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球机及球体研磨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10170204.3

文献号 : CN10673698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李桂兰

申请人 : 李桂兰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磨球机,包括上磨石环、上电机、下磨石环以及下电机,上磨石环具有开口,开口处安装有落料换位组件,上磨石环的上端面设置有滑道,滑道的一侧设置有分支出料轨道;上、下磨石环之间设置有内环研磨轨道、外环研磨轨道;落料换位组件具有落料孔、连接轨道以及转向轨道;还公开了一种球体研磨方法。本发明上、下磨石环先上下进行一次研磨,再将内、外环研磨轨道的球体交替后再上下进行二次研磨,结构设计巧妙,研磨效果好。

权利要求 :

1.一种磨球机,包括上磨石环(10)、控制上磨石环(10)转动的上电机(40)、设置在上磨石环(10)下方的下磨石环(20)以及控制下磨石环(20)转动的下电机(50),所述上、下电机(40、50)分别与PLC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磨石环(10)具有开口(11),所述开口(11)处安装有落料换位组件(30),所述上磨石环(10)的上端面设置有具有缺口的环状的滑道(12),所述滑道(12)的一侧设置有分支出料轨道(13),所述分支出料轨道(13)能通过转换件(90)连通滑道(12);

所述上、下磨石环(20)之间设置有存放球体的数量一致的内环研磨轨道(60)、外环研磨轨道(70);

所述落料换位组件(30)具有落料孔(31)、连接轨道(32)以及转向轨道(33);

所述落料孔(31)上下贯穿落料换位组件(30)且对准内环研磨轨道(60);

所述连接轨道(32)的左端为与内环研磨轨道(60)相接的过渡起始端(34),右端通向外环研磨轨道(70),所述连接轨道(32)的右端与外环研磨轨道(70)之间具有台阶结构(35);

所述转向轨道(33)的左端为与外环研磨轨道(70)相接的过渡起始端(36),右端通向滑道(12),所述滑道(12)的末端通向所述落料孔(31);

两个所述过渡起始端(34、36)位于落料换位组件(30)的左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轨道(32)的中间段拱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料孔(31)的上方设置有落料管道(80),所述落料管道(80)的通道上设置有计数感应器(81),所述落料管道(80)上设置有闸门(82),所述闸门(82)由闸门气缸(83)驱动,所述计数感应器(81)、闸门气缸(83)分别与所述PLC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磨石环(20)的底部设置有不锈钢水盘(21),所述不锈钢水盘(21)的底部设置有水管(22),所述水管(22)下方设置有水箱(23),所述水箱(23)由分隔板(24)分隔成第一槽体(23a)、第二槽体(23b),所述第一槽体(23a)位于水管(22)下方,所述第一槽体(23a)上设置有过滤网,所述分隔板(24)上设置有通孔(25),所述过滤网高于通孔(2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磨球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泵,所述水泵连接第二槽体(23b)与上磨石环(1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磨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水盘(21)上方可拆卸的设置有盖子(26),所述盖子(26)位于上磨石环(10)、下磨石环(20)的外侧及底部,所述盖子(26)底下设置有多个漏水孔(27),每个所述漏水孔(27)通向不锈钢水盘(2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件(90)包括转换轨道(91)、转换气缸(92),所述转换轨道(91)由转换气缸(92)驱动,所述转换轨道(91)能在连通分支出料轨道(13)、滑道(12)之间切换,所述转换气缸(92)与所述PLC连接。

8.一种球体研磨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7的磨球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球体落料,上磨石环(10)不转动,所述下磨石环(20)逆时针转动,球体从落料孔(31)落入内环研磨轨道(60)内,逆时针转动的下磨石环(20)带动内环研磨轨道(60)的球体从连接轨道(32)通向外环研磨轨道(70),直至内、外环研磨轨道(60、70)落满一致数量的球体;

步骤二,一次研磨,上磨石环(10)逆时针旋转,所述下磨石环(20)顺时针旋转,上、下磨石环(10、20)对球体的上下端面进行研磨;

步骤三,内、外环研磨轨道(70)的球体交替位置,所述上磨石环(10)停止转动,所述下磨石环(20)逆时针旋转,外环研磨轨道(70)的兵乓球从转向轨道(33)通向滑道(12),分支出料轨道(13)不导通,最终从落料孔(31)依次落入内环研磨轨道(60),直至外环研磨轨道(70)的球体落入至内环研磨轨道(60)后,内环研磨轨道(60)的球体从连接轨道(32)滑至外环研磨轨道(70);

步骤四,二次研磨,所述上磨石环(10)再次逆时针旋转,所述下磨石环(20)再次顺时针旋转,对球体进行二次研磨;

步骤五,球体出料,分支出料轨道(13)导通,滑道(12)不导通,球体从转向轨道(33)滑向滑道(12),再从转换轨道(91)通向分支出料轨道(13),进入下一个工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球体研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研磨、二次研磨时,上磨石环(10)的转速大于下磨石环(20)的转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球体研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研磨、二次研磨采用注水研磨。

说明书 :

磨球机及球体研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球体的研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磨球机及球体研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乒乓球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对乒乓球的球体表面进行研磨,使其表面光滑,以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而目前对球面进行研磨的研磨机一般采用上、下磨头对球体进行研磨,如2017-01-18公告的、授权公告号为CN104149022B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球面研磨机,包括机架,机架上方设置有上磨头总成,对应于上磨头总成的下部设置有下磨头总成,上磨头总成与下磨头总成相对运动对工件表面进行研磨,用以实现对球面的研磨。但是该球面研磨机仅能对一个球体进行研磨,其效率低下,不适用于乒乓球大批量的生产制造。
[0003]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对上磨头改成上研磨轨道盘,将下磨头改为下研磨轨道盘,上、下研磨轨盘之间设置有同圆心的内、外环研磨轨道,内、外环研磨轨道上各存放一批乒乓球,虽然该种方案能一次性研磨多个乒乓球,但是因为内、外环研磨轨道上的周长不等,使得内、外环研磨轨道上的乒乓球球体研磨效果不一致。

发明内容

[0004]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批量研磨多个球体且研磨效果一致的磨球机及球体研磨方法。
[0005]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磨球机,包括上磨石环、控制上磨石环转动的上电机、设置在上磨石环下方的下磨石环以及控制下磨石环转动的下电机,所述上、下电机分别与PLC连接,所述上磨石环具有开口,所述开口处安装有落料换位组件,所述上磨石环的上端面设置有具有缺口的环状的滑道,所述滑道的一侧设置有分支出料轨道,所述分支出料轨道能通过转换件连通滑道;所述上、下磨石环之间设置有存放球体的数量一致的内环研磨轨道、外环研磨轨道;所述落料换位组件具有落料孔、连接轨道以及转向轨道;所述落料孔上下贯穿落料换位组件且对准内环研磨轨道;所述连接轨道的左端为与内环研磨轨道相接的过渡起始端,右端通向外环研磨轨道,所述连接轨道的右端与外环研磨轨道之间具有台阶结构;所述转向轨道的左端为与外环研磨轨道相接的过渡起始端,右端通向滑道,所述滑道的末端通向所述落料孔;两个所述过渡起始端位于落料换位组件的左端。
[0006] 本发明磨球机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首先球体落料时,上磨石环停止转动,下磨石环逆时针转动,内环研磨轨道内球体先落满,随着下磨石环逆时针转动,内环研磨轨道的球体从连接轨道通向外环研磨轨道,直至落满;然后,球体一次研磨,上磨石环逆时针旋转,下磨石环顺时针旋转,由于上、下磨石环反相运转,内环研磨轨道上的球体不会进入外环研磨轨道,实现一次研磨;接着,内、外环研磨轨道的球体交替,保证内、外环研磨轨道的球体的研磨效果一致,上磨石环停止转动,下磨石环逆时针旋转,由于内、外环研磨轨道布满球体,内环研磨轨道的球体不会通过连接轨道滑向外环研磨轨道,外环研磨轨道的球体会被下磨石环带至转向轨道,兵乓球从转向轨道通向滑道,分支出料轨道不导通,球体从转换轨道通向滑道,外环研磨轨道的球体最终从落料孔依次落入内环研磨轨道,内环研磨轨道的球体从连接轨道进入外环研磨轨道;再进行二次研磨,上磨石环再次逆时针旋转,下磨石环再次顺时针旋转,由于上、下磨石环反相运转,内环研磨轨道上的球体不会进入外环研磨轨道,实现二次研磨;最终球体出料,发生在二次研磨后,转换轨道连通分支出料轨道,滑道不导通,球体从转换轨道通向分支出料轨道,进入下一个工序。综上所述,上、下磨石环上下对内环研磨轨道以及外环研磨轨道的球体进行反向研磨,研磨效果好,再通过落料换位组件的设置,能实现内环研磨轨道的球体以及外环研磨轨道的球体互换,再次进行研磨,使得研磨更为均匀、充分,设计巧妙,保证了球体的研磨效果。
[0007]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连接轨道的中间段拱起。只有当下磨石环以一定速度的逆时针旋转时,才会带动内环研磨轨道的球体越过中间的拱起段进入外环研磨轨道,避免出现当上、下磨石环不运转时球体误进入连接轨道,或是刚停止运转后球体因惯性进入连接轨道的现象。
[0008]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落料孔的上方设置有落料管道,所述落料管道的通道上设置有计数感应器,所述落料管道上设置有闸门,所述闸门由闸门气缸驱动,所述计数感应器、闸门气缸分别与所述PLC连接。当落料管道的通道通过预定数量的球体后,PLC控制阀门气缸将闸门关闭,自动化程度高。
[0009]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下磨石环的底部设置有不锈钢水盘,所述不锈钢水盘的底部设置有水管,所述水管下方设置有水箱,所述水箱由分隔板分隔成第一槽体、第二槽体,所述第一槽体位于水管下方,所述第一槽体上设置有过滤网,所述分隔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过滤网高于通孔。在研磨球体过程中,仅会出现漂浮在表面的粉状或杂质,过滤网能过滤上、下磨石环研磨时漏出的带有粉状、杂质,除杂后的液体通向第二槽体收集,避免水污染。
[0010] 优选地,还包括水泵,所述水泵连接第二槽体与上磨石环。被除杂后的液体可以通过水泵打向上磨石环,节约了水资源。
[0011]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不锈钢水盘上方可拆卸的设置有盖子,所述盖子位于上磨石环、下磨石环的外侧及底部,所述盖子底下设置有多个漏水孔,每个所述漏水孔通向不锈钢水盘。不锈钢水盘不覆盖上磨石环、下磨石环,盖子围在上磨石环、下磨石环外侧,一旦上、下磨石环中的至少一个损坏,拆卸、安装均较为方便。
[0012] 优选地,所述转换件包括转换轨道、转换气缸,所述转换轨道由转换气缸驱动,所述转换轨道能在连通分支出料轨道、滑道之间切换,所述转换气缸与所述PLC连接。
[0013] 此外,还公开了一种球体研磨方法,使用到上述的磨球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球体落料,上磨石环不转动,所述下磨石环逆时针转动,球体从落料孔落入内环研磨轨道内,逆时针转动的下磨石环带动内环研磨轨道的球体从连接轨道通向外环研磨轨道,直至内、外环研磨轨道落满一致数量的球体;步骤二,一次研磨,上磨石环逆时针旋转,所述下磨石环顺时针旋转,上、下磨石环对球体的上下端面进行研磨;步骤三,内、外环研磨轨道的球体交替位置,所述上磨石环停止转动,所述下磨石环逆时针旋转,外环研磨轨道的兵乓球从转向轨道通向滑道,分支出料轨道不导通,最终从落料孔依次落入内环研磨轨道,直至外环研磨轨道的球体落入至内环研磨轨道后,内环研磨轨道的球体从连接轨道滑至外环研磨轨道;步骤四,二次研磨,所述上磨石环再次逆时针旋转,所述下磨石环再次顺时针旋转,对球体进行二次研磨;步骤五,球体出料,分支出料轨道导通,滑道不导通,球体从转向轨道滑向滑道,再从转换轨道通向分支出料轨道,进入下一个工序。
[0014] 本发明球体研磨方法的有益效果是,上、下磨石环上下反向研磨球体,研磨效果好;内、外环研磨轨道的球体交替研磨,使得内、外环研磨轨道的球体研磨的均匀、充分,采用交替式的二次研磨,研磨效果好,设计巧妙。
[0015] 优选地,所述一次研磨、二次研磨时,上磨石环的转速大于下磨石环的转速,使得研磨更为充分。进一步提高了研磨效果。
[0016] 优选地,所述一次研磨、二次研磨采用注水研磨,保证了研磨效果,不会破坏球体表面。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实施例的立体图;
[0018] 图2为本实施例中上磨石环、下磨石环、落料换位组件、落料管道、转换件相配合的立体图;
[0019] 图3为本实施例中体现计数感应器、闸门、闸门气缸的立体图;
[0020] 图4为本实施例中上磨石环、下磨石环、落料换位组件、转换件相配合的立体图;
[0021] 图5为本实施例中滑道与转换轨道配合的立体图;
[0022] 图6为本实施例中上磨石环的立体图;
[0023] 图7为本实施例中上磨石环、下磨石环、落料换位组件相配合的立体图;
[0024] 图8为本实施例中下磨石环、落料换位组件与球体相配合的立体图;
[0025] 图9为本实施例中下磨石环、落料换位组件相配合的立体图;
[0026] 图10为本实施例落料换位组件的立体图;
[0027] 图11为本实施例中落料换位组件中的落料连接件的立体图;
[0028] 图12为本实施例中落料换位组件中的落料连接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0029] 图13为本实施例中落料换位组件去掉落料连接件的立体图;
[0030] 图14为图13中A-A处的剖视图;
[0031] 图15为图14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0032] 图16为本实施例中盖子的立体图。
[0033] 图中:
[0034] 10-上磨石环;11-开口;12-滑道;12a-曲线部;12b-直线部;12c-曲线部;13-分支出料轨道;
[0035] 20-下磨石环;21-不锈钢水盘;22-水管;23-水箱;23a-第一槽体;23b-第二槽体;24-分隔板;25-通孔;26-盖子;27-漏水孔;
[0036] 30-落料换位组件;31-落料孔;32-连接轨道;33-转向轨道;34-过渡起始端;35-台阶结构;36-过渡起始端;37-落料连接件;38-弧度导向孔;
[0037] 40-上电机;50-下电机;60-内环研磨轨道;70-外环研磨轨道;
[0038] 80-落料管道;81-计数感应器;82-闸门;83-闸门气缸;
[0039] 90-转换件;91-转换轨道;91a-直线部;91b-曲线部;92-转换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41] 参见附图1-16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磨球机,该磨球机可研磨各种球体,包括上磨石环10、下磨石环20、落料换位组件30、上电机40、下电机50、落料管道80。
[0042] 一、上磨石环10、下磨石环20,
[0043] 上磨石环10、下磨石环20用以对球体进行研磨,上磨石环10通过上电机40驱动,下磨石环20由下电机50驱动,上电机40、下电机50的转动启动与否、转速、转动方向等由PLC控制。
[0044] 上磨石环10具有开口11,上磨石环10的上端面设置有具有缺口的环状的滑道12,滑道12具有分支出料轨道13,分支出料轨道13与滑道12之间设置有切换用的转换件90,下磨石环20设置在上磨石环10的下方,上磨石环10、下磨石环20之间设置有同圆心的内环研磨轨道60、外环研磨轨道70,内环研磨轨道60、外环研磨轨道70存放球体工位的数量一致,外环研磨轨道70位于内环研磨轨道60的外侧。内环研磨轨道60、外环研磨轨道70成型在上磨石环10的下端面(如图6所示)以及下磨石环20的上端面(如图9所示),球体则位于内环研磨轨道60、外环研磨轨道70,研磨时,上磨石环10、下磨石环20反方向旋转。
[0045] 其中,转换件90的作用是,当球体研磨好后,球体从分支出料轨道13滑向下一道工序;当球体未研磨好时,球体还滑向滑道12。转换件90通过转换轨道91与转换气缸92的配合来实现切换的,如图2-4所示,转换件90包括转换轨道91与转换气缸92,转换轨道91由转换气缸92驱动,如图5所示,环形状的滑道12由两段曲线部12a、12c和一段直线部12b构成,两段曲线部12a、12c分别与直线部12b的两端相接,转换轨道91由直线部91a、曲线部构成91b,转换轨道91的直线部91a套设在滑道12的直线部12b上,如图2所示,转换轨道91的直线部91a与转换气缸92连接并由转换气缸92驱动,转换轨道91的直线部91a在滑道12的直线部
12b来回滑动,转换轨道91的曲线部91b能在滑道12的曲线部12c、分支出料轨道13切换相接,当转换轨道91的曲线部91b被驱动至与滑道12的曲线部12c相接,则球体滑向滑道12的末端,当转换轨道91的曲线部91b被驱动至分支出料轨道13相接,则球体滑向分支出料轨道
13,进入下一个工序,而转换气缸92与PLC连接,自动化控制。
[0046] 二、落料换位组件30,
[0047] 落料换位组件30用以实现研磨一半的内环研磨轨道60上的球体与外环研磨轨道70上的球体互换,以及供研磨好的球体从滑道12通向分支出料轨道13。
[0048] 如图2、3、4、6、7所示,落料换位组件30安装在开口11处,如图10所示,落料换位组件30具有落料孔31、连接轨道32以及转向轨道33,落料孔31上下贯穿落料换位组件30且对准内环研磨轨道60,落料时,上磨石环10不旋转,下磨石环20逆时针旋转,未研磨的球体从落料孔31落入内环研磨轨道60,第一个球体落入内环研磨轨道60后,第一个球体由下磨石环20带动至前方,同时第一个球体还由紧接着的第二个球体挤向前方,第二、三个……球体以此被带至内环研磨轨道60,直至内环研磨轨道60布满球体,连接轨道32的左端为与内环研磨轨道60相接的过渡起始端34,当内环研磨轨道60布满球体后,随着逆时针旋转的下磨石环20以及下一个球体的推动力,内环研磨轨道60内的球体从连接轨道32的过渡起始端34进入连接轨道32,连接轨道32的右端通向外环研磨轨道70,则从内环研磨轨道60的球体则会导入外环研磨轨道70,连接轨道32的右端与外环研磨轨道70之间具有台阶结构35,台阶结构35保证球体的运转方向不可逆的(如当下磨石环20逆时针转动时,外环研磨轨道70的球体不会从台阶结构35处滑向内环研磨轨道60),连接轨道32的中间段拱起;当内环研磨轨道60、外环研磨轨道70布满球体后,进行一次研磨,此时,PLC控制上磨石环10逆时针旋转,下磨石环20顺时针旋转;一次研磨完成后,PLC再控制上磨石环10停止运行,下磨石环20逆时针旋转,准备内、外环研磨轨道60、70的球体相互交换,转向轨道33的左端为与外环研磨轨道70相接的过渡起始端36,右端通向滑道12,滑道12的末端通向落料孔31,两个过渡起始端34、36位于落料换位组件30的左端,由于内、外环研磨轨道60、70布满了球体,内环研磨轨道60的球体不会从连接轨道32通向外环研磨轨道70,而从转向轨道33滑向滑道12,此时,PLC控制转换气缸92驱动转换轨道91的曲线部91b至与滑道12的曲线部12c相接,则球体滑向滑道12末端的落料孔31,由于外环研磨轨道70的缺少了一个球体,则内环研磨轨道60的球体则会从连接轨道32通向外环研磨轨道70,直至内、外环研磨轨道60、70的球体全部交替完成,由于内环研磨轨道60、外环研磨轨道70存放球体工位的数量一致,内环研磨轨道60、外环研磨轨道70的球体数量一致,当外环研磨轨道70的球体交替到内环研磨轨道60结束,内环研磨轨道60的球体也交替到外环研磨轨道70结束;紧接着对球体二次研磨,与一次研磨一样,PLC控制上磨石环10逆时针旋转,下磨石环20顺时针旋转;二次研磨完成后,PLC控制上磨石环10停止运行,下磨石环20逆时针旋转,此时,PLC控制转换气缸92驱动转换轨道91的曲线部91b至分支出料轨道13相接,跟内、外环研磨轨道60、70的球体交换一致,外环研磨轨道70的球体滑至滑道12,内环研磨轨道60的球体滑至外环研磨轨道,而与内、外环研磨轨道60、70的球体交换不一致的是,滑至滑道12的球体会从分支出料轨道13滑至下一道工序,而不重新落入落料孔31,此时,一个工段的球体的研磨完成。
[0049] 三、落料管道80,
[0050] 落料管道80设置在落料孔31的上方设置,用以供未研磨的球体落入落料孔31,如图3所示,落料管道80的通道上设置有计数感应器81,落料管道80上设置有闸门82,闸门82由闸门气缸83驱动,计数感应器81、闸门气缸83分别与PLC连接,以72个球体举例,当计数感应器81计数到72个球体后,闸门气缸83控制闸门82关闭;当球体二次研磨完成后;闸门气缸83再控制闸门82开启,此时再进入72个球体,再关闭,依次循环。
[0051] 为了落料方便,在落料管道80与落料换位组件30的落料孔31之间设置有落料连接件37,在落料连接件37上设置有弧度导向孔38,该弧度导向孔38与落料管道80靠近的一端的孔径较大,靠近落料孔31的一端孔径较小,弧度导向孔38的孔径较小的一端与孔径较大的一端通过弧形过渡,便于落料管道80的球体落入落料孔。
[0052] 在研磨球体的过程中,采用注水研磨,注水研磨可以避免粉尘污染工作环境,二来可以保证球体表面不被刮花,而注水研磨后会产生带粉尘杂质的液体,为了节约水资源,则下磨石环20的底部设置有不锈钢水盘21,如图1所示,不锈钢水盘21的底部设置有水管22,水管22下方设置有水箱23,水箱23由分隔板24分隔成第一槽体23a、第二槽体23b,第一槽体23a位于水管22下方,第一槽体23a上设置有过滤网,分隔板24上设置有通孔25,过滤网高于通孔25,过滤网用以过滤漂浮在第一槽体23a上粉尘杂质,过滤后的液体从通孔25流向第二槽体23b,可将第二槽体23b的被过滤后的液体通过水泵打向上磨石环10,继续使用。
[0053] 而上磨石环10、下磨石环20长期使用后,会出现磨损,到达其使用寿命,为了便于更换,则在不锈钢水盘21上方可拆卸的设置有盖子26,盖子26位于上磨石环10、下磨石环20的外侧及底部,如图16所示,盖子26底下设置有多个漏水孔27,每个漏水孔27通向不锈钢水盘21。需要更换上磨石环10/下磨石环20时,将盖子26拆卸更换上磨石环10/下磨石环20。盖子26收集带粉尘杂质的液体后通过漏水孔27流向不锈钢水盘21,再从不锈钢水盘21流向水箱23。
[0054] 一种球体研磨方法,包括上述磨球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球体落料,上磨石环10不转动,下磨石环20逆时针转动,球体从落料孔31落入内环研磨轨道60内,逆时针转动的下磨石环20带动内环研磨轨道60的球体从连接轨道32通向外环研磨轨道70,直至内、外环研磨轨道60、70落满一致数量的球体;步骤二,一次研磨,上磨石环10逆时针旋转,下磨石环
20顺时针旋转,由于上、下磨石环10、20反相旋转,上、下磨石环10、20对球体的上下端面进行研磨;步骤三,内、外环研磨轨道70的球体交替位置,上磨石环10停止转动,下磨石环20逆时针旋转,外环研磨轨道70的兵乓球从转向轨道33通向滑道12,分支出料轨道13不导通,最终从落料孔31依次落入内环研磨轨道60,直至外环研磨轨道70的球体落入至内环研磨轨道
60后,内环研磨轨道60的球体从连接轨道32滑至外环研磨轨道70;步骤四,二次研磨,上磨石环10再次逆时针旋转,下磨石环20再次顺时针旋转,对球体进行二次研磨;步骤五,球体出料,分支出料轨道13导通,滑道12不导通,球体从转向轨道33滑向滑道12,再从转换轨道
91通向分支出料轨道13,进入下一个工序。
[0055] 一次研磨、二次研磨时,上磨石环10的转速大于下磨石环20的转速;此外,一次研磨、二次研磨采用注水研磨。
[0056] 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