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纱板件、接纱装置和工位运行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10982339.5

文献号 : CN10690449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O·内比格S·斯查顿

申请人 : 索若德国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导纱板件、接纱装置和工位运行方法。导纱板件(30)具有导纱指(34),其包括用于在与接纱装置(20)连接的状态中引导待接纱线(19)的面纱(19a)和底纱(19b)的导纱边缘(35),其中该导纱边缘(35)形成导纱指(34)的包括用于引导底纱(19b)的第一边缘部(36)和用于引导面纱(19a)的第二边缘部(37)的外轮廓。第一边缘部(36)从V形指尖(39)延伸至指根(40),在该指根处该第一边缘部(36)包夹形成预定角度(α)地过渡至另一边缘部(38)。第二边缘部(37)在导纱指(34)的与第一边缘部(36)对置的外侧延伸并在指尖(39)区域过渡至第一边缘部(36)。导纱板件(30)的特征是,第一边缘部(36)在指根(40)和指尖(39)之间具有用于供在该工位(2)的运行期间沿纱线运动路线运动的纱线(19)非接触经过的凹弯(41)。

权利要求 :

1.一种用于卷绕机(1)的工位(2)的接纱装置(20)的导纱板件,其中该导纱板件具有导纱指(34),该导纱指包括用于在与所述接纱装置(20)连接的状态中引导待接纱线(19)的面纱(19a)和底纱(19b)的导纱边缘(35),其中该导纱边缘(35)形成所述导纱指(34)的包括用于引导底纱(19b)的第一边缘部(36)和用于引导面纱(19a)的第二边缘部(37)的外轮廓,该第一边缘部(36)从V形指尖(39)延伸至指根(40),在该指根中所述第一边缘部(36)包夹形成预定角度(α)地过渡至另一边缘部(38),并且所述第二边缘部(37)在所述导纱指(34)的与所述第一边缘部(36)对置的外侧延伸并在所述指尖(39)的区域中过渡至所述第一边缘部(36)中,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边缘部(36)在所述指根(40)和所述指尖(39)之间具有凹弯(41),用于供在所述工位(2)运行期间沿纱线运动路线运动的纱线(19)非接触地经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纱板件,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边缘部(36)在所述指根(40)和所述凹弯(41)之间具有第一笔直部分(42)并在所述凹弯(41)和所述指尖(39)之间具有第二笔直部分(43),其中所述第二笔直部分(43)平行于所述第一笔直部分(42)错开地延伸向第二边缘部(37)。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纱板件,其特征是,所述角度(α)小于8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纱板件,其特征是,所述导纱边缘(35)在所述导纱指(34)的对置的顶面侧的方向上被倒圆和/或抛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纱板件,其特征是,所述导纱指(34)从所述指根(40)起直到所述指尖(39)的尖头具有至少25毫米的纵向延伸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纱板件,其特征是,所述角度(α)小于70°。

7.一种用于卷绕机(1)的工位(2)的接纱装置(20),该工位具有用于从退绕筒子(9)退绕纱线(19)的机构和用于将退绕的所述纱线(19)卷绕至卷绕筒子(16)上的机构,其中所述接纱装置(20)包括用于连接纱线的接纱通道单元(22)和在所述接纱通道单元(22)两侧设置的用于分别引导待接纱线(19)的纱线段的导纱板件,所述导纱板件中的用于引导待接纱线(19)的面纱(19a)的上导纱板件(70)设置在该接纱通道单元(22)的靠近卷绕筒子(16)的一侧,至少用于引导所述待接纱线的底纱(19b)的下导纱板件设置在该接纱通道单元(22)的靠近退绕筒子(9)的一侧,其特征是,所述下导纱板件通过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纱板件构成。

8.一种运行卷绕机的工位的方法(100),所述工位具有用于从退绕筒子退绕纱线的退绕机构、用于将退绕纱线卷绕至卷绕筒子上的卷绕机构、设于所述退绕机构和所述卷绕机构之间的用于形成纱线接头的接纱装置、能枢转至纱线转交位置且用于将在卷绕侧捕获的面纱头转交给所述接纱装置的捕纱装置,其中该捕纱装置具有用于抓住纱线段的抓纱件,其中所述方法(100)具有使所述捕纱装置枢转到初始位置的第一步骤(110),在初始位置上所述抓纱件与在所述退绕筒子和所述卷绕筒子之间运动的纱线对置,其特征是,所述工位包括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纱装置,并且所述方法(100)在形成纱线接头后具有使所述捕纱装置从初始位置枢转至远离所述接纱装置的抽出位置的第二步骤(120),以及在释放位置上放开运动纱线的第三步骤(130),所述纱线在所述抽出位置上至少在所述下导纱板件的区域以外行进。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100),其特征是,所述抽出位置和所述释放位置或者所述初始位置和所述释放位置相对于纱线运动路线布置在同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100),其特征是,所述初始位置对应于所述纱线转交位置或者对应于不同于纱线转交位置的静止位置,该捕纱装置保持在该静止位置上,其中所述静止位置相对于纱线运动路线布置在与所述纱线转交位置相同的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100),其特征是,所述卷绕机包括能人工操纵的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与用于分别根据控制机构的人工操纵来中断所述工位的自动运行并随后继续所述工位的自动运行的控制单元相连,其中所述控制机构的人工操纵为了使自动运行继续而促使在纱线接头形成之后执行第二步骤(120)和第三步骤(130)。

说明书 :

导纱板件、接纱装置和工位运行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用于卷绕机工位的接纱装置的导纱板件、包括这种导纱板件的接纱装置以及这种工位的运行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这种尤其用于以气流连接两个纱线头的接纱装置与卷绕机如自动交叉卷绕络筒机的工位相关地是早就已知的并且在大量专利文献中有明确描述。
[0003] 利用这种例如以文献DE19510171A1、DE10359570A1、DE10224080A1和DE102006006390A1公开的接纱装置,两个纱线头在断纱后或在受控清纱器切断后以气流来连接,从而出现几乎与纱线一样的接头。
[0004] 在此,落到卷绕筒子表面上的纱线,即所谓面纱的纱头借助吸嘴被叼取且被置入该接纱装置的接纱单元即所谓接纱棱柱体的接纱通道中。几乎同时,通过钳纱管,所谓的底纱的纱头从就位在退绕位置上的退绕筒子被取出且也置入接纱通道,以便随后通过气流与面纱纱头涡旋捻和。
[0005] 但是,为了这样的纱线连接具有几乎与纱线一样的外观和近似具有纱线强度,必须满足各种不同的前提条件。
[0006] 这两个纱头例如必须首先并且准确截短并且小心准备好用于接纱过程。已知的接纱装置为此具有相应的纱线夹持切断机构以及所谓的保持开松管。
[0007] 如前所述,在实践中,这两个纱头通过吸嘴或钳纱管被送入接纱装置区域并借助导纱板被引导或导送地穿入接纱棱柱体的接纱通道中。在穿入接纱通道的过程中,纱头还被定位在纱线切断机构的切刀中,其随后精确地截断该纱头。截断纱头随后分别被吸入保持开松管中并用气流准备好。在此首先使纱头尽量摆脱其纱线加捻,在这里还去除短纤维。准备好的纱头随后通过所谓的纱线递送器被抽入接纱棱柱体的接纱通道,从而纱头大致在相同高度平行并列地位于接纱通道内。但此时具有相反的取向。伴随纱线递送器可以一同带走接纱通道盖,其覆盖接纱通道以防止在接纱过程中将纱头压出接纱通道的纱线导入缝。为了接纱,通过进入接纱棱柱体的接纱通道的相应导入孔导入压缩空气冲击,其用于使两个纱头的首先基本平行并列位于接纱通道内的纤维涡旋运动,结果,出现结实的纱线连接。这样的接纱装置在实践中大体上已证明是优秀的。
[0008] 但与特定纱线相关地可采用具有不带接纱通道盖的接纱棱柱体的接纱装置。这种接纱棱柱体具有例如以文献DE3612229C2所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由此已知的接纱棱柱体包括至接纱通道的纱线导入缝的V形输入部,纱线导入缝由两个相互交接的但相互错开的接纱腔构成。虽然可以由此在接纱过程中将纱头可靠保持在接纱通道内,但将各纱头输送入接纱通道能被优化。
[0009] 另外,可能有的不平稳的或者说偏离纱线运动路线的纱线运动可能导致接纱装置部件或在接纱装置区域内的部件与摩擦相关地损伤。

发明内容

[0010]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解决方案,可以借此至少部分避免从现有技术中知道的缺点。任务尤其是允许实现将底纱和面纱的纱头段可靠送入接纱装置的接纱通道并尽量避免纱线走向偏离预定纱线运动路线。
[0011] 该任务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将通过导纱板件完成。
[0012] 所提出的导纱板件包括导纱指,它具有用于在与接纱装置连接状态中引导待接纱线的面纱和底纱的导纱边缘。导纱边缘形成导纱指外轮廓,导纱指外轮廓包括引导底纱的第一边缘部和引导面纱的第二边缘部。第一边缘部从V形指尖延伸至指根,在指根处所述第一边缘部在包夹形成预定角度的情况下过渡至另一边缘部。第二边缘部在导纱指的与第一边缘部对置的外侧延伸且在指尖区域过渡至第一边缘部。
[0013] 所提出的导纱板件的特点是,第一边缘部在所述指根和指尖之间具有供在工位运行过程中沿纱线运动路线运动的纱线非接触经过的凹弯。凹弯的深度优选如此选择,即,纱线至少在平稳纱线运动时非接触地经过导纱边缘。由不平稳的纱线运动决定的纱线偶然接触导纱边缘此时被容忍。还优选如此选择凹弯的深度,即,纱线在平稳和不平稳的纱线运动时非接触经过导纱边缘。
[0014] 据此,导纱指沿其纵延伸方向从指根到指尖尖头起具有优选至少是25毫米的长度,从而指尖在连接状态中布置在卷绕机的卷绕筒子和退绕筒子之间延伸的纱线运动路线的背对指根的一侧。卷绕筒子例如可以是交叉卷绕筒子,其借助卷绕机来制造。退绕筒子例如可以是纱管,纱线从此纱管被抽出以卷绕在卷绕筒子上。
[0015] 因此,相比于迄今所用的下导纱板,所提出的导纱板件在离开接纱装置的方向上补加上凹弯,所述凹弯设置在这样的位置上,即其与纱线的纱线运动路线对置。因此,所述指尖和指根就纱线运动路线来看布置在不同两侧。指尖由此可以在就像例如由断纱或纱线切断引起的纱线断开的情况下在较早时刻与导纱板分开地接纳借助吸嘴和钳纱管所输送的面纱和底纱并且引导向接纱装置,以便能将其可靠引导入接纱装置的接纱腔。另外,由此可以在工位运行过程中保证运动纱线在接纱装置区域内始终沿纱线运动路线。这尤其对在无盖的接纱装置情况下置入底纱和面纱是有利的,其接纱棱柱体从接纱通道起通常呈V形扩宽构成。
[0016] 第一边缘部优选在所述指根和凹弯之间包括第一笔直部分并在所述凹弯和指尖之间包括第二笔直部分,其中第二笔直部分平行于第一笔直部分错开地延伸向第二边缘部。第一笔直部分因此在与第一和第二相交的方向上具有比第二笔直部分更大的、距延伸经过凹弯底面且平行于第一和第二笔直部分的间隔线的距离。底纱借此一方面能可靠地且另一方面在纱线运动方向上从退绕筒子起没有较大偏移地在指尖区域中接触到第一边缘部。当钳纱管继续运动到底纱被置入接纱腔的纱线转交位置时,底纱可以由此最可靠地被一直引导入指根。
[0017]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在第一边缘部和另一边缘部指尖包夹形成的角度小于80°。该角度更优选地小于70°。该角度尤其优选是60°。所述另一边缘部相对于指根形成用于底纱的升高斜面,在这里,该斜面的斜率由该角度确定。包夹角度越小,斜面斜率越大。在此已经证明了,出于加工技术和结构决定的原因,60°角度是尤其有利的。因此,一方面该斜面可以具有对避免移出来说是可靠的斜率。另一方面,所述另一边缘部在接纱装置的俯视图中沿纱线走向保持被与接纱棱柱体相连的另一导纱板件的通向接纱通道开口的边缘遮盖。由此可以保证在底纱借助纱线递送器进一步进入接纱通道的接纱过程中在指根处被引导的底纱不会被移出下导纱板件区域。底纱因此可以在接纱过程中在指根区域内被可靠保持。
[0018] 该导纱边缘还优选地在导纱指的对置侧面的方向上被倒圆。替代地或补充地,该导纱边缘被抛光(polieren)。借此,可以减小底纱的由静摩擦引起的起毛。
[0019]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该导纱板件与承载该接纱装置的接纱棱柱体的支座一体构成。该一体结构包括一件式设计,在此,该导纱板件和支座由一件制造,也包括导纱板件与支座材料锁合连接。作为其替代方式,该导纱板件可以具有固定部位,导纱板件借此可被固定在支座上,由此,该支座和导纱板件设计成是两件式的。固定部位还优选是通孔,固定件如紧固螺钉可被穿过该通孔以固定该导纱板件。该导纱板件的设置用于支承在支座的对应顶面侧的顶面侧还优选具有定位机构,其至少局部围住或界定该通孔。该定位机构可以是至少部分围住或界定该通孔的从该顶面侧突出的套环。该支座与此相应地具有容纳该定位机构的凹口或凹弯,其界定或围绕用于有效接合容纳固定件的固定孔。导纱板件还优选可以具有呈插入件形式的其它常见的定位机构,其更优选地沿着一条直线布置。由此,可以可靠取出地顺利实现导纱板件在支座上的安装和位置。
[0020]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为了完成前述任务而提出一种用于卷绕机的接纱装置,卷绕机具有用于退绕纱线的退绕筒子和用于卷绕退绕纱线的卷绕筒子。该接纱装置包括用于连接纱线的接纱通道单元和设置在接纱通道单元两侧的用于分别引导待接纱线的纱线段的导纱板件。导纱板件中的用于引导待接纱线的面纱的上导纱板件布置在接纱棱柱体的靠近卷绕筒子的一侧,至少用于引导待接纱线的底纱的下导纱板件布置在接纱通道单元的靠近退绕筒子的一侧。该接纱装置的特点是,下导纱板件通过根据前述实施方式之一的导纱板件构成。借此可以获得与此相关所述的优点和作用。
[0021] 这样的接纱装置在工位自动运行的人工促成中断和继续进行范围内带来偏离纱线运动路线的纱线运动的危险,尤其当由操作者完成就外观、强度等对接头纱线的鉴定。通常,为了鉴定而如此停止自动卷绕运行,即,卷绕机在纱线接头形成之后停住。于是,纱线被操作者从纱线运动路线抽出。鉴定结束后,纱线粗略回到纱线运动路线并且继续进行自动卷绕运行。此时有以下危险,纱线到达下导纱板件的“错误”一侧,即与第二边缘部相对。在继续进行自动卷绕运行时,这样的错误纱线运动可能尤其在接纱装置区域中导致故障和损伤。
[0022]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出一种卷绕机工位的运行方法,该工位具有接纱装置,其包括根据前述实施方式之一的导纱板件。该接纱装置在工位区域内布置在用于从退绕筒子退绕出纱线的机构与用于将退绕纱线卷绕至卷绕筒子上的机构之间。该工位还包括可枢转至纱线转交位置的用于将在卷绕筒子侧抓住的面纱头转交给接纱装置的捕纱装置,其中该捕纱装置具有抓纱件用于抓住纱线的纱线段。所述方法包括使捕纱装置枢转至初始位置的第一步骤,在初始位置上所述抓纱件与在退绕筒子和卷绕筒子之间延伸的纱线对置。
[0023] 该方法的特点是,该方法在形成纱线接头之后具有具有第二步骤和第三步骤,在第二步骤中,在抓住纱线情况下使捕纱装置从初始位置枢转至远离接纱装置的抽出位置,在抽出位置上该纱线至少在下导纱板件区域外运动,在第三步骤,在释放位置上放开运动纱线。运动纱线的放开因所加的纱线张力而造成纱线自动退回其规定的纱线运动路线。运动纱线是指在纱线运动方向上活动的纱线。这优选至少在纱线释放之前或随着纱线释放决定了卷绕过程开始,在卷绕时该纱线被卷绕到卷绕筒子上。附加地或替代地,卷绕过程优选可以在第二步骤之前或与之同时地开始。
[0024] 所述抽出位置和释放位置优选相对于纱线运动路线设置在同一侧。这尤其对以下的捕纱装置是有利的,其静止位置就规定的纱线运动路线来看布置在与接纱装置不同的一侧。捕纱装置可以在放开纱线后顺利地枢转至相应设置的静止位置,该静止位置例如可以靠近卷绕筒子。
[0025] 作为其替代方式,所述初始位置和释放位置优选布置在相对于纱线运动路线的同一侧。这尤其对下述捕纱装置是有利的,其静止位置就规定的纱线运动路线来看布置在与接纱装置相同的一侧。该静止位置例如可以与纱线转交位置相同或者靠近纱线转交位置设置。
[0026] 所述初始位置还优选对应于纱线转交位置。借此可以避免捕纱装置附加枢转至初始位置。
[0027] 或者,所述初始位置优选对应于不同于纱线转交位置的静止位置,该捕纱装置保持在该静止位置上,其中该静止位置相对于纱线运动路线设置在与纱线转交位置相同的一侧。静止位置一般优选可以是用于捕纱装置的位置,在该位置上所述捕纱装置在转交了面纱头之后枢转,以在断纱或纱线切断之后等待重新接纳面纱头。
[0028]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该卷绕机包括可人工操作的控制件,其与用于分别根据控制件的人工操作来中断和随后继续执行工位自动运行的控制单元相连,在这里,所述控制件的人工操作为了继续进行自动运行而促成在纱线接头形成之后的第二和第三步骤的执行。由此可以保证该捕纱装置只在人工中断自动卷绕运行之后才执行用于修正错误纱线运动的步骤。因此,该捕纱装置只在因自动卷绕运行的人工中断而存在错误纱线运动的危险时才被高效节能地控制。
[0029] 该控制件优选可以是按键或开关,其可以由该卷绕机的操作者来操作。该控制件优选安置在该工位上以便能通过单独操作相互分开地控制卷绕机的若干工位。该控制单元可以是卷绕机的中央控制单元或者所谓的工位计算机,其配属于规定的工位。该控制件更优选地可以安置在工位计算机的壳体上。工位计算机还优选以常见方式与捕纱装置通讯连接以便能相应控制它。
[0030] 从以下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描述、结合表示本发明重要细节的附图和从权利要求书中得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这些单独特征可以本身单独地或多个任意组合地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实现。

附图说明

[0031] 以下将结合附图来详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中:
[0032] 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卷绕机工位的侧视示意图;
[0033] 图2是根据现有技术的下导纱板件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0034] 图3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下导纱板件的俯视示意图;
[0035] 图4是图3所示的下导纱板件的侧视示意图;
[0036] 图5A至图5C是具有如图3至图4所示的下导纱板件的不同接纱装置的立体图;以及[0037] 图6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图1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呈自动交叉卷绕络筒机形式的卷绕机1的工位2的侧视示意图。
[0039] 如已知的,这种自动交叉卷绕络筒机1在其(未示出)末端机架之间具有多个相同的工位2,在这里是卷绕位置2。在卷绕位置2上,作为退绕筒子所使用的纱管9被倒筒成作为卷绕筒子的大卷装交叉卷绕筒子16。
[0040] 卷绕位置2具备相对于正常的纱线运动路线略微回缩的接纱装置10用于来自交叉卷绕筒子16的所谓面纱19a与来自纱管9的所谓底纱19b的纱线连接。这样的纱线连接例如可能在提供新纱管9、纱线开裂或者受控制的用于去除纱线疵点的所谓清纱步骤时是需要的。
[0041] 这种自动交叉卷绕络筒机1的基本工作方式例如由文献DE10224080A1预先公开了并且对在此所述的发明来说没有意义。因此,以下简单介绍如图1所示的附图标记:自动交叉卷绕络筒机1;卷绕位置2;呈筒子筒管输送系统3形式的后勤装置,其具有管纱供应段4、可反向驱动的储存段5、通至卷绕位置2的横向输送段6以及筒管回送段7;输送盘8;纱管9,其中一个处于退绕位置AS;空筒管9a;接纱装置20,该接纱装置20具有纱线递送器21以及可枢转安装的接纱通道盖23;可绕转动轴线17转动且可接受负压的呈吸嘴12形式的捕纱装置,其在所示位置上在纱线转交位置上枢转;可转动地保持在卷绕装置50的筒子架51中的交叉卷绕筒子16,其被落放在其表面上的槽辊14摩擦带动,并且在其完成后借助(未示出)维护机组被转交给沿机器长度的交叉卷绕筒子输送机构55;可绕转动轴线18转动且可接受负压的钳纱管13;向交叉卷绕筒子16行进的面纱19a;来自纱管9的底纱19b;通过机器总线54与若干卷绕位置2的工位计算机52相连的中央控制单元53。
[0042] 图2示出已知的下导纱板件60的局部俯视示意图。已知的导纱板件60包括底座61,已知的导纱板件60可以通过底座被安装在接纱装置上。V形导纱指62从底座61突出,导纱指沿其外轮廓具有导纱边缘63,可以沿该导纱边缘引导底纱19b。导纱指63在指根64处在相对于导纱指63包夹形成一个大于80°的角度的情况下过渡至斜面65。
[0043] 图3和图4示出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下导纱板件30的与已知的下导纱板件60相比不同的视图。下导纱板件30包括固定部31,固定部具有三个平行于下导纱板件30的纵向延伸轴线成排布置的通孔32a、32b、32c,这些通孔具有彼此不同的贯通宽度。固定部31的最接近第一通孔32a的一个端侧边缘沿纵延伸轴线以长孔形式构成。该长孔沿纵延伸轴线优选具有3毫米长度,在这里,各端侧半径优选为1毫米。中间的第二通孔32b具有这三个当中最大的贯通宽度。第二通孔32b在设置用于安装支承在如之前举例所述的接纱装置20的组成部件上的顶面侧由套环33界定,该套环朝向其自由端渐缩地构成。套环33界定了在最宽部位处的优选为6.4毫米的贯通宽度,直至最窄部位处的优选是3.5毫米的贯通宽度。在纵延伸轴方向上排第三的通孔32c具有2毫米直径。第一至第三通孔32a、32b、32c形成用于将下导纱板件30可靠定位在接纱装置20上的定位机构。第一通孔32a和第三通孔32c在支承在接纱装置20上时分别容纳对应于其内横截面形成的凸起。第二通孔32b的套环33由在接纱装置20上相应形成的容座容纳,在这里,固定件如紧固螺钉可以通过第二通孔32b被装入以将下导纱板件30安装在接纱装置20上。
[0044] 下导纱板件30还具有导纱指34,导纱指在纵延伸轴方向上连接至固定部31并且指向该方向。导纱指34具有环绕的导纱边缘35。导纱边缘35在下导纱板件30的的邻接顶面侧之间被倒圆和抛光,优选形成1毫米半径。导纱边缘35形成导纱指34的外轮廓,其包括用于引导底纱19b的第一边缘部36和用于引导面纱19a的第二边缘部37。第一边缘部36从V形指尖39延伸至指根40,在指根处,第一边缘部36在包夹形成预定角度α的情况下过渡至另一边缘部38,另一边缘部形成用于底纱19b的斜面。角度α优选为60°。
[0045] 第一边缘部36在指根40和指尖39之间具有凹弯41用于供在工位2运行过程中沿规定的纱线运动路线运动的纱线非接触经过。在指根40与凹弯41之间,第一边缘部36具有第一笔直部分42,在凹弯41与指尖39之间具有第二笔直部分43,在这里,第二笔直部分43平行于第一笔直部分42错开地延伸向第二边缘部37。第二边缘部37在导纱指34的与第一边缘部36对置的外侧呈拱形延伸,优选具有70毫米半径,并且在指尖39区域过渡至第一边缘部36,优选形成1毫米半径。导纱指34从指根40到指尖尖头39沿着纵延伸轴具有优选是28毫米的长度。
[0046] 在图3中还示出纱线19的纱线走向,一方面是与凹弯41对置且另一方面是贴靠第二边缘部37。与凹弯41对置地布置纱线19是按照规定的纱线运动路线,纱线19在卷绕位置2的卷绕过程中处于该纱线运动路线以便卷绕到卷绕筒子16上。贴靠第二边缘部37的布置是错误的纱线走向,其例如可能在工位2运行通过操作者被人工中断以鉴定纱线连接且随后又继续进行时在接纱鉴定之后出现。
[0047] 图5A至图5C示出分别具有接纱通道单元22和如图3和图4所示的下导纱板件30的接纱装置20的不同的实施例。下导纱板件30安装在用于将接纱通道单元22保持在靠近退绕筒子9一侧的支座上。在该支座的靠近卷绕筒子16的一侧固定有上导纱板件70。各种不同的接纱装置20的主要区别在于与接纱通道盖23或闭锁叉27的设置或省掉相关的、由该支座保持的接纱通道单元22的设计。具体说,在如图5A和图5C所示的变型中,通往一接纱通道的纱线导入缝24是敞通的并且配备有通向纱线导入缝24的倾斜导纱面26。而在如图5B所示的变型中,纱线导入缝被接纱通道盖23封闭,在此,这些导纱面位于同一平面中。
[0048] 这三个变型的共同点是,在各自接纱通道单元22上,分别与该接纱通道的纵向一端相邻接地设置基本呈三角形的导纱板25。另外,各自变型为了提高多样性而具有可绕转动轴线28a枢转的底座28。底座具备作动杆28b(图5A),当接纱装置20被安装到卷绕位置2中时,驱动装置可以或许通过传动杆被连接至该作动杆28b。另外,它具备容纳杆28c,容纳杆在未要求情况下可以保持空闲,或者接纱通道盖23或闭锁叉27可以分别借助螺纹连接29可选地通过盖杆23a被安装在容纳杆上。除了螺纹连接外,可以选择其它固定装置例如插入装置。
[0049] 图6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方法100的流程图,可借此方法操作如图1所示的卷绕机1的卷绕位置2。方法100包括使捕纱装置12枢转至初始位置的第一步骤110,在初始位置上,捕纱装置12的抓纱件与在退绕筒子9和卷绕筒子16之间运动的纱线19对置。方法100还包括使捕纱装置12从初始位置枢转至远离接纱装置20的抽出位置的第二步骤120,在该位置上纱线19至少在下导纱板件30区域以外延伸。第二步骤120在通过接纱装置20借助面纱19a和底纱19b的自由纱头的连接来形成纱线接头之后进行。为启动第二步骤120,在此优选实施例中需要工位2运行的由卷绕机1的操作者执行的人工干预。为此,操作者首先操作安置在卷绕位置2壳体上的按钮,该按钮与工位计算机52相连。工位计算机52如此设计,即当在接纱过程中初次操作该按钮时,在形成纱线接头之后停止工位2的自动运行。接纱过程一般优选从由传感器检测到断纱或纱线切断起延续至接受卷绕过程,在卷绕过程中卷绕筒子被用运动纱线卷绕。
[0050] 为了继续接纱过程,操作者再次操作该按钮。工位计算机52如此处理再次操作,使接纱过程继续进行。此时,在形成纱线接头之后促使捕纱装置12如此执行第二步骤120,即,使捕纱装置12从初始位置枢转至抽出位置。初始位置在如图1所示的卷绕机1中可以是纱线转交位置,或是静止位置,该静止位置相对于纱线19的纱线运动路线布置在与纱线转交位置相同的一侧。纱线运动路线是这样的路线,即纱线19在卷绕过程中沿该路线从退绕筒子或纱管9运动至卷绕筒子或者说交叉卷绕筒子16以便其卷绕。捕纱装置12的各位置如抽出位置是可沿捕纱装置12的枢转路径占据的位置,在这里,抽出位置的特点是,它距接纱装置20的距离使得纱线19至少在下导纱板件30的纵向延伸范围外运动。因此,纱线19从与下导纱板件30的导纱边缘35对置的位置被抽出并远离下导纱板件30。在捕纱装置12枢转过程中抓住纱线19借助捕纱装置12的孔口实现,该孔口在此相应形成用于抓住纱线19的纱线段的抓纱件。
[0051] 在到达抽出位置后,捕纱装置12在方法100的第三步骤130中回摆至释放位置,运动的纱线19在释放位置上被捕纱装置12放开。接纱过程此时已结束并转至卷绕过程。卷绕过程可以在第二步骤120之前、之中或之后开始,但至少在到达释放位置之前通过捕纱装置12开始。因此,通过卷绕过程使纱线19处于运动中或者说使之运动起来,由此该纱线19获得纱线张力。纱线张力在接纱装置20区域内允许纱线19回送至通常的纱线运动路线,就像之前结合图3所述的那样。该释放位置可以是初始位置、静止位置或者例如纱线转交位置。
[0052] 所述的且如图所示的实施例只是举例选择的。不同的实施例可完全或者与若干特征相关地相互组合。一个实施例也可被补充另一个实施例的特征。
[0053] 另外,这些方法步骤可以被重复以及若干步骤可配属于一个方法步骤,或者如果可行被安排在其前面或后面。
[0054] 如果一个实施例包含在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之间的“和/或”关系,则这可以被解读为此实施例根据一个实施方式不仅具有第一特征,也具有第二特征,而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或是只具有第一特征或只具有第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