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内土体开挖与马道布置的施工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10060601.5

文献号 : CN10675936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孔恒卢长炯张树赵福元朱子龙田行宇

申请人 :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降雨量地区密支撑狭长基坑内土体开挖与马道布置的施工方法,其主要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1)平整场地,土方分层分段,将马道设置在基坑中部,开挖马道两侧土体,留下的基坑中部土体和基坑两边靠近围护结构土体,形成“W”形槽形结构,使得降雨能汇集到“W”形槽形结构底部。(2)施工基坑排水沟并设置集水井,将排水沟中的水汇集到集水井中,用抽水机将集水井中的水及时抽走。本发明解决了多降雨量地区狭长基坑由于降雨导致的马道损毁问题,具有安全可靠、方便施工、缩短施工工期等优点,是一种解决多降雨量地区狭长基坑马道损毁的土方施工的优选施工方法。

权利要求 :

1.一种基坑内土体开挖与马道布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施工步骤:(1)狭长基坑放线测量完毕后,根据狭长基坑的工程情况在深基坑内由上到下进行土方的土方分层,并根据工程情况进行土方的分段,每一层的每一段为一块土体;

(2)基坑开挖从中间向两边对称开挖,也就是从狭长基坑长边中部开始开挖第一层土方,开挖土方至混凝土支撑梁底,开挖深度为1m左右;采用分段退挖方式,向基坑两边退挖,挖掘机直接装土上车,由自卸汽车将弃土外运,挖完一段立即施工混凝土冠梁及支撑,第一层土体开挖深度仅1m左右,不需设置马道;

(3)第二层及以下土层的每一块土体开挖时,将基坑马道布置在基坑中部,采用小型挖机先进行马道两侧土体开挖,留下部分基坑中部土体并在基坑两侧靠近围护结构预留反压土,形成“W”形槽形结构,基坑两侧靠近围护结构预留的反压土临时替代支撑;

(4)开挖每一层土方时,每大层按1.5m左右深度分成若干小层,采用小型挖机进行土方开挖,由长臂挖掘机或电抓斗出土,挖到钢支撑以下0.5m~1.0m时,进行钢支撑的安装;

(5)之后重复(3)、(4)的步骤,每一层进行基坑开挖和马道布置施工,也就是以分段分台阶退挖的方式进行之后的土体开挖,先撑后挖;

(6)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设置排水沟或直接利用纵向坡度排水,设置集水井抽水;

(7)当反铲挖掘机没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施作时,换用长臂挖掘机站在基坑边进行出土;

基坑深12m以下土方采用小型挖机配合长臂挖掘机垂直出土,最后将小型挖机吊出基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内土体开挖与马道布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狭长基坑为宽度35~45m,深度6m~16m,长度在150m以上的基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内土体开挖与马道布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层是根据砼支撑或钢支撑的布置来分层的,分层高度范围为3m~5m,所述的分段其长度范围为20m~30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内土体开挖与马道布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马道宽度为5m,马道坡度为1:5~10,马道边坡坡度为1:1.5~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内土体开挖与马道布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预留反压土宽度为3m,预留反压土坡度为1:1.5~2。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内土体开挖与马道布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排水沟设置在“W”形槽底部,而不是基坑两侧靠近围护结构处;纵向坡度代表隧道内纵向坡度。

说明书 :

一种基坑内土体开挖与马道布置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坑内土体开挖与马道布置的施工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多降雨量地区密支撑狭长基坑内土体开挖与马道布置的施工方法,属于地基基础工程技术领域。【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修建地铁和隧道,其中很多地铁和隧道都采用明挖法施工。当采用明挖法施工时,地铁基坑和隧道基坑的平面形状都是狭长的矩形。由于基坑长度大都几百米,土方量大,则基坑的开挖成了一个重大的问题。基坑马道的布置是基坑施工的技术关键点。
[0003] 传统的基坑开挖大都采用盆式开挖并将马道设置在基坑中部,盆式开挖的好处在于能利用盆边土产生的被动土压力与排桩共同起到水平支撑的作用保证边坡的稳定。但是,在多降雨量地地区,盆式开挖导致雨水集中在基坑中部,马道由于雨水浸泡,导致马道损毁,而且不利于基坑排水,这都影响施工的正常进行。基坑被浸泡后不能施工,承载力及土质均不符合设计要求了。基坑积水还会使基坑内持力层强度遭受破坏。
[0004] 因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创新的基坑内土体开挖与马道布置的施工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坑内土体开挖与马道布置的施工方法,其采用“W”槽型开挖,基坑中部为马道,基坑两侧靠近围护结构预留的反压土,临时替代支撑,保证基坑稳定,既能保证马道和围护结构安全又能保证基坑排水顺畅。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坑内土体开挖与马道布置的施工方法,其包括如下施工步骤:
[0007] (1)狭长基坑放线测量完毕后,根据狭长基坑的工程情况在深基坑内由上到下进行土方的土方分层,并根据工程情况进行土方的分段,每一层的每一段为一块土体;
[0008] (2)基坑开挖从中间向两边对称开挖,也就是从狭长基坑长边中部开始开挖第一层土方,开挖土方至混凝土支撑梁底,开挖深度为1m左右;采用分段退挖方式,向基坑两边退挖,挖掘机直接装土上车,由自卸汽车将弃土外运,挖完一段立即施工混凝土冠梁及支撑,第一层土体开挖深度仅1m左右,不需设置马道;
[0009] (3)第二层及以下土层的每一块土体开挖时,将基坑马道布置在基坑中部,采用小型挖机先进行马道两侧土体开挖,留下部分基坑中部土体并在基坑两侧靠近围护结构预留反压土,形成“W”形槽形结构,基坑两侧靠近围护结构预留的反压土,临时替代支撑;
[0010] (4)开挖每一层土方时,每大层按1.5m左右深度分成若干小层,采用小型挖机进行土方开挖,由长臂挖掘机或电抓斗出土,挖到钢支撑以下0.5m~1.0m时,进行钢支撑的安装;
[0011] (5)之后重复(3)、(4)的步骤,进行每一层的基坑开挖和施工马道的布置,也就是以分段分台阶退挖的方式进行之后的土体开挖,先撑后挖;
[0012] (6)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设置排水沟或直接利用纵向坡度排水,设置集水井抽水;
[0013] (7)当反铲挖掘机没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施作时,换用长臂挖掘机站在基坑边进行出土;基坑深12m以下土方采用小型挖机配合长臂挖掘机垂直出土,最后将小型挖机吊出基坑。
[0014] 本发明的基坑内土体开挖与马道布置的施工方法进一步为:所述狭长基坑为宽度35~45m,深度6m~16m,长度在150m以上的基坑。
[0015] 本发明的基坑内土体开挖与马道布置的施工方法进一步为:所述分层是根据砼支撑或钢支撑的布置来分层的,分层高度范围为3m~5m,所述的分段其长度范围为20m~30m。
[0016] 本发明的基坑内土体开挖与马道布置的施工方法进一步为:马道宽度为5m,马道坡度为1:5~10,马道边坡坡度为1:1.5~2。
[0017] 本发明的基坑内土体开挖与马道布置的施工方法进一步为:预留反压土宽度为3m,预留反压土坡度为1:1.5~2。
[0018] 本发明的基坑内土体开挖与马道布置的施工方法还为:排水沟设置在“W”形槽底部,而不是基坑两侧靠近围护结构处;纵向坡度代表隧道内纵向坡度。
[001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基坑内土体开挖与马道布置的施工方法通过“W”形槽式开挖,保证了基坑马道不被雨水浸泡而损毁,加快了施工进度。同时预留反压,使得反压土产生的被动土压力与排桩共同起到水平支撑的作用,保证边坡的稳定,具有安全可靠、方便施工、缩短施工工期等优点,是一种解决多降雨量地区狭长基坑马道损毁的土方施工的优选施工方法。【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本发明的基坑开挖分段及开挖顺序示意图。
[0021] 图2为本发明的基坑支护结构图。
[0022] 图3为本发明中以第二段第二层土方开挖为例绘制的基坑开挖横剖面图。
[0023] 图4以及图5为本发明中基坑开挖纵断面图。【具体实施方式】
[0024] 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至附图5所示,本发明为一种风道道暗挖段结构施工方法,尤其适用于年降雨量超过1000mm,且雨季降雨量占年降雨量超过70%的多降雨量地区。本发明涉及到的施工机械主要有小型挖掘机、大型挖掘机、长臂挖掘机、电抓斗和自卸汽车,涉及到的基坑支护设施主要是钻孔灌注桩、砼支撑、钢管撑和格构柱。
[0025] 本发明的基坑内土体开挖与马道布置的施工方法的具体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6] (1)狭长基坑放线测量完毕后,根据狭长基坑的工程情况在深基坑内由上到下进行土方的土方分层,并根据工程情况进行土方的分段,每一层的每一段为一块土体。所述的狭长基坑为宽度35~45m,深度6m~16m,长度在150m以上的基坑,尤其适用于明挖大断面隧道基坑工程。所述的分层是根据砼支撑或钢支撑的布置来分层的,分层高度范围为3m~5m,所述的分段其长度范围为20m~30m。
[0027] (2)基坑开挖从中间向两边对称开挖,也就是从狭长基坑长边中部开始开挖第一层土方,开挖土方至混凝土支撑梁底,开挖深度为1m左右;采用分段退挖方式,向基坑两边退挖,挖掘机直接装土上车,由自卸汽车将弃土外运,挖完一段立即施工混凝土冠梁及支撑,第一层土体开挖深度仅1m左右,不需设置马道。
[0028] (3)第二层及以下土层的每一块土体开挖时,将基坑马道布置在基坑中部,采用小型挖机先进行马道两侧土体开挖,留下部分基坑中部土体并在基坑两侧靠近围护结构预留反压土,形成“W”形槽形结构,基坑两侧靠近围护结构预留的反压土,临时替代支撑,保证基坑稳定。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马道宽度为5m,马道坡度为1:5~10,马道边坡坡度为1:1.5~2,保证支护桩及基坑的稳定和给安装钢支撑留下工作面,两侧支护桩边3m宽范围的土方不得开挖,3m范围以外修筑1:1.5~2的坡比。预留反压土宽度为3m,预留反压土坡度为1:1.5~2。
[0029] (4)开挖每一层土方时,每大层按1.5m左右深度分成若干小层,采用小型挖机进行土方开挖,由长臂挖掘机或电抓斗出土,挖到钢支撑以下0.5m~1.0m时,进行钢支撑的安装。
[0030] (5)之后重复(3)、(4)的步骤,进行每一层的基坑开挖和施工马道的布置,也就是以分段分台阶退挖的方式进行之后的土体开挖,先撑后挖。同时严格按照“时空效应”和“先撑后挖”理论和原则指导基坑土方开挖和加撑,在开挖过程中做到“分层、分块、对称、平衡、限时”开挖和加撑,基遵循先撑后挖,严禁超挖;
[0031] (6)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设置排水沟或直接利用纵向坡度排水,设置集水井抽水。该排水沟设置在“W”形槽底部,而不是基坑两侧靠近围护结构处;纵向坡度代表隧道内纵向坡度。
[0032] (7)当反铲挖掘机没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施作时,换用长臂挖掘机站在基坑边进行出土;基坑深12m以下土方采用小型挖机配合长臂挖掘机垂直出土,最后将小型挖机吊出基坑。
[0033]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创作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创作,凡在本创作的精神及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创作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