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机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10079865.5

文献号 : CN10692565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杉浦学

申请人 : 旭精机工业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提供成形品质比以往高的压力机。根据本发明的压力机(10),在冲头(12)一边按压工件(90)一边移动时,对置加压构件(30)一边在对置施力机构的作用下从冲头(12)的相反侧按压工件(90)一边追随冲头(12)地移动。由此,可防止工件(90)的局部鼓出。另外,在冲头(12)脱离工件(90)时,通过伺服马达(77)限制对置加压构件(30)的追随冲头(12)的移动。由此,能够抑制在使工件(90)向侧方移动时产生伤痕。即,根据本发明的压力机(10),能够抑制工件(90)的局部鼓出和伤痕的产生,提供成形品质高的工件(90)。

权利要求 :

1.一种压力机,其通过冲头使工件从相对于冲模的成形孔的一侧向另一侧通过而对该工件进行拉深,在所述另一侧使所述工件脱离所述冲头并向与所述冲头的直线运动方向交叉的侧方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机具备:

对置加压构件,其以能够直线运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冲头的前方;

对置施力机构,其对所述对置加压构件向所述冲头侧施力,以使所述工件在被所述冲头和所述对置加压构件夹着的状态下通过所述成形孔;

干涉构件,其被支承为能够在所述对置加压构件的移动区域内移动;

作为所述干涉构件的驱动源的伺服马达;以及马达控制部,其控制所述伺服马达,以使得在所述冲头脱离所述工件时,所述干涉构件配置于限制所述对置加压构件向所述冲头侧移动的位置,在所述工件向所述侧方移动后,所述干涉构件配置于允许所述对置加压构件向所述冲头侧移动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机,其中,所述对置施力机构是将气体密封在缸体与相对于所述缸体直线运动的活塞杆之间而成的气缸装置,所述缸体相对于所述对置加压构件固定于所述冲头的相反侧,所述活塞杆通过所述气体的压力而对所述对置加压构件向所述冲头侧施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机,其中,所述活塞杆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对置加压构件分离的方式与所述对置加压构件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力机,其中,所述对置加压构件在位于最靠近所述冲模侧的位置时,被所述干涉构件限制向所述缸体侧的移动从而与所述活塞杆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机,其中,所述压力机具备:

直线运动引导件和滚珠丝杠机构的丝杠构件,它们与所述冲头平行地延伸;

滑块,其以能够直线运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直线运动引导件,且固定有所述干涉构件;

所述滚珠丝杠机构的滚珠螺母,其固定于所述滑块并与所述丝杠构件螺合;以及动力传递机构,其将所述伺服马达的旋转输出传递给所述丝杠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机,其中,所述压力机具备:

直线运动引导件和滚珠丝杠机构的丝杠构件,它们与所述冲头平行地延伸;

滑块,其以能够直线运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直线运动引导件,且固定有所述干涉构件;

所述滚珠丝杠机构的滚珠螺母,其固定于所述滑块并与所述丝杠构件螺合;以及动力传递机构,其将所述伺服马达的旋转输出传递给所述丝杠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力机,其中,所述压力机具备:

直线运动引导件和滚珠丝杠机构的丝杠构件,它们与所述冲头平行地延伸;

滑块,其以能够直线运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直线运动引导件,且固定有所述干涉构件;

所述滚珠丝杠机构的滚珠螺母,其固定于所述滑块并与所述丝杠构件螺合;以及动力传递机构,其将所述伺服马达的旋转输出传递给所述丝杠构件。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力机,其中,所述压力机具备:

直线运动引导件和滚珠丝杠机构的丝杠构件,它们与所述冲头平行地延伸;

滑块,其以能够直线运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直线运动引导件,且固定有所述干涉构件;

所述滚珠丝杠机构的滚珠螺母,其固定于所述滑块并与所述丝杠构件螺合;以及动力传递机构,其将所述伺服马达的旋转输出传递给所述丝杠构件。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压力机,其中,所述干涉构件被支承为能够沿着所述冲头的直线运动方向直线运动,在所述对置加压构件配备有:杆部,其以能够直线运动的方式贯通所述干涉构件;和抵接突部,其从所述杆部向侧方伸出,能够相对于所述干涉构件从所述冲头的相反侧与所述干涉构件抵接,在所述对置加压构件位于最靠近所述冲模侧的位置时,所述干涉构件配置于所述杆部中的远离所述冲头侧的端部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力机,其中,所述压力机具备:

弹簧抵接部,其从所述杆部中的所述冲头侧的端部向侧方伸出;和压缩螺旋弹簧,其被所述杆部插穿,被夹于所述弹簧抵接部与所述干涉构件之间而成为支撑状态。

说明书 :

压力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冲头使工件从相对于冲模的成形孔的一侧向另一侧通过而拉深该工件并在另一侧使工件脱离冲头的压力机。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作为这种压力机,已知通过冲头使平板状的工件通过冲模的成形孔而将该工件拉深成筒形的压力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也已知使筒形的工件通过冲模的成形孔而进一步拉深的压力机。
[0003] 现有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071524(图1、图2,段落[0024]、[0029])[0006] 然而,在上述的以往的压力机中,在工件被拉深时,工件的与冲头的前端面对置的对置部分有时向远离冲头的一侧鼓出而不成为按照设计的形状。

发明内容

[0007]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8]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成形品质比以往高的压力机。
[0009]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0]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做成的本发明的压力机通过冲头使工件从相对于冲模的成形孔的一侧向另一侧通过而对该工件进行拉深,在所述另一侧使所述工件脱离所述冲头并向与所述冲头的直线运动方向交叉的侧方移动,其中,所述压力机具备:对置加压构件,其以能够直线运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冲头的前方;对置施力机构,其对所述对置加压构件向所述冲头侧施力,以使所述工件在被所述冲头和所述对置加压构件夹着的状态下通过所述成形孔;干涉构件,其被支承为能够在所述对置加压构件的移动区域内移动;作为所述干涉构件的驱动源的伺服马达;以及马达控制部,其控制所述伺服马达,以使得在所述冲头脱离所述工件时,所述干涉构件配置于限制所述对置加压构件向所述冲头侧移动的位置,在所述工件向所述侧方移动后,所述干涉构件配置于允许所述对置加压构件向所述冲头侧移动的位置。

附图说明

[0011]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压力机的侧剖视图。
[0012] 图2是工件稍微冲入冲模的状态的侧剖视图。
[0013] 图3是冲头到达下止点时的压力机的侧剖视图。
[0014] 图4是冲头到达下止点时的压力机的侧剖视图。
[0015] 图5是压力机的控制器的框图。
[0016] 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压力机的侧剖视图。
[0017] 附图标记说明
[0018] 10…压力机;12…冲头;13…冲模;18…成形孔;30…对置加压构件;34…杆部;35…抵接突部;36…气缸装置;37…缸体;38…活塞杆;56…直线运动引导件;57…滑块;
63…干涉构件;70…滚珠丝杠机构;71…滚珠螺母;72…丝杠构件;74…带轮(动力传递机构);75…正时带(动力传递机构);77…伺服马达;80…压缩螺旋弹簧;90…工件;96…控制部(马达控制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第一实施方式]
[0020] 以下,基于图1~图5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压力机10。在该压力机10的压头11的下表面的冲头保持件51,以在与图1的纸面正交的方向上等间隔排列的状态保持有多个冲头12。与之对应地,在压力机10的垫板14的上表面的冲模保持件52,同样以在与图1的纸面正交的方向上等间隔排列的方式保持有与多个(例如5~15个)冲头12对应的多个冲模
13。并且,由分别上下对置的多组冲头12和冲模13构成多个加工台,其中通过传送装置16依次将工件90从与图1的纸面正交的方向的纵深侧端部(以下,酌情称作“始端”)的加工台向与图1的纸面正交的方向的近前侧端部(以下,酌情称作“末端”)的加工台搬运并实施冲压加工,使起初为板状的工件90成形为剖面长方形的方筒形。在图1~图4中示出了末端的加工台,在该末端的加工台配备有本发明的对置加压构件30、干涉构件63等。
[0021]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没有图示,在压力机10的横向(图1中的与纸面正交的方向)的两端部配备有垂直立起的一对支承框,在该支承框的下端部之间桥接有支承板53,并且在靠近下端的位置之间桥接有支承基座50。并且,在支承基座50之上固定有垫板14。另外,支承板53重叠配置于铺设于工厂的地面上的共用基座之上。而且,压头11支承于在一对支承框的上端部之间架设的未图示的压头驱动用的凸轮轴而上下移动。该凸轮轴由图5所示的马达95A驱动。另外,在凸轮轴安装有用于检测旋转位置的位置检测装置98(例如,编码器、旋转变压器)。
[0022] 在对末端的加工台进行说明之前,对本实施方式的压力机10整体的具体构造进行简单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压力机10中,除始端的加工台以外的所有加工台的冲模保持件52的上表面和与冲模13的上表面配置成大致共面,在包括这些冲模13的上表面等在内的平坦的工件搬运面15在包括始端的加工台在内的所有加工台呈带状延伸。
[0023] 在工件搬运面15的两侧,配备有沿着与图1的纸面正交的方向延伸的传送装置16的一对传送滑动件16A、16A。在两传送滑动件16A、16A以等间隔排列的方式安装有多个机械手17,该多个机械手17隔着工件搬运面15对置。一对传送滑动件16A、16A由如图5所示的伺服马达95B驱动,以沿着工件搬运面15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另外,对置的机械手17、17由安装于传送滑动件16A的气缸17C进行开闭。并且,每当压头11上下移动时,传送滑动件16A、16A沿着工件搬运面15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并且对置的机械手17、17被开闭,各加工台的工件90被夹持于机械手17、17并分别朝向相邻的加工台搬运。
[0024] 虽然没有图示,在始端的加工台配备有跨工件搬运面15和传送装置16的门形构造的支承台,在该支承台中的从上方覆盖工件搬运面15的部分支承有冲模。在该冲模形成有上下贯通的例如椭圆形的成形孔。该成形孔从上下方向的中途起呈阶梯状地缩径,该台阶面的上侧为冲裁部,下侧为拉深部。与之对应地,冲头在椭圆筒状的冲裁用冲头的内侧具备椭圆柱状的拉深用冲头。并且,每当压头11上下移动时,按规定长度向冲模之上供给板料,冲裁用冲头从该板料冲裁出椭圆板状的工件(通常称作坯件),拉深用冲头将该工件压入到通过成形孔的位置而成形为椭圆筒形的工件90,并移交给传送装置16。
[0025] 除始端和末端以外的加工台在冲模13的成形孔的纵深部具备脱模销。并且,在冲头12将工件90压入冲模13的成形孔而进行拉深后上升时,脱模销也上升而将工件90上推至工件搬运面15上。另外,除了末端以外的加工台在传送装置16的上方位置具备未图示的一对工件脱模器具。并且,在冲头12上升时,该一对工件脱模器具关闭而卡止于工件90的上端部,使工件90脱离冲头12。这样一来,工件90从始端的加工台向末端的加工台依次移动而逐渐被拉深,从椭圆筒形成形为剖面长方形的方筒形。需要说明的是,工件90在剖面椭圆形的长轴方向、以及在剖面长方形的长度方向上由一对机械手17、17夹持。
[0026] 以下,对末端的加工台进行详细说明。图2所示的末端的加工台中的冲模13的成形孔18在从上方观察时呈长方形,在上下方向上贯通。另外,成形孔18朝向上下方向的中间部而逐渐变窄。
[0027] 冲头12在下端部具有与成形孔18嵌合的形成为剖面长方形的长方体状的头部12K。并且,在利用传送装置16将工件90搬运到成形孔18的上方位置时,冲头12下降进而头部12K冲入工件90内,在该状态下冲头12进一步下降进而使工件90从成形孔18的上侧通过而到达下侧以拉深工件90。为此,在冲模保持件52中的成形孔18的下方延长线上,形成有比成形孔18大一圈的长方形的工件下降孔20。
[0028] 在冲模保持件52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以沿着前后方向(图1的左右方向)横切工件下降孔20的方式形成有引导孔19。引导孔19的剖面形状形成为上下扁平的长方形,在引导孔19中的隔着工件下降孔20的两侧部分,嵌合有带板状的工件脱模器具40、40。
[0029] 在各工件脱模器具40中的面临工件下降孔20的前端面,使比上下方向的中间位置靠上侧的部分突出成阶梯状而形成有卡止突部41。卡止突部41的下表面形成与冲头12的直线运动方向正交的卡止面41K,卡止突部41的前端面成为以随着朝向下方而向工件下降孔20侧突出的方式稍微倾斜的引导面41G。另外,两个工件脱模器具40、40由气缸42、42进行开闭,两个工件脱模器具40、40通常处于打开的状态在工件90的通过区域外待机。并且,如图4所示,在冲头12到达下止点时,嵌合于该冲头12的前端部的工件90的上表面位于比卡止突部41的卡止面41K稍微靠下方的位置。在该状态下工件脱模器具40、40关闭,工件脱模器具
40、40的卡止面41K、41K卡止于工件90的上表面,在冲头12从此处上升时,工件90脱离冲头
12。
[0030] 工件下降孔20中的比引导孔19的上表面靠下侧的下侧部分成为向与图2的纸面正交的方向的近前侧(传送装置16对工件90进行搬运的搬运方向的前方侧)延伸的工件搬运孔21,该工件搬运孔21的末端在压力机10的外侧面开口。需要说明的是,在工件搬运孔21的开口的前面,设置有未图示的横向切割装置,该横向切割装置使切割器具水平地往复运动而平坦地切割工件90的上端部。
[0031] 垫板14的至少末端的加工台的下侧部分被上下分割为上板部14A和下板部14B这两部分。另外,上述的工件搬运孔21形成至上板部14A的下表面(换言之,下板部14B的上表面)。并且,如图4所示,在冲头12到达下止点时,工件90的下表面位于比下板部14B稍微靠上方的位置,工件90整体收纳在工件搬运孔21内。
[0032] 整体收纳于工件搬运孔21的工件90由设于上板部14A与下板部14B之间的工件搬运装置43搬运至工件搬运孔21的开口的外侧。具体而言,在上板部14A的与下板部14B接合的接合面形成有方槽14C,该方槽14C与工件搬运孔21平行地延伸并在压力机10的外侧面开口。另外,工件搬运孔21位于方槽14C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在方槽14C的两侧部配备有与前述的传送滑动件16A、16A同样地往复运动的搬运滑动件43A、43A,机械手44、44分别安装于该搬运滑动件43A、43A且对置。另外,搬运滑动件43A、43A由图5所示的伺服马达95C驱动,机械手44、44由气缸45、45进行开闭。并且,在冲头12到达下止点时,一对机械手44、44关闭而把持冲头12的前端的工件90,在如上所述那样冲头12脱离工件90后,一对搬运滑动件43A、43A滑动并向工件搬运孔21的开口的外侧搬运工件90,一对机械手44、44打开而将工件90移交给上述的横向切割装置。
[0033] 在从下方支承垫板14的支承基座50中,在成形孔18的同轴延长线上形成有剖面圆形的贯通孔22。并且,本发明的相当于“对置加压构件”的对置加压构件30在从贯通孔22到成形孔18内的范围直线运动,从下方支承工件90。对置加压构件30具有形成为圆柱状且被支承为能够在贯通孔22中直线运动的柱塞31。从该柱塞31的外周面突出有未图示的引导突部,并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卡合于在贯通孔22的内表面形成的引导槽。由此,可使对置加压构件30相对于支承基座50止转。
[0034] 在柱塞31的上表面安装有连接头32。连接头32在下端具有圆板状的第一凸缘32A,另一方面,在上端具有与工件90的下表面形状对应的长方形的第二凸缘32B。并且,比第二凸缘32B小一圈的剖面长方形的支柱32C从第一凸缘32A的中心部立起并从下方支承第二凸缘32B。另外,第一凸缘32A通过未图示的螺栓固定于柱塞31的上表面,在第二凸缘32B的上表面通过未图示的螺栓安装有与工件90的下表面形状对应的长方形的抵接构件33。另外,抵接构件33例如由超硬合金构成,由该抵接构件33构成对置加压构件30的上端部。
[0035] 从柱塞31的下表面中心部向下方延伸有本发明的杆部34。杆部34形成为剖面圆形,如图2所示,从杆部34的下表面的中心部突出有螺栓B。在该螺栓B插穿有垫圈34A,接下来,紧固第一螺母34B和第二螺母34C。并且,垫圈34A中的从杆部34向侧方伸出的部分成为本发明的抵接突部35。另外,第二螺母34C例如被实施了淬火处理,由该第二螺母34C构成对置加压构件30的下端部。
[0036] 如图1所示,在支承板53中的位于对置加压构件30的铅垂下方的位置,固定有纵长的长方体状的第一支承台54。并且,在该第一支承台54支承有本发明的气缸装置36的缸体37,该缸体37配置在与柱塞31相同的轴上。另外,从缸体37向上方突出有活塞杆38。而且,在缸体37与活塞杆38之间封闭有压缩气体(例如空气、氮等),通过该压缩气体的气压来对活塞杆38向上方施力。另外,在活塞杆38的上端部固定有淬火处理后的抵接构件38A,该抵接构件38A与对置加压构件30的下表面(详细而言,第二螺母34C的下表面)抵接并对对置加压构件30向冲头12侧施力。
[0037] 如图1所示,从支承板53中的第一支承台54的后侧(图1的右侧)立起有第二支承台55。第二支承台55例如具有俯视形状成为H形的台主体55H,相当于该“H”的中央横边的中央立起壁55B配置成与第一支承台54对置。另外,在相对于“H”的一对纵边的一对侧立起壁55C(图1中仅示出了一侧的侧立起壁55C)中的朝向第一支承台54侧的表面,固定有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对直线运动引导件56(在图1中仅示出了一侧的直线运动引导件56)。并且,在一对直线运动引导件56之间以桥接的状态配置有滑动板61,固定于该滑动板61的滑块57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卡合于各直线运动引导件56。台主体55H的上端部固定于支承基座50。
[0038] 另外,在中央立起壁55B的上端部和靠近下端的位置,设置有向第一支承台54侧突出的旋转支承突部55A、55A。并且,滚珠丝杠机构70的丝杠构件72的两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旋转支承突部55A、55A,滚珠丝杠机构70的滚珠螺母71安装于从滑动板61向中央立起壁55B侧突出的螺母支承突部66并与丝杠构件72螺合。另外,滚珠螺母71的上端部从旋转支承突部55A向上方突出并在此处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固定有带轮74。
[0039] 在隔着中央立起壁55B与丝杠构件72相反的一侧,在中央立起壁55B和一对侧立起壁55C、55C的上部配备有顶板55T,在该顶板55T固定有减速器73。在减速器73的下表面安装有本发明的伺服马达77,在从减速器73向上方突出的输出轴73S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安装有带轮74。并且,丝杠构件72的上端的带轮74与减速器73的输出轴73S的带轮74通过正时带75连结。需要说明的是,一对带轮74、74和正时带75相当于本发明的“动力传递机构”。
[0040] 在滑动板61固定有本发明的干涉构件63。干涉构件63形成为板状并从滑动板61的靠近上端的位置向对置加压构件30侧水平地伸出。另外,干涉构件63的下表面与滑动板61之间通过加强肋62连结。
[0041] 干涉构件63的前端部比加强肋62向对置加压构件30侧突出,在该突出部分形成有上下贯通的贯通孔63A。另外,在该贯通孔63A嵌合固定有衬套64。衬套64形成为从圆筒体的下端部向侧方伸出有凸缘的形状,被从下方压入于贯通孔63A。并且,对置加压构件30的杆部34以能够直线运动的方式插穿衬套64的内侧的贯通孔64A(参照图2)。衬套64的下表面能够与对置加压构件30的抵接突部35抵接。以下,将衬套64设为干涉构件63的一部分而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衬套64的下表面例如由超硬合金构成。
[0042] 在杆部34中的比干涉构件63靠上侧的部分插穿有压缩螺旋弹簧80,该压缩螺旋弹簧80以支撑状态被夹持在柱塞31与干涉构件63之间。需要说明的是,在压缩螺旋弹簧80与干涉构件63之间、以及压缩螺旋弹簧80与柱塞31之间,在杆部34插穿有淬火处理后的垫圈80W、80W。另外,柱塞31的下表面中的与垫圈80W抵接的部分相当于本发明的“弹簧抵接部”。
[0043] 图5示出了压力机10的控制器10C。控制器10C的控制部96(相当于本发明的“马达控制部”)从位置检测装置98取得前述的压头驱动用的凸轮轴的旋转位置。并且,控制部96基于凸轮轴的旋转位置控制伺服马达95B、95C、77、对于气缸17C、45的供气切换阀97A、97B,以使传送装置16、工件搬运装置43、干涉构件63与压头11的上下移动同步地如上述或后述那样工作。
[0044] 以上是关于本实施方式的压力机10的构造的说明。接下来,对该压力机10的动作和作用效果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在冲头12配置于上止点的状态下,干涉构件63保持在用于控制伺服马达77的程序上的可动范围的上端位置。在该状态下,对置加压构件30通过压缩螺旋弹簧80的弹力而向上方被施力,对置加压构件30的抵接突部35从下方抵接于干涉构件63,对置加压构件30配置于可动范围的上端位置。而且,通过活塞杆38的下端部与缸体37的上端部抵接,从而活塞杆38被定位在可动范围的上端位置。并且,在活塞杆38的上端部(抵接构件38A)与对置加压构件30的下端部(第二螺母34C)之间形成有微小的(例如1[mm]左右的)未图示的间隙。
[0045] 在如上所述对置加压构件30配置于上端位置时,对置加压构件30的上表面(即抵接构件33的上表面)与工件搬运面15大致共面。在该状态下通过传送装置16将工件90配置于对置加压构件30的上表面上。于是,冲头12下降并冲入工件90内,工件90的底壁91被夹持在冲头12的下表面与对置加压构件30的上表面之间。并且,如图2所示,在通过伺服马达77维持将干涉构件63保持在上端位置的状态不变的情况下,冲头12下降,对置加压构件30随之一边对压缩螺旋弹簧80进行压缩一边下降。于是,工件90冲入成形孔18的导入部分,且在将工件90按压于该导入部分的锥面之前,对置加压构件30与活塞杆38抵接。然后,工件90通过压缩螺旋弹簧80的弹力和远大于该弹力的气缸装置36的气体的压力相加这样大的力,以使底壁被冲头12和对置加压构件30夹持的状态下降,通过成形孔18的狭窄部分而被拉深。由此,可防止以往成为问题的、工件90的底壁91的鼓出。
[0046] 在将工件90压入成形孔18而到达中途时,干涉构件63通过伺服马达77而开始下降。由此,可防止因对置加压构件30的下降而导致对置加压构件30从压缩螺旋弹簧80受到的弹力过大。需要说明的是,干涉构件63以在与对置加压构件30的抵接突部35之间维持有间隙的状态追随对置加压构件30地下降。
[0047] 如图3所示,在冲头12到达下止点时,工件脱模器具40、40和工件搬运装置43的机械手44、44关闭,并且干涉构件63与对置加压构件30的抵接突部35抵接,限制对置加压构件30向上方的移动。需要说明的是,此时,可以通过干涉构件63将对置加压构件30下压到与工件90分离的位置。
[0048] 接下来,冲头12上升,工件90脱离冲头12。然后,工件搬运装置43的搬运滑动件43A、43A滑动而将工件90从对置加压构件30上移动至工件搬运孔21的外侧位置,并打开机械手44、44,移交给未图示的横向切割装置。
[0049] 在工件90从对置加压构件30上移动后,工件脱模器具40、40打开,之后伺服马达77使干涉构件63朝向所述的上端位置移动,对置加压构件30和活塞杆38也随之朝向上端位置移动。另外,工件搬运装置43在将工件90移交给横向切割装置后,使机械手44、44返回至原来的位置。并且,反复进行将下一工件90配置于对置加压构件30之上的、上述的动作。
[0050]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压力机10,在冲头12一边按压工件90一边移动时,对置加压构件30在对置施力机构的作用下一边从冲头12的相反侧按压工件90一边追随冲头12而移动。由此,可防止工件90的局部鼓出。另外,在冲头12脱离工件90时,通过伺服马达77限制对置加压构件30的追随冲头12的移动。由此,可抑制工件90与对置加压构件30的接触压力,或者工件90与对置加压构件30不再接触,从而能够抑制在使工件90向侧方移动时产生伤痕。即,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压力机10,能够抑制工件90的局部鼓出和伤痕的产生,提供成形品质高的工件90。而且,通过伺服马达77的控制数据的变更而能够容易变更对置加压构件30的位置,因此能够容易地应对工件90、冲头12的变更等。
[0051] 另外,具备气缸装置36作为将对置加压构件30向冲头12侧施力的“对置施力机构”的主要部分,因此与具备压缩螺旋弹簧作为“对置施力机构”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相比,容易实现紧凑化且能够得到大的施力。而且,将滚珠丝杠机构70的丝杠构件72和直线运动引导件56配置为与冲头12平行,因此在这一点上也使得压力机10变紧凑。
[0052] 另外,气缸装置36的活塞杆38以能够分离的方式与对置加压构件30抵接,因此可防止活塞杆38相对于缸体37的偏芯,可抑制活塞杆38与缸体37之间的密封件的破损、烧结。另外,每当冲头12往复运动时活塞杆38与对置加压构件30分离而成为自由的状态,因此相对于缸体37的微小的偏芯容易得到矫正。根据上述内容,可实现气缸装置36的耐久性的提高。
[0053]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为将压缩螺旋弹簧80排除而仅利用气缸装置36防止工件90的鼓出的结构,但若设为这样的结构,则在压力机10的运行期间例如产生了因气缸装置36的漏气而引起的故障的情况下,有可能产生对置加压构件30比正常的位置大幅下降而使工件搬运装置43等破损的问题。另外,当为了进行维护而卸除气缸装置36,则也有可能产生对置加压构件30落下这一问题。然而,本实施方式的压力机10通过具备压缩螺旋弹簧80,能够防止这些问题的产生。
[0054] 另外,若将压缩螺旋弹簧80配置于对置加压构件30的柱塞31的下表面与干涉构件63之间,则在成形工件90时能够通过压缩螺旋弹簧80的弹力来加强将对置加压构件30按压于工件90的力。
[0055] [第二实施方式]
[0056] 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构造:将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一对工件脱模器具40、40分别在长度方向上分割为两部分,在该分割面之间配备有压缩螺旋弹簧40S、40S。
[0057] 并且,在冲头12从上止点朝向下止点下降时,一对工件脱模器具40、40的前端部预先向工件搬运孔21内突出,从而下降的对置加压构件30和工件90与工件脱模器具40、40的引导面41G、41G滑动接触,由此一对工件脱模器具40、40的前端部之间被挤开。另外,在工件90的上端通过引导面41G、41G时,一对工件脱模器具40、40之间因压缩螺旋弹簧40S、40S的弹性恢复而变窄,从而卡止面41K、41K卡止于工件90的上表面。
[0058] 然后,工件搬运装置43把持工件90,冲头12上升而脱离工件90,之后通过气缸42、42使一对工件脱模器具40、40之间扩张。另外,在冲头12和对置加压构件30到达上止点时,一对工件脱模器具40、40之间变窄而返回至原来的状态,以下如此反复。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实现压力机10的高速运转。
[0059] [其他实施方式]
[0060] 本发明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例如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而且除了下述内容以外,也可以在不脱离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地实施。
[0061] (1)也可以在所述实施方式的气缸装置36内置压缩螺旋弹簧或弹性体,通过压缩螺旋弹簧等的弹力和气缸装置36内的气压力双方来对对置加压构件30施力。另外,也可以代替气缸装置36,而仅利用压缩螺旋弹簧或弹性体对对置加压构件30施力。
[0062] (2)所述实施方式的干涉构件63被支承为能够直线运动,但也可以设为被支承为能够旋转的杠杆构造。在该情况下,设为能够使杆部34插穿设置于干涉构件63的前端部的长孔或槽部并以长孔等的开口边缘按压抵接突部35的结构即可。
[0063] (3)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干涉构件63以能够相对移动的方式连结于杆部34,但干涉构件63也可以以无法相对移动的方式连结于杆部34。然而,若如所述实施方式那样干涉构件63以能够相对移动的方式连结于杆部34,则在对置加压构件30开始从动于冲头12的下降时,干涉构件63保持停止的状态不变即可,因此伺服马达77的控制变得容易。
[0064] (4)也可以在所述实施方式的始端的加工台的下方配备有与前述的末端的加工台同样的对置加压构件30、干涉构件63、气缸装置36以及伺服马达77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