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合物、着色组合物、滤色器和显示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11149400.4

文献号 : CN10688319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嘉村亮平栂井学朴昭妍

申请人 : 东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耐溶剂性优异的滤色器、包含其的显示装置、可提供它们的化合物、以及着色组合物。本发明的化合物由式(A‑I)表示。

权利要求 :

1.由式(A‑I1)表示的化合物:式(A‑I1)中,

41 43

R 及R 各自独立地表示碳数1~20的饱和烃基,

47 54 ‑ ‑ f

R ~R 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SO3、‑SO2‑N‑SO2‑R、或碳数1~8的烷基,

81 90 ‑ ‑

R ~R 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数1~20的饱和烃基、卤素原子、‑SO3 或‑SO2‑N ‑fSO2‑R,

1

环T表示由式(A‑t1‑1)表示的环,r+

M 表示氢离子、r价的金属离子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铵离子,‑ ‑ f

k1表示由式(A‑I1)表示的化合物具有的‑SO3的个数和‑SO2‑N‑SO2‑R的个数之和,r表示1以上的整数,f

R表示碳数1~12的氟烷基,‑ f

不过,由式(A‑I1)表示的化合物具有至少1个‑SO2‑N‑SO2‑R,式(A‑t1‑1)中,

56

R 表示氢原子、碳数1~20的饱和烃基、或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6~20的芳香族烃基,X2表示硫原子,

57

R 表示氢原子或碳数1~10的烷基,

45 46

R 和R 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1~20的饱和烃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6~20的芳香族烃基或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7~30的芳烷基,该饱和烃基的碳数为2~20的情况下,该饱和烃基中所含的亚甲基可被替换为氧原子或‑CO‑,不过,该碳数2~20的饱和烃基中,邻接的亚甲基不会同时被替换为氧原子,末端的亚甲基不会被替换为氧原子或‑CO‑,*表示与碳阳离子的键合端。

r+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M 为r价的金属离子。

3.着色组合物,其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2的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

4.由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着色组合物形成的滤色器。

5.显示装置,其包含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滤色器。

说明书 :

化合物、着色组合物、滤色器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化合物及包含其的着色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 在液晶显示装置、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和等离子体显示器等显示装置中使用的滤色器的制造中使用了着色组合物。作为这样的着色组合物,已知有包含由下述式表示的化合物等的着色组合物。
[0003]
[0004] [现有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WO2012/053211号
[0007]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38201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8]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9] 就以往已知的上述化合物而言,吸光度、电压保持率并不能充分满足需要,另外由包含该化合物的着色组合物形成的滤色器有时不能充分满足耐溶剂性。
[0010]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1] 本发明包含以下发明。
[0012] [1]由式(A‑I)表示的化合物。
[0013]
[0014] [式(A‑I)中,
[0015] R41~R4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数1~20的饱和烃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6~20的芳香族烃基或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7~30的芳烷基,该芳香族烃基和该芳烷基可具有‑ ‑ f
的取代基可以是‑SO3 或‑SO2‑N‑SO2‑R ,该碳数1~20的饱和烃基中,该饱和烃基中所含的氢原子可以被取代或未取代的氨基或卤素原子取代,该饱和烃基的碳数为2~20的情况下,该饱和烃基中所含的亚甲基可被替换为氧原子或‑CO‑。不过,在该碳数2~20的饱和烃基
41
中,邻接的亚甲基不会同时被替换为氧原子,末端的亚甲基不会被替换为氧原子或‑CO‑。R
42 43 44
与R 可结合并与它们结合的氮原子一起形成环,R 与R 可结合并与它们结合的氮原子一
起形成环。
[0016] R47~R5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硝基、羟基、‑SO3‑、‑SO2‑N‑‑SO2‑Rf、或48 52
碳数1~8的烷基,构成该烷基的亚甲基可以被替换为氧原子或‑CO‑,R 与R 可相互结合而形成‑NH‑、‑S‑、或‑SO2‑。不过,该烷基中,邻接的亚甲基不会同时被替换为氧原子,末端的亚甲基不会被替换为氧原子或‑CO‑。
[0017] 环T1表示碳数3~10的芳香族杂环,该芳香族杂环可具有碳数1~20的饱和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氨基或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6~20的芳香族烃基。该芳香族烃基可具有的‑ ‑ f取代基可以为‑SO3或‑SO2‑N‑SO2‑R。
[0018] Mr+表示氢离子、r价的金属离子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铵离子。
[0019] k表示由式(A‑I)表示的化合物具有的‑SO3‑的个数和‑SO2‑N‑‑SO2‑Rf的个数之和。
[0020] r表示1以上的整数。
[0021] Rf表示碳数1~12的氟烷基。
[0022] 不过,由式(A‑I)表示的化合物具有至少1个‑SO2‑N‑‑SO2‑Rf。]
[0023] [2][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Mr+为金属离子。
[0024] [3][1]或[2]所述的化合物,其中,由上述T1所示的芳香族杂环是由下述式(A‑t1)表示的环。
[0025]
[0026] [式(A‑t1)中,
[0027] 环T2表示碳数3~10的芳香族杂环。
[0028] R45和R46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1~20的饱和烃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6~20的芳香族烃基或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7~30的芳烷基,该饱和烃基的碳数为2~20的情况下,该饱和烃基中所含的亚甲基可被替换为氧原子或‑CO‑。不过,该碳数2~20的饱和烃基中,邻接的亚甲基不会同时被替换为氧原子,末端的亚甲基不会被替换为45 46
氧原子或‑CO‑。R 与R 可结合并与它们结合的氮原子一起形成环。
[0029] R55表示碳数1~20的饱和烃基、或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6~20的芳香族烃基。
[0030] k1表示0或1。
[0031] *表示与碳阳离子的键合端。]
[0032] [4]着色组合物,其包含[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
[0033] [5]由[4]所述的着色组合物形成的滤色器。
[0034] [6]显示装置,其包含[5]所述的滤色器。
[0035] 发明的效果
[0036] 本发明的化合物的吸光度、电压保持率优异,采用包含该化合物的着色组合物,能够形成耐溶剂性优异的滤色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本发明的化合物由式(A‑I)表示。以下也将由式(A‑I)表示的化合物称为化合物(A‑I)。本发明的化合物中也包含其互变异构体、它们的盐。
[0038]
[0039] [式(A‑I)中,
[0040] R41~R4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数1~20的饱和烃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6~20的芳香族烃基或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7~30的芳烷基,该芳香族烃基和该芳烷基可具有‑ ‑ f
的取代基可以是‑SO3 或‑SO2‑N‑SO2‑R ,该碳数1~20的饱和烃基中,该饱和烃基中所含的氢原子可以被取代或未取代的氨基或卤素原子取代,该饱和烃基的碳数为2~20的情况下,该饱和烃基中所含的亚甲基可被替换为氧原子或‑CO‑。不过,该碳数2~20的饱和烃基中,
41
邻接的亚甲基不会同时被替换为氧原子,末端的亚甲基不会被替换为氧原子或‑CO‑。R 与
42 43 44
R 可结合并与它们结合的氮原子一起形成环,R 与R 可结合并与它们结合的氮原子一起
形成环。
[0041] R47~R5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硝基、羟基、‑SO3‑、‑SO2‑N‑‑SO2‑Rf、或48 52
碳数1~8的烷基,构成该烷基的亚甲基可以被替换为氧原子或‑CO‑,R 与R 可相互结合而形成‑NH‑、‑S‑、或‑SO2‑。不过,该烷基中,邻接的亚甲基不会同时被替换为氧原子,末端的亚甲基不会被替换为氧原子或‑CO‑。
[0042] 环T1表示碳数3~10的芳香族杂环,该芳香族杂环可具有碳数1~20的饱和烃基或‑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6~20的芳香族烃基。该芳香族烃基可具有的取代基可以为‑SO3或‑‑ f
SO2‑N‑SO2‑R。
[0043] Mr+表示氢离子、r价的金属离子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铵离子。
[0044] k表示由式(A‑I)表示的化合物具有的‑SO3‑的个数和‑SO2‑N‑‑SO2‑Rf的个数之和。
[0045] r表示1以上的整数。
[0046] Rf表示碳数1~12的氟烷基。
[0047] 不过,由式(A‑I)表示的化合物具有至少1个‑SO2‑N‑‑SO2‑Rf。]
[0048] 由环T1表示的芳香族杂环可以是单环也可以是稠合环。由环T1表示的芳香族杂环的碳数为3~10,优选为3~8。另外,芳香族杂环优选为5~10元环,更优选为5~9元环。作为单环的芳香族杂环,例如可列举出吡咯环、噁唑环、吡唑环、咪唑环、噻唑环等含氮原子的5元环;呋喃环、噻吩环等不含氮原子的5元环;吡啶环、嘧啶环、哒嗪环、吡嗪环等含氮原子的6元环等,作为稠合环的芳香族杂环,可列举出吲哚环、苯并咪唑环、苯并噻唑环、喹啉环等含氮原子的稠合环;苯并呋喃环等不含氮原子的稠合环等。
[0049] 作为环T1的芳香族杂环可具有的取代基,可列举出卤素原子、氰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1~20的饱和烃基(优选地碳数1~2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氨基或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6~20的芳香族烃基等,优选地,可列举出碳数1~20的饱和烃基(优选地碳数1~2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氨基或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6~20的芳香族烃基。
[0050] 其中,作为环T1的芳香族杂环,优选含氮原子的芳香族杂环,更优选含氮原子的5元环的芳香族杂环。
[0051] 另外,环T1更优选为由式(A‑t1)表示的环。
[0052]
[0053] [式(A‑t1)中,
[0054] 环T2表示碳数3~10的芳香族杂环。
[0055] R45和R46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1~20的饱和烃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6~20的芳香族烃基或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7~30的芳烷基,该饱和烃基的碳数为2~20的情况下,该饱和烃基中所含的亚甲基可被替换为氧原子或‑CO‑。不过,该碳数2~20的饱和烃基中,邻接的亚甲基不会同时被替换为氧原子,末端的亚甲基不会被替换为45 46
氧原子或‑CO‑。R 与R 可结合并与它们结合的氮原子一起形成环。
[0056] R55表示碳数1~20的饱和烃基、或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6~20的芳香族烃基。
[0057] k1表示0或1。
[0058] *表示与碳阳离子的键合端。]
[0059] 作为环T2的芳香族杂环,可列举出与环T1中例示的芳香族杂环同样的环。
[0060] 进而,环T1特别优选由式(A‑t1‑1)表示的环。
[0061]
[0062] [式(A‑t1‑1)中,
[0063] R56表示氢原子、碳数1~20的饱和烃基、或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6~20的芳香族烃基。
[0064] X2表示氧原子、‑N(R57)‑或硫原子。
[0065] R57表示氢原子或碳数1~10的烷基。
[0066] R45和R46与上述同义。
[0067] *表示与碳阳离子的键合端。]
[0068] 另外,环T1也优选为由式(A‑t2)表示的环。
[0069]
[0070] [式(A‑t2)中,
[0071] 环T3表示具有氮原子的碳数3~10的芳香族杂环。
[0072] R58表示碳数1~20的饱和烃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6~20的芳香族烃基、‑SO3‑、‑ f或‑SO2‑N‑SO2‑R。
[0073] R59表示氢原子、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1~20的饱和烃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6~20的芳香族烃基或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7~30的芳烷基。
[0074] k2表示0或1。
[0075] *表示与碳阳离子的键合端。]
[0076] 环T1也更优选为由式(A‑t2‑1)表示的环。
[0077]
[0078] [式(A‑t2‑1)中,
[0079] R60表示氢原子、碳数1~20的饱和烃基、或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6~20的芳香族烃基。
[0080] R61表示氢原子、‑SO3‑、或‑SO2‑N‑‑SO2‑Rf。
[0081] R59与上述同义。
[0082] *表示与碳阳离子的键合端。]
[0083] 由R41~R46、R55、R56和R58~R60表示的碳数1~20的饱和烃基可以是直链状、分支链状和环状的任一个。作为直链状或分支链状的饱和烃基,可列举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壬基、癸基、十二烷基、十六烷基、二十烷基等直链状烷基;异丙基、异丁基、异戊基、新戊基、2‑乙基己基等分支链状烷基等。该饱和烃基的碳数优选为1~10,更优选为1~8,进一步优选为1~6。
[0084] 由R41~R46、R55、R56和R58~R60表示的环状的饱和烃基可以为单环,也可为多环。作为该环状的饱和烃基,可列举出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金刚烷基等脂环式饱和烃基。该环状的饱和烃基的碳数优选为3~10,更优选为6~10。
[0085] 作为由R41~R46、R55、R56和R58~R60表示的饱和烃基的具体例,可列举出由下述式表示的基团。下述式中,*表示键合端。
[0086]
[0087] 由R41~R46、R55、R56和R58~R60表示的饱和烃基可以被取代或未取代的氨基或卤素原子取代。作为取代氨基,例如可列举出二甲基氨基、二乙基氨基等烷基氨基。另外,作为卤41 46 55 56 58
素原子,可列举出氟、氯、溴、碘。另外,卤素原子为氟原子的情况下,由R ~R 、R 、R 和R
60
~R 表示的被卤素原子(氟原子)取代的饱和烃基优选为三氟甲基、五氟乙基、七氟丙基等全氟烷基。
[0088] 作为具有取代基的碳数1~20的饱和烃基,例如可列举出由下述式表示的基团。下述式中,*表示与氮原子等的键合端。
[0089]
[0090] 作为由R47~R54表示的碳数1~8的烷基,可列举出作为由R41表示的饱和烃基例示的直链状或分支链状的饱和烃基中的碳数1~8的基团。
[0091] 另外,作为由R57表示的碳数1~10的烷基,可列举出作为由R41表示的饱和烃基例示的直链状或分支链状的饱和烃基中的碳数1~10的基团。
[0092] 由R41~R46表示的饱和烃基的碳数为2~20的情况下,该饱和烃基中所含的亚甲基可以被替换为氧原子或‑CO‑。不过,该碳数2~20的饱和烃基中,邻接的亚甲基不会同时地被替换为氧原子,末端的亚甲基不会被替换为氧原子或‑CO‑。这种情况下,作为饱和烃基,优选直链状或分支链状的饱和烃基(即直链状或分支链状烷基),更优选直链状的饱和烃基(即直链状烷基)。亚甲基可被替换为氧原子或‑CO‑的饱和烃基的优选的碳数为2~10,更优选为2~8。另外亚甲基被替换为氧原子或‑CO‑时,末端与氧原子或‑CO‑之间、或者氧原子或‑CO‑与氧原子或‑CO‑之间的碳数为1以上,优选为1~5,更优选为2~3,进一步优选为2。在饱和烃基的亚甲基被替换为氧原子或‑CO‑的基团中,例如包含烷氧基烷基;或(烷氧基烷氧基)烷基、(烷氧基烷氧基烷氧基)烷基、(烷氧基烷氧基烷氧基烷氧基)烷基、(烷氧基烷氧基烷氧基烷氧基烷氧基)烷基、(烷氧基烷氧基烷氧基烷氧基烷氧基烷氧基)烷基等多烷氧基烷基等,烷氧基单元的重复数例如为1~6,优选为1~4,更优选为1~2。在更优选的具体例中,可列举出由下述式表示的基团。下述式中,*表示与氮原子的键合端。
[0093]
[0094] 另外,由R41~R46、R55、R56和R58~R60表示的可具有取代基的芳香族烃基的碳数优选为6~20,更优选为6~15,进一步优选为6~12。作为该芳香族烃基,可列举出苯基、甲苯基、二甲苯基、萘基、蒽基、菲基、联苯基、三联苯基等,优选为苯基、萘基、甲苯基、二甲苯基,特别优选为苯基。另外,该芳香族烃基可具有1或2个以上的取代基。作为该取代基,可列举出氟原子、氯原子、碘原子、溴原子等卤素原子;氯甲基、三氟甲基等碳数1~6的卤代烷基;甲氧基、乙氧基等碳数1~6的烷氧基;羟基;氨磺酰基;甲基磺酰基等碳数1~6的烷基磺酰基;‑ ‑ f ‑
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等碳数1~6的烷氧基羰基;‑SO3 ;‑SO2‑N ‑SO2‑R等,可以为‑SO3‑ f ‑ ‑ f
或‑SO2‑N‑SO2‑R。不过,‑SO3或‑SO2‑N‑SO2‑R优选与芳香族烃基的芳香族烃环直接结合,即,将与芳香族烃环结合的氢原子取代。
[0095] 作为可具有取代基的芳香族烃基的具体例,例如可列举出由下述式表示的基团。下述式中,*表示与氮原子的键合端。
[0096]
[0097] 作为由R41~R46、R59表示的可具有取代基的芳烷基,可列举出在作为上述芳香族烃基说明的基团上结合了亚甲基、亚乙基、亚丙基等碳数1~10(优选地碳数1~5)的亚烷基的基团等。该芳烷基的碳数优选为7~30,更优选为7~20,进一步优选为碳数7~17。
[0098] 作为R41和R42结合并与它们结合的氮原子一起形成的环、R43和R44结合并与它们结45 46
合的氮原子一起形成的环、以及R 和R 结合并与它们结合的氮原子一起形成的环,可列举出吡咯烷环、吗啉环、哌啶环、哌嗪环等含氮非芳香族4~7元环,优选地,可列举出吡咯烷环、哌啶环等只具有1个氮原子作为杂原子的4~7元环。
[0099] 作为R58,优选碳数1~20的饱和烃基、或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6~20的芳香族烃基。
[0100] 其中,作为R41~R44、R55、R56、R58~R60,优选碳数1~20的饱和烃基或可具有取代基的芳香族烃基,各自独立地,更优选为碳数1~8的饱和烃基或由下述式表示的芳香族烃基。55 56 58 60
R 、R 、R ~R 进一步优选为由下述式表示的芳香族烃基。下述式中,*表示与氮原子的键合端。
[0101]
[0102] R45~R46优选各自独立地为碳数1~20的饱和烃基、构成碳数2~20的烷基的亚甲45 46
基被替换为氧原子或‑CO‑的基团、或可具有取代基的芳香族烃基,或者R 与R 结合并与它
45 46
们结合的氮原子一起形成环。R ~R 更优选各自独立地为碳数1~8的饱和烃基、烷氧基烷
45 46
基、或由下述式表示的芳香族烃基,或者R 与R 结合而形成只具有1个氮原子作为杂原子的4~7元环,进一步优选各自独立地为碳数1~8的饱和烃基、烷氧基烷基、或由下述式表示的芳香族烃基。下述式中,*表示与氮原子的键合端。
[0103]
[0104] 另外,作为由R47~R54表示的碳数1~8的烷基,可列举出作为由R41表示的饱和烃基47 54
例示的直链状或分支链状的饱和烃基中的碳数1~8的基团。另外,作为由R ~R 表示的构成碳数2~8的烷基的亚甲基被替换为氧原子或‑CO‑的基团(不过,该烷基中,邻接的亚甲基不会同时被替换为氧原子,末端的亚甲基不会被替换为氧原子或‑CO‑),可列举出从由上述
41 46
R ~R 表示的构成碳数2~20的烷基的亚甲基被替换为氧原子或‑CO‑的基团中选择的碳
47 54
数8以下的基团。作为由R ~R 表示的碳数1~8的烷基,更优选地,可列举出由下述式表示的基团。下述式中,*表示与碳原子的键合端。
[0105]
[0106] R47~R54,从合成的容易性的方面出发,优选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卤素原子或碳数1~8的烷基,更优选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甲基、氟原子或氯原子。
[0107] 另外,作为R57,优选氢原子或碳数1~5的烷基。
[0108] 作为R61,优选氢原子。
[0109] 作为由Mr+表示的r价的金属离子,可列举出锂离子、钠离子、钾离子等碱金属离子;铍离子、镁离子、钙离子、锶离子、钡离子等碱土类金属离子;钛离子、锆离子、铬离子、锰离子、铁离子、钴离子、镍离子、铜离子等过渡金属离子;锌离子、镉离子、铝离子、铟离子、锡离子、铅离子、铋离子等典型金属离子等。r为1以上,优选为2以上,优选为5以下,更优选为4以r+
下,进一步优选为3以下。另外,作为由M 表示的取代或未取代的铵离子,可列举出四烷基铵离子等季铵离子。
[0110] 作为Mr+,从电压保持率的观点出发,优选r价的金属离子,更优选碱土类金属离子、r+典型金属离子等,进一步优选镁离子、钡离子、锌离子。作为M ,从吸光度的方面出发,优选氢离子或碱金属离子,更优选氢离子。
[0111] 式(A‑I)中,Mr+的个数成为比由式(A‑I)表示的化合物具有的‑SO3‑的个数和‑SO2‑‑ fN‑SO2‑R的个数之和(k)少1个的数。因此,化合物(A‑I)成为价数为0、即电中性的化合物。
‑ ‑ ‑
具有‑SO3的情况下,‑SO3的个数优选为6以下,更优选为3以下,可以为1以上。另外,‑SO3的个数也优选为0。
[0112] 作为由Rf表示的碳数1~12的氟烷基,可列举出一氟甲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全氟甲基)、一氟乙基、二氟乙基、三氟乙基、四氟乙基、五氟乙基(全氟乙基)、一氟丙基、二氟丙基、三氟丙基、四氟丙基、五氟丙基、六氟丙基、七氟丙基(全氟丙基)、一氟丁基、二氟丁基、三氟丁基、四氟丁基、五氟丁基、六氟丁基、七氟丁基、八氟丁基、九氟丁基(全氟丁基)f等。其中,作为由R表示的氢原子的全部或一部分被氟原子取代的烷基(氟烷基),优选全氟f
烷基。另外,由R表示的氢原子的全部或一部分被氟原子取代的烷基(氟烷基)的碳数优选为1~10,更优选为1~5,进一步优选为1~3。
[0113] 化合物(A‑I)具有至少1个‑SO2‑N‑‑SO2‑Rf。‑SO2‑N‑‑SO2‑Rf的个数为1以上,优选为1~7,更优选为1~4,进一步优选为1或2,特别优选为2。
[0114] 另外,化合物(A‑I)也优选具有‑SO2‑N‑‑SO2‑Rf且不具有‑SO3‑,也优选具有‑SO2‑N‑‑f ‑ ‑ f ‑SO2‑R 和‑SO3。具有‑SO2‑N‑SO2‑R 和‑SO3的情况下,在化合物(A‑I)中含有至少1个‑SO2‑‑ f ‑ f ‑
N‑SO2‑R ,‑SO2‑N‑SO2‑R 和‑SO3的合计的个数优选为2~7,更优选为2~4,进一步优选为
2。
[0115] 该‑SO2‑N‑‑SO2‑Rf或‑SO3‑优选被作为上述R47~R54的任一个而含有,或者与由R41~44 41 44
R 表示的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6~20的芳香族烃基、由R ~R 表示的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
1
7~30的芳烷基、和将由T表示的芳香族杂环的氢原子取代的碳数6~20的芳香族烃基的任
41 44 41
一个结合,更优选地,与由R ~R 表示的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6~20的芳香族烃基、由R ~
44 41 44
R 表示的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7~30的芳烷基结合,进一步优选地,与由R ~R 表示的可
41 44
具有取代基的碳数6~20的芳香族烃基、由R ~R 表示的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7~30的芳
烷基中的芳香族烃环(苯环)的从与氮原子的结合位置来看的对位结合。
[0116] 不过,在芳香族烃基或芳烷基上结合有‑SO2‑N‑‑SO2‑Rf或‑SO3‑的情况下,‑SO2‑N‑‑f ‑ ‑ fSO2‑R 或‑SO3 优选与芳香族烃基或芳烷基的芳香族烃环直接结合。即‑SO2‑N ‑SO2‑R 或‑‑
SO3优选取代了与芳香族烃环结合的氢原子。
[0117] ‑SO2‑N‑‑SO2‑Rf和‑SO3‑可结合于同一芳香族烃环,但优选结合于不同的芳香族烃环。
[0118] 再有,化合物(A‑I)优选不具有烯属不饱和键。
[0119] 作为化合物(A‑I),也优选将具有‑SO2‑N‑‑SO2‑Rf且不具有‑SO3‑的化合物和具有‑‑ f ‑ ‑ f ‑SO2‑N‑SO2‑R 和‑SO3的化合物并用。这种情况下,具有‑SO2‑N‑SO2‑R且不具有‑SO3的化合‑ f ‑ ‑ f ‑
物与具有‑SO2‑N‑SO2‑R 和‑SO3的化合物的摩尔比(具有‑SO2‑N‑SO2‑R且不具有‑SO3的化‑ f ‑
合物/具有‑SO2‑N‑SO2‑R和‑SO3的化合物)优选为0.01以上,更优选为0.0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1以上,可以为50以下,更优选为1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以下,特别优选地,可为1以下。
[0120] 化合物(A‑I)优选为由下述式(A‑I1)表示的化合物。
[0121]
[0122] [式(A‑I1)中,
[0123] R81~R90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数1~20的饱和烃基、卤素原子、‑SO3‑或‑SO2‑‑ fN‑SO2‑R。
[0124] k1表示由式(A‑I1)表示的化合物具有的‑SO3‑的个数和‑SO2‑N‑‑SO2‑Rf的个数之和。
[0125] R41、R43、R47~R54、T1、Mr+、r、Rf与上述同义。
[0126] 不过,由式(A‑I1)表示的化合物具有至少1个‑SO2‑N‑‑SO2‑Rf。]
[0127] 作为由R81~R90表示的碳数1~20的饱和烃基,可列举出与作为由R41表示的饱和烃81 90 ‑
基例示的基团同样的基团。作为R ~R ,优选氢原子、碳数1~8的饱和烃基、‑SO3或‑SO2‑‑ f ‑ ‑ f ‑ f
N‑SO2‑R,更优选氢原子、‑SO3或‑SO2‑N‑SO2‑R,进一步优选氢原子或‑SO2‑N‑SO2‑R。
[0128] 另外,‑SO2‑N‑‑SO2‑Rf或‑SO3‑优选(e)被作为上述R47~R54的任一个而含有,或者81 90 1
(f)被作为R ~R 的任一个而含有,或者(g)与将由T表示的芳香族杂环的氢原子取代的碳数6~20的芳香族烃基结合,或者作为这些(e)~(g)的组合存在,更优选作为(f)、(g)或这
81 90 86 89
些(f)~(g)的组合存在,进一步优选作为(f)存在。另外,R ~R 中,优选为选自R 和R 中的1个以上。
[0129] 化合物(A‑I1)中所含的‑SO2‑N‑‑SO2‑Rf的数优选为1~7,更优选为1~4,进一步优‑ f ‑选为1或2。另外化合物(A‑I1)具有‑SO2‑N‑SO2‑R 和‑SO3的情况下,在化合物(A‑I1)中包含‑ f ‑ f ‑
至少1个‑SO2‑N ‑SO2‑R ,‑SO2‑N‑SO2‑R 和‑SO3 的合计的个数(k1)优选为2~7,更优选为2~4,进一步优选为2。
[0130] 作为化合物(A‑I1),也优选将具有‑SO2‑N‑‑SO2‑Rf且不具有‑SO3‑的化合物和具有‑‑ f ‑ ‑ f ‑SO2‑N‑SO2‑R 和‑SO3的化合物并用。这种情况下,具有‑SO2‑N‑SO2‑R且不具有‑SO3的化合‑ f ‑ ‑ f ‑
物与具有‑SO2‑N‑SO2‑R 和‑SO3的化合物的摩尔比(具有‑SO2‑N‑SO2‑R且不具有‑SO3的化‑ f ‑
合物/具有‑SO2‑N‑SO2‑R和‑SO3的化合物)优选为0.01以上,更优选为0.0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1以上,可以为50以下,更优选为1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以下,特别优选地,可以为1以下。
[0131] 作为化合物(A‑I),如下述表1~12中所示那样,可列举出由式(A‑I‑I)表示的化合物(A‑I‑1)~化合物(A‑I‑632)等。表中,*表示键合端。
[0132] 不过,由式(A‑I‑I)表示的化合物具有2个‑SO2‑N‑‑SO2‑CF3,或者具有1个‑SO2‑N‑‑‑ ‑ ‑ hSO2‑CF3和1个‑SO3 ,该‑SO2‑N ‑SO2‑CF3或‑SO3 被作为R的任一个而含有,或者与由Ph1~
41 44
Ph12表示的芳香族烃基的芳香族烃环(苯环)结合,优选地,结合于R ~R 中的Ph1~Ph12所示的芳香族烃基的芳香族烃环(苯环)的从键合端来看的对位。
[0133]
[0134] 【表1】
[0135]
[0136] 【表2】
[0137]
[0138] 【表3】
[0139]
[0140] 【表4】
[0141]
[0142] 【表5】
[0143]
[0144] 【表6】
[0145]
[0146] 【表7】
[0147]
[0148] 【表8】
[0149]
[0150] 【表9】
[0151]
[0152] 【表10】
[0153]
[0154] 【表11】
[0155]
[0156] 【表12】
[0157]
[0158] 表1~12中,Me表示甲基,Et表示乙基,iPr表示异丙基,Bt表示正丁基,EOE表示乙氧基乙基,14Bt表示丁烷‑1,4‑二基,Ph1~Ph12意味着由下述式表示的基团。式中,*表示键合端。
[0159]
[0160] 另外,作为化合物(A‑I),如下述表13中所示那样,也可列举出由式(A‑I‑II)表示的化合物(A‑I‑634)~化合物(A‑I‑657)等。表中,*表示键合端。
[0161] 不过,由式(A‑I‑II)表示的化合物平均具有1个‑SO2‑N‑‑SO2‑CF3和‑SO2‑NH‑SO2‑‑ hCF3,该‑SO2‑N ‑SO2‑CF3和‑SO2‑NH‑SO2‑CF3被作为R的任一个而含有,或者与由Ph1、Ph13、Ph14的任一个表示的芳香族烃基的芳香族烃环(苯环)结合。
[0162]
[0163] 【表13】
[0164] 41 42 43 44 59 60 h r+R R R R R R R k‑1 r M
+
(A‑I‑634) Et Et Et Et Me Ph1 H 1 1 H
+
(A‑I‑635) Et Et Et Et Hex Ph13 H 1 1 H
+
(A‑I‑636) iBu iBu iBu iBu Me Ph1 H 1 1 H
+
(A‑I‑637) Me Ph1 Me Ph1 Hex Ph14 H 1 1 H
+
(A‑I‑638) Et Ph1 Et Ph1 Hex Ph14 H 1 1 H
+
(A‑I‑639) Pr Ph1 Pr Ph1 Hex Ph14 H 1 1 H
2+
(A‑I‑640) Et Et Et Et Me Ph1 H 1 2 Mg
2+
(A‑I‑641) Et Et Et Et Hex Ph13 H 1 2 Mg
2+
(A‑I‑642) iBu iBu iBu iBu Me Ph1 H 1 2 Mg
2+
(A‑I‑643) Me Ph1 Me Ph1 Hex Ph14 H 1 2 Mg
2+
(A‑I‑644) Et Ph1 Et Ph1 Hex Ph14 H 1 2 Mg
2+
(A‑I‑645) Pr Ph1 Pr Ph1 Hex Ph14 H 1 2 Mg
2+
(A‑I‑646) Et Et Et Et Me Ph1 H 1 2 Zn
2+
(A‑I‑647) Et Et Et Et Hex Ph13 H 1 2 Zn
2+
(A‑I‑648) iBu iBu iBu iBu Me Ph1 H 1 2 Zn
2+
(A‑I‑649) Me Ph1 Me Ph1 Hex Ph14 H 1 2 Zn
2+
(A‑I‑650) Et Ph1 Et Ph1 Hex Ph14 H 1 2 Zn
2+
(A‑I‑651) Pr Ph1 Pr Ph1 Hex Ph14 H 1 2 Zn
2+
(A‑I‑652) Et Et Et Et Me Ph1 H 1 2 Ba
2+
(A‑I‑653) Et Et Et Et Hex Ph13 H 1 2 Ba
2+
(A‑I‑654) iBu iBu iBu iBu Me Ph1 H 1 2 Ba
2+
(A‑I‑655) Me Ph1 Me Ph1 Hex Ph14 H 1 2 Ba
2+
(A‑I‑656) Et Ph1 Et Ph1 Hex Ph14 H 1 2 Ba
2+
(A‑I‑657) Pr Ph1 Pr Ph1 Hex Ph14 H 1 2 Ba
[0165] 表13中,Me表示甲基,Et表示乙基,iPr表示异丙基,Bt表示正丁基,EOE表示乙氧基乙基,Hex表示正己基,Ph1、Ph13、Ph14意味着由下述式表示的基团。
[0166] 式中,*表示键合端。
[0167]
[0168] 化合物(A‑I)也能够将由下述式(A‑III)表示的化合物(以下也称为化合物(A‑III))混合而使用。
[0169]
[0170] [式(A‑III)中,
[0171] R21a~R24a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数1~20的饱和烃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6~20的芳香族烃基或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7~30的芳烷基,该芳香族烃基和该芳烷基可具‑有的取代基可以为‑SO3 ,在该碳数1~20的饱和烃基中,该饱和烃基中所含的氢原子可以被取代或未取代的氨基或卤素原子取代,该碳数1~20的饱和烃基为碳数2~20的烷基的情况下,该烷基中所含的亚甲基可以被替换为氧原子或‑CO‑。不过,该碳数2~20的烷基中,邻接
21a 22a
的亚甲基不会同时被替换为氧原子,末端的亚甲基不会被替换为氧原子或‑CO‑。R 与R
23a 24a
可结合并与它们结合的氮原子一起形成环,R 与R 可以结合并与它们结合的氮原子一起
形成环。
[0172] R27a~R34a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硝基、羟基、‑SO3‑或碳数1~8的烷基,28a 32a
构成该烷基的亚甲基可以被替换为氧原子或‑CO‑。R 与R 可相互结合而形成‑NH‑、‑S‑、或‑SO2‑。
[0173] 环T10表示碳数3~10的芳香族杂环,该芳香族杂环可具有碳数1~20的饱和烃基或‑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6~20的芳香族烃基。该芳香族烃基可具有的取代基可以为‑SO3。
[0174] Mr+和r与上述同义。
[0175] k2表示由式(A‑III)表示的化合物具有的‑SO3‑的个数。
[0176] 不过,由式(A‑III)表示的化合物具有至少1个‑SO3‑。]
[0177] 由R21a~R24a表示的饱和烃基、芳香族烃基、芳烷基各自可列举出与由R41~R44表示的饱和烃基、芳香族烃基、芳烷基同样的基团。
[0178] 另外,作为由R27a~R34a表示的烷基,可列举出与由R47~R54表示的烷基同样的基团。
[0179] 进而,化合物(A‑III)优选具有1个以上的‑SO3‑,具体地,‑SO3‑更优选(a’)被作为27a 34a 21a 24a
R ~R 的任一个而含有,或者(b’)与由上述R ~R 表示的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6~20
21a 24a
的芳香族烃基结合,或者(c’)与由R ~R 表示的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7~30的芳烷基结
3
合,或者(d’)与将由T表示的芳香族杂环的氢原子取代的碳数6~20的芳香族烃基的任一个结合,或者为这些(a’)~(d’)的组合,更优选为(b’)、(c’)、(d’)或这些(b’)~(d’)的组‑
合。‑SO3的数优选为0~6,更优选为1~6,进一步优选为1~3。
[0180] ‑SO3‑可结合于同一芳香族烃环,但优选结合于不同的芳香族烃环。
[0181] 将化合物(A‑I)和化合物(A‑III)混合的情况下,化合物(A‑III)的含量,相对于化合物(A‑I)100摩尔,优选1摩尔以上,更优选为20摩尔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摩尔以上,优选为90摩尔以下,更优选为80摩尔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0摩尔以下。
[0182] 化合物(A‑I)例如能够通过将由式(A‑IV)表示的化合物(以下有时称为化合物(A‑IV))磺化而制成化合物(A‑III),与由下述式(A‑II)表示的化合物反应而制造。化合物(A‑r+I)根据需要可与包含r价的金属离子M 的卤化物(优选地氯化物)、醋酸盐、磷酸盐、硫酸盐、硅酸盐、氰化物等反应。化合物(A‑IV)优选为盐酸盐、磷酸盐、高氯酸盐、BF4盐、PF6盐等。
[0183]
[0184] [式(A‑IV)中,
[0185] R1a~R4a各自独立地表示可被取代或未取代的氨基或卤素原子取代的碳数1~20的饱和烃基、碳数2~20的烷基且构成该烷基的亚甲基被替换为氧原子或‑CO‑的基团、可具
1a
有取代基的碳数6~20的芳香族烃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7~30的芳烷基或氢原子。R 与
2a 3a 4a
R 可结合并与它们结合的氮原子一起形成环,R 与R 可结合并与它们结合的氮原子一起
形成环。
[0186] R7a~R14a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硝基、羟基或碳数1~8的烷基,构成该8a 12a
烷基的亚甲基可被替换为氧原子或‑CO‑。R 与R 可相互结合而形成‑NH‑、‑S‑、或‑SO2‑。
[0187] 环T11表示碳数3~10的芳香族杂环,该芳香族杂环可具有碳数1~20的饱和烃基或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6~20的芳香族烃基。
[0188] M1表示Cl‑、磷酸离子、高氯酸离子、BF4‑、PF6‑。]
[0189] [式(A‑III)中,R21a~R24a、R27a~R34a、环T10、Mr+、r、k2与上述同义。
[0190] 不过,由式(A‑III)表示的化合物具有至少1个‑SO3‑。]
[0191] [式(A‑II)中,Rf与上述同义。]
[0192] [式(A‑I)中,R41~R44、R47~R54、环T1、k、Mr+和r与上述同义。]
[0193] 作为磺化的方法,可列举出公知的各种方法,例如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1994),第59卷,#11,第3232‑3236页中记载的方法。
[0194] 本发明的化合物(A‑I)能够应用于纤维制品,例如通过在纤维材料中混炼、浸渍、附着等而能够使纤维材料着色。
[0195] 本发明的着色组合物包含着色剂(A),着色剂(A)包含化合物(A‑I)。本发明的着色组合物优选还包含溶剂(E),更优选还包含树脂(B)、聚合性化合物(C)、聚合引发剂(D)。可还包含聚合引发助剂(D1)、流平剂(F)。
[0196] 以下有时将包含树脂(B)、聚合性化合物(C)和聚合引发剂(D)的着色组合物称为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0197] 本说明书中,作为各成分例示的化合物,只要无特别说明,则能够单独地使用或将多种组合使用。
[0198] 溶剂(E)
[0199] 对溶剂(E)并无特别限定,能够使用该领域中通常使用的溶剂。例如,可列举酯溶剂(在分子内包含‑COO‑、不含‑O‑的溶剂)、醚溶剂(在分子内包含‑O‑、不含‑COO‑的溶剂)、醚酯溶剂(在分子内包含‑COO‑和‑O‑的溶剂)、酮溶剂(在分子内包含‑CO‑、不含‑COO‑的溶剂)、醇溶剂(在分子内包含OH、不含‑O‑、‑CO‑和‑COO‑的溶剂)、芳香族烃溶剂、酰胺溶剂、二甲基亚砜等。
[0200] 作为酯溶剂,可列举乳酸甲酯、乳酸乙酯、乳酸丁酯、2‑羟基异丁酸甲酯、醋酸乙酯、醋酸正丁酯、醋酸异丁酯、甲酸戊酯、醋酸异戊酯、丙酸丁酯、丁酸异丙酯、丁酸乙酯、丁酸丁酯、丙酮酸甲酯、丙酮酸乙酯、丙酮酸丙酯、乙酰乙酸甲酯、乙酰乙酸乙酯、环己醇乙酸酯、γ‑丁内酯等。
[0201] 作为醚溶剂,可列举乙二醇单甲基醚、乙二醇单乙基醚、乙二醇单丙基醚、乙二醇单丁基醚、二甘醇单甲基醚、二甘醇单乙基醚、二甘醇单丁基醚、丙二醇单甲基醚、丙二醇单乙基醚、丙二醇单丙基醚、丙二醇单丁基醚、3‑甲氧基‑1‑丁醇、3‑甲氧基‑3‑甲基丁醇、四氢呋喃、四氢吡喃、1,4‑二噁烷、二甘醇二甲基醚、二甘醇二乙基醚、二甘醇甲基乙基醚、二甘醇二丙基醚、二甘醇二丁基醚、茴香醚、苯乙醚和甲基茴香醚等。
[0202] 作为醚酯溶剂,可列举甲氧基醋酸甲酯、甲氧基醋酸乙酯、甲氧基醋酸丁酯、乙氧基醋酸甲酯、乙氧基醋酸乙酯、3‑甲氧基丙酸甲酯、3‑甲氧基丙酸乙酯、3‑乙氧基丙酸甲酯、3‑乙氧基丙酸乙酯、2‑甲氧基丙酸甲酯、2‑甲氧基丙酸乙酯、2‑甲氧基丙酸丙酯、2‑乙氧基丙酸甲酯、2‑乙氧基丙酸乙酯、2‑甲氧基‑2‑甲基丙酸甲酯、2‑乙氧基‑2‑甲基丙酸乙酯、3‑甲氧基丁基乙酸酯、3‑甲基‑3‑甲氧基丁基乙酸酯、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丙二醇单乙基醚乙酸酯、丙二醇单丙基醚乙酸酯、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乙二醇单乙基醚乙酸酯、二甘醇单乙基醚乙酸酯、二甘醇单丁基醚乙酸酯和二丙二醇甲基醚乙酸酯等。
[0203] 作为酮溶剂,可列举4‑羟基‑4‑甲基‑2‑戊酮、丙酮、2‑丁酮、2‑庚酮、3‑庚酮、4‑庚酮、4‑甲基‑2‑戊酮、环戊酮、环己酮和异佛尔酮等。
[0204] 作为醇溶剂,可列举甲醇、乙醇、丙醇、丁醇、己醇、环己醇、乙二醇、丙二醇和甘油等。
[0205] 作为芳香族烃溶剂,可列举苯、甲苯、二甲苯和1,3,5‑三甲基苯等。
[0206] 作为酰胺溶剂,可列举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和N‑甲基吡咯烷酮等。
[0207] 这些溶剂可单独使用,也可将2种以上并用。
[0208] 其中,优选乙二醇单甲基醚、乙二醇单丁基醚、丙二醇单甲基醚、二甘醇单甲基醚、二甘醇单乙基醚、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二丙二醇甲基醚乙酸酯、3‑甲氧基‑1‑丁醇、3‑甲氧基丁基乙酸酯、3‑乙氧基丙酸乙酯、乳酸乙酯、N‑甲基吡咯烷酮、4‑羟基‑4‑甲基‑2‑戊酮、N,N‑二甲基甲酰胺等,更优选乙二醇单丁基醚、丙二醇单甲基醚、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二丙二醇甲基醚乙酸酯、3‑甲氧基‑1‑丁醇、3‑甲氧基丁基乙酸酯、3‑乙氧基丙酸乙酯、乳酸乙酯、N‑甲基吡咯烷酮。
[0209] 包含溶剂(E)的情况下,溶剂(E)的含有率,相对于着色组合物的总量,优选为70~95质量%,更优选为75~92质量%。换言之,着色组合物的固体成分的总量优选为5~30质量%,更优选为8~25质量%。如果溶剂(E)的含有率在上述的范围,则涂布时的平坦性变得良好,另外形成了滤色器时色浓度不会不足,因此具有显示特性变得良好的倾向。
[0210] 本说明书中“固体成分的总量”是指从着色组合物中将溶剂(E)除去了的成分的合计量。固体成分的总量及相对于其的各成分的含量例如能够采用液相色谱或气相色谱等公知的分析手段测定。
[0211] 着色剂(A)
[0212] 着色剂(A)可单独地使用以本发明的化合物(A‑I)作为有效成分的染料,但为了调色,即,为了调整分光特性,可还包含其他的染料(A1)、颜料(P)、或它们的混合物。
[0213] 作为染料(A1),可列举油溶性染料、酸性染料、碱性染料、直接染料、媒染染料、酸性染料的胺盐、酸性染料的磺酰胺衍生物等染料,可列举例如在色指数(The Society of Dyers and Colourists出版)中分类为染料的化合物、染色笔记(色染社)中记载的公知的染料。此外,根据化学结构,可列举偶氮染料、菁染料、三苯基甲烷染料、呫吨染料、酞菁染料、萘醌染料、醌亚胺染料、次甲基染料、偶氮甲碱染料、方酸染料、吖啶染料、苯乙烯基染料、香豆素染料、喹啉染料和硝基染料等。这些中,优选使用有机溶剂可溶性染料。
[0214] 作为染料(A1),具体地,可列举出C.I.溶剂黄4(以下省略C.I.溶剂黄的记载,只记载序号。)、14、15、23、24、25、38、62、63、68、79、81、82、83、89、94、98、99、162;
[0215] C.I.溶剂红24、45、49、90、91、118、119、122、124、125、127、130、132、145、160、218;
[0216] C.I.溶剂橙2、7、11、15、26、41、54、56、99;
[0217] C.I.溶剂蓝4、5、37、67、70、90;
[0218] C.I.溶剂绿1、4、5、7、34、35等C.I.溶剂染料、
[0219] C.I.酸性黄1、3、7、9、11、17、23、25、29、34、36、38、40、42、54、65、72、73、76、79、91、92、97、98、99、111、112、113、114、116、119、123、128、134、135、138、139、140、144、150、151、
155、157、160、161、163、168、169、172、177、178、179、184、190、193、196、197、199、202、203、
204、205、207、211、212、214、220、221、228、230、232、235、238、240、242、243、251、274、289;
[0220] C.I.酸性红1、4、8、14、17、18、26、27、29、31、34、35、37、42、44、50、51、52、57、66、73、87、88、91、92、94、97、103、111、114、129、133、134、138、143、145、150、151、158、176、182、
183、195、198、206、211、215、216、217、227、228、249、252、257、258、260、261、266、268、270、
274、277、280、281、289、308、312、315、316、339、341、345、346、349、382、383、388、394、401、
412、417、418、422、426;
[0221] C.I.酸性橙6、7、8、10、12、26、50、51、52、56、62、63、64、74、75、94、95、107、108、169、173;
[0222] C.I.酸性紫6B、7、9、17、19、30、102、120;
[0223] C.I.酸性蓝1、7、9、15、18、22、29、42、59、60、62、70、72、74、82、83、86、87、90、92、93、100、102、103、104、113、117、120、126、130、131、142、147、151、154、158、161、166、167、
168、170、171、184、187、192、199、210、229、234、236、242、243、256、259、267、285、296、315、
335;
[0224] C.I.酸性绿1、3、5、9、16、50、58、63、65、80、104、105、106、109等C.I.酸性染料、[0225] C.I.直接黄2、33、34、35、38、39、43、47、50、54、58、68、69、70、71、86、93、94、95、98、102、108、109、129、136、138、141;
[0226] C.I.直接红79、82、83、84、91、92、96、97、98、99、105、106、107、172、173、176、177、179、181、182、184、204、207、211、213、218、220、221、222、232、233、234、241、243、246、250;
[0227] C.I.酸性橙6、7、8、10、12、26、50、51、52、56、62、63、64、74、75、94、95、107、108、149、162、169、173;
[0228] C.I.直接黄2、4、28、33、34、35、38、39、43、44、47、50、54、58、68、69、70、71、86、93、94、95、98、102、108、109、129、132、136、138、141;
[0229] C.I.直接橙26、34、39、41、46、50、52、56、57、61、64、65、68、70、96、97、106、107;
[0230] C.I.直接紫47、52、54、59、60、65、66、79、80、81、82、84、89、90、93、95、96、103、104;
[0231] C.I.直接蓝1、2、6、8、15、22、25、41、57、71、76、78、80、81、84、85、86、90、93、94、95、97、98、99、100、101、106、107、108、109、113、114、115、117、119、120、137、149、150、153、155、
156、158、159、160、161、162、163、164、165、166、167、168、170、171、172、173、188、189、190、
192、193、194、195、196、198、199、200、201、202、203、207、209、210、212、213、214、222、225、
226、228、229、236、237、238、242、243、244、245、246、247、248、249、250、251、252、256、257、
259、260、268、274、275、293;
[0232] C.I.直接绿25、27、31、32、34、37、63、65、66、67、68、69、72、77、79、82等C.I.直接染料、
[0233] C.I.分散黄51、54、76等C.I.分散染料、
[0234] C.I.碱性红1、10;
[0235] C.I.碱性蓝1、3、5、7、9、19、24、25、26、28、29、40、41、54、58、59、64、65、66、67、68;
[0236] C.I.碱性绿1等C.I.碱性染料、
[0237] C.I.活性黄2、76、116;
[0238] C.I.活性橙16;
[0239] C.I.活性红36等C.I.活性染料、
[0240] C.I.媒染黄5、8、10、16、20、26、30、31、33、42、43、45、56、61、62、65;
[0241] C.I.媒染红1、2、4、9、12、14、17、18、19、22、23、24、25、26、27、30、32、33、36、37、38、39、41、43、45、46、48、53、56、63、71、74、85、86、88、90、94、95;
[0242] C.I.媒染橙3、4、5、8、12、13、14、20、21、23、24、28、29、32、34、35、36、37、42、43、47、48;
[0243] C.I.媒染紫1、2、4、5、7、14、22、24、30、31、32、37、40、41、44、45、47、48、53、58;
[0244] C.I.媒染蓝1、2、3、7、9、12、13、15、16、19、20、21、22、26、30、31、39、40、41、43、44、49、53、61、74、77、83、84;
[0245] C.I.媒染绿1、3、4、5、10、15、26、29、33、34、35、41、43、53等C.I.媒染染料、[0246] C.I.还原绿1等C.I.还原染料等。其中优选紫色染料。
[0247] 作为颜料(P),并无特别限定,能够使用公知的颜料,例如可列举出色指数(The Society of Dyers and Colourists出版)中分类为颜料的颜料。
[0248] 作为颜料,例如可列举出
[0249] C.I.颜料黄1、3、12、13、14、15、16、17、20、24、31、53、83、86、93、94、109、110、117、125、128、129、137、138、139、147、148、150、153、154、166、173、194、214等黄色颜料;
[0250] C.I.颜料橙13、31、36、38、40、42、43、51、55、59、61、64、65、71、73等橙色的颜料;
[0251] C.I.颜料红9、97、105、122、123、144、149、166、168、176、177、180、192、209、215、216、224、242、254、255、264、265等红色颜料;
[0252] C.I.颜料蓝15、15:3、15:4、15:6、60等青色颜料;
[0253] C.I.颜料紫1、19、23、29、32、36、38等紫色颜料;
[0254] C.I.颜料绿7、36、58等绿色颜料;
[0255] C.I.颜料棕23、25等棕色颜料;
[0256] C.I.颜料黑1、7等黑色颜料等。
[0257] 颜料(P)优选为酞菁颜料和二噁嗪颜料,更优选为选自C.I.颜料蓝15:6和颜料紫23中的至少一种。通过包含上述的颜料,透射光谱的最适化容易,滤色器的耐光性和耐化学品性变得良好。
[0258] 对于颜料,根据需要,可实施松香处理、使用了导入了酸性基团或碱性基团的颜料衍生物等的表面处理、采用高分子化合物等的对颜料表面的接枝处理、采用硫酸微粒化法等的微粒化处理、或者采用用于将杂质除去的有机溶剂、水等的洗净处理、离子性杂质的采用离子交换法等的除去处理等。颜料优选粒径是均一的。
[0259] 颜料通过含有颜料分散剂而进行分散处理,能够得到颜料在溶液中均匀地分散的状态的颜料分散液。颜料可各自单独地进行分散处理,也可将多种混合进行分散处理。
[0260] 作为上述颜料分散剂,例如可列举出表面活性剂,可以是阳离子系、阴离子系、非离子系、两性的任一种的表面活性剂。具体地,可列举出聚酯系、多胺系、丙烯酸系等的颜料分散剂等。这些颜料分散剂可单独使用或者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作为颜料分散剂,以商品名表示,可列举出KP(信越化学工业(株)制造)、フローレン(共荣社化学(株)制造)、ソルスパース(注册商标)(ゼネカ(株)制造)、EFKA(注册商标)(BASF公司制造)、アジスパー(注册商标)(味之素ファインテクノ(株)制造)、Disperbyk(注册商标)(ビックケミー株式会社制造)等。
[0261] 使用颜料分散剂的情况下,其使用量相对于颜料100质量份,优选为10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5质量份以上且50质量份以下。如果颜料分散剂的使用量在上述的范围,则具有得到均匀的分散状态的颜料分散液的倾向。
[0262] 化合物(A‑I)的含有率,相对于固体成分的总量,优选为5质量%以上且7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5质量%以上且6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
[0263] 另外,化合物(A‑I)的含有率,相对于着色剂(A)的总量,优选为1质量%以上且10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上且100质量%以下。
[0264] 另外,将化合物(A‑I)与化合物(A‑III)混合使用的情况下,化合物(A‑I)与化合物(A‑III)的合计的含有率,相对于固体成分的总量,优选为10质量%以上且7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5质量%以上且60质量%以下。
[0265] 包含染料(A1)的情况下,其含有率相对于着色剂(A)的总量,优选为0.5质量%以上且9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0.5质量%以上且70质量%以下。包含颜料(P)的情况下,其含有率相对于着色剂(A)的总量,优选为1质量%以上且99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质量%以上且70质量%以下。
[0266] 着色剂(A)的含有率,相对于固体成分的总量,优选为5质量%以上且7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5质量%以上且6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
[0267] 树脂(B)
[0268] 树脂(B)优选为碱可溶性树脂(B)。碱可溶性树脂(B)(以下有时称为“树脂(B)”)是包含来自从不饱和羧酸和不饱和羧酸酐中选择的至少一种的单体(Ba)的结构单元的共聚物。
[0269] 作为这样的树脂(B),可列举以下的树脂[K1]~[K6]等。
[0270] 树脂[K1]具有来自选自不饱和羧酸和不饱和羧酸酐中的至少一种的单体(a)(以下有时称为“(a)”)的结构单元和来自具有碳数2~4的环状醚结构和烯属不饱和键的单体(b)(以下有时称为“(b)”)的结构单元的共聚物;
[0271] 树脂[K2]具有来自(a)的结构单元和来自(b)的结构单元、以及来自可与(a)共聚的单体(c)(不过,与(a)和(b)不同。)(以下有时称为“(c)”)的结构单元的共聚物;
[0272] 树脂[K3]具有来自(a)的结构单元和来自(c)的结构单元的共聚物;
[0273] 树脂[K4]具有使(b)与来自(a)的结构单元加成的结构单元和来自(c)的结构单元的树脂(共聚物);
[0274] 树脂[K5]具有使(a)与来自(b)的结构单元加成的结构单元和来自(c)的结构单元的树脂(共聚物);
[0275] 树脂[K6]具有使(a)加成于来自(b)的结构单元、进而使羧酸酐加成的结构单元和来自(c)的结构单元的树脂(共聚物)。
[0276] 作为(a),具体地,可列举例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巴豆酸、邻‑、间‑、对‑乙烯基苯甲酸等不饱和单羧酸类;
[0277] 马来酸、富马酸、柠康酸、中康酸、衣康酸、3‑乙烯基邻苯二甲酸、4‑乙烯基邻苯二甲酸、3,4,5,6‑四氢邻苯二甲酸、1,2,3,6‑四氢邻苯二甲酸、二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1,4‑环己烯二羧酸等不饱和二羧酸类;
[0278] 甲基‑5‑降冰片烯‑2,3‑二羧酸、5‑羧基双环[2.2.1]庚‑2‑烯、5,6‑二羧基双环[2.2.1]庚‑2‑烯、5‑羧基‑5‑甲基双环[2.2.1]庚‑2‑烯、5‑羧基‑5‑乙基双环[2.2.1]庚‑2‑烯、5‑羧基‑6‑甲基双环[2.2.1]庚‑2‑烯、5‑羧基‑6‑乙基双环[2.2.1]庚‑2‑烯等含有羧基的双环不饱和化合物类;
[0279] 马来酸酐、柠康酸酐、衣康酸酐、3‑乙烯基邻苯二甲酸酐、4‑乙烯基邻苯二甲酸酐、3,4,5,6‑四氢邻苯二甲酸酐、1,2,3,6‑四氢邻苯二甲酸酐、二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5,6‑二羧基双环[2.2.1]庚‑2‑烯酐等不饱和二羧酸酐类;
[0280] 琥珀酸单[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酯、邻苯二甲酸单[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酯等2元以上的多元羧酸的不饱和单[(甲基)丙烯酰氧基烷基]酯类;
[0281] α‑(羟基甲基)丙烯酸这样的在同一分子中含有羟基和羧基的不饱和丙烯酸酯类等。
[0282] 这些中,从共聚反应性的方面、得到的树脂在碱水溶液中的溶解性的方面出发,优选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酐等。
[0283] (b)是指例如具有碳数2~4的环状醚结构(例如,选自环氧乙烷环、氧杂环丁烷环和四氢呋喃环中的至少1种)和烯属不饱和键的聚合性化合物。
[0284] (b)优选具有碳数2~4的环状醚和(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单体。
[0285] 应予说明,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表示选自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中的至少1种。“(甲基)丙烯酰基”和“(甲基)丙烯酸酯”等的表述也具有同样的意思。
[0286] 作为(b),可列举例如具有环氧乙基和烯属不饱和键的单体(b1)(以下有时称为“(b1)”)、具有氧杂环丁基和烯属不饱和键的单体(b2)(以下有时称为“(b2)”)、具有四氢呋喃基和烯属不饱和键的单体(b3)(以下有时称为“(b3)”)等。
[0287] 作为(b1),可列举例如具有直链状或分支链状的脂肪族不饱和烃被环氧化的结构的单体(b1‑1)(以下有时称为“(b1‑1)”)、具有脂环式不饱和烃被环氧化的结构的单体(b1‑2)(以下有时称为“(b1‑2)”)。
[0288] 作为(b1‑1),可列举(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β‑甲基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β‑乙基缩水甘油酯、缩水甘油基乙烯基醚、邻‑乙烯基苄基缩水甘油基醚、间‑乙烯基苄基缩水甘油基醚、对‑乙烯基苄基缩水甘油基醚、α‑甲基‑邻‑乙烯基苄基缩水甘油基醚、α‑甲基‑间‑乙烯基苄基缩水甘油基醚、α‑甲基‑对‑乙烯基苄基缩水甘油基醚、2,3‑双(缩水甘油氧基甲基)苯乙烯、2,4‑双(缩水甘油氧基甲基)苯乙烯、2,5‑双(缩水甘油氧基甲基)苯乙烯、2,6‑双(缩水甘油氧基甲基)苯乙烯、2,3,4‑三(缩水甘油氧基甲基)苯乙烯、2,3,5‑三(缩水甘油氧基甲基)苯乙烯、2,3,6‑三(缩水甘油氧基甲基)苯乙烯、3,4,5‑三(缩水甘油氧基甲基)苯乙烯、2,4,6‑三(缩水甘油氧基甲基)苯乙烯等。
[0289] 作为(b1‑2),可列举乙烯基环己烯一氧化物、1,2‑环氧‑4‑乙烯基环己烷(例如,セロキサイド(注册商标)2000;(株)大赛璐制造)、(甲基)丙烯酸3,4‑环氧环己基甲酯(例如,サイクロマー(注册商标)A400;(株)大赛璐制造)、(甲基)丙烯酸3,4‑环氧环己基甲酯(例如,サイクロマーM100;(株)大赛璐制造)、由式(BI)表示的化合物和由式(BII)表示的化合物等。
[0290]
[0291] [式(BI)和式(BII)中,Ra和Rb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者碳数1~4的烷基,该烷基中所含的氢原子可被羟基取代。
[0292] Xa和Xb表示单键、*‑Rc‑、*‑Rc‑O‑、*‑Rc‑S‑或*‑Rc‑NH‑。
[0293] Rc表示碳数1~6的亚烷基。
[0294] *表示与O的键合端。]
[0295] 作为Ra、Rb的碳数1~4的烷基,可列举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叔丁基等。
[0296] 作为Ra、Rb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的烷基,可列举羟基甲基、1‑羟基乙基、2‑羟基乙基、1‑羟基丙基、2‑羟基丙基、3‑羟基丙基、1‑羟基‑1‑甲基乙基、2‑羟基‑1‑甲基乙基、1‑羟基丁基、2‑羟基丁基、3‑羟基丁基、4‑羟基丁基等。
[0297] 作为Ra和Rb,优选氢原子、碳数1~4的烷基、或碳数1~4的羟基烷基,更优选为氢原子、或碳数1~4的烷基,具体地,优选地可列举出氢原子、甲基、乙基、羟基甲基、1‑羟基乙基、2‑羟基乙基,更优选地可列举出氢原子、甲基。
[0298] 作为Rc的亚烷基,可列举出直链状或分支链状的亚烷基,具体地,可列举出亚甲基、亚乙基、丙烷‑1,3‑二基、丁烷‑1,4‑二基、戊烷‑1,5‑二基、己烷‑1,6‑二基等直链状亚烷基;丙烷‑1,2‑二基等分支链状亚烷基。
[0299] 作为Xa和Xb,优选单键、*‑Rc‑、或*‑Rc‑O‑,更优选为单键、或*‑Rc‑O‑,特别优选为单键、亚甲基、亚乙基、*‑CH2‑O‑和*‑CH2CH2‑O‑,更优选地可列举出单键、*‑CH2CH2‑O‑(*表示与O的键合端)。
[0300] 作为由式(BI)表示的化合物,可列举出由式(BI‑1)~式(BI‑15)的任一个表示的化合物等。其中,优选由式(BI‑1)、式(BI‑3)、式(BI‑5)、式(BI‑7)、式(BI‑9)或式(BI‑11)~式(BI‑15)表示的化合物,更优选由式(BI‑1)、式(BI‑7)、式(BI‑9)或式(BI‑15)表示的化合物。
[0301]
[0302] 作为由式(BII)表示的化合物,可列举出由式(BII‑1)~式(BII‑15)的任一个表示的化合物等。其中,优选由式(BII‑1)、式(BII‑3)、式(BII‑5)、式(BII‑7)、式(BII‑9)或式(BII‑11)~式(BII‑15)表示的化合物,更优选由式(BII‑1)、式(BII‑7)、式(BII‑9)或式(BII‑15)表示的化合物。
[0303]
[0304]
[0305] 由式(BI)表示的化合物和由式(BII)表示的化合物可各自单独使用,也可将由式(BI)表示的化合物与由式(BII)表示的化合物并用。将它们并用的情况下,由式(BI)表示的化合物和由式(BII)表示的化合物的含有比率以摩尔基准计,优选为5:95~95:5,更优选为
10:90~90:10,进一步优选为20:80~80:20。
[0306] 作为(b2),更优选具有氧杂环丁基和(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单体。作为(b2),可列举3‑甲基‑3‑甲基丙烯酰氧基甲基氧杂环丁烷、3‑甲基‑3‑丙烯酰氧基甲基氧杂环丁烷、3‑乙基‑3‑甲基丙烯酰氧基甲基氧杂环丁烷、3‑乙基‑3‑丙烯酰氧基甲基氧杂环丁烷、3‑甲基‑3‑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氧杂环丁烷、3‑甲基‑3‑丙烯酰氧基乙基氧杂环丁烷、3‑乙基‑3‑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氧杂环丁烷、3‑乙基‑3‑丙烯酰氧基乙基氧杂环丁烷等。
[0307] 作为(b3),更优选具有四氢呋喃基和(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单体。作为(b3),具体地,可列举丙烯酸四氢糠酯(例如,ビスコートV#150、大阪有机化学工业(株)制造)、甲基丙烯酸四氢糠酯等。
[0308] 作为(b),在能够进一步提高得到的滤色器的耐热性、耐化学品性等的可靠性的方面,优选为(b1)。进而,在着色组合物的保存稳定性优异的方面,更优选(b1‑2)。
[0309] 作为(c),可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仲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环戊酯、(甲基)丙2,6
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2‑甲基环己酯、(甲基)丙烯酸三环[5.2.1.0 ]癸烷‑8‑基酯(在该技术领域中,作为惯用名,称为“(甲基)丙烯酸双环戊酯”。此外,有时称为“(甲基)丙烯酸
2,6
三环癸酯”。)、(甲基)丙烯酸三环[5.2.1.0 ]癸烯‑8‑基酯(该技术领域中,作为惯用名,称为“(甲基)丙烯酸双环戊烯酯”。)、(甲基)丙烯酸双环戊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金刚烷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甲基)丙烯酸炔丙酯、(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萘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等(甲基)丙烯酸酯类;
[0310] (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等含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类;
[0311] 马来酸二乙酯、富马酸二乙酯、衣康酸二乙酯等二羧酸二酯;
[0312] 双环[2.2.1]庚‑2‑烯、5‑甲基双环[2.2.1]庚‑2‑烯、5‑乙基双环[2.2.1]庚‑2‑烯、5‑羟基双环[2.2.1]庚‑2‑烯、5‑羟基甲基双环[2.2.1]庚‑2‑烯、5‑(2’‑羟基乙基)双环[2.2.1]庚‑2‑烯、5‑甲氧基双环[2.2.1]庚‑2‑烯、5‑乙氧基双环[2.2.1]庚‑2‑烯、5,6‑二羟基双环[2.2.1]庚‑2‑烯、5,6‑二(羟基甲基)双环[2.2.1]庚‑2‑烯、5,6‑二(2’‑羟基乙基)双环[2.2.1]庚‑2‑烯、5,6‑二甲氧基双环[2.2.1]庚‑2‑烯、5,6‑二乙氧基双环[2.2.1]庚‑2‑烯、5‑羟基‑5‑甲基双环[2.2.1]庚‑2‑烯、5‑羟基‑5‑乙基双环[2.2.1]庚‑2‑烯、5‑羟基甲基‑5‑甲基双环[2.2.1]庚‑2‑烯、5‑叔‑丁氧基羰基双环[2.2.1]庚‑2‑烯、5‑环己氧基羰基双环[2.2.1]庚‑2‑烯、5‑苯氧基羰基双环[2.2.1]庚‑2‑烯、5,6‑双(叔‑丁氧基羰基)双环[2.2.1]庚‑2‑烯、5,6‑双(环己氧基羰基)双环[2.2.1]庚‑2‑烯等双环不饱和化合物类;
[0313] N‑苯基马来酰亚胺、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N‑苄基马来酰亚胺、N‑琥珀酰亚氨基‑3‑马来酰亚胺苯甲酸盐、N‑琥珀酰亚氨基‑4‑马来酰亚胺丁酸盐、N‑琥珀酰亚氨基‑6‑马来酰亚胺己酸盐、N‑琥珀酰亚氨基‑3‑马来酰亚胺丙酸盐、N‑(9‑吖啶基)马来酰亚胺等二羰基亚胺衍生物类;
[0314] 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间‑甲基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乙烯基甲苯、对‑甲氧基苯乙烯等含有乙烯基的芳香族化合物;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含有乙烯基的腈;氯乙烯、偏氯乙烯等卤代烃;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等含有乙烯基的酰胺;醋酸乙烯酯等酯;1,3‑丁二烯、异戊二烯、2,3‑二甲基‑1,3‑丁二烯等二烯等。
[0315] 这些中,作为(c),从共聚反应性和耐热性的方面出发,优选含有乙烯基的芳香族化合物、二羰基亚胺衍生物类、双环不饱和化合物类。具体地,优选苯乙烯、乙烯基甲苯、N‑苯基马来酰亚胺、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N‑苄基马来酰亚胺、双环[2.2.1]庚‑2‑烯等。
[0316] 树脂[K1]中,来自各个单体的结构单元的比率,在构成树脂[K1]的全部结构单元中,优选为
[0317] 来自(a)的结构单元:2~60摩尔%
[0318] 来自(b)的结构单元:40~98摩尔%,
[0319] 更优选为
[0320] 来自(a)的结构单元:10~50摩尔%
[0321] 来自(b)的结构单元:50~90摩尔%。
[0322] 如果树脂[K1]的结构单元的比率在上述的范围内,存在着色组合物的保存稳定性、形成着色图案时的显影性、和得到的滤色器的耐溶剂性优异的倾向。
[0323] 树脂[K1]能够例如参考文献《高分子合成的实验法》(大津隆行著出版社(株)化学同人第1版第1次印刷1972年3月1日发行)中记载的方法和该文献中记载的引用文献来制造。
[0324] 具体地,可列举通过将(a)和(b)的规定量、聚合引发剂和溶剂等装入反应容器中,例如,用氮将氧置换,从而形成脱氧气氛,边搅拌边加热和保温的方法。应予说明,对于在此使用的聚合引发剂和溶剂等并无特别限定,能够使用该领域中通常使用的物质。作为聚合引发剂,可列举例如偶氮化合物(2,2’‑偶氮二异丁腈、2,2’‑偶氮二(2,4‑二甲基戊腈)等)、有机过氧化物(过氧化苯甲酰等),作为溶剂,只要将各单体溶解即可,可列举作为本发明的着色组合物的溶剂(E)列举的溶剂等。
[0325] 应予说明,对于得到的共聚物,可原样地使用反应后的溶液,也可使用浓缩或稀释的溶液,也可使用采用再沉淀等方法作为固体(粉体)取出的产物。特别地,该聚合时,作为溶剂,通过使用本发明的着色组合物中所含的溶剂,能够原样地将反应后的溶液在本发明的着色组合物的制备中使用,因此能够使本发明的着色组合物的制造工序简化。
[0326] 树脂[K2]中,来自各个单体的结构单元的比率,在构成树脂[K2]的全部结构单元中,优选为
[0327] 来自(a)的结构单元:2~45摩尔%
[0328] 来自(b)的结构单元:2~95摩尔%
[0329] 来自(c)的结构单元:1~65摩尔%,
[0330] 更优选为
[0331] 来自(a)的结构单元:5~40摩尔%
[0332] 来自(b)的结构单元:5~80摩尔%
[0333] 来自(c)的结构单元:5~60摩尔%。
[0334] 如果树脂[K2]的结构单元的比率在上述的范围内,存在着色组合物的保存稳定性、形成着色图案时的显影性、以及得到的滤色器的耐溶剂性、耐热性和机械强度优异的倾向。
[0335] 树脂[K2]能够例如与作为树脂[K1]的制造方法记载的方法同样地制造。
[0336] 树脂[K3]中,来自各个单体的结构单元的比率,在构成树脂[K3]的全部结构单元中,优选为
[0337] 来自(a)的结构单元:2~60摩尔%
[0338] 来自(c)的结构单元:40~98摩尔%,
[0339] 更优选为
[0340] 来自(a)的结构单元:10~50摩尔%
[0341] 来自(c)的结构单元:50~90摩尔%。
[0342] 树脂[K3]能够例如与作为树脂[K1]的制造方法记载的方法同样地制造。
[0343] 树脂[K4]能够通过得到(a)与(c)的共聚物,使(b)具有的碳数2~4的环状醚与(a)具有的羧酸和/或羧酸酐加成而制造。
[0344] 首先,能够与作为树脂[K1]的制造方法记载的方法同样地制造(a)与(c)的共聚物。这种情形下,来自各个单体的结构单元的比率优选为与树脂[K3]中列举的比率相同的比率。
[0345] 接下来,使(b)具有的碳数2~4的环状醚与上述共聚物中的来自(a)的羧酸和/或羧酸酐的一部分反应。
[0346] 接着(a)与(c)的共聚物的制造,将烧瓶内气氛由氮置换为空气,将(b)、羧酸或羧酸酐与环状醚的反应催化剂(例如三(二甲基氨基甲基)苯酚等)和阻聚剂(例如氢醌等)等装入烧瓶内,例如,在60~130℃下反应1~10小时,从而能够制造树脂[K4]。
[0347] (b)的使用量,相对于(a)100摩尔,优选5~80摩尔,更优选为10~75摩尔。通过将(b)的使用量调整到该范围,存在着色组合物的保存稳定性、形成图案时的显影性、以及得到的图案的耐溶剂性、耐热性、机械强度和感度的平衡变得良好的倾向。由于环状醚的反应性高,未反应的(b)不易残存,因此作为用于树脂[K4]的(b),优选(b1),更优选(b1‑1)。
[0348] 上述反应催化剂的使用量,相对于(a)、(b)和(c)的合计量100质量份,优选0.001~5质量份。上述阻聚剂的使用量,相对于(a)、(b)和(c)的合计量100质量份,优选0.001~5质量份。
[0349] 对于各试剂的进料方法、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反应条件,能够考虑制造设备、聚合产生的放热量等适当地调整。再有,与聚合条件同样地,能够考虑制造设备、聚合产生的放热量等,适当地调整进料方法、反应温度。
[0350] 制造树脂[K5]时,作为第一阶段,与上述的树脂[K1]的制造方法同样地,得到(b)与(c)的共聚物。与上述同样地,得到的共聚物可原样地使用反应后的溶液,也可使用浓缩或稀释的溶液,也可使用采用再沉淀等方法作为固体(粉体)取出的产物。
[0351] 来自(b)和(c)的结构单元的比率,相对于构成上述(b)和(c)的共聚物的全部结构单元的合计摩尔数,优选各自为
[0352] 来自(b)的结构单元:5~95摩尔%
[0353] 来自(c)的结构单元:5~95摩尔%,
[0354] 更优选为
[0355] 来自(b)的结构单元:10~90摩尔%
[0356] 来自(c)的结构单元:10~90摩尔%。
[0357] 进而,作为第二阶段,在与树脂[K4]的制造方法同样的条件下,通过使(a)具有的羧酸或羧酸酐与(b)和(c)的共聚物具有的来自(b)的环状醚反应,从而能够得到树脂[K5]。
[0358] 第二阶段中,与上述(b)和(c)的共聚物反应的(a)的使用量,相对于(b)100摩尔,优选5~80摩尔。由于环状醚的反应性高,未反应的(b)不易残存,因此作为用于树脂[K5]的(b),优选(b1),更优选(b1‑1)。
[0359] 树脂[K6]是进一步使羧酸酐与树脂[K5]反应而成的树脂。使羧酸酐与由环状醚与由羧酸或羧酸酐的反应产生的羟基反应。
[0360] 树脂[K6]是进一步使羧酸酐与树脂[K5]反应而得到的树脂,具体地,能够通过使羧酸酐与通过来自(b)的环状醚和(a)的羧酸或羧酸酐的反应而产生的羟基反应而制造。
[0361] 作为羧酸酐,可列举马来酸酐、柠康酸酐、衣康酸酐、3‑乙烯基邻苯二甲酸酐、4‑乙烯基邻苯二甲酸酐、3,4,5,6‑四氢邻苯二甲酸酐、1,2,3,6‑四氢邻苯二甲酸酐、二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5,6‑二羧基双环[2.2.1]庚‑2‑烯酐等。羧酸酐的使用量,相对于(a)的使用量1摩尔,优选0.5~1摩尔。
[0362] 作为树脂(B),具体地,可列举(甲基)丙烯酸3,4‑环氧环己基甲酯/(甲基)丙烯酸2.6
共聚物、(甲基)丙烯酸3,4‑环氧三环[5.2.1.0 ]癸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等树脂[K1];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缩水甘
2.6
油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3,4‑环氧三环[5.2.1.0 ]癸酯/(甲基)
2.6
丙烯酸/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共聚物、(甲基)丙烯酸3,4‑环氧三环[5.2.1.0 ]癸酯/(甲基)丙烯酸/乙烯基甲苯共聚物、3‑甲基‑3‑(甲基)丙烯酰氧基甲基氧杂环丁烷/(甲基)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等树脂[K2];(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三环癸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等树脂
[K3];使(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与(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加成而成的树脂、使(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与(甲基)丙烯酸三环癸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加成而成的树脂、使(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与(甲基)丙烯酸三环癸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加成而成的树脂等树脂[K4];使(甲基)丙烯酸与(甲基)丙烯酸三环癸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共聚物反应的树脂、使(甲基)丙烯酸与(甲基)丙烯酸三环癸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共聚物反应而成的树脂等树脂[K5];使(甲基)丙烯酸与(甲基)丙烯酸三环癸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共聚物反应而成的树脂
进一步与四氢邻苯二甲酸酐反应而成的树脂等树脂[K6]等。
[0363] 树脂(B)优选为选自树脂[K1]、树脂[K2]和树脂[K3]中的一种,更优选为选自树脂[K2]和树脂[K3]中的一种。如果为这些树脂,则着色组合物的显影性优异。从着色图案与基板的密合性的观点出发,更优选树脂[K2]。
[0364] 树脂(B)的聚苯乙烯换算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3000~100000,更优选为5000~50000,进一步优选为5000~30000。如果分子量在上述的范围内,则存在涂膜硬度提高、残膜率也高、未曝光部对于显影液的溶解性良好、着色图案的分辨率提高的倾向。
[0365] 树脂(B)的分散度[重均分子量(Mw)/数均分子量(Mn)]优选为1.1~6,更优选为1.2~4。
[0366] 树脂(B)的固体成分换算的酸值优选为30~170mg‑KOH/g,更优选为40~150mg‑KOH/g,进一步优选为50~135mg‑KOH/g。在此,酸值是作为中和树脂(B)1g所需的氢氧化钾的量(mg)测定的值,例如,能够通过使用氢氧化钾水溶液进行滴定而求出。
[0367] 包含树脂(B)的情况下,树脂(B)的含有率,相对于固体成分的总量,优选为7~70质量%,更优选为13~65质量%,进一步优选为17~60质量%。如果树脂(B)的含有率在上述的范围内,能够形成着色图案,而且存在着色图案的分辨率和残膜率提高的倾向。
[0368] 聚合性化合物(C)
[0369] 聚合性化合物(C)是能够利用由聚合引发剂(D)产生的活性自由基和/或酸进行聚合的化合物,可列举例如具有聚合性的烯属不饱和键的化合物等,优选为(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
[0370] 作为具有1个烯属不饱和键的聚合性化合物,可列举例如壬基苯基卡必醇丙烯酸酯、2‑羟基‑3‑苯氧基丙基丙烯酸酯、2‑乙基己基卡必醇丙烯酸酯、丙烯酸2‑羟基乙酯、N‑乙烯基吡咯烷酮等以及上述的(Ba)、(Bb)和(Bc)。
[0371] 作为具有2个烯属不饱和键的聚合性化合物,可列举例如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甘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双酚A的双(丙烯酰氧基乙基)醚、3‑甲基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
[0372] 其中,聚合性化合物(C)优选为具有3个以上的烯属不饱和键的聚合性化合物。作为这样的聚合性化合物,可列举例如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三季戊四醇八(甲基)丙烯酸酯、三季戊四醇七(甲基)丙烯酸酯、四季戊四醇十(甲基)丙烯酸酯、四季戊四醇九(甲基)丙烯酸酯、三(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脲酸酯、乙二醇改性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乙二醇改性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丙二醇改性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丙二醇改性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等,其中,优选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和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
[0373] 聚合性化合物(C)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150以上2900以下,更优选为250~1500。
[0374] 包含聚合性化合物(C)的情况下,聚合性化合物(C)的含有率,相对于固体成分的总量,优选为7质量%以上且6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上且6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2质量%以上且55质量%以下。
[0375] 此外,包含树脂(B)和聚合性化合物(C)的情况下,树脂(B)与聚合性化合物(C)的含量比[树脂(B):聚合性化合物(C)]以质量基准计,优选为20:80~80:20,更优选为30:70~80:20。
[0376] 如果聚合性化合物(C)的含量在上述的范围内,存在着色图案形成时的残膜率和滤色器的耐化学品性提高的倾向。
[0377] 聚合引发剂(D)
[0378] 聚合引发剂(D)只要是能够利用光、热的作用而产生活性自由基、酸等,引发聚合的化合物,则并无特别限定,能够使用公知的聚合引发剂。
[0379] 作为聚合引发剂(D),可列举O‑酰基肟化合物、烷基苯基酮化合物、联咪唑化合物、三嗪化合物、和酰基氧化膦化合物等。
[0380] 上述O‑酰基肟化合物是具有由式(d1)表示的部分结构的化合物。以下,*表示键合端。
[0381]
[0382] 作为上述O‑酰基肟化合物,可列举例如N‑苯甲酰氧基‑1‑(4‑苯基硫烷基苯基)丁烷‑1‑酮‑2‑亚胺、N‑苯甲酰氧基‑1‑(4‑苯基硫烷基苯基)辛烷‑1‑酮‑2‑亚胺、N‑苯甲酰氧基‑1‑(4‑苯基硫烷基苯基)‑3‑环戊基丙烷‑1‑酮‑2‑亚胺、N‑乙酰氧基‑1‑[9‑乙基‑6‑(2‑甲基苯甲酰基)‑9H‑咔唑‑3‑基]乙烷‑1‑亚胺、N‑乙酰氧基‑1‑[9‑乙基‑6‑{2‑甲基‑4‑(3,3‑二甲基‑2,4‑二氧杂环戊基甲氧基)苯甲酰基}‑9H‑咔唑‑3‑基]乙烷‑1‑亚胺、N‑乙酰氧基‑1‑[9‑乙基‑6‑(2‑甲基苯甲酰基)‑9H‑咔唑‑3‑基]‑3‑环戊基丙烷‑1‑亚胺、N‑苯甲酰氧基‑1‑[9‑乙基‑6‑(2‑甲基苯甲酰基)‑9H‑咔唑‑3‑基]‑3‑环戊基丙烷‑1‑酮‑2‑亚胺等。可使用Irgacure(注册商标)OXE01、OXE02(以上为BASF公司制造)、N‑1919(ADEKA公司制造)等市售品。其中,O‑酰基肟化合物优选选自N‑苯甲酰氧基‑1‑(4‑苯基硫烷基苯基)丁烷‑1‑酮‑2‑亚胺、N‑苯甲酰氧基‑1‑(4‑苯基硫烷基苯基)辛烷‑1‑酮‑2‑亚胺和N‑苯甲酰氧基‑1‑(4‑苯基硫烷基苯基)‑3‑环戊基丙烷‑1‑酮‑2‑亚胺中的至少1种,更优选N‑苯甲酰氧基‑1‑(4‑苯基硫烷基苯基)辛烷‑1‑酮‑2‑亚胺。
[0383] 上述烷基苯基酮化合物是例如具有由式(d2)表示的部分结构或由式(d3)表示的部分结构的化合物。这些部分结构中,苯环可具有取代基。
[0384]
[0385] 作为具有由式(d2)表示的部分结构的化合物,可列举例如2‑甲基‑2‑吗啉代‑1‑(4‑甲基硫烷基苯基)丙烷‑1‑酮、2‑二甲基氨基‑1‑(4‑吗啉代苯基)‑2‑苄基丁烷‑1‑酮、2‑(二甲基氨基)‑2‑[(4‑甲基苯基)甲基]‑1‑[4‑(4‑吗啉基)苯基]丁烷‑1‑酮等。可使用Irgacure 369、907、379(以上为BASF公司制造)等的市售品。
[0386] 作为具有由式(Dd3)表示的部分结构的化合物,可列举例如2‑羟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2‑羟基‑2‑甲基‑1‑[4‑(2‑羟基乙氧基)苯基]丙烷‑1‑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2‑羟基‑2‑甲基‑1‑(4‑异丙烯基苯基)丙烷‑1‑酮的低聚物、α,α‑二乙氧基苯乙酮、苯偶酰二甲基缩酮等。
[0387] 在感度的方面,作为烷基苯基酮化合物,优选具有由式(d2)表示的部分结构的化合物。
[0388] 上述联咪唑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由式(d4)表示的化合物。
[0389]
[0390] [式(d4)中,Rd1~Rd6表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6~10的芳基。]
[0391] 作为Rd1~Rd6的碳数6~10的芳基,可列举例如苯基、甲苯基、二甲苯基、乙基苯基和萘基等,优选为苯基。
[0392] 作为可取代上述Rd1~Rd6的芳基的取代基,可列举例如卤素原子、碳数1~4的烷氧基等。作为卤素原子,可列举例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等,优选为氯原子。作为碳数1~4的烷氧基,可列举例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丁氧基等,优选为甲氧基。
[0393] 作为联咪唑化合物,可列举例如2,2’‑双(2‑氯苯基)‑4,4’,5,5’‑四苯基联咪唑、2,2’‑双(2,3‑二氯苯基)‑4,4’,5,5’‑四苯基联咪唑(例如,参照日本特开平6‑75372号公报、日本特开平6‑75373号公报等。)、2,2’‑双(2‑氯苯基)‑4,4’,5,5’‑四苯基联咪唑、2,2’‑双(2‑氯苯基)‑4,4’,5,5’‑四(烷氧基苯基)联咪唑、2,2’‑双(2‑氯苯基)‑4,4’,5,5’‑四(二烷氧基苯基)联咪唑、2,2’‑双(2‑氯苯基)‑4,4’,5,5’‑四(三烷氧基苯基)联咪唑(例如,参照日本特公昭48‑38403号公报、日本特开昭62‑174204号公报等。)、4,4’,5,5’‑位的苯基被烷氧羰基取代的咪唑化合物(例如,参照日本特开平7‑10913号公报等)等。其中,优选由下述式表示的化合物和它们的混合物。
[0394]
[0395] 作为上述三嗪化合物,可列举例如2,4‑双(三氯甲基)‑6‑(4‑甲氧基苯基)‑1,3,5‑三嗪、2,4‑双(三氯甲基)‑6‑(4‑甲氧基萘基)‑1,3,5‑三嗪、2,4‑双(三氯甲基)‑6‑胡椒基‑1,3,5‑三嗪、2,4‑双(三氯甲基)‑6‑(4‑甲氧基苯乙烯基)‑1,3,5‑三嗪、2,4‑双(三氯甲基)‑
6‑[2‑(5‑甲基呋喃‑2‑基)乙烯基]‑1,3,5‑三嗪、2,4‑双(三氯甲基)‑6‑[2‑(呋喃‑2‑基)乙烯基]‑1,3,5‑三嗪、2,4‑双(三氯甲基)‑6‑[2‑(4‑二乙基氨基‑2‑甲基苯基)乙烯基]‑1,3,
5‑三嗪、2,4‑双(三氯甲基)‑6‑[2‑(3,4‑二甲氧基苯基)乙烯基]‑1,3,5‑三嗪等。
[0396] 作为上述酰基氧化膦化合物,可列举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等。
[0397] 进而,作为聚合引发剂(D),可列举苯偶姻、苯偶姻甲基醚、苯偶姻乙基醚、苯偶姻异丙基醚、苯偶姻异丁基醚等苯偶姻化合物;二苯甲酮、邻‑苯甲酰基苯甲酸甲酯、4‑苯基二苯甲酮、4‑苯甲酰基‑4’‑甲基二苯基硫醚、3,3’,4,4’‑四(叔‑丁基过氧羰基)二苯甲酮、2,4,6‑三甲基二苯甲酮等二苯甲酮化合物;9,10‑菲醌、2‑乙基蒽醌、樟脑醌等醌化合物;10‑丁基‑2‑氯吖啶酮、苯偶酰、苯基乙醛酸甲酯、二茂钛化合物等。
[0398] 这些优选与后述的聚合引发助剂(D1)(特别是胺类)组合使用。
[0399] 作为产生酸的聚合引发剂,例如可列举出4‑羟基苯基二甲基锍‑对‑甲苯磺酸盐、4‑羟基苯基二甲基锍六氟锑酸盐、4‑乙酰氧基苯基二甲基锍‑对‑甲苯磺酸盐、4‑乙酰氧基苯基甲基苄基锍六氟锑酸盐、三苯基锍‑对‑甲苯磺酸盐、三苯基锍六氟锑酸盐、二苯基碘鎓对‑甲苯磺酸盐、二苯基碘鎓六氟锑酸盐等鎓盐类、硝基苄基甲苯磺酸酯类、苯偶姻甲苯磺酸酯类等。
[0400] 作为聚合引发剂(D),优选产生活性自由基的聚合引发剂,具体地,为包含选自烷基苯基酮化合物、三嗪化合物、酰基氧化膦化合物、O‑酰基肟化合物和联咪唑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的聚合引发剂,更优选地,是包含O‑酰基肟化合物的聚合引发剂。
[0401] 包含聚合引发剂(D)的情况下,聚合引发剂(D)的含量,相对于树脂(B)和聚合性化合物(C)的合计量100质量份,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且4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1质量份以上且30质量份以下。
[0402] 聚合引发助剂(D1)
[0403] 聚合引发助剂(D1)是用于促进用聚合引发剂引发了聚合的聚合性化合物的聚合的化合物或増感剂。包含聚合引发助剂(D1)的情况下,通常与聚合引发剂(D)组合使用。
[0404] 作为聚合引发助剂(D1),可列举胺化合物、烷氧基蒽化合物、噻吨酮化合物和羧酸化合物等。
[0405] 作为上述胺化合物,可列举三乙醇胺、甲基二乙醇胺、三异丙醇胺等链烷醇胺;4‑二甲基氨基苯甲酸甲酯、4‑二甲基氨基苯甲酸乙酯、4‑二甲基氨基苯甲酸异戊酯、苯甲酸2‑二甲基氨基乙酯、4‑二甲基氨基苯甲酸2‑乙基己酯等氨基苯甲酸酯;N,N‑二甲基对甲苯胺;4,4’‑双(二甲基氨基)二苯甲酮(通称米蚩酮)、4,4’‑双(二乙基氨基)二苯甲酮、4,4’‑双(乙基甲基氨基)二苯甲酮等烷基氨基二苯甲酮等,其中,优选烷基氨基二苯甲酮,优选4,
4’‑双(二乙基氨基)二苯甲酮。可使用EAB‑F(保土谷化学工业(株)制造)等的市售品。
[0406] 作为上述烷氧基蒽化合物,可列举9,10‑二甲氧基蒽、2‑乙基‑9,10‑二甲氧基蒽、9,10‑二乙氧基蒽、2‑乙基‑9,10‑二乙氧基蒽、9,10‑二丁氧基蒽、2‑乙基‑9,10‑二丁氧基蒽等。
[0407] 作为上述噻吨酮化合物,可列举2‑异丙基噻吨酮、4‑异丙基噻吨酮、2,4‑二乙基噻吨酮、2,4‑二氯噻吨酮、1‑氯‑4‑丙氧基噻吨酮等。
[0408] 作为上述羧酸化合物,可列举苯基硫烷基醋酸、甲基苯基硫烷基醋酸、乙基苯基硫烷基醋酸、甲基乙基苯基硫烷基醋酸、二甲基苯基硫烷基醋酸、甲氧基苯基硫烷基醋酸、二甲氧基苯基硫烷基醋酸、氯苯基硫烷基醋酸、二氯苯基硫烷基醋酸、N‑苯基甘氨酸、苯氧基醋酸、萘硫基醋酸、N‑萘基甘氨酸、萘氧基醋酸等。
[0409] 使用这些聚合引发助剂(D1)的情形下,其含量相对于树脂(B)和聚合性化合物(C)的合计量100质量份,优选为0.1~30质量份,更优选为1~20质量份。如果聚合引发助剂(D1)的量在该范围内,则能够进一步以高感度形成着色图案,滤色器的生产率倾向于提高。
[0410] 流平剂(F)
[0411] 作为流平剂(F),可列举有机硅系表面活性剂、氟系表面活性剂和具有氟原子的有机硅系表面活性剂等。这些可在侧链具有聚合性基团。
[0412] 作为有机硅系表面活性剂,可列举在分子内具有硅氧烷键的表面活性剂等。具体地,可列举トーレシリコーンDC3PA、SH7PA、DC11PA、SH21PA、SH28PA、SH29PA、SH30PA、SH8400(东丽‑道康宁(株)制造)、KP321、KP322、KP323、KP324、KP326、KP340、KP341(信越化学工业(株)制造)、TSF400、TSF401、TSF410、TSF4300、TSF4440、TSF4445、TSF4446、TSF4452和TSF4460(モメンティブ·パフォーマンス·マテリアルズ·ジャパン合同会社制造)等。
[0413] 作为上述的氟系表面活性剂,可列举在分子内具有氟碳链的表面活性剂等。具体地,可列举フロラード(注册商标)FC430、FC431(住友3M(株)制造)、メガファック(注册商标)F142D、F171、F172、F173、F177、F183、F554、R30、RS‑718‑K(DIC(株)制造)、エフトップ(注册商标)EF301、EF303、EF351、EF352(三菱マテリアル电子化成(株)制造)、サーフロン(注册商标)S381、S382、SC101、SC105(旭硝子(株)制造)和E5844((株)ダイキンファインケミカル研究所制造)等。
[0414] 作为上述的具有氟原子的有机硅系表面活性剂,可列举在分子内具有硅氧烷键和氟碳链的表面活性剂等。具体地,可列举メガファック(注册商标)R08、BL20、F475、F477和F443(DIC(株)制造)等。
[0415] 含有流平剂(F)的情况下,其含有率,相对于着色组合物的总量,优选为0.001质量%以上0.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0.002质量%以上0.4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05质量%以上0.3质量%以下。如果流平剂(F)的含有率在上述的范围内,则能够使滤色器的平坦性变得良好。
[0416] 其他成分
[0417] 着色组合物,根据需要,可包含填充剂、其他的高分子化合物、密合促进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链转移剂等该技术领域中公知的添加剂。
[0418] 着色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0419] 进而,包含树脂(B)、聚合性化合物(C)、聚合引发剂(D)、溶剂(E)的情形的着色组合物,例如能够通过将化合物(A‑I)、树脂(B)、聚合性化合物(C)、和聚合引发剂(D)、溶剂(E)、根据需要使用的、化合物(A‑I)以外的着色剂(A)、流平剂(F)、聚合引发助剂(D1)和其他成分混合而制备。
[0420] 包含颜料(P)的情形下,颜料优选预先与溶剂(E)的一部分或全部混合,使用珠磨机等使其分散直至颜料的平均粒径成为0.2μm以下左右。此时,根据需要可配合上述颜料分散剂、树脂(B)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在这样得到的颜料分散液中混合剩余的成分以成为规定的浓度,能够制备目标的着色组合物。
[0421] 本发明中,可将上述化合物(A‑I)与溶剂混合而制成着色分散液。制备了着色分散液后,进而与树脂(B)、聚合性化合物(C)、聚合引发剂(D)等混合而构成着色组合物,则能够进一步提高制成滤色器时的耐热性。
[0422] 作为溶剂,只要是可作为着色组合物的溶剂(E)使用的溶剂,则能够使用任何溶剂。为了分散化合物(A‑I),特别优选的溶剂(E1)例如为醚酯溶剂,更优选地,可列举出将亚烷基二醇或聚亚烷基二醇的一个羟基醚化、将剩余的羟基酯化的溶剂,例如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丙二醇单乙基醚乙酸酯、丙二醇单丙基醚乙酸酯、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乙二醇单乙基醚乙酸酯、二甘醇单乙基醚乙酸酯、二甘醇单丁基醚乙酸酯、二丙二醇甲基醚乙酸酯等。这些可单独使用或包含多种。
[0423] 溶剂(E1)的量,相对于化合物(A‑I)1质量份,例如为4~1000质量份,优选为6~200质量份,更优选为9~100质量份。
[0424] 制备着色分散液时,优选使用分散剂。作为分散剂,例如能够使用阳离子系、阴离子系、非离子系、两性、聚酯系、多胺系、丙烯酸系等公知的颜料分散剂。这些颜料分散剂可单独使用,也可将2种以上组合使用。作为颜料分散剂,用商品名表示,可列举出KP(信越化学工业(株)制造)、フローレン(共荣社化学(株)制造)、ソルスパース(ゼネカ(株)制造)、EFKA(BASF公司制造)、アジスパー(味之素ファインテクノ(株)制造)、Disperbyk、BYK(ビックケミー公司制造)等。
[0425] 分散剂的量,相对于化合物(A‑I)100质量份,例如为1~1000质量份,优选为3~100质量份,更优选为5~90质量份,特别优选为10~80质量份。
[0426] 另外,在着色组合物中包含染料(A1)的情况下,根据需要可预先包含染料(A1)的一部分或全部、优选地全部。着色分散液中的染料(A1)的量,相对于化合物(A‑I)100质量份,例如,为0.1~20质量份,优选为0.5~15质量份,更优选为1~10质量份。
[0427] 上述着色分散液,根据需要,可预先包含着色组合物中使用的树脂(B)的一部分或全部、优选地一部分。通过预先包含树脂(B),能够进一步改善制成着色组合物时的分散性。着色分散液中的树脂(B)的固体成分换算量,相对于化合物(A‑I)100质量份,例如,为1~
300质量份,优选为10~100质量份,更优选为20~70质量份。
[0428] 制备分散液时,优选在适宜地加入了必要的成分后,使用分散装置进行微细分散。作为分散装置,能够使用珠磨机装置。作为使用的珠粒,一般为氧化锆珠粒等硬质珠粒,其粒径例如选自0.05mm以上且20mm以下的范围,优选为0.1~10mm,更优选为0.1~0.5mm。
[0429] 另外,优选将化合物(A‑I)预先溶解于溶剂(E)的一部分或全部而制备溶液。更优选用孔径0.01~1μm左右的过滤器将该溶液过滤。
[0430] 优选用孔径0.01~10μm左右的过滤器将混合后的着色组合物过滤。
[0431] 滤色器的制造方法
[0432] 作为由本发明的着色组合物制造着色图案的方法,可列举光刻法、喷墨法、印刷法等。其中,优选光刻法。光刻法是将上述着色组合物涂布于基板,干燥而形成着色组合物层,经由光掩模将该着色组合物层曝光而显影的方法。光刻法中,通过在曝光时不使用光掩模和/或不显影,从而能够形成作为上述着色组合物层的固化物的着色涂膜。能够使这样形成的着色图案、着色涂膜作为滤色器。
[0433] 对制作的滤色器的膜厚并无特别限定,能够根据目的、用途等适当调整,例如,为0.1~30μm,优选为0.1~20μm,更优选为0.5~6μm。
[0434] 作为基板,可使用石英玻璃、硼硅酸玻璃、铝硅酸盐玻璃、对表面进行了二氧化硅涂布的钠钙玻璃等的玻璃板、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的树脂板、硅、在上述基板上形成了铝、银、银/铜/钯合金薄膜等的产物。在这些基板上可形成另外的滤色器层、树脂层、晶体管、电路等。
[0435] 采用光刻法的各色像素的形成能够在公知或惯用的装置、条件下进行。例如,能够如下所述制作。
[0436] 首先,将着色组合物涂布在基板上,通过加热干燥(预烘焙)和/或减压干燥,从而将溶剂等挥发成分除去而干燥,得到平滑的着色组合物层。
[0437] 作为涂布方法,可列举旋涂法、狭缝涂布法、狭缝和旋转涂布法等。
[0438] 进行加热干燥时的温度优选30~120℃,更优选50~110℃。此外,作为加热时间,优选为10秒~60分钟,更优选为30秒~30分钟。
[0439] 进行减压干燥的情形下,优选在50~150Pa的压力下、20~25℃的温度范围下进行。
[0440] 对着色组合物层的膜厚并无特别限定,可根据目标的滤色器的膜厚适当选择。
[0441] 接下来,对于着色组合物层,经由用于形成目标的着色图案的光掩模而曝光。对该光掩模上的图案并无特别限定,可使用与目标的用途相符的图案。
[0442] 作为用于曝光的光源,优选产生250~450nm的波长的光的光源。例如,可使用将不到350nm的光用将该波长范围截断的滤波器截断,或者使用将436nm附近、408nm附近、365nm附近的光用将这些波长范围取出的带通滤波器选择性地取出。具体地,作为光源,可列举水银灯、发光二极管、金属卤化物灯、卤素灯等。
[0443] 由于能够对曝光面全体均匀地照射平行光线,进行光掩模和形成了着色组合物层的基板的正确的对位,因此优选使用掩模对准器和步进器等曝光装置。
[0444] 通过使曝光后的着色组合物层与显影液接触而显影,从而在基板上形成着色图案。通过显影,着色组合物层的未曝光部在显影液中溶解而被除去。作为显影液,优选例如氢氧化钾、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四甲基铵等碱性化合物的水溶液。这些碱性化合物的水溶液中的浓度优选为0.01~10质量%,更优选为0.03~5质量%。进而,显影液可包含表面活性剂。
[0445] 显影方法可以是旋覆浸没法、浸渍法和喷雾法等的任一种。进而,在显影时可使基板倾斜任意的角度。
[0446] 显影后优选进行水洗。
[0447] 进而,优选对得到的着色图案进行后烘焙。后烘焙温度优选150~250℃,更优选160~235℃。后烘焙时间优选1~120分钟,更优选10~60分钟。
[0448] 本发明的化合物的吸光度高,并且采用使用了其的着色组合物,能够制造耐溶剂性优异的滤色器。该滤色器可用作用于显示装置(例如,液晶显示装置、有机EL装置、电子纸等)和固体摄像元件的滤色器。
[0449] 实施例
[0450]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更详细地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这些实施例限定。例中,表示含量乃至使用量的%和份,只要无特别说明,则为质量基准。
[0451] 另外,只要无特别说明,则反应在氮气气氛下进行。以下中,化合物的结构通过质量分析(LC;Agilent制1200型、MASS;Agilent制LC/MSD型)确认。
[0452] 实施例1
[0453] 在具有冷却管和搅拌装置的烧瓶中投入了硫氰酸钾10.0份、乙腈55.0份后,在室温下搅拌了30分钟。历时10分钟滴入2‑氟苯甲酰氯(东京化成工业(株)制造)13.6份,在室温下搅拌了2小时。滴入N‑乙基‑邻‑甲苯胺(东京化成工业(株)制造)11.6份,在室温下搅拌了30分钟。使氯醋酸钠30.0份溶解于离子交换水40.8份中,滴入了该溶液后,滴入30%氢氧化钠水溶液22.9份。滴入结束后,在室温下搅拌了20小时。加入了离子交换水204.0份后,在室温下搅拌1小时,滤取析出的固体。将得到的固体用乙腈41.0份清洗后,用离子交换水200.0份清洗,得到了由式(B‑I‑1)表示的化合物的湿饼。在具有冷却管和搅拌装置的烧瓶中投入离子交换水68.0份、甲苯68.0份、醋酸15.8份,在室温下搅拌了30分钟。加入全部量的得到的由式(B‑I‑1)表示的化合物的湿饼,在室温下搅拌了2小时。加入30%氢氧化钠水溶液35.4份,通过分液精制得到了有机层。使用离子交换水68.0份对得到的有机层进行了分液精制后,使用35%盐酸水溶液进行分液精制。在得到的有机层中加入硫酸镁,搅拌了1小时后,将固体过滤分离。将溶剂蒸馏,得到了18.5份的由式(B‑I‑2)表示的化合物。收率为
69%。
[0454]
[0455] 在具有冷却管和搅拌装置的烧瓶中投入N‑甲基苯胺(东京化成工业(株)制造)15.3份和N,N‑二甲基甲酰胺60份后,对混合溶液进行了冰冷。在冰冷下历时30分钟一点点地加入了60%氢化钠(东京化成工业(株)制造)5.7份后,边升温到室温边搅拌了1小时。将
4,4’‑二氟二苯甲酮(东京化成工业(株)制造)10.4份一点点地加入反应液中,在室温下搅拌了24小时。将反应液一点点地加入冰水200份中后,在室温下静置15小时,通过倾析将水除去,则作为残渣得到了粘稠固体。在该粘稠固体中加入了甲醇60份后,在室温下搅拌了15小时。将析出的固体过滤分离后,用柱色谱精制。将精制的淡黄色固体在减压下60℃下干燥,得到了9.8份的由式(BP‑1)表示的化合物。收率为53%。
[0456]
[0457] 在具有冷却管和搅拌装置的烧瓶中投入了由式(B‑I‑2)表示的化合物8.2份、由式(BP‑1)表示的化合物10.0份和甲苯20.0份后,接下来,加入氧氯化磷12.2份,在95~100℃下搅拌了3小时。接下来,将反应混合物冷却到室温后,用异丙醇170.0份稀释。接下来,将稀释的反应溶液注入饱和食盐水300.0份中后,加入甲苯100份,搅拌了30分钟。接着,停止搅拌,静置30分钟,结果分离为有机层与水层。通过分液操作将水层废弃后,将有机层用饱和食盐水300份清洗。在有机层中加入适当量的芒硝,搅拌了30分钟后,过滤,得到了干燥的有机层。用蒸发器将得到的有机层的溶剂馏除,得到了青紫色固体。进而对青紫色固体在减压下60℃下进行干燥,得到了18.4份的由式(A‑IV‑1)表示的化合物。收率为100%。
[0458]
[0459] 由式(A‑IV‑1)表示的化合物的鉴定
[0460] (质量分析)离子化模式=ESI+:m/z=687.3[M‑Cl]+
[0461] 准确质量:722.3
[0462] 在具有冷却管和搅拌装置的烧瓶中投入由式(A‑IV‑1)表示的化合物12.4份、氯仿45.5份,搅拌。接下来,投入氯磺酸(东京化成工业(株)制造)10份,在25~30℃下搅拌了18小时。冷却到室温后,投入N,N‑二甲基甲酰胺210份,将反应液一点点地滴入甲苯2610份中。
搅拌了1小时后,将过滤而得到的固体用甲苯870份清洗后,在减压下60℃下干燥,得到了
12.9份的由式(A‑III‑1)表示的化合物。收率为89%。
[0463]
[0464] 由式(A‑III‑1)表示的化合物的鉴定
[0465] (质量分析)离子化模式=ESI+:m/z=845.3[M]+
[0466] 准确质量:846.2
[0467] 在具有冷却管和搅拌装置的烧瓶中加入由式(A‑III‑1)表示的化合物69.8份、氯仿418份,搅拌。滴入氧氯化磷369.7份,在60℃下搅拌了4小时。放冷到室温后,将反应溶液注入到冷水5000份中后,搅拌了30分钟。停止搅拌,静置了30分钟,结果分离为有机层与水层。将得到的有机层使用冷水4000份进行2次分液清洗。使三氟甲磺酰胺14.7份、三乙胺10份溶解于氯仿100份后,加入有机层中,在室温下反应了12小时。将反应溶液注入离子交换水5000份中后,搅拌了30分钟。停止搅拌,静置了30分钟,结果分离为有机层和水层。将得到的有机层使用离子交换水4000份进行2次分液清洗。在有机层中加入硫酸镁200份,搅拌了1小时后,用蒸发器将得到的有机层的溶剂馏除,得到了青紫色固体。进而,将青紫色固体在减压下60℃下干燥,得到了44.2份的由式(A‑III‑1)、式(A‑II‑1)、式(A‑II‑2)表示的化合物的32:41:16混合物(摩尔基准)。将该混合物称为色料(A‑II‑3)。
[0468]
[0469] 由式(A‑II‑1)表示的化合物的鉴定
[0470] (质量分析)离子化模式=ESI+:m/z=978.5[M]+
[0471] 准确质量:977.2
[0472]
[0473] 由式(A‑II‑2)表示的化合物的鉴定
[0474] (质量分析)离子化模式=ESI+:m/z=1109.5[M]+
[0475] 准确质量:1108.1
[0476] 实施例2
[0477] 在具有冷却管和搅拌装置的烧瓶中投入由(A‑IV‑1)表示的化合物2.0份、二氯甲烷5.7份,在25~30℃下滴入氯磺酸1.6份,在同温度下搅拌了3小时。接下来,滴入DMF 3.3份、离子交换水0.3份的混合物以致不超过25℃,制成溶液。将该溶液注入甲苯32.7份中,将液体部分分离,再次将残渣用甲苯16.3份清洗。用蒸发器对剩余的残渣进行减压浓缩,通过将该浓缩物注入离子交换水31.2份中,从而使结晶析出,过滤。将该粗过滤物用20%氯化钠水溶液13.0份悬浮,过滤,将滤取的固体用20%氯化钠水溶液13.0份清洗,在35℃下减压干燥。接下来,将该干燥物溶解于甲醇6.2份,将不溶物过滤后,用蒸发器减压浓缩,在35℃下进行减压干燥,从而作为青色固体得到了由式(A‑III‑1)表示的化合物1.9份。收率为97.9%。
[0478]
[0479] 由式(A‑III‑1)表示的化合物的鉴定
[0480] (质量分析)离子化模式=ESI+:m/z=845.3[M]+
[0481] 准确质量:846.2
[0482] 以下的反应在氮气氛下进行。在具有冷却管和搅拌装置的烧瓶中投入上述得到的由式(A‑III‑1)表示的化合物2.0份和乙腈10.0份,在70~80℃下滴入氧氯化磷1.0份。在同温度下搅拌2小时。接下来,冷却到5℃,在该反应液中投入了三氟甲磺酰胺1.0份。接着,在5~15℃下滴入三乙胺2.3份,在15~30℃下搅拌了2小时。在该反应液中注入甲乙酮10.0份、20%氯化钠水溶液10.0份,用蒸发器进行了减压浓缩。在该浓缩残渣中注入二氯甲烷15.0份、离子交换水10.0份,使有机层与水层分离,用蒸发器对有机层进行减压浓缩,在35℃下进行减压干燥,从而作为青色固体得到了由式(A‑II‑2)表示的化合物3.1份。收率为
107.7%。
[0483]
[0484] 由式(A‑II‑2)表示的化合物的鉴定
[0485] (质量分析)离子化模式=ESI+:m/z=1109.5[M]+
[0486] 准确质量:1108.1
[0487] 实施例3
[0488] 在具有冷却管和搅拌装置的烧瓶中投入由式(A‑II‑2)表示的化合物2.0份、氯化镁六水合物3.4份、二甲基亚砜40.0份、离子交换水16.0份,在80℃下搅拌了2小时。将反应混合物冷却到室温后,滴入离子交换水161.3份、氯化镁六水合物53.8份的溶液中,在40℃下搅拌了30分钟。将得到的悬浮液过滤,将滤取的固体用离子交换水20.0份、50.0份清洗2次。将得到的固体在60℃下减压下干燥,得到了由式(A‑II‑4)表示的化合物1.9份。
[0489]
[0490] 实施例4
[0491] 除了将氯化镁六水合物变为氯化锌以外,进行与实施例3同样的反应,合成了由式(A‑II‑5)表示的化合物。
[0492]
[0493] 实施例5
[0494] 除了将氯化镁六水合物变为氯化钡二水合物以外,进行与实施例3同样的反应,合成了由式(A‑II‑6)表示的化合物。
[0495]
[0496] 实施例6
[0497] 除了将由式(BP‑1)表示的化合物变为由式(BP‑2)表示的化合物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了由式(A‑III‑2)、式(A‑II‑7)、式(A‑II‑8)表示的化合物的30:52:9混合物(摩‑ ‑尔基准)。将该混合物称为色料(A‑II‑9)。应予说明,式中,‑SO3和‑SO2‑N‑SO2‑CF3意味着将圆括弧内的部分结构中所含的氢原子的任一个取代。
[0498]
[0499] 由式(A‑III‑2)表示的化合物的鉴定
[0500] (质量分析)离子化模式=ESI+:m/z=931.5[M]+
[0501] 准确质量:930.3
[0502]
[0503] 由式(A‑II‑7)表示的化合物的鉴定
[0504] (质量分析)离子化模式=ESI+:m/z=1063.5[M]+
[0505] 准确质量:1061.3
[0506]
[0507] 由式(A‑II‑8)表示的化合物的鉴定
[0508] (质量分析)离子化模式=ESI+:m/z=1193.5[M]+
[0509] 准确质量:1192.2
[0510] 实施例7
[0511] 除了将由式(BP‑1)表示的化合物变为由式(BP‑2)表示的化合物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得到了由式(A‑II‑8)表示的化合物。
[0512]
[0513] 由式(A‑II‑8)表示的化合物的鉴定
[0514] (质量分析)离子化模式=ESI+:m/z=1193.5[M]+
[0515] 准确质量:1192.2
[0516] 实施例8
[0517] 除了将由式(A‑II‑2)表示的化合物变为由式(A‑II‑8)表示的化合物以外,进行与实施例3同样的反应,合成了由式(A‑II‑10)表示的化合物。
[0518]
[0519] 实施例9
[0520] 除了将由式(A‑II‑2)表示的化合物变为由式(A‑II‑8)表示的化合物以外,进行与实施例4同样的反应,合成了由式(A‑II‑11)表示的化合物。
[0521]
[0522] 实施例10
[0523] 除了将由式(A‑II‑2)表示的化合物变为由式(A‑II‑8)表示的化合物以外,进行与实施例5同样的反应,合成了由式(A‑II‑12)表示的化合物。
[0524]
[0525] 比较例1、2
[0526] 按照日本特开2015‑38201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合成了由式(A‑X‑1)表示的化合物(以下也称为化合物(A‑X‑1))和由式(A‑X‑2)表示的化合物(以下也称为化合物(A‑X‑2))。
[0527]
[0528] [合成例1]
[0529] 在具有回流冷凝器、滴液漏斗和搅拌机的烧瓶内流入适量的氮而使其成为氮气氛,装入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100份,边搅拌边加热到85℃。接下来,使用滴液泵历时约5
2,6
小时在该烧瓶内滴入了使甲基丙烯酸19份、丙烯酸3,4‑环氧三环[5.2.1.0 ]癸烷‑8‑基酯
2,6
和丙烯酸3,4‑环氧三环[5.2.1.0 ]癸烷‑9‑基酯的混合物(含有比以摩尔比计为50:50)(商品名“E‑DCPA”、株式会社大赛璐制造)171份溶解于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40份中的溶液。另一方面,使用另外的滴液泵历时约5小时在烧瓶内滴入了使聚合引发剂2,2’‑偶氮二(2,4‑二甲基戊腈)26份溶解于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120份中的溶液。聚合引发剂的滴入结束后,在同温度下保持约3小时,然后冷却到室温,得到了固体成分43.5%的共聚物(树脂(B‑1))的溶液。得到的树脂(B‑1)的重均分子量为8000,分散度为1.98,固体成分换算的酸值为53mg‑KOH/g。
[0530]
[0531] [合成例2]
[0532] 在具有回流冷凝器、滴液漏斗和搅拌机的烧瓶内流入适量的氮而使其成为氮气氛,装入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280份,边搅拌边加热到80℃。接下来,使用滴液泵历时约5
2,6
小时在该烧瓶内滴入了使丙烯酸38份、丙烯酸3,4‑环氧三环[5.2.1.0 ]癸烷‑8和9‑基酯的混合物(含有比以摩尔比计为50:50)(商品名“E‑DCPA”、株式会社大赛璐制造)289份溶解于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125份中的溶液。另一方面,使用另外的滴液泵历时约6小时在烧瓶内滴入了使聚合引发剂2,2‑偶氮二(2,4‑二甲基戊腈)33份溶解于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235份中的溶液。聚合引发剂的滴入结束后,在同温度下保持约4小时,然后冷却到室温,得到了固体成分35.1%的共聚物(树脂(B‑2))。得到的树脂(B‑2)的重均分子量为9200,分散度为2.08,固体成分换算的酸值为77mg‑KOH/g。
[0533]
[0534] 树脂的聚苯乙烯换算的重均分子量(Mw)和数均分子量(Mn)的测定采用GPC法在以下的条件下进行。
[0535] 装置:HLC‑8120GPC(东曹(株)制造)
[0536] 柱:TSK‑GELG2000HXL
[0537] 柱温度:40℃
[0538] 溶剂:THF
[0539] 流速:1.0mL/min
[0540] 被检液固体成分浓度:0.001~0.01质量%
[0541] 注入量:50μL
[0542] 检测器:RI
[0543] 校正用标准物质:TSK STANDARD POLYSTYRENE
[0544] F‑40、F‑4、F‑288、A‑2500、A‑500
[0545] (东曹(株)制造)
[0546] 将上述得到的聚苯乙烯换算的重均分子量和数均分子量之比(Mw/Mn)作为分散度。
[0547] [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制备]
[0548] 实施例11~20和比较例3~4
[0549] 按照以下的组成将各成分混合,得到了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0550] 【表14】
[0551]
[0552] 表14中,各成分表示以下的化合物。
[0553] (A‑II‑2):由式(A‑II‑2)表示的化合物
[0554] (A‑II‑3):色料(A‑II‑3)
[0555] (A‑II‑4):由式(A‑II‑4)表示的化合物
[0556] (A‑II‑5):由式(A‑II‑5)表示的化合物
[0557] (A‑II‑6):由式(A‑II‑6)表示的化合物
[0558] (A‑II‑8):由式(A‑II‑8)表示的化合物
[0559] (A‑II‑9):色料(A‑II‑9)
[0560] (A‑II‑10):由式(A‑II‑10)表示的化合物
[0561] (A‑II‑11):由式(A‑II‑11)表示的化合物
[0562] (A‑II‑12):由式(A‑II‑12)表示的化合物
[0563] (A‑X‑1):由式(A‑X‑1)表示的化合物
[0564] (A‑X‑2):由式(A‑X‑2)表示的化合物
[0565] (B‑1):树脂(B‑1)(固体成分换算)
[0566] (C‑1):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KAYARAD(注册商标)DPHA;日本化药(株)制造)
[0567] (D‑1):N‑苯甲酰氧基‑1‑(4‑苯基硫烷基苯基)辛烷‑1‑酮‑2‑亚胺(Irgacure(注册商标)OXE‑01;BASF公司制造;O‑酰基肟化合物)
[0568] (E‑1):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
[0569] (E‑2):N‑甲基吡咯烷酮
[0570] (E‑3):乳酸乙酯
[0571] (F‑1):聚醚改性硅油(固体成分换算)(トーレシリコーンSH8400;东丽道康宁(株)制造)
[0572] [滤色器的制作]
[0573] 在2英寸见方的玻璃基板(#1737;康宁公司制造)上采用旋涂法涂布了该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后,在100℃下预烘焙3分钟,形成了着色组合物层。冷却后,使用曝光机(TME‑2
150RSK;トプコン(株)制造),在大气气氛下、以150mJ/cm的曝光量(365nm基准)曝光。应予说明,没有使用光掩模。通过将曝光后的着色组合物层在烘箱中、180℃下进行20分钟后烘焙,从而制作滤色器(膜厚2.0μm)。
[0574] [吸光度的测定]
[0575] 将得到的化合物或色料0.35g在氯仿中溶解,使体积成为250cm3,将其中的2cm3用3
氯仿稀释,使体积成为100cm (浓度:0.028g/L),使用分光光度计(石英池、光路长;1cm)测定了吸收光谱。按照以下的标准对换算为0.028g/L的最大吸收波长下的吸光度进行了评
价。
[0576] A:2.0以上
[0577] B:1.5以上且不到2.0
[0578] C:不到1.5
[0579] [耐溶剂性评价]
[0580] 将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涂布膜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在室温下浸渍40分钟,使用测色机(OSP‑SP‑200;OLYMPUS公司制造)测定涂布膜的浸漬前后的色差(ΔEab*),按照以下的标准进行了评价。应予说明,ΔEab*值为由根据CIE1976(L*,a*,b*)空间表色系的以下的色差公式求出的值(日本色彩学会编新编色彩科学手册(昭和60年)第266页)。
[0581] ΔEab*={(ΔL*)2+(Δa*)2+(Δb*)2}1/2
[0582] A:不到5.0
[0583] B:5.0以上且不到10.0
[0584] C:10.0以上
[0585] 【表15】
[0586]
[0587] [电压保持率的测定]
[0588] 将得到的化合物0.025g和液晶(MCL‑6608、メルク株式会社制造)1g混合,在样品瓶中在120℃下加热了50分钟。将混合物转移到离心分离用管中,使用MICRO SIX(アズワン株式会社制造)进行了2次30分钟的离心分离。将混合物的上清部分封入液晶评价用单元(KSRT‑05/BIIIMINTS05X、E.H.C.Co.,Ltd.制造),使用液晶物性评价装置(6254型东阳テクニカ株式会社制造)在下述的测定条件下测定电压保持率,按照下述的标准进行了评价。
[0589] 测定条件
[0590] ·施加电压脉冲振幅:5V
[0591] *电压保持率:1000毫秒后的液晶单元电位差/在0毫秒施加的电压的值
[0592] 评价标准
[0593] A:95%以上
[0594] B:85%以上且不到95%
[0595] C:不到85%
[0596] 【表16】
[0597]
[0598] 实施例21~24、比较例5、6
[0599] [分散液制作方法]
[0600] 将表17中所示的各成分称量后,放入0.4μm的氧化锆珠粒600份,使用涂料调理器(LAU公司制造)振荡1小时,制作了分散液1~6。
[0601] 【表17】
[0602]
[0603] 表17中,各成分表示以下的化合物。
[0604] (A‑II‑5):由式(A‑II‑5)表示的化合物
[0605] (A‑II‑10):由式(A‑II‑10)表示的化合物
[0606] (A‑II‑11):由式(A‑II‑11)表示的化合物
[0607] (A‑II‑12):由式(A‑II‑12)表示的化合物
[0608] (A‑X‑1):由式(A‑X‑1)表示的化合物
[0609] (A‑X‑2):由式(A‑X‑2)表示的化合物
[0610] 分散剂1:DISPERBYK‑162(固体成分38%的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溶液)
[0611] 分散树脂1:树脂(B‑2)的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溶液(固体成分35.1%)
[0612] (E‑1):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
[0613] [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0614] 将表18中所示的各成分混合,得到了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0615] 【表18】
[0616]
[0617] 表18中,各成分表示以下的化合物。
[0618] (B‑1):树脂(B‑1)(固体成分换算)
[0619] (C‑1):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KAYARAD(注册商标)DPHA;日本化药(株)制造)
[0620] (D‑1):N‑苯甲酰氧基‑1‑(4‑苯基硫烷基苯基)辛烷‑1‑酮‑2‑亚胺(Irgacure(注册商标)OXE‑01;BASF公司制造;O‑酰基肟化合物)
[0621] (E‑1):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
[0622] (F‑1):聚醚改性硅油(固体成分换算)(トーレシリコーンSH8400;东丽道康宁(株)制造)
[0623] [电压保持率的测定]
[0624] 在3英寸见方的玻璃基板(#1737;康宁公司制造)上采用旋涂法涂布该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后,在100℃预烘焙3分钟,形成了着色组合物层。冷却后,使用曝光机(TME‑2
150RSK;トプコン(株)制造)在大气气氛下以150mJ/cm的曝光量(365nm基准)曝光。应予说明,没有使用光掩模。通过将曝光后的着色组合物层在烘箱中、230℃下进行20分钟后烘焙,从而制作了涂膜(膜厚2.0μm)。通过将该涂膜从玻璃基板刮掉,从而得到了粉体。将得到的粉体0.025g和液晶(MCL‑6608、メルク株式会社制造)1g混合,在样品瓶中在120℃下加热了
50分钟。将混合物转移到离心分离用管中,采用MICRO SIX(アズワン株式会社制造)进行了
2次30分钟的离心分离。将混合物的上清部分封入液晶评价用单元(KSRT‑05/
BIIIMINTS05X、E.H.C.Co.,Ltd.制造),使用液晶物性评价装置(6254型东阳テクニカ株式会社制造)在下述的测定条件下测定电压保持率,按照下述的标准进行了评价。
[0625] 测定条件
[0626] ·施加电压脉冲振幅:5V
[0627] *电压保持率:1000毫秒后的液晶单元电位差/在0毫秒施加的电压的值评价标准
[0628] A:95%以上
[0629] B:85%以上且不到95%
[0630] C:不到85%
[0631] 【表19】
[0632]
[0633]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634] 本发明的化合物的吸光度、电压保持率优异,并且采用使用了该化合物的着色组合物,能够制造耐溶剂性优异的滤色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