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七前一倒四自由度行星变速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11087338.0

文献号 : CN10683815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何融李洪武程燕许晋张玉东李亮潜波

申请人 :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摘要 :

本发明属于机械设计技术领域,公开了七前一倒四自由度行星变速器,目的是利用较少的操纵件来实现较多的档位,此变速器可以实现七个前进档和一个倒档。其中,此变速器由四个简单的单星行星排组成,具有两个制动器,三个离合器,八个基本构件。此变速器为四自由度行星变速机构,每实现一个档位,需要结合三个操纵件。本发明优点是通过五个操纵件可以实现七个前进档和一个倒档,每个档位需结合三个操纵件,带排功率损失少,而且,操纵件个数少可以使得变速箱结构更加紧凑,重量大大降低。

权利要求 :

1.一种七前一倒四自由度行星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个简单行星排,包括一排齿圈(R1)、一排行星架(PC1)、一排太阳轮(S1)和一排行星轮(P1);一排行星轮(P1)同时和一排齿圈(R1)、一排太阳轮(S1)啮合,一排行星架(PC1)支撑一排行星轮(P1);

第二个简单行星排,包括二排齿圈(R2)、二排行星架(PC2)、二排太阳轮(S2)和二排行星轮(P2);二排行星轮(P2)同时和二排齿圈(R2)、二排太阳轮(S2)啮合,二排行星架(PC2)支撑二排行星轮(P2);

第三个简单行星排,包括三排齿圈(R3)、三排行星架(PC3)、三排太阳轮(S3)和三排行星轮(P3);三排行星轮(P3)同时和三排齿圈(R3)、三排太阳轮(S3)啮合,三排行星架(PC3)支撑三排行星轮(P3);

第四个简单行星排,包括四排齿圈(R4)、四排行星架(PC4)、四排太阳轮(S4)和四排行星轮(P4);四排行星轮(P4)同时和四排齿圈(R4)、四排太阳轮(S4)啮合,四排行星架(PC4)支撑四排行星轮(P4);

变速器的输入轴(①)与二排行星架(PC2)及第三离合器(C3)内毂固定连接,变速器的输出轴(②)与四排行星架(PC4)及第一离合器(C1)内毂固定连接;

一排太阳轮(S1)与二排太阳轮(S2)及第一制动器(B1)内毂固定连接,一排行星架(PC1)与第二制动器(B2)内毂固定连接,一排齿圈(R1)与四排齿圈(R4)固定连接;

二排齿圈(R2)与三排太阳轮(S3)及第二离合器(C2)内毂固定连接;

三排行星架(PC3)与四排太阳轮(S4)及第三离合器(C3)外毂固定连接,三排齿圈(R3)与第一离合器(C1)外毂及第二离合器(C2)外毂固定连接;

第一制动器(B1)和第二制动器(B2)外毂固定在变速器壳体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七前一倒四自由度行星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动器(B1)用于制动一排太阳轮(S1)及二排太阳轮(S2)和第一制动器(B1)内毂之间形成的传动构件(③);所述第二制动器(B2)用于制动一排行星架(PC1)及第二制动器(B2)内毂之间形成的传动构件(⑤);所述第一离合器(C1)用于连接三排齿圈(R3)及第二离合器(C2)外毂和第三离合器(C3)外毂之间形成的传动构件(⑦)和输出轴及四排行星架(PC4)和第一离合器(C1)内毂之间形成的输出构件(②);所述第二离合器(C2)用于连接二排齿圈(R2)及三排太阳轮(S3)和第二离合器(C2)内毂之间形成的传动构件(⑥)和三排齿圈(R3)及第二离合器(C2)外毂和第三离合器(C3)外毂之间形成的传动构件(⑦);所述第三离合器(C3)用于连接输入轴及二排行星架(PC2)和第三离合器(C3)内毂之间形成的输入构件(①)和三排行星架(PC3)及四排太阳轮(S4)和第三离合器(C3)外毂之间形成的传动构件(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七前一倒四自由度行星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四个简单行星排的内传动比,即普通行星排的齿圈与太阳轮的齿数比分别为:

一排齿圈(R1)与一排太阳轮(S1):ZR1/ZS1=1.8;

二排齿圈(R2)与二排太阳轮(S2):ZR2/ZS2=2.111;

三排齿圈(R3)与三排太阳轮(S3):ZR3/ZS3=2.5;

四排齿圈(R4)与四排太阳轮(S4):ZR4/ZS4=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七前一倒四自由度行星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结合所述第一离合器(C1)、第一制动器(B1)和第二制动器(B2),动力通过输入轴(①)输入,第一个简单行星排整体制动,二排太阳轮(S2)制动,四排齿圈(R4)制动,动力从二排行星架(PC2)输入后,从二排齿圈(R2)输出,第三个简单行星排和第四个简单行星排一起工作,形成减速比,动力通过四排行星架(PC4)即输出轴(②)输出,实现第一前进挡。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七前一倒四自由度行星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结合所述第三离合器(C3)、第一制动器(B1)和第二制动器(B2),动力通过输入轴(①)输入,动力从四排太阳轮(S4)输入,第一个简单行星排整体制动,四排齿圈(R4)制动,动力从太阳轮(S4)输入后,从四排行星架(PC4)输出,实现第二前进挡。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七前一倒四自由度行星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结合所述第二离合器(C2)、第一制动器(B1)和第二制动器(B2),动力通过输入轴(①)输入,第一个简单行星排整体制动,二排太阳轮(S2)制动,四排齿圈(R4)同样制动,动力从二排行星架(PC2)输入后,从二排齿圈(R2)输出;三排太阳轮(S3)与三排齿圈(R3)连接,第三个简单行星排整体回转,动力通过传动构件(⑧)传递到四排太阳轮(S4)上,四排齿圈(R4)制动,动力从四排行星架(PC4)上输出,实现第三前进挡。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七前一倒四自由度行星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结合所述第一离合器(C1)、第三离合器(C3)和第二制动器(B2),动力通过输入轴(①)输入,三排齿圈(R3)与四排行星架(PC4)连为一体,输入轴(①)与四排太阳轮(S4)连为一体,一排行星架(PC1)制动,动力从二排行星架(PC2)和四排太阳轮(S4)输入,四个简单行星排都参与工作,动力从四排行星架(PC4)上输出,实现第四前进挡。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七前一倒四自由度行星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结合所述第一离合器(C1)、第三离合器(C3)和第一制动器(B1),动力通过输入轴(①)输入,三排齿圈(R3)与四排行星架(PC4)连为一体,输入轴(①)与四排太阳轮(S4)连为一体,即与三排行星架(PC3)连为一体,动力从二排行星架(PC2)和三排行星架(PC3)输入;制动器(B1)结合,二排太阳轮(S2)制动,第二简单行星排和第三简单行星排一起工作,动力从输出轴(②)输出,实现第五前进挡。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七前一倒四自由度行星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结合所述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和第三离合器(C3),动力通过输入轴(①)输入,三排太阳轮(S3)和三排齿圈(R3)连为一体,第三简单行星排整体回转,因离合器(C1)结合,三排齿圈(R3)与四排行星架(PC4)连为一体,第四简单行星排整体回转,离合器(C3)结合,四排太阳轮(S4)和输入轴(①)连为一体,第二简单行星排整体回转,第一简单行星排也整体回转,四个排均整体回转,传动比为1,动力通过三排齿圈(R3)输出,实现第六前进挡。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七前一倒四自由度行星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结合所述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和第一制动器(B1),动力通过输入轴(①)输入,第二离合器(C2)结合,三排太阳轮(S3)和三排齿圈(R3)连为一体,第三简单行星排整体回转,因离合器(C1)结合,三排齿圈(R3)与四排行星架(PC4)连为一体,第四简单行星排整体回转,第一制动器(B1)工作,二排太阳轮(S2)制动,动力从二排行星架(PC2)输入,从二排齿圈(R2)输出,经第三简单行星排传递动力,从三排齿圈(R3)输出,实现第七前进挡;

结合第二离合器(C2)、第三离合器(C3)和第二制动器(B2),动力通过输入轴(①)输入,第二离合器(C2)结合,三排太阳轮(S3)和三排齿圈(R3)连为一体,第三简单行星排整体回转,第三离合器(C3)结合,四排太阳轮(S4)和输入轴(①)连为一体,则二排齿圈(R2)也与输入轴(①)转速相同,第二简单行星排整体回转,转速等于输入转速,制动器(B2)结合,一排和四排形成倒挡,动力从四排行星架(PC4)输出。

说明书 :

一种七前一倒四自由度行星变速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机械设计领域,具体属于自动变速箱的变速器设计,涉及一种七前一倒四自由度行星变速器。

背景技术

[0002] 自动变速箱的变速机构改变液力变矩器输出的转速和扭矩,将改变后的转速和扭矩通过输出轴输出,以满足实际需要。众所周知,对于手动变速箱来说,档位过多会导致驾驶员疲于频繁换档,但是自动变速箱的换档不需要驾驶员手动操作,不存在此问题,实际上,自动变速箱的档位越多,传动比系列越易被优化,其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越好,所以尽量使用实现较多档位的方案。
[0003] 现有的重型车辆主要以三自由度行星变速器为主,为实现多档位至少需要五个操纵元件,有的变速器甚至有六、七个操纵元件,而行星变速器功率损失大部分也由操纵件功率损失产生。当行星变速器使用五个操纵元件时,三自由度工作时需接合二个操纵元件,剩余三个元件打开,产生功率损失。
[0004] 多自由度行星变速器档位的实现是靠结合不同的操纵件实现的,过多的操纵件会占用过多的空间,并且操纵件不结合时,会有带排损失,所以操纵件不是越多越好。

发明内容

[0005] (一)发明目的
[0006]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七前一倒四自由度行星变速器,在保证多档位的同时,减少操纵件的数量,并提高功率。
[0007] (二)技术方案
[0008]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七前一倒四自由度行星变速器,其包括:
[0009] 第一个简单行星排,包括一排齿圈R1、一排行星架PC1、一排太阳轮S1和一排行星轮P1;一排行星轮P1同时和一排齿圈R1、一排太阳轮S1啮合,一排行星架PC1支撑一排行星轮P1;
[0010] 第二个简单行星排,包括二排齿圈R2、二排行星架PC2、二排太阳轮S2和二排行星轮P2;二排行星轮P2同时和二排齿圈R2、二排太阳轮S2啮合,二排行星架PC2支撑二排行星轮P2;
[0011] 第三个简单行星排,包括三排齿圈R3、三排行星架PC3、三排太阳轮S3和三排行星轮P3;三排行星轮P3同时和三排齿圈R3、三排太阳轮S3啮合,三排行星架PC3支撑三排行星轮P3;
[0012] 第四个简单行星排,包括四排齿圈R4、四排行星架PC4、四排太阳轮S4和四排行星轮P4;四排行星轮P4同时和四排齿圈R4、四排太阳轮S4啮合,四排行星架PC4支撑四排行星轮P4;
[0013] 变速器的输入轴①与二排行星架PC2及第三离合器C3内毂固定连接,变速器的输出轴②与四排行星架PC4及第一离合器C1内毂固定连接;
[0014] 一排太阳轮S1与二排太阳轮S2及第一制动器B1内毂固定连接,一排行星架PC1与第二制动器B2内毂固定连接,一排齿圈R1与四排齿圈R4固定连接;
[0015] 二排齿圈R2与三排太阳轮S3及第二离合器C2内毂固定连接;
[0016] 三排行星架PC3与四排太阳轮S4及第三离合器C3外毂固定连接,三排齿圈R3与第一离合器C1外毂及第二离合器C2外毂固定连接;
[0017] 第一制动器B1和第二制动器B2外毂固定在变速器壳体上。
[0018] 其中,所述第一制动器B1用于制动一排太阳轮S1及二排太阳轮S2和第一制动器B1内毂之间形成的传动构件③;所述第二制动器B2用于制动一排行星架PC1及第二制动器B2内毂之间形成的传动构件⑤;所述第一离合器C1用于连接三排齿圈R3及第二离合器C2外毂和第三离合器C3外毂之间形成的传动构件⑦和输出轴及四排行星架PC4和第一离合器C1内毂之间形成的输出构件②;所述第二离合器C2用于连接二排齿圈R2及三排太阳轮S3和第二离合器C2内毂之间形成的传动构件⑥和三排齿圈R3及第二离合器C2外毂和第三离合器C3外毂之间形成的传动构件⑦;所述第三离合器C3用于连接输入轴及二排行星架PC2和第三离合器C3内毂之间形成的输入构件①和三排行星架PC3及四排太阳轮S4和第三离合器C3外毂之间形成的传动构件⑧。
[0019] 其中,四个简单行星排的内传动比,即普通行星排的齿圈与太阳轮的齿数比分别为:
[0020] 一排齿圈R1与一排太阳轮S1:ZR1/ZS1=1.8;
[0021] 二排齿圈R2与二排太阳轮S2:ZR2/ZS2=2.111;
[0022] 三排齿圈R3与三排太阳轮S3:ZR3/ZS3=2.5;
[0023] 四排齿圈R4与四排太阳轮S4:ZR4/ZS4=3。
[0024] 其中,结合所述第一离合器C1、第一制动器B1和第二制动器B2,动力通过输入轴①输入,第一个简单行星排整体制动,二排太阳轮S2制动,四排齿圈R4制动,动力从二排行星架PC2输入后,从二排齿圈R2输出,第三个简单行星排和第四个简单行星排一起工作,形成减速比,动力通过四排行星架PC4即输出轴②输出,实现第一前进档。
[0025] 其中,结合所述第三离合器C3、第一制动器B1和第二制动器B2,动力通过输入轴①输入,动力从四排太阳轮S4输入,第一个简单行星排整体制动,四排齿圈R4制动,动力从太阳轮S4输入后,从四排行星架PC4输出,实现第二前进档。
[0026] 其中,结合所述第二离合器C2、第一制动器B1和第二制动器B2,动力通过输入轴①输入,第一个简单行星排整体制动,二排太阳轮S2制动,四排齿圈R4同样制动,动力从二排行星架PC2输入后,从二排齿圈R2输出;三排太阳轮S3与三排齿圈R3连接,第三个简单行星排整体回转,动力通过传动构件⑧传递到四排太阳轮S4上,四排齿圈R4制动,动力从四排行星架PC4上输出,实现第三前进档。
[0027] 其中,结合所述第一离合器C1、第三离合器C3和第二制动器B2,动力通过输入轴①输入,三排齿圈R3与四排行星架PC4连为一体,输入轴①与四排太阳轮S4连为一体,一排行星架PC1制动,动力从二排行星架PC2和四排太阳轮S4输入,四个简单行星排都参与工作,动力从四排行星架PC4上输出,实现第四前进档。
[0028] 其中,结合所述第一离合器C1、第三离合器C3和第一制动器B1,动力通过输入轴①输入,三排齿圈R3与四排行星架PC4连为一体,输入轴①与四排太阳轮S4连为一体,即与三排行星架PC3连为一体,动力从二排行星架PC2和三排行星架PC3输入;制动器B1结合,二排太阳轮S2制动,第二简单行星排和第三简单行星排一起工作,动力从输出轴②输出,实现第五前进档。
[0029] 其中,结合所述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和第三离合器C3,动力通过输入轴①输入,三排太阳轮S3和三排齿圈R3连为一体,第三简单行星排整体回转,因离合器C1结合,三排齿圈R3与四排行星架PC4连为一体,第四简单行星排整体回转,离合器C3结合,四排太阳轮S4和输入轴①连为一体,第二简单行星排整体回转,第一简单行星排也整体回转,四个排均整体回转,传动比为1,动力通过三排齿圈R3输出,实现第六前进档。
[0030] 其中,结合所述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和第一制动器B1,动力通过输入轴①输入,第二离合器C2结合,三排太阳轮S3和三排齿圈R3连为一体,第三简单行星排整体回转,因离合器C1结合,三排齿圈R3与四排行星架PC4连为一体,第四简单行星排整体回转,第一制动器B1工作,二排太阳轮S2制动,动力从二排行星架PC2输入,从二排齿圈R2输出,经第三简单行星排传递动力,从三排齿圈R3输出,实现第七前进档;
[0031] 结合第二离合器C2、第三离合器C3和第二制动器B2,动力通过输入轴①输入,第二离合器C2结合,三排太阳轮S3和三排齿圈R3连为一体,第三简单行星排整体回转,第三离合器C3结合,四排太阳轮S4和输入轴①连为一体,则二排齿圈R2也与输入轴①转速相同,第二简单行星排整体回转,转速等于输入转速,制动器B2结合,一排和四排形成倒档,动力从四排行星架PC4输出。
[0032] (三)有益效果
[0033] 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七前一倒四自由度行星变速器,通过四个行星排、三个离合器和两个制动器来实现七个前进档和一个倒档,其中一个前进档为超速档,传动比范围大,性能优越;传动简图的优化,仅仅使用五个操纵件就可实现七个前进档和一个倒档,传动比范围可达到11.4左右,并且每实现一个档位结合三个操纵元件,有效的减少了带排功率损失,操纵元件少,可以减少自动变速箱的尺寸,减轻变速箱的重量,降低制造费用。

附图说明

[0034]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七前一倒行星自动变速器的简图。
[0035] 其中,R1为一排齿圈、PC1为一排行星架、S1为一排太阳轮、P1为一排行星轮;R2为二排齿圈、PC2为二排行星架、S2为二排太阳轮、P2为二排行星轮;R3为三排齿圈、PC3为三排行星架、S3为三排太阳轮、P3为三排行星轮;R4为四排齿圈、PC4为四排行星架、S4为四排太阳轮、P4为四排行星轮。操纵件B1、B2为制动器,操纵件C1、C2和C3为离合器。
[0036] 图中①为输入构件,②为输出构件,③、④、⑤、⑥、⑦和⑧为传动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内容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8]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四个简单的单星行星排,输入轴,输出轴,两个制动器和三个离合器;五个操纵件将每个行星排的基本构件与输入轴、输出轴连接,实现所需的变速控制。
[0039] 如图1所示,此图描述了行星变速器的具体方案,它由四个简单的内外啮合单星行星排组成,具有五个操纵件,八个基本构件,此行星变速器可以实现七个前进档一个倒档。
[0040] 为了方便说明,转动部件依次定义为:①—输入轴(主动轴)及二排行星架PC2和离合器C3内毂,②—输出轴(被动轴)及四排行星架PC4和离合器C1内毂,③—一排太阳轮S1及二排太阳轮S2和制动器B1内毂,④—一排齿圈R1及四排齿圈R4,⑤—一排行星架PC1及制动器B2内毂,⑥—二排齿圈R2及三排太阳轮S3和离合器C2内毂,⑦—三排齿圈R3及离合器C2外毂和离合器C3外毂,⑧—三排行星架PC3及四排太阳轮S4和离合器C3外毂;操纵件B1、B2为制动器,操纵件C1、C2和C3为离合器。
[0041] 第一个简单行星排由一排齿圈R1、一排行星架PC1、一排太阳轮S1和一排行星轮P1组成,一排行星轮P1同时和一排齿圈R1、一排太阳轮S1啮合,一排行星架PC1支撑一排行星轮P1;
[0042] 第二个简单行星排由二排齿圈R2、二排行星架PC2、二排太阳轮S2和二排行星轮P2组成,二排行星轮P2同时和二排齿圈R2、二排太阳轮S2啮合,二排行星架PC2支撑二排行星轮P2;
[0043] 第三个简单行星排由三排齿圈R3、三排行星架PC3、三排太阳轮S3和三排行星轮P3组成,三排行星轮P3同时和三排齿圈R3、三排太阳轮S3啮合,三排行星架PC3支撑三排行星轮P3;
[0044] 第四个简单行星排由四排齿圈R4、四排行星架PC4、四排太阳轮S4和四排行星轮P4组成,四排行星轮P4同时和四排齿圈R4、四排太阳轮S4啮合,四排行星架PC4支撑四排行星轮P4;
[0045] 输入轴①与二排行星架PC2及离合器C3内毂固定连接,输出轴②与四排行星架PC4及离合器C1内毂固定连接;
[0046] 一排太阳轮S1与二排太阳轮S2及制动器B1内毂固定连接,一排行星架PC1与制动器B2内毂固定连接,一排齿圈R1与四排齿圈R4固定连接;
[0047] 二排齿圈R2与三排太阳轮S3及离合器C2内毂固定连接;
[0048] 三排行星架PC3与四排太阳轮S4及离合器C3外毂固定连接,三排齿圈R3与离合器C1外毂及离合器C2外毂固定连接;
[0049] 制动器B1和制动器B2外毂固定在变速器壳体上。
[0050] 所述制动器B1即用于制动传动构件③;
[0051] 所述制动器B2即用于制动传动构件⑤;
[0052] 所述离合器C1即用于连接传动构件⑦和输出构件②;
[0053] 所述离合器C2即用于连接传动构件⑥和传动构件⑦;
[0054] 所述离合器C3即用于连接输入构件①和传动构件⑧。
[0055] 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四个单星的简单行星排组成,用五个操纵件(三个离合器、两个制动器)将每个排的基本构件(齿圈、行星架和太阳轮)与输入输出轴(或箱体)直接或间接连接。
[0056] 以下是各个档位实现的说明,此变速器实现的七个前进档位分别标记为:D1~D7;一个倒档标记为:R1。由于此变速器为四自由度变速器,实现某一个档位需要动作三个操纵件,消除三个自由度,方可实现固定输入与输出,现分析如下:
[0057] (1)结合离合器C1、制动器B1和制动器B2实现D1档
[0058] 动力通过输入轴①输入,因制动器B1和B2结合后,一排整体制动,二排太阳轮S2制动,四排齿圈R4同样制动,动力从二排行星架PC2输入后,从二排齿圈R2输出,因离合器C1结合,三排和四排一起工作,形成减速比,动力通过四排行星架PC4即输出轴②输出。
[0059] (2)结合离合器C3、制动器B1和制动器B2实现D2档
[0060] 动力通过输入轴①输入,因第三个行星排齿圈R3没有约束关系,所以第三个行星排无法传递动力,第二个行星排齿圈R2与三排太阳轮S3相连接,所以二排也无法传递动力,离合器C3结合,动力从四排太阳轮S4输入,因制动器B1和B2结合,所以一排整体制动,四排齿圈R4也制动,动力从太阳轮S4输入后,从四排行星架PC4输出。
[0061] (3)结合离合器C2、制动器B1和制动器B2实现D3档
[0062] 动力通过输入轴①输入,因制动器B1和B2结合后,一排整体制动,二排太阳轮S2制动,四排齿圈R4同样制动,动力从二排行星架PC2输入后,从二排齿圈R2输出,因离合器C2结合,三排太阳轮S3与三排齿圈R3连接,三排整体回转,动力通过传动构件⑧传递到四排太阳轮S4上,四排齿圈R4制动,动力从四排行星架PC4上输出。
[0063] (4)结合离合器C1、离合器C3和制动器B2实现D4档
[0064] 动力通过输入轴①输入,离合器C1结合,三排齿圈R3与四排行星架PC4连为一体,离合器C3结合,输入轴①与四排太阳轮S4连为一体,一排行星架PC1制动,动力从二排行星架PC2和四排太阳轮S4输入,四个行星排都参与工作,动力从四排行星架PC4上输出。
[0065] (5)结合离合器C1、离合器C3和制动器B1实现D5档
[0066] 动力通过输入轴①输入,一排行星架PC1没有约束,一排无法传递动力,不参与工作,四排齿圈R4也没有约束,四排不参与工作,离合器C1结合,三排齿圈R3与四排行星架PC4(输出轴②)连为一体,离合器C3结合,输入轴①与四排太阳轮S4连为一体,即与三排行星架PC3连为一体,动力从二排行星架PC2和三排行星架PC3输入,制动器B1结合,二排太阳轮S2制动,二排和三排一起工作,动力从输出轴②输出。
[0067] (6)结合离合器C1、离合器C2和离合器C3实现D6档
[0068] 动力通过输入轴①输入,离合器C2结合,三排太阳轮S3和三排齿圈R3连为一体,三排整体回转,因离合器C1结合,三排齿圈R3与四排行星架PC4连为一体,四排整体回转,离合器C3结合,四排太阳轮S4和输入轴①连为一体,二排整体回转,一排也整体回转,四个排均整体回转,传动比为1。但因一排行星架PC1没有约束,则一排不传递动力,二排太阳轮S2和四排齿圈R4也没有约束,二排和四排也不传递动力,动力只通过三排齿圈R3输出。
[0069] (7)结合离合器C1、离合器C2和制动器B1实现D7档
[0070] 动力通过输入轴①输入,离合器C2结合,三排太阳轮S3和三排齿圈R3连为一体,三排整体回转,因离合器C1结合,三排齿圈R3与四排行星架PC4连为一体,四排整体回转,一排行星架PC1没有约束,一排无法传递动力,不参与工作,四排齿圈R4也没有约束,四排也不参与工作,制动器B1工作,二排太阳轮S2制动,动力从二排行星架PC2输入,从二排齿圈R2输出,经三排传递动力,从三排齿圈R3输出。
[0071] (8)结合离合器C2、离合器C3和制动器B2实现R1档
[0072] 动力通过输入轴①输入,离合器C2结合,三排太阳轮S3和三排齿圈R3连为一体,三排整体回转,离合器C3结合,四排太阳轮S4和输入轴①连为一体,则二排齿圈R2也与输入轴①转速相同,二排整体回转,转速等于输入转速,制动器B2结合,一排和四排形成倒档,动力从四排行星架PC4输出。
[0073] 各档传动比由四个行星排的k值决定,即普通行星排的齿圈与太阳轮的齿数比。例如,四个排k值分别取:
[0074] 一排齿圈R1与一排太阳轮S1:ZR1/ZS1=1.8;
[0075] 二排齿圈R2与二排太阳轮S2:ZR2/ZS2=2.111;
[0076] 三排齿圈R3与三排太阳轮S3:ZR3/ZS3=2.5;
[0077] 四排齿圈R4与四排太阳轮S4:ZR4/ZS4=3。
[0078] 表1为行星变速器档位实现方式和传动比,此表描述了实现各个档位所需要结合的操纵件,同时给出了档位之间的阶比。
[0079] 表1实现各档位的操纵件结合顺序及传动比
[0080]
[0081] 表中“√”表示操纵件结合
[0082] 表2为行星变速器相对转速,此表描述了构件在各个档位时的相对转速。
[0083] 表2各构件相对转速
[0084]
[0085]
[0086] 上表中的n1~n8分别表示8个基本构件的相对转速,nx表示相对应的行星轮转速。
[0087] 表3为行星变速器相对力矩,此表描述了构件在各个档位时的相对力矩。
[0088] 表3各档位相对力矩
[0089]
[0090]
[0091] 其中,Ms、Mr、Mpc分别表示各行星排太阳轮、齿圈和框架的力矩。
[0092] 本发明提供的七前一倒行星变速器的四个行星排均为单星简单行星排,且k值在1.8~3范围内,可使四个行星排径向尺寸较小,同时,获得整体性能较优的传动比特性。
[0093] 根据本发明,当离合器C2不连接构件⑥和⑦,而改为连接构件⑥和⑧,实现的原理和功能与本发明完全相同,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第一个行星排改为正号排,构件④改为固定连接一排行星架PC1与四排齿圈R4,制动器B2改为制动一排齿圈R1,其余连接结构不变时,该结构实现的原理和功能与本发明完全相同,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94]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进行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