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机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80067402.6

文献号 : CN10700234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田中启之竹中卓雄

申请人 : 海尔亚洲株式会社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摘要 :

一种对于将水上汲并排出至洗涤槽内的结构而言,能够实现零部件个数减少的洗衣机。洗衣机(1)包括:外槽(3),能够储水;洗涤槽(5),容纳于外槽(3)内,具有用于供水在洗涤槽(5)与外槽(3)之间往来的贯通孔(23),容纳洗涤物并且能够旋转;水路(4),汲取蓄积于外槽(3)的水;排出口(11),将通过水路(4)汲取的水从上方Z1排出至洗涤槽(5)内;以及叶片(40)。叶片(40)一体地设于洗涤槽(5)的底壁(21),通过与洗涤槽(5)一体旋转,将蓄积于外槽(3)的水送入水路(4)。

权利要求 :

1.一种洗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槽,能够储水;

洗涤槽,容纳于所述外槽内,具有用于供水在所述洗涤槽与所述外槽之间往来的贯通孔,容纳洗涤物并且能够旋转;

水路,汲取蓄积于所述外槽的水;

排出口,将通过所述水路汲取的水从上方排出至所述洗涤槽内;以及叶片,一体地设于所述洗涤槽的底壁,通过与所述洗涤槽一体旋转,将蓄积于所述外槽的水送入所述水路;

所述水路中接收蓄积于所述外槽的水的接收口设于所述洗涤槽的底壁的附近;

设有用于防止蓄积于所述外槽的水泄逸至所述接收口的上方的所述外槽与所述洗涤槽之间的间隙的迷宫式构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在所述外槽的外侧面设有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口设为与所述叶片高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口配置为朝向相对于所述洗涤槽的旋转方向的法线方向和相对于所述旋转方向的切线方向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口配置为朝向相对于所述洗涤槽的旋转方向的法线方向和相对于所述旋转方向的切线方向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槽形成有用于排出所述外槽内的水的排水口和用于使所述外槽内规定水位以上的水向所述外槽之外溢出的溢水口,所述水路与所述排水口以及所述溢水口分别分离设置。

说明书 :

洗衣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洗衣机。

背景技术

[0002] 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的洗衣机中,洗涤兼脱水槽的底部旋转自如地设有用于搅拌洗涤物的旋转翼,旋转翼的下方旋转自如地设有扬水翼。
[0003] 驱动电机的驱动轴直接连结于旋转翼,扬水翼介由行星齿轮机构连结于旋转翼。驱动电机的转矩传递至旋转翼后,经过行星齿轮机构传递至扬水翼。
[0004] 洗涤兼脱水槽的内侧壁设有扬水路。当扬水翼旋转时,蓄积于洗涤兼脱水槽的洗涤液通过扬水翼被送入扬水路,并且在扬水路内上升,从扬水路的排出口被送回洗涤兼脱水槽内。
[0005] 现有技术文献
[0006] 专利文献
[0007]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94248号公报
[0008]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9] 在专利文献1的洗衣机中,为了将蓄积于洗涤兼脱水槽的洗涤液经由扬水路送回洗涤兼脱水槽内,需要另外设置扬水翼和用于从旋转翼向扬水翼传递转矩的行星齿轮机构,因此会有增加零部件个数之虞。

发明内容

[0010] 本发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汲水并将水排出至洗涤槽内的结构中能够实现零部件个数的减少的洗衣机。
[0011]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0012] 本发明的洗衣机的特征在于,包含:外槽,能够蓄水;洗涤槽,容纳于所述外槽内,具有用于供水在所述洗涤槽与所述外槽之间往来的贯通孔,容纳洗涤物并且能够旋转;水路,汲取蓄积于所述外槽的水;排出口,将通过所述水路汲取的水从上方排出至所述洗涤槽内;以及叶片,一体地设于所述洗涤槽的底壁,通过与所述洗涤槽一体旋转,将蓄积于所述外槽的水送入所述水路。
[0013]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水路在所述外槽的外侧面设有多个。
[0014]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水路中接收蓄积于所述外槽的水的接收口设于所述洗涤槽的底壁的附近。
[0015] 此外,本发明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口设为与所述叶片高度相同。
[0016] 此外,本发明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口配置为朝向相对于所述洗涤槽的旋转方向的法线方向和相对于所述旋转方向的切线方向之间。
[0017]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设有用于防止蓄积于所述外槽的水泄逸至位于所述接收口的上方的所述外槽和所述洗涤槽的间隙的迷宫式构造。
[0018]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外槽形成有用于排出所述外槽内的水的排水口和用于使所述外槽内规定水位以上的水向所述外槽之外溢出的溢水口,所述水路与所述排水口以及所述溢水口分别分离设置。
[0019] 发明效果
[0020] 根据本发明,在该洗衣机中,容纳洗涤物的洗涤槽可旋转地容纳于外槽内。水路汲取蓄积于外槽的水。所汲取的水通过排出口从上方排出至洗涤槽内。洗涤槽内的水从洗涤槽的贯通孔通过,由此,能够在洗涤槽和外槽之间往来。
[0021] 由此,水一边循环一边用于洗涤,因此能够节水。此外,在对洗涤物进行洗涤时,通过水被排出并且在洗涤槽内下落的力量,能够使洗涤槽内的洗涤剂起泡,因此,能够通过起泡的洗涤剂有效地对洗涤物进行洗涤。此外,通过从上方向洗涤槽内排出的水,由水的下落所产生的机械力作用于洗涤物,能够提高洗净力,并且能够高效地对洗涤物进行漂洗,因此能够实现漂洗运转的时间缩短。
[0022] 洗涤槽的底壁一体地设有叶片,通过与洗涤槽一体旋转,将蓄积于外槽的水送入水路。由此,通过伴随洗涤槽的旋转而对外槽内的水产生的离心力和叶片的协同效应,能够将外槽内的水大量地送入水路。因此,能够增加水路所汲取的水的量。
[0023] 由于叶片一体地设于洗涤槽,因此,如果将叶片与洗涤槽一体成型,则不用重新设置其他的零部件。此外,由于叶片和洗涤槽一体旋转,因此不用另设用于使叶片独立旋转的机构。由此,在汲水并将水排出至洗涤槽内的结构中,能够实现零部件个数的减少。
[0024] 此外,根据本发明,通过多个水路,能够大量汲取外槽内的水。此外,在水路设于外槽的外侧面的情况下,与水路设于外槽内的情况相比,由于能够自由地设计水路,因此能够自由地调节通过水路汲取的水的压力和流量。
[0025] 此外,根据本发明,由于水路的接收口设在洗涤槽的底壁附近,所以位于直接接收蓄积于外槽的水的位置。因此,通过在接收口大量地接收外槽内的水,能够增加通过水路汲取的水的量。
[0026] 此外,根据本发明,由于水路的接收口设为与叶片高度相同,所以位于将水送入水路的叶片附近的位置。因此,通过在接收口接收由叶片送入的大量的水,能够增加通过水路所汲取的水的量。
[0027] 此外,根据本发明,由于水路的接收口配置为朝向相对于洗涤槽的旋转方向的法线方向和相对于所述旋转方向的切线方向之间,所以位于通过旋转的叶片送入的水所流向的目的地。因此,通过在接收口接收由叶片送入的大量的水,能够增加通过水路汲取的水的量。
[0028] 此外,根据本发明,能够通过迷宫式构造抑制蓄积于外槽的水泄逸至水路的接收口上方的外槽和洗涤槽的间隙。由此,能够在接收口高效地接收通过叶片送入的水,而不会使水泄逸至外槽和洗涤槽的间隙,因此能够增加通过水路汲取的水的量。
[0029] 此外,根据本发明,水路与排水口以及溢水口分别分离配置。由此,蓄积于外槽的水不受流过排水口和溢水口附近的台阶的水的影响,稳定地被汲取并排出至洗涤槽内。

附图说明

[0030] 图1是从上方观察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洗衣机1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图。
[0031] 图2是洗衣机1的内部构造的纵剖视图。
[0032] 图3是图2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0033] 图4是图2的A-A向视剖视图。
[0034] 图5是将第一变形例应用于图4的图。
[0035] 图6是将第二变形例应用与图4的图。
[0036] 附图标记说明
[0037] 1  洗衣机
[0038] 3  外槽
[0039] 4  水路
[0040] 5  洗涤槽
[0041] 6A 外周面
[0042] 11 排出口
[0043] 13 接收口
[0044] 21 底壁
[0045] 23 贯通孔
[0046] 40 叶片
[0047] 42 间隙
[0048] 43 迷宫式构造
[0049] 50 排水口
[0050] 52 溢水口
[0051] P  法线方向
[0052] Q  切线方向
[0053] S  周向
[0054] Z1 上方

具体实施方式

[0055]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具体地进行说明。
[0056] 图1是从上方观察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洗衣机1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图。
[0057] 需要说明的是,在提及洗衣机1的方向的情况下,以图1中的洗衣机1的姿势为基准。图1中的上下方向与洗衣机1的上下方向Z(纵向)一致。图1中的左右方向与洗衣机1的左右方向X一致。在上下方向Z,将上方称为上方Z1,将下方称为下方Z2。在左右方向X,将左方称为左方X1,将右方称为右方X2。与上下方向Z和左右方向X的双方正交的方向是洗衣机1的前后方向Y。在前后方向Y,将前方称为前方Y1,将后方称为后方Y2。左右方向X以及前后方向Y包含于水平方向H(横向)。
[0058] 洗衣机1包含机壳2、外槽3、水路4和洗涤槽5。
[0059] 机壳2是大致长方体形状的中空体,外槽3、水路4以及洗涤槽5容纳于机壳2内。
[0060] 外槽3介由具有弹簧和阻尼机构的多个吊棒(未图示)被机壳2支承。外槽3形成为具有沿上下方向Z延伸的轴线的圆筒状,并且为树脂制。将圆筒状的外槽3的周向称为周向S,将外槽3的径向称为径向R。外槽3具有沿上下方向Z延伸的圆筒状的侧壁6、沿水平方向H平坦地延伸并堵住侧壁6的下端的圆盘状的底壁7和从侧壁6的上端部遍及周向S全域地向径向R的内侧伸出的环状壁8。侧壁6的外周面6A是外槽3的外侧面。水能够从底壁7侧蓄积于外槽3内。
[0061] 在外槽3的上端形成有通过环状壁8的内周缘划分的开口9。开口9使外槽3的内部向上方Z1露出。环状壁8具有沿周向S延伸的内部空间10和将环状壁8的内侧周缘部沿周向S切口并使内部空间10向径向R的内侧露出的排出口11。环状壁8具有多个(此处是4个)突出部12。多个突出部12在周向S上隔出间隔地配置,从上方Z1观察形成为从环状壁8的外侧周缘部向径向R的外侧呈大致三角形状地伸出。各突出部12是构成内部空间10的一部分的中空体。各突出部12一一配置在俯视时形成为大致四角形的机壳2的四角。
[0062] 水路4是树脂制的细长管,以和所述突出部12数量相同(此处是4个)的方式在侧壁6的外周面6A设有多个。水路4具有从外槽3的侧壁6的下端部朝向径向R的外侧沿水平方向H延伸出的下端部4A、从下端部4A折弯并且沿外周面6A向上方Z1延伸的中途部4B和从中途部
4B向上方Z1延伸并且从下方Z2连接到突出部12的上端部4C。中途部4B无需沿着上下方向Z呈直线状地延伸,也可以根据需要一边弯曲或折曲一边向上方Z1延伸。
[0063] 各水路4和突出部12同样一一配置在机壳2的四角。各水路4在下端部4A和外槽3的侧壁6的连接部分具有接收口13,水路4的内部空间通过接收口13与外槽3的内部连通。各水路4的内部空间通过上端部4C和突出部12的连接部分与外槽3的环状壁8的内部空间10连通。
[0064] 洗涤槽5形成为具有沿上下方向Z延伸的轴线的圆筒状,比外槽3小一圈。洗涤槽5容纳洗涤物。洗涤槽5具有形成为沿上下方向Z延伸的圆筒状的金属制侧壁20;沿水平方向H平坦地延伸,堵住侧壁20的下端并且形成为圆盘状的树脂制的底壁21;以及装配于洗涤槽5的上端的树脂制的平衡圈22。在侧壁20以及底壁21分别形成有许多贯通孔23。
[0065] 平衡圈22是具有容纳液体的内部空间的环状中空体,与侧壁20的上端部同轴装配。如后所述,当洗涤槽5旋转时,洗涤槽5的旋转平衡通过平衡圈22内的液体的移动来维持。在洗涤槽5的上端形成有由平衡圈22的内周缘划分出的开口24。开口24使洗涤槽5的内部向上方Z1露出。
[0066] 洗涤槽5容纳于外槽3内,与外槽3大致同轴配置。因此,洗涤槽5的周向是所述周向S,洗涤槽5的径向是所述径向R。洗涤槽5的开口24从下方Z2连通到外槽3的开口。连通状态的开口9和24构成洗涤物的出入口25。洗衣机1的使用者介由出入口25从上方Z1将洗涤物投入取出洗涤槽5。在容纳于外槽3内的洗涤槽5中,底壁21隔开间隙地从上方Z1与外槽3的底壁7对置。
[0067] 蓄积于外槽3的水穿过分别位于洗涤槽5的侧壁20和底壁21的贯通孔23,由此在外槽3和洗涤槽5之间往来。因此,外槽3内的水位和洗涤槽5内的水位大致一致。
[0068] 图2是洗衣机1的内部构造的纵剖视图。图3是图2中用虚线的圆围起来的主要部位的放大图。图4是图2的A-A向视剖视图。以下的说明主要参照图2以及图3。
[0069] 洗衣机1包含电机30。电机30通过电力驱动而产生转矩。电机30在机壳2内配置于外槽3的底壁7的下方Z2。电机30具有用于输出转矩的输出轴31。输出轴31从电机30向上方Z1延伸。在输出轴31的上方Z1同轴配置有向上方Z1延伸的传动轴32。输出轴31和传动轴32通过由减速机构等构成的传动机构33互相连结。
[0070] 传动轴32贯通外槽3的底壁7的圆心部分并且向上方Z1延伸。传动轴32的上端部连结于洗涤槽5的底壁21的圆心部分。电机30所产生的转矩经由输出轴31以及传动机构33被传递至传动轴32。由此,洗涤槽5以传动轴32为旋转中心,与传动轴32一同旋转。洗涤槽5的旋转方向和周向S一致。
[0071] 洗涤槽5在洗涤剂已溶于蓄积于外槽3的水的状态下旋转,由此,执行对容纳于洗涤槽5内的洗涤物的洗涤运转。洗涤运转后,洗涤槽5在被外槽3供水的状态下运转,由此,执行对容纳于洗涤槽5内的洗涤物的漂洗运转。洗涤槽5在进行外槽3的排水的状态下高速旋转,由此,执行对容纳于洗涤槽5内的洗涤物的脱水运转。
[0072] 与水路4关联地,在洗涤槽5的底壁21的下表面21A一体地设有向下方Z2突出的多个叶片40。各叶片40形成为在周向S上薄且沿着径向R呈直线状延伸的板状,以底壁21的圆心为基准呈放射状地配置(参照图4)。这些叶片40是树脂制的,并且与底壁21一体成型。这些叶片40在不与外槽3接触的状态下配置于底壁21和外槽3的底壁7在上下方向Z上的间隙41。
[0073] 各水路4的下端部4A的接收口13设于洗涤槽5的底壁21附近。详细而言,接收口13设为与叶片40高度相同。
[0074] 当洗涤槽5接收电机30的转矩而旋转时,洗涤槽5的底壁21的叶片40与洗涤槽5一体旋转。由此,叶片40将蓄积于外槽3的水,详细而言,将存在于洗涤槽5的底壁21和外槽3的底壁7之间的间隙41的水送入各水路4的接收口13。因此,蓄积于外槽3的水通过旋转的叶片40接连地被送向水路4的接收口13,通过接收口13被接收至水路4内。
[0075] 被接收至水路4内的水被后续的水推压,由此,在水路4内上升。上升至水路4的上端部4C的水从外槽3的环状壁8的突出部12(参照图1)流入环状壁8的内部空间10内,如虚线箭头所示,从环状壁8的内侧周缘部的排出口11排出至洗涤槽5内,并在洗涤槽5内向斜下方流落。
[0076] 像这样,水路4汲取蓄积于外槽3的水,排出口11将通过水路4汲取的水从上方Z1排出至洗涤槽5内。洗涤槽5内的水穿过洗涤槽5的贯通孔23,由此在洗涤槽5和外槽3之间往来。
[0077] 由此,水一边循环一边用于洗涤,因此能够节水。洗涤槽5内的洗涤物通过旋转的洗涤槽5和从上方Z1排出的水被搅拌。此外,在对洗涤物进行洗涤时,通过水被排出并且在洗涤槽5内下落的力量,能够使洗涤槽5内的洗涤剂起泡,因此,能够通过起泡的洗涤剂有效地对洗涤物进行洗涤。此外,通过从上方Z1向洗涤槽5内排出的水,由水的下落所产生的机械力作用于洗涤物,能够提高洗净力,并且能够高效地对洗涤物进行漂洗,因此能够实现漂洗运转的时间缩短。
[0078] 如图4所示,一体地设于洗涤槽5的底壁21的叶片40与洗涤槽5一体旋转,由此,将蓄积于外槽3的水如粗线箭头所示地送向水路4的接收口13。由此,通过伴随洗涤槽5的旋转而对外槽3内的水产生的离心力和叶片40的协同效应,能够将外槽3内的水大量地送入水路4。因此,能够增加水路4所汲取的水的量。
[0079] 由于叶片40一体地设于洗涤槽5,因此,如果将叶片40如上所述地与洗涤槽5一体成型,则不用重新设置其他的零部件。此外,由于叶片40和洗涤槽5一体旋转,因此不用另设用于使叶片40独立旋转的机构。由此,在汲水并将水排出至洗涤槽5内的结构中,能够实现零部件个数的减少。
[0080] 通过多个水路4,能够大量地汲取外槽3内的水。由于各水路4设于外槽3的侧壁6的外周面6A,即外槽3外,因此,与水路4设于外槽3内的情况相比,能够自由地设计水路4。因此,能够自由地调节通过水路4汲取的水的压力和流量。具体而言,如果加粗水路4扩大水路4的内部空间,则能够增加水量,如果减细水路4缩小水路4的内部空间,则能够提高水压。
[0081] 如图3所示,由于水路4的接收口13设于洗涤槽5的底壁21附近,因此位于直接接收蓄积于外槽3的水的位置。因此,通过由接收口13大量地接收外槽3内的水,能够增加通过水路4汲取的水的量。特别地,由于水路4的接收口13设为与叶片40高度相同,因此位于将水送入水路4的叶片40附近。因此,通过由接收口13接收通过叶片40送入的大量的水,能够增加通过水路4汲取的水的量。
[0082] 为了使洗涤槽5在外槽3内顺利地旋转,在外槽3的侧壁6的内周面6B和洗涤槽5的侧壁20的外周面20A之间,确保有间隙42。间隙42形成为沿周向S延伸并且包围洗涤槽5的环状。可以想象,当旋转的叶片40将蓄积于外槽3的水送入接收口13时,该水会泄逸至接收口13的上方Z1的间隙42。因此,在洗衣机1设有用于防止水泄逸至间隙42的迷宫式构造43。
[0083] 迷宫式构造43包含外槽3的侧壁6的内周面6B的下端部的一部分即向径向R的外侧延伸的平坦面44。平坦面44位于接收口13的上方Z1。迷宫式构造43还包含从洗涤槽5的侧壁20的外周面20A的下端部向径向R的外侧伸出的横法兰45和从侧壁20的下端的周向S的全域向下方Z2伸出的环状的纵法兰46。
[0084] 横法兰45形成为上下方向Z上的薄板状。横法兰45也可以形成为沿周向S延伸的环状。横法兰45的下表面45A隔着间隙47从上方Z1与平坦面44对置,下表面45A和平坦面44沿水平方向H平行延伸。间隙47是上下方向Z上薄的空间。
[0085] 纵法兰46的下端位于各水路4的接收口13的上方Z1。各叶片40突出地配置于纵法兰46的下端的下方Z2。各叶片40的径向R的外侧端部与纵法兰46位于相同位置,并且配置为从径向R的内侧接近水路40的接收口13。纵法兰46相对于在侧壁6的内周面6B遍及周向S的全域地从径向R的内侧隔着间隙48与平坦面44的下方Z2的部分对置。间隙48是径向R上薄的环状空间,下方Z2与间隙47的径向R的内侧部分连通。
[0086] 间隙47及48是外槽3和洗涤槽5的间隙中最狭窄的部分。此外,蓄积于外槽3的水在到达各水路4的接收口13的上方Z1的间隙42之前,必须首先在间隙48上升,之后在间隙48的上端部以大致直角的角度改变流向,沿径向R流过间隙47。在此,蓄积于外槽3的水难以越过间隙47及48而到达间隙42。
[0087] 由此,由于能够不使水泄逸至外槽3和洗涤槽5的间隙42地通过接收口13高效地接收通过叶片40送入的水,因此,能够增加通过水路4汲取的水的量。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洗涤槽5旋转时,在洗涤槽5中,间隙47及48所处的下端部的振动小,因此即使间隙47及48狭窄,旋转中的洗涤槽5也不会与外槽3接触。另一方面,为了防止旋转中的洗涤槽5中振动大的上部与外槽3相接触,间隙42形成为随着朝向上方Z1,向径向R的外侧阶梯状地变大(参照图2)。
[0088] 参照图4中位于左端的水路4,各水路4的接收口13配置为朝向相对于周向S的法线方向P和相对于周向S的切线方向Q之间。也就是说,接收口13配置为朝向往法线方向P和切线方向Q两者倾斜的倾斜方向K。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洗涤槽5向与接收口13的朝向相反的一个方向(图4中是逆时针方向)旋转。
[0089] 该情况下,水路4的接收口13位于通过与洗涤槽一体旋转的叶片40送入的水的流动目标。因此,通过由接收口13接收通过叶片40送入的大量的水,能够增加通过水路4汲取的水的量。
[0090] 图5是将第一变形例应用于图4的图。
[0091] 参照图5,在外槽3的底壁7,于周向S上的一个位置形成有用于排出外槽3内的水的排水口50。排水口50连接有向洗衣机1外排出水的排水路51(参照图2)。在外槽3的侧壁6,于向上方Z1离开底壁7规定距离的位置形成有用于使外槽3内的规定水位以上的水溢出至外槽3外的溢水口52。溢水口52连接有将从溢水口52溢出的水引导至排水路51的溢水路53。
[0092] 各水路4优选与排水口50以及溢水口52分别分离配置。具体而言,排水口50以及溢水口52分别配置于周向S上相邻的两个水路4之间即可。更加优选的是,排水口50以及溢水口52分别配置于分别与相邻的水路4在周向S上隔开大致相等距离的位置。通过这样的结构,蓄积于外槽3的水能够稳定地被汲取并且排出至洗涤槽5内,而不会受到流过排水口50以及溢水口52附近的台阶60的水的影响。
[0093] 图6是将第二变形例应用于图4的图。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第一变形例中,洗涤槽5的底壁21的下表面21A的各叶片40形成为周向S上薄且沿着径向R呈直线状延伸的板状,并且以底壁21的圆心为基准呈放射状配置(参照图4及图5)。但是,如图6所示,这些叶片40也可以形成为周向S上薄且从下方Z2观察以与径向R交差的方式弯曲地延伸的板状。详细而言,各叶片40从下方Z2观察,以底壁21的圆心为基准呈放射状配置,并且以一边朝向径向R的外侧一边向周向S的同一个方向(图6中是逆时针方向)翘曲的方式弯曲。
[0094] 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上的实施方式的内容,能够在权利要求记载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0095]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水路4的数量设为4个,但是能够任意变更。此外,各水路4在形状上也可以有所不同。
[0096] 叶片40与洗涤槽5的底壁21一体成型,但也可以在与底壁21分别单独成型之后,通过螺丝等连结构件固定于底壁21。
[0097] 如上所述,在洗涤槽5向与接收口13的朝向相反的一个方向旋转的情况下,各水路4的接收口13配置为朝向相对于周向S的法线方向P和相对于周向S的切线方向Q之间(参照图4)。在洗涤槽5不是向一个方向旋转而是向正反两方向旋转的情况下,接收口13配置为朝向法线方向P即可。这样一来,不管洗涤槽5朝正反哪个方向旋转,接收口13都能够等量地接收通过叶片40送入的水。
[0098] 洗涤槽5内的洗涤物通过旋转的洗涤槽5和由水路4从上方Z1排出的水进行搅拌,但为了搅拌洗涤物,也可以在洗涤槽5内另设旋转的搅拌器。
[0099] 上述各构件的材质只是一个例子。例如,洗涤槽5的底壁21可以不全是树脂制,连结有传送轴32的部分可以是金属制。
[0100] 说明书例举了洗涤槽5的旋转中心沿上下方向Z延伸的立式洗衣机1,但洗涤槽5也可以以其旋转中心相对于上下方向Z倾斜地延伸的方式倾斜地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