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叶型黄瓜植物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80002157.5

文献号 : CN10707216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蔡洙湖崔武子

申请人 : 蔡洙湖崔武子

摘要 :

提供了一种具有枫叶型裂叶的突变体黄瓜植物CC81221或其衍生的具有枫叶型叶片单隐性核基因的黄瓜植物,还提供了枫叶型黄瓜植物的选育、分子鉴定和应用方法。

权利要求 :

1.枫叶型黄瓜植物在观光园艺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枫叶型黄瓜植物,其为:

1)具有枫叶型叶片单隐性核基因的黄瓜突变体植物,其为保藏编号CGMCC No.11285的黄瓜属植物CC81221,或2)以CC81221衍生的具有枫叶型叶片单隐性核基因的黄瓜植物;

所述枫叶型叶片单隐性核基因为黄瓜基因组第二条染色体16383700-16385719碱基位置处基因,与普通叶型黄瓜的该基因相比,其第859位的碱基A突变为T;

所述衍生,为通过常规育种、生物技术育种、无性繁殖或其组合获得新的枫叶型黄瓜植物;

所述常规育种,为自交、杂交、回交及其组合;

所述生物技术育种为单双倍体育种、分子标记育种及其组合。

2.枫叶型在权利要求1所述枫叶型黄瓜植物的品种鉴定上的用途;所述枫叶型指叶片呈掌状五角裂叶,其中中央裂片呈长三角状卵形,中央裂片长于侧裂片;其侧裂片为三角状卵形,浅裂;叶片基部为心形或近心形。

3.枫叶型叶片单隐性核基因,其特征在于,其为黄瓜基因组第二条染色体16383700-

16385719碱基位置处基因,与普通叶型黄瓜的该基因相比,其第859位的碱基A突变为T。

4.含有权利要求3所述枫叶型叶片单隐性核基因的载体。

5.含有权利要求4所述载体的宿主,所述宿主不包括植物及植物的可再生部位。

6.选育枫叶型黄瓜植物品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为以保藏编号CGMCC No.11285的黄瓜属植物CC81221或其衍生的具有枫叶型叶片单隐性核基因的黄瓜植物作为枫叶型的遗传来源,选育具有枫叶型叶片的黄瓜品种;

所述衍生,为通过常规育种、生物技术育种、无性繁殖或其组合获得新的枫叶型黄瓜植物;

所述常规育种,为自交、杂交、回交及其组合;

所述生物技术育种为单双倍体育种、分子标记育种及其组合。

说明书 :

枫叶型黄瓜植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植物叶形及其选育方法领域,具体是枫叶型黄瓜植物,以及其选育方法与鉴定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黄瓜(Cucumis sativus L.)是大叶片蔓生植物,光合面积即叶面积的大小、分布及其光合效能,对于黄瓜栽培,特别是对高纬度地区反季节设施栽培中,对产量、果实品质、抗病性等有直接的影响。叶片是植物光合作用的物质基础,同时叶片也是生态系统中气、水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平台。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又叫叶面积系数,是反映作物群体大小的动态指标,在一定的范围内,作物的产量随叶面积指数的增大而提高。当叶面积指数增加到一定的限度后,田间郁闭,光照不足,光合效率减弱,产量反而下降。
[0003] 在生态学中,叶面积指数是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结构参数,用来反映植物叶面数量、冠层结构变化、植物群落生命活力及其环境效应,为植物冠层表面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描述提供结构化的定量信息,并在生态系统碳积累、植被生产力和土壤、植物、大气间相互作用的能量平衡,植被遥感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叶面积的增大,叶面积指数升高,光和生产率提高,产量上升;但叶面积过大,会导致冠层结构不合理,中后期群体叶片会相互遮光,光和生产率下降,且无效呼吸和耗水量增加,源库不能协调,最终将使得产量下降(蒋先明,1982;王成雨等,2012;张永平等,2013)。黄瓜果实的光泽度、色泽等商品性,受光照条件的影响也较大。果实受光条件好则表现光亮,色泽鲜嫩。
[0004] 野生黄瓜(Cucumis sativus Var.hardwickii)的叶片较小,经过人 工驯化之后的栽培黄瓜(Cucumis sativus Var.sativus)的叶片面积扩大了2-3倍。叶片大小和形状是构成叶面积指数的重要因素,合适的叶面积数值,对确定黄瓜植株理想株型,培育出群体光能与养分利用率高的黄瓜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0005] 黄瓜叶面积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吴鹏等.中国蔬菜.2009.(24):43-46;史婷婷等.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4,22(4):415-421)。数量性状容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通过传统的育种方法,单纯从改变叶片大小来解决黄瓜群体结构的方法是非常困难的,到目前为止均未取得明显的进展。
[0006] 普通的黄瓜叶片形状的类型主要有6种,分别为掌状五角、心状五角、近圆、长五角、长三角、心状三角(李锡香等.作物品种资源.1999.(3):27-29)。
[0007] 目前,已发现的控制黄瓜叶片形状的基因主要有8种(根据Cucurbit Genetics Cooperative,Gene List 2015for Cucumber公布的黄瓜基因列表及性状描述):钝的尖叶(bla)(Robinson,1987a)、心形的叶子-1(cor-1)(Gornitskaya,1967)、心形的叶子-2(cor-2)(Robinson,1987c)、皱叶(cr)(Odland and Groff,1963a)、裂叶(dvl)(den Nijs and Mackiewicz,1980)、银杏叶(gi)(John and Wilson,1952)、小叶(ll)(Goode et al.,1980;
Wehner et al.,1987)、伞状叶(ul)(den Nijs and de Ponti,1983)。
[0008] 其中,裂叶1(dvl-1)突变体是由波兰黄瓜品种通过乙烯亚胺诱变而得。其真叶全部或部分裂开,使得叶片成为2-5片小叶,小叶片数取决于植株长势。在最优生长条件下,突变体的若干叶片会呈现正常形态,但绝大多数植株可以通过第一片真叶辨认。雄花和雌花花冠均有切口,呈现5-7片分离的花瓣。裂叶2(dvl-2)突变体是由黄瓜品种Borszczagowski通过吖丙啶诱变而得。自第二片真叶之后叶片呈裂叶状,花冠为离瓣。
[0009] 目前未发现有枫叶型黄瓜植物及其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0010] 在现有掌状五角、心状五角、近圆、长五角、长三角、心状三角这六种普通叶型黄瓜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枫叶型黄瓜植物及其选育方法与分子鉴定方法。
[0011] 发明人利用TA511(中国唐山秋瓜类)、HA442(白绿色稀刺中国华南型黄瓜类)和SG321(光滑无刺欧洲鲜食黄瓜类)3种黄瓜自交系作为亲本材料,经常规复合杂交,在后代分离群体中,出现白绿色无刺鲜食黄瓜性状重组植株,再经3代自交和连续选择,于2012年春季种植于北京市海淀区实验温室。在自交后代的种植群体中,本发明人发现一株自然突变的枫叶型叶片突变体植株,即枫叶型叶片的黄瓜植物。其特性主要表现为:从第一片真叶期即开始表现裂叶特征,第二片真叶开始表现明显枫叶型叶片特征。枫叶型裂叶的黄瓜植物叶片为掌状五角裂叶,前期刚展开的幼叶形状与五角枫叶相似;成熟叶片的中央裂片呈长三角状卵形,中央裂片长于侧裂片。发明人将该黄瓜自交系定名为:CC81221。
[0012] 经过遗传分析,黄瓜枫叶型裂叶的性状符合单隐性核基因控制的遗传规律。即本发明枫叶型叶片的裂叶性状由单隐性核基因控制。本发明人将控制枫叶型叶片的裂叶基因命名为dvl-3。
[0013] 与dvl、dvl-2不同,本发明具有枫叶型裂叶基因dvl-3的黄瓜植物,除叶形之外,花瓣、株高、叶脉及其他营养生长、生殖生长等均与普通植株无异。
[0014] 本发明提供枫叶型黄瓜植物,其为:
[0015] 1)具有枫叶型叶片单隐性核基因的黄瓜突变体植物,其为保藏编号CGMCC No.11285的黄瓜属植物CC81221,
[0016] 或2)以CC81221衍生的具有枫叶型叶片单隐性核基因的黄瓜植物;
[0017] 所述枫叶型叶片单隐性核基因为黄瓜基因组第二条染色体 16383700-16385719碱基位置处基因,与普通叶型黄瓜的该基因相比,其第859位的碱基A突变为T。
[0018] 其中,所述枫叶型指叶片呈掌状五角裂叶,其中中央裂片呈长三角状卵形,中央裂片明显长于侧裂片;其侧裂片为三角状卵形,侧裂片相对短,浅裂;叶片基部为心形或近心形。在遗传背景不同时,其叶裂可呈程度不同的变化,浅裂或深裂,其中央裂片可呈明显偏长,或其裂片宽窄变化,或其叶基部出现小突起,或其叶缘呈锯齿状、波浪状等,这类在枫叶型叶片基本特性的基础上发生的修饰性或量的变化,均属本发明范围。具体请参见图1,其中左上角的为普通叶,其余为遗传背景不同时的枫叶型叶片。
[0019] 其中,所述衍生,为通过常规育种、生物技术育种、无性繁殖或其组合获得新的枫叶型黄瓜植物。
[0020] 其中,所述常规育种,包括自交、杂交、回交等常用育种方式及其组合。
[0021] 其中,所述生物技术育种包括转基因育种、单双倍体育种、分子标记育种等已知生物技术育种方式及其组合。
[0022]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枫叶型黄瓜植物在观光园艺中的应用。
[0023] 本发明还提供枫叶型在所述枫叶型黄瓜植物的品种鉴定上的用途。
[0024]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枫叶型黄瓜植物的部分。所述的部分包括且不限于植物细胞、种子、花药、花粉、胚珠、叶、胚芽、根、根尖、花、果实、茎、枝条、接穗、原生质体或愈伤组织等。
[0025] 本发明还提供枫叶型叶片单隐性核基因,其为黄瓜基因组第二条染色体16383700-16385719碱基位置处基因,与普通叶型黄瓜的该基因相比,其第859位的碱基A突变为T。该基因命名为dvl-3。
[0026] 本发明还提供含有枫叶型叶片单隐性核基因的载体及所述载体的宿主。
[0027] 本发明还提供选育枫叶型黄瓜植物品种的方法,其为以CC81221或其衍生的具有枫叶型叶片单隐性核基因的黄瓜植物作为枫叶型的 遗传来源,选育具有枫叶型叶片的黄瓜品种。
[0028] 所述选育,为自交分离、杂交、回交、轮回选择、单倍体、组织培养、诱变或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行业技术人员已经熟知的技术或其组合进行选育。
[0029] 当所述选育采用杂交技术选育自交系时,其具体步骤如下:以枫叶型黄瓜植物与黄瓜品种A杂交,后代连续选择和自交具有枫叶型基因的植株,系谱选育直至其他农艺性状达到纯合不再分离时,选择枫叶型叶片的株系,即得枫叶型黄瓜植物自交系。所述其他农艺性状为除裂叶之外的农艺性状,例如株高、叶片颜色等常规农艺性状。
[0030] 当所述选育采用回交技术选育自交系时,其具体步骤如下:以枫叶型黄瓜植物与黄瓜品种B杂交,以黄瓜品种B为轮回亲本与具有枫叶型基因的植株连续回交,除叶形之外的其他性状不再分离时,自交一代,选择其他农艺性状与黄瓜品种B相似而叶片为枫叶型的植株,即得枫叶型黄瓜植物自交系。所述具有枫叶型基因的植株,其选择方法为:
[0031] I以分子标记方式选择具有枫叶型叶片单隐性核基因的植株,
[0032] 和/或II选择自交后代中分离出枫叶型表型的植株。
[0033] 选育枫叶型黄瓜植物自交系的方法还可通过利用枫叶型品种自交分离选育、单双倍体选育、组织培养、诱变选育等进行。
[0034] 配制枫叶型黄瓜植物杂交种的方法如下:选择枫叶型黄瓜植物中的两种自交系进行杂交,即得枫叶型黄瓜植物杂交种。
[0035] 本发明还提供具有枫叶型叶片单隐性核基因的黄瓜植物或其部分的分子鉴定方法,具体步骤如下:以特异引物对对待鉴定植物进行PCR扩增并测序,测序结果具有TT纯合峰形图或AT杂合峰形图的为具有枫叶型叶片单隐性核基因的黄瓜植物;所述特异引物对的序列如下:
[0036] 上游引物:GTCCAGGTTCTCAATCGAGCT,如SEQ ID No.1所示;
[0037] 下游引物:GCCACGATATTGAGAGGTTCT,如SEQ ID No.2所 示。
[0038] 所述PCR扩增的反应体系为:
[0039]
[0040] 总反应体系为25μl。
[0041] 所述PCR扩增的反应条件为:
[0042] 94℃预变性2min;94℃变性30sec,56℃退火45sec,72℃延伸2.0min,30个循环;72℃延伸15min,4℃结束。
[0043] 本发明还提供用于鉴定枫叶型叶片单隐性核基因黄瓜植物或其部分的引物对,其为:
[0044] 上游引物:GTCCAGGTTCTCAATCGAGCT,如SEQ ID No.1所示;
[0045] 下游引物:GCCACGATATTGAGAGGTTCT,如SEQ ID No.2所示。
[0046]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0047] (1)本发明提供的枫叶型叶片的黄瓜植物丰富了黄瓜品种资源,为黄瓜生态育种提供了良好的遗传资源;
[0048] (2)本发明中的枫叶型叶片冠层孔隙度高,对下部叶片遮蔽少,相应地群体种植密度、叶面积指数和光合效率都大大提高,解决了黄瓜生产中普遍存在却又难以调和的种植密度与群体光和效率、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等矛盾;
[0049] (3)本发明枫叶型叶片植物的群体通风透光性强,减少了病害的发生,相应地减少了农药的使用,有益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环境保护,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0050] (4)本发明枫叶型叶片作为单隐性核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为黄瓜种子纯度鉴定和品种真实性鉴定上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标记 物;
[0051] (5)本发明的枫叶型叶片的黄瓜植物新颖独特,为观光农业提供了有价值的产品;
[0052] (6)本发明为克隆该基因,进而在相关瓜类上进行株型育种提供了很好的物质基础。

附图说明

[0053] 图1为本发明枫叶型叶片照片,其中左上角为普通叶,其余为遗传背景不同时的枫叶型叶片。
[0054] 图2为实施例1中CC81221枫叶型黄瓜植物的田间照片。
[0055] 图3为实施例1中CC81221枫叶型黄瓜植物叶片与普通黄瓜叶片的对比照片,其中左侧为普通黄瓜的叶片,右侧为CC81221枫叶型黄瓜植物的叶片。
[0056] 图4为实施例2中CC81413枫叶型黄瓜植物的田间照片。
[0057] 图5为实施例2中CC81413枫叶型黄瓜植物叶片与普通黄瓜叶片的对比照片,其中左侧为普通黄瓜的叶片,右侧为CC81413枫叶型黄瓜植物的叶片。
[0058] 图6为实施例2中CC81423枫叶型黄瓜植物的田间照片。
[0059] 图7为实施例2中CC81423枫叶型黄瓜植物叶片与普通黄瓜叶片的对比照片,其中左侧为普通黄瓜的叶片,右侧为CC81423枫叶型黄瓜植物的叶片。
[0060] 图8为实施例2中CC81433枫叶型黄瓜植物的田间照片。
[0061] 图9为实施例2中CC81433枫叶型黄瓜植物叶片与普通黄瓜叶片的对比照片,其中左侧为普通黄瓜的叶片,右侧为CC81433枫叶型黄瓜植物的叶片。
[0062] 图10为实施例3中MCC81411枫叶型黄瓜植物的田间照片。
[0063] 图11为实施例3中MCC81411枫叶型黄瓜植物叶片与普通黄瓜叶片的对比照片,其中左侧为普通黄瓜的叶片,右侧为MCC81411枫叶型黄瓜植物的叶片。
[0064] 图12为实施例4中枫叶型金童植物的田间照片。
[0065] 图13为实施例4中枫叶型金童叶片与普通黄瓜叶片的对比照片,其中左侧为普通黄瓜的叶片,右侧为枫叶型金童的叶片。
[0066] 图14为实施例5中SNP标记父本测序结果峰型图。
[0067] 图15为实施例5中SNP标记母本测序结果峰型图。
[0068] 图16为实施例5中SNP标记F1代测序结果峰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9]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70] 实施例1枫叶型黄瓜植物突变体CC81221的遗传分析试验
[0071] (一)试验材料
[0072] 发明人于2012年春季在北京市海淀区上庄实验温室内种植的由农家品种唐山秋瓜、白叶三和欧洲鲜食类黄瓜品种的多重复合杂交的后代自交系材料中发现的一株枫叶型突变体,并命名为CC81221,其照片见图2、图3。
[0073] 所述的黄瓜属植物(Cucumis sativus L.)CC81221,已于2015年10月12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为:CGMCC No.11285。
[0074] 以北京北农三益黄瓜生态育种科技中心提供的几种普通叶型黄瓜作为对照品种,具体如下:
[0075] (1)华北型(密刺类,掌状五角叶):M111
[0076] (2)华南型(稀刺类,掌状五角叶)2个自交系,其为:
[0077] (a)短粗唐山秋瓜类自交系TA511
[0078] (b)中短旱黄瓜类自交系HA411
[0079] (3)欧洲鲜食类(无刺类,心形五角)2个自交系,其为:
[0080] (a)绿色瓜类自交系SL311
[0081] (b)白色瓜类自交系SL322
[0082] (二)试验设计
[0083] 50孔穴盘育苗移栽,每个F1代,BC1代各播种50粒;F2代播种100粒。配组类型如下:
[0084] (1)枫叶型:自交
[0085] (2)枫叶型×普通叶→F1→F2
[0086] F1×枫叶型
[0087] (3)普通叶×枫叶型→F1→F2
[0088] F1×枫叶型
[0089] (三)试验方法
[0090] (1)2012年5月在北京市海淀区上庄实验温室,以编号为CC81221的枫叶型叶片材料为亲本之一,分别以普通叶不同类型的黄瓜自交系作为另一亲本配置正反交杂交种(定以枫叶型为母本与普通叶自交系杂交为正交,以枫叶型为父本与普通叶自交系杂交为反交),分别收获,得F1代。
[0091] (2)种植各种杂交组合的F1代,观测F1代植株叶形;并每个杂交组合选其中一半F1代植株自交,分别收获得F2代;将另一半F1代植株与CC81221测交,收获BC1代种子。
[0092] (3)分别种植F2代和BC1代,在苗期开始观测并统计叶形分离数据。
[0093] 结果(见表1和表2)枫叶型与普通叶类型杂交所得的F1代植株的叶形全部为普通叶类型;F2代中普通叶与枫叶型叶形的分离比例(见表1)都是普通叶:枫叶=3:1。测交BC1代中普通叶与枫叶型叶形的比例为1:1。上述比例表明枫叶型叶形性状符合一对隐性基因的遗传规律,说明枫叶型叶形的性状由单隐性基因控制,属于质量性状,其性状遗传稳定,不受环境条件影响。苗期叶形性状分离的照片见图2。
[0094] 表1 F2代分离试验结果
[0095]
[0096] 表2枫叶型叶片性状测交试验结果
[0097]
[0098] 表1和表2数据经Xc2测验,Xc2<X20.05.1=3.84,P>0.05
[0099] 实施例2通过杂交方法培育具有枫叶型黄瓜植物品种
[0100] 通过利用具有枫叶型叶片的黄瓜植物CC81221或由此衍生的具有枫叶型叶片的黄瓜自交系、F1杂交种或杂合体作为枫叶型供体,选育枫叶型叶片黄瓜植物。因此,用本发明的方法选育的任何枫叶型叶片黄瓜植物以及编号CC81221或由它衍生的枫叶型黄瓜植物,都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0101] (1)2012年5月25日,试验在北京海淀的实验棚内进行,实验棚用防虫网封闭隔离,以枫叶型叶片黄瓜材料CC81221为亲本之一,分别与北京北农三益黄瓜生态育种科技中心提供的三种不同类型普 通叶片自交系:密刺类黄瓜自交系M1141(掌状五角叶)、华南型黄瓜自交系HA1151(掌状五角叶)和光滑无刺鲜食类自交系SG1131(心形五角叶)为另一亲本,分别进行杂交,杂交通过人工授粉形式进行,分别收获,得F1代种子;
[0102] (2)2012年9月15日,在实验棚内分别种植F1代,自交,分别收获,获得F2代种子;
[0103] (3)2013年1月15日,在实验棚内分别种植F2代,根据表型分离情况,分别选择农艺性状优良的枫叶型植株,或农艺性状优良的正常叶植株自交;按单株收获,得F3代种子。
[0104] (4)2013年5月25日,在实验棚分别种植F3代,由枫叶型叶片的植株自交得到的F3代群体中,只按目标农艺性状选株自交;淘汰不再有枫叶型标记性状分离出的株系;对有枫叶型叶片的植株分离出的群体,重复步骤(3);分别按单株收获,得F4代种子。
[0105] (5)2013年9月25日,在实验棚继续分别种植F4代种子,重复步骤(4),分别按单株收获,获得F5代种子;
[0106] (6)2014年1月15日,在实验棚继续分别种植F5代种子,重复步骤(4),分别按单株收获,获得F6代种子;
[0107] (7)2014年5月至2014年9月分别种植F6代和F7代,重复步骤(4),分别获得纯合稳定的枫叶型裂叶的黄瓜自交系:
[0108] 密刺类枫叶型自交系CC81413(照片见图4、图5);华南型类枫叶型自交系CC81423(照片见图6、图7)和欧洲光滑无刺类枫叶型自交系CC81433(照片见图8、图9)等。
[0109] 实施例3利用回交方法选育枫叶型叶片黄瓜品种试验
[0110] 将回交方法用于本发明,其主要目的是改变或取代原始品种的叶形,同时基本上保留原始品种的其他所有理想的遗传学、以及理想的生理学和形态学组成。
[0111] 枫叶型叶片是由单隐性核基因控制的特性,在这种情況下的回交 转育步骤中必须导入后代的测试,即对每一回交世代相对应的自交后代进行表型测试,以便确定哪一个回交植物携带有编码枫叶型叶片的隐性基因。
[0112] 通过使用诸如SSR,RFLP,SNP或AFLP标记等分子标记,可以简化和加快所述回交过程。
[0113] (1)2012年5月25日,在北京海淀的试验棚中进行,以枫叶型黄瓜植物CC81221为非轮回亲本;北京北农三益黄瓜生态育种科技中心提供的密刺类黄瓜自交系M1142(掌状五角叶)为轮回亲本进行杂交,收获得F1代种子;
[0114] (2)2012年9月15日,在实验棚内分别种植F1代及步骤(1)中所述的轮回亲本,与轮回亲本回交,收获得BC1F1代种子;
[0115] (3)2013年1月15日,在实验棚种植BC1F1代和轮回亲本,选农艺性状优良的单株自交,并以所选单株为父本与轮回亲本回交,对应编号,分别按单株收获BC1F2代种子和BC2F1代种子;
[0116] (4)2013年5月25日,在实验棚内分别种植BC1F2代种子和BC2F1代种子,选择分离出枫叶型植株的BC1F2代对应编号,继续选株自交;并以所选单株为父本与轮回亲本回交,对应编号,按单株收获,分别获得BC2F2代种子和BC3F1代种子;
[0117] (5)2013年9月25日至2015年1月,在实验棚内重复步骤(4)2~8代,BCnF1(用字母n代表代数)代除叶形外的其他性状不再分离时,自交一次,获得枫叶型叶片的黄瓜自交系MCC81411(田间照片见图10,叶片和普通黄瓜叶片的对比照片见图11,其中左侧为普通黄瓜叶,右侧为MCC81411叶片)。
[0118] 实施例4父母本均为枫叶型的自交系组配枫叶型黄瓜植物杂交种试验
[0119] 按照本发明方法培育的杂交种,相对本发明之外的杂交种而言,其特点是利用两个具有枫叶型叶片的黄瓜亲本进行杂交。本试验的目 的,进行具有枫叶型叶片的黄瓜植物的杂交种子商业化生产。具体包括如下:
[0120] (1)2012年9月至2015年1月,于北京海淀实验温室,利用枫叶型叶片黄瓜植物CC81221为非轮回亲本,用D2-4-1(金童(品种权号:CNA20100699.0)的母本)和D2-4-31(金童(品种权号:CNA20100699.0)的父本)分别做枫叶型受体,通过实施例3所述的回交转育方法分别选育出具有枫叶型叶片的黄瓜自交系D2-4-1-CC3(枫叶型金童黄瓜母本)和D2-4-31-CC1(枫叶型金童黄瓜父本)。
[0121] (2)2015年2月5日播种育苗,3月5日按每667平方米4000株标准定植,父、母本比例1:4。杂交采用人工授粉方式,7月1日收获枫叶型金童黄瓜杂交种。
[0122] (3)2015年7月15日播种金童和枫叶型金童各500粒,8月1日定植。
[0123] (4)表型测试杂种纯度:与原金童比较叶形及瓜形、瓜色、雌性、早熟性、抗病性、产量等。10月15日完成测试,结果100%是枫叶型叶片金童黄瓜,其照片见图12、图13。
[0124] 实施例5利用SNP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枫叶型叶片基因的试验
[0125] (一)试验材料:
[0126] 父本:M111(北京北农三益黄瓜生态育种科技中心提供):普通叶(显性纯合)。
[0127] 母本:CC81221(保藏编号为:CGMCC No.11285),枫叶型(隐形纯合)。
[0128] F1:普通叶(杂合)。
[0129] (二)试验方法:
[0130] 1、叶片DNA的提取
[0131] 利用艾德莱公司的植物DNA快速提取试剂盒提取其DNA,操作步骤参照试剂盒进行。
[0132] 2、基因片段克隆
[0133] SNP点突变的所用引物序列如下:
[0134] 上游引物:GTCCAGGTTCTCAATCGAGCT,如SEQ ID No.1所示;
[0135] 下游引物:GCCACGATATTGAGAGGTTCT,如SEQ ID No.2所示。
[0136] 所述PCR扩增的反应体系为:
[0137]
[0138] 所述PCR扩增的反应条件为:
[0139] 94℃预变性2min;94℃变性30sec,56℃退火45sec,72℃延伸2.0min,30个循环;72℃延伸15min,4℃结束。
[0140] 3、PCR产物测序
[0141] 将扩增产物送去测序,结果如图14(父本)、图15(母本)、图16(F1)所示,表明该SNP分子标记能标记出具有枫叶型叶片单隐性核基因的黄瓜植物。
[0142]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0143] 工业实用性
[0144] 本发明公开枫叶型黄瓜植物,其为在杂交育种过程中发现的具有枫叶型叶裂的突变体黄瓜植物CC81221或其衍生的具有枫叶型叶片单隐性核基因的黄瓜植物。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杂交育种过程中发现的具有枫叶型叶裂的黄瓜叶片突变体植物。本发明提供了这些植物的衍生物或植株部分;本发明还提供了这些植株的应用方法。本发明的重要意义在于,公开了具有这种枫叶型叶片的遗传特征是由单隐性核 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以及该特性的形态特征和分子标记。利用本发明可以在选育黄瓜新品种过程中,相对于像叶面积这种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更为简单地通过传统育种方法,将枫叶型叶片的黄瓜植物特性引入到各类品种中,以此来有效地解决在黄瓜生产中普遍存在却又难以协调的群体各种生育协调矛盾。如,种植密度与群体光和效率、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等矛盾。也可通过增加群体的通风透光性,达到提高商品性和抗病性、产量等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可选育精美的、高观赏价值黄瓜品种的新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