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着型高锰钢制动盘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11131408.8

文献号 : CN10687060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朴珖秀金肃煥金兴柱

申请人 : POSCO公司浦项产业科学硏究院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附着型高锰钢制动盘,其包括:第一盘构件,其内部具备以放射状相互隔开形成的通气孔;以及一对第二盘构件,以附着于所述第一盘构件的两面的方式设置,且形成有与制动块接触的制动面,在所述第一盘构件和所述第二盘构件中,至少所述第二盘构件由高锰钢构成。

权利要求 :

1.一种附着型高锰钢制动盘,其包括:第一盘构件,其内部具备以放射状相互隔开形成的通气孔;以及一对第二盘构件,以附着于所述第一盘构件的两面的方式设置,且形成有与制动块接触的制动面,所述第一盘构件包括:

第一盘主体;

通气孔,在所述第一盘主体内部以放射状相互隔开形成;

第一突出部,在所述第一盘主体的两面分别突出形成,且以所述第一盘主体的放射状相互隔开形成;以及第一插入部,形成在所述第一突出部之间,所述第二盘构件包括:

第二盘主体,形成有与制动块接触的制动面;

第二突出部,在所述第二盘主体的一面突出形成,且以第二盘主体的放射状相互隔开形成;以及第二插入部,形成在所述第二突出部之间,在所述第一突出部插入于所述第二插入部且所述第二突出部插入于所述第一插入部的状态下,所述第一盘构件和所述第二盘构件通过紧固构件固定,所述第二突出部插入于所述第一插入部且所述第一突出部插入于所述第二插入部时,所述第一突出部和所述第二突出部的突出的侧面相互接触,从而支承盘的旋转方向的扭矩,且通过紧固构件重叠地紧固所述第一盘构件和所述第二盘构件,所述第一盘构件和所述第二盘构件由高锰钢构成,以重量%计,所述高锰钢包含:C:1.09~1.31%、Mn:16~20%、余量Fe及不可避免地含有的杂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着型高锰钢制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构件配置在所述第一插入部和所述第二突出部结合的位置,由在所述第一插入部和所述第二突出部的底面接触的状态下紧固的螺栓构件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着型高锰钢制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突出部的圆周方向的宽度比所述第一突出部的圆周方向的宽度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着型高锰钢制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出部的圆周方向的宽度比所述第二突出部的圆周方向的宽度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着型高锰钢制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出部形成在与各所述通气孔形成的部分对应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着型高锰钢制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在所述第一盘主体内部以放射状配置,且形成为具有四边形截面的棒状空间或者具有四边形截面并具有一定曲率的棒状空间。

7.一种附着型高锰钢制动盘,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盘构件,其内部具备以放射状相互隔开形成的通气孔;以及一对第二盘构件,以附着于所述第一盘构件的两面的方式设置,且形成有与制动块接触的制动面,所述第一盘构件包括:

第一盘主体;

通气孔,在所述第一盘主体内部以放射状相互隔开形成;

第一突出部,在所述第一盘主体的两面分别突出形成,且以所述第一盘主体的放射状相互隔开形成;以及第一插入部,形成在所述第一突出部之间,所述第二盘构件包括:

第二盘主体,形成有与制动块接触的制动面;

第二突出部,在所述第二盘主体的一面突出形成,且以第二盘主体的放射状相互隔开形成;以及第二插入部,形成在所述第二突出部之间,在所述第一突出部插入于所述第二插入部且所述第二突出部插入于所述第一插入部的状态下,所述第一盘构件和所述第二盘构件通过紧固构件固定,所述第二突出部插入于所述第一插入部且所述第一突出部插入于所述第二插入部时,所述第一突出部和所述第二突出部的突出的侧面相互接触,从而支承盘的旋转方向的扭矩,且通过紧固构件重叠地紧固所述第一盘构件和所述第二盘构件,所述第一盘构件和所述第二盘构件由高锰钢构成,以重量%计,所述高锰钢将C:1.09~1.31%、Mn:16~20%、余量Fe及不可避免地含有的杂质作为基本组合物,在所述基本组合物中,以重量%计,包含选自由Cr:2.2~2.8%、Cu:0.3~0.7%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8.一种附着型高锰钢制动盘,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盘构件,其内部具备以放射状相互隔开形成的通气孔;以及一对第二盘构件,以附着于所述第一盘构件的两面的方式设置,且形成有与制动块接触的制动面,所述第一盘构件包括:

第一盘主体;

通气孔,在所述第一盘主体内部以放射状相互隔开形成;

第一突出部,在所述第一盘主体的两面分别突出形成,且以所述第一盘主体的放射状相互隔开形成;以及第一插入部,形成在所述第一突出部之间,所述第二盘构件包括:

第二盘主体,形成有与制动块接触的制动面;

第二突出部,在所述第二盘主体的一面突出形成,且以第二盘主体的放射状相互隔开形成;以及第二插入部,形成在所述第二突出部之间,在所述第一突出部插入于所述第二插入部且所述第二突出部插入于所述第一插入部的状态下,所述第一盘构件和所述第二盘构件通过紧固构件固定,所述第二突出部插入于所述第一插入部且所述第一突出部插入于所述第二插入部时,所述第一突出部和所述第二突出部的突出的侧面相互接触,从而支承盘的旋转方向的扭矩,且通过紧固构件重叠地紧固所述第一盘构件和所述第二盘构件,所述第一盘构件和第二盘构件由高锰钢构成,以重量%计,所述高锰钢包含:C:1.09~1.31%、Mn:16~20%、Cr:2.2~2.8%、Cu:0.3~0.7%、余量Fe及不可避免地含有的杂质。

说明书 :

附着型高锰钢制动盘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锰钢制动盘,更详细地,涉及一种在制造制动盘的过程中使用高锰钢来提高制动性能、耐磨性、散热特性的高锰钢制动盘。

背景技术

[0002] 一般情况下,装载在车辆上的制动装置用于降低行驶中的车辆的车速或转换为完全停车状态,是通常根据制动踏板的加压将由主缸压缩的油或储存在储罐内的高压压缩空气压送至设置在车轮侧的制动机构,并以其作为介质分别将制动鼓或者制动盘进行制动的装置。
[0003] 一般情况下,制动盘通过挤压制动块来产生制动效果,通常现有的制动装置的与制动块接触而产生制动力的制动盘由普通的碳钢制作而成。
[0004] 但是,构成现有的制动盘的普通碳钢因比重而存在重量大的缺点,因此碳钢制动盘适用于汽车等时,成为降低燃油效率的主要原因。
[0005] 现有的由普通碳钢构成的制动盘,存在因制动盘的制动面的湿度、温度等环境条件而可能会发生腐蚀的问题。
[0006] 因此,需要开发一种不使用碳钢而是使用其他材料的制动盘,以便能够保持制动盘的优异的制动性能、散热性能及耐蚀性,且减少制动器的重量。
[0007] 在现有技术中,由于将整个制动盘转子制作成一体来使用,因此在实际左右制动器的制动性能的制动盘的表面磨损时,存在需要更换整个制动盘转子的问题。
[0008] 并且,由于整个制动盘转子由一种金属制作,因此考虑决定制动性能的耐磨、制动性能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制动盘转子整体的韧性及耐冲击性,因此存在制动器的制动性能、耐磨性能自然会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9]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0] 本发明是针对如上所述的现有制动盘中发生的要求或问题中的至少一个而提出的。
[0011]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附着型高锰钢制动盘,将形成制动盘的制动面的部分和形成制动盘的结构部的部分由不同材质构成,从而提高制动盘的制动面的制动性能、耐磨性的同时,能够提高韧性、耐冲击性。
[0012]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附着型高锰钢制动盘,由于重叠采用通过螺栓部件的紧固方式和支承旋转方向的扭矩的凹凸型紧固方式,从而采用附着型制造方式的同时能够稳定地结合构成高速旋转的制动盘的构件。
[0013] (二)技术方案
[0014]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附着型高锰钢制动盘,其包括:第一盘构件,其内部具备以放射状相互隔开形成的通气孔;以及一对第二盘构件,以附着于所述第一盘构件的两面的方式设置,且形成有与制动块接触的制动面,在所述第一盘构件和所述第二盘构件中,至少所述第二盘构件由高锰钢构成。
[0015] 优选地,所述第一盘构件可由碳钢材料构成,所述第二盘构件由高锰钢材料构成。
[0016] 优选地,所述第一盘构件可包括:第一盘主体;通气孔,在所述第一盘主体内部以放射状相互隔开形成;第一突出部,在所述第一盘主体的两面分别突出形成,且以所述第一盘主体的放射状相互隔开形成;以及第一插入部,形成在所述第一突出部之间,所述第二盘构件包括:第二盘主体,形成有与制动块接触的制动面;第二突出部,在所述第二盘主体的一面突出形成,且以第二盘主体的放射状相互隔开形成;以及第二插入部,形成在所述第二突出部之间。
[0017]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突出部可插入于所述第二插入部且所述第二突出部插入所述第一插入部的状态下,所述第一盘构件和所述第二盘构件通过紧固构件固定。
[0018] 优选地,所述紧固构件可配置在所述第一插入部和所述第二突出部结合的位置,由在所述第一插入部和所述第二突出部的底面接触的状态下紧固的螺栓构件构成。
[0019] 优选地,所述第二突出部的圆周方向的宽度可比所述第一突出部的圆周方向的宽度宽。
[0020] 优选地,所述第一突出部的圆周方向的宽度可比所述第二突出部的圆周方向的宽度宽。
[0021] 优选地,所述第一突出部可形成在与各所述通气孔形成的部分对应的位置。
[0022] 优选地,所述通气孔可在所述第一盘主体内部以放射状配置,且形成为具有四边形截面的棒状空间或者具有四边形截面并具有一定曲率的棒状空间。
[0023] 优选地,所述第一盘构件和所述第二盘构件可由高锰钢构成,以重量%计,所述高锰钢包含:C:1.09~1.31%、Mn:16~20%、余量Fe及不可避免地含有的杂质。
[0024] 优选地,所述第一盘构件和所述第二盘构件可由高锰钢构成,以重量%计,所述高锰钢将C:1.09~1.31%、Mn:16~20%、余量Fe及不可避免地含有的杂质作为基本组合物,在所述基本组合物中,以重量%计,包含选自由Cr:2.2~2.8%、Cu:0.3~0.7%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0025] 优选地,所述第一盘构件和第二盘构件可由高锰钢构成,以重量%计,所述高锰钢包含:C:1.09~1.31%、Mn:16~20%、Cr:2.2~2.8%、Cu:0.3~0.7%、余量Fe及不可避免地含有的杂质。
[0026] (三)有益效果
[0027]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附着型高锰钢制动盘,将形成制动盘的制动面的部分和形成制动盘的结构部的部分由不同材质构成,从而提高制动盘的制动面的制动性能、耐磨性的同时,能够提高韧性、耐冲击性。
[0028]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二盘构件可装卸地设置在第一盘构件的两面,因此在由高锰钢材料构成的第二盘构件的制动面与制动块接触而磨损时,只要更换形成有与制动块接触的制动面的第二盘构件就可以再使用,从而具有能够降低制动盘的更换及维修费用的效果。
[0029]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盘构件和第二盘构件的紧固采用重叠的紧固方式,从而能够稳定地支承仅通过螺栓构件等紧固构件的紧固难以支承的制动盘旋转方向的扭矩,同时能够稳定地紧固第一盘构件和第二盘构件。

附图说明

[0030]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附着型高锰钢制动盘的分解立体图。
[0031] 图2是作为图1的制动盘的组件的第一盘构件的立体图。
[0032] 图3a和图3b是作为图1的制动盘的组件的上侧和下侧的第二盘构件的立体图。
[0033] 图4是示出图1的结合状态的立体图。
[0034] 图5a是图4的紧固构件的紧固部分的剖视图。
[0035] 图5b是图4的形成有通气孔的部分的剖视图。
[0036] 图6a和图6b是示出另一种形状的通气孔的平面图。
[0037] 图7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附着型高锰钢制动盘的分解立体图。
[0038] 图8是示出图7的结合状态的立体图。
[0039] 图9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附着型高锰钢制动盘的分解立体图。
[0040] 图10是示出图9的结合状态的立体图。
[0041] 图11是示出适用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高锰钢与普通碳钢的基于摩擦系数和距离的摩擦系数的变化和基于温度的导热率的变化的图。
[0042] 图12是示出在韩国汽车配件研究院对样品1(例1)和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样品2(例2)的制动盘进行性能测试的评价结果的图。
[0043] 附图说明标记
[0044] 10:附着型高锰钢制动盘
[0045] 100:第一盘构件               110:第一盘主体
[0046] 113:中空部                   115:通气孔
[0047] 117:隔板部                   119:第一紧固孔
[0048] 130:第一突出部               150:第一插入部
[0049] 200:第二盘构件               210:第二盘主体
[0050] 211:结合孔                   213:中空部
[0051] 219:第二紧固孔               230:第二插入部
[0052] 250:第二突出部               300:轴结合部
[0053] 310:结合孔                   B:紧固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54]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变形为其他的多种形式,且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并且,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为了向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加完整地说明本发明而提供的。为了更加明确地说明,附图中组成构件的形状及大小等可放大表示。
[0055]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附着型高锰钢制动盘10进行具体说明。
[0056] 参照图1,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附着型高锰钢制动盘10包括第一盘构件100和第二盘构件200,可进一步包括轴结合部300。
[0057] 如图1所示,附着型高锰钢制动盘10包括:第一盘构件100,其内部具备以放射状隔开形成的通气孔115;以及一对第二盘构件200,以附着于所述第一盘构件100的两面的方式设置,且形成有与制动块接触的制动面,所述第一盘构件100和所述第二盘构件200中,至少所述第二盘构件200可由高锰钢制成。
[0058] 如图2所示,第一盘构件100在其内部可具备以放射状隔开形成的通气孔115。
[0059] 第二盘构件200的一面附着于所述第一盘构件100,另一面与制动块接触。
[0060] 第一盘构件100是形成附着型高锰钢制动盘10的结构部的部分,第二盘构件200是形成附着型高锰钢制动盘10的制动面的部分。
[0061] 因此,第一盘构件100用作为较低廉且韧性和耐冲击性优异的铸造产品的普通碳钢来形成,第二盘构件200用制动盘10的制动面的制动性能、耐磨性能优异的高锰钢形成,从而具有提高附着型高锰钢制动盘的制动面的制动性能、耐磨性的同时能够提高韧性、耐冲击性的效果。
[0062] 如图1所示,第二盘构件200可以以能够附着于第一盘构件100的两面的方式设置。
[0063] 在由高锰钢材料构成的第二盘构件200的制动面与制动块接触而磨损时,只更换形成与制动块接触的制动面的第二盘构件200就可以再使用,从而具有能够降低附着型高锰钢制动盘10的更换及维修费用的效果。
[0064] 仅将形成有与制动块接触的制动面的第二盘构件200用可附着于第一盘构件100的高锰钢材料构成,因此在制动面与制动块接触而磨损时,通过更换第二盘构件200就可以再使用,从而具有能够降低附着型高锰钢制动盘10的更换及维修费用的效果。
[0065] 并且,由于将第二盘构件200以可附着于第一盘构件100的两面的方式构成,因此将难以通过铸造方式制作高锰钢材料的制动盘的第二盘构件200,可以通过锻造方式进行生产,并且能够利用锻造方式和高锰钢的材料特性来生产附着型高锰钢制动盘10,从而具有能够容易确保制动盘重量的轻量化、耐磨性的提高以及制动性能的提高等优异的物理属性值的效果。
[0066] 当然,也可以将第二盘构件200和第一盘构件100均由高锰钢构成,但是考虑到高猛钢相比普通碳钢昂贵,因此从费用方面考虑,优选的是只有将第二盘构件200由可附着于第一盘构件100的高锰钢材料构成。
[0067] 第一盘构件100可由碳钢材料构成,第二盘构件200可由高锰钢材料构成。
[0068] 第一盘构件100可由碳钢材料构成,所述碳钢材料由碳(C)、余量铁(Fe)和不可避免地含有的杂质组成,所述第二盘构件200可由高锰钢材料构成,所述高锰钢材料由碳(C)、锰(Mn)、余量铁(Fe)和不可避免地含有的杂质组成。其中,高锰钢是指含有10%以上的锰(Mn)的铁系合金钢。
[0069] 第一盘构件100在其内部具备以放射状隔开形成的通气孔115,且可由碳钢材料构成。
[0070] 第二盘构件200其一面附着在所述第一盘构件100上,另一面与制动块接触,且可由高锰钢材料构成。
[0071] 在第一盘构件100和第二盘构件200中至少形成有与制动块接触的制动面的第二盘构件200由耐磨性、散热特性等优异的高锰钢材料构成。
[0072] 当然,也可以将第一盘构件100和第二盘构件200均由高锰钢材料构成,但是考虑到高锰钢的铸造性较差,而且,如图2所示,通气孔115一体形成的第一盘构件100优选通过铸造方式生产,因此,优选地,第一盘构件100由碳钢材料构成,第二盘构件200由高锰钢材料构成。
[0073] 如图2所示,第一盘构件100可包括第一盘主体110、通气孔115、第一突出部130以及第一插入部150。
[0074] 第一盘构件100可包括:第一盘主体110;通气孔115,在所述第一盘主体110内部以放射状隔开形成;第一突出部130,在所述第一盘主体110的两面分别突出形成,且以第一盘主体110的放射状隔开形成;以及第一插入部150,形成在所述第一突出部130之间。
[0075] 如图3a及3b所示,第二盘构件200可包括第二盘主体210、第二突出部250以及第二插入部230。
[0076] 如图3a所示,第二盘构件200可包括:第二盘主体210,形成有与制动块接触的制动面;第二突出部250,在所述第二盘主体210的一面突出形成,且以第二盘主体210的放射状隔开形成;以及第二插入部230,形成在所述第二突出部250之间。
[0077] 第一盘主体110和所述第二盘主体210为内部形成有中空部113、213的环形板状构件,所述第一突出部130可放射状配置在环形板状构件的两面,第二突出部250可放射状配置在所述环形板状构件的一面。
[0078] 如图3b所示,与轴结合部300结合的方向的第二盘构件200中,在向第二盘主体210的中空部213方向延伸形成的部分可形成有结合孔211。
[0079] 附着型高锰钢制动盘10上可形成有与盘主体结合且结合在轮的旋转轴的轴结合部300,在轴结合部300可放射状配置用于与盘主体结合的多个结合孔310。
[0080] 第二盘主体200的与形成在轴结合部300的结合孔310对应的位置可形成有多个结合孔211,轴结合部300上形成的结合孔310和第二盘主体210上形成的结合孔211上分别紧固螺栓(未示出)来能够固定第二盘主体200和轴结合部300。
[0081] 如图1至图4所示,在第一突出部130插入于所述第二插入部230且所述第二突出部250插入于所述第一插入部150的状态下,所述第一盘构件100和所述第二盘构件200可通过紧固构件B固定。
[0082] 当螺栓部件等紧固构件B插入于紧固孔而紧固时,可以以螺栓部件的头部相对于第二盘主体210与制动块接触的接触面内入的形式紧固。
[0083] 对于紧固孔,可以在第一盘构件100通过铸造方式制作且第二盘构件200通过锻造方式制作的状态下,通过额外的紧固孔形成工艺形成,紧固孔可形成为其内部直径具有与紧固构件B的形成有螺纹的主体部分的外部直径对应的尺寸。
[0084] 如图5a所示,紧固构件B可配置于所述第一插入部150和所述第二突出部250结合的位置。并且,紧固构件B可以在所述第一插入部150和所述第二突出部250的底面接触的状态下紧固,紧固构件B可由螺栓部件构成。
[0085] 如图2所示,第一盘构件100可具备第一紧固孔119,所述第一紧固孔119贯穿所述通气孔之间形成的隔板部117中的至少一部分。
[0086] 如图3a及图3b所示,第二盘构件200可形成在与所述第一紧固孔119对应的位置。
[0087] 如图4所示,在所述第二盘构件200和制动块接触的面上可具备以内入的形式贯穿形成的第二紧固孔219。
[0088] 第二紧固孔219可形成在与所述第一紧固孔119对应的位置,第二紧固孔219可以以将所述制动块接触的面内入的形式形成。
[0089] 并且,为了在隔板部117形成用于紧固构件B的贯穿设置的第一紧固孔,第二突出部250被插入的第一插入部150需要设置在至少包括一个隔板部117的区域。
[0090] 如图5a所示,紧固构件B可由贯穿所述第一紧固孔119和所述第二紧固孔219而设置的螺栓构件构成。
[0091] 从制动盘的散热特性方面考虑,优选地,紧固构件B不贯穿通气孔115而紧固,因此,紧固构件B可贯穿设置在形成于第一盘构件100的相邻的通气孔115之间的隔板部117上形成的第一紧固孔。
[0092] 紧固构件B可贯穿第一紧固孔119和第二紧固孔219而紧固,所述第一紧固孔形成在所述第一盘构件100的相邻的所述通气孔115之间形成的多个隔板部117中的其中一部分,所述第二紧固孔形成在所述第二盘构件200的所述第二突出部250。
[0093] 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盘主体110和第二盘主体210上形成的紧固孔,以盘主体的中心为基准,可以以放射状隔开规定间隔而配置,第一盘构件100和第二盘构件200以重叠方式结合时,第一盘主体110上形成的第一紧固孔119和第二盘主体210上形成的第二紧固孔219可配置在相对的位置上。
[0094] 如图4、图8及图10所示,在第二突出部250插入于第一插入部150且第一突出部130插入于第二插入部230的状态下,可在第一插入部150与第二突出部250结合的位置紧固有紧固构件B。
[0095] 第二突出部250插入于第一插入部150且第一突出部130插入于第二插入部230时,第一突出部130和第二突出部250的突出的侧面可以相互接触。
[0096] 第二突出部250插入于第一插入部150且第一突出部130插入于第二插入部230而支承盘的旋转方向的扭矩,且可通过紧固构件B以重叠的方式紧固第一盘构件100和第二盘构件200。
[0097] 如上所述,由于第一盘构件100和第二盘构件200的紧固采用重叠的紧固方式,能够稳定地支承仅通过螺栓部件等紧固构件B的紧固难以支承的制动盘的旋转方向的扭矩,同时能够稳定地紧固第一盘构件100和第二盘构件200。
[0098] 如图1至图4所示,第二突出部250的圆周方向的宽度可以比第一突出部130的圆周方向的宽度宽。
[0099] 通过增加与形成通气孔115的部分接触的第二突出部250的接触面积,将由导热性高的高锰钢构成的第二突出部250较宽地配置于对应于通气孔115的区域,从而具有能够提高制动盘的散热特性的效果。
[0100] 在相邻的所述第一突出部130之间形成的第一插入部150上可以配置至少两个以上的所述通气孔115,这是为了充分地确保插入于第一插入部150的第二突出部250的面积来提高第二突出部250和通气孔115之间的导热率,从而提高散热特性。
[0101] 如图4所示,第一突出部130可设置在包括一个所述通气孔115的区域,第二突出部250可设置在包括至少两个通气孔115的区域。
[0102] 这是因为从制动盘的散热特性方面考虑,紧固构件B不贯穿通气孔115而紧固是比较有利的,因此,优选地,紧固构件B贯穿设置在形成于第一盘构件100的相邻的通气孔115之间的隔板部117上形成的第一紧固孔。
[0103] 因此,为了在隔板部117上形成用于贯穿设置紧固构件B的第一紧固孔,需要将插入第二突出部250的第一插入部150设置在至少包括一个隔板部117的区域。
[0104] 如图7及图8所示,第一突出部130的圆周方向的宽度可比第二突出部250的圆围方向的宽度宽。
[0105] 这是为了通过减小由高价高锰钢材料构成的第二突出部250的宽度,减少高锰钢的使用量,从而降低盘整体的制造费用。
[0106] 并且,高锰钢的物理刚性比碳钢优异,因此,即使减小由高锰钢材料构成的第二突出部250的圆周方向的宽度,第一盘构件100和第二盘构件200的紧固力也不会有问题。
[0107] 如图9及图10所示,第一突出部130可形成在与各所述通气孔115形成的部分对应的位置上,第一盘构件100的一面形成的所述第一突出部130的数量可与所述通气孔115的数量相对应。
[0108] 如图6a及6b所示,通气孔115可以以放射状配置在所述第一盘主体110的内部,且可形成为具有四边形截面的棒状空间或者具有四边形截面并具有一定曲率的棒状空间。
[0109] 如图6a所示,通气孔115可形成为具有四边形截面的棒状空间。在这种情况下,通气孔115可形成具有四边形截面的直线形空气通道。
[0110] 如图6b所示,通气孔115可形成为具有四边形截面且具有一定曲率的棒形空间。在这种情况下,通气孔115可形成具有四边形截面且以规定的曲率弯曲的弯曲形空气通道。
[0111] 本发明的第一盘构件100和所述第二盘构件200由高锰钢构成,以重量%计,所述高锰钢包含:C:1.09~1.31%、Mn:16~20%、余量Fe及不可避免地含有的杂质。
[0112] 图11a是示出适用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高锰钢和普通碳钢的基于摩擦系数和距离的摩擦系数变化的图,其中,以重量%计,所述高锰钢包含:C:1.09~1.31%、Mn:16~20%、余量Fe及不可避免地含有的杂质。
[0113] 图11b是示出适用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高锰钢和普通碳钢的基于温度的导热率变化的图,其中,以重量%计,所述高锰钢包含:C:1.09~1.31%、Mn:16~20%、余量Fe及不可避免地含有的杂质。
[0114] 将第一盘构件100和第二盘构件200分别由高锰钢或普通碳钢制造,并相互比较制动性能、耐磨性、散热性能,结果可知与第一盘构件100和第二盘构件200由普通碳钢构成的情况相比,第一盘构件100和第二盘构件200由高锰钢构成时,制动性能、耐磨性能及散热性能会显著提高。其中,以重量%计,所述高锰钢包含:C:1.09~1.31%、Mn:16~20%、余量Fe及不可避免包含的杂质。
[0115] 并且,所述第一盘构件100和第二盘构件200的基本组合物为,以重量%计,C:1.09~1.31%、Mn:16~20%、余量Fe及不可避免地含有的杂质,在所述基本组合物中可包含,以重量%计,选自由Cr:2.2~2.8%、Cu:0.3~0.7%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0116] 并且,所述第一盘构件100和第二盘构件200可由高猛钢构成,以重量%计,所述高锰钢包含:C:1.09~1.31%、Mn:16~20%、Cr:2.2~2.8%、Cu:0.3~0.7%、余量Fe及不可避免地含有的杂质。
[0117] 当以所述成分比制作第一盘构件100和第二盘构件200时,可知制动器的制动性能提高15%以上。
[0118] 对此的性能测试结果充分记载在高锰钢制动盘测试成绩书(韩国汽车配件研究院,测试成绩书编号:KTS 153152-2)上。
[0119] 下面,为了比较制动盘样品1(例1)和制动盘样品2(例2)的性能测试结果,将参照高锰钢制动盘测试成绩书(韩国汽车配件研究院,测试成绩书编号:KTS 153152-2)来进行说明。
[0120] 样品1(例1):由普通碳钢构成的君爵(GRANDEUR)TG的制动盘(TG OEM Disk)[0121] 样品2(例2):第一盘构件100和所述第二盘构件200由高猛钢构成的高锰钢制动盘(High manganese steel Disc),以重量%计,所述高锰钢包含:C:1.09~1.31%、Mn:16~20%、Cr:2.2~2.8%、Cu:0.3~0.7%,余量Fe及不可避免地含有的杂质
[0122] 图12a和图12b是示出由韩国汽车配件研究院对样品1(例1)和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样品2(例2)的制动盘进行性能测试(Certification No:KTS153152-2)的评价结果的图。
[0123] 参照图12a,可知样品2(例2)相比样品1(例1)制动油压小10~15%左右。
[0124] 即,制动油压小表示在踩踏制动器而制动车辆时,为产生相同的制动力而需要踩踏的制动压力,样品2(例2)相比样品1(例1)小。
[0125] 因此可知,与样品1(例1)相比,样品2(例2)的情况下即使踩踏力小也能够实现充分的制动,从而提高制动盘的制动性能。
[0126] 参照图12b,可知样品2(例2)的盘表面摩擦力为样品1(例1)的盘表面摩擦力的1.5~2倍左右。
[0127] 即,可知,与样品1(例1)相比,样品2(例2)的盘表面摩擦力要大,从而制动器的制动性能大幅提高。
[0128] 参照图12a、图12b的结果及高锰钢制动盘测试成绩书(韩国汽车配件研究院,测试成绩书编号:KTS 153152-2),从比较样品2(例2)和样品1(例1)的制动盘的制动性能的结果可知,在制动器的制动性能方面,样品2(例2)相比样品1(例1)提高15%以上。
[0129] 首先,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并不限定于此,对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进行多种修改及变形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