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抛物线切面玻璃单元系统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10115348.9

文献号 : CN10688449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李莉胡忠明刘清贵童颜

申请人 : 武汉凌云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抛物线切面玻璃单元系统,该抛物线切面玻璃单元系统包括多层上下依次连接的幕墙切面单元,每层幕墙切面单元包括切面和设置于切面两侧的弧形过渡面,切面包括至少一个铝型材框架和安装于铝型材框架内的第一弯弧玻璃,弧形过渡面包括转角钢型材框架和安装于转角钢型材框架内的第二弯弧玻璃;两个铝型材框架之间以及铝型材框架与转角钢型材框架之间均通过钢框连接,钢框内安装有钢通。本发明的一种抛物线切面玻璃单元系统采用框架的原理安装板块单元,用钢龙骨单元边框作单元形式的板块代替传统的铝型材形式的单元板块,更安全、舒适,并为后续的斜切面与相邻直面和弧形板块的交接的方法提供了研究基础和方向。

权利要求 :

1.一种抛物线切面玻璃单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抛物线切面玻璃单元系统包括:

多层上下依次连接的幕墙切面单元,所述幕墙切面单元的曲率半径由下到上呈逐渐递减趋势,且宽度由下到上逐渐减小,每层所述幕墙切面单元包括切面和设置于所述切面两侧的弧形过渡面,所述弧形过渡面用以转换所述幕墙切面单元两侧的方向,使所述幕墙切面单元与其两侧的普通幕墙单元连接,所述切面包括至少一个铝型材框架和安装于所述铝型材框架内的第一弯弧玻璃,所述弧形过渡面包括转角钢型材框架和安装于所述转角钢型材框架内的第二弯弧玻璃,所述转角钢型材框架在水平方向上自身成135度弯折;

两个所述铝型材框架之间以及所述铝型材框架与所述转角钢型材框架之间均通过钢框连接,所述钢框内安装有钢通,所述转角钢型材框架内两侧之间的弯折处安装有开口朝内的镀锌钢槽,所述镀锌钢槽内安装有圆管,所述圆管的一侧安装有与所述转角钢型材框架和所述钢框连接的铝板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物线切面玻璃单元系统,其特征在于,顶层所述幕墙切面单元的所述切面包括一个所述铝型材框架以及安装于所述铝型材框架内的第一弯弧玻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抛物线切面玻璃单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抛物线切面玻璃单元系统安装于建筑物的转角圆柱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物线切面玻璃单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幕墙切面单元的曲率半径由下到上呈逐渐递减趋势的判断方法为:由建筑信息模型对所述幕墙切面单元的切面交接的抛物线,按实际情况对型材扭转的角度进行实际分析;将抛物线定位轨迹线按照层高分为五段,依次编号;分析曲率半径区间:在每段线上取1000个等分点,测量曲线在该点处的曲率半径,得出每段线的曲率半径区间;取每段曲线的中点,测得曲面与平面在此点处的夹角及最大处拱高值,得到结论曲线曲率半径从下到上呈递减趋势,可见曲线越往上越弯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物线切面玻璃单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角钢型材框架上的横竖向受力龙骨均为钢龙骨外包不锈钢板,且各个所述横竖向受力龙骨之间采用焊接的连接方式,用以解决龙骨扭住、倾斜、交错的问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物线切面玻璃单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框与钢方管转接,所述钢方管通过镀锌钢通和螺栓固定件与建筑物的墙体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抛物线切面玻璃单元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铝型材框架之间的所述钢框内的所述钢通长120mm宽80mm厚4mm,所述铝型材框架与所述转角钢型材框架之间的所述钢框内的所述钢通长120mm宽30mm厚4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物线切面玻璃单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管的直径为

70mm,厚5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物线切面玻璃单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角钢型材框架上安装有抛物线调平转接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抛物线切面玻璃单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幕墙切面单元的制作组装步骤为:所述转角钢型材框架的焊接;所述转角钢型材框架的防锈处理;在所述转角钢型材框架上安装所述抛物线调平转接件;所述抛物线调平转接件的防锈处理;在所述转角钢型材框架旁安装所述铝型材框架;在所述转角钢型材框架上外包不锈钢板且对其进行表面处理;在所述转角钢型材框架和所述铝型材框架上安装所述第二弯弧玻璃和所述第一弯弧玻璃并打胶密封。

说明书 :

一种抛物线切面玻璃单元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玻璃幕墙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抛物线切面玻璃单元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的玻璃幕墙通常都是通过单元框架或者直接安装在建筑物上的整面墙上,所能做的造型都是直线板块与直线板块或者切面与切面的交接,并且受建筑物以及幕墙板块工艺的限制,很少有能在建筑物转角的圆柱面上进行造型设计并安装的,而通常安装有玻璃幕墙的建筑物转角的圆柱面,由于受幕墙角度的影响,会降低人的室内感观,并且造型单一。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受建筑物以及幕墙板块工艺的限制,很少有能在建筑物转角的圆柱面上进行造型设计的,而通常安装有玻璃幕墙的建筑物转角的圆柱面,由于受幕墙角度的影响,会降低人的室内感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抛物线切面玻璃单元系统。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抛物线切面玻璃单元系统,该抛物线切面玻璃单元系统包括:多层上下依次连接的幕墙切面单元,幕墙切面单元的曲率半径由下到上呈逐渐递减趋势,且宽度由下到上逐渐减小,每层幕墙切面单元包括切面和设置于切面两侧的弧形过渡面,弧形过渡面用以转换幕墙切面单元两侧的方向,使幕墙切面单元与其两侧的普通幕墙单元连接,切面包括至少一个铝型材框架和安装于铝型材框架内的第一弯弧玻璃,弧形过渡面包括转角钢型材框架和安装于转角钢型材框架内的第二弯弧玻璃,转角钢型材框架在水平方向上自身成135度弯折;两个铝型材框架之间以及铝型材框架与转角钢型材框架之间均通过钢框连接,钢框内安装有钢通,转角钢型材框架内两侧之间的弯折处安装有开口朝内的镀锌钢槽,镀锌钢槽内安装有圆管,圆管的一侧安装有与转角钢型材框架和钢框连接的铝板框。
[0005] 其中,顶层幕墙切面单元的切面包括一个铝型材框架以及安装于铝型材框架内的第一弯弧玻璃。
[0006] 其中,抛物线切面玻璃单元系统安装于建筑物的转角圆柱面上。
[0007] 其中,幕墙切面单元的曲率半径由下到上呈逐渐递减趋势的判断方法为:由建筑信息模型对幕墙切面单元的切面交接的抛物线,按实际情况对型材扭转的角度进行实际分析;将抛物线定位轨迹线按照层高分为五段,依次编号;分析曲率半径区间:在每段线上取1000个等分点,测量曲线在该点处的曲率半径,得出每段线的曲率半径区间;取每段曲线的中点,测得曲面与平面在此点处的夹角及最大处拱高值,得到结论曲线曲率半径从下到上呈递减趋势,可见曲线越往上越弯曲。
[0008] 其中,转角钢型材框架上的横竖向受力龙骨均为钢龙骨外包不锈钢板,且各个横竖向受力龙骨之间采用焊接的连接方式,用以解决龙骨扭住、倾斜、交错的问题。
[0009] 其中,钢框与钢方管转接,钢方管通过镀锌钢通和螺栓固定件与建筑物的墙体连接。
[0010] 其中,两个铝型材框架之间的钢框内的钢通长120mm宽80mm厚4mm,铝型材框架与转角钢型材框架之间的钢框内的钢通长120mm宽30mm厚4mm。
[0011] 其中,圆管的直径为70mm,厚5mm。
[0012] 其中,转角钢型材框架上安装有抛物线调平转接件。
[0013] 其中,幕墙切面单元的制作安装步骤为:转角钢型材框架的焊接;转角钢型材框架的防锈处理;在转角钢型材框架上安装抛物线调平转接件;抛物线调平转接件的防锈处理;在转角钢型材框架旁安装铝型材框架;在转角钢型材框架上外包不锈钢板且对其进行表面处理;在转角钢型材框架和铝型材框架上安装第二弯弧玻璃和第一弯弧玻璃并打胶密封。
[0014]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种抛物线切面玻璃单元系统安装在建筑转角圆柱面的位置上,造型独特,上下的切面变化使原本的圆柱面造型有了不同的形态,为后续的斜切面与相邻直面和弧形板块的交接的方法提供了一个研究基础和方向,采用框架的原理安装板块单元,用钢龙骨单元边框作单元形式的板块代替传统的铝型材形式的单元板块,比传统意义的框架幕墙和单元幕墙更安全、舒适,室内外视觉感受更佳。

附图说明

[0015]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抛物线切面玻璃单元系统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抛物线切面玻璃单元系统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抛物线切面玻璃单元系统的幕墙切面单元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9]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抛物线切面玻璃单元系统的幕墙切面单元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 图5是图4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2]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抛物线切面玻璃单元系统,请参见图1、图2、图3、图4以及图5,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抛物线切面玻璃单元系统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抛物线切面玻璃单元系统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抛物线切面玻璃单元系统的幕墙切面单元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抛物线切面玻璃单元系统的幕墙切面单元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该抛物线切面玻璃单元系统包括幕墙切面单元10、切面11、弧形过渡面12、铝型材框架13、第一弯弧玻璃14、转角钢型材框架15、第二弯弧玻璃16、钢框17、钢通18、镀锌钢槽19、圆管20、铝板框21、钢方管22、镀锌钢通23以及螺栓固定件24。
[0023] 抛物线切面玻璃单元系统安装于建筑物30的转角圆柱面上。抛物线切面玻璃单元系统包括多层上下依次连接的幕墙切面单元10,幕墙切面单元10的曲率半径由下到上呈逐渐递减趋势,且宽度由下到上逐渐减小。幕墙切面单元的曲率半径由下到上呈逐渐递减趋势的判断方法为:由建筑信息模型对幕墙切面单元的切面交接的抛物线,按实际情况即输入大楼对应的各项实际尺寸对型材扭转的角度进行实际分析;将抛物线定位轨迹线按照层高分为五段,依次编号;分析每段的曲率半径区间:在每段线上取1000个等分点,测量曲线在该点处的曲率半径,得出每段线的曲率半径区间;取每段曲线的中点,测得曲面与平面在此点处的夹角及最大处拱高值,得到结论曲线曲率半径从下到上呈递减趋势,可见曲线越往上越弯曲。
[0024] 每层幕墙切面单元10包括切面11和设置于切面11两侧的弧形过渡面12。弧形过渡面12用以转换幕墙切面单元10两侧的方向,使幕墙切面单元10与其两侧的普通幕墙单元连接。切面11包括至少一个铝型材框架13和安装于铝型材框架13内的第一弯弧玻璃14,弧形过渡面12包括转角钢型材框架15和安装于转角钢型材框架15内的第二弯弧玻璃16,转角钢型材框架15在水平方向上自身成135度弯折,转角钢型材框架15上的横竖向受力龙骨均为钢龙骨外包不锈钢板,且各个横竖向受力龙骨之间采用焊接的连接方式,用以解决龙骨扭住、倾斜、交错的问题,转角钢型材框架15上安装有抛物线调平转接件(未图示)。顶层幕墙切面单元10的切面11包括一个铝型材框架13以及安装于铝型材框架13内的第一弯弧玻璃14。
[0025] 两个铝型材框架13之间以及铝型材框架13与转角钢型材框架15之间均通过钢框17连接,钢框17内安装有钢通18,钢框17与钢方管22转接,钢方管22通过螺栓固定件24与建筑物30的墙体连接。转角钢型材框架15内两侧之间的弯折处安装有开口朝内的镀锌钢槽
19,镀锌钢槽19内安装有圆管20,圆管20的直径为70mm,厚5mm。圆管20的一侧安装有与转角钢型材框架15和钢框17连接的铝板框21。
[0026] 两个铝型材框架13之间的钢框17内的钢通18长120mm宽80mm厚4mm,铝型材框架13与转角钢型材框架15之间的钢框17内的钢通18长120mm宽30mm厚4mm。
[0027] 幕墙切面单元10的制作安装步骤为:转角钢型材框架15的焊接;转角钢型材框架15的防锈处理;在转角钢型材框架15上安装抛物线调平转接件;抛物线调平转接件的防锈处理;在转角钢型材框架旁安装铝型材框架13;在转角钢型材框架15上外包不锈钢板且对其进行表面处理;在转角钢型材框架15和铝型材框架13上安装第二弯弧玻璃16和第一弯弧玻璃14并打胶密封。每层建筑对应的幕墙切面单元10制作完毕后,直接吊高安装即可。
[0028] 由于整个建筑从一层起均采用单元的节点样式,在转角的圆柱面上实现切面区域的单元化,为本发明的重点处理部位,切面的抛物线需要与圆柱面交接,型材的连接采用了钢铝结合的形式,主要的受力龙骨由于交接转折面较多,因此充分利用了钢型材的可塑性,采用焊接的拼接样式解决了此处龙骨扭住、倾斜、交错的几个问题。采用这种钢板块框架龙骨的形式实现了板块的单元化。
[0029] 本发明的一种抛物线切面玻璃单元系统从建筑功能和自然条件出发,充分考虑其在热工性能、安全性能、声学性能、光学性能上的特点和要求,利用各种幕墙技术、材料、方法、工艺创造优越的围护功能,满足了安全、健康、舒适的要求,合理提高了热舒适度、光舒适度、声舒适度,创造了良好的室内外视觉感受,在转角圆柱面的位置进行幕墙切角,这样的造型使得建筑的体量更具有时尚的现代气息。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同理可在建筑物的转角顶部进行幕墙由上而下的切角处理,安装抛物线切面玻璃单元系统。
[0030]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种抛物线切面玻璃单元系统安装在建筑转角圆柱面的位置上,造型独特,上下的切面变化使原本的圆柱面造型有了不同的形态,为后续的斜切面与相邻直面和弧形板块的交接的方法提供了研究基础和方向,采用框架的原理安装板块单元,用钢龙骨单元边框作单元形式的板块代替传统的铝型材形式的单元板块,比传统意义的框架幕墙和单元幕墙更安全、舒适,室内外视觉感受更佳。
[003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