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救护车上车担架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10170005.2

文献号 : CN10682161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周建平

申请人 : 江苏日新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种救护车上车担架,包括:车架主体,在车架主体的下方设置有底座,车架主体能在底座上升降,在底座上设置有滚轮,底座通过滚轮在地面上滑动,在车架主体的上方还设置有供病人躺卧的卧架,卧架能在车架主体上前后滑动并始终与车架主体相连,在卧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能对卧架进行支撑的支撑轮,在卧架和各个支撑轮之间还分别设置有减震装置。上述的救护车上车担架在卧架和各个支撑轮之间设置有减震装置,所以上车后的救护车上车担架能通过减震装置降低卧架的震动,从而能更好的保护伤者。

权利要求 :

1.一种救护车上车担架,包括:车架主体,其特征在于:在车架主体的下方设置有底座,车架主体能在底座上升降,在底座上设置有滚轮,底座通过滚轮在地面上滑动,在车架主体的上方还设置有供病人躺卧的卧架,卧架能在车架主体上前后滑动并始终与车架主体相连,在卧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能对卧架进行支撑的支撑轮,在卧架和各个支撑轮之间还分别设置有减震装置;救护车上车担架上车时,调节车架主体的高度,使卧架能被推入车厢内,然后向前推动卧架,使卧架完全进入车厢内;然后车架主体下降,使得卧架能通过支撑轮支撑于车厢底板上,卧架受到车厢底板支撑后,与卧架相连的车架主体就会无法下降,从而底座会离开地面逐渐向上移动,直至底座上的滚轮高于车厢底板,然后向前推动车架主体,使得车架主体能带着底座一起移动至卧架的下方;卧架能通过设置于车架主体和卧架之间的滑动延伸装置在车架主体上前后滑动并始终与车架主体相连,并且滑动延伸装置能延长卧架向前滑动的距离,滑动延伸装置的结构为:在车架主体的上方设置有能在车架主体上前后滑动并始终与车架主体相连的外延架,在车架主体和外延架之间还分别设置有能将外延架和车架主体相互锁定的下锁定装置、以及能限定外延架向前滑动行程的下限位装置;卧架设置于外延架的上方,卧架能在外延架上前后滑动并始终与外延架相连,在卧架和外延架之间还分别设置有能将卧架和外延架相互锁定的上锁定装置、以及能限定卧架向前滑动行程的上限位装置;解锁上、下锁定装置后能向前推动卧架使卧架进入车厢内,卧架向前滑动并受到上限位装置的限位后能带着外延架一起向前滑动,此时由于外延架随着卧架一起向前滑动,使得卧架向前移动的距离增加,从而使卧架能完全进入车厢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护车上车担架,其特征在于:减震装置的结构包括:减震架,减震架的上部与卧架相固定,减震架的下部设置有一根横撑,横撑的中部与减震架相铰接,支撑轮可自转的安装于横撑的一端,横撑的另一端设置有一根向上竖起的减震柱,在减震柱上方的减震架上设置有一个减震平台,在减震平台上设置有能避让减震柱的通孔,减震柱向上穿设于通孔中,在减震柱的顶部还设置有一个减震凸台,在减震凸台和减震平台之间的减震柱上套装有一个减震弹簧,减震弹簧的上端与减震凸台相抵靠,减震弹簧的下端与减震平台相抵靠,支撑轮支撑时,支撑轮会绕着横撑和减震架的铰接点向上摆动,使得横撑另一端上的减震凸台向下压缩减震弹簧;颠簸时,支撑轮会绕着横撑和减震架的铰接点上下摆动,使得横撑另一端上的减震凸台会随着支撑轮上下摆动而对减震弹簧进行不同程度的压缩,从而利用减震弹簧的弹性进行减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护车上车担架,其特征在于:减震装置的结构包括:减震架,减震架的上部与卧架相固定,减震架的下部设置有装轮架,装轮架的一端与减震架相铰接,支撑轮可自转的安装于装轮架的另一端,在装轮架的上部设置有第一挡板,在减震架上分别设置有第二挡板和挡条,第一挡板位于第二挡板和挡条之间,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设置有减震弹簧,减震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靠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上,第一、第二挡板与减震弹簧相抵靠的表面上还分别设置有一个位于减震弹簧中的定位凸台,两个定位凸台能防止减震弹簧离开第一、第二挡板之间,减震弹簧顶推第一挡板,使第一挡板绕着装轮架与减震架的铰接点向外摆动时,第一挡板会受到挡条的阻挡而无法向外摆动,支撑轮支撑时,支撑轮会带着装轮架绕着装轮架与减震架的铰接点向上摆动,使得第一挡板向内压缩减震弹簧而与第二挡板相靠近;颠簸时,支撑轮会带着装轮架绕着装轮架与减震架的铰接点上下摆动,使得第一挡板会随着装轮架上下摆动而对减震弹簧进行不同程度的压缩,从而利用减震弹簧的弹性进行减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护车上车担架,其特征在于:减震装置的结构包括:竖直设置于卧架和支撑轮之间的第一伸缩管和第二伸缩管,第一伸缩管的内端套装于第二伸缩管内端的外侧,使得第二伸缩管能沿着第一伸缩管伸缩,在第二伸缩管内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导向凸台,在第一伸缩管内端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导向凹槽,导向凸台位于导向凹槽中,第二伸缩管在第一伸缩管中伸缩时,导向凸台能沿着导向凹槽移动,第一、第二伸缩管相互转动时,导向凹槽能对导向凸台进行限位,从而阻住第一、第二伸缩管相互转动,在第二伸缩管中设置有能沿着第二伸缩管伸缩方向伸缩的气弹簧,气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第二伸缩管的外端相连接;第一、第二伸缩管外端中的一端与卧架相固定,支撑轮可自转的安装于另一端上,支撑轮支撑时,第二伸缩管会沿着第一伸缩管收缩而压缩气弹簧;颠簸时,第二伸缩管会沿着第一伸缩管伸缩,使得气弹簧受到不同程度的压缩,从而利用气弹簧的弹性进行减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救护车上车担架,其特征在于:在气弹簧壳体尾端和气弹簧伸缩杆顶端上分别设置有一个阻挡凸台,在两个阻挡凸台之间的气弹簧上套装有一个减震弹簧,减震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阻挡凸台相抵靠,气弹簧被压缩时,两个阻挡凸台会相互靠近而压缩减震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一种救护车上车担架,其特征在于:下锁定装置的结构为:在车架主体上设置有下锁柱,在外延架的下部设置有下挡锁,下挡锁的具体结构包括:下锁体,在下锁体上设置有下卡槽,在下锁体中铰接有下锁舌,并且下锁舌位于下卡槽中,在下锁体中还铰接有下开锁杆,在下锁舌上设置有下锁口,在下开锁杆上设置有下锁台,在下开锁杆和下锁体之间设置有下扭簧,下扭簧能使下开锁杆上的下锁台抵靠于下锁舌的侧壁上,使得下锁舌向外打开,从而不妨碍下锁柱卡入到下卡槽中,但是随着下锁柱卡入下卡槽中,下锁柱会顶推着下锁舌向内旋转,直至下锁舌将下卡槽的入口挡住,而此时下开锁杆上的下锁台会因下锁舌旋转而卡入下锁舌上的下锁口中,使得下锁舌无法向外旋转,从而下锁舌能将下锁柱卡锁于下卡槽中;拨动下开锁杆至解锁位置后,下锁台会与下锁口相脱开,使得下锁舌能被下锁柱顶推着向外打开,从而不妨碍下锁柱离开下卡槽中,松开下开锁杆后下扭簧能使下开锁杆复位,使得下锁舌在下锁台的抵靠下保持向外打开;外延架带着下挡锁向后滑动时,车架主体上的下锁柱能由后向前卡入下挡锁上的下卡槽中,使得下卡槽中的下锁舌能将下锁柱卡锁于下挡锁中,从而使外延架和车架主体相锁定;拨动下开锁杆至解锁位置使下挡锁解锁后,下卡槽中的下锁舌会不妨碍下锁柱离开下卡槽,此时外延架与车架主体不锁定,但是由于下锁柱能阻挡下挡锁向后移动,从而外延架无法向后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一种救护车上车担架,其特征在于:下限位装置的结构为:在车架主体上设置有下挡柱,在外延架上设置有下限位槽,外延架带着下限位槽向前移动使下挡柱由前向后卡入下限位槽中后,外延架会受到下挡柱的限位而无法继续向前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一种救护车上车担架,其特征在于:上锁定装置的结构为:在卧架上设置有上锁柱,在外延架的上部设置有上挡锁,上挡锁的具体结构包括:上锁体,在上锁体上设置有上卡槽,在上锁体中铰接有上锁舌,并且上锁舌位于上卡槽中,在上锁体中还铰接有上开锁杆,在上锁舌上设置有上锁口,在上开锁杆上设置有上锁台,在上开锁杆和上锁体之间设置有上扭簧,上扭簧能使上开锁杆上的上锁台抵靠于上锁舌的侧壁上,使得上锁舌向外打开,从而不妨碍上锁柱卡入到上卡槽中,但是随着上锁柱卡入上卡槽中,上锁柱会顶推着上锁舌向内旋转,直至上锁舌将上卡槽的入口挡住,而此时上开锁杆上的上锁台会因上锁舌旋转而卡入上锁舌上的上锁口中,使得上锁舌无法向外旋转,从而上锁舌能将上锁柱卡锁于上卡槽中;拨动上开锁杆至解锁位置后,上锁台会与上锁口相脱开,使得上锁舌能被上锁柱顶推着向外打开,从而不妨碍上锁柱离开上卡槽中,松开上开锁杆后上扭簧能使上开锁杆复位,使得上锁舌在上锁台的抵靠下保持向外打开;卧架带着上锁柱向后滑动时,卧架上的上锁柱能由前向后卡入上挡锁上的上卡槽中,使得上卡槽中的上锁舌能将上锁柱卡锁于上挡锁中,从而使卧架和外延架相锁定;拨动上开锁杆至解锁位置使上挡锁解锁后,上卡槽中的上锁舌会不妨碍上锁柱离开上卡槽,此时外延架与卧架不锁定,但是由于上挡锁能阻挡上锁柱向后移动,从而卧架无法向后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一种救护车上车担架,其特征在于:上限位装置的结构为:在卧架上设置有上挡柱,在外延架上设置有上限位槽,卧架带着上挡柱向前移动使上挡柱由后向前卡入上限位槽中后,卧架会受到上限位槽的限位而无法继续向前滑动。

说明书 :

一种救护车上车担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到医疗急救用的救护担架,尤其涉及救护车上车担架。

背景技术

[0002] 当有人受伤时,常常需要用上车担架将伤者送到救护车上,以便及时对伤者进行转运和救治。现有一种上车担架,上车担架的结构包括:车架主体,在车架主体的下方设置有底座,车架主体能在底座上升降,在底座上设置有滚轮,底座通过滚轮在地面上滑动,在车架主体的上方还设置有供病人躺卧的卧架,卧架能在车架主体上前后滑动并始终与车架主体相连,在卧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能对卧架进行支撑的支撑轮;上车担架上车时,调节车架主体的高度,使卧架能被推入车厢内,然后向前推动卧架,使卧架完全进入车厢内;然后车架主体下降,使得卧架能通过支撑轮支撑于车厢底板上,卧架受到车厢底板支撑后,与卧架相连的车架主体就会无法下降,从而底座会离开地面逐渐向上移动,直至底座上的滚轮高于车厢底板,然后向前推动车架主体,使得车架主体能带着底座一起移动至卧架的下方,从而完成上车操作。
[0003] 上述的上车担架的缺点为:救护车在行驶的过程中会比较颠簸,但是由于卧架和各个支撑轮之间采用刚性连接,所以上车后受支撑轮支撑的卧架会因颠簸而产生比较大的震动,这样可能会加重伤者的病情。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将提供一种在上车后能降低卧架震动的救护车上车担架。
[0005]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救护车上车担架,包括:车架主体,其特点是:在车架主体的下方设置有底座,车架主体能在底座上升降,在底座上设置有滚轮,底座通过滚轮在地面上滑动,在车架主体的上方还设置有供病人躺卧的卧架,卧架能在车架主体上前后滑动并始终与车架主体相连,在卧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能对卧架进行支撑的支撑轮,在卧架和各个支撑轮之间还分别设置有减震装置;救护车上车担架上车时,调节车架主体的高度,使卧架能被推入车厢内,然后向前推动卧架,使卧架完全进入车厢内;然后车架主体下降,使得卧架能通过支撑轮支撑于车厢底板上,卧架受到车厢底板支撑后,与卧架相连的车架主体就会无法下降,从而底座会离开地面逐渐向上移动,直至底座上的滚轮高于车厢底板,然后向前推动车架主体,使得车架主体能带着底座一起移动至卧架的下方。
[0006] 进一步的,前述的一种救护车上车担架,其中:减震装置的第一种结构包括:减震架,减震架的上部与卧架相固定,减震架的下部设置有一根横撑,横撑的中部与减震架相铰接,支撑轮可自转的安装于横撑的一端,横撑的另一端设置有一根向上竖起的减震柱,在减震柱上方的减震架上设置有一个减震平台,在减震平台上设置有能避让减震柱的通孔,减震柱向上穿设于通孔中,在减震柱的顶部还设置有一个减震凸台,在减震凸台和减震平台之间的减震柱上套装有一个减震弹簧,减震弹簧的上端与减震凸台相抵靠,减震弹簧的下端与减震平台相抵靠,支撑轮支撑时,支撑轮会绕着横撑和减震架的铰接点向上摆动,使得横撑另一端上的减震凸台向下压缩减震弹簧;颠簸时,支撑轮会绕着横撑和减震架的铰接点上下摆动,使得横撑另一端上的减震凸台会随着支撑轮上下摆动而对减震弹簧进行不同程度的压缩,从而利用减震弹簧的弹性进行减震。
[0007] 进一步的,前述的一种救护车上车担架,其中:减震装置的第二种结构包括:减震架,减震架的上部与卧架相固定,减震架的下部设置有装轮架,装轮架的一端与减震架相铰接,支撑轮可自转的安装于装轮架的另一端,在装轮架的上部设置有第一挡板,在减震架上分别设置有第二挡板和挡条,第一挡板位于第二挡板和挡条之间,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设置有减震弹簧,减震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靠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上,第一、第二挡板与减震弹簧相抵靠的表面上还分别设置有一个位于减震弹簧中的定位凸台,两个定位凸台能防止减震弹簧离开第一、第二挡板之间,减震弹簧顶推第一挡板,使第一挡板绕着装轮架与减震架的铰接点向外摆动时,第一挡板会受到挡条的阻挡而无法向外摆动,支撑轮支撑时,支撑轮会带着装轮架绕着装轮架与减震架的铰接点向上摆动,使得第一挡板向内压缩减震弹簧而与第二挡板相靠近;颠簸时,支撑轮会带着装轮架绕着装轮架与减震架的铰接点上下摆动,使得第一挡板会随着装轮架上下摆动而对减震弹簧进行不同程度的压缩,从而利用减震弹簧的弹性进行减震。
[0008] 进一步的,前述的一种救护车上车担架,其中:减震装置的第三种结构包括:竖直设置于卧架和支撑轮之间的第一伸缩管和第二伸缩管,第一伸缩管的内端套装于第二伸缩管内端的外侧,使得第二伸缩管能沿着第一伸缩管伸缩,在第二伸缩管内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导向凸台,在第一伸缩管内端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导向凹槽,导向凸台位于导向凹槽中,第二伸缩管在第一伸缩管中伸缩时,导向凸台能沿着导向凹槽移动,第一、第二伸缩管相互转动时,导向凹槽能对导向凸台进行限位,从而阻住第一、第二伸缩管相互转动,在第二伸缩管中设置有能沿着第二伸缩管伸缩方向伸缩的气弹簧,气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第二伸缩管的外端相连接;第一、第二伸缩管外端中的一端与卧架相固定,支撑轮可自转的安装于另一端上,支撑轮支撑时,第二伸缩管会沿着第一伸缩管收缩而压缩气弹簧;颠簸时,第二伸缩管会沿着第一伸缩管伸缩,使得气弹簧受到不同程度的压缩,从而利用气弹簧的弹性进行减震。
[0009] 进一步的,前述的一种救护车上车担架,其中:在气弹簧壳体尾端和气弹簧伸缩杆顶端上分别设置有一个阻挡凸台,在两个阻挡凸台之间的气弹簧上套装有一个减震弹簧,减震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阻挡凸台相抵靠,气弹簧被压缩时,两个阻挡凸台会相互靠近而压缩减震弹簧。
[0010] 进一步的,前述的一种救护车上车担架,其中:卧架能通过设置于车架主体和卧架之间的滑动延伸装置在车架主体上前后滑动并始终与车架主体相连,并且滑动延伸装置能延长卧架向前滑动的距离,滑动延伸装置的结构为:在车架主体的上方设置有能在车架主体上前后滑动并始终与车架主体相连的外延架,在车架主体和外延架之间还分别设置有能将外延架和车架主体相互锁定的下锁定装置、以及能限定外延架向前滑动行程的下限位装置;卧架设置于外延架的上方,卧架能在外延架上前后滑动并始终与外延架相连,在卧架和外延架之间还分别设置有能将卧架和外延架相互锁定的上锁定装置、以及能限定卧架向前滑动行程的上限位装置;解锁上、下锁定装置后能向前推动卧架使卧架进入车厢内,卧架向前滑动并受到上限位装置的限位后能带着外延架一起向前滑动,此时由于外延架随着卧架一起向前滑动,使得卧架向前移动的距离增加,从而使卧架能完全进入车厢内。
[0011] 进一步的,前述的一种救护车上车担架,其中:下锁定装置的结构为:在车架主体上设置有下锁柱,在外延架的下部设置有下挡锁,下挡锁的具体结构包括:下锁体,在下锁体上设置有下卡槽,在下锁体中铰接有下锁舌,并且下锁舌位于下卡槽中,在下锁体中还铰接有下开锁杆,在下锁舌上设置有下锁口,在下开锁杆上设置有下锁台,在下开锁杆和下锁体之间设置有下扭簧,下扭簧能使下开锁杆上的下锁台抵靠于下锁舌的侧壁上,使得下锁舌向外打开,从而不妨碍下锁柱卡入到下卡槽中,但是随着下锁柱卡入下卡槽中,下锁柱会顶推着下锁舌向内旋转,直至下锁舌将下卡槽的入口挡住,而此时下开锁杆上的下锁台会因下锁舌旋转而卡入下锁舌上的下锁口中,使得下锁舌无法向外旋转,从而下锁舌能将下锁柱卡锁于下卡槽中;拨动下开锁杆至解锁位置后,下锁台会与下锁口相脱开,使得下锁舌能被下锁柱顶推着向外打开,从而不妨碍下锁柱离开下卡槽中,松开下开锁杆后下扭簧能使下开锁杆复位,使得下锁舌在下锁台的抵靠下保持向外打开;外延架带着下挡锁向后滑动时,车架主体上的下锁柱能由后向前卡入下挡锁上的下卡槽中,使得下卡槽中的下锁舌能将下锁柱卡锁于下挡锁中,从而使外延架和车架主体相锁定;拨动下开锁杆至解锁位置使下挡锁解锁后,下卡槽中的下锁舌会不妨碍下锁柱离开下卡槽,此时外延架与车架主体不锁定,但是由于下锁柱能阻挡下挡锁向后移动,从而外延架无法向后滑动。
[0012] 进一步的,前述的一种救护车上车担架,其中:下限位装置的结构为:在车架主体上设置有下挡柱,在外延架上设置有下限位槽,外延架带着下限位槽向前移动使下挡柱由前向后卡入下限位槽中后,外延架会受到下挡柱的限位而无法继续向前滑动。
[0013] 进一步的,前述的一种救护车上车担架,其中:上锁定装置的结构为:在卧架上设置有上锁柱,在外延架的上部设置有上挡锁,上挡锁的具体结构包括:上锁体,在上锁体上设置有上卡槽,在上锁体中铰接有上锁舌,并且上锁舌位于上卡槽中,在上锁体中还铰接有上开锁杆,在上锁舌上设置有上锁口,在上开锁杆上设置有上锁台,在上开锁杆和上锁体之间设置有上扭簧,上扭簧能使上开锁杆上的上锁台抵靠于上锁舌的侧壁上,使得上锁舌向外打开,从而不妨碍上锁柱卡入到上卡槽中,但是随着上锁柱卡入上卡槽中,上锁柱会顶推着上锁舌向内旋转,直至上锁舌将上卡槽的入口挡住,而此时上开锁杆上的上锁台会因上锁舌旋转而卡入上锁舌上的上锁口中,使得上锁舌无法向外旋转,从而上锁舌能将上锁柱卡锁于上卡槽中;拨动上开锁杆至解锁位置后,上锁台会与上锁口相脱开,使得上锁舌能被上锁柱顶推着向外打开,从而不妨碍上锁柱离开上卡槽中,松开上开锁杆后上扭簧能使上开锁杆复位,使得上锁舌在上锁台的抵靠下保持向外打开;卧架带着上锁柱向后滑动时,卧架上的上锁柱能由前向后卡入上挡锁上的上卡槽中,使得上卡槽中的上锁舌能将上锁柱卡锁于上挡锁中,从而使卧架和外延架相锁定;拨动上开锁杆至解锁位置使上挡锁解锁后,上卡槽中的上锁舌会不妨碍上锁柱离开上卡槽,此时外延架与卧架不锁定,但是由于上挡锁能阻挡上锁柱向后移动,从而卧架无法向后滑动。
[0014] 进一步的,前述的一种救护车上车担架,其中:上限位装置的结构为:在卧架上设置有上挡柱,在外延架上设置有上限位槽,卧架带着上挡柱向前移动使上挡柱由后向前卡入上限位槽中后,卧架会受到上限位槽的限位而无法继续向前滑动。
[0015] 本发明的优点为:本发明所述的救护车上车担架在卧架和各个支撑轮之间设置有减震装置,所以上车后的救护车上车担架能通过减震装置降低卧架的震动,从而能更好的保护伤者。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救护车上车担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救护车上车担架上车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为图2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9]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救护车上车担架上车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救护车上车担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1] 图6为图1中所示解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7为图6的仰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 图8为图6中所示下挡锁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9为图6中所示上挡锁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10为图1中所示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11为减震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7] 图12为减震装置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为清楚地反映出救护车上车担架的相关结构,附图中没有画出卧架上对病人进行支撑的卧架底板。
[0029]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救护车上车担架,包括:车架主体1,在车架主体1的下方设置有底座11,车架主体1能在底座11上升降,在实际应用中,车架主体1通常会通过设置于车架主体1和底座11之间的升降装置2在底座11上升降,在本实施例中,升降装置2的结构包括:由两个斜撑21呈X形铰接而成的X形支架22,X形支架22上部前端与车架主体1前部相铰接,X形支架22上部后端与车架主体1后部相铰接,并且X形支架22上部后端与车架主体1的铰接轴能在车架主体1中前后滑动,X形支架22下部前端与底座11前部相铰接,X形支架
22下部后端与底座11后部相铰接,并且X形支架22下部后端与底座11的铰接轴能在底座11中前后滑动,还包括由控制器5控制动作的油缸23,油缸23的顶端和尾端分别与两个斜撑21一对一相铰接,由于X形支架22后部上、下两端的铰接轴能分别前后滑动,使得油缸23伸缩后能驱动两个斜撑21绕着它们的铰接点张开或合拢,从而调节X形支架22的高度;在实际应用中,油缸23的动作是由控制器5控制工作的液压站来驱动完成的。在底座11上设置有四个滚轮111,底座11通过滚轮111在地面上滑动,在车架主体1的上方还设置有供病人躺卧的卧架4,卧架4能在车架主体1上前后滑动并始终与车架主体1相连,在卧架4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三个能对卧架4进行支撑的支撑轮41,在卧架4和各个支撑轮41之间还分别设置有减震装置9;救护车上车担架上车时,通过控制器5控制油缸23来调节车架主体1的高度,使卧架4能被推入车厢14内,然后向前推动卧架4,使卧架4完全进入车厢14内;然后通过控制器5控制油缸23来使车架主体1下降,使得卧架4能通过支撑轮41支撑于车厢14底板上,卧架4受到车厢14底板支撑后,与卧架4相连的车架主体1就会无法下降,从而底座11会离开地面逐渐向上移动,直至底座11上的滚轮111高于车厢14底板,然后向前推动车架主体1,使得车架主体1能带着底座11一起移动至卧架4的下方,从而完成上车操作,其状态参见图4所示。
[0030] 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减震装置9的结构包括:减震架91,减震架91的上部与卧架4相固定,减震架91的下部设置有一根横撑92,横撑92的中部与减震架91相铰接,支撑轮41可自转的安装于横撑92的一端,横撑92的另一端设置有一根向上竖起的减震柱93,在减震柱93上方的减震架91上设置有一个减震平台94,在减震平台94上设置有能避让减震柱93的通孔95,减震柱93向上穿设于通孔95中,在减震柱93的顶部还设置有一个减震凸台96,在减震凸台96和减震平台94之间的减震柱93上套装有一个减震弹簧97,减震弹簧97的上端与减震凸台96相抵靠,减震弹簧97的下端与减震平台94相抵靠,支撑轮41支撑时,支撑轮41会绕着横撑92和减震架91的铰接点向上摆动,使得横撑92另一端上的减震凸台96向下压缩减震弹簧97;颠簸时,支撑轮41会绕着横撑92和减震架91的铰接点上下摆动,使得横撑92另一端上的减震凸台96会随着支撑轮41上下摆动而对减震弹簧97进行不同程度的压缩,从而利用减震弹簧97的弹性进行减震。
[0031] 另外,在实际应用中,减震装置9还可以有另外两种结构,其中一种结构如图11所示,减震装置9的结构包括:减震架91,减震架91的上部与卧架4相固定,减震架91的下部设置有装轮架92,装轮架92的一端与减震架91相铰接,支撑轮41可自转的安装于装轮架92的另一端,在装轮架92的上部设置有第一挡板93,在减震架91上分别设置有第二挡板94和挡条95,第一挡板93位于第二挡板94和挡条95之间,在第一挡板93和第二挡板94之间设置有减震弹簧97,减震弹簧97的两端分别抵靠于第一挡板93和第二挡板94上,第一、第二挡板93、94与减震弹簧97相抵靠的表面上还分别设置有一个位于减震弹簧97中的定位凸台96,两个定位凸台96能防止减震弹簧97离开第一、第二挡板93、94之间,减震弹簧97顶推第一挡板93,使第一挡板93绕着装轮架92与减震架91的铰接点向外摆动时,第一挡板93会受到挡条95的阻挡而无法向外摆动,支撑轮41支撑时,支撑轮41会带着装轮架92绕着装轮架92与减震架91的铰接点向上摆动,使得第一挡板93向内压缩减震弹簧97而与第二挡板94相靠近;颠簸时,支撑轮41会带着装轮架92绕着装轮架92与减震架91的铰接点上下摆动,使得第一挡板93会随着装轮架92上下摆动而对减震弹簧97进行不同程度的压缩,从而利用减震弹簧97的弹性进行减震。
[0032] 其中另一种结构如图12所示,减震装置9的结构包括:竖直设置于卧架4和支撑轮41之间的第一伸缩管91和第二伸缩管92,第一伸缩管91的内端套装于第二伸缩管92内端的外侧,使得第二伸缩管92能沿着第一伸缩管91伸缩,在第二伸缩管92内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导向凸台93,在第一伸缩管91内端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导向凹槽94,导向凸台93位于导向凹槽94中,第二伸缩管92在第一伸缩管91中伸缩时,导向凸台93能沿着导向凹槽94移动,第一、第二伸缩管91、92相互转动时,导向凹槽94能对导向凸台93进行限位,从而阻住第一、第二伸缩管91、92相互转动,在第二伸缩管92中设置有能沿着第二伸缩管92伸缩方向伸缩的气弹簧95,气弹簧9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第二伸缩管91、92的外端相连接;第一、第二伸缩管
91、92外端中的一端与卧架4相固定,支撑轮41可自转的安装于另一端上,在本实施例中,支撑轮41安装于第一伸缩管91的外端,但在实际应用中,支撑轮41也可安装于第二伸缩管92的外端,支撑轮41支撑时,第二伸缩管92会沿着第一伸缩管91收缩而压缩气弹簧95;颠簸时,第二伸缩管92会沿着第一伸缩管91伸缩,使得气弹簧95受到不同程度的压缩,从而利用气弹簧95的弹性进行减震。在气弹簧95壳体尾端和气弹簧95伸缩杆顶端上分别设置有一个阻挡凸台96,在两个阻挡凸台96之间的气弹簧95上套装有一个减震弹簧97,减震弹簧97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阻挡凸台96相抵靠,气弹簧95被压缩时,两个阻挡凸台96会相互靠近而压缩减震弹簧97。利用减震弹簧97的弹性能更好的辅助气弹簧95减震。
[0033] 为了能更好的描述本发明所述的减震装置,所以列举了以上三种不同结构的减震装置, 但是以上对减震装置的特例性描述并非旨在穷举减震装置的所有结构,因此,只要能安装于卧架和支撑轮之间并且能起到减震作用的结构均在本发明所述的减震装置保护范围内。
[0034]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卧架4能通过设置于车架主体1和卧架4之间的滑动延伸装置在车架主体1上前后滑动并始终与车架主体1相连,并且滑动延伸装置能延长卧架4向前滑动的距离,滑动延伸装置的结构为:在车架主体1的上方设置有能在车架主体1上前后滑动并始终与车架主体1相连的外延架3,在本实施例中,在外延架3和车架主体1之间设置有下直线导轨12,外延架3能通过下直线导轨12在车架主体1上前后滑动并始终与车架主体1相连,在实际应用中,一些特殊形状的导轨和滑块相配合也能起到与下直线导轨12相同的作用,所以下直线导轨12是可等同替换的,随着外延架3向前滑动,外延架3前端能向前伸出车架主体1的前端,在车架主体1和外延架3之间还分别设置有下锁定装置和下限位装置,下锁定装置一方面能将未向前滑动的外延架3与车架主体1相锁定,使得外延架3无法向前滑动,另一方面在外延架3和车架主体1不锁定且外延架3未向前滑动时能阻挡外延架3向后滑动,下限位装置能对向前滑动的外延架3进行限位,使得外延架3不会向前滑离车架主体1的上方,从而外延架3能始终受到车架主体1的支撑;卧架4设置于外延架3的上方,卧架4能在外延架3上前后滑动并始终与外延架3相连,在本实施例中,在卧架4和外延架3之间设置有上直线导轨13,卧架4能通过上直线导轨13在外延架3上前后滑动并始终与外延架3相连,在实际应用中,一些特殊形状的导轨和滑块相配合也能起到与上直线导轨13相同的作用,所以上直线导轨13是可等同替换的,随着卧架4向前滑动,卧架4前端能向前伸出外延架3的前端,在卧架4和外延架3之间还分别设置有上锁定装置和上限位装置,上锁定装置一方面能将未向前滑动的卧架4与外延架3相锁定,使得卧架4无法向前滑动,另一方面在卧架4和外延架3不锁定且卧架4未向前滑动时能阻挡卧架4向后滑动,上限位装置能对向前滑动的卧架4进行限位,使得卧架4不会向前滑离外延架3的上方,从而卧架4能始终受到外延架3的支撑;解锁上、下锁定装置后能向前推动卧架4使卧架4进入车厢14内,卧架4向前滑动并受到上限位装置的限位后能带着外延架3一起向前滑动,直至外延架3受到下限位装置的限位而停止向前滑动,此时由于外延架3随着卧架4一起向前滑动,使得卧架4向前移动的距离增加,从而使卧架4能完全进入到车厢14内;离开地面上升的底座11和车架主体1能通过外延架3一起移动至已进入车厢14内的卧架4下方,并且此时卧架4与外延架3通过上锁定装置相互锁定、以及外延架3与车架主体1通过下锁定装置相互锁定。
[0035] 如图5、图6、图7、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下锁定装置的结构为:在车架主体1上设置有下锁柱6,在外延架3的下部设置有下挡锁67,下挡锁67的具体结构包括:下锁体61,在下锁体61上设置有下卡槽62,在下锁体61中铰接有下锁舌63,并且下锁舌63位于下卡槽62中,在下锁体61中还铰接有下开锁杆64,在下锁舌63上设置有下锁口631,在下开锁杆64上设置有下锁台641,在下开锁杆64和下锁体61之间设置有下扭簧,下扭簧能使下开锁杆64上的下锁台641抵靠于下锁舌63的侧壁上,使得下锁舌63向外打开,从而不妨碍下锁柱6卡入到下卡槽62中,但是随着下锁柱6卡入下卡槽62中,下锁柱6会顶推着下锁舌63向内旋转,直至下锁舌63将下卡槽62的入口挡住,而此时下开锁杆64上的下锁台641会因下锁舌63旋转而卡入下锁舌63上的下锁口631中,使得下锁舌63无法向外旋转,从而下锁舌63能将下锁柱6卡锁于下卡槽62中;拨动下开锁杆64至解锁位置后,下锁台641会与下锁口631相脱开,使得下锁舌63能被下锁柱6顶推着向外打开,从而不妨碍下锁柱6离开下卡槽62中,松开下开锁杆64后下扭簧能使下开锁杆64复位,使得下锁舌63在下锁台641的抵靠下保持向外打开;
外延架3带着下挡锁67向后滑动时,车架主体1上的下锁柱6能由后向前卡入下挡锁67上的下卡槽62中,使得下卡槽62中的下锁舌63能将下锁柱6卡锁于下挡锁67中,从而使外延架3和车架主体1相锁定;拨动下开锁杆64至解锁位置使下挡锁67解锁后,下卡槽62中的下锁舌
63会不妨碍下锁柱6离开下卡槽62,此时外延架3与车架主体1不锁定,但是由于下锁柱6能阻挡下挡锁67向后移动,从而外延架3无法向后滑动。此外,下限位装置的结构为:在车架主体1上设置有下挡柱,在实际应用中,下挡柱和下锁柱6可以为同一立柱,也可以为不同立柱,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结构更加简单,下挡柱和下锁柱6设置为同一立柱;在外延架3上设置有下限位槽66,外延架3带着下限位槽66向前移动使下挡柱6由前向后卡入下限位槽66中后,外延架3会受到下挡柱6的限位而无法继续向前滑动。
[0036] 如图5、图6、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锁定装置的结构为:在卧架4上设置有上锁柱7,在外延架3的上部设置有上挡锁77,上挡锁77的具体结构包括:上锁体71,在上锁体71上设置有上卡槽72,在上锁体71中铰接有上锁舌73,并且上锁舌73位于上卡槽72中,在上锁体71中还铰接有上开锁杆74,在上锁舌73上设置有上锁口731,在上开锁杆74上设置有上锁台741,在上开锁杆74和上锁体71之间设置有上扭簧,上扭簧能使上开锁杆74上的上锁台741抵靠于上锁舌73的侧壁上,使得上锁舌73向外打开,从而不妨碍上锁柱7卡入到上卡槽
72中,但是随着上锁柱7卡入上卡槽72中,上锁柱7会顶推着上锁舌73向内旋转,直至上锁舌
73将上卡槽72的入口挡住,而此时上开锁杆74上的上锁台741会因上锁舌73旋转而卡入上锁舌73上的上锁口731中,使得上锁舌73无法向外旋转,从而上锁舌73能将上锁柱7卡锁于上卡槽72中;拨动上开锁杆74至解锁位置后,上锁台741会与上锁口731相脱开,使得上锁舌
73能被上锁柱7顶推着向外打开,从而不妨碍上锁柱7离开上卡槽72中,松开上开锁杆74后上扭簧能使上开锁杆74复位,使得上锁舌73在上锁台741的抵靠下保持向外打开;卧架4带着上锁柱7向后滑动时,卧架4上的上锁柱7能由前向后卡入上挡锁77上的上卡槽72中,使得上卡槽72中的上锁舌73能将上锁柱7卡锁于上挡锁77中,从而使卧架4和外延架3相锁定;拨动上开锁杆74至解锁位置使上挡锁77解锁后,上卡槽72中的上锁舌73会不妨碍上锁柱7离开上卡槽72,此时外延架3与卧架4不锁定,但是由于上挡锁77能阻挡上锁柱7向后移动,从而卧架4无法向后滑动。此外,上限位装置的结构为:在卧架4上设置有上挡柱,在实际应用中,上挡柱和上锁柱7可以为同一立柱,也可以为不同立柱,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结构更加简单,上挡柱和上锁柱7设置为同一立柱;在外延架3上设置有上限位槽76,卧架4带着上挡柱7向前移动使上挡柱7由后向前卡入上限位槽76中后,卧架4会受到上限位槽76的限位而无法继续向前滑动。
[0037] 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设置能同时解锁下挡锁67和上挡锁77的解锁装置,这样设置能使解锁操作更加方便,如图6、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给出的解锁装置的结构为:在外延架3上设置有一根能前后移动的解锁杆8,在解锁杆8前端处的外延架3上设置有一根中部与外延架3相铰接的摆杆81,解锁杆8的前端与对应侧的摆杆81一端相铰接,在本实施例中,上开锁杆74与摆杆81的另一端相铰接,下开锁杆64与解锁杆8铰接于摆杆81的同一端上,解锁杆8向前移动后能驱动摆杆81摆动,摆杆81摆动后能同时拨动上、下开锁杆74、64至解锁位置,从而使上、下挡锁77、67同时解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