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加工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10179575.8

文献号 : CN10685790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陈其鹏朱永霞李顺

申请人 : 贵州省凤冈县永田露茶业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属于茶叶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茶叶加工方法,包括鲜叶采摘、鲜叶清洁处理、摊放、杀青、揉捻、风选、关堆发酵和烘干等步骤。鲜叶清洁处理可将附着在茶叶表面的杂质清洗干净。杀青步骤中涉及到一种杀青设备,主要由炒锅、支架、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翻炒毛刷和滚球构成,翻炒毛刷通过对滚球进行翻炒实现对茶叶的翻炒,可有效防止茶叶在杀青过程中产生堆积导致茶叶翻炒不均匀等情况的出现,且能够将茶叶翻炒时产生的水汽吸收掉,防止茶叶出现闷黄或者红梗的现象。

权利要求 :

1.一种茶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鲜叶采摘:采摘时保持鲜叶完整、新鲜;

S2:鲜叶清洁处理:采摘回来时茶叶本身可能存在杂质,需要对茶叶进行清洁处理;

S3:摊放:将茶叶避光摊放,形成叶层,叶层厚度控制在2 4cm,摊放温度为12 18℃,摊~ ~放时间为4 10h;

~

S4:杀青:采用杀青设备对茶叶进行杀青,杀青温度400 500℃,杀青时间为2 3min;所~ ~述杀青设备包括炒锅和支架,所述炒锅位于支架内,所述支架上同轴设置有位置相对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分别由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方向相反;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均安装有若干根支杆,每根支杆上均安装有搅动毛刷;所述炒锅内放置有若干个用于装纳茶叶的滚球,所述滚球包括内层、间隙层和外层;所述外层为导热材质且为镂空状,外层分为上半球和下半球,所述上半球与下半球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内层内安装有吸湿器,所述间隙层位于内层和外层之间,内层外周向安装有若干根位于间隙层的撑杆;

S5:揉捻:杀青后趁热揉捻,使杀青叶卷曲成条;

S6:风选:通过风选,将茶叶筛分成大叶、中叶和小叶三个等级,同时将杀青后遗留的杂质灰尘清除;

S7:关堆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装进茶篓,在环境温度为20 25℃下发酵至茶叶透出熟~闷香味后即可;

S8:烘干:包括一烘和二烘,一烘时需摊平茶叶形成叶层,叶层厚度为2 4cm,温度为100~

130℃,时间为5 7min;二烘时叶层厚度为5 7cm,温度为110 130℃,时间3 5min。

~ ~ ~ ~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的清洁处理包括低温漂洗、低温喷淋、沥干和冷风风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茶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漂洗步骤采用纯净水进行漂洗,水温为10 17℃,漂洗时间2 3min。

~ ~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茶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沥干步骤采用竹篓进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的搅动毛刷为硬质搅动毛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炒锅的一侧安装有与第一转轴平行的竖板,所述竖板高于炒锅,竖板顶端固定有向炒锅倾斜的限位毛刷,所述限位毛刷位于翻炒毛刷的运动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的吸湿器采用吸水树脂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茶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湿器的表面加工有若干个凹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茶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湿器为可更换式吸湿器。

说明书 :

一种茶叶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茶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茶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茶叶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用茶树的嫩叶加工而成。在茶叶加工整个过程中,杀青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传统的茶叶杀青步骤采用的杀青机在翻炒茶叶时容易产生堆积,导致茶叶翻炒不均匀,且茶叶在翻炒过程中会产生水汽,若不及时吸走或排出会使茶叶出现闷黄或者红梗的现象,严重影响杀青效果。
[0003] 另外,在传统茶叶的制作工艺中,茶叶采摘回来就进行简单的薄摊散热处理即进入下一道工序,茶叶采摘下来时其表面可能会附着部分杂质,这部分杂质并没有清理干净,会影响到茶叶的品质。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叶加工方法,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杀青效果不佳、存在杂质遗留的问题。
[0005]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提供一种茶叶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 S1:鲜叶采摘:采摘时保持鲜叶完整、新鲜;
[0007] S2:鲜叶清洁处理:采摘回来时茶叶本身可能存在杂质,需要对茶叶进行清洁处理;
[0008] S3:摊放:将茶叶避光摊放,形成叶层,叶层厚度控制在2 4cm,摊放温度为12 18~ ~℃,摊放时间为4 10h;
~
[0009] S4:杀青:采用杀青设备对茶叶进行杀青,杀青温度400 500℃,杀青时间为2~ ~3min;所述杀青设备包括炒锅和支架,所述炒锅位于支架内,所述支架上同轴设置有位置相对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分别由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方向相反;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均安装有若干根支杆,每根支杆上均安装有搅动毛刷;所述炒锅内放置有若干个用于装纳茶叶的滚球,所述滚球包括内层、间隙层和外层;所述外层为导热材质且为镂空状,外层分为上半球和下半球,所述上半球与下半球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内层内安装有吸湿器,所述间隙层位于内层和外层之间,内层外周向安装有若干根位于间隙层的撑杆,所述撑杆远离内层的一端与外层相抵;
[0010] S5:揉捻:杀青后趁热揉捻,使杀青叶卷曲成条;
[0011] S6:风选:通过风选,将茶叶筛分成大叶、中叶和小叶三个等级,同时将杀青后遗留的杂质灰尘清除;
[0012] S7:关堆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装进茶篓,在环境温度为20 25℃下发酵至茶叶透~出熟闷香味后即可;
[0013] S8:烘干:包括一烘和二烘,一烘时需摊平茶叶形成叶层,叶层厚度为2 4cm,温度~为100 130℃,时间为5 7min;二烘时叶层厚度为5 7cm,温度为110 130℃,时间3 5min。
~ ~ ~ ~ ~
[0014] 本基础方案的原理在于:当进行到杀青步骤时,将滚球外层的上半球打开,将茶叶均匀地装入到间隙层内,再将上半球与下半球重新结合,重复多次上述步骤后获得若干个装有茶叶的滚球。接着将滚球放入到炒锅内,将炒锅逐渐加热,炒锅的热量通过滚球传递给茶叶;同时启动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使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往相反方向转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均通过支杆带动搅动毛刷转动,转动中的搅动毛刷作用于滚球上,使得滚球在炒锅内不断地移动,对茶叶进行滚动翻炒。另外,茶叶在翻炒过程中产生的水汽会被滚球内层的吸湿器吸收,防止茶叶在翻炒过程中出现闷黄或红梗的现象。
[0015] 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 1、本方案通过鲜叶清洁处理能够提升茶叶的洁净度,并且通过杀青设备解决了茶叶翻炒不均、容易闷黄或红梗的问题,提高了茶叶的杀青效果,进而提升了茶叶的整体品质;
[0017] 2、本方案增加了茶叶清洁处理,将积附在茶叶表面的杂质清除掉,解决了杂质遗留的问题,提高了茶叶的洁净度,进而提高了茶叶的整体质量和口感;
[0018] 3、本方案采用的杀青设备通过滚球来对茶叶进行翻炒,滚球滚动方便且快速,可防止茶叶堆积、茶叶翻炒不均匀等问题,从而提高杀青效果;
[0019] 4、本方案的滚球在对茶叶进行杀青的同时还可以将茶叶杀青时产生的水汽吸收掉,防止茶叶在翻炒时出现闷黄或者红梗的现象;
[0020] 5、本方案的茶叶揉捻后要经过风选,可将茶叶分成不同的等级,同时能够将茶叶在杀青后遗留的杂质灰尘清除干净,提高茶叶的整体质量和口感;
[0021] 6、本方案的茶叶在风选后要关堆发酵,可以提高茶叶的清香,使茶香气高长,提升茶叶的口感;
[0022] 7、本方案需要经过两次烘干,这样可以在达到茶叶贮存的脱水标准的同时可以使茶香更为浓郁持久。
[0023] 方案二: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步骤S2中的清洁处理包括低温漂洗、低温喷淋、沥干和冷风风干。采摘后的茶叶经过低温漂洗和低温喷淋后,能够将附着在茶叶表面的杂质清洗干净,再经过沥干和冷风风干后,让茶叶能够更快地进行下一道工序;同时低温的清洗环境能够很好地保持茶叶的外形。
[0024] 方案三:此为方案二的优选,所述低温漂洗步骤采用纯净水进行漂洗,水温为10~17℃,漂洗时间2 3min。用水温为10 17℃的纯净水进行漂洗,能够将杂质清洗干净,且不会~ ~
损坏茶叶的外形。
[0025] 方案四:此为方案二的优选,所述沥干步骤采用竹篓进行。竹篓可以加大茶叶所特有的竹子清香。
[0026] 方案五: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步骤S4中的搅动毛刷为硬质搅动毛刷。硬质的搅动毛刷作用于滚球上,能够更快速地推动滚球滚动,进而加快滚球里的茶叶翻炒进程。
[0027] 方案六: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步骤S4中炒锅的一侧安装有与第一转轴平行的竖板,所述竖板高于炒锅,竖板顶端固定有向炒锅倾斜的限位毛刷,所述限位毛刷位于翻炒毛刷的运动范围内。限位毛刷可以防止滚球因滚动过高而滚出炒锅,保证了茶叶的翻炒效率。
[0028] 方案七: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步骤S4中的吸湿器采用吸水树脂制成。吸水树脂的吸水性较好,能够快速地将杀青过程中产生的水汽吸收掉,防止茶叶出现闷黄或红梗的现象。
[0029] 方案八:此为方案七的优选,所述吸湿器的表面加工有若干个凹面。凹面可以增大水汽与吸湿器的接触面积,加速对水汽的吸收。
[0030] 方案九:此为方案八的优选,所述吸湿器为可更换式吸湿器。吸湿器可进行更换,这大大延长了滚球的使用寿命,进而降低茶叶加工的成本。

附图说明

[0031] 图1为本发明一种茶叶加工方法的杀青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2为杀青设备的左剖视图;
[0033] 图3为滚球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5]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炒锅1、支架2、第一转轴3、第二转轴4、第一电机5、第二电机6、支杆7、翻炒毛刷8、滚球9、外层10、内层11、间隙层12、撑杆13、竖板14、限位毛刷15、吸湿器16。
[0036]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附图2和附图3所示:
[0037] 一种茶叶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8] S1:鲜叶采摘:采摘时保持鲜叶完整、新鲜。
[0039] S2:鲜叶清洁处理:采摘回来时茶叶本身可能存在杂质,需要对茶叶进行清洁处理;清洁处理包括低温漂洗、低温喷淋、沥干和冷风风干,低温漂洗采用纯净水进行漂洗,水温为12℃,漂洗时间3min;沥干采用竹篓进行。其中,茶叶经过低温漂洗和低温喷淋后,能够将附着在茶叶表面的杂质清洗干净,再经过沥干和冷风风干后,让茶叶能够更快地进行下一道工序;同时低温的清洗环境能够很好地保持茶叶的外形。
[0040] S3:摊放:将茶叶避光摊放,形成叶层,叶层厚度控制在2cm,摊放温度为14℃,摊放时间为5h。
[0041] S4:杀青:采用杀青设备对茶叶进行杀青,杀青温度450℃,杀青时间为3min。
[0042] 杀青设备主要由炒锅1、支架2、第一转轴3、第二转轴4、翻炒毛刷8和滚球9构成。炒锅1安装在支架2内,支架2的上部同轴安装有位置相对的第一转轴3和第二转轴4,第一转轴3和第二转轴4分别由第一电机5和第二电机6驱动。第一转轴3和第二转轴4上均安装有2组共16根支杆7,每根支杆7远离第一转轴3或第二转轴4的一端上均安装有搅动毛刷,搅动毛刷为硬质搅动毛刷,硬质的搅动毛刷作用于滚球9上能够更快速地推动滚球9滚动。炒锅1的左侧安装有与第一转轴3平行的竖板14,竖板14高于炒锅1,竖板14上端固定有向炒锅1倾斜的限位毛刷15,限位毛刷15位于翻炒毛刷8的运动范围内,限位毛刷15可以防止滚球9因滚动过高而滚出炒锅1,保证了茶叶的翻炒效率。
[0043] 炒锅1内放置有若干个用于装纳茶叶的滚球9,滚球9由内层11、间隙层12和外层10构成。外层10为导热材质且为镂空状,外层10分为上半球和下半球,上半球和下半球为卡扣连接。内层11内安装有吸湿器16,吸湿器16采用吸水树脂制成,吸湿器16为可更换式吸湿器16且表面加工有若干个凹面,吸水树脂能够快速地将杀青过程中产生的水汽吸收掉,凹面可以增大水汽与吸湿器16的接触面积,加速对水汽的吸收,防止茶叶出现闷黄或红梗的现象,且吸湿器16可进行更换,这大大延长了滚球9的使用寿命,进而降低茶叶加工的成本。间隙层12位于内层11和外层10之间,内层11外周向安装有若干根位于间隙层12的撑杆13,撑杆13远离内层11的一端与外层10相抵,这样可以对茶叶起到一定的分隔撑散的作用,避免茶叶闷黄。
[0044] S5:揉捻:杀青后趁热揉捻,使杀青叶卷曲成条;
[0045] S6:风选:通过风选,将茶叶筛分成大叶、中叶和小叶三个等级,同时将杀青后遗留的杂质灰尘清除;
[0046] S7:关堆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装进茶篓,在环境温度为23℃下发酵至茶叶透出熟闷香味后即可;
[0047] S8:烘干:包括一烘和二烘,一烘时需摊平茶叶形成叶层,叶层厚度为3cm,温度为120℃,时间为6min;二烘时叶层厚度为6cm,温度为120℃,时间3min。
[0048] 当进行到杀青步骤时,将滚球9外层10的上半球打开,将茶叶均匀地装入到间隙层12内,再将上半球与下半球重新结合,重复多次上述步骤后获得若干个装有茶叶的滚球9。
接着将滚球9放入到炒锅1内,将炒锅1逐渐加热,炒锅1的热量通过滚球9传递给茶叶;同时启动第一电机5和第二电机6,使第一转轴3和第二转轴4往相反方向转动,第一转轴3和第二转轴4均通过支杆7带动搅动毛刷转动,转动中的搅动毛刷作用于滚球9上,使得滚球9在炒锅1内不断地移动,对茶叶进行滚动翻炒。当翻炒毛刷8从炒锅1内向上移动到限位毛刷15的位置时,限位毛刷15将移动中的滚球9挡住,防止滚球9翻出炒锅1。另外,茶叶在翻炒过程中产生的水汽会被滚球9内层11的吸湿器16吸收,防止茶叶在翻炒过程中出现闷黄或红梗的现象;若滚球9内的吸湿器16损坏或者失效,工人可将滚球9打开,对吸湿器16进行更换。
[0049]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