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湘烟5号烟叶的稳温慢烤烘烤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10247448.7

文献号 : CN10695487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胡日生范才银余金龙蒋笃忠李跃平向世鹏曾惠宇杨全柳周志成罗井清周向平黄银章詹良单雪华肖志翔

申请人 : 中国烟草中南农业试验站湖南省烟草公司衡阳市公司常宁市分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种针对湘烟5号烤烟品种烟叶的稳温慢烤烘烤方法,将采摘的湘烟5号烟叶编烟后置于烤房中烘烤,其中,烘烤采用变黄期、定色期、干筋期的三段式稳温慢烤步骤。本发明中,通过本发明所述的稳温、慢烤工艺,以及配合编烟等其他参数的协同控制,烤制的烟叶含青率低,黑烟少,杂色烟比例低,黄色烟比例高;此外,烘烤的烟叶成熟度、疏松程度高;叶片身份好;油分多;中上等烟比例高;烟叶的均价高,效益好。

权利要求 :

1.一种湘烟5号烟叶的稳温慢烤烘烤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采摘的湘烟5号烟叶编烟后置于烤房中烘烤,其中,烘烤采用变黄期、定色期、干筋期的三段式稳温慢烤步骤:变黄期:点火后,以1℃/2h的升温速度,将干球温度升到37-38℃,湿球温度36-37℃,保持温湿球干差1-2度;烟叶变黄达7-8成黄后以1℃/2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41-42℃,保持湿球温度37℃-38℃,稳温4-8h,使烟叶充分变黄、主脉变软后进入定色期;

定色期:以1℃/2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46-47℃,湿球温度38-39℃,稳温6-8h,使烟筋充分变黄、烟叶小卷筒;烟叶小卷筒后再以1℃/3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53-54℃,保持湿球温度

38℃-39℃,稳温8-12h,使烟叶大卷筒进入干筋期;

干筋期:以1℃/1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60℃,保持湿球温度40℃-41℃,稳温6-8h;再以1℃/2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65℃,保持湿球温度41℃-42℃,直至烟筋烤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湘烟5号烟叶的稳温慢烤烘烤方法,其特征在于,变黄期中,在所述的干球温度及温湿球干差下稳温8~16h直至烟叶变黄达7-8成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湘烟5号烟叶的稳温慢烤烘烤方法,其特征在于,烟叶采摘后10h内进行编烟烘烤。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湘烟5号烟叶的稳温慢烤烘烤方法,其特征在于,烟竿编烟过程中,每竿120-150片,竿距10-14c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湘烟5号烟叶的稳温慢烤烘烤方法,其特征在于,每烤房装烟数量为:下部叶380-420竿,中部叶420-460竿,上部叶460-480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湘烟5号烟叶的稳温慢烤烘烤方法,其特征在于,房装鲜烟净重与房装干烟净重的干鲜比为0.15~0.2。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湘烟5号烟叶的稳温慢烤烘烤方法,其特征在于,干鲜比由大到小顺序总体是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

说明书 :

一种湘烟5号烟叶的稳温慢烤烘烤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烟叶烘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湘烟5号的烟叶的烘烤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烤烟新品系HN0508被全国烟草品种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湘烟5号。湘烟5号具有优良的综合性状:例如,一、农艺性状较优:耐低温,不早花,上部叶开片好,有效叶数能稳定在20片左右,对黑胫病和普通花叶病的抗性优于K326;二、易烤性较好:大田分层落黄,耐成熟,上部叶不易挂灰,原烟外观质量优于K326;三、经济性状优良:产量、产值、均价、上等烟率明显优于K326,与云烟87相当或略优。四、工业可用性较高:烟叶内在化学成分较适宜,化学成分协调性略优于K326;能较好彰显浓香型风格,香气质较好、香气量较足,香气柔和、细腻度较好,各项指标较均衡,质量稳定;中部烟叶的感官质量与K326相当,上部烟叶的感官质量优于K326,工业可用性得到湖南中烟、广东中烟、山东中烟、广西中烟等多家工业企业的较高认可,中上等烟叶可在中、高档卷烟中作主料烟叶使用。
[0003] 烤烟的工艺极其精细,稍有不慎,一房宝毁之殆尽。在烟草烘烤的过程中,除了要注意系统的设置、烘房内温度和湿度等方面把控对烤制的烟叶的质量至关重要。
[0004] 湘烟5号是湖南省及其他省份当前普遍推广的新品种;寻求一种可消除“黄片青筋”、增加桔黄烟比例、降低淀粉含量、促进化学成分协调、提高烟叶香气质量等的烘烤工艺必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0005] 然而,鉴于湘烟5号的品种特性,采用现有常规的烘烤方法难于烤制得到高质量烟叶,目前,工业上急需一种适用于湘烟5号的烘烤方法。

发明内容

[0006] 鉴于湘烟5号烟叶品种的特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湘烟5号烟叶的稳温、慢烤的烘烤方法,旨在提升烘烤的烟叶的色泽,提高烤制的烟叶的质量。
[0007] 一种湘烟5号烟叶的稳温慢烤烘烤方法,将采摘的湘烟5号烟叶编烟后置于烤房中烘烤,其中,烘烤采用变黄期、定色期、干筋期的三段式稳温慢烤步骤:
[0008] 变黄期:点火后,以1℃/2h的升温速度,将干球温度升到37-38℃,湿球温度36-37℃,保持温湿球干差1-2度;烟叶变黄达7-8成黄后以1℃/2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41-42℃,保持湿球温度37℃-38℃,稳温4-8h,使烟叶充分变黄、主脉变软后进入定色期;
[0009] 定色期:以1℃/2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46-47℃,湿球温度38-39℃,稳温6-8h,使烟筋充分变黄、烟叶小卷筒;烟叶小卷筒后再以1℃/3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53-54℃,保持湿球温度38℃-39℃,稳温8-12h,使烟叶大卷筒进入干筋期;
[0010] 干筋期:以1℃/1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60℃,保持湿球温度40℃-41℃,稳温6-8h;再以1℃/2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65℃,保持湿球温度41℃-42℃,直至烟筋烤干。
[0011] 本发明人通过对湘烟5号品种特性以及对湘烟5号烟叶烘烤方法的大量研究优化,发现采用本发明所述的稳温慢烤烘烤对湘烟5号烟叶的烤制具有突出的效果。本发明中,通过所述烘烤工艺的各参数的协同配合,可有效解决湘烟5号变黄速度较慢、脱水能力较弱、容易烤青等问题;变黄后再协同配合于本发明后续的加强排湿工艺,可进一步避免黑尖情况产生。采用本发明方法,可提高烘烤的烟叶的上等烟率、提高烟叶价值。
[0012] 作为优选,变黄期中,在所述的干球温度及温湿球干差下稳温8~16h直至烟叶变黄达7-8成黄。
[0013] 本发明所述的湘烟5号烟叶的稳温慢烤烘烤方法,烟叶采摘后10h内进行编烟烘烤。
[0014] 本发明中,烟竿编烟过程中,每竿120-150片,竿距10-14cm。
[0015] 本发明所述的方法,每烤房装烟数量为:下部叶380-420竿,中部叶420-460竿,上部叶460-480竿。
[0016] 作为优选,房装鲜烟净重与房装干烟净重的干鲜比为0.15~0.2。
[0017] 作为优选,干鲜比由大到小顺序总体是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
[0018] 有益效果
[0019] 本发明人尝试了多种烘烤工艺,进行了大量烘烤技术研究,结果发现,对于湘烟5号的烟叶而言,通过本发明所述的稳温、慢烤工艺,以及配合编烟等其他参数的协同控制,烤制的烟叶含青率低,黑烟少,杂色烟比例低,黄色烟比例高;此外,烘烤的烟叶成熟度、疏松程度高;叶片身份好;油分多;中上等烟比例高;烟叶的均价高,效益高。

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采用的)所述的稳温慢烤烘烤工艺曲线图。具体实施方案
[0021] 试验烤烟品种为湘烟5号;烤房为湘密一号;装烟方式为常规的编竿;试验地点位于常宁市三角塘镇幸福村。试验设备:气流上升式密集烤房5座,配备8号风机,变频电机和控湿设备。烤房保温保湿性能良好,升温灵敏,排湿顺畅。
[0022] 实施例1(标记为T4)
[0023] 步骤(1)烟叶选取及编烟
[0024] (1-1)供试烟叶确定
[0025] 供试烟叶营养条件、部位、成熟度要均衡一致。
[0026] (1-2)标识烟叶
[0027] 为了确保试验的准确性,烟叶装房前确定具有代表性的烟叶,每个处理18竿(夹),分别称其鲜重并挂牌记录,然后将标识烟分别挂置在供试烤房装烟室2、4、6米的位置上,底层、中层、上层中部左右各1竿(夹);烘烤结束烟叶回潮后,并将其分级进行经济性状分析。
[0028] (1-3)装烟方法
[0029] 烟竿编烟烘烤,每竿120-150片,竿距10-14cm,每房装烟数量为:下部叶380-420竿,中部叶420-460竿,上部叶460-480竿。
[0030] 烟夹夹烟,下部叶4000Kg/房,每夹190-210片,重量11Kg左右,每房装烟360-378夹;中部叶4500Kg/房,每夹夹烟170-190片,重量12Kg左右,每房装烟378-396夹。上部叶5000Kg/房,每夹160-180片,重量13Kg左右,每房装烟378-396夹。
[0031] 步骤(2):稳温慢烤:
[0032] 将采摘的湘烟5号烟叶编烟后置于烤房中烘烤,以下、中、上部烟各进行一房烟叶烘烤试验。其中,烘烤采用变黄期、定色期、干筋期的三段式稳温慢烤步骤:
[0033] 变黄期:点火后,以1℃/2h的升温速度,将干球温度升到37-38℃,湿球温度36-37℃,保持温湿球干差1-2度,稳温8~16h直至烟叶变黄达7-8成黄;烟叶变黄达7-8成黄后以1℃/2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41-42℃,保持湿球温度37℃-38℃,稳温4-8h,使烟叶充分变黄、主脉变软后进入定色期;
[0034] 定色期:以1℃/2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46-47℃,湿球温度38-39℃,稳温6-8h,使烟筋充分变黄、烟叶小卷筒;烟叶小卷筒后再以1℃/3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53-54℃,保持湿球温度38℃-39℃,稳温8-12h,使烟叶大卷筒进入干筋期;
[0035] 干筋期:以1℃/1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60℃,保持湿球温度40℃-41℃,稳温6-8h:再以1℃/2h的升温速度,升温至65℃,保持湿球温度41℃-42℃,直至烟筋烤干。
[0036] 对比例1(标记为T1)
[0037] 和实施例1相比,区别在于,步骤(2)采用低温中湿烘烤工艺。具体烤制工艺见表1~3所示。
[0038] 对比例2(标记为T2)
[0039] 和实施例1相比,区别在于,步骤(2)采用中温中湿烘烤工艺。具体烤制工艺见表1~3所示。
[0040] 对比例3(标记为T3)
[0041] 和实施例1相比,区别在于,步骤(2)采用中温高湿烘烤工艺。具体烤制工艺见表1~3所示。
[0042] 表1下部叶烘烤工艺处理(分别在42℃和54℃温度点延时12h)
[0043]
[0044]
[0045] 表2中部叶烘烤工艺处理(分别在42℃和54℃温度点延时12h)
[0046]
[0047]
[0048] 表3上部叶烘烤工艺处理(分别在42℃和54℃温度点延时12h)
[0049]
[0050] 对比例4(标记为T5)
[0051] 和实施例1相比,区别在于,步骤(2)采用当地常规烘烤工艺。
[0052] 其中,步骤(2)中:
[0053] ①变黄期
[0054] 以叶片变黄为主,烟叶要适量脱水。
[0055] a、技术要求:稳定干球、调整湿球、控制烧火、延长时间,确保烟叶变黄发软。
[0056] b、温湿度界限:温度36-42℃(适宜温度36-40℃),主要变黄期38-40℃;湿度35-38℃,干湿差1-4℃。
[0057] c、步骤:关闭天窗、地洞(进出风门),点火后以0.5-1℃/小时的速度升至起点温度36-38℃,保持干湿差1℃,起点温度的高低以确保底棚烟叶不青尖为原则。稳烧小火,保持干球温度稳定,低温变黄保持28-38小时,待底棚烟叶变黄八成(叶尖叶缘大部分变黄),二棚烟叶变黄六、七成,并至叶片发软,干球可逐渐升至40℃,湿球升至38℃,干湿差2℃,保持
12-18小时。干球38-40℃是烟叶的主要变黄期,等到二棚烟叶变黄达九成(青筋黄片),干燥程度达到主脉发软、叶片塌架,否则干球不得超过42℃。当二棚烟叶仅剩叶基部微青,干燥至勾尖卷边(卷软筒)时,应转入定色期,转火前要加大火力,防止升温不及时。
[0058] ②定色期
[0059] 以叶片干燥为主,同时使残留的青色继续变黄。
[0060] a、技术要求:着重控制升温速度,稳住湿球温度,升高干球温度,把残留的青烟烤黄,防止蒸片、挂灰,排除叶片中的水分,确保形成致香物质。
[0061] b、升温速度:烟叶变黄快---快升温,快排湿,快定色;烟叶变黄慢-慢升温,慢排湿,慢定色。
[0062] c、温湿度界限:温度43-54℃;湿度38-41℃。
[0063] d、步骤:进入定色期后,在保持湿球温度稳定在38-39℃的情况下,保持30-36小时,50℃之前,要保持二棚烟叶变至黄片黄筋,并且大部分干燥(小卷筒)。如果烟叶水分大,可在48℃、50℃分别作两次顿火排湿,当二棚烟叶小转筒后,仍以1℃/3-5小时的速度升至54℃,湿球稳定在38-41℃,54℃至少稳定12小时以上,促使二棚烟叶全干(大卷筒),使叶背面白色或灰白色变为黄色,全炕黄片黄筋,顶棚“亮行”(小卷筒),可转入干筋期。
[0064] ③干筋期
[0065] 主筋干燥,结束烘烤。
[0066] a、技术要求:控制干球温度不超过68℃,限制湿球温度40-43℃,及时减少通风,适时停止烧火。
[0067] 2、温湿度界限:温度54-68℃;湿度38-43℃。
[0068] c、步骤:干球以1-1.5℃/小时升至60℃,湿球从38℃上升到40℃,稳定干湿球,使二棚以上安全定色,当全炕烟叶干时(大卷筒),干球才能超过60℃,并以1℃/小时的速度升至68℃,湿球上升到42℃,稳定干湿球,直到彻底干燥。
[0069] 对所述的对比例1~4和实施例1的烤制过程进行记录及测定以下项目:
[0070] (1)测定项目:烘烤过程温湿度状况、烟叶变化状况、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经济性状、化学成分及烤房使用情况等内容。
[0071] (2)烘烤工艺条件及烟叶变化记载:自点火升温后开始,每4h记录一次烤房的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同时观察记载烟叶颜色和状态的变化,至烘烤结束。观察记载要尽可能详细,至少要记载烘烤过程中烟叶叶尖变黄、叶片变黄4成、变黄6成、变黄8成、黄片青筋、黄片黄筋(主脉变黄)对应的时间和烟叶失水干燥状态(如叶片发软、主脉1/3发软、主脉1/2发软、主脉发软、凋萎塌架、充分塌架、勾尖卷边、软卷筒、小卷筒、大卷筒、叶片干燥、主脉干燥等)。
[0072] (3)烘烤效果记载:烟叶烘烤结束,统计各处理上等烟中等烟和下低次烟比例、各类烤坏烟比例。上等烟中等烟和下低次烟比例、各类烤坏烟比例以分级工对全部挂牌标识烟叶进行分级的结果为准。
[0073] (4)、烟叶外观质量分析:分别对各试验烤房回潮后的样品烟叶(即在田间作了标记的代表性烟叶),由当地分级技术员按烤烟国家标准逐片分级,记录各等级及达不到等级烟叶重量,根据样品烟总量和各等级重量计算供试烟叶各等级比例,同时对全房烟叶和供试烟叶的烤坏烟现象(挂灰、烤青、槽片、蒸片、杂色等)进行描述。
[0074] 试验结果与分析
[0075] 1、烘烤容量统计分析
[0076] 注:以下各数据分析及图表中,除特别声明外,X表示为下部叶;C表示为中部叶、B表示为上部叶。
[0077] 各处理烘烤容量见表4。
[0078] 表4烘烤容量统计
[0079]
[0080]
[0081] 表4表明,下部叶装烟量较小,上部叶装烟量较大,中部叶次之。干鲜比由大到小顺序总体是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
[0082] 2、实施例1及对比例1~4的烘烤工艺外观质量
[0083] 每次烘烤回潮后,分别对18竿标识烟所有叶片进行外观质量评价,主要评价项目有青片、青筋、黑烟、黄烟、杂色等。调查方法是:对每一片烟叶按评价项目进行分类,再按类别统计数量,求出每类烟所占比例。统计结果见表5。
[0084] 表5不同烘烤工艺烘烤质量评价
[0085]
[0086]
[0087] 通过表5数据,根据不同部位和不同处理按评价项目分别计算平均值,结果见表6。
[0088] 表6不同部位不同烘烤工艺烘烤质量比较表(单位:%)
[0089]
[0090] 从表5、表6可见,T1和T3的含青率(青片、青筋)都较高,T3含青率最高,平均为8.52%。T4含青率最低,为4.52%,各处理青烟比例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T3>T1>T5>T2>T4。从部位看,下部叶含青率较高,上部叶含青率较低;黑烟比例T3最高,平均为2.06%。
从部位看,上部叶黑烟较多,其次是下部叶,中部叶黑烟较少;杂色烟比例以T3最高,达
4.56%,T4最低,仅2.39%,各处理杂色烟比例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T3>T5>T1>T2>T4。从部位看,以上部叶杂色较多,下部叶次之,中部叶较少。烤坏烟以青烟比例最高,其次是杂色烟,黑烟比例较低。黄色烟比例最高的是T4,其次是T2、T5,比例较低的是T1、T3,T3黄色烟比例最低。因此,本发明提供的稳温慢烤烘烤方法得到的烟叶的外观质量最高。
[0091] 分别对每烤烟烘烤后18竿标识烟进行分级,按成熟度、叶片组织结构、身份、油分、颜色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见表7。
[0092] 表7不同烘烤工艺烤后烟叶的外观质量
[0093]
[0094] 按表7数据可知,T4处理成熟度最高,但T3和T1“尚熟”比例略大。叶片结构下部叶和中部叶以“疏松”为主,上部叶以“尚疏松”和“稍密”为主,但以“尚疏松”为多。从不同烘烤工艺看,T4烘烤的烟叶的疏松程度最好,T3较差。叶片身份下部叶以“稍薄”为主,中部叶以“适中”为主,上部叶以“稍厚”为主。下部叶以T3最薄,其次是T2,T4身份稍薄,表明T3处理下部叶容易变黄过度。中部叶叶片身份以T5、T2、T4较好,T3和T1烟叶身份欠之。上部叶身份较好的是T2,T3较差。从各部位综合来看,烟叶身份比较合理的是T2和T5。油分下部叶以“稍有”为主,中部叶以“有”为主,上部叶以“有”、“多”为主。从不同烘烤工艺看,下部以T4油分较多,中部叶以T2、T5、T3、T4油分较多,上部叶以T2和T4油分较多。总体来看,油分较好的是本发明的T4。所有处理叶片颜色以桔黄为多,柠檬色较少。上部叶少量柠檬色。中部叶T3柠檬色较多,其次是T1。
[0095] 由表7可知,采用实施例1的烘烤方法得到的烟叶的外观质量最好。
[0096] 3、不同烘烤工艺等级结构
[0097] 烟叶烘烤回潮后,按小等级分级,并统计不同烘烤工艺、不同部位的中、上等烟比例,结果见表8。
[0098] 表8不同烘烤工艺中上等烟比例表
[0099]
[0100] 从表8中可以看出,T4烘烤的上部叶的上等烟比例最高,高达67.2%,T3最低,为60.48%,排列顺序为T4>T2>T1>T5>T3。另外,中上等烟比例下部叶以T4最高,高达
96.14%,以T3最低,为90.44%,排列顺序为T4>T1>T5>T2>T3;上部叶中上等烟以T4最高,高达96.31%,以T3最低,为88.8%,排列顺序为T4>T2>T1>T5>T3。按不同处理,以上、中、下三个部位之和统计等级结构,中上等烟比例以T4最高,高达96.86%,以T3最低,为
91.24%,排列顺序为T4>T2>T1>T5>T3。
[0101] 因此,由表8可知,本发明的稳温慢烤工艺烤制的烟叶的上等烟比例最高。
[0102] 4、不同烘烤工艺均价
[0103] 从表9中可以看出,标识烟均价(含补贴)下部叶以T4最高,高达23.15元/kg,以T3最低,为21.38元/kg,极差为1.77元/kg,均价排列顺序为T4>T5>T2>T1>T3;中部叶均价以T2最高,高达32.5元/kg,以T3最低,为30.53元/kg,极差为1.97元/kg,均价排列顺序为T2>T4>T5>T1>T3;上部叶均价以T4最高,高达25.39元/kg,以T3最低,为23.72元/kg,极差为1.67元/kg,均价排列顺序为T4>T2>T1>T5>T3;总均价以T4最高,高达27.2元/kg,以T3最低,为25.35元/kg,极差为1.85元/kg,均价排列顺序为T4>T2>T5>T1>T3。
[0104] 由表9可知,本发明实施例1的稳温慢烤工艺可明显提升经济价值。
[0105] 表9不同部位各处理的标识烟叶分级情况单位:kg、元、元/kg
[0106]
[0107]
[0108] 结论与分析
[0109] 综上检测结果可知:T1(低温中湿工艺),变黄速度较慢,容易形成黑烟,而且变黄时间要长,容易变黄过度。T2(中温中湿工艺)变黄脱水较适中,适宜各部位叶片的烘烤。T3(中温高湿工艺)变黄速度较快,但变黄末期排湿较困难,升温过快容易发生蒸片及棕色化反应,形成杂色烟。T4(稳温慢烤工艺)变黄与脱水比较协调,烟叶外观质量较好,烟叶大多成熟、结构疏松、身份中等、油分有、色度较强。T5(常规烘烤)具有较大的随意性,烘烤质量不太稳定。
[0110] 通过在同一烤房群的观察表明,湘烟5号变黄速度较云烟87慢,脱水能力也弱于云烟87;故容易烤青。通过本发明T4的烤制工艺,变黄时间合适,配合变黄前期适当增加湿度,在变黄完成后要加强排湿,可有效避免黑尖。通过本发明方法,还可有利于上、中、下部叶变黄;有助于提升烤制的烟叶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