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区域养殖水体微型生物养护剂及其制备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11069793.8

文献号 : CN10674576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吴淑勤陶家发赖迎迢王伟利梁慧丽陈总会巩华孙承文刘春花曹少卫石存斌

申请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区域养殖水体微型生物养护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养护剂由养殖池塘泥水、土著微生物菌群富集培养物和微生物培养料组成,其中微生物培养料和养殖池塘泥水按照质量比1:(0.6‑1)进行混合,土著微生物菌群富集培养物的添加量为养殖池塘泥水和微生物培养料总质量的10%~20%。本发明的养护剂具有优化养殖池塘的微型生物多样性的作用,使用后水体中藻类结构可以由贫营养型转变为绿藻等有益藻类群落为主的中营养型。本发明的养护剂具有降低鱼死亡率减少用药的效应。此外,本发明的养护剂具有提高效益改善鱼品质的效应。使用养护剂后,鱼塘亩产增加,饲料系数降低,所养殖的鱼体色更趋于健康,口感更好,无腥味、鱼肉紧实。

权利要求 :

1.一种区域养殖水体微型生物养护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护剂由养殖池塘泥水、土著微生物菌群富集培养物和微生物培养料混合后发酵制得,其中微生物培养料和养殖池塘泥水按照质量比1:(0.6-1)进行混合,土著微生物菌群富集培养物的添加量为微生物培养料和养殖池塘泥水总质量的10%~20%;养殖池塘泥水是由代表性丰产池塘的池塘中部水和池塘底泥混合得到的,其中池塘中部水和池塘底泥按照质量比1:(5-10)进行混合;土著微生物菌群富集培养物是养殖池塘泥水在驯化培养料中反复驯化培养5轮次以上得到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护剂,其特征在于:池塘底泥选自池塘底泥表层1-5毫米的池塘底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护剂,其特征在于:土著微生物菌群富集培养物是驯化培养料与养殖池塘泥水按照质量比为1:(0.6-1)进行混合,室温堆放,用薄膜覆盖,进行发酵,料温温度达到50℃时进行翻堆,驯化富集培养48~72小时,反复此过程5次以上,每次将培养物按照10%~20%的质量百分比接种到新的驯化培养料与养殖池塘泥水的混合物中,制备得到土著微生物菌群富集培养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养护剂,其特征在于:驯化培养料包括下列质量百分比的组分:麸皮40-60%,米糠32%-48%,豆粕8%-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护剂,其特征在于:微生物培养料包括下述质量百分比的组份:豆粕2%~35%,麸皮20%~40%,米糠15%~35%,植物纤维素粉为0%~50%,养护剂的C/N为

15-35。

6.一种区域养殖水体微型生物养护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1)按照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养护剂准备配比,将养殖池塘泥水、土著微生物菌群富集培养物和微生物培养料混合;

2)室温堆放,用薄膜覆盖,进行发酵,料温温度达到50℃时进行翻堆,培养48-72小时,制备得到区域养殖水体微型生物养护剂。

7.一种改善区域养殖水体微型生物生态平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养护剂与饲料和鱼类进行搭配养殖使用,每亩使用剂量1~2kg,全池泼洒,2~5天使用一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养殖早期由于鱼体较小,饲料投入量低,使用C/N为10-18的养护剂;中期鱼体长大,饲料投入量增加,使用C/N为19-24的养护剂;后期饲料投入多,残饵、粪便在鱼塘积累较多,使用C/N为25-35的养护剂。

说明书 :

一种区域养殖水体微型生物养护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病害生态防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区域养殖水体微型生物养护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水产养殖业常出现区域特征的大规模发病流行,与病发生最密切相关的共性问题是养殖水体环境恶化,而水体中微生物、原生动物、藻类等微型生物又是药物干预的主体对象,并由此带来严重的恶性循环,水生态系统平衡崩溃,疾病也因此接二连三发生。因而在养殖过程中形成了一些调节水质,保持养殖水体稳定的技术和产品,它们主要是以投入降解水体中累积的残饵、粪便等物质的微生物制剂等,可缓解养殖水体环境恶化,同时也给养殖自己水体微生态平衡带来压力。
[0003] 目前已有的相关技术如“一株解淀粉芽孢杆菌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CN104195067A)、“调水菌的制备和修复水产养殖环境的方法”(CN101082028A)、“水产养殖营养调水剂”(CN100494093C)、“一种生物修复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方法”(CN101703028A),这些技术是以投入外来有益微生物方式来改善水体环境;“一种用于富集土著微生物净水的营养型填料及其制备方法”(CN103787510A),是以投入微生物生长营养物质的方法来改善养殖水体环境,对养殖水体保持稳定有一定的作用,但外来微生物存在着影响养殖环境微生态平衡的潜在风险;一株耐高温的好氧反硝化菌及其应用(CN104830710A)、“一种微生物复合菌剂及其在富营养化水体处理中的应用”(CN104045166A);这两项技术属于环境微生物领域,用于污水处理。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区域养殖水体微型生物养护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5]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6] 一种区域养殖水体微型生物养护剂,所述养护剂由养殖池塘泥水、土著微生物菌群富集培养物和微生物培养料组成,其中微生物培养料和养殖池塘泥水按照质量比1:(0.6-1)进行混合,土著微生物菌群富集培养物的添加量为微生物培养料和养殖池塘泥水总质量的10%~20%。
[0007] 优选的,养殖池塘泥水是由代表性丰产池塘的中部池塘水和池塘底泥混合得到的,其中池塘中部水和池塘底泥按照质量比1:(5-10)进行混合。
[0008] 优选的,代表性丰产池塘是指1年内基本不发病的丰产鱼塘。
[0009] 代表性丰产池塘可以说是不发病的鱼塘;是相对比较得到的,它是正常的、基本不发病,同时产量较高的鱼塘,可以根据本行业技术人员的常识去判断得到。
[0010] 优选的,池塘底泥选自池塘底泥表层1-5毫米的池塘底泥。
[0011] 优选的,土著微生物菌群富集培养物是养殖池塘泥水在驯化培养料中反复驯化培养5轮次以上得到的。
[0012] 优选的,土著微生物菌群富集培养物是驯化培养料与养殖池塘泥水按照质量比为1:(0.6-1)进行混合,室温堆放,用薄膜覆盖,进行发酵,料温温度达到50℃时进行翻堆,驯化富集培养48~72小时,反复此过程5次以上,每次将培养物按照10%~20%的质量百分比接种到新的驯化培养料与养殖池塘泥水混合物中,制备得到土著微生物菌群富集培养物。
[0013] 优选的,驯化培养料包括下列质量百分比的组分:麸皮40-60%,米糠32%-48%,豆粕8%-12%。
[0014] 优选的,微生物培养料包括下述质量百分比的组份:豆粕2%~35%,麸皮20%~40%,米糠15%~35%,植物纤维素粉0%~50%,C/N为15-35。
[0015] 植物纤维素粉,可以选用当地各类农作物产品下脚料如五谷杂粮皮糠粕类、果蔬叶皮茎类、作物残体梗秆类作为原料,以发挥区域适时适地效应。
[0016] 优选的,微生物培养料包括下述质量百分比的组份:豆粕2%~35%,麸皮20%~40%,米糠15%~35%,植物纤维素粉I为10%~30%和植物纤维素粉II为0%~15%,C/N为15-35。
[0017] 优选的,植物纤维素粉I包括果皮粉、瓜皮粉,种类要求为5-10种,混合得到。
[0018] 优选的,植物纤维素粉II包括甘蔗渣粉、植物叶粉、禾杆粉、秸秆粉,种类要求为5-10种,混合得到。
[0019] 一种区域养殖水体微型生物养护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0020] 1)按照上述任一项所述准备配比,将养殖池塘泥水、土著微生物菌群富集培养物和微生物培养料混合;
[0021] 2)室温堆放,用薄膜覆盖,进行发酵,料温温度达到50℃时进行翻堆,培养48-72小时,制备得到区域养殖水体微型生物养护剂。
[0022] 一种改善区域养殖水体微型生物生态平衡的方法,将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养护剂与饲料和鱼类进行搭配养殖使用,每亩使用剂量1~2kg,全池泼洒,2~5天使用一次。
[0023] 优选的,养殖早期由于鱼体较小,饲料投入量低,使用C/N为10-18的养护剂;中期鱼体长大,饲料投入量增加使用C/N为19-24的养护剂,后期饲料投入多,残饵、粪便在鱼塘积累较多,使用C/N为25-35的养护剂。
[0024] 优选的,鱼类包括10%-20%滤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包括花白鲢。
[0025] 滤食性鱼类可以以浮游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物,而其它鱼类基本不利用这类微型生物。在鱼类配置中包含10%-20%滤食性鱼类时,可以利用滤食性鱼类控制浮游藻类和浮游动物这类微型生物维持正常范围。
[002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7] 本发明养护剂在5个区域,包括山东济宁、河南、江苏盐城、海南文昌、广东中山等进行了验证,观察分析显示,养殖过程中使用本发明的养护剂,可以养护池塘中微生物、藻类、原生动物等微型生物,优化其多样性结构,维护养殖过程水质稳定。主要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有益效果。
[0028] 1)养护剂具有优化养殖池塘的微型生物多样性的作用。海南文昌市昌洒镇主养罗4
非鱼塘使用养护剂后,水体中藻类结构由贫营养型(2×10个/L)转变为绿藻等有益藻类群落为主的中营养型(4×106个/L)。广东中山民众镇主养草鱼塘使用养护剂后,池塘水中优势藻类为绿藻门,而对照塘优势藻类为较劣的裸藻门,而且养护剂使用塘藻类密度是对照塘的1倍以上,分别为7.33×105个/L和3.17×105个/L,此外养护剂使用塘的原生动物数量比对照塘增加。
[0029] 2)养护剂具有降低鱼死亡率减少用药的效应。山东济宁主养草鱼塘使用养护剂后,养殖鱼成活率为95.2%,对照塘成活率70%,死亡率降低了36%;与往年比较,平均减少用药135元/亩;江苏盐城主养草鱼和鲫鱼塘在养护剂使用整个过程中,草鱼日死亡量处于低水平,高峰时为0.20kg/亩,而对照塘高达0.66kg/亩;养护剂使用塘草鱼死亡总重量为2.75kg/亩,而对照塘达19.17kg/亩,对照塘比生产塘增加了5.97倍;养护剂使用塘混养的鲫鱼、白鲢、花鲢均无死亡,对照塘鲫鱼、白鲢、花鲢平均死亡量分别为6kg/亩、0.83kg/亩、
0.16kg/亩。
[0030] 3)养护剂具有提高效益改善鱼品质的效应。江苏盐城主养草鱼和鲫鱼塘经过8个月养殖后,养护剂使用塘比对照组草鱼亩产增加34.3%,使用相同的饲料投喂,草鱼和鲫鱼饲料系数合并计算值为2.19,低于其他3个对照塘饲料系数平均值2.47。养护剂可以优化微型生物结构,特别有利于池塘套养滤食性鱼类,江苏盐城主养草鱼鲫鱼的养护剂使用塘,花鲢体重倍增比值为205.65,是对照塘体重倍增平均值5.44的37.80倍。河南洛阳主养鲤鱼的养护剂使用塘,鲤鱼体色更趋于健康,口感更好,体色呈金黄色,无腥味、鱼肉紧实。

附图说明

[0031] 图1养护剂使用前后生产塘水体情况;
[0032] 图2养护剂使用后生产塘透明度情况;
[0033] 图3养护剂使用后生产塘pH情况;
[0034] 图4为养护剂使用生产塘E与对照塘草鱼日死亡量对比;
[0035] 图5为养护剂使用生产塘E与对照塘四种鱼死亡量对比;
[0036] 图6为养护剂使用生产塘E与对照塘草鱼亩产量比较;
[0037] 图7为养护剂使用生产塘E与对照塘草鱼的饲料系数比较。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
[0039] 实施例1海南区域养护剂的制备及应用效果
[0040] 地点:海南省文昌市
[0041] 海南文昌,属于红黏土壤,昌洒、翁田很多出现像“红水”或浑水情况,新挖池塘偏酸与土壤类型有关,主要是土壤矿物质的氧化、水解使水质变酸,从而出现“红水”或浑水。主要养殖罗非鱼,平均产量为2200斤/亩,塘中藻类很少或无藻类优势群落。
[0042] 在文昌市内包括昌洒镇、翁田镇,选定翁田镇的某鱼塘为代表性丰产鱼塘,此鱼塘1年内发病次数为0次,主要养殖罗非鱼,产量为3570斤/亩(当地平均养殖罗非鱼的鱼塘的产量为3000斤/亩),塘中含有丰富的藻类,比如绿藻门的栅藻等。
[0043] 1、土著微生物菌群富集培养物制备
[0044] 取代表性丰产鱼塘的中部水(鱼塘大约深度为1m,取水的深度为40-60cm之间)和鱼塘底泥表层1-5毫米部分按照质量比1:(5-10)进行充分混合,除去泥渣,得到池塘泥水。
[0045] 驯化培养料包括下列质量百分比的组分:麸皮50%,米糠40%,豆粕10%。
[0046] 将驯化培养料与养殖池塘泥水按照质量比为1:(0.6-1)进行混合,室温堆放,用薄膜覆盖,进行发酵,插入温度计,观察料温变化,料温温度达到50℃时进行翻堆,驯化富集培养48~72小时,培养料颜色变褐色,有发酵物的香味,即可。反复此过程5次以上,每次将培养物按照10%~20%的质量百分比接种到新的驯化培养料与养殖池塘泥水混合物中,制备得到土著微生物菌群富集培养物。
[0047] 2、养护剂制备
[0048] 制备3种不同C/N比例的养护剂,按重量百分比取豆粕、麦麸、米糠、海南区域盛产的蔬果类皮、海南区域高纤维成分物质,各种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具体组分见表1。
[0049] 表1三种C/N养护剂的微生物培养料组成比例
[0050]
[0051] 所述植物纤维素粉I为海南区域盛产的蔬果类皮物质,包括海南当地诺丽果皮、椰子皮、橙皮、木瓜皮等5-10种各类果皮、瓜皮等,进行晒干后粉碎。
[0052] 所述植物纤维素粉II为海南区域高纤维成分物质,包括甘蔗渣、椰子叶、香蕉叶、芦草叶、各种野草等5-10种,进行晒干后粉碎。
[0053] 将混合好的上述原料和池塘泥水按照重量比1:0.6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将土著微生物菌群富集培养物按照10%~20%的质量百分比添加到微生物培养料和养殖池塘泥水的混合物中,搅拌均匀;移入容器或在干净地面上,盖上塑料薄膜进行发酵,插入温度计,观察料温变化,每天视料温翻堆1-2次(料温不超过50℃),培养48-72小时,培养料颜色变褐色,有发酵物的香味,用薄膜袋分装,密封,室温放置2-3天后,待用。室温,薄膜袋密封可放置2个月以上。
[0054] 3、养护剂使用方法和效果
[0055] 3.1养护剂使用池塘基本信息:罗非鱼养殖池塘为长方形土池,面积为25亩,水深2米,投放6.5万罗非鱼苗,配备2台叶轮式增氧机,晴天中午打开为鱼塘增氧。
[0056] 试验时间与地点:试验于2015年6月至8月于海南省文昌市昌洒镇唐教村黄春生养殖户的养殖场进行。
[0057] 3.2养护剂使用方法
[0058] 2015年6月至8月,根据池塘不同的养殖阶段,使用不同C/N比例的养护剂(表2)。
[0059] 表2不同阶段使用的养护剂C/N值
[0060]
[0061]
[0062] 在晴天上午使用,每亩使用剂量1kg,取10倍塘水混合搅拌均匀,全池泼洒,5天使用一次,并根据水体肥/瘦、气温低/高等调节用量与间隔。使用养护剂后检测养殖水体的水质情况。
[0063] 3.3养护剂实用效果
[0064] 1)养护剂对水质改善的效果
[0065] 使用养护剂前,池塘水质为“红水”,透明度低(图1-A)。2015年6月至8月,生产塘连续使用养护剂后,池塘水体透明度显呈现上升的趋势(图2),水质明显好转,水色由红色变为深绿色(图1-B)。
[0066] 2)养护剂对水体藻类结构优化的效果
[0067] 生产塘使用养护剂前池塘中藻类很少,藻类生物密度为2×104个/L,无藻类优势群落。使用养护剂后,生产塘A的藻类数量逐渐增加,藻类生物密度为4×106个/L,以绿藻群落为主。因此,使用养护剂可以优化池塘中藻类多样性结构,由贫营养型转化为中营养型。
[0068] 3)养护剂对稳定水体pH的效果生产塘使用养护剂前水质明显偏酸性,随着养护剂的作用过程,pH值呈现上升的趋势(图3)。
[0069] 4)养护剂具有降低鱼死亡率、减少用药的效应。经过养护后的鱼塘少发病,可以减少鱼死亡率,同时可以减少药物使用。
[0070] 5)养护剂具有提高效益改善鱼品质的效应。
[0071] 实施例2江苏盐城养护剂的制备及应用效果
[0072] 江苏盐城近海边的养殖鱼塘为几十到两百亩的大型池塘,采用混养模式。主要养殖草鱼,平均产量为1500斤/亩,塘中藻类很少或无藻类优势群落。经过调查,选定盐城大丰区大丰港华辰基地的鱼塘为代表性丰产鱼塘,此鱼塘1年内发病次数为0次,主要养殖草鱼,产量为2500斤/亩(当地平均养殖草鱼的鱼塘的产量为2000斤/亩),塘中含有丰富的藻类,比如小球藻和栅藻。
[0073] 1、土著微生物菌群富集培养物制备
[0074] 取代表性丰产鱼塘的中部水(鱼塘大约深度为1m,取水的深度为40-60cm之间)和鱼塘底泥表层1-5毫米部分按照质量比1:(5-10)进行充分混合,除去泥渣,得到池塘泥水。
[0075] 驯化培养料包括下列质量百分比的组分:麸皮40%,米糠48%,豆粕12%。
[0076] 将驯化培养料与养殖池塘泥水按照质量比为1:1进行混合,室温堆放,用薄膜覆盖,进行发酵,插入温度计,观察料温变化,料温温度达到50℃时进行翻堆,进行驯化富集培养48~72小时,培养料颜色变褐色,有发酵物的香味,即可。反复此过程5次以上,每次将培养物按照10%~20%的质量百分比接种到新的驯化培养料与养殖池塘泥水的混合物中,制备得到土著微生物菌群富集培养物。
[0077] 2、养护剂制备
[0078] 制备3种不同C/N比例的养护剂,按重量百分比取豆粕、麦麸、米糠、江苏区域盛产的蔬果类皮、高纤维成分物质,各种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具体组分见表3。
[0079] 表3三种C/N养护剂的微生物培养料组成比例
[0080]
[0081] 所述植物纤维素粉I为江苏区域盛产的蔬果类皮物质,包括南瓜皮,冬瓜皮,香瓜皮等5-10种,进行晒干后粉碎。
[0082] 所述植物纤维素粉II为江苏区域高纤维成分物质,包括小麦,玉米,稻谷的禾杆等5-10种,进行晒干后粉碎。
[0083] 将上述混合好的上述原料和池塘泥水按照重量比1:1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将土著微生物菌群富集培养物按照10%的质量百分比添加到养殖池塘泥水和微生物培养料的混合物中,搅拌均匀;移入容器或在干净地面上,盖上塑料薄膜进行发酵,插入温度计,观察料温变化,每天视料温翻堆1-2次(料温不超过50℃),培养48-72小时,培养料颜色变褐色,有发酵物的香味,用薄膜袋分装,密封,室温放置2-3天后,待用。室温,薄膜袋密封可放置2个月以上。
[0084] 3、养护剂使用方法和效果
[0085] 3.1养护剂使用池塘基本信息
[0086] 选择江苏盐城近海边的养殖鱼塘E作为待修复鱼塘,利用养护剂进行与鱼塘的修复,同时用周边三口鱼塘作为对照(对照塘1、2、3)鱼塘,对照鱼塘养殖鱼类、条件、模式跟养殖鱼塘E相似,没使用养护剂。
[0087] 3.2养护剂使用方法
[0088] 养殖早期由于鱼体较小,饲料投入量低,使用C/N为16的养护剂;中期鱼体长大,饲料投入量增加,使用C/N适中为20的养护剂,后期饲料投入多,残饵、粪便在鱼塘积累较多,使用C/N为25的养护剂。
[0089] 在晴天上午使用,每亩使用剂量1kg,取10倍待修复池塘的塘水混合搅拌均匀,全池泼洒,5天使用一次,并根据水体肥/瘦、气温低/高等调节用量与间隔。使用养护剂后检测养殖水体的水质情况。
[0090] 3.3使用效果
[0091] 待修复塘减少发病、提高产量。
[0092] 生产塘E在2015年7月开始连续使用养护剂。至2015年9月份,生产塘E草鱼日死亡量处于低水平,高峰时为0.20kg/亩,而对照塘草鱼平均日死亡量高达0.66kg/亩(图4);生产塘E草鱼死亡总重量为2.75kg/亩,而对照塘的草鱼平均死亡总重量为19.17kg/亩,对照塘比生产塘E的草鱼死亡总重量增加了5.97倍;生产塘E混养的鲫鱼、白鲢、花鲢均无死亡,对照塘鲫鱼、白鲢、花鲢平均死亡量分别为6kg/亩、0.83kg/亩、0.16kg/亩(图5)。
[0093] 使用养护剂后,生产塘E草鱼亩产为566kg/亩,对照塘3个塘的草鱼平均亩产量421.5kg/亩(图6),亩产增加34.3%。从图7可见,使用相同的饲料投喂,生产塘E中草鱼和鲫鱼饲料系数合并计算值为2.19(注:合并计算草鱼和鲫鱼的饲料系数,不包含花白鲢。因花白鲢是滤食性鱼类,不吃颗粒饲料),低于其他3个对照塘饲料系数平均值2.47。具体结果数据见表4。
[0094] 表4养护剂使用生产塘E与对照塘中四种鱼的体重倍增比
[0095]
[0096]
[0097] 由表4结果可知:与对照塘比较,生产塘E花鲢体重倍增比最大,花鲢放鱼量46斤,出鱼量9460斤,体重倍增比为205.65,是对照塘体重倍增平均值5.44的37.80倍。此外,生产塘E鲫鱼放鱼量1132斤,出鱼量35584斤,体重倍增比为31.43,是对照塘体重倍增平均值5.81的5.41倍。
[0098] 对比例1池塘水、底泥菌群多样性差异分析
[0099] 对河南和海南文昌两地的池塘水和底泥菌群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见表5。
[0100] 表5河南、海南文昌两地塘水与底泥高通量测序数据统计
[0101]
[0102] 根据表5数据分析,河南和海南文昌两地均显示出池塘底泥(池塘底泥表层1-5毫米)的OTU数量明显高于塘水,底泥OTU数量介于1294-1574,而塘水OTU数量仅为284-929;底泥菌群多样性也高于其相应的塘水菌群多样性。
[0103] 表6河南、海南文昌两地塘水与底泥的高丰度门水平
[0104]
[0105]
[0106] 注:表中数字为门水平的相对丰度(%)
[0107] 由表6显示,河南、海南文昌池塘水与底泥菌群组成在门水平上存在差异,丰度最高的前9个门中塘水与底泥共同有6个门,包括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 nobacteria)、梭杆菌门(Fus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水样独有3个门,包括蓝藻门(Cyanobacteri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泥样独有3个门,包括绿菌门(Chlorob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由此表明,池塘水、底泥的菌群结构组成差异显著。
[0108] 本发明选定池塘水和底泥混合按照质量比1:(5-10)混合得到池塘泥水,用来富集养护剂所需的土著微生物菌群。
[0109] 对比例2制备的养护剂具有区域属性分析
[0110] 通过对3个区域(河南郑州、山东济宁、广东中山)驯化的养护剂菌群进行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见表7和表8。
[0111] 表7区域养护剂菌群16S rRNA高通量测序数据统计
[0112]
[0113] 表8区域间养护剂样品菌群在门水平上的物种相对丰度
[0114]
[0115] 表7和表8结果显示:显示不同区域养护剂菌族多样性差异显著,同区相近规律;随着养殖时间进程,不同驯化轮次养护剂菌群多样性变化较大。驯化的轮次增加,可增加土著微生物菌群的多样性。
[0116] 对比例3发酵物料丰富化对提高水体微生物多样性增强作用
[0117] 设置两个不同微型生物水平组(实验室模拟),其基本信息如表9所示。
[0118] 表9微型生物源A1和A6水藻类信息
[0119]
[0120] 观察4个不同植物纤维素粉添加组份制备得到的养护剂。其中麸皮、米糠、豆粕的质量比总和为85%,植物纤维素粉为15%,植物纤维素粉其种类和成分如表10所示,进行对比。
[0121] 表10植物纤维素粉组分
[0122]
[0123] 将上述制备得到的C/N为19-20的养护剂对两个不同微型生物水平组进行处理,结果见表11.
[0124] 表11植物纤维素粉组分丰富度对水体微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比较
[0125]
[0126] 注:密度7级:“-=±++++++++++”示为“无、极少、少、有、多、较多、很多”。
[0127] 由表11结果可知:植物纤维素粉为组分Ⅳ时,效果最佳。所以适当增加培养料的丰富度可提高养殖水体微型生物的多样性。
[0128] 对比例4养护剂的培养料C/N与养殖过程中饲料的投入适配:
[0129] 在微型生物干预观察系统(实验室模拟),有鱼而连续小剂量施用饲料干预下的系统,分别观察养护剂C/N相对值由16.42-34.73范围内的6个点,对各系统微型生物密度、种类数趋利好的匹配关系。结果见表12。
[0130] 养护剂为实验室配置,批次为7F,C/N相对值由16.42-34.73范围设6个。
[0131] 表12养护剂C/N在有鱼的情况下与饲料CP的匹配关系
[0132]
[0133] 注:未填数据,表示未观察到或不明显;密度有7级:“-=±++++++++++”示为“无、极少、少、有、多、较多、很多”
[0134] 表12中,密度与种类数兼佳的为组3培养1天和12天的结果,种类最佳的为组5培养7天和12天的结果。
[0135] 由表12看出,有鱼日投饲料系统为N小剂量连续投入,初始阶段N含量较低而低,随着排泄N增加平稳上升。有鱼日投饲料系统稳定性较好,藻类、原生动物密度和种类的最佳组处于相近的养护剂C/N为25.10-30.85,其维持相对长时间。试验观察表明,有利于藻类、原生动物等微型生物多样性的养护剂C/N与饲料CP、系统N水平成正相关。由于池塘C/N普遍较低(一般低于10),随着饲料投入加大,养护剂C/N与不同养殖阶段饲料粗蛋白水平及排泄积累N具有动态匹配关系,养殖过程中应逐步提高养护剂的C/N,中后期一般推荐20-30。
[0136] 对比例5养护剂对微型生物的养护效果对比
[0137] 从广东南沙、清远两地草鱼养殖池塘采集塘泥及塘水,引入实验室内进行模拟养护试验,分为4组,组1(南沙塘A,无发病)、组2(南沙塘B,发病)、组3(南沙塘A,无发病)、组4(清远塘C,发病),结果见表13-15。
[0138] 表13藻类密度和Margalef多样性指数变动
[0139]
[0140] 表14各组底栖原生动物数量、种类、Margalef多样性指数变化
[0141]
[0142] 表15放养鱼类存活情况统计
[0143]
[0144] 表13-15结果显示:经过60多天养护剂的维护下,藻类密度及多样性指数增速更快、变动幅度更窄,更易将主要浮游藻类种类养护为不产生藻毒素的绿藻门、硅藻门种类;底栖原生动物数量变化明显,而种类变化趋势相对稳定,Margalef指数多样性变化有所丰富;养护池鱼体存活率高。
[0145]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