二维码对应的链接,在二维码扫描失败时,关闭扫码功能。通过上述方法能够简化操作步骤,提高操作效率。

权利要求 :

1.一种二维码扫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检测用于接收指纹的区域是否接收到与预置的标准指纹匹配的指纹信息,所述用于接收指纹的区域位于移动终端背部的方便用户单手操作的区域;

在接收到与预置的标准指纹匹配的指纹信息时,打开应用的扫码功能;

采用打开的扫码功能扫码二维码,在二维码扫描成功时,打开所述二维码对应的链接,在二维码扫描失败时,关闭扫码功能,自动锁定屏幕;

所述在接收到与预置的标准指纹匹配的指纹信息时,打开应用的扫码功能,具体包括:在接收到与预置的标准指纹匹配的指纹信息时,判断移动终端是否处于锁屏状态;

在移动终端处于锁屏状态时,解锁所述移动终端,打开应用的扫码功能;

在移动终端处于解锁状态时,判断移动终端的前台是否存在已打开的应用,移动终端的前台存在已打开的应用时,将已打开的应用置于移动终端的后台,将含有扫码功能的应用置于移动终端的前台,打开所述含有扫码功能的应用的扫码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接收到与预置的标准指纹匹配的指纹信息时,打开应用的扫码功能,具体包括:在接收到与预置的标准指纹匹配的指纹信息时,显示所有含有扫码功能的应用标识;

接收含有扫码功能的应用标识的选择指令,根据所述选择指令打开对应的含有扫码功能的应用,打开应用的扫码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接收到与预置的标准指纹匹配的指纹信息时,打开应用的扫码功能,具体包括:在接收到与预置的标准指纹匹配的指纹信息时,统计含有扫码功能的应用的使用频率;

打开使用频率最高的应用的扫码功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接收到与预置的标准指纹匹配的指纹信息时,打开应用的扫码功能,具体包括:在接收到与预置的标准指纹匹配的指纹信息时,判断将要打开的应用的扫码功能是否需要登入个人账号;

在将要打开的应用的扫码功能需要登入个人账号时,获取预置的信息作为登入个人账号的信息,并在登入个人账号后打开应用的扫码功能;

在将要打开的应用的扫码功能不需要登入个人账号时,直接打开应用的扫码功能。

5.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

指纹信息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用于接收指纹的区域是否接收到与预置的标准指纹匹配的指纹信息,所述用于接收指纹的区域位于移动终端背部的方便用户单手操作的区域;

扫码功能打开单元,用于在接收到与预置的标准指纹匹配的指纹信息时,打开应用的扫码功能;

二维码扫描单元,用于采用打开的扫码功能扫码二维码,在二维码扫描成功时,打开所述二维码对应的链接,在二维码扫描失败时,关闭扫码功能,自动锁定屏幕;

所述扫码功能打开单元包括:

锁屏状态判断模块,用于在接收到与预置的标准指纹匹配的指纹信息时,判断移动终端是否处于锁屏状态;

解锁模块,用于在移动终端处于锁屏状态时,解锁所述移动终端,打开应用的扫码功能;

已打开应用后置模块,用于在移动终端处于解锁状态时,判断移动终端的前台是否存在已打开的应用,移动终端的前台存在已打开的应用时,将已打开的应用置于移动终端的后台,将含有扫码功能的应用置于移动终端的前台,打开所述含有扫码功能的应用的扫码功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扫码功能打开单元包括:应用标识显示模块,用于在接收到与预置的标准指纹匹配的指纹信息时,显示所有含有扫码功能的应用标识;

应用标识的选择指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含有扫码功能的应用标识的选择指令,根据所述选择指令打开对应的含有扫码功能的应用,打开应用的扫码功能。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扫码功能打开单元包括:使用频率统计模块,用于在接收到与预置的标准指纹匹配的指纹信息时,统计含有扫码功能的应用的使用频率;

使用频率最高的应用打开模块,用于打开使用频率最高的应用的扫码功能。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扫码功能打开单元包括:个人账号是否登入判断模块,用于在接收到与预置的标准指纹匹配的指纹信息时,判断将要打开的应用的扫码功能是否需要登入个人账号;

自动登入模块,用于在将要打开的应用的扫码功能需要登入个人账号时,获取预置的信息作为登入个人账号的信息,并在登入个人账号后打开应用的扫码功能;

扫码功能自动打开模块,用于在将要打开的应用的扫码功能不需要登入个人账号时,直接打开应用的扫码功能。

说明书 :

二维码扫描方法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实施例属于移动终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维码扫描方法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市面上二维码的运用越来越广泛,需要用到扫描二维码的场景很多,但是现有的二维码扫描方法的操作环节众多,例如,首先需解锁移动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然后再打开微信等含有扫码功能的应用,再点开扫码功能才能执行二维码扫描,从而使得整个操作特别繁琐。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二维码扫描方法及移动终端,旨在解决现有的二维码扫描方法的操作过程过于繁琐的问题。
[0004]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二维码扫描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05] 检测是否接收到与预置的标准指纹匹配的指纹信息;
[0006] 在接收到与预置的标准指纹匹配的指纹信息时,打开应用的扫码功能;
[0007] 采用打开的扫码功能扫码二维码,在二维码扫描成功时,打开所述二维码对应的链接,在二维码扫描失败时,关闭扫码功能。
[0008]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
[0009] 指纹信息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是否接收到与预置的标准指纹匹配的指纹信息;
[0010] 扫码功能打开单元,用于在接收到与预置的标准指纹匹配的指纹信息时,打开应用的扫码功能;
[0011] 二维码扫描单元,用于采用打开的扫码功能扫码二维码,在二维码扫描成功时,打开所述二维码对应的链接,在二维码扫描失败时,关闭扫码功能。
[0012]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在接收到与预置的标准指纹匹配的指纹信息时,打开应用的扫码功能,因此,无需用户执行多次操作,从而简化了操作步骤,提高了操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3]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二维码扫描方法的流程图;
[0014] 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16] 本发明实施例中,检测是否接收到与预置的标准指纹匹配的指纹信息,在接收到与预置的标准指纹匹配的指纹信息时,打开应用的扫码功能,采用打开的扫码功能扫码二维码,在二维码扫描成功时,打开所述二维码对应的链接,在二维码扫描失败时,关闭扫码功能。
[0017] 为了说明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0018] 实施例一:
[0019] 图1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二维码扫描方法的流程图,详述如下:
[0020] 步骤S11,检测是否接收到与预置的标准指纹匹配的指纹信息。
[0021] 具体地,在移动终端的外壳设置一个用于接收指纹的区域。当移动终端为手机时,为了便于单手操作,可将该用于接收指纹的区域设置在移动终端的背部,这样,当用户单手持移动终端时,可通过食指或其他手指触摸该用于接收指纹的区域,该用于接收指纹的区域将检测到指纹,并将检测到的指纹发送至移动终端的处理器,以与预置的标准指纹匹配。
[0022] 步骤S12,在接收到与预置的标准指纹匹配的指纹信息时,打开应用的扫码功能。
[0023] 该步骤中,当接收的指纹信息与预置的标准指纹匹配,表明当前使用移动终端的用户为合法的用户,此时,打开安装在移动终端的含有扫码功能的应用的扫码功能。
[0024] 可选地,所述步骤S12具体包括:
[0025] A1、在接收到与预置的标准指纹匹配的指纹信息时,判断移动终端是否处于锁屏状态。
[0026] A2、在移动终端处于锁屏状态时,解锁所述移动终端,打开应用的扫码功能。
[0027] A3、在移动终端处于解锁状态时,判断移动终端的前台是否存在已打开的应用,移动终端的前台存在已打开的应用时,将已打开的应用置于移动终端的后台,将含有扫码功能的应用置于移动终端的前台,打开所述含有扫码功能的应用的扫码功能。
[0028] 上述A1~A3中,判断移动终端是否处于锁屏状态,并根据判断结果选择对应的操作。当移动终端处于锁屏状态时,在解锁移动终端后,直接查找含有扫码功能的应用,并打开应用的扫码功能,这样,极大减少了操作步骤;当移动终端处于解锁状态时,移动终端的当前界面(前台)可能存在已打开的应用,若此时接收到用户的指纹信息,则将在前台的应用置于后台,再打开含有扫码功能的应用的扫码功能,这样,无需用户再次点开应用,减少了操作步骤。
[0029] 可选地,由于移动终端可能安装多个具有扫码功能的应用,而用户每次希望打开的应用可能不同,因此,为了便于用户选择希望使用的应用,则所述步骤S12具体包括:
[0030] B1、在接收到与预置的标准指纹匹配的指纹信息时,显示所有含有扫码功能的应用标识。这里的应用标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任一种:应用图标、应用名称。
[0031] B2、接收含有扫码功能的应用标识的选择指令,根据所述选择指令打开对应的含有扫码功能的应用,打开应用的扫码功能。移动终端界面显示应用标识后,用户触碰希望选择的应用对应的应用标识,移动终端根据用户触碰的应用标识打开对应的应用,以及打开该应用对应的扫描功能。
[0032] 可选地,当移动终端安装有多个含有扫码功能的应用时,为了更精确地打开用户希望使用的应用的扫描功能,则所述步骤S12具体包括:
[0033] C1、在接收到与预置的标准指纹匹配的指纹信息时,统计含有扫码功能的应用的使用频率。需要说明的是,统计含有扫码功能的应用的使用频率也可在用户使用了应用的扫描功能后就统计,当接收到与预置的标准指纹匹配的指纹信息时,可直接使用已统计的含有扫码功能的应用的使用频率。可选地,统计最近一段时间内应用的使用频率,例如,统计接收到与预置的标准指纹匹配的指纹信息之前的一周内应用的使用频率。
[0034] C2、打开使用频率最高的应用的扫码功能。可选地,当打开的应用不是用户希望打开的应用时,用户可通过触摸应用切换按键后,发出应用切换指令,则移动终端根据接收的应用切换指令,将打开的使用频率最高的应用的扫码功能切换为使用频率次高的应用的扫码功能,其他的以此类推。
[0035] 可选地,由于某些具有扫码功能的应用在打开扫码功能时,需要用户登入个人账号,因此,为了减少用户的登录步骤,则采取自动登录的方法,此时,所述步骤S12具体包括:
[0036] D1、在接收到与预置的标准指纹匹配的指纹信息时,判断将要打开的应用的扫码功能是否需要登入个人账号。
[0037] D2、在将要打开的应用的扫码功能需要登入个人账号时,获取预置的信息作为登入个人账号的信息,并在登入个人账号后打开应用的扫码功能。
[0038] D3、在将要打开的应用的扫码功能不需要登入个人账号时,直接打开应用的扫码功能。
[0039]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A(A1~A3)、B(B1和B2)、C(C1和C2)、D(D1、D2、D3)可两个或三个,或四个任意结合组成新的动作,例如,A和B组合时,当判断出移动终端是处于锁屏状态后,解锁移动终端,显示所有含有扫码功能的应用标识,接收含有扫码功能的应用标识的选择指令,根据所述选择指令打开对应的含有扫码功能的应用,打开应用的扫码功能;当判断出移动终端是处于解锁状态后,判断移动终端的前台是否存在已打开的应用,移动终端的前台存在已打开的应用时,将已打开的应用置于移动终端的后台,显示所有含有扫码功能的应用标识,接收含有扫码功能的应用标识的选择指令,将选择指令对应的应用置于移动终端的前台,打开所述含有扫码功能的应用的扫码功能。
[0040] 步骤S13,采用打开的扫码功能扫码二维码,在二维码扫描成功时,打开所述二维码对应的链接,在二维码扫描失败时,关闭扫码功能。
[0041] 可选地,当二维码扫描失败时,关闭扫码功能,自动锁定屏幕,以免移动终端持续开启扫码功能造成的资源浪费。
[0042]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检测是否接收到与预置的标准指纹匹配的指纹信息,在接收到与预置的标准指纹匹配的指纹信息时,打开应用的扫码功能,采用打开的扫码功能扫码二维码,在二维码扫描成功时,打开所述二维码对应的链接,在二维码扫描失败时,关闭扫码功能。由于在接收到与预置的标准指纹匹配的指纹信息时,打开应用的扫码功能,因此,无需用户执行多次操作,从而简化了操作步骤,提高了操作效率。
[0043] 应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0044] 实施例二:
[0045] 图2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图,该移动终端可以包括经无线接入网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的用户设备,该用户设备可以是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具有移动设备的计算机等,例如,用户设备还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音和/或数据。又例如,该移动设备可以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家教机、个人数字助理PDA、销售终端POS或车载电脑等。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0046] 该移动终端包括:
[0047] 指纹信息检测单元21,用于检测是否接收到与预置的标准指纹匹配的指纹信息。
[0048] 具体地,在移动终端的外壳设置一个用于接收指纹的区域。当移动终端为手机时,为了便于单手操作,可将该用于接收指纹的区域设置在移动终端的背部,这样,当用户单手持移动终端时,可通过食指或其他手指触摸该用于接收指纹的区域,该用于接收指纹的区域将检测到指纹,并将检测到的指纹发送至移动终端的处理器中的指纹信息检测单元21,以与预置的标准指纹匹配。
[0049] 扫码功能打开单元22,用于在接收到与预置的标准指纹匹配的指纹信息时,打开应用的扫码功能。
[0050] 可选地,所述扫码功能打开单元22包括:
[0051] 锁屏状态判断模块,用于在接收到与预置的标准指纹匹配的指纹信息时,判断移动终端是否处于锁屏状态。
[0052] 解锁模块,用于在移动终端处于锁屏状态时,解锁所述移动终端,打开应用的扫码功能。
[0053] 已打开应用后置模块,用于在移动终端处于解锁状态时,判断移动终端的前台是否存在已打开的应用,移动终端的前台存在已打开的应用时,将已打开的应用置于移动终端的后台,将含有扫码功能的应用置于移动终端的前台,打开所述含有扫码功能的应用的扫码功能。
[0054] 上述锁屏状态判断模块、解锁模块、已打开应用后置模块中,判断移动终端是否处于锁屏状态,并根据判断结果选择对应的操作。当移动终端处于锁屏状态时,在解锁移动终端后,直接查找含有扫码功能的应用,并打开应用的扫码功能,这样,极大减少了操作步骤;当移动终端处于解锁状态时,移动终端的当前界面(前台)可能存在已打开的应用,若此时接收到用户的指纹信息,则将在前台的应用置于后台,再打开含有扫码功能的应用的扫码功能,这样,无需用户再次点开应用,减少了操作步骤。
[0055] 可选地,由于移动终端可能安装多个具有扫码功能的应用,而用户每次希望打开的应用可能不同,因此,为了便于用户选择希望使用的应用,则所述扫码功能打开单元22包括:
[0056] 应用标识显示模块,用于在接收到与预置的标准指纹匹配的指纹信息时,显示所有含有扫码功能的应用标识。这里的应用标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任一种:应用图标、应用名称。
[0057] 应用标识的选择指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含有扫码功能的应用标识的选择指令,根据所述选择指令打开对应的含有扫码功能的应用,打开应用的扫码功能。移动终端界面显示应用标识后,用户触碰希望选择的应用对应的应用标识,移动终端根据用户触碰的应用标识打开对应的应用,以及打开该应用对应的扫描功能。
[0058] 可选地,当移动终端安装有多个含有扫码功能的应用时,为了更精确地打开用户希望使用的应用的扫描功能,则所述扫码功能打开单元22包括:
[0059] 使用频率统计模块,用于在接收到与预置的标准指纹匹配的指纹信息时,统计含有扫码功能的应用的使用频率。需要说明的是,统计含有扫码功能的应用的使用频率也可在用户使用了应用的扫描功能后就统计,当接收到与预置的标准指纹匹配的指纹信息时,可直接使用已统计的含有扫码功能的应用的使用频率。可选地,统计最近一段时间内应用的使用频率,例如,统计接收到与预置的标准指纹匹配的指纹信息之前的一周内应用的使用频率。
[0060] 使用频率最高的应用打开模块,用于打开使用频率最高的应用的扫码功能。可选地,当打开的应用不是用户希望打开的应用时,用户可通过触摸应用切换按键后,发出应用切换指令,则移动终端根据接收的应用切换指令,将打开的使用频率最高的应用的扫码功能切换为使用频率次高的应用的扫码功能,其他的以此类推。
[0061] 可选地,由于某些具有扫码功能的应用在打开扫码功能时,需要用户登入个人账号,因此,为了减少用户的登录步骤,则采取自动登录的方法,此时,所述扫码功能打开单元22包括:
[0062] 个人账号是否登入判断模块,用于在接收到与预置的标准指纹匹配的指纹信息时,判断将要打开的应用的扫码功能是否需要登入个人账号。
[0063] 自动登入模块,用于在将要打开的应用的扫码功能需要登入个人账号时,获取预置的信息作为登入个人账号的信息,并在登入个人账号后打开应用的扫码功能。
[0064] 扫码功能自动打开模块,用于在将要打开的应用的扫码功能不需要登入个人账号时,直接打开应用的扫码功能。
[0065] 二维码扫描单元23,用于采用打开的扫码功能扫码二维码,在二维码扫描成功时,打开所述二维码对应的链接,在二维码扫描失败时,关闭扫码功能。
[0066] 可选地,当二维码扫描失败时,关闭扫码功能,自动锁定屏幕,以免移动终端持续开启扫码功能造成的资源浪费。
[0067]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由于在接收到与预置的标准指纹匹配的指纹信息时,打开应用的扫码功能,因此,无需用户执行多次操作,从而简化了操作步骤,提高了操作效率。
[0068]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0069]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0070]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0071]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0072]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0073]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0074]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