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10218048.3

文献号 : CN10695978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郑斌义沈柏平

申请人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具有第一基板以及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第一基板包括:栅极线层,设置有多条栅极线,栅极线沿第一方向延展;数据线层,设置有多条数据线,沿第二方向延展;触控电极,呈M*N阵列排布;多条第一触控线,沿第二方向延展,至少一条第一触控线与一个触控电极通过第一过孔实现电连接;多条第二触控线,沿第一方向延展,至少一条第二触控线与一个触控电极通过第二过孔实现电连接;沿第一方向上,第二触控线在触控电极之间不连续,第二触控线在对应电连接的触控电极内连续。通过设置与第一触控线方向相交的第二触控线,将同一触控电极内的电压进行均匀分布,以消除竖纹可见问题。

权利要求 :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具有第一基板以及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其中,所述第一基板包括:栅极线层,设置有多条栅极线,所述栅极线沿第一方向延展;

数据线层,设置有多条数据线,所述数据线沿第二方向延展;

触控电极,所述触控电极呈M*N阵列排布,其中,M为大于1的正整数,N为大于1的正整数;

多条第一触控线,所述第一触控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展,至少一条所述第一触控线与一个所述触控电极通过第一过孔实现电连接;

多条第二触控线,所述第二触控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展,至少一条所述第二触控线与一个所述触控电极通过第二过孔实现电连接;其中,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触控线在所述触控电极之间不连续,所述第二触控线在对应电连接的所述触控电极内连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正交。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二触控线与所述栅极线同层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中,同一个所述触控电极具有至少两条所述第二触控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中,同一条所述第二触控线具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过孔,且同一条所述第二触控线外侧的两个所述第二过孔位于所述第二触控线的两端。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二基板还包括黑矩阵,所述第二触控线的所述第二过孔在所述第二基板的投影位于所述黑矩阵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像素电极,所述像素电极位于所述触控电极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

平坦化层,所述平坦化层位于所述触控电极与所述栅极线层之间;其中,所述第一触控线位于所述平坦化层靠近所述触控电极的一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中,所述触控电极复用为公共电极,在显示阶段接收显示信号,在触控阶段接收触控信号。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中,至少一条所述第一触控线贯穿一列所述触控电极。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中,同一条所述第一触控线通过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中,同一所述触控电极设置有两条所述第一触控线,且与同一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的相邻两条所述第一触控线的所述第一过孔的连线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或者相邻两条所述第一触控线的所述第一过孔交错。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还设置有液晶层,其中所述液晶层内包括负性液晶。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中,所述触控电极的材料为氧化铟锡,所述第二触控线的材料为金属材料。

14.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13任一所述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说明书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现今,触控技术在移动终端领域的运用越来越广,消费者对于高精度触摸显示屏以及窄边框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
[0003] 图1为现有技术中触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以自电容触摸技术为例,触控电极5呈矩阵排布。例如,图1中触控电极呈3*3的阵列排布。触控电极5的实际大小大于像素电极(图中未示出),覆盖多行多列像素电极。因触控电极5的材料多为氧化铟锡,因此电阻值较大,触控电极5的近驱动电极7的一端与远离驱动电极7的一端的电压差较为明显,触控电极5沿栅极线(图中未示出)方向上的电压分布也因氧化铟锡的传导率不同而不同。视觉上来看,因相邻两列触控电极在边缘处的电压存在差异,以图1第一行触控电极5为例,第一行第一列触控电极5左侧实测电压高于右侧实测电压,第一行第二列触控电极5的左侧实测电压高于右侧实测电压。因此,第一列触控电极5右侧边缘的电压值与第二列触控电极5左侧边缘的电压值存在较大差异,视觉上产生竖线现象能够被人眼识别。
[0004] 因此,现急需解决因触控电极电阻问题所带来的竖纹现象。

发明内容

[0005]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具有第一基板以及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其中,所述第一基板包括:
[0006] 栅极线层,设置有多条栅极线,所述栅极线沿第一方向延展;
[0007] 数据线层,设置有多条数据线,所述数据线沿第二方向延展;
[0008] 触控电极,所述触控电极呈M*N阵列排布,其中,M为大于1的正整数,N为大于1的正整数;
[0009] 多条第一触控线,所述第一触控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展,至少一条所述第一触控线与一个所述触控电极通过第一过孔实现电连接;
[0010] 多条第二触控线,所述第二触控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展,至少一条所述第二触控线与一个所述触控电极通过第二过孔实现电连接;其中,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触控线在所述触控电极之间不连续,所述第二触控线在对应电连接的所述触控电极内连续。
[0011] 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所述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之一:设置触控电极,触控电极与地形成电容用来实现触控检测。第一触控线沿数据线方向延展,与触控电极电连接。第二触控线沿栅极线方向延展,与栅极线同层设置。此外,在栅极线方向上,第二触控线在触控电极之间不连续,在该第二触控线对应电连接的触控电极内连续。通过设置与第一触控线方向相交的第二触控线,将同一触控电极内的电压进行均匀分布,以消除竖纹可见问题。

附图说明

[0013]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 图1为现有技术中触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0015]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6] 图3为图2沿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0019]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0020]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0021]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0022]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结合示意图对本发明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发明,而仍然实现本发明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5]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0026]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具有第一基板以及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其中,所述第一基板包括:
[0027] 栅极线层,设置有多条栅极线,所述栅极线沿第一方向延展;
[0028] 数据线层,设置有多条数据线,所述数据线沿第二方向延展;
[0029] 触控电极,所述触控电极呈M*N阵列排布,其中,M为大于1的正整数,N为大于1的正整数;
[0030] 多条第一触控线,所述第一触控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展,至少一条所述第一触控线与一个所述触控电极通过第一过孔实现电连接;
[0031] 多条第二触控线,所述第二触控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展,至少一条所述第二触控线与一个所述触控电极通过第二过孔实现电连接;其中,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触控线在所述触控电极之间不连续,所述第二触控线在对应电连接的所述触控电极内连续。
[0032] 通过设置与第一触控线方向相交的第二触控线,将同一触控电极内的电压进行均匀分布,以消除竖纹可见问题。
[0033] 如图2至图3所示,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沿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触控显示面板具有第一基板1以及与第一基板1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2。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可以是阵列基板,第二基板2可以是彩膜基板,第一基板1与第二基板2之间通过设置液晶来实现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
[0034] 具体的,第一基板1包括栅极线层(图中未示出),设置有多条栅极线30,且栅极线30沿第一方向X延展并且沿第二方向Y排列,以图2为例,栅极线30沿水平方向延展,沿垂直方向顺序排列。还包括数据线层(图中未示出),设置有多条数据线40,且数据线40沿第二方向Y延展并沿第一方向X排列,以图2为例,数据线40沿垂直方向延展,沿水平方向顺序排列。
[0035] 此外,第一基板1上设置有触控电极5,触控电极5呈M*N阵列排布,M为大于1的正整数,N为大于1的正整数。同样以图2为例,示意性的,触控电极5呈3*3的阵列排布,触控电极5为3行3列的结构。多条第一触控线51沿第二方向Y延展,且至少一条触控线51与一个触控电极5通过第一过孔510实现电连接。以图2为例,第一行第一列的触控电极5与一条第一触控线51对应连接,并且通过一个第一过孔510实现电性连接。第一触控线51的一端与触控电极5电连接,另一端与驱动电路7电连接,驱动电路7通过第一触控线51为触控电极5传输相应信号。
[0036] 本发明实施例中,触控电极5为自电容触控电极,即触控电极5接收触控信号的同时进行触控信号变化的检测。当手指触碰显示面板时,触控电极与地形成自电容,因手指的触碰导致电容变化,此时触控位置被侦测到。
[0037] 具体的,第一基板1还具有第二触控线52,第二触控线52沿第一方向X延展,且至少一条第二触控线52与一个触控电极5通过第二过孔520实现电连接。以图2举例来说,第一行第一列的触控电极5设置有一条沿第一方向X延展的第二触控线52,第二触控线52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第二过孔520。
[0038] 具体的,第一触控线51和第二触控线52除了在设置方向上不同外,还体现在:沿第一方向X上,第二触控线52在触控电极5之间不连续,第二触控线52在对应电连接的触控电极5内连续。同样以图2为例,第一触控线51是连续设置的,即触控电极5之间的空隙位置处第一触控线51未间断;第一行触控电极5之间,沿第一方向X,第二触控线52不连续,即触控电极5之间的空隙处第二触控线52间断。通过设置第二触控线52,保证了同一触控电极5内沿第一方向X上电压分布能够保证均匀。因此,同一行触控电极5内,不同触控电极5之间的边界之间不会因为电压差问题导致边缘可见问题。例如,当第一行触控电极5通入相同的电压时,由于第二触控线52可以起到均匀分布电压的作用,这样就能保证第一行第一列触控电极5的右边缘电压与第一行第二列触控电极5的左边缘电压相对一致,第一行第二列触控电极5的右边缘电压与第一行第三列触控电极5左边缘电压相对一致。
[0039] 具体的,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正交,即两者达到近似90度。
[0040] 此外,图3示例性的显示了触控电极5与像素电极6的相对位置,图示显示的是mid-com结构,即像素电极6位于触控电极5之上,且两者均为块状结构,此结构主要为IPS结构(In-Plane Switching,简称面内转换模式)。当然,本发明实施例不局限于此,还可以是top-com结构,即像素电极位于触控电极之下;或者,像素电极位于触控电极之上,且触控电极呈面状,形成FFS结构(Fringe Filed Switching,简称边缘场开关)。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此,任何符合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均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0041] 现结合图3与图4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第二触控线52与栅极线30同层设置,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显示面板厚度,有利于轻薄化。且,第二触控线52的延展方向和栅极线30相同,两者同层设置便于工艺制作也便于设计排布。具体的,触控电极5复用为公共电极,与像素电极6形成电场效应E来驱动液晶转动实现显示发光。触控电极5在显示阶段复用为公共电极接收显示信号,触控电极5在触控阶段接收触控信号。在设置上,触控电极5可以设置在平坦化层8之上,平坦化层8位于第一基板1靠近第二基板2的一侧,触控电极5与像素电极6之间通过绝缘层实现电绝缘。
[0042] 具体的,如图5与图6所示,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至少一条第一触控线51贯穿一列触控电极5,图5与图6所示的全部第一触控线51贯穿触控电极5。当第一触控线51全部从面板的一端延展到另一端时,可以一定程度减少工艺的复杂性同时避免第一触控线51图形可见的问题。此外,同一第一触控线51通过至少两个第一过孔510与触控电极5实现电连接。以图5为例,与第一行触控电极5电连接的第一触控线51上设置有3个第一过孔510。设置多个第一过孔510的目的是提高触控电极5与第一触控线51之间的连接性能,防止因工艺问题造成的接触不良问题。以图6为例,示例性的示出了所有与触控电极5电连接的第一触控线51均通过两个第一过孔510实现电连接。
[0043] 具体的,同一触控电极5还可以电连接至少两条第一触控线51。如图5所示,第一行第一列触控电极5电连接两条第一触控线51,两条第一触控线51通过并联的方式与触控电极5电连接,能够有效降低第一触控线51的电阻,减少输入信号的损失。
[0044] 可选的,与同一触控电极5电连接的相邻两条第一触控线51的第一过孔510的连线方向与第一方向X平行。以图5为例,第一行第一列的触控电极5电连接有两条第一触控线51,每条第一触控线51分别通过三个第一过孔510与第一行第一列的触控电极5实现电连接。此时,从第一基板1远驱动电路7的一端至靠近驱动电路7的一端的方向上,上述两条第一触控线51的第一个第一过孔510的连线与第一方向X平行,第二个第一过孔510的连线与第一方向X平行,第三个第一过孔510的连线与第一方向X平行。本实施例中,第一过孔510的分布是均匀的,便于工艺制作与设计。同时,通过多条第一触控线51并联,可以有效降低第一触控线的电阻。每条第一触控线通过多过孔设置也可以增强第一触控线51与触控电极5之间的连接性能。
[0045] 可选的,图6与图5的基本结构相同,相同之处不再赘述,区别点仅在于:与同一触控电极5电连接的相邻两条第一触控线51的第一过孔510相互交错。即,如图6所示,第一行的触控电极5均电连接有两条第一触控线51。其中,第一行第一列的触控电极5的两条第一触控线51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一过孔510。第一条第一触控线51上的第一个第一过孔510与第二条第一触控线51上的第一个第二过孔510之间交错,即两个过孔的连接线与第一方向X不平行。同理,第一条第一触控线51上的第二个第一过孔510与第二条第一触控线51上的第二个第二过孔510之间交错。通过第一过孔510交错排布,可以增加第一过孔510分布的均匀性,避免显示画面出现条纹可见的问题。
[0046] 具体的,为了更好的说明第二触控线52的设置,现结合图7与图8来说明。其中,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触控显示面板中,同一触控电极5具有两条第二触控线52,如图7所示,所有触控电极5均设置有两条第二触控线52,可以分别设置与触控电极5中远离驱动电路7的一侧与靠近驱动电路7的一侧。当然,本发明实施例第二触控线52的条数不限于此,还可以是三条或者四条等,同一触控电极5内的第二触控线52在触控电极5内均匀排布,以第二触控线为三条举例,其具体设置可以是设置在远离驱动电路的一侧、靠近驱动电路的一侧以及触控电极中间。这样设置可以达到均一化,且工艺制程简单。
[0047] 参考图2,对于同一条第二触控线52,其具有至少两个第二过孔520并且这两个第二过孔520位于第二触控线52的两端。第二触控线52通过两端的第二过孔520与触控电极5实现电连接。具体的,驱动电路7通过第一触控线52向触控电极5传输电压信号,因触控电极5由氧化铟锡(即ITO)组成,其电压传导效率远不如金属材料,使得同一触控电极5上的上下左右的电压分布不均匀。特别是,相邻两个触控电极5,由于边缘电压差问题导致触控电极5图形可见。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沿第一方向X的第二触控线52,可以使得同一触控电极5内沿第一方向X上的电压分布均匀。且,第二触控线52由金属材料组成,电压传导效率远高于触控电极5的材料氧化铟锡,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达到电压均匀化的效果。
[0048] 具体的,第二触控线52的设置还可以如图7所示。图7实施例中,每个触控电极5设置有两条第二触控线52,通过两条第二触控线52可以达到更好的电压均匀化效果。此外,每条第二触控线52通过三个第二过孔520与触控电极5进行电连接。通过设置多个第二过孔520可以达到更好的电连接效果。
[0049] 结合图4与图8来说明第二过孔520的具体位置关系。以第二基板2为彩膜基板为例,第二基板2还包括黑矩阵9。黑矩阵9的材料主要为深色金属或者树脂材料,主要作用是防止背景光泄漏,提高显示对比度,防止混色和增加颜色的纯度。黑矩阵9主要位于第二基板2靠近第一基板1的一侧,且其在第一基板1上的投影主要覆盖非发光区,即覆盖数据线、栅极线、触控线等金属线。以图8为例,第二触控线52的第二过孔520在第二基板2的投影位于黑矩阵9内。即,黑矩阵9覆盖第二过孔520,如此设计可以不占用开口率,保证了发光效率。此外,把第二过孔520设置于非发光区,可以避免过孔图形可见问题。
[0050]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主要为液晶显示面板,如图9所示,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基板1与第二基板2相对设置,且第一基板1与第二基板2之间设置有液晶层10。具体的,液晶层10内包括负性液晶。负性液晶是指液晶分子长轴方向的介电常数小于分子短轴方向的介电常数的一类液晶分子。负性液晶在电场中垂直电场方向排列。且负性液晶相比于正性液晶具有较高的穿透率。在触控显示领域,运用负性液晶,不仅可以得到较高的穿透率还可以有效降低功耗。
[0051]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如图10所示,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所述实施例中的触控显示面板。该显示装置具有显示区201与非显示区101,显示区201可以实现触控功能。并且,相较于现有技术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因设置有第二触控线可以实现触控电极内的电压均匀化,不会因电压差异造成触控电极图形可见的问题。
[0052]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