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80064498.0

文献号 : CN10700049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山川贵弘

申请人 :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雪上性能及耐磨损性能的充气轮胎。在位于中心区域(Ce)内的至少一列环岸部(20),在轮胎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多条复合槽(30),所述复合槽(30)包含一端与一侧的主槽(10)连通且另一端在环岸部(20)内终止的横槽(31)和从横槽(31)的另一端延伸至另一侧的主槽(10)的刀槽花纹(32),以横槽(31)的相对于主槽(10)的开口方向沿轮胎周向交替反向的方式配置这些复合槽(30),并且,在各横槽(31)形成宽幅部(31a)和窄幅部(31b),将宽幅部(31a)的槽宽Wa与窄幅部(31b)的槽宽Wb的比Wa/Wb设在1.2~3.0的范围内,将窄幅部(31b)的槽宽Wb与刀槽花纹(32)的槽宽Ws的比Wb/Ws设在1.2~5.0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

1.一种充气轮胎,在胎面部具有在轮胎周向延伸的至少三条主槽,并由这些主槽划分出在轮胎周向延伸的多列环岸部,其特征在于,在位于被限定在最外侧的主槽间的中心区域内的至少一列环岸部,在轮胎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多条复合槽,所述复合槽包含一端与一侧的主槽连通且另一端在环岸部内终止的横槽和从所述横槽的另一端延伸至另一侧的主槽的刀槽花纹,以所述横槽的相对于所述主槽的开口方向沿轮胎周向交替反向的方式配置这些复合槽,并且,在各横槽形成有开口于所述主槽且以固定的槽宽延伸的宽幅部和位于所述宽幅部与所述刀槽花纹之间且以比所述宽幅部窄的固定的槽宽延伸的窄幅部,将所述宽幅部的槽宽Wa与所述窄幅部的槽宽Wb的比Wa/Wb设在1.2~3.0的范围内,将所述窄幅部的槽宽Wb与所述刀槽花纹的槽宽Ws的比Wb/Ws设在1.2~5.0的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形成有所述复合槽的环岸部的宽度Lr与所述宽幅部的轮胎宽度方向长度La的比La/Lr满足0.4≤La/Lr≤0.7的关系,所述宽度Lr与所述窄幅部的轮胎宽度方向长度Lb的比Lb/Lr满足0.15≤Lb/Lr≤0.3的关系,所述宽度Lr与所述刀槽花纹的轮胎宽度方向长度Ls的比Ls/Lr满足0.15≤Ls/Lr≤0.3的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合槽的轮胎周向的一侧的槽壁在胎面表面形成直线,所述复合槽的轮胎周向的另一侧的槽壁在胎面表面形成呈阶梯状屈曲的非直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合槽的轮胎周向的一侧的槽壁在胎面表面形成直线,所述复合槽的轮胎周向的另一侧的槽壁在胎面表面形成呈阶梯状屈曲的非直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以成为直线的所述槽壁之间或成为非直线的所述槽壁之间相互相对的方式,对在轮胎周向相邻的复合槽进行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以成为直线的所述槽壁之间或成为非直线的所述槽壁之间相互相对的方式,对在轮胎周向相邻的复合槽进行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形成有所述复合槽的环岸部,设置有槽宽比所述主槽小且在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辅助槽。

说明书 :

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轮胎,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能够提高雪上性能及耐磨损性能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0002] 在全年使用并假想在干燥路面、湿滑路面及雪上路面等使用的全季节用充气轮胎中,除了通常的干地性能及湿地性能之外,还要求雪地性能(例如,雪上路面上的驾驶稳定性能)。此外,从能够如上所述地在各种路面使用这一点来说,为了长期使用,还要求耐磨损性能。
[0003] 作为提高雪上性能的方法,例如,可以想到设置在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许多横槽来确保边缘成分。但是,当设置许多横槽时,环岸部刚性降低,因此难以得到优异的耐磨损性能。因此,例如专利文献1提出了如下方案:为了兼顾雪地性能和耐磨损性能,在由周向延伸的多条主槽所划分的多列环岸部,设置在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许多横槽来确保较多的边缘成分并提高雪地性能,另一方面,调整横槽的形状、槽宽、配置等来使横槽越靠近轮胎赤道就越减少,以确保轮胎赤道附近的环岸部刚性并维持耐磨损性能。
[0004] 但是,仅通过调整横槽的形状、槽宽、配置等,未必可以说能够充分使雪地性能及耐磨损性能高度地兼顾,而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改善。
[0005] 现有技术文献
[0006] 专利文献
[0007]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838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8]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9]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雪上性能及耐磨损性能的充气轮胎。
[0010] 技术方案
[0011] 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在胎面部具有在轮胎周向延伸的至少三条主槽,并由这些主槽划分出在轮胎周向延伸的多列环岸部,其特征在于,在位于被限定在最外侧的主槽间的中心区域内的至少一列环岸部,在轮胎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多条复合槽,所述复合槽包含一端与一侧的主槽连通且另一端在环岸部内终止的横槽和从该横槽的另一端延伸至另一侧的主槽的刀槽花纹,以所述横槽的相对于所述主槽的开口方向沿轮胎周向交替反向的方式配置这些复合槽,并且,在各横槽形成有开口于所述主槽且以固定的槽宽延伸的宽幅部和位于该宽幅部与所述刀槽花纹之间且以比所述宽幅部窄的固定的槽宽延伸的窄幅部,将所述宽幅部的槽宽Wa与所述窄幅部的槽宽Wb的比Wa/Wb设在1.2~3.0的范围内,将所述窄幅部的槽宽Wb与所述刀槽花纹的槽宽Ws的比Wb/Ws设在1.2~5.0 的范围内。
[0012] 有益效果
[0013] 在本发明中,通过复合槽的边缘效果能够得到优异的雪上性能,但是此时,由一端与一侧的主槽连通且另一端在环岸部内终止的横槽和从该横槽的另一端延伸至另一侧的主槽的刀槽花纹构成复合槽,由于存在刀槽花纹,环岸部实质上不被截断,因此与设有截断环岸部的以往的横槽的情况相比,能够较高地维持环岸部刚性并充分维持耐磨损性能。此外,由于横槽由宽幅部和窄幅部构成,因此整体而言,复合槽具有槽宽从一端朝向另一端阶段性地递减的构造,能够缓解应力集中并有效地提高耐磨损性能。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形成于同一环岸部的多条横槽都对相同侧的主槽开口,而是这些多条横槽的开口方向沿轮胎周向交替反向,因此,因横槽而导致环岸部刚性降低的环岸部内的部位在环岸部的宽度方向分散,能够有效地提高耐磨损性能。此时,由于将复合槽的各部分的槽宽的比Wa/Wb、 Wb/Ws如上所述地设定在规定的范围内,因此能够高度地兼顾雪上性能和耐磨损性能。需要说明的是,各部分的槽宽是在两侧的槽壁均在胎面表面形成直线的部分进行测定的。
[0014] 在本发明中,优选:形成有复合槽的环岸部的宽度Lr与宽幅部的轮胎宽度方向长度La的比La/Lr满足0.4≤La/Lr≤0.7的关系,宽度Lr与窄幅部的轮胎宽度方向长度Lb的比Lb/Lr满足0.15≤Lb/Lr≤0.3的关系,宽度 Lr与刀槽花纹的轮胎宽度方向长度Ls的比Ls/Lr满足0.15≤Ls/Lr≤0.3的关系。通过如此设定构成复合槽的宽幅部、窄幅部、刀槽花纹的轮胎宽度方向长度,有利于均衡地兼顾雪上性能和耐磨损性能。需要说明的是,复合槽的各部分的轮胎宽度方向长度是指,将复合槽的各部分投影到轮胎周向时的长度。此外,宽幅部和窄幅部的边界设为槽宽发生变化的部分的轮胎宽度方向中心。
[0015] 在本发明中,复合槽的轮胎周向的一侧的槽壁在胎面表面形成直线,复合槽的轮胎周向的另一侧的槽壁在胎面表面形成呈阶梯状屈曲的非直线。由此,在复合槽的轮胎周向的一侧的槽壁不存在变化部,因此有利于提高耐磨损性能。
[0016] 此时,优选以成为直线的槽壁之间或成为非直线的槽壁之间相互相对的方式,对在轮胎周向相邻的复合槽进行配置。由此,由于在沿周向延伸的环岸部形成被划分为平行四边形的部分,因此环岸部刚性提高,有利于提高耐磨损性能。
[0017] 在本发明中,优选在形成有复合槽的环岸部,设置槽宽比主槽小且在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辅助槽。通过如此设置周向辅助槽,能够得到由周向辅助槽产生的边缘成分,并能够进一步提高雪上性能。
[0018]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刀槽花纹是指槽宽在1.5mm以下的细微的槽,可以视为即使横穿环岸部但实质上也没有截断环岸部。此外,复合槽(宽幅部、窄幅部、刀槽花纹)的尺寸、角度是基于各部分的中心线进行测定的。

附图说明

[0019] 图1是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构成的充气轮胎的子午线剖面图。
[0020] 图2是表示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构成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表面的主视图。
[0021] 图3是放大表示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复合槽的主视图。
[0022] 图4是表示比较例的充气轮胎的复合槽的构造的说明图。
[0023] 图5是表示由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构成的复合槽的构造的说明图。
[0024] 图6是表示比较例的充气轮胎的复合槽的构造的说明图。
[0025] 图7是表示由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构成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表面的主视图。
[0026] 图8是表示形成于以往的充气轮胎的槽的一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
[0028] 在图1中,符号CL表示轮胎赤道。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由在轮胎周向延伸并呈环状的胎面部1、配置于胎面部1的两侧的一对侧壁部2、配置于这些侧壁部2的轮胎径向内侧的一对胎圈部3构成。左右一对胎圈部3 之间架设有一层胎体层4。该胎体层4包含在轮胎径向延伸的多条增强帘线,绕着配置于各胎圈部3的胎圈芯5从车辆内侧向外侧折回。此外,在胎圈芯5的外周上配置有胎边芯6,该胎边芯6由胎体层4的主体部和折回部包住。另一方面,在胎面部1的胎体层4的外周侧埋设有多层(图1 中为两层)带束层7。各带束层7包含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的多条增强帘线,这些增强帘线在层间以相互交叉的方式配置。在带束层7中,增强帘线的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角度被设定在例如10°~40°的范围内。在带束层7的外周侧还设有带束增强层8。带束增强层8包含在轮胎周向取向的有机纤维帘线。在带束增强层8中,有机纤维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被设定为例如0°~5°。
[0029] 本发明适用于这种常规充气轮胎,但其剖面构造并不限于上述基本构造。
[0030] 在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的胎面部1形成有四条主槽10。这些四条主槽10包含配置于轮胎赤道CL的轮胎宽度方向两侧的一对内侧主槽11、配置于各内侧主槽11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外侧主槽12。换言之,在轮胎赤道CL的轮胎宽度方向两侧形成有在轮胎周向延伸的一对外侧主槽 12,在这些一对外侧主槽12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区域(以下,简称为中心区域Ce)形成有在轮胎周向延伸的两条内侧主槽11。
[0031] 通过这些四条主槽10(两条内侧主槽11及两条外侧主槽12),在胎面部1划分出在轮胎周向延伸的五列环岸部20。这些五列环岸部中,当将被划分于两条内侧主槽11之间的环岸部20设为中央环岸部21、将被划分于内侧主槽11和外侧主槽12之间的环岸部20设为中间环岸部22、将被划分于外侧主槽12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环岸部20设为外侧环岸部23 时,中央环岸部21及中间环岸部22位于中心区域Ce内。本发明在位于该中心区域Ce内的多列环岸部20(中央环岸部21及中间环岸部22)的至少一个设置具有后述构造的复合槽30,对于外侧环岸部23的构造不作特别限定。
[0032] 如图2所示,在中央环岸部21及中间环岸部22,在轮胎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在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多条复合槽30。如在图3中放大示出的那样,各复合槽30由一端与一侧的主槽10连通且另一端在环岸部20内终止的横槽31和从该横槽31的另一端延伸至另一侧的主槽10的刀槽花纹 32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在为形成于中央环岸部21的复合槽30的情况下,横槽31的一端与一侧的内侧主槽11连通且另一端在中央环岸部21内终止,刀槽花纹32从横槽31的另一端延伸至另一侧的内侧主槽11。另一方面,在为形成于中间环岸部22的复合槽30的情况下,横槽31的一端与内侧主槽11或外侧主槽12的一方连通且另一端在中间环岸部22内终止,刀槽花纹32从横槽31的另一端延伸至内侧主槽11或外侧主槽12的另一方。在各横槽31形成有开口于主槽10且以固定的槽宽延伸的宽幅部31a和位于宽幅部31a与刀槽花纹32之间且以比宽幅部31a窄的固定的槽宽延伸的窄幅部31b。因此,整体而言,复合槽
30具有槽宽从相对于一侧的主槽 10的开口部朝向相对于另一侧的主槽10的连通部(刀槽花纹32的到达点) 阶段性地变窄的形状。
[0033] 此时,在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复合槽30的轮胎周向的一侧的槽壁在胎面表面形成直线,复合槽30的轮胎周向的另一侧的槽壁在胎面表面形成呈阶梯状屈曲的非直线。在胎面表面形成直线的宽幅部31a的槽壁、在胎面表面形成直线的窄幅部31b的槽壁、在胎面表面相对于宽幅部31a 及窄幅部31b的槽壁倾斜且连接宽幅部31a和窄幅部31b的连结部的槽壁被平滑地连结,而且,在胎面表面形成直线的刀槽花纹32的槽壁相对于窄幅部31b的槽宽逐渐变窄直至终止的终止端连结,由此构成呈阶梯状屈曲的非直线。
[0034] 形成于一列环岸部20内的多条复合槽30以横槽31的相对于主槽10 的开口方向沿轮胎周向交替反向的方式配置。就是说,在横槽31与一侧的主槽10连通的复合槽30的在轮胎周向相邻的另一个复合槽30具有横槽 31与另一侧的主槽10连通的构造。具体而言,在为形成于中央环岸部21 的多条复合槽30的情况下,以相对于一对内侧主槽11中的任何一个的横槽31的开口方向沿轮胎周向交替反向的方式配置,横槽31与一侧的内侧主槽11连通的复合槽30的在轮胎周向相邻的另一个复合槽30具有横槽 31与另一侧的内侧主槽11连通的构造。此外,在为形成于中央环岸部21 的多条复合槽30的情况下,以相对于内侧主槽11或外侧主槽12中的任何一个的横槽31的开口方向沿轮胎周向交替反向的方式配置,横槽31与内侧主槽11或外侧主槽12的一方连通的复合槽30的在轮胎周向相邻的另一个复合槽30具有横槽31与内侧主槽11或外侧主槽12的另一方连通的构造。
[0035] 以上述成为直线的槽壁之间或成为非直线的槽壁之间相互相对的方式,对在轮胎周向相邻的复合槽30进行配置。由此,在形成有复合槽30 的环岸部20,划分出被与该环岸部20邻接的主槽10的各个轮胎宽度方向内侧槽壁和两条复合槽30的成为直线的槽壁所包围的、在胎面表面形成为平行四边形的部分。
[0036] 复合槽30如上所述具有槽宽阶段性地变化的形状,但当将宽幅部31a 的槽宽设为Wa、将窄幅部31b的槽宽设为Wb、将刀槽花纹32的槽宽设为Ws时,任一复合槽的槽宽Wa与槽宽Wb的比Wa/Wb都设定在1.2~ 3.0的范围内,槽宽Wb与槽宽Ws的比Wb/Ws设定在1.2~5.0的范围内。
[0037] 此外,各复合槽30如上所述由三部分(宽幅部31a、窄幅部31b、刀槽花纹32)构成,但在将形成有复合槽30的环岸部20的宽度设为Lr、将宽幅部31a的轮胎宽度方向长度设为La、将窄幅部31b的轮胎宽度方向长度设为Lb、将刀槽花纹32的轮胎宽度方向长度设为Ls时,比La/Lr满足例如0.4≤La/Lr≤0.7的关系,比Lb/Lr满足例如0.15≤Lb/Lr≤0.3的关系,宽度Lr与刀槽花纹32的轮胎宽度方向长度Ls的比Ls/Lr满足例如 0.15≤Ls/Lr≤0.3的关系。
[0038] 在图2、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复合槽30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倾斜且延伸,但在将宽幅部31a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的倾斜角度设为θa、将窄幅部31b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的倾斜角度设为θb、将刀槽花纹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的倾斜角度设为θs时,倾斜角度θa、θb、θs为例如0°~30°,优选为17°~24°。就是说,复合槽30整体以30°以下的角度倾斜。此外,横槽31与刀槽花纹32在同一方向延伸为好,倾斜角度θb与倾斜角度θs 的角度差(或者倾斜角度θa与倾斜角度θs的角度差)为例如0°~20°,优选为0°~10°。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形成于中央环岸部21的复合槽30的倾斜方向与形成于中间环岸部22的复合槽30 的倾斜方向相反。
[0039] 相对于上述中央环岸部21及中间环岸部22,如图2所示,在外侧环岸部23,在轮胎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在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多条复合槽 40。不过,形成于外侧环岸部23的各复合槽40与形成于中央环岸部21 及中间环岸部22的上述复合槽30不同,由一端不到达主槽10(外侧主槽 12)而在环岸部20(外侧环岸部23)内终止且另一端开口于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横槽41和从该横槽41的一端延伸至主槽10(外侧主槽12)的刀槽花纹42构成。在外侧环岸部23,除了该复合槽40以外,还设有配置于由复合槽40所划分的部分且在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多条(在图2中为两条)刀槽花纹50。
[0040] 由于像这样地在位于中心区域Ce的中央环岸部21及中间环岸部22 设有上述构造的复合槽30,因此通过基于复合槽30的边缘效果能够得到优异的雪上性能。此时,复合槽30包含刀槽花纹32,因此实质上并未截断形成有复合槽30的环岸部20,能够较高地维持该环岸部20的刚性。因此,能够在维持耐磨损性能的同时得到雪上性能。此时,复合槽30如上所述具有槽宽从一端朝向另一端阶段性地变化的形状,因此能够缓解应力集中并有效地提高耐磨损性能。此外,如上所述并不是所有的横槽31都相对于同一侧的主槽开口,而是横槽31的开口方向沿轮胎周向交替反向,因此,通过设置横槽31,刚性降低的环岸部20的部分在轮胎宽度方向分散,能够有效地提高耐磨损性能。此时,由于将构成复合槽30的各部分的槽宽的比Wa/Wb及比Wb/Ws如上所述地设定在规定的范围内,因此能够均衡地兼顾雪上性能及耐磨损性能。
[0041] 各复合槽30如上所述需要由横槽31及刀槽花纹32构成。例如如图 4所示,当形成于环岸部20且在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槽仅由包含宽幅部 31a及窄幅部31b的横槽31构成,不包含从横槽31的终止部延伸至主槽 10的刀槽花纹32时,不能得到充分的雪上性能。
[0042] 在图2、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复合槽30的轮胎周向的一侧的槽壁在胎面表面形成直线,复合槽30的轮胎周向的另一侧的槽壁在胎面表面形成呈阶梯状屈曲的非直线,但在本发明中,重要的是复合槽30的槽宽阶段性地变化,如图5所示,复合槽30的两侧的槽壁也可以在胎面表面形成阶段性地屈曲的非直线。不过,通过将一侧的槽壁设为直线,能够在一侧的槽壁消除变化部,因此有利于提高耐磨损性能。特别是如上所述,通过以上述成为直线的槽壁之间或成为非直线的槽壁之间相互相对的方式对在轮胎周向相邻的复合槽30进行配置,在环岸部20内产生被划分为平行四边形的部位,能够通过该部位进一步提高刚性,有利于提高耐磨损性能。
[0043] 在本发明中,如上所述,需要通过以横槽31的相对于主槽10的开口方向沿轮胎周向交替反向的方式配置多条复合槽30,使刚性因横槽31而降低的环岸部20的部位分散在轮胎宽度方向。例如如图6所示,当形成于一列环岸部20的所有的横槽31都在同一侧的主槽10开口时,环岸部 20的轮胎宽度方向的一侧的刚性局部地显著低于其他部位,因此容易发生不均匀磨损。
[0044] 通过如上所述地将各部分的槽宽的比Wa/Wb及比Wb/Ws设定在规定的范围内,均衡地兼顾了雪上性能和耐磨损性能,但是,当槽宽Wa、 Wb、Ws的比率偏离上述范围时,复合槽30的槽宽变化的平衡变差,因此难以均衡地兼顾雪上性能和耐磨损性能。具体而言,当槽宽Wa与槽宽Wb的比Wa/Wb小于1.2时,横槽31的槽宽的变化变小,横槽31的整体实质上变为固定的槽宽,因此无法得到提高耐磨损性能的效果。当槽宽 Wa与槽宽Wb的比Wa/Wb大于3.0时,宽幅部31a与窄幅部31b的槽宽的差变得过大,难以兼顾雪上性能和耐磨损性能。当槽宽Wb与槽宽Ws 的比Wb/Ws小于1.2时,窄幅部31b的槽宽变得过小,窄幅部31b实质上变得与刀槽花纹32相同,因此雪上性能降低。当槽宽Wb与槽宽Ws的比 Wb/Ws大于5.0时,窄幅部31b的槽宽变得过大,因此环岸部刚性降低,低磨损性能恶化。
[0045] 需要说明的是,在由复合槽30所划分的环岸部20的部分的周向长度  (节距(pitch)长度)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为了高效地确保排水性能并且良好地保持刚性平衡,优选使与节距长度大的环岸部20的部分邻接的复合槽30的槽宽大于与节距长度小的环岸部20的部分邻接的复合槽30的槽宽,如此,即使根据复合槽30槽宽有所不同,各部的槽宽Wa、Wb、Ws 也满足上述的比Wa/Wb及比Wb/Ws的范围。更优选,与节距长度无关地将比Wa/Wb设定在1.2~2.0的范围内,在节距长度最大的环岸部20的部分将比Wb/Ws设定在2.0~3.0的范围内,在节距长度最小的环岸部20的部分设定在1.3~2.3的范围内为好。
[0046] 在图2的实施方式中,形成于中央环岸部21的复合槽30的倾斜方向与形成于中间环岸部22的复合槽30的倾斜方向相互不同,但是至少,形成于这些环岸部20(位于中心区域Ce的中央环岸部21及中间环岸部22) 中的任何一个环岸部20的复合槽30的倾斜方向与形成于另一环岸部20 的复合槽39的倾斜方向相反即可。通过如此地使复合槽30的倾斜方向不同,驾驶时的方向异方差变小,有利于提高雪上性能。特别是如图2的实施方式那样具有三列环岸部(在一列中央环岸部21的两侧各一列中间环岸部)的情况下,如上所述通过使形成于中央环岸部21的复合槽30的倾斜方向与形成于中间环岸部22的复合槽30的倾斜方向不同,形成于在轮宽度方向相邻的环岸部20的复合槽30的倾斜方向相互不同,因此能够有效地发挥提高上述雪上性能的效果。
[0047] 通过将复合槽30的各部分的轮胎宽度方向长度La、Lb、Ls相对于形成有复合槽30的环岸部20的宽度Lr设定在上述范围内,能够在充分确保有助于雪上性能的宽幅部31a的同时适度地确保窄幅部31b及刀槽花纹32 的长度,因此有利于均衡地兼顾雪上性能和耐磨损性能。此时,当比La/Lr 小于0.4时,宽幅部31a在复合槽30所占的比例变少,因此将难以充分地得到雪上性能。当比La/Lr大于0.7时,宽幅部31a在复合槽30所占的比例变少,因此难以充分地保持环岸部刚性,且难以得到优异的耐磨损性能。当比Lb/Lr小于0.15时,几乎不存在窄幅部31b,因此实质上变得与刀槽花纹32直接和宽幅部31a连结的情况相同,从横槽31到刀槽花纹32的槽宽的变化变得急剧,难以充分地提高耐磨损性能。当比Lb/Lr大于0.3时,窄幅部31b变得过大,难以充分确保宽幅部31a的长度且难以充分得到雪上性能。当比Ls/Lr小于0.15时,横槽31的长度变得过大,因此难以充分地保持环岸部刚性,且难以得到优异的耐磨损性能。当比Ls/Lr大于0.3 时,难以充分确保横槽31的长度,且难以得到优异的雪上性能。
[0048] 窄幅部31b的轮胎宽度方向长度Lb也可以与刀槽花纹32的轮胎宽度方向长度Ls不同,但是优选大致相同。例如,将长度Lb与长度Ls的比 Lb/Ls设定在0.8~1.2的范围内为好。
[0049] 在图2的实施方式中,在一列中央环岸部21和在此轮胎宽度方向两侧各配置一列的中间环岸部22(即,位于中心区域Ce内的所有的环岸部 20)形成有复合槽30,但如果在这些环岸部20中的至少一个设置复合槽 30,则能够得到兼顾上述雪上性能和耐磨损性能的效果。这些环岸部20 (位于中心区域Ce内的所有的环岸部20)中,形成有复合槽30的环岸部 20的数量越多,则能够越多地得到由复合槽30所产生的效果,因此能够更加高效地兼顾雪上性能和耐磨损性能。
[0050] 如图7所示,在形成有复合槽30的环岸部,还可以设置槽宽比主槽 10小且在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辅助槽60。作为这样的周向辅助槽60,例如能够采用槽宽在3mm以下的细槽或槽宽在1.5mm以下的刀槽花纹。通过如此设置周向辅助槽60,能够得到由周向辅助槽60产生的边缘成分,并能够进一步提高雪上性能。
[0051] 此时,周向辅助槽60能够设置于形成有复合槽30的所有的环岸部 20,但是例如如图8所示,优选仅限定于在轮胎宽度方向两侧的中间环岸部22设置。通过如此限定地配置周向细槽60,对于中央环岸部21由于不具有周向细槽60,花纹块刚性得到确保,有利于提高耐磨损性及驾驶稳定性。
[0052] 如图7所示,周向辅助槽60可以以与复合槽30交叉且遍及轮胎全周地连续的方式设置,但也可以将位于相邻的复合槽30间而不到达复合槽 30的周向辅助槽60配置于在轮胎周向延伸的同一线上。
[0053] 如图7所示,周向辅助槽60优选设置于形成有辅助槽30的环岸部 20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例如,能够配置于从形成有辅助槽30的环岸部20 的一方的宽度方向端部在该环岸部20的宽度Lr的30%~70%的区域。更优选,将周向辅助槽60配置于从形成有辅助槽30的环岸部20的一方的宽度方向端部在该环岸部20的宽度Lr的40%~60%的区域为好。通过配置于这样的位置,能够得到优异的耐不均匀磨损性能。
[0054] 在上述说明中,对在胎面部1形成有四条主槽10的情况进行了叙述,但是,形成于胎面部1的主槽10的条数例如也可以设为三条。这种情况下,在由一对外侧主槽12所限定的中心区域Ce形成一条内侧主槽11,在中心区域Ce的轮胎赤道CL侧各划分出一列环岸部20。对于这样的两列环岸部20,也能够与上述情况同样地设置复合槽30、周向辅助槽60。为了得到充分的湿地性能,可以在胎面部设置至少三条主槽10,即,在中心区域Ce设置至少一条内侧主槽11即可,但是考虑到与其他的性能的平衡,优选在中心区域Ce设置一条或两条内侧主槽11。
[0055] 实例
[0056] 在轮胎尺寸为215/60R16、具有图1中例示的增强构造且除复合槽(及周向辅助槽)以外以图2的胎面花纹为基调的轮胎中,制作了分别如表1 所示设定了复合槽的构造、复合槽的槽宽比率(比Wa/Wb、比Wb/Ws)、槽长度比率(比La/Lr、比Lb/Lr、比Ls/Lr)、周向细槽的有无、周向细槽的槽宽的以往例1、比较例1~3、实例1~11这15种充气轮胎。
[0057] 在这些15种充气轮胎中,除以往例1、比较例1~2、实例4以外,复合槽的形状共同为图3所示的形状。即,各复合槽包含一端与一侧的主槽连通且另一端在环岸部内终止的横槽和从该横槽的另一端延伸至另一侧的主槽的刀槽花纹,横槽包含宽幅部和窄幅部。此外,复合槽以横槽的相对于主槽的开口方向沿轮胎周向交替反向的方式配置。
[0058] 对此,以往例1为具有图8所示的形状的槽的例子,是具有从开口部以固定的宽度延伸且在环岸部内终止的横槽,并且所有的横槽都开口于同一侧的主槽的例子。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不具有刀槽花纹,因此不能说是复合槽,但是为了方便起见在表1的“复合槽的构造”栏中记载了图号。此外,由于槽的整体成为宽幅部,因此仅记载了比La/Lr。比较例1是具有如图6所示的形状的槽的例子,是包含具有宽幅部及窄幅部的横槽和刀槽花纹的复合槽开口于同一侧的主槽的例子。比较例2是具有如图4所示的形状的槽的例子,是仅形成具有宽幅部及窄幅部的横槽,不具有刀槽花纹的例子。在该例子中,横槽的相对于主槽的开口方向沿轮胎周向交替反向。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不具有刀槽花纹,因此不能说是复合槽,但为了方便起见在表1的“复合槽的构造”栏中记载了图号。此外,由于不具有刀槽花纹,仅记载了比Wa/Wb、比La/Lr及比Lb/Lr。实例4是具有如图5 所示的形状的槽的例子,是复合槽的轮胎周向两侧的槽壁都在胎面表面形成呈阶梯状屈曲的非直线的例子。
[0059] 需要说明的是,在各例子中,刀槽花纹的槽宽同为1.0mm。此外,形成有复合槽的环岸部的宽度共同为24mm。
[0060] 关于这些15种充气轮胎,通过下述的评价方法对雪上性能及耐磨损性能进行评价,将其结果一并表示在表1中。
[0061] 雪上性能
[0062] 将各试验轮胎组装于轮辋尺寸为16×6.5J的车轮,将气压设为240kPa,安装至排气量为2.5L的试验车辆,在由雪地路面构成的测试跑道上由试驾员实施试验行驶,对当时的驾驶稳定性能进行感官评价。评价结果通过将以往例1设为100的指数值来表示。该指数值越大,表示雪上性能越优异。
[0063] 耐磨损性能
[0064] 将各试验轮胎组装于轮辋尺寸为16×6.5J的车轮,将气压设为240kPa,安装至排气量为2.5L的试验车辆,在公路上行驶20000km,测定行驶后的磨损量。评价结果使用测定值的倒数,以将以往例1设为100的指数来表示。该指数值越大,表示磨损量越小,耐磨损性能越优异。
[0065]
[0066] 从表1明显可知,与以往例1相比,实例1~11都均衡地提高了雪上性能及耐磨损性能。另一方面,所有的复合槽仅开口于一侧的主槽的比较例1的耐磨损性能恶化。不具有刀槽花纹的比较例2的雪上性能恶化。槽宽比率不满足本发明的范围的比较例3的耐磨损性能恶化。
[0067] 符号说明
[0068] 1   胎面部
[0069] 2   侧壁部
[0070] 3   胎圈部
[0071] 4   胎体层
[0072] 5   胎圈芯
[0073] 6   胎边芯
[0074] 7   带束层
[0075] 8   带束增强层
[0076] 11  内侧主槽
[0077] 12  外侧主槽
[0078] 21  中央环岸部
[0079] 22  中间环岸部
[0080] 23  外侧环岸部
[0081] 30  复合槽
[0082] 31  横槽
[0083] 31a 宽幅部
[0084] 31b 窄幅部
[0085] 32  刀槽花纹
[0086] 40  复合槽
[0087] 41  横槽
[0088] 42  刀槽花纹
[0089] 50  刀槽花纹
[0090] 60  周向辅助槽
[0091] CL  轮胎赤道
[0092] Ce  中心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