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镍低碳系列钢的强韧化处理工艺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10189282.8

文献号 : CN10689381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乔勋朱炎张蕴党波孙琳琳

申请人 : 西京学院

摘要 :

一种高镍低碳系列钢的强韧化处理工艺,先将高镍低碳系列钢加热保温,随后冷却至室温,得到以马氏体为主的组织;然后重新加热至两相区,保温,油淬至室温,得到“新生马氏体+原始马氏体”复合组织;再重新加热至单相区淬火,保温,油淬至室温,得到工件;然后将工件液氮冷却,保温,回温至室温,得到均匀细小的板条马氏体组织;最后进行回火处理,保温,空冷至室温,得到“细小板条马氏体+逆转奥氏体+少量碳化物”复合组织;本发明具有提高超低温压力容器低温韧性和较高的强度的优点。

权利要求 :

1.一种高镍低碳系列钢的强韧化处理工艺,其步骤为:

步骤一:将高镍低碳系列钢加热到1050~1150℃保温12~18小时,随后冷却至室温,得到以马氏体为主的组织;

步骤二:两相区淬火:将步骤一中得到的以马氏体为主的组织重新加热至650~700℃两相区,保温0.5~1小时,之后立即油淬至室温,得到“新生马氏体+原始马氏体”复合组织;

步骤三:单相区淬火:将步骤二中得到“新生马氏体+原始马氏体”复合组织重新加热至

830~880℃单相区淬火,保温0.5~1小时,之后油淬至室温,得到工件;

步骤四:深冷处理:将步骤三得到的工件液氮冷却至-196℃,保温1~2小时,之后回温至室温,得到均匀细小的板条马氏体组织;

步骤五:回火处理:将步骤四得到的均匀细小的板条马氏体组织进行480~580℃回火处理,保温3~5小时,空冷至室温,得到“细小板条马氏体+逆转奥氏体+少量碳化物”复合组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镍低碳系列钢的强韧化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一中的冷却至室温的方法为雾冷和油冷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镍低碳系列钢的强韧化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一中高镍低碳系列钢,其组成成分为:碳含量C<0.05%,镍含量Ni=5.5~10%,微量元素低于1%,余量为Fe。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高镍低碳系列钢的强韧化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量元素包括Mn、Mo、Si和Cr。

说明书 :

一种高镍低碳系列钢的强韧化处理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钢强韧化处理工艺,特别涉及一种高镍低碳系列钢的强韧化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在常温下,钢铁材料通常具有良好的强韧性,得到广泛应用。而在低于室温时,随着温度降低,钢铁材料的韧性会急剧下降,甚至可能突发脆性断裂,从而造成严重后果。镍系低温用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该系列钢主要特点是低碳含量、高镍含量、高纯净度、较高强度、较高低温冲击韧性、良好焊接性能,使用温度最低可达-196℃,因而成为制造低温压力容器,如液态乙烯(-104℃)、液化天然气(-163℃)、液氧(-183℃)、液氮(-196℃)储罐的主要材料,随着石化工业的发展,气体的液化、分离、贮运及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低温技术和设备的低温性能与可靠性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而传统热处理工艺很难显著改善高镍低碳系列钢的低温韧性,严重影响超低温压力容器的安全性,如中国专利“一种提高9Ni钢低温冲击韧性的热处理工艺”(申请公布号:CN104745770A)所涉及的钢含镍质量百分比为Ni=8.5~10%和“一种低温镍钢的热处理淬火深冷处理方法”(申请公布号:
CN201310291288.8)对9Ni钢进行液氮深冷处理;因此,开发新的超低温压力容器用钢的强韧化处理工艺显得非常必要。

发明内容

[0003]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镍低碳系列钢的强韧化处理工艺,能够:(a)获得组织细小、位向关系各异的板条马氏体,有效阻碍裂纹扩展,显著提高超低温压力容器低温韧性;(b)获得马氏体与逆转奥氏体复合组织,进一步改善低温韧性;(c)通过引入深冷处理工艺,在提高低温韧性同时保持了较高的强度。
[0004]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5] 一种高镍低碳系列钢的强韧化处理工艺,其步骤为:
[0006] 步骤一:将高镍低碳系列钢加热到1050~1150℃保温12~18小时,随后冷却至室温,得到以马氏体为主的组织;
[0007] 步骤二:两相区淬火:将步骤一中得到的以马氏体为主的组织重新加热至650~700℃两相区,保温0.5~1小时,之后立即油淬至室温,得到“新生马氏体+原始马氏体”复合组织;
[0008] 步骤三:单相区淬火:将步骤二中得到“新生马氏体+原始马氏体”复合组织重新加热至830~880℃单相区淬火,保温0.5~1小时,之后油淬至室温,得到工件;
[0009] 步骤四:深冷处理:将步骤三得到的工件液氮冷却至-196℃,保温1~2小时,之后回温至室温,得到均匀细小的板条马氏体组织;
[0010] 步骤五:回火处理:将步骤四得到的均匀细小的板条马氏体组织进行480~580℃回火处理,保温3~5小时,空冷至室温,得到“细小板条马氏体+逆转奥氏体+少量碳化物”复合组织。
[0011] 所述的步骤一中的冷却至室温的方法为雾冷和油冷中的一种。
[0012] 所述的步骤一中高镍低碳系列钢,其组成成分为:碳含量C<0.05%,镍含量Ni=5.5~10%,微量元素低于1%,余量为Fe,微量元素包括Mn、Mo、Si和Cr。
[001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14] 1、先进行两相区淬火(加热温度较低,见图1),得到位向关系完全不同的两种马氏体复合组织:“新生马氏体+原始马氏体”;再进行单相区淬火(加热温度较高,见图1步骤[3]),此时,两种不同的马氏体会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最终得到组织细小、位向关系的板条马氏体,有效阻碍裂纹扩展,显著提高超低温压力容器低温韧性;
[0015] 2、调控步骤五的回火温度与时间,对逆转变奥氏体及析出碳化物的含量进行控制,以得到合适强韧性配合,满足不同产品对性能的要求;
[0016] 3、步骤一的加热、保温处理,能够使碳、镍等合金元素完全溶解于奥氏体并均匀化,调控Ni含量,以满足不同压力容器使用温度,达到性能要求的同时,尽可能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实施例1
[0019] 一种高镍低碳系列钢的强韧化处理工艺,其步骤为:
[0020] 步骤一:将材料为6.5Ni高镍低碳压力容器钢加热到1150℃保温12小时,随后冷却至室温,得到以马氏体为主的组织;
[0021] 步骤二:两相区淬火:将步骤一中得到的以马氏体为主的组织重新加热至670℃两相区,保温0.5小时,之后立即油淬至室温,得到“新生马氏体+原始马氏体”复合组织;
[0022] 步骤三:单相区淬火:将步骤二中得到“新生马氏体+原始马氏体”复合组织重新加入至840℃单相区淬火,保温0.5小时,之后油淬至室温,得到工件;
[0023] 步骤四:深冷处理:将步骤三得到的工件液氮冷却至-196℃,保温2小时,之后回温至室温,得到均匀细小的板条马氏体组织;
[0024] 步骤五:回火处理:将步骤四得到的均匀细小的板条马氏体组织进行530℃回火处理,保温5小时,得到“细小板条马氏体+逆转奥氏体+少量碳化物”复合组织。
[0025] 对实施例1工件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屈服强度为:675MPa、抗力强度为:745MPa、冲击功(-196℃)为:117J。
[0026] 实施例2
[0027] 一种高镍低碳系列钢的强韧化处理工艺,其步骤为:
[0028] 步骤一:将9.5Ni高镍低碳压力容器钢加热到1100℃保温16小时,随后冷却至室温,得到以马氏体为主的组织;
[0029] 步骤二:两相区淬火:将步骤一中得到的以马氏体为主的组织重新加热至700℃两相区,保温1小时,之后立即油淬至室温,得到“新生马氏体+原始马氏体”复合组织;
[0030] 步骤三:单相区淬火:将步骤二中得到“新生马氏体+原始马氏体”复合组织重新加入至850℃单相区淬火,保温0.5小时,之后油淬至室温,得到工件;
[0031] 步骤四:深冷处理:将步骤三得到的工件液氮冷却至-196℃,保温1小时,之后回温至室温,得到均匀细小的板条马氏体组织;
[0032] 步骤五:回火处理:将步骤四得到的均匀细小的板条马氏体组织进行580℃回火处理,保温3小时,空冷至室温,得到“细小板条马氏体+逆转奥氏体+少量碳化物”复合组织。
[0033] 对实施案例工件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屈服强度为:650MPa、抗力强度为:715MPa、冲击功(-196℃)为:160J。
[0034] 实施例3
[0035] 一种高镍低碳系列钢的强韧化处理工艺,其步骤为:
[0036] 步骤一:将9.5Ni高镍低碳压力容器钢加热到1050℃保温18小时,随后冷却至室温,得到以马氏体为主的组织;
[0037] 步骤二:两相区淬火:将步骤一中得到的以马氏体为主的组织重新加热至690℃两相区,保温40分钟,之后立即油淬至室温,得到“新生马氏体+原始马氏体”复合组织;
[0038] 步骤三:单相区淬火:将步骤二中得到“新生马氏体+原始马氏体”复合组织重新加入至880℃单相区淬火,保温1小时,之后油淬至室温,得到工件;
[0039] 步骤四:深冷处理:将步骤三得到的工件液氮冷却至-196℃,保温1.5小时,之后回温至室温,得到均匀细小的板条马氏体组织;
[0040] 步骤五:回火处理:将步骤四得到的均匀细小的板条马氏体组织进行480℃回火处理,保温4小时,空冷至室温,得到“细小板条马氏体+逆转奥氏体+少量碳化物”复合组织。
[0041] 对实施案例工件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屈服强度为:680MPa、抗力强度为:730MPa、冲击功(-196℃)为:160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