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车辆停靠站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10364710.6

文献号 : CN10706039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纪世钦

申请人 : 广东飞铁交通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停靠站,涉及轨道运输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停靠站,包括塔楼,用于提供轨道车辆停靠的场所,所述塔楼包括承重梁,所述塔楼通过所述承重梁承载并架设在地面上,占用地面面积较小,故可相应增大建设面积,从而增大容纳量,避免站内拥挤的问题;本发明停靠站还包括动力支架,其设置于地面上并与塔楼相互独立设置,减少其工作时的振动对停靠站内的乘客的影响。

权利要求 :

1.一种轨道车辆停靠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塔楼,用于提供轨道车辆停靠的场所,所述塔楼包括承重梁和楼体,所述承重梁施建于地面上,所述楼体通过所述承重梁承载并架设在地面上,使得楼体和地面之间形成一个架空层;

所述轨道车辆停靠站还设置有动力支架,其架设于地面上,所述动力支架用于固定轨道车辆的运行轨道和牵引装置;所述动力支架设置于塔楼内部,并与所述塔楼相互独立设置;所述楼体在对应动力支架的位置设置有一隔离空间,使得动力支架隐藏在所述楼体内部,所述隔离空间上设置有供轨道车辆进出其中的第二通道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停靠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楼体包括若干功能层、将各相邻功能层连通以及将楼体与地面连通的输送设备,所述功能层包括至少一个停靠层,所述停靠层位于所述架空层上方,用于提供轨道车辆停靠的场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车辆停靠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层还包括过街层,用于供行人通行从而穿过马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停靠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塔楼上设置有第一通道口,轨道车辆的运行轨道从所述第一通道口穿过,轨道车辆沿从所述第一通道口进、出停靠站。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轨道车辆停靠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支架包括横梁,所述牵引装置固定在所述横梁上,轨道车辆的运行轨道固定在所述横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轨道车辆停靠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包括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梁上方,二者呈空间交叉设置。

说明书 :

一种轨道车辆停靠站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轨道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车辆停靠站。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道路交通也越来越密集,在人流量大的时段和路段交通压力巨大,常常出现道路堵塞。许多城市为缓解交通压力,建设了许多地铁、轻轨和磁悬浮列车等轨道交通,但这些轨道交通设施的建设投资巨大、工程风险高、施工难度大、建设周期长,及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也对现有的路面交通造成严重的干扰,尤其是建设停靠换乘站,需要开挖大量的地下空间进行建设,因此,近年来又出现了空中轨道列车,其建设周期短、施工难度小、适用条件广、对原有路面设施造成破坏和损失小、可随时安装和拆卸。但现有技术中,空中轨道交通停靠站由于需要占用大量地面面积,使得停靠站一般设置得较小,使得其容纳量较小,容易出现乘客拥挤的现象。
[0003] 因此,需要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停靠站以解决占用空间大、容纳量小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停靠站以解决占用空间大、容纳量小的问题。
[0005]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 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停靠站,包括塔楼,用于提供轨道车辆停靠的场所,所述塔楼包括承重梁,所述塔楼通过所述承重梁承载并架设在地面上。
[0007]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塔楼包括楼体,所述承重梁施建于地面上,所述楼体通过所述承重梁架设在地面上,使得楼体和地面之间形成一个架空层。
[0008]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楼体包括若干功能层、将各相邻功能层连通以及将楼体与地面连通的输送设备,所述功能层包括至少一个停靠层,所述停靠层位于所述架空层上方,用于提供轨道车辆停靠的场所。
[0009]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功能层还包括过街层,用于供行人通行从而穿过马路。
[0010]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设置有动力支架,其架设于地面上,所述动力支架用于固定轨道车辆的运行轨道和牵引装置。
[0011]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力支架设置于塔楼内部,并与所述塔楼相互独立设置。
[0012]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塔楼在对应动力支架的位置设置有一隔离空间,使得动力支架隐藏在楼体内部,所述隔离空间上设置有供轨道车辆进出其中的第二通道口。
[0013]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塔楼上设置有第一通道口,轨道车辆的运行轨道从所述第一通道口穿过,轨道车辆沿从所述第一通道口进、出停靠站。
[0014]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力支架包括横梁,所述动力调控装置固定在所述横梁上,轨道车辆的运行轨道固定在所述横梁上。
[0015]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横梁包括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梁上方,二者呈空间交叉设置。
[001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7] 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停靠站,包括塔楼,用于提供轨道车辆停靠的场所,所述塔楼包括承重梁,所述塔楼通过所述承重梁承载并架设在地面上,占用地面面积较小,故可相应增大建设面积,从而增大容纳量,避免站内拥挤的问题。
[0018] 本发明停靠站还包括动力支架,其设置于地面上并与塔楼相互独立设置,减少其工作时的振动对停靠站内的乘客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1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说明:
[0020] 图1是本发明轨道车辆停靠站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是本发明轨道车辆停靠站中牵引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发明中所涉及的上、下、左、右等方位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发明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本发明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0023] 轨道车辆由牵引装置牵引,从而沿轨道设施布设的运行轨道进行行驶,并在停靠站停靠,乘客可在该停靠站上车、下车或者换乘另一趟轨道车辆。
[0024] 图1是本发明轨道车辆停靠站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一种轨道车辆停靠站,包括塔楼100和动力支架200,塔楼100用于提供轨道车辆停靠以及乘客上车、下车、换乘的场所,其架设在原有路面设施上,动力支架200用于固定轨道车辆的运行轨道和牵引装置,其架设在地面上,并位于塔楼100内部,其与塔楼100相互独立设置,互不影响,避免了牵引装置运行时产生的振动对塔楼造成影响;轨道车辆的运行轨道400固定在动力支架200上,塔楼100上对应运行轨道400的位置设置有用于轨道车辆沿运行轨道进、出停靠站的第一通道口103,运行轨道从该第一通道口103穿过。本实施例为停靠站设置在平面交叉路口上,塔楼100架设在交叉路口300上方,动力支架200位于塔楼中部并施建与地面上。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停靠站可架设在其他地面上,例如荒地、停车场等等。
[0025] 塔楼100包括楼体101和承重梁102,承重梁102施建于地面上,本实施例中楼体101为方形结构,其四周设置承重梁102,承重梁102设置在交叉路口四角,楼体101通过所述承重梁102承载并架设在地面上,从而形成一个架空层150,使得原有的地面设施不受塔楼的影响。
[0026] 塔楼100包括若干个功能层,其中包括过街层110、第一停靠层120、第二停靠层130和其他功能层140,各层之间设置有相应的楼层间输送设备,如电梯、电动扶梯和人行楼梯等,楼体101通过架空层150架空于原有路面上,地面车辆可从该架空层通过。第一停靠层120和第二停靠层130用于乘客站内上车、下车和换乘,行人可通过过街层110穿越马路,过街层110上设置有与地面连通的输送设备160,具体为自动扶梯和人形楼梯等,轨道车辆在该停靠层停靠,此时乘客可在站内上车、下车和同线反方向换乘,并通过楼层间输送设备上、下楼层实现不同线路的换乘,其他功能层140为辅助功能区,可用于设置办公区或购物区等等。本实施例中,楼体的各功能层呈上下层设置,其中从下到上一次是过街层110、第一停靠层120、第二停靠层130和其他功能层140。
[0027] 楼体101在对应动力支架200的位置设置有一隔离空间152,使得动力支架200隐藏在楼体101内部,隔离空间152上设置有供轨道车辆进出其中的第二通道口151,运行轨道400从该第二通道口穿过,轨道车辆可沿运行轨道从该第二通道口穿过。
[0028] 楼体外部还设置有风能收集装置和太阳能收集装置,可将所收集的风能和太阳能转换成电能,为停靠站内照明系统提供电能。
[0029] 本实施例中楼体设置两个停靠层,乘客可通过楼层间传输设备上下楼层,从而实现换乘;在本方案的其他实施例中,停靠站可设置一个停靠层,此时停靠站不设置交叉方向不同线路的换乘,轨道车辆在该层内部停靠,乘客可上车、下车和同线反方向换乘。
[0030] 图2是本发明轨道车辆停靠站中牵引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动力支架200包括动力框架210和动力柱213,动力框架210固定连接于动力柱213上,动力框架210包括第一横梁211和第二横梁212,第一横梁211和第二横梁212固定在动力柱213上,动力柱213施建在地面上,本实施例中动力柱213施建在交叉路口中间,第二横梁212设置在第一横梁211上方,二者呈空间交叉设置,二者的高度距离设置以至少能通过一辆轨道车辆为准;动力调控装置固定设置在动力框架210上,包括第一动力调控装置221和第二动力调控装置222,二者分别固定在第一横梁211和第二横梁212上,轨道车辆的运行轨道401、402分别固定在第一横梁211和第二横梁212的下侧,两条运行轨道呈空间交错,分别作为不同方向轨道车辆的运行轨道。
[0031] 本实施例动力支架包括空间交叉设置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在本方案的其他实施例中,动力支架可只设置有一根横梁,其上固定有一个方向的运行轨道,此时塔楼只需对应该横梁所在的楼层设置一个停靠层,供乘客上、下车同线换乘,不设置交叉方向不同线路的换乘。
[0032]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限制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多种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