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行埋管型透水丁坝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10115208.1

文献号 : CN10693957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陈斯煜赵二峰林潮宁朱延涛

申请人 : 河海大学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平行埋管型透水丁坝,通过在丁坝坝体中埋设多组连通且平行布置的钢管结构,钢管轴线在水平面上投影与坝轴线存在一定夹角,呈“八”字型分布;坝体底部设有包围布置的混凝土板桩,在坝的上下游侧与坝轴线平行布置,在坝头处与坝轴线垂直布置。与现有透水丁坝相比,本发明能更好地稳定水流,削弱坝后漩涡,减小坝头部位材料的冲刷,同时还能够降低丁坝下游处水流的底层流速,促进泥沙沉降以淤积造滩。

权利要求 :

1.一种平行埋管型透水丁坝,其特征在于,所述丁坝包括坝身、板桩、坝头连系梁和坝头底板,其中,所述坝身为实体结构,坝头俯视为半圆形;所述板桩设置于丁坝坝身的底部,其中,在坝身的上游侧和下游侧所述板桩与坝轴线平行布置,分别和坝踵、坝趾相接,在坝头处,板桩与坝轴线垂直布置,且坝头圆弧基底与板桩相切,垂直相邻的板桩之间通过坝头连系梁连接,所述坝头连系梁设置于坝头底板的底部;

所述坝身内部包埋有钢管,所述钢管两两一组,每组钢管在水平面投影规则地呈“八”字形,在竖直平面内,相邻两组钢管上下两层相互平行,竖直间距至少为两倍管径;在一组钢管中,上游侧两钢管管口水平距离大于下游侧两钢管管口水平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埋管型透水丁坝,其特征在于,在板桩的顶端留有接头,板桩与丁坝坝基通过混凝土现浇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埋管型透水丁坝,其特征在于,所述坝头连系梁与相邻两垂直板桩呈45度夹角连接,所述坝头底板与板桩和坝头连系梁现浇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埋管型透水丁坝,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直径小于1m,大于3D,D为所在河段中可能出现的最大砾石粒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埋管型透水丁坝,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的轴线在水平面上投影与顺水流方向呈10°至30°的夹角,所述钢管的轴线在竖直平面内的投影与水平方向呈5°至20°之间的夹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埋管型透水丁坝,其特征在于,所埋设钢管倾斜布置,在上游面的一侧较低,在下游面的一侧较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埋管型透水丁坝,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上游面管口顶端位置处的水深应大于临界淹没深度,同时下游面钢管管口底端位置应至少高于坝基面1m,其中,临界淹没深度为 d为过水钢管的内径,单位m;V为所在河流可能出现的最大速度,m/s;C为与进水口几何形状有关的参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埋管型透水丁坝,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桩为钢筋混凝土板桩。

说明书 :

一种平行埋管型透水丁坝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河流治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平行埋管型透水丁坝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丁坝是用于河道治理的一类水工建筑物,其河岸一端与堤岸相接呈“丁”字形,因而得名“丁坝”。丁坝有多种河道治理功能,一方面它可保护河岸不受来流直接冲蚀以避免掏刷破坏,同时它也有改善航道、保护河相和维护水生态多样化等多种功用。丁坝分为不透水丁坝和透水丁坝。现有的透水丁坝多为水力插板透水丁坝和井柱桩透水丁坝,这两种透水丁坝相较于非透水丁坝,其水流结构更为复杂,主流在坝头分离后,不仅会产生竖轴漩涡,还会产生近底平轴漩涡。从坝体间穿过的水流在下游侧靠进坝轴断面处的流速较大,一方面会导致河床冲刷严重,威胁到工程结构安全,另一方面对坝后的回水区及流速减小范围造成不稳定干扰,影响泥沙沉降和淤积造滩。
[0003] 现有的关于透水丁坝技术方案中,已经授权的发明专利ZL201310521749.6采用的是若干组截面为正方形,水平方向布置的透水孔,一方面会导致透水孔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威胁丁坝的结构安全,另一方面,水平布置的透水孔对于透坝水流的消能作用较差。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现有透水丁坝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最小程度上能减小坝头处冲刷,削弱坝后漩涡,稳定透水水流,同时降低丁坝下游底层流速的加固平行埋管型透水丁坝。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 一种平行埋管型透水丁坝。所述丁坝包括坝身、板桩、坝头连系梁和坝头底板,其中,
[0007] 所述坝身为实体结构,坝头俯视为半圆形;所述板桩设置于丁坝坝身的底部,其中,在坝身的上游侧和下游侧所述板桩与坝轴线平行布置,分别和坝踵、坝趾相接,在坝头处,板桩与坝轴线垂直布置,且坝头圆弧基底与板桩相切,垂直相邻的板桩之间通过坝头连系梁连接,提高丁坝坝基的稳定性,所述坝头连系梁设置于坝头底板的底部;
[0008] 所述坝身内部包埋有钢管,所述钢管两两一组,每组钢管在水平面投影规则地呈“八”字形,在竖直平面内,相邻两组钢管上下两层相互平行,竖直间距至少为两倍管径;在一组钢管中,上游侧两钢管管口水平距离大于下游侧两钢管管口水平距离。
[0009] 优选地,在板桩的顶端留有接头,板桩与丁坝坝基通过混凝土现浇连接。
[0010] 所述坝头连系梁与相邻两垂直板桩呈45度夹角连接,所述坝头底板与板桩和坝头连系梁现浇连接。
[0011] 其中,所述钢管直径小于1m,大于3D,D为所在河段中可能出现的最大砾石粒径。
[0012] 优选地,所述钢管的轴线在水平面上投影与顺水流方向呈10°至30°的夹角,所述钢管的轴线在竖直平面内的投影与水平方向呈5°至20°之间的夹角。
[0013] 更具体地,所埋设钢管倾斜布置,在上游面的一侧较低,在下游面的一侧较高,形成平行埋管。
[0014] 优选地,所述钢管上游面管口顶端位置处的水深应大于临界淹没深度,同时下游面钢管管口底端位置应至少高于坝基面1m,其中,临界淹没深度为 d为过水钢管的内径,单位m;V为所在河流可能出现的最大速度,m/s;C为与进水口几何形状有关的参数,一般参照《水电站进水口设计规范》中规定的取值,一般取0.55。
[0015] 优选地,所述板桩一般为钢筋混凝土板桩。在钢管附近采用抗冲耐磨性较好的掺杂粉煤灰混凝土。
[001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埋设平行布置,在水平面投影呈“八”字型的埋管群,使之相比于普通透水丁坝,本发明能更好对透坝水流消能,稳定水流,削弱坝后漩涡,同时降低丁坝下游底层流速,促进泥沙沉降以淤积造滩。一种埋管型透水丁坝,通过三面包围布置的板桩基础及连系梁现浇连接,大大提高了丁坝在动水中的整体稳定性和耐久性。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丁坝的布置俯视图;
[0018]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丁坝上游侧立面图;
[0019]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丁坝下游侧立面图;
[0020]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丁坝坝基示意图;
[0021]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丁坝按照图1中A-A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叙述本发明专利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并不仅仅局限于本实施方式的描述。
[0023]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平行埋管型透水丁坝,其布置俯视图和截面图如图1和图5所示。本平行埋管型透水丁坝包括混凝土板桩1、由埋有小口径钢管3的坝身2、坝头连系梁4、和坝头底板5。
[0024] 坝身2为实体结构,坝头俯视为半圆形。该坝头与水面接触光滑,过水平顺。板桩1为混凝土板桩1,其在上下游侧与坝轴线平行布置,分别和坝踵、坝趾相接。在坝头处垂直坝轴线布置,且坝头圆弧基底与板桩1相切,垂直相邻的板桩之间通过坝头连系梁4连接,坝头连系梁设置于坝头底板5的底部。混凝土板桩顶端留有接头6,板桩与丁坝坝基通过混凝土现浇连接。其中,坝头连系梁4与两相邻垂直板桩1呈45度夹角连接。坝头底板5与板桩1和坝头连系梁4通过混凝土现浇连接,这样,丁坝坝身2和坝基板桩1牢固的结合为一整体,能有效抵御来流对于坝基周围的淘刷,提高丁坝整体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0025] 坝身2中埋设的钢管3大致沿顺水流方向布置,钢管3直径在0.5m至1m之间。所述钢管3的轴线在水平面上投影与顺水流方向呈10°至30°的夹角,所述钢管3的轴线在竖直平面内投影与水平方向呈5°至20°之间的夹角。所述钢管3两两一组,规则地呈“八”字形分布在坝内。每组钢管3上下平行层叠状埋设。当来流时,一部分水流被丁坝坝身2阻挡,通过坝头绕过,另一部分水流通过钢管3汇入丁坝下游侧。由于钢管群带有仰角,并且每组钢管3在水平面上投影呈“八”字形其中,一组钢管中,上游侧两钢管口水平距离大于下游侧两钢管口水平距离,裹挟泥沙的水流进入带有正坡的埋管后,管内流速减缓。在水流从下游侧管口涌出后,一组钢管内的水流经过碰撞消能后,水流速度大幅降低,从而使泥沙沉降,淤积。钢管3管口在上游面一侧较低,在下游面一侧较高,且钢管3上游面管口顶端距水面深度应大于临界淹没深度,同时下游面钢管管口底端位置应至少高于坝基面1m,其中,临界淹没深度为d为过水钢管的内径,单位m;V为所在河流可能出现的最大速度,m/s;C为与进水口几何形状有关的参数,一般取0.55。这样使得在上下游侧均不会产生威胁丁坝结构的吸气漏斗状漩涡。
[0026] 结合已有的施工技术和材料,板桩1一般为钢筋混凝土板桩。所述钢管附近采用抗冲耐磨性较好的掺杂粉煤灰混凝土。
[0027]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在丁坝坝体中埋设多组连通且平行布置的钢管结构,钢管轴线在水平面上投影与坝轴线存在一定夹角,呈“八”字型分布,使之相比于普通透水丁坝,本发明能更好对透坝水流消能,稳定水流,削弱坝后漩涡,同时降低丁坝下游底层流速,促进泥沙沉降以淤积造滩。本发明埋管型透水丁坝,通过三面包围布置的板桩基础及连系梁现浇连接,大大提高了丁坝在动水中的整体稳定性和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