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氧设备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10265614.6

文献号 : CN10705059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孟庆峰王守东孙慧

申请人 : 青岛山大齐鲁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氧设备,其包括储氧罐、氧气处理机构和吸氧设备,氧气处理机构包括潮化器、除菌过滤器和减压器,潮化器包括器体、器盖、葫芦切割气道;器盖上设有三通件、出氧管和注液阀;葫芦切割气道设置在和进氧接口的末端,葫芦切割气道形成有第一膨大腔、收缩腔、连接部和第二膨大腔,第一膨大腔与收缩腔之间设有第一球面筛,第二膨大腔端部设有第二球面筛,第一、二球面筛上设有若干消泡孔;器体内设有内层套筒,器盖上设有外层套筒,在器体、器盖扣合体状态下,内层套筒位于外层套筒的内侧。本吸氧设备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设计巧妙、使用方便,有效的克服了现有吸氧类器械存在的氧气湿化效果差和设备工作噪音大等缺陷。

权利要求 :

1.一种吸氧装置,包括依次可拆卸连接的储氧罐(1)、氧气处理机构(2)和吸氧设备(3),其特征是:所述氧气处理机构(2)包括潮化器(4)、除菌过滤器(5)和减压器(6),其中所述潮化器(4)包括器体(7)、封盖在器体(7)顶部的器盖(8)、连接在器盖(8)下方的葫芦切割气道(9);所述器盖(2)上设有三通件、出氧管(10)和注液阀(11),所述三通件包括出氧接口(12)、滤菌器接口(13)和进氧接口(14);所述葫芦切割气道(9)整体呈葫芦型,其设置在进氧接口(14)的末端,葫芦切割气道(9)自上而下形成有锥台形的第一膨大腔(901)、收缩腔(902)、连接部(903)和第二膨大腔(904),其中第一膨大腔(901)与收缩腔(902)之间设有第一球面筛(905),第二膨大腔(904)端部设有第二球面筛(906),第一、二球面筛(905、906)上设有若干消泡孔(15);所述器体(7)内设有内层套筒(701),该内层套筒(701)下端与器体(7)底面一体成型连接,所述器盖(8)上设有外层套筒(801),该外层套筒(801)上端与器盖(8)内壁一体成型连接,在器体(7)、器盖(8)扣合体状态下,所述内层套筒(701)位于外层套筒(801)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外层套筒(801)下沿设有一圈聚四氟乙烯膜(19),该聚四氟乙烯膜(19)下沿延伸至器体(7)底面;所述消泡孔(15)在第一、二球面筛(905、906)上呈八辐辐射状布置;所述连接部(903)呈弧度,圆滑的过渡连接所述收缩腔(902)和第二膨大腔(9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氧装置,其特征是:在器体(7)、器盖(8)扣合体状态下,所述葫芦切割气道(9)、内层套筒(701)、外层套筒(801)将潮化器(4)内部空间分割为四个区域,分别为葫芦切割气道(9)内部的气泡切割腔、葫芦切割气道(9)与内层套筒(701)之间的氧气第一行程腔(16)、内层套筒(701)与外层套筒(801)之间的氧气第二行程腔(17)、外层套筒(801)与器体(7)内壁之间的氧出气腔(18);所述出氧管(10)设置在氧出气腔(18)上方的器盖上,所述注液阀(11)跨设第一行程腔(16)、第二行程腔(17)和氧出气腔(18)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吸氧设备(3)包括导气管(301)和吸氧器(302),其中所述导气管(301)一端与所述出氧管(10)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吸氧器(302)相连接,导气管(301)上设有用于调节氧气量的流量阀(303);所述流量阀(303)上设有渐深型滑槽(313),并于该滑槽(313)上滑配一推轮(323),所述导气管(301)穿设于该滑槽(313)内;所述吸氧器(302)两侧设有挂耳架(304);所述吸氧器(302)上设有鼻塞(3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减压器(6)包括的调节阀(601)和设置在该减压阀上的氧压表(602),所述调节阀(601)一端与所述储氧罐(1)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出氧接口(12)相连接;所述除菌过滤器(5)与所述滤菌器接口(13)相连接。

说明书 :

一种吸氧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心内科医疗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吸氧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吸氧设备是一种在心内科、心血管内科被广泛应用的,作为常规治疗手段或者紧急救治措施的医疗设备。这种设备大多是由氧气源和吸氧装置连接使用,由于人工制备的医用氧气极其干燥,如果直接吸入这种粗氧,会导致患者呼吸道干燥不适,因此在现代医学治疗中给氧,氧气湿化成为整个过程中的必须环节。目前大多数医院普遍采用的现有技术是传统的复式氧气湿化瓶,该产品为换代的情况下已经沿用多年,其原理是将粗氧通过导管通入一装有去离子水的瓶中,然后通过另一管道输送到鼻吸管,这种技术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氧气与湿化液接触不够充分,湿化效果差,直接影响送出氧气的质量,以及吸氧者的氧气吸入感觉和吸氧效果;(2)通氧过程导管中快速压入产生大量大气泡,产生声如“咕噜咕噜”的噪音极大,不利于病患休息。中国专利CN103432675公开了一种氧气潮化充分的潮化瓶,其利用在导管下开孔的方式将大气泡切割为小气泡,增加了氧气的接触面积,但这种方式相对于导管的形状,下端开口等于减小了氧气的通入面积,势必会使氧气压力变大,噪音极具增加,而且导管下端截面面积本身较小,同时筛板又是一平面,在没有其他结构改进的前提下,由于导管下端变的截面面积未增大,小气泡会在透出筛孔后相互接触很快又变成大气泡,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其靠体积变化而获得的湿化效果提升微乎其微。其他本领域的发明创造,如:CN103083774《一次性使用内杯的潮化瓶》、CN103432673《一种充分浸润消音潮化瓶》均为类似的结构设计,存在与前者相同的缺陷。另外然而现有鼻导管也存在着诸多缺陷,如固定方式为胶带粘贴,固定和拆卸不灵活;氧气导管与鼻腔之间的空隙,容易产生氧气外泄等。但最为明显的是:氧气的供给和停止只能依靠鼻吸管的插入与取下来控制。这样病患由氧气到空气的转换都是瞬间完成的,没有任何适应过程,部分病患对这种瞬间转换会产生不适应症状;当病患对于突然停止供氧感觉不适应时,再次供氧则又要经历装表、试气、插管、固定等一系列操作,很难做到及时供氧;同时现有鼻导管也只存在氧气全供和氧气全停两种状态,对于氧气的供给量大小,只通过对氧气发生装置的调节来完成,使调节供氧量极不方便。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如何克服现有技术湿化效果差和工作噪音大的缺陷,以及现有配套鼻氧管的结构缺点,提供一种吸氧设备。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吸氧设备包括依次可拆卸连接的储氧罐、氧气处理机构和吸氧设备,所述氧气处理机构包括潮化器、除菌过滤器和减压器,其中所述潮化器包括器体、封盖在器体顶部的器盖、连接在器盖下方的葫芦切割气道;所述器盖上设有三通件、出氧管和注液阀,所述三通件包括出氧接口、滤菌器接口和进氧接口;所述葫芦切割气道整体呈葫芦型,其设置在进氧接口的末端,葫芦切割气道自上而下形成有锥台形的第一膨大腔、收缩腔、连接部和第二膨大腔,其中第一膨大腔与收缩腔之间设有第一球面筛,第二膨大腔端部设有第二球面筛,第一、二球面筛上设有若干消泡孔;所述器体内设有内层套筒,该内层套筒下端与器体底面一体成型连接,所述器盖上设有外层套筒,该外层套筒上端与器盖内壁一体成型连接,在器体、器盖扣合体状态下,所述内层套筒位于外层套筒的内侧。氧气由储氧罐输送,经氧气处理机构处理,先经过减压器调整液氧气化的压力,再进入除菌过滤器进行氧气净化,输送给潮化器将氧气湿化后,转送给吸氧设备供病患吸氧。经净化的氧气进入潮化器后,先通过进氧接口进入葫芦切割气道,在水气接触面上第一膨大腔的渐变形态会迅速降低氧气压力并提高氧气与水面的接触面积,能够有效的减小噪音,之后产生的气泡在第一球面筛上被消泡孔切割为更小的气泡,使得氧气形成的球泡的表面积增大,充分的与器体内的水接触,达到湿化更充分的目的,之后在收缩腔内汇聚为大气泡减小噪音,此时大气泡内的氧气已经完成了第一次湿化,经过连接部进入第二膨大腔,在接触第二球面筛前再次扩大接触面积,进一步降低噪音,之后再次别第二球面筛上的消泡孔切割为小气泡,继续充分湿化;球面筛的球面设计,不但增大了氧气的气泡的接触面积,而且更容易对球形的大气泡进行切割。第二球面筛与器体底部相距极近,防止了小气泡再次汇聚,气泡沿内层套筒上升,再沿外层套筒下降,再经过器体外壁上升进入出氧管,利用这种结构大大增加了氧气泡在器体内的形成,延长了其与液体的接触时间,从而达到充分湿化的效果。
[0005] 作为优化,所述外层套筒下沿设有一圈聚四氟乙烯膜,该聚四氟乙烯膜下沿延伸至器体底面;所述消泡孔在第一、二球面筛上呈八辐辐射状布置;所述连接部呈弧度,圆滑的过渡连接所述收缩腔和第二膨大腔。聚四氟乙烯为一种透气不透水的高分子无菌材料,设置聚四氟乙烯膜并沿延伸至器体底面,将其体内气泡彻底分隔,利用膜分子对氧气泡进行最后一次分子级别的切割,形成最小氧气单位进行湿化,这样便实现了最大程度上的氧气湿化,并减小了出氧管处的进气压力。
[0006] 作为优化,在器体、器盖扣合体状态下,所述葫芦切割气道、内层套筒、外层套筒将潮化器内部空间分割为四个区域,分别为葫芦切割气道内部的气泡切割腔、葫芦切割气道与内层套筒之间的氧气第一行程腔、内层套筒与外层套筒之间的氧气第二行程腔、外层套筒与器体内壁之间的氧出气腔;所述出氧管设置在氧出气腔上方的器盖上,所述注液阀跨设第一行程腔、第二行程腔和氧出气腔的上方。明确氧气的器内行走路径葫芦切割气道的第一膨大腔→第一球面筛→收缩腔→第二膨大腔→第二球面筛→氧气第一行程腔→氧气第二行程腔→氧出气腔→出氧管,注液阀可以同时为第一行程腔、第二行程腔和氧出气腔增加液体。
[0007] 作为优化,所述吸氧设备包括导气管和吸氧器,其中所述导气管一端与所述出氧管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吸氧器相连接,导气管上设有用于调节氧气量的流量阀;所述流量阀上设有渐深型滑槽,并于该滑槽上滑配一推轮,所述导气管穿设于该滑槽内;所述吸氧器两侧设有挂耳架;所述吸氧器上设有鼻塞。通过流量阀调节氧气的供给量,通过推轮在滑槽中行走,使推轮挤压或放开通槽内导气管,从而控制导气管内氧气的通气量,在开始给氧时让供氧量逐渐升高,停止供氧时让供氧量逐渐减小,使病患在渐变的过程中,适应由空气到氧气再到空气的转换,当病患对于停止供氧感觉不适应时,可以及时继续供给氧气,同时也避免了空气和氧气瞬间急剧切换给病患带来因不适应而产生的各种症状;增设挂耳架固定鼻吸管,较之传统的使用胶布固定,更加灵活和便捷,鼻吸管插入鼻腔后,末端用鼻塞塞住鼻孔,不但起到了固定鼻吸管的作用,而且防止了氧气的侧漏。
[0008] 作为优化,所述减压器包括的调节阀和设置在该减压阀上的氧压表,所述调节阀一端与所述储氧罐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出氧接口相连接;所述除菌过滤器与所述滤菌器接口相连接。
[0009] 本吸氧设备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设计巧妙、使用方便,有效的克服了现有吸氧类器械存在的氧气湿化效果差和设备工作噪音大等缺陷。

附图说明

[0010]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吸氧设备作进一步说明:
[0011] 图1是本吸氧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2] 图2是本吸氧设备的潮化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3] 图3是本吸氧设备的潮化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4] 图4是本吸氧设备的潮化器的爆炸结构剖面示意图;
[0015] 图5是本吸氧设备的吸氧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 图中:1-储氧罐、2-氧气处理机构、3-吸氧设备、301-导气管、302-吸氧器、303-流量阀、313-滑槽、323-推轮、304-挂耳架、305-鼻塞、4-潮化器、5-除菌过滤器、6-减压器、601-调节阀、602-氧压表、7-器体、701-内层套筒、8-器盖、801-外层套筒、9-葫芦切割气道、
901-第一膨大腔、902-收缩腔、903-连接部、904-第二膨大腔、905-第一球面筛、906-第二球面筛、10-出氧管、11-注液阀、12-出氧接口、13-滤菌器接口、14-进氧接口、15-消泡孔、16-氧气第一行程腔、17-氧气第二行程腔、18-氧出气腔、19-聚四氟乙烯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如图1至5所示,本吸氧设备包括依次可拆卸连接的储氧罐1、氧气处理机构2和吸氧设备3,所述氧气处理机构2包括潮化器4、除菌过滤器5和减压器6,其中所述潮化器4包括器体7、封盖在器体7顶部的器盖8、连接在器盖8下方的葫芦切割气道9;所述器盖2上设有三通件、出氧管10和注液阀11,所述三通件包括出氧接口12、滤菌器接口13和进氧接口14;所述葫芦切割气道9整体呈葫芦型,其设置在进氧接口14的末端,葫芦切割气道9自上而下形成有锥台形的第一膨大腔901、收缩腔902、连接部903和第二膨大腔904,其中第一膨大腔901与收缩腔902之间设有第一球面筛905,第二膨大腔904端部设有第二球面筛906,第一、二球面筛905、906上设有若干消泡孔15;所述器体7内设有内层套筒701,该内层套筒701下端与器体7底面一体成型连接,所述器盖8上设有外层套筒801,该外层套筒801上端与器盖8内壁一体成型连接,在器体7、器盖8扣合体状态下,所述内层套筒701位于外层套筒801的内侧。氧气由储氧罐输送,经氧气处理机构处理,先经过减压器调整液氧气化的压力,再进入除菌过滤器进行氧气净化,输送给潮化器将氧气湿化后,转送给吸氧设备供病患吸氧。经净化的氧气进入潮化器后,先通过进氧接口进入葫芦切割气道,在水气接触面上第一膨大腔的渐变形态会迅速降低氧气压力并提高氧气与水面的接触面积,能够有效的减小噪音,之后产生的气泡在第一球面筛上被消泡孔切割为更小的气泡,使得氧气形成的球泡的表面积增大,充分的与器体内的水接触,达到湿化更充分的目的,之后在收缩腔内汇聚为大气泡减小噪音,此时大气泡内的氧气已经完成了第一次湿化,经过连接部进入第二膨大腔,在接触第二球面筛前再次扩大接触面积,进一步降低噪音,之后再次别第二球面筛上的消泡孔切割为小气泡,继续充分湿化;球面筛的球面设计,不但增大了氧气的气泡的接触面积,而且更容易对球形的大气泡进行切割。第二球面筛与器体底部相距极近,防止了小气泡再次汇聚,气泡沿内层套筒上升,再沿外层套筒下降,再经过器体外壁上升进入出氧管,利用这种结构大大增加了氧气泡在器体内的形成,延长了其与液体的接触时间,从而达到充分湿化的效果。
[0018] 所述外层套筒801下沿设有一圈聚四氟乙烯膜19,该聚四氟乙烯膜19下沿延伸至器体7底面;所述消泡孔15在第一、二球面筛905、906上呈八辐辐射状布置;所述连接部903呈弧度,圆滑的过渡连接所述收缩腔902和第二膨大腔904。聚四氟乙烯为一种透气不透水的高分子无菌材料,设置聚四氟乙烯膜并沿延伸至器体底面,将其体内气泡彻底分隔,利用膜分子对氧气泡进行最后一次分子级别的切割,形成最小氧气单位进行湿化,这样便实现了最大程度上的氧气湿化,并减小了出氧管处的进气压力。在器体7、器盖8扣合体状态下,所述葫芦切割气道9、内层套筒701、外层套筒801将潮化器4内部空间分割为四个区域,分别为葫芦切割气道9内部的气泡切割腔、葫芦切割气道9与内层套筒701之间的氧气第一行程腔16、内层套筒701与外层套筒801之间的氧气第二行程腔17、外层套筒801与器体7内壁之间的氧出气腔18;所述出氧管10设置在氧出气腔18上方的器盖上,所述注液阀11跨设第一行程腔16、第二行程腔17和氧出气腔18的上方。明确氧气的器内行走路径葫芦切割气道的第一膨大腔→第一球面筛→收缩腔→第二膨大腔→第二球面筛→氧气第一行程腔→氧气第二行程腔→氧出气腔→出氧管,注液阀可以同时为第一行程腔、第二行程腔和氧出气腔增加液体。所述吸氧设备3包括导气管301和吸氧器302,其中所述导气管301一端与所述出氧管10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吸氧器302相连接,导气管301上设有用于调节氧气量的流量阀303;所述流量阀303上设有渐深型滑槽313,并于该滑槽313上滑配一推轮323,所述导气管301穿设于该滑槽313内;所述吸氧器302两侧设有挂耳架304;所述吸氧器302上设有鼻塞305。通过流量阀调节氧气的供给量,通过推轮在滑槽中行走,使推轮挤压或放开通槽内导气管,从而控制导气管内氧气的通气量,在开始给氧时让供氧量逐渐升高,停止供氧时让供氧量逐渐减小,使病患在渐变的过程中,适应由空气到氧气再到空气的转换,当病患对于停止供氧感觉不适应时,可以及时继续供给氧气,同时也避免了空气和氧气瞬间急剧切换给病患带来因不适应而产生的各种症状;增设挂耳架固定鼻吸管,较之传统的使用胶布固定,更加灵活和便捷,鼻吸管插入鼻腔后,末端用鼻塞塞住鼻孔,不但起到了固定鼻吸管的作用,而且防止了氧气的侧漏。
[0019] 所述减压器6包括的调节阀601和设置在该减压阀上的氧压表602,所述调节阀601一端与所述储氧罐1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出氧接口12相连接;所述除菌过滤器5与所述滤菌器接口13相连接。
[0020] 上述实施方式旨在举例说明本发明可为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实现或使用,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故本发明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符合本权利要求书或说明书描述,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创造性特点的方法、工艺、产品,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