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组及搭载有该电池组的车辆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80064518.4

文献号 : CN10700479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长根健之平川靖

申请人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组,该电池组具有较为轻量且具有较高的刚性的端板,该电池组具有:电池层叠体(2),其是通过将多个方形电池(1)层叠起来做成的;第1端板(3A),其配置在电池层叠体(2)的方形电池(1)的层叠方向上的一端部;第2端板(3B),其配置在电池层叠体(2)的另一端部;及连结构件(4),其与第1端板(3A)和第2端板(3B)相连结。第1端板(3A)和第2端板(3B)中的至少一者具有由第1金属材料构成的第1构件(5)和由不同于第1金属材料的第2金属材料构成的第2构件(6)。第1构件(5)和第2构件(6)在方形电池(1)的层叠方向上层叠起来,第2金属材料的刚性高于第1金属材料的刚性,第1金属材料的比重小于第2金属材料的比重。

权利要求 :

1.一种电池组,其具有:

电池层叠体,其是通过将多个方形电池层叠起来做成的;

第1端板,其配置在所述电池层叠体的所述方形电池的层叠方向上的一端部;

第2端板,其配置在所述电池层叠体的所述方形电池的层叠方向上的另一端部;及连结构件,其与所述第1端板和所述第2端板相连结,该电池组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1端板和所述第2端板中的至少一者具有由第1金属材料构成的第1构件和由不同于所述第1金属材料的第2金属材料构成的第2构件,所述第1构件和所述第2构件在所述方形电池的层叠方向上层叠起来,所述第2金属材料的刚性高于所述第1金属材料的刚性,所述第1金属材料的比重小于所述第2金属材料的比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第2构件配置在所述第1构件与所述电池层叠体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第1构件在所述方形电池的层叠方向上的厚度大于所述第2构件在所述方形电池的层叠方向上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第1构件在与所述第2构件相对的相对面具有供所述第2构件嵌合的嵌合凹部,所述第2构件嵌合在所述嵌合凹部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第1构件和所述第2构件利用粘接剂或双面具有粘胶层的胶带相互粘接起来从而被固定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第1构件具有贯通孔,所述第2构件在与所述第1构件的所述贯通孔相对的位置具有贯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第1构件为铝制或铝合金制,所述第2构件为铁制或铁合金制。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第2构件具有加强肋,

所述加强肋是通过将所述第2构件的端部弯折来做成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第1构件具有凹部,

所述加强肋配置在所述凹部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加强肋设于所述第2构件的上缘和下缘中的至少一者。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第2构件在与所述第1构件相对的相对面具有嵌入凸部,所述第1构件在与所述第2构件相对的相对面具有嵌入凹部,所述嵌入凸部配置在所述嵌入凹部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连结构件借助固定零件固定于所述第1构件,所述第1构件具有供所述固定零件插入的贯通孔,而且,所述第2构件在所述贯通孔的延长线上开有贯通孔,所述固定零件的铆接部配置在所述第1构件的比所述贯通孔靠内侧的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固定零件为铆钉。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连结构件配置在所述电池层叠体的侧面以及所述电池层叠体的上表面,所述连结构件在所述方形电池的层叠方向上的一端部具有以沿着所述第1端板的外表面的方式弯折而成的第1固定部,所述连结构件在所述方形电池的层叠方向上的另一端部具有以沿着所述第2端板的外表面的方式弯折而成的第2固定部,所述第1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1端板的外表面,所述第2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2端板的外表面。

15.一种车辆,其中,

该车辆搭载有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

说明书 :

电池组及搭载有该电池组的车辆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池组及搭载有该电池组的车辆,其中,该电池组是通过将多个电池层叠起来并在层叠起来的电池的两端配置端板来做成的。

背景技术

[0002] 就通过将多个电池层叠起来做成的电池组而言,通过将电池串联连接能够提高输出电压,通过将电池并联连接能够增大输出电流。因此,该构造的电池组能够用作车辆用的电源装置等大输出、大容量的电源。该构造的电池组利用位于电池层叠体的两端的端板来夹持该电池层叠体从而将该电池层叠体牢固地固定起来。能够以对电池加压的状态对电池进行固定的端板需要较强韧的构造。原因在于,当电池经过充放电后膨胀时,会对端板作用较高的压力。对于端板而言,除了需要较强韧的刚性之外,还需要不使端板较厚且使该端板轻量化。原因在于,较重的端板会加重电池组,较厚的端板会增大电池组。对于电池组而言,通过将端板做得较轻,较薄,能够增大电池组的单位重量和单位体积所对应的充放电容量,该特性在电池组的所有用途方面都极为重要。原因在于,例如,对于搭载于车辆的电池组而言,能够改善车辆的燃料消耗,能够将电池组搭载于较狭窄的设置空间。
[0003] 端板能够通过对树脂进行成形来制成,或能够通过对金属进行成形、切削来制成。然而,存在这样的缺点:树脂制的端板虽然能够使重量较轻,但无法实现较强的刚性。金属制的端板虽然能够实现刚性,但无法使重量较轻。
[0004] 另外,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提出有一种由金属板和树脂板构成的端板。
[0005] 现有技术文献
[0006] 专利文献
[0007]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0/131700号

发明内容

[0008]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9] 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端板虽然是非常轻量的端板,但刚性不够。因而,要求开发一种较为轻量且具有较高的刚性的端板。
[0010] 本发明的重要目的在于,提供电池组及搭载有该电池组的车辆,其中,该电池组具有较为轻量且具有较高的刚性的端板。
[0011]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2]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电池组具有:电池层叠体,其是通过将多个方形电池层叠起来做成的;第1端板,其配置在电池层叠体的方形电池的层叠方向上的一端部;第2端板,其配置在电池层叠体的方形电池的层叠方向上的另一端部;及连结构件,其与第1端板和第2端板相连结。第1端板和第2端板中的至少一者具有由第1金属材料构成的第1构件和由不同于第1金属材料的第2金属材料构成的第2构件。第1构件和第2构件在方形电池的层叠方向上层叠起来,第2金属材料的刚性高于第1金属材料的刚性,第1金属材料的比重小于第2金属材料的比重。
[0013] 上述电池组利用具有第1构件和第2构件的端板来承受因电池进行充放电从电池层叠体产生的电池膨胀反作用力,由此,能够提高电池层叠方向上的刚性,从而能够减小电池组在电池层叠方向上的伸展。特别是,在因尺寸方面的限制使得端板的厚度受限的用途中,与现有的由单一构件构成的端板相比,通过具有第1构件和第2构件,能够抑制重量的增加,并且能够提高端板的刚性,从而能够减小电池组在电池层叠方向上的伸展。由单一构件构成的刚性较高的金属制的端板虽然能够抑制电池组在电池层叠方向上的伸展,但会使重量增加。而且,刚性较低且重量较轻的金属制的端板虽然能够使重量较轻,但无法抑制电池组在电池层叠方向上的伸展。相对于此,上述技术方案的电池组通过将由比重较小的第1金属材料构成的第1构件和由刚性较高的第2金属材料构成的第2构件在电池的层叠方向上层叠起来构成端板,能够在不导致重量增加的前提下抑制电池组在电池层叠方向上的伸展。
[0014] 可以是,第2构件配置在第1构件与电池层叠体之间。
[0015]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将刚性较低且成形时的形状自由度较高的第1构件配置在外侧位置,能够容易地针对被配置在外侧位置的第1构件进行用于对连结构件进行固定的加工,用于向作为车辆、基座等的固定部分的基板固定的加工。
[0016] 可以是,第1构件在方形电池的层叠方向上的厚度大于第2构件在方形电池的层叠方向上的厚度。
[0017]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将构成端板的、由比重较小的第1金属材料构成的第1构件做得较厚,将由比重较重且刚性较高的第2金属材料构成的第2构件做得较薄,能够在不导致重量过度增加的前提下实现优异的刚性,从而能够可靠地抑制电池组在电池层叠方向上的伸展。而且,通过将第1构件的厚度做得较大,能够进一步提高形状自由度,从而能够在较理想的状态下针对第1构件进行凹部、贯通孔等的连结、固定所需的成形、加工。
[0018] 可以是,第1构件在与第2构件相对的相对面具有供第2构件嵌合的嵌合凹部,通过使第2构件嵌合在嵌合凹部内,将第2构件层叠于第1构件。
[0019]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使第2构件嵌合在设于第1构件的相对面的嵌合凹部内,使第1构件和第2构件以嵌合构造层叠起来,从而能够在不将端板做得较厚的前提下将第2构件连结在第1构件的规定位置。
[0020] 可以是,利用粘接剂或双面具有粘胶层的胶带将第1构件和第2构件相互粘接起来从而将该第1构件和第2构件固定在一起。
[0021]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使第1构件与第2构件相互贴合来固定为一体,能够使端板的刚性为将第1构件和第2构件合起来达到的刚性,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端板的刚性。而且,从制造工序方面看,通过将第1构件和第2构件相互固定,能够在使端板连结为一体的状态下对该端板进行处理,从而能够使制造变简单。
[0022] 可以是,第1构件具有贯通孔,并且,第2构件在与第1构件的贯通孔相对的位置具有贯通孔。
[0023] 采用上述结构,具有这样的特征:通过利用贯通孔对第2构件和第1构件进行定位,能够将第2构件连结在第1构件的规定位置。
[0024] 可以是,第1构件为铝制或铝合金制,第2构件为铁制或铁合金制。
[0025] 上述电池组具有这样的特征:通过将铝制的第1构件和铁或铁合金制的第2构件相互层叠起来,能够使端板较轻且能够使端板呈较强的刚性。
[0026] 可以是,通过将第2构件的端部弯折来在第2构件设置加强肋。由此,能够提高第2构件的弯曲强度,从而能够提高端板的强度。优选做成为,在第1构件中的与第2构件的加强肋相对应的位置设置凹部,第2构件的加强肋配置在该凹部内。由此,能够在不将端板做得较厚的前提下提高端板的刚性。另外,优选的是,加强肋设于第2构件的上端和下端中的至少一者,优选的是,加强肋设于第2构件的上端和下端。
[0027] 可以是,第2构件在与第1构件相对的相对面具有嵌入凸部,并且,第1构件在与第2构件相对的相对面具有嵌入凹部,设于第2构件的嵌入凸部配置在设于第1构件的嵌入凹部内。
[0028] 上述电池组通过在第2构件设置嵌入凸部,能够加强第2构件,从而能够提高刚性。而且,还具有这样的特征:通过在第1构件设置嵌入凹部,能够使第1构件轻量化。而且,通过将设于第2构件的嵌入凸部配置在设于第1构件的嵌入凹部,能够将第1构件和第2构件配置在彼此的规定位置。而且,能够抑制端板的厚度增大。
[0029] 可以是,做成这样的结构:连结构件借助固定零件固定于第1构件,第1构件具有供固定零件插入的贯通孔,而且,第2构件在第1构件的贯通孔的延长线上开有贯通孔,固定零件的铆接部配置在第1构件的比贯通孔靠内侧的位置。由此,能够抑制电池组在电池层叠方向上的长度较长。另外,作为固定零件,优选使用铆钉。而且,更优选使用抽芯铆钉。在固定零件为铆钉的情况下,通过使第2构件在第1构件的贯通孔的延长线上具有贯通孔,能够使得即使将铆钉中的之后形成铆接部的部分的长度做得较长,该部分也不会与第2构件相互干扰。因而,能够将铆钉中的之后铆接部的部分的长度做得较长,因此,能够增大通过将铆钉铆接后得到的铆接部。因而,能够将连结构件和第1构件牢固地铆接固定起来。
[0030] 可以是,连结构件配置在电池层叠体的侧面以及电池层叠体的上表面,连结构件在方形电池的层叠方向上的一端部具有以沿着第1端板的外表面的方式弯折而成的第1固定部,连结构件在方形电池的层叠方向上的另一端部具有以沿着第2端板的外表面的方式弯折而成的第2固定部,将第1固定部固定于第1端板的外侧面,将第2固定部固定于第2端板的外侧面。另外,连结构件的形状不受特殊限定。例如,连结构件能够做成为棒状、板状或块状。在连结构件为板状的情况下,也可以是,将连结构件的宽度方向端部做成为沿着电池的层叠方向弯折的形状。
[0031] 本发明的车辆搭载有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

附图说明

[0032]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立体图。
[0033] 图2是图1所示的电池组的分解立体图。
[0034] 图3是图1所示的电池组的Ⅲ-Ⅲ剖视图。
[0035] 图4是图2所示的电池组的端板的分解立体图。
[0036] 图5是从背面侧观察图4所示的端板得到的分解立体图。
[0037] 图6是从底面侧观察图4所示的端板得到的分解立体图。
[0038] 图7是表示端板的另一例的分解立体图。
[0039] 图8是从背面侧观察图7所示的端板得到的分解立体图。
[0040] 图9是表示端板的另一例的分解立体图。
[0041] 图10是从背面侧观察图9所示的端板得到的分解立体图。
[0042] 图11是表示端板的另一例的分解立体图。
[0043] 图12是从背面侧观察图11所示的端板得到的分解立体图。
[0044] 图13是连结构件的主要部分的水平剖视图。
[0045] 图14是图1所示的电池系统的分解立体图。
[0046] 图15是表示借助固定零件将连结构件向端板固定的工序的垂直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7] 下面,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例示的是用于将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具体化的电池组,本发明并不是将电池组具体指定为下述内容。而且,本发明绝不会将权利要求书所示的构件具体指定为实施例中的构件。
[0048] 下面的实施例所示的电池组主要最适用于利用发动机和马达这两者来行驶的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仅利用马达来行驶的电动汽车、利用马达来行驶的电动自行车等电动车辆的电源。但是,本发明的电池组也能够用在电动车辆以外的需要大输出的用途方面,例如也能够用作蓄电装置用的电源。
[0049] 图1和图2所示的电池组具有:电池层叠体2,其是通过将多个方形电池1在厚度方向上层叠起来做成的;端板3,其为金属制,端板3配置在该电池层叠体2的在方形电池1的层叠方向上的两端部;及连结构件4,其与位于电池层叠体2的两端部的端板3相连结。
[0050] 方形电池1
[0051] 如图2所示,方形电池1是宽度大于厚度的二次电池,换言之,方形电池1是厚度小于宽度的二次电池,方形电池1通过在厚度方向上层叠起来构成了电池层叠体2。方形电池1为锂离子二次电池。但是,方形电池也可以是镍氢电池、镍镉电池等能够进行充电的所有二次电池。方形电池1在密封构造的外装罐中与电解液一同收容有正负电极板。外装罐是通过对铝或铝合金等的金属板进行冲压成形,使金属板成形为方形体之后,用封口板将开口部密封成气密状态来做成的。封口板与外装罐同为铝或铝合金,封口板固定有正负电极端子11。另外,正负电极端子11中的至少一种电极端子11呈与封口板相互绝缘的状态。该方形电池1将封口板作为端子面10,在端子面10设有正负电极端子11。而且,方形电池1的外装罐的底面和侧面被绝缘膜包覆起来。
[0052] 多个方形电池1以各方形电池1的厚度方向为层叠方向的方式层叠起来从而构成了电池层叠体2。方形电池1将四方形的外周面中的一个外周面作为设有正负电极端子11的端子面10,通过以将端子面10配置在同一平面的方式将多个方形电池1层叠起来,从而做成了电池层叠体2。
[0053] 电池层叠体2
[0054] 如图2和图3所示,电池层叠体2在层叠起来的方形电池1之间隔着绝缘隔离件12。附图中的绝缘隔离件12是用树脂等绝缘材料做成较薄的板状或片状来制成的。附图所示的绝缘隔离件12为与方形电池1的相对面大致相等大小的板状,通过将该绝缘隔离件12层叠在彼此相邻的方形电池1之间,能够使相邻的方形电池1彼此间相互绝缘。另外,作为配置在相邻的方形电池1之间的隔离件,也可以使用这样形状的隔离件:该隔离件能够在其与方形电池1之间形成冷却气体的流路。
[0055] 电池层叠体2在相邻的方形电池1的正负电极端子11连接有金属制的母线14,电池层叠体2借助母线14将多个方形电池1串联连接起来或并联连接起来,或借助母线14将多个方形电池1连串联带并联地连接起来。附图所示的电池层叠体2中串联连接有12个方形电池1。但是,本发明并不是具体指定构成电池层叠体的方形电池的个数和方形电池的连接状态。
[0056] 母线14设有用于向电极端子11连接的连接部(未图示)。母线14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与电极端子11连接起来:将电极端子11插入母线14的连接部,并且,对电极端子11与连接部之间的交界照射激光束,来将连接部焊接在电极端子11上,从而将母线14连接在电极端子11上。但是,就母线而言,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与电极端子连结起来:在电极端子设置外螺纹,在母线开设用于供该电极端子插入的贯通孔,并且,将电极端子插入该贯通孔,并将螺母旋在已插入该贯通孔的电极端子的外螺纹上并将螺母拧紧,从而将母线连结在电极端子上,母线还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与电极端子连结起来:在电极端子设置内螺纹孔,将贯穿有母线的固定螺钉旋入该内螺纹孔,从而将母线连结在电极端子上。附图所示的电池组具有配置在电池层叠体2的上表面的树脂制的绝缘罩8。该绝缘罩8在两侧的缘部开有开口,从而能够使电极端子11从该开口部露出。在电池组中,在绝缘罩8的上表面侧,在从绝缘罩8的开口部露出的电极端子11连接有为金属板的母线14,从而将多个方形电池1按规定的排列方式连接起来。
[0057] 端面隔离件13
[0058] 电池层叠体2在两端面隔着端面隔离件13配置有端板3。如图2和图3所示,端面隔离件13配置在电池层叠体2与端板3之间,从而使端板3相对于电池层叠体2绝缘。端面隔离件13是用树脂等绝缘材料做成较薄的板状或片状来制成的。附图所示的端面隔离件13具有大小能够盖住方形电池1的整个相对面的板部13X,该板部13X层叠在端板3与配置在电池层叠体2的两端的方形电池1之间。
[0059] 而且,图2和图3中的端面隔离件13以与板部13X的上端缘相连结的方式设有用于覆盖方形电池1的端子面10的端子面罩部13A。图2中的端面隔离件13以遍布板部13X的整个上端缘的方式设有向方形电池1侧突出的端子面罩部13A。这样地以遍布板部13X的整个上端缘的方式设置端子面罩部13A的构造能够确保端板3与电池层叠体2之间的绝缘距离,并且能够可靠地覆盖作为方形电池1的上表面的端子面10,从而能够提高绝缘特性。
[0060] 端板3
[0061] 端板3配置在电池层叠体2的在方形电池1的层叠方向上的两端且是配置在端面隔离件13的外侧,端板3从电池层叠体2的两端夹持该电池层叠体2。端板3具有配置在电池层叠体2的一端部的第1端板3A和配置在电池层叠体2的另一端部的第2端板3B。第1端板3A和第2端板3B中的至少一者是利用由第1金属材料构成的第1构件5和由不同于第1金属材料的第2金属材料构成的第2构件6来构成的。附图所示的电池组中的第1端板3A和第2端板3B这两者都做成为由第1构件5和第2构件6构成的双零件结构。由不同的金属材料构成的第1构件5和第2构件6在方形电池1的层叠方向上层叠起来,以由第1构件5和第2构件6组成的层叠体的形式配置在电池层叠体2的两端。
[0062] 对于由第1构件5和第2构件6构成的端板3而言,能够通过适当地选择构成第1构件5的第1金属材料的种类和构成第2构件6的第2金属材料的种类的组合方式,来提高端板3的刚性,并减轻端板3整体的重量。端板3中的构成第2构件6的第2金属材料的刚性高于构成第
1构件5的第1金属材料的刚性。即,通过选择比第1金属材料硬的材料作为第2金属材料,能够使以由第1构件5和第2构件6组成的层叠体的形式形成的端板整体的刚性高于由第1金属材料单体制成的端板的刚性。而且,端板3中的构成第1构件5的第1金属材料的比重小于构成第2构件6的第2金属材料的比重。即,通过选择比第2金属材料轻的材料作为第1金属材料,能够使以由第1构件5和第2构件6组成的层叠体的形式形成的端板整体的重量轻于由第
2金属材料单体制成的端板的重量。现有的由单一构件构成的、刚性较高且比重较大的金属制的端板的刚性较高,能够抑制电池组在电池层叠方向上的伸展,但重量会增加。相反,刚性较低且比重较小的金属制的端板能够使重量较轻,但刚性会降低,从而无法抑制电池组在电池层叠方向上的伸展。相对于此,在本发明中,实现了这样的特征:通过将由比重较小的第1金属材料构成的第1构件5和由刚性较高的第2金属材料构成的第2构件6层叠起来构成端板3,能够抑制重量的增加,并且能够提高刚性,从而能够抑制电池组在电池层叠方向上的伸展。
[0063] 作为能够实现上述特性的端板3能使用的金属材料,就构成第1构件5的第1金属材料而言,适合选择比重小于第2金属材料的比重的材料,优选能够容易地被成形、加工的金属材料。具体地讲,作为第1金属材料,能够使用铝或铝合金。但是,就第1金属材料而言,也可以使用铝、铝合金以外的金属,例如也可以使用锌合金、镁合金。而且,就构成第2构件6的第2金属材料而言,能够使用刚性高于第1金属材料的刚性的金属材料,例如能够使用铁或铁合金。就该第2金属材料而言,优选使用高张力钢板等钢板,由此能够实现更加优异的刚性。
[0064] 在为由第1构件5和第2构件6组成的层叠体的端板3中,第1构件5在方形电池1的层叠方向上的厚度大于第2构件6在方形电池1的层叠方向上的厚度。该构造通过将由比重较小的第1金属材料构成的第1构件5做得较厚,将由较重且刚性较高的第2金属材料构成的第2构件6做得较薄,能够抑制端板3整体的重量,并且能够实现优异的刚性。而且,通过将利用比重较小的第1金属材料成形而成的第1构件5的厚度做得较大,能够进一步提高成形、加工时的自由度。因此,能够使用于对连结构件4进行固定的加工,或用于向作为车辆、基座等的固定部分的基板固定的加工,例如是形成凹部的加工、开设贯通孔的加工等变容易,关于上述这些加工的详细内容在后面进行说明。
[0065] 附图所示的端板3中的第1构件5为金属块,第2构件6为金属板。为金属块的第1构件5整体是用铝或铝合金制成的。由铝或铝合金构成的第1构件5能够通过压铸或挤出成形被做成规定形状来制成。特别是,将第1构件5做成压铸铝的构造能够使整体较为轻量,并且能够实现优异的加工性和耐腐蚀性。为金属板的第2构件6能够通过将规定厚度的高张力钢板裁切成规定形状来制成。为金属板的第2构件6具有平面状的板部60,通过将该板部60向为金属块的第1构件5的相对面层叠,从而构成了端板3。
[0066] 为由第1构件5和第2构件6组成的层叠体的端板3中的第2构件6配置在第1构件5与电池层叠体2之间。这样地通过将刚性较高的、在外力的作用下不容易变形的第2构件6与电池层叠体2相对地配置,能够做成能够利用刚性较高的第2构件6来承受在电池层叠体2的两端面产生的电池膨胀反作用力的构造,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端板3的变形。而且,该电池组为由金属块形成的第1构件5配置在电池组的外侧位置的构造。因此,通过将成形时的形状自由度较高且经实施期望的成形、加工后得到的第1构件5配置在电池组的两端,能够在连结构件4的固定方面、向设置位置固定方面都能够较理想地进行固定。
[0067] 而且,就附图所示的端板3而言,为了在将第1构件5和第2构件6层叠起来的状态下将端板3的整体厚度做得较薄,以嵌合构造将第1构件5和第2构件6相互连结起来。图3和图5所示的第1构件5中的与第2构件6接合的接合面呈凹状凹陷一些,形成了供第2构件6嵌合的嵌合凹部50。附图中的第1构件5的与第2构件6相对的相对面中的除了上端部以外的部分的大致整个面成形为凹进去一些,从而做成了嵌合凹部50。该嵌合凹部50具有与为金属板的第2构件6的板部60的厚度相当的深度,在使第2构件6嵌合在嵌合凹部50中的状态下,能够利用嵌合凹部50来抵消板部60的厚度,从而能够防止为由第1构件5和第2构件6组成的层叠体的端板3变得较厚。可以是,将第1构件5的嵌合凹部50的深度做得与板部60的厚度大致相等,或将第1构件5的嵌合凹部50的深度做得稍微小于板部60的厚度。图3所示的端板3的嵌合凹部50的深度稍微小于板部60的厚度,在将端板3层叠在电池层叠体2的端面的状态下,为这样的构造:第2构件6的靠电池层叠体2侧的相对面与电池层叠体2的端面面接触,准确来讲是,第2构件6的靠电池层叠体2侧的相对面与端面隔离件13面接触。该构造为能够利用刚性较高的第2构件6来承受在电池层叠体2的两端面产生的电池膨胀反作用力的状态,因此,能够防止电池膨胀反作用力直接作用于第1构件5。因此,能够减少向第1构件5施加的负荷,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端板3的变形。但是,对于端板而言,未必一定要使第2构件的板部从第1构件向电池层叠体侧突出出来,也可以是,在靠电池层叠体侧的相对面,第2构件和第1构件配置在同一平面上。即,也可以是,将第1构件的电池侧相对面中的除了嵌合凹部以外的部分和第2构件的电池侧相对面配置在同一平面上。
[0068] 由第1构件5和第2构件6构成的端板3为形状和大小与方形电池1的外形大致相同的四方形,端板3与电池层叠体2的端面相对地配置。附图所示的端板3中的第1构件5的左右方向宽度与方形电池1的宽度相等,并且,第1构件5的上下方向高度稍低于方形电池1的高度。而且,层叠在第1构件5的靠电池层叠体2侧的相对面的第2构件6的左右方向宽度与第1构件5的左右方向宽度相等,并且,第2构件6的上下方向长度低于第1构件5的高度,第2构件6的上下方向长度为与第1构件的除了上端部以外的部分相对的大小。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上下方向是指附图中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是指附图中的左右方向,左右方向的意思是与电池的层叠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
[0069] 如图3所示,该端板3为这种状态:该端板3并不是按压方形电池1的与该端板3相对的面的整个面,而是按压方形电池1的除了上端以外的部分。特别是,就层叠在第1构件5的内侧的第2构件6而言,其为按压方形电池1的除了上端部以外的部分的状态。但是,由于该第2构件6能够按压方形电池1的包括中央部分在内的靠下侧的较宽的区域,因此,能够利用第2构件6来承受在电池层叠体2的两端面产生的电池膨胀反作用力。原因在于,方形电池1在进行充放电时产生的膨胀主要在中央部分产生。因而,将层叠于第1构件5的第2构件6做成为能够按压方形电池1的包括中央部分在内的区域的大小,优选的是,将第2构件6做成为能够按压方形电池1的相对面中的50%以上的区域的大小,优选的是,将第2构件6做成为能够按压方形电池1的相对面中的60%以上的区域的大小。而且,上述端板3并未在层叠方向上按压方形电池1的上端部,因此,能够防止配置有具有电极端子11、排气阀等的封口板的端子面10侧被较强的力按压,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该部分变形、受到损伤。
[0070] 而且,为金属板的第2构件6设有加强肋61,该加强肋61是通过对第2构件6的外周缘进行弯折加工来做成的。该构造的第2构件6能够利用设于外周缘的加强肋61进行加强,从而能够提高相对于弯曲的刚性。附图所示的第2构件6形成有加强肋61,该加强肋61是通过将板部60的中央部处的上端和下端向第1构件5侧弯折来做成的,该加强肋61沿水平方向延伸。该第2构件6通过在上缘和下缘这两个部分设置加强肋61,能够进一步提高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弯曲刚性。但也可以是,第2构件仅在上缘和下缘中的任一者设置加强肋。而且,就第2构件而言,虽然未图示,但也可以是,通过将第2构件的侧缘向第1构件侧弯折,来设置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加强肋。该第2构件能够利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加强肋来提高相对于上下方向的弯曲刚性。图4~图6所示的第2构件6中的设于上缘和下缘的加强肋61做成为呈直线状延伸的形状。该构造的加强肋61能够通过对为金属板的第2构件6进行冲压成形来简单地形成。但也可以是,加强肋做成为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形状,或做成为弯曲的形状,或做成为局部向上下方向突出的形状。这样地将加强肋做成复杂形状的第2构件能够提高相对于水平方向以外的弯曲的刚性。
[0071] 而且,为金属块的第1构件5设有用于引导在第2构件6设置的加强肋61的凹部51。凹部51形成为能够引导与之相对的加强肋61的形状,即,凹部51形成为槽状或台阶状凹部。
加强肋61配置在凹部51内。图5中的第1构件5中的用于引导在第2构件6的上缘设置的加强肋61A的凹部51A设于第1构件5的与第2构件6相对的相对面的上端部,即设于上述嵌合凹部
50的上端。该凹部51A形成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槽状。而且,图6中的第1构件5在底面设有用于引导在第2构件6的下缘设置的加强肋61B的凹部51B。形成在第1构件5的底面的凹部51B为底面的中央部分比底面的两侧部凹进去一些的台阶形状的台阶状凹部。该凹部51B能够供加强肋61B以这样的状态进行配置:该加强肋61B嵌合在第1构件5的底面的中央部分即嵌合在形成在该底面的两侧部的突出部之间。上述第1构件5通过这样的方式将第2构件6连结在该第1构件5的规定位置:使第2构件6的板部60向设于第1构件5的相对面的嵌合凹部50嵌合,并且,在设于嵌合凹部50的上端的槽状的凹部51A引导设于第2构件6的上端的加强肋
61A,在设于第1构件5的底面的台阶状凹部即凹部51B引导设于第2构件6的下缘的加强肋
61B,从而来将第2构件6连结在第1构件5的规定位置。另外,加强肋61B配置在第1构件5的下表面。
[0072] 而且,端板3中的第1构件5和第2构件6以贴合状态固定起来。在附图所示的端板3中,是通过借助双面具有粘胶层的胶带15将第2构件6粘在第1构件5上来将第2构件6固定于第1构件5的。但也可以是,第1构件5和第2构件6通过利用粘接剂进行粘接来固定。这样地将第1构件5和第2构件6以贴合状态固定的构造呈将第1构件5和第2构件6合起来达到的刚性,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端板3整体的刚性。而且,从制造工序方面看,还具有这样的特征:通过将第1构件5和第2构件6相互固定,能够在使端板3连结为一体的状态下对该端板3进行处理,从而能够使制造变简单。
[0073] 通过上述方式以层叠状态被固定的第1构件5和第2构件6能够在彼此被对方定位的状态下层叠在彼此的规定位置从而被固定。在端板3中,为了对第1构件5和第2构件6进行定位,在第1构件5开有定位用的贯通孔52,在第2构件6的与第1构件5的贯通孔52相对的位置开有定位用的贯通孔62。图5所示的第1构件5在嵌合凹部50的两侧部上下隔开间隔地开有多个贯通孔52。该贯通孔52的详细情况在后面进行说明,该贯通孔52能够兼用作用于对连结构件4进行固定的连结孔。附图所示的第1构件5分别在两侧部沿上下方向各开有3个贯通孔52,共开有6个贯通孔52。而且,第2构件6在与设于第1构件5的多个贯通孔52相对的位置也开有贯通孔62。具有贯通孔52的第1构件5和在与贯通孔52相对的位置具有贯通孔62的第2构件6能够在有定位销(未图示)插入上述这些贯通孔52、贯通孔62的状态下被定位,能够在有双面具有粘胶层的胶带15隔在该第1构件5与第2构件6之间的状态下相互层叠起来,从而,该第1构件5与第2构件6能够连结在彼此的规定位置。
[0074] 端板的其他实施例
[0075] 而且,由第1构件5和第2构件6构成的端板3也可以做成为图7~图12所示的构造。上述这些附图所示的端板3中的第2构件6在与第1构件5相对的相对面设有朝向第1构件5突出的嵌入凸部66。附图所示的第2构件6的嵌入凸部66做成为凸条66A、凸条66B、凸条66C,能够利用该凸条66A、凸条66B、凸条66C来进一步提高由金属板构成的第2构件6的刚性。而且,第1构件5在与第2构件6相对的相对面设有用于引导第2构件6的嵌入凸部66的嵌入凹部56,通过在该嵌入凹部56引导第2构件6的嵌入凸部66,能够将嵌入凸部66配置在嵌入凹部56内。由此,做成了能够将第1构件5和第2构件6层叠在彼此的规定位置的构造。
[0076] 图7和图8所示的第2构件6在与第1构件5相对的相对面即板部60的中央部形成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凸条66A。该凸条66A能够通过对为金属板的第2构件6从背面侧进行冲压来形成。在凸条66A的与第1构件5相反一侧的面以与凸条66A相对应的方式形成有凹部。该构造的第2构件6能够利用在中央部形成的凸条66A来进一步提高刚性。特别是,能够利用设于上端缘和下端缘的加强肋61和位于中央部的凸条66A来进一步提高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弯曲刚性。而且,图7和图8所示的第1构件5在与第2构件6相对的相对面且是在与凸条66A相对的位置形成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嵌入凹部56A。该端板3是通过于在第1构件5的嵌入凹部56A引导第2构件6的凸条66A的状态下将第2构件6层叠在第1构件5的规定位置从而将第2构件6连结于第1构件5来做成的,因此,能够在不将端板3整体做得较厚的前提下将第2构件6和第1构件5连结起来。
[0077] 而且,图9和图10所示的第2构件6在与第1构件5相对的相对面即板部60的中央部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凸条66B。该凸条66B能够通过对为金属板的第2构件6从背面侧进行冲压来形成。在凸条66B的与第1构件5相反一侧的面以与凸条66B相对应的方式形成有凹部。该构造的第2构件6也能够利用在中央部形成的凸条66B来进一步提高刚性。特别是,能够利用设于上端缘和下端缘的加强肋61来提高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弯曲刚性,并且能够利用在中央部设置的凸条66B来提高相对于上下方向的弯曲刚性。而且,图9和图10所示的第1构件5在与第2构件6相对的相对面且是在与凸条66B相对的位置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嵌入凹部56B。该端板3也是通过于在第1构件5的嵌入凹部56B引导第2构件6的凸条66B的状态下将第2构件6层叠在第1构件5的规定位置从而将第2构件6连结于第1构件5来做成的,因此,能够在不将端板3整体做得较厚的前提下将第2构件6和第1构件5连结起来。
[0078] 而且,图11和图12所示的第2构件6在与第1构件5相对的相对面设有嵌入凸部66,该嵌入凸部66是通过将为另一构件的金属构件16固定于第2构件6的与第1构件5相对的相对面来做成的。附图所示的第2构件6设有两排凸条66C,该两排凸条66C是通过将横截面形状为日文片假名コ形的金属钢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姿势固定于板部60的中央部来得到的。该金属构件16例如能够通过熔接等方法向板部60固定。附图所示的第2构件6为了将金属构件16固定在规定位置,在中央部开有定位用的贯通孔67。金属构件16在与第2构件6的贯通孔67相对的位置也开有贯通孔16a。金属构件16和第2构件6能够在有定位销(未图示)插入相对的贯通孔16a、贯通孔67的状态下被定位,从而能够将金属构件16固定在第2构件6的规定位置。该构造的第2构件6通过固定有为另一构件的金属构件16,能够简单地形成多个凸条66C,并且能够提高刚性。附图所示的第2构件6以具有凸条66C的金属构件16呈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姿势的方式固定有该金属构件16,因此,能够提高相对于上下方向的弯曲刚性。但是,具有凸条的金属构件也可以沿水平方向配置,还可以沿斜向配置。而且,图11和图12所示的第1构件5在与第2构件6相对的相对面且是在与凸条66C相对的位置形成有两排沿上下方向呈槽状延伸的嵌入凹部56C。该端板3也是通过于在第1构件5的嵌入凹部56C引导第2构件6的凸条66C的状态下将第2构件6层叠在第1构件5的规定位置从而将第2构件6连结于第1构件5来做成的,因此,能够在不将端板3整体做得较厚的前提下将第2构件6和第1构件5连结起来。
[0079] 而且,端板3在第1构件5设有供连结件(未图示)插入的通孔53,该连结件用于将电池组向车辆、基座等的基板固定,或用于将电池组向配置在该电池组的下表面的冷却板固定。图4~图6所示的第1构件5设有上下贯通的贯通孔作为通孔53,通过将作为连结件的螺栓插入该通孔53,能够对电池组进行固定。通孔53的内径与插入该通孔53的螺栓的外径大致相等,或通孔53的内径稍大于插入该通孔53的螺栓的外径。图4~图6中的第1构件5在两侧部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53。如图5所示,在该第1构件5中,以不与沿层叠方向贯通地开设的贯通孔52交叉的方式在比贯通孔52靠外侧的位置开有孔。换言之,第1构件5在比通孔53靠中央侧的位置开有贯通孔52。
[0080] 就上述电池组而言,虽然未图示,但能够在电池层叠体的底面以热结合状态配置冷却板,从而,能够通过强制地对该冷却板进行冷却来对方形电池进行冷却。另外,就电池组而言,虽然未图示,但也可以做成为这样的结构:在绝缘隔离件设置用于强制地送入冷却空气的冷却间隙。就该电池组而言,也可以是,例如,在绝缘隔离件的与方形电池相对的那一面形成槽,从而在绝缘隔离件与方形电池之间形成冷却间隙,通过往该冷却间隙送入冷却空气来对方形电池进行冷却。
[0081] 如图1和图2所示,上述端板3配置在电池层叠体2的两端,并且,上述端板3借助沿着电池层叠体2的两侧面配置的连结构件4被紧固。图4~图12所示的端板3为了能够将连结构件4固定于端板3的规定位置,在第1构件5的外侧面设有供连结构件4的设于两端的固定部41嵌合的连结凹部54。如图13所示,第1构件5的连结凹部54的形状做成为能够供连结构件4的设于固定部41的顶端的嵌合连结部42嵌合的形状。图4~图12所示的第1构件5在外侧面的两侧部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槽状的连结凹部54。连结构件4设有嵌合连结部42,该嵌合连结部42是通过对连结构件4的设于两端的固定部41的顶端部进行弯折加工,使该顶端部呈能够向连结凹部54嵌合的形状来做成的。连结构件4通过使设于固定部41的顶端的嵌合连结部42以该嵌合连结部42能沿上下方向滑动的状态嵌入在第1构件5设置的连结凹部54,来连结在第1构件5的规定位置。
[0082] 而且,附图所示的第1构件5在连结凹部54开有多个贯通孔52作为供固定零件17插入的连结孔,该固定零件17用于对连结构件4的固定部41的嵌合连结部42进行固定。附图中的第1构件5在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连结凹部54上下隔开间隔地开设有多个贯通孔52。附图中的第1构件5分别在设于两侧的连结凹部54各开有3个贯通孔52,共开有6个贯通孔52。该第1构件5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固定部41固定在该第1构件5的规定位置:将贯穿固定部41的配置在第1构件5的外周面的嵌合连结部42的固定零件17插入贯通孔52,并且,在第1构件5的贯通孔52的内部对被插入贯通孔52的固定零件17进行铆接,由此,以固定零件17不会从贯通孔52中脱落的方式将固定零件17固定,从而将固定部41固定在第1构件5的规定位置。
该固定零件17为铆钉17A,该固定零件17利用在嵌合连结部42的外侧与该嵌合连结部42相对配置的头部17a和在第1构件5的贯通孔52的内部形成的铆接部17e来夹持第1构件的贯通孔52的开口缘部和嵌合连结部42即夹持被夹持部57,从而将固定部41的嵌合连结部42固定于第1构件5。
[0083] 如图13所示,第1构件5的贯通孔52做成为这样的构造:贯通孔52的靠外侧面的开口面积较小,贯通孔52的靠外侧面的开口的内径大小能够允许固定零件17插入进来,但是固定零件17的头部17a无法穿过,并且,贯通孔52的相反侧的开口面积即相对面那的开口面积较大,能够在该侧开口的内部配置通过使固定零件17变形所形成的铆接部17e。如图13所示,该贯通孔52做成为这样的构造:在该贯通孔52的内部形成有台阶部,内径较小的外侧面侧的开口缘部作为被夹持部57被铆钉17A的铆接部17e和头部17a所夹持。
[0084] 图13中的连结凹部54做成这样的深度:在利用铆钉17A将被在该连结凹部54引导的嵌合连结部42固定的状态下,铆钉17A的头部17a不从电池组的外侧面突出太多。该构造能够在不增大电池组的外形的前提下通过配置铆钉17A来将连结构件4固定于端板3。
[0085] 连结构件4
[0086] 如图1、图2和图14所示,连结构件4沿电池层叠体2的层叠方向延伸,连结构件4的两端固定于在电池层叠体2的两端面配置的端板3,连结构件4借助该端板3将电池层叠体2在层叠方向上紧固起来。连结构件4为沿着电池层叠体2的侧面延伸的、具有规定宽度和规定厚度的金属板,连结构件4与电池层叠体2的两侧面相对地配置。该连结构件4能够使用铁等的金属板,优选使用钢板。由金属板构成的连结构件4能够通过冲压成形形成规定形状来制成。
[0087] 连结构件4为了将两端向一对端板3固定,设有固定部41,该固定部41是通过对连结构件4的两端部进行弯折加工从而使该两端部沿着端板3的外侧面来做成的。图2和图14所示的连结构件4在一端部具有以沿着第1端板3A的外表面的方式弯折而成的第1固定部41A,在另一端部具有以沿着第2端板3B的外表面的方式弯折而成的第2固定部41B。该连结构件4能够通过使第1固定部41A向第1端板3A的外侧面固定,并使第2固定部41B向第2端板
3B的外侧面固定,来将电池层叠体2在层叠方向上紧固起来。
[0088] 而且,连结构件4的设于两端的固定部41的内表面形状做成为与第1构件5的两侧部处的外表面形状大致相等的形状,从而能够使固定部41嵌合于第1构件5。图13中的连结构件4设有嵌合连结部42,该嵌合连结部42是通过对固定部41的顶端部进行弯折加工,使该顶端部为能够向设于第1构件5的连结凹部54嵌合的形状来做成的。第1构件5的连结凹部54做成为像图4和图6所示的那样地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槽形,因此,固定部41做成为位于其顶端部的嵌合连结部42能够沿着连结凹部54沿上下方向移动的形状。该连结构件4做成为这样的构造:通过将该连结构件4从上下方向向电池层叠体2插入,能够在第1构件5的连结凹部54引导固定部41的嵌合连结部42,进而能够使嵌合连结部嵌合于第1构件。
[0089] 而且,在电池层叠体2的侧面,图1、图2和图14所示的连结构件4被分割成上部和下部。连结构件4具有用于覆盖电池层叠体2的侧面中的上部的上部连结构件4X和用于覆盖电池层叠体2的侧面中的下部的下部连结构件4Y。上部连结构件4X能够从上方向电池层叠体2装配,配置在电池层叠体2的规定位置和端板3的规定位置。而且,下部连结构件4Y能够从下方向电池层叠体2装配,配置在电池层叠体2的规定位置和端板3的规定位置。这样地将连结构件4从上下方向向电池层叠体2装配的构造具有这样的特征:能够在连结构件4与方形电池1不接触的情况下装配该连结构件4。因而,能够可靠地防止在装配连结构件4时导致方形电池1破损。
[0090] 如图14所示,上部连结构件4X具有:主体部40,其能够沿着电池层叠体2的侧面配置;固定部41,其在主体部40的两端处沿着端板3弯折,能够向端板3的外侧面固定;及上侧弯折部44,其沿着主体部40的中央部处的上端弯折,用于保持电池层叠体2的上表面。该上部连结构件4X能够通过将设于固定部41的顶端的嵌合连结部42以该嵌合连结部42向下方滑动的状态从上方在第1构件5的连结凹部54引导,来配置在电池层叠体2的规定位置。在该状态下,连结构件4的主体部40配置在电池层叠体2的侧面侧,上侧弯折部44配置在电池层叠体2的上表面。
[0091] 而且,图14中的上部连结构件4X在上侧弯折部44连结有端子罩25,该端子罩25用于覆盖配置在电池层叠体2的上表面的绝缘罩8的两侧缘部的上表面。端子罩25配置在绝缘罩8的两侧缘部,端子罩25从上方覆盖用于连接方形电池1的电极端子11的母线14从而能够保护母线14。该绝缘罩8的两侧缘部被端子罩25保护起来,并且,该绝缘罩8的大致整个面被配置在该绝缘罩8的上表面的顶部罩9覆盖从而能够被该顶部罩9保护起来。
[0092] 而且,图14所示的上部连结构件4X在主体部40的内表面和上侧弯折部44的内表面配置有绝缘片21,利用该绝缘片21使得电池层叠体2中的方形电池1与上部连结构件4X之间相互绝缘。而且,图14所示的上部连结构件4X在主体部40的两端部的内表面配置有缓冲件23,从而能够保护端板3的两侧面免受振动等的冲击。另外,图14所示的上部连结构件4X设有弯折片,该弯折片是通过将主体部40的两端部的上端部向内侧弯折来做成的,该弯折片与第1构件5的上表面相对。在该弯折片开有用于供插入端板3的通孔53的螺栓插入的通孔
46。
[0093] 如图14所示,下部连结构件4Y具有:主体部40,其能够沿着电池层叠体2的侧面配置;固定部41,其在主体部40的两端处沿着端板3弯折,能够向端板3的外侧面固定;及下侧弯折部45,其沿着主体部40的下端弯折,用于保持电池层叠体2的底面。该下部连结构件4Y能够通过将设于固定部41的顶端的嵌合连结部42以该嵌合连结部42向上方滑动的状态从下方在第1构件5的连结凹部54引导,来配置在电池层叠体2的规定位置。在该状态下,连结构件4的主体部40配置在电池层叠体2的侧面侧,下侧弯折部45配置在电池层叠体2的底面。
[0094] 而且,图14中的下部连结构件4Y在主体部40的内表面和下侧弯折部45的内表面配置有绝缘片22,利用该绝缘片22使得电池层叠体2中的方形电池1与下部连结构件4Y之间相互绝缘。而且,图14所示的下部连结构件4Y在下侧弯折部45的上表面配置有缓冲件24,从而能够保护电池层叠体2的底面免受振动等的冲击。另外,图14所示的下部连结构件4Y在下侧弯折部45的两端部开有用于供插入端板3的通孔53的螺栓插入的通孔46。
[0095] 上述连结构件4做成为这样的面积:在利用上部连结构件4X和下部连结构件4Y覆盖电池层叠体2的两侧面的状态下,能够覆盖电池层叠体2的侧面中的80%以上的区域。就连结构件而言,虽然未图示,但在连结构件的主体部设有开口部,从而还能够使整体轻量化,并且还能够降低成本。
[0096] 而且,图1和图4所示的第1构件5在上部连结构件4X的固定在该第1构件5的外侧面的固定部41与下部连结构件4Y的固定在该第1构件5的外侧面的固定部41之间的位置设有附图中的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肋状的凸部55。由此,能够具体指定上部连结构件4X和下部连结构件4Y向第1构件5连结的连结位置。
[0097] 配置在端板3的外侧面的固定部41的嵌合连结部42能够借助固定零件17向第1构件5固定。图13所示的连结构件4在固定部41的嵌合连结部42开设有用于供固定零件17插入的贯通孔43。嵌合连结部42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向第1构件5固定:在嵌合连结部42嵌合在连结凹部54中的状态下,将固定零件17插入贯通孔43,并且,将该固定零件17插入第1构件5的贯通孔52,之后,在该状态下对该固定零件17进行固定,从而将嵌合连结部42固定于第1构件5。
[0098] 固定零件17
[0099] 固定零件17为铆钉17A,如图15所示,固定零件17通过这样的方式将第1构件5和嵌合连结部42相互固定起来:将铆钉17A从一侧插入相互层叠起来的第1构件5的贯通孔52和嵌合连结部42的贯通孔43,并且,在第1构件5的贯通孔52的内部将铆钉17A的一端做成铆接部,从而将第1构件5和嵌合连结部42相互固定起来。附图所示的固定零件17具有:主体部,其是通过在筒部17b的一端设置凸缘状的头部17a来做成的;及中心销17c,其沿轴线方向插入该主体部。中心销17c贯穿筒部17b,并且,中心销17c在与头部17a相反一侧的端部设有卡定部17d,该卡定部17d的外径大小不允许该卡定部17d穿过筒部17b。筒部17b的外径与卡定部17d的外径大致相等,筒部17b和卡定部17d这部分能够作为插入部来插入嵌合连结部42的贯通孔43和第1构件5的贯通孔52。固定零件17的头部17a做成为这样的构造:头部17a的外径大于贯通孔43的内径且是大于贯通孔52的内径,头部17a无法穿过贯通孔43和贯通孔52。
[0100] 上述构造的固定零件17通过下述步骤将嵌合连结部42向第1构件5固定。
[0101] (1)如图15的(a)所示,将嵌合连结部42配置在第1构件5的外侧面中的规定位置。在该状态下,嵌合连结部42的贯通孔43配置在与第1构件5的贯通孔52相对的位置。
[0102] (2)如图15的(a)中的箭头所示,将固定零件17的插入部即筒部17b向嵌合连结部42的贯通孔43和第1构件5的贯通孔52中插入。如图15的(b)所示,固定零件17被插入至位于后端的头部17a与嵌合连结部42相抵接的位置。此时,虽然固定零件17的顶端可能会被插入到已穿过第1构件5的位置,但是,由于在贯通孔52的相对面侧配置有第2构件6的贯通孔62,因此,固定零件17的顶端配置在贯通孔62的内部,从而能够防止固定零件17的顶端突出到电池层叠体2侧的位置。
[0103] (3)如图15的(b)中的箭头所示,将中心销17c向外侧方向拉拽。例如,能够通过使用能吸引空气的装置,来以较强的力向拉出方向拉拽中心销17c。
[0104] (4)被以较强的力向外侧方向拉拽的中心销17c在卡定部17d对筒部17b进行按压从而将该筒部17b做成铆接部的同时进行移动。
[0105] (5)如图15的(c)所示,因被向外侧移动的卡定部17d按压而变形了的筒部17b在贯通孔52的内部形成了铆接部17e。该铆接部17e形成为按压第1构件5的贯通孔52的外侧面侧的开口缘部即被夹持部57的凸缘状。然后,将被向外侧方向拉拽的中心销17c在中段部处切断并将切下来的部分除去。在该状态下,嵌合连结部42和第1构件5的贯通孔52的开口缘部即被夹持部57被铆钉17A的铆接部17e和头部17a所夹持从而被固定。
[0106] 上述电池组中的第1端板3A和第2端板3B这两者都是利用由第1金属材料构成的第1构件5和由第2金属材料构成的第2构件6来构成的,但也可以是,电池组中的仅第1端板3A和第2端板3B中的任一者是利用由第1金属材料构成的第1构件5和由第2金属材料构成的第
2构件6来构成的。就该电池组而言,虽然未图示,但可以是,将一端板3做成为由第1构件5和第2构件6构成的双零件结构,将另一端板3做成为由单一的金属材料构成的端板3。作为上述这样的端板3,例如能够使用由铝或铝合金构成的金属块状的端板3。这样的话,即使是由单一构件构成的端板3,也能够将该由单一构件构成的端板3的外侧面的形状做成像上述那样的设于第1构件5的贯通孔、凹部的形状,并能够以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端板3同样的方式连结连结构件4来将连结构件4固定。
[0107]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108] 本发明的电池组最适合用作用于向需要大电力的车辆的马达供给电力的电源装置,用于储存自然能源、深夜电力的蓄电装置。
[0109] 附图标记说明
[0110] 1、方形电池;2、电池层叠体;3、端板;3A、第1端板;3B、第2端板;4、连结构件;4X、上部连结构件;4Y、下部连结构件;5、第1构件;6、第2构件;8、绝缘罩;9、顶部罩;10、端子面;11、电极端子;12、绝缘隔离件;13、端面隔离件;13X、板部;13A、端子面罩部;14、母线;15、胶带;16、金属构件;16a、贯通孔;17、固定零件;17A、铆钉;17a、头部;17b、筒部;17c、中心销;
17d、卡定部;17e、铆接部;21、绝缘片;22、绝缘片;23、缓冲件;24、缓冲件;25、端子罩;40、主体部;41、固定部;41A、第1固定部;41B、第2固定部;42、嵌合连结部;43、贯通孔;44、上侧弯折部;45、下侧弯折部;46、通孔;50、嵌合凹部;51、凹部;51A、凹部;51B、凹部;52、贯通孔;
53、通孔;54、连结凹部;55、凸部;56、嵌入凹部;56A、嵌入凹部;56B、嵌入凹部;56C、嵌入凹部;57、被夹持部;60、板部;61、加强肋;61A、加强肋;61B、加强肋;62、贯通孔;66、嵌入凸部;
66A、凸条;66B、凸条;66C、凸条;67、贯通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