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管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80049013.0

文献号 : CN10707386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中村孝治安部武尊藤井广昭

申请人 : 宇部兴产株式会社

摘要 :

提供一种层叠管,其具有下述层:包含脂肪族聚酰胺(聚酰胺11、12等)的层;包含聚酰胺6组合物、聚酰胺6/66/12组合物的层;包含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皂化物的层;以及,包含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的层,所述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包含具有特定结构的半芳香族聚酰胺。并且,提供一种层叠管,其还具有含氟系聚合物,所述含氟系聚合物在分子链中导入了对氨基具有反应性的官能团。

权利要求 :

1.一种层叠管,其是具有(a)层、(b)层、(c)层和(d)层且至少由4层形成的层叠管,所述(a)层包含脂肪族聚酰胺(A),所述(b)层包含聚酰胺6组合物(B1)和/或聚酰胺6/66/12组合物(B2),所述(c)层包含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皂化物(C),

所述(d)层包含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或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2,

所述脂肪族聚酰胺(A)不含聚己酰胺(聚酰胺6)和聚(己酰胺/己二酰己二胺/十二烷酰胺)(聚酰胺6/66/12),所述聚酰胺6组合物(B1)含有聚己酰胺(聚酰胺6)50质量%以上且98质量%以下、增塑剂B3 1质量%以上且20质量%以下、以及按照ISO 178测定的弯曲弹性模量为500MPa以下的烯烃聚合物B4 1质量%以上且30质量%以下,所述聚酰胺6/66/12组合物(B2)含有聚酰胺混合物50质量%以上且98质量%以下、增塑剂B3 1质量%以上且20质量%以下、以及按照ISO 178测定的弯曲弹性模量为500MPa以下的烯烃聚合物B4 1质量%以上且30质量%以下,所述聚酰胺混合物包含聚酰胺6/66/12和选自由聚癸二酰己二胺(聚酰胺610)、聚十二烷二酰己二胺(聚酰胺612)、聚癸二酰壬二胺(聚酰胺910)、聚十二烷二酰壬二胺(聚酰胺912)、聚癸二酰癸二胺(聚酰胺1010)、聚十二烷二酰癸二胺(聚酰胺1012)和聚十二烷二酰十二胺(聚酰胺1212)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聚酰胺,所述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包含半芳香族聚酰胺d1,所述半芳香族聚酰胺d1具有二胺单元和二羧酸单元,所述二胺单元包含相对于全部二胺单元为50摩尔%以上的、碳数9以上且13以下的脂肪族二胺单元,所述二羧酸单元包含相对于全部二羧酸单元为50摩尔%以上的对苯二甲酸单元和/或萘二甲酸单元,所述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2包含半芳香族聚酰胺d2,所述半芳香族聚酰胺d2具有二胺单元和二羧酸单元,所述二胺单元包含相对于全部二胺单元为50摩尔%以上的苯二甲胺单元和/或双(氨基甲基)萘单元,所述二羧酸单元包含相对于全部二羧酸单元为50摩尔%以上的、碳数8以上且13以下的脂肪族二羧酸单元,所述(d)层被配置于最内层,所述(c)层被配置于所述(a)层与所述(d)层之间,在与所述(c)层邻接的至少一侧配置所述(b)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管,其中,所述脂肪族聚酰胺(A)为选自由聚十一烷酰胺(聚酰胺11)、聚十二烷酰胺(聚酰胺12)、聚己二酰己二胺(聚酰胺66)、聚癸二酰己二胺(聚酰胺610)、聚十二烷二酰己二胺(聚酰胺612)、聚癸二酰癸二胺(聚酰胺1010)、聚十二烷二酰癸二胺(聚酰胺1012)和聚十二烷二酰十二胺(聚酰胺1212)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的均聚物、和/或使用多种形成这些聚酰胺的原料单体而得到的共聚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叠管,其中,所述聚酰胺6/66/12组合物(B2)中的聚酰胺

6/66/12中,相对于己酰胺单元、己二酰己二胺单元和十二烷酰胺单元的合计100质量%,己酰胺单元和己二酰己二胺单元的合计单元与十二烷酰胺单元的质量比为81质量%:19质量%以上且95质量%:5质量%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叠管,其中,所述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皂化物(C)的乙烯含量为15摩尔%以上且60摩尔%以下,皂化度为90摩尔%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叠管,其中,所述(a)层被配置于最外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叠管,其中,所述(d)层为进一步含有导电性填料的导电层,被配置于所述层叠管的最内层。

7.一种层叠管,其是具有(a)层、(b)层、(c)层、(d)层和(e)层且至少由5层形成的层叠管,所述(a)层包含脂肪族聚酰胺(A),

所述(b)层包含聚酰胺6组合物(B1)和/或聚酰胺6/66/12组合物(B2),所述(c)层包含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皂化物(C),

所述(d)层包含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或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2,

所述(e)层包含含氟系聚合物(E),所述含氟系聚合物(E)在分子链中导入了对氨基具有反应性的官能团,所述脂肪族聚酰胺(A)不含聚己酰胺(聚酰胺6)和聚(己酰胺/己二酰己二胺/十二烷酰胺)(聚酰胺6/66/12),所述聚酰胺6组合物(B1)含有聚己酰胺(聚酰胺6)50质量%以上且98质量%以下、增塑剂B3 1质量%以上且20质量%以下、以及按照ISO 178测定的弯曲弹性模量为500MPa以下的烯烃聚合物B4 1质量%以上且30质量%以下,所述聚酰胺6/66/12组合物(B2)含有聚酰胺混合物50质量%以上且98质量%以下、增塑剂B3 1质量%以上且20质量%以下、以及按照ISO 178测定的弯曲弹性模量为500MPa以下的烯烃聚合物B4 1质量%以上且30质量%以下,所述聚酰胺混合物包含聚酰胺6/66/12和选自由聚癸二酰己二胺(聚酰胺610)、聚十二烷二酰己二胺(聚酰胺612)、聚癸二酰壬二胺(聚酰胺910)、聚十二烷二酰壬二胺(聚酰胺912)、聚癸二酰癸二胺(聚酰胺1010)、聚十二烷二酰癸二胺(聚酰胺1012)和聚十二烷二酰十二胺(聚酰胺1212)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聚酰胺,所述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包含半芳香族聚酰胺d1,所述半芳香族聚酰胺d1具有二胺单元和二羧酸单元,所述二胺单元包含相对于全部二胺单元为50摩尔%以上的、碳数9以上且13以下的脂肪族二胺单元,所述二羧酸单元包含相对于全部二羧酸单元为50摩尔%以上的对苯二甲酸单元和/或萘二甲酸单元,所述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2包含半芳香族聚酰胺d2,所述半芳香族聚酰胺d2具有二胺单元和二羧酸单元,所述二胺单元包含相对于全部二胺单元为50摩尔%以上的苯二甲胺单元和/或双(氨基甲基)萘单元,所述二羧酸单元包含相对于全部二羧酸单元为50摩尔%以上的、碳数8以上且13以下的脂肪族二羧酸单元,所述(e)层被配置于最内层,所述(c)层、以及所述(d)层被配置于所述(a)层和所述(e)层之间,在与所述(c)层邻接的至少一侧配置所述(b)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层叠管,其中,所述(a)层被配置于最外层。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层叠管,其中,所述(e)层为进一步含有导电性填料的导电层,被配置于所述层叠管的最内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2、7或8所述的层叠管,其通过共挤出成形法来制造。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层叠管,其通过共挤出成形法来制造。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层叠管,其通过共挤出成形法来制造。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层叠管,其通过共挤出成形法来制造。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层叠管,其通过共挤出成形法来制造。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层叠管,其通过共挤出成形法来制造。

16.根据权利要求1、2、7或8所述的层叠管,其被用作燃料管。

1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层叠管,其被用作燃料管。

1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层叠管,其被用作燃料管。

1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层叠管,其被用作燃料管。

2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层叠管,其被用作燃料管。

2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层叠管,其被用作燃料管。

22.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管的制造方法,其包括进行共挤出成形。

23.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管的作为燃料管的用途。

说明书 :

层叠管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层叠管。

背景技术

[0002] 对于汽车配管用管而言,一直以来出于因道路的防冻剂而导致的生锈问题、防止全球变暖、节能化的要求,其主要原材料逐渐由金属替代成防锈性优异且质量轻的树脂。通常被用作配管用管的树脂可列举出聚酰胺系树脂、饱和聚酯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等,但在使用它们而得到的单层管的情况下,由于耐热性、耐化学试剂性等不充分,因此其可应用的范围有限。
[0003] 此外,从节省汽油的消耗、高性能化的观点出发,在汽车配管用管中输送共混有甲醇、乙醇等低沸点醇类、或者乙基叔丁基醚(ETBE)等醚类的含氧汽油等。进而,从防止环境污染的观点出发,实施了以下的严格气体排放规定,该规定包括防止穿过了配管用管分隔壁的挥发性烃等通过扩散而向大气中泄露。对于所述的严格规定,以往使用的单独应用聚酰胺系树脂、尤其是强度、韧性、耐化学试剂性、柔软性等优异的聚酰胺11或聚酰胺12而得到的单层管对前述化学溶液的抗透过性不充分,尤其是要求针对抗含醇汽油透过性的改良。
[0004] 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提出了配置有抗化学溶液透过性良好的树脂,例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皂化物(EVOH)、聚己二酰间苯二甲胺(聚酰胺MXD6)、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PBN)、聚苯硫醚(PPS)、聚偏二氟乙烯(PVDF)、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乙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EFEP)、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ECTFE)、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TFE/HFP、FEP)、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偏二氟乙烯共聚物(TFE/HFP/VDF、THV)、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偏二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TFE/HFP/VDF/PAVE)、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TFE/PAVE、PFA)、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TFE/HFP/PAVE)、三氟氯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四氟乙烯共聚物(CTFE/PAVE/TFE、CPT)的层叠管(例如参照美国专利第5554425号说明书等)。
[0005] 这些之中,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皂化物(EVOH)的抗化学溶液透过性、尤其是对汽油的抗透过性非常优异。例如,提出了由如下的层构成的燃料配管:由聚酰胺12形成的最外层、由改性聚烯烃形成的粘接层、由聚酰胺6形成的外层、由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皂化物(EVOH)形成的中间层、由聚酰胺6形成的最内层(例如参照日本特开平3-177683号公报)。然而,在该配管中使用聚酰胺6作为最内层时,对汽油被酸化而生成的酸性汽油的耐性(耐劣化燃料性)、对氯化钙的耐性(耐化学试剂性)差。此外,提出了由如下的层构成的层叠复合物:由聚酰胺12形成的最外层、由选自由聚酰胺6/12共聚物、聚酰胺12/6共聚物、聚酰胺
612、聚酰胺610、聚酰胺12与聚酰胺6与相容化剂的混合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形成的粘接层、由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皂化物(EVOH)形成的中间层、由聚酰胺6或聚酰胺12形成的最内层(例如参照日本特表2003-535717号公报、日本特开2003-021276号公报)。同样地,提出了由如下的层构成的层叠复合物:由聚酰胺12形成的最外层、由聚酰胺6与聚酰胺12与多胺/聚酰胺共聚物的混合物形成的粘接层、由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皂化物(EVOH)形成的中间层、由聚酰胺6或聚酰胺12形成的最内层(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2-210904号公报)。
该技术中,作为介于聚酰胺12与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皂化物这两者之间的粘接层,提出了特定组成比的聚酰胺共聚物、包含聚酰胺6和聚酰胺12和相溶化剂的混合物作为具有良好的层间粘接强度的材料。
[0006] 进而,提出了在内层配置有氟系树脂、在相对于其的外侧配置有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皂化物、且在外层配置有聚对苯二甲酰胺(PPA)的层叠管(例如参照美国专利2010-0035116号说明书)。
[0007] 现有技术文献
[0008] 专利文献
[0009]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5554425号说明书
[0010]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3-177683号公报
[0011] 专利文献3:日本特表2003-535717号公报
[0012]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3-021276号公报
[0013]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2-210904号公报
[0014] 专利文献6:美国专利2010-0035116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0015]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16] 然而,使用聚酰胺6作为最内层时,尚未解决耐劣化燃料性、耐氯化锌性、耐氯化钙性等差的课题。进而,将聚酰胺12用于燃料配管的最内层时,通过与含醇汽油等燃料接触而导致单体、低聚物等低分子量成分、添加剂、增塑剂等溶出至含醇汽油中,并在常温下析出。因而,担心汽车配管用管、过滤器、喷嘴等燃料配管内的堵塞。
[0017] 此外,前述层叠管中,在由脂肪族聚酰胺形成的层与由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皂化物(EVOH)形成的层之间形成有由聚酰胺6/12共聚物、聚酰胺12/6共聚物、聚酰胺612、聚酰胺610、聚酰胺12与聚酰胺6与相容化剂的混合物等形成的粘接层,初始的层间粘接性是充分的。另一方面,这些层叠管由于设计上的制约、碰撞时的变形吸收等,通常加工成在施加弯曲应力的状态下具有期望形状的管。此时,为了易于热加工,在构成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熔点以下的范围内将管加热,但是,若热处理后不具有充分的层间粘接性,则会产生插入接头时最内层剥离而导致配管堵塞的情况、最外层剥离而丧失耐压性、屈服强度等作为管的原有性能的问题。因此,针对热处理后的层间粘接性(层间粘接性的耐久性),存在改善的余地。
[0018] 进而,具有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皂化物(EVOH)的层叠管虽然对含低浓度醇的汽油的抗透过性能优异,但是,对含高浓度醇的汽油的抗透过性能不充分,因此期望进一步改善。作为用于解决它们的手段,在美国专利2010-0035116号说明书中提出了在内层配置有氟系树脂、在相对于其的外侧配置有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皂化物、且在外层配置有聚对苯二甲酰胺(PPA)的层叠管。然而,该文献中针对层间粘接性、低温耐冲击性之类的管的基本性能,没有具体技术数据的公开、技术启示。
[0019]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前述问题点,提供抗化学溶液透过性、层间粘接性及其耐久性、低温耐冲击性、耐劣化燃料性、以及耐单体、低聚物溶出性优异的层叠管。
[0020]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21]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前述问题点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具有含脂肪族聚酰胺(聚酰胺11、12等)的层、含聚酰胺6组合物、聚酰胺6/66/12组合物的层、含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皂化物的层、以及含具有特定结构的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的层的层叠管的抗化学溶液透过性、层间粘接性及其耐久性、低温耐冲击性、耐劣化燃料性、耐单体、低聚物溶出性等各特性优异。
[0022] 即,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是一种层叠管,其是具有(a)层、(b)层、(c)层和(d)层且至少由4层形成的层叠管,
[0023] 前述(a)层包含脂肪族聚酰胺(A),
[0024] 前述(b)层包含聚酰胺6组合物(B1)和/或聚酰胺6/66/12组合物(B2),
[0025] 前述(c)层包含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皂化物(C),
[0026] 前述(d)层包含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或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2),
[0027] 前述脂肪族聚酰胺(A)不含聚己酰胺(聚酰胺6)和聚(己酰胺/己二酰己二胺/十二烷酰胺)(聚酰胺6/66/12),
[0028] 前述聚酰胺6组合物(B1)含有聚己酰胺(聚酰胺6)50质量%以上且98质量%以下、增塑剂(B3)1质量%以上且20质量%以下、以及按照ISO 178测定的弯曲弹性模量为500MPa以下的烯烃聚合物(B4)1质量%以上且30质量%以下,
[0029] 前述聚酰胺6/66/12组合物(B2)含有聚酰胺混合物50质量%以上且98质量%以下、增塑剂(B3)1质量%以上且20质量%以下、以及按照ISO 178测定的弯曲弹性模量为500MPa以下的烯烃聚合物(B4)1质量%以上且30质量%以下,所述聚酰胺混合物包含聚酰胺6/66/12和选自由聚癸二酰己二胺(聚酰胺610)、聚十二烷二酰己二胺(聚酰胺612)、聚癸二酰壬二胺(聚酰胺910)、聚十二烷二酰壬二胺(聚酰胺912)、聚癸二酰癸二胺(聚酰胺
1010)、聚十二烷二酰癸二胺(聚酰胺1012)和聚十二烷二酰十二胺(聚酰胺1212)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聚酰胺,
[0030] 前述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包含半芳香族聚酰胺(d1),前述半芳香族聚酰胺(d1)具有二胺单元和二羧酸单元,所述二胺单元包含相对于全部二胺单元为50摩尔%以上的、碳数9以上且13以下的脂肪族二胺单元,所述二羧酸单元包含相对于全部二羧酸单元为50摩尔%以上的对苯二甲酸单元和/或萘二甲酸单元,前述半芳香族组合物(D2)包含半芳香族聚酰胺(d2),前述半芳香族聚酰胺(d2)具有二胺单元和二羧酸单元,所述二胺单元包含相对于全部二胺单元为50摩尔%以上的苯二甲胺单元和/或双(氨基甲基)萘单元,所述二羧酸单元包含相对于全部二羧酸单元为50摩尔%以上的、碳数8以上且13以下的脂肪族二羧酸单元。
[0031] 以下示出层叠管的优选方式。优选的方式可以将多种进行组合。
[0032] [1]一种层叠管,其中,脂肪族聚酰胺(A)为选自由聚十一烷酰胺(聚酰胺11)、聚十二烷酰胺(聚酰胺12)、聚己二酰己二胺(聚酰胺66)、聚癸二酰己二胺(聚酰胺610)、聚十二烷二酰己二胺(聚酰胺612)、聚癸二酰癸二胺(聚酰胺1010)、聚十二烷二酰癸二胺(聚酰胺1012)和聚十二烷二酰十二胺(聚酰胺1212)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的均聚物、和/或使用了多种形成这些聚酰胺的原料单体而得到的共聚物。
[0033] [2]一种层叠管,其中,聚酰胺6/66/12组合物(B2)中的聚酰胺6/66/12中,相对于己酰胺单元、己二酰己二胺单元和十二烷酰胺单元的合计100质量%,己酰胺单元和己二酰己二胺单元的合计单元与十二烷酰胺单元的质量比为81质量%:19质量%以上且95质量%:5质量%以下。
[0034] [3]一种层叠管,其中,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皂化物(C)的乙烯含量为15摩尔%以上且60摩尔%以下、皂化度为90摩尔%以上。
[0035] [4]一种层叠管,其中,(a)层被配置于最外层,(c)层被配置于(a)层与(d)层之间。
[0036] [5]一种层叠管,其中,在与(c)层邻接的至少一侧配置(b)层。
[0037] [6]一种层叠管,其中,在层叠管的最内层配置导电层,所述导电层包含含有导电性填料的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
[0038] [7]一种层叠管,其还具有(e)层,前述(e)层包含含氟系聚合物(E),所述含氟系聚合物(E)在分子链中导入了对氨基具有反应性的官能团。
[0039] [8]一种层叠管,其中,(a)层被配置于最外层,(c)层和(d)层被配置于(a)层与(e)层之间。
[0040] [9]一种层叠管,其中,在层叠管的最内层配置导电层,所述导电层包含含有导电性填料的含氟系聚合物组合物。
[0041] [10]一种层叠管,其通过共挤出成形法来制造。
[0042] [11]一种层叠管,其被用作燃料管。
[0043] 发明的效果
[0044]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抗化学溶液透过性、层间粘接性及其耐久性、低温耐冲击性、耐劣化燃料性、以及耐单体、低聚物溶出性优异的层叠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本说明书中,在组合物中存在多种与各成分相符的物质时,组合物中的各成分的量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是指组合物中存在的该多种物质的总量。
[0046] 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层叠管通过具有包含脂肪族聚酰胺的层、包含聚酰胺6组合物、聚酰胺6/66/12组合物的层、包含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皂化物的层、以及包含具有特定结构的半芳香族聚酰胺的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的层,从而兼顾层间粘接性和抗化学溶液透过性,且低温耐冲击性、耐劣化燃料性、耐单体、低聚物溶出性等各特性优异。尤其是,能够抑制从管的分隔壁透过而蒸散的醇混合烃,并满足严格的环境规定,因此适合作为燃料管。进而,在长时间接触/浸渍于燃料后、热处理后等,层间粘接力的降低少,层间粘接性的耐久性优异。因而,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层叠管能够在所有环境下使用,且可靠性高,其利用价值极大。
[0047] 1.(a)层
[0048] 层叠管的(a)层包含脂肪族聚酰胺(A)。
[0049] [脂肪族聚酰胺(A)]
[0050] 脂肪族聚酰胺(A)在主链中具有酰胺键(-CONH-),通过以属于脂肪族聚酰胺结构单元的内酰胺、氨基羧酸、或者脂肪族二胺与脂肪族二羧酸作为原料,利用熔融聚合、溶液聚合、固相聚合等公知的方法进行聚合或共聚来获得。但是,脂肪族聚酰胺(A)不含聚己酰胺(聚酰胺6)和聚(己酰胺/己二酰己二胺/十二烷酰胺)(聚酰胺6/66/12)。
[0051] 作为内酰胺,可列举出庚内酰胺、十一内酰胺、十二内酰胺、α-吡咯烷酮、α-哌啶酮等。作为氨基羧酸,可列举出7-氨基庚酸、9-氨基壬酸、11-氨基十一烷酸、12-氨基十二烷酸等。它们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
[0052] 作为脂肪族二胺,可列举出1,2-乙二胺、1,3-丙二胺、1,4-丁二胺、1,5-戊二胺、1,6-己二胺、1,7-庚二胺、1,8-辛二胺、1,9-壬二胺、1,10-癸二胺、1,11-十一烷二胺、1,12-十二烷二胺、1,13-十三烷二胺、1,14-十四烷二胺、1,15-十五烷二胺、1,16-十六烷二胺、1,
17-十七烷二胺、1,18-十八烷二胺、1,19-十九烷二胺、1,20-二十烷二胺、2-甲基-1,5-戊二胺、3-甲基-1,5-戊二胺、2-甲基-1,8-辛二胺、2,2,4-三甲基-1,6-己二胺、2,4,4-三甲基-
1,6-己二胺、5-甲基-1,9-壬二胺等。它们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
[0053] 作为脂肪族二羧酸,可列举出乙二酸、丙二酸、丁二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十一烷二酸、十二烷二酸、十三烷二酸、十四烷二酸、十五烷二酸、十六烷二酸、十八烷二酸、二十烷二酸等。它们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
[0054] 作为脂肪族聚酰胺(A),可列举出聚十一烷酰胺(聚酰胺11)、聚十二烷酰胺(聚酰胺12)、聚己二酰乙二胺(聚酰胺26)、聚丁二酰丁二胺(聚酰胺44)、聚戊二酰丁二胺(聚酰胺45)、聚己二酰丁二胺(聚酰胺46)、聚辛二酰丁二胺(聚酰胺48)、聚壬二酰丁二胺(聚酰胺
49)、聚癸二酰丁二胺(聚酰胺410)、聚十二烷二酰丁二胺(聚酰胺412)、聚丁二酰戊二胺(聚酰胺54)、聚戊二酰戊二胺(聚酰胺55)、聚己二酰戊二胺(聚酰胺56)、聚辛二酰戊二胺(聚酰胺58)、聚壬二酰戊二胺(聚酰胺59)、聚癸二酰戊二胺(聚酰胺510)、聚十二烷二酰戊二胺(聚酰胺512)、聚丁二酰己二胺(聚酰胺64)、聚戊二酰己二胺(聚酰胺65)、聚己二酰己二胺(聚酰胺66)、聚辛二酰己二胺(聚酰胺68)、聚壬二酰己二胺(聚酰胺69)、聚癸二酰己二胺(聚酰胺610)、聚十二烷二酰己二胺(聚酰胺612)、聚十四烷二酰己二胺(聚酰胺614)、聚十六烷二酰己二胺(聚酰胺616)、聚十八烷二酰己二胺(聚酰胺618)、聚己二酰壬二胺(聚酰胺
96)、聚辛二酰壬二胺(聚酰胺98)、聚壬二酰壬二胺(聚酰胺99)、聚癸二酰壬二胺(聚酰胺
910)、聚十二烷二酰壬二胺(聚酰胺912)、聚己二酰癸二胺(聚酰胺106)、聚辛二酰癸二胺(聚酰胺108)、聚壬二酰癸二胺(聚酰胺109)、聚癸二酰癸二胺(聚酰胺1010)、聚十二烷二酰癸二胺(聚酰胺1012)、聚己二酰十二烷二胺(聚酰胺126)、聚辛二酰十二烷二胺(聚酰胺
128)、聚壬二酰十二烷二胺(聚酰胺129)、聚癸二酰十二烷二胺(聚酰胺1210)、聚十二烷二酰十二胺(聚酰胺1212)等均聚物、使用了多种形成这些聚酰胺的原料单体而得到的共聚物等。
[0055] 这些之中,从充分确保所得层叠管的机械特性、耐热性等各物性,经济性、获取容易度的观点出发,优选为选自由聚十一烷酰胺(聚酰胺11)、聚十二烷酰胺(聚酰胺12)、聚己二酰己二胺(聚酰胺66)、聚癸二酰己二胺(聚酰胺610)、聚十二烷二酰己二胺(聚酰胺612)、聚癸二酰癸二胺(聚酰胺1010)、聚十二烷二酰癸二胺(聚酰胺1012)和聚十二烷二酰十二胺(聚酰胺1212)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的均聚物、和/或使用了多种形成这些聚酰胺的原料单体而得到的共聚物。
[0056] 作为脂肪族聚酰胺(A)的制造装置,可列举出批次式反应釜、单槽式~多槽式的连续反应装置、管状连续反应装置、单螺杆型混炼挤出机、双螺杆型混炼挤出机等混炼反应挤出机等公知的聚酰胺制造装置。作为聚合方法,可以使用熔融聚合、溶液聚合、固相聚合等公知的方法,重复进行常压、减压、加压操作来进行聚合。这些聚合方法可以单独使用或者适当组合使用。
[0057] 此外,从确保所得层叠管的机械性质、且使熔融时的粘度为适当范围来确保层叠管的理想成形性的观点出发,按照JIS K-6920在96%硫酸、聚合物浓度为1%、25℃的条件下测定的脂肪族聚酰胺(A)的相对粘度优选为1.5以上且5.0以下、更优选为2.0以上且4.5以下。
[0058] 关于脂肪族聚酰胺(A),将平均1g该聚酰胺的末端氨基浓度记作[A](μeq/g)、将末端羧基浓度记作[B](μeq/g)时,从充分确保层叠管的层间粘接性及其耐久性的观点出发,优选满足[A]>[B]+5,更优选为[A]>[B]+10,进一步优选为[A]>[B]+15(以下,有时称为末端改性脂肪族聚酰胺)。进而,从聚酰胺的熔融稳定性、抑制凝胶状物产生的观点出发,优选为[A]>20,更优选为30<[A]<120。
[0059] 需要说明的是,末端氨基浓度[A](μeq/g)可以通过将该聚酰胺溶解于苯酚/甲醇混合溶液并用0.05N的盐酸进行滴定来测定。末端羧基浓度[B](μeq/g)可以通过将该聚酰胺溶解于苄醇并用0.05N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滴定来测定。
[0060] 末端改性脂肪族聚酰胺通过将前述聚酰胺原料在胺类的存在下利用熔融聚合、溶液聚合、固相聚合等公知的方法进行聚合或共聚来制造。或者,在聚合后通过在胺类的存在下进行熔融混炼来制造。像这样,胺类可以在聚合时的任意阶段、或者聚合后、熔融混炼时的任意阶段进行添加,但考虑到层叠管的层间粘接性时,优选在聚合时的阶段进行添加。
[0061] 作为上述胺类,可列举出单胺、二胺、三胺、多胺。此外,除了胺类之外,在不偏离上述末端基团浓度条件的范围的情况下,根据需要可以添加单羧酸、二羧酸、三羧酸等羧酸类。这些胺类、羧酸类可以同时添加,也可以分别添加。此外,下述例示的胺类、羧酸类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
[0062] 作为要添加的单胺的具体例,可列举出甲胺、乙胺、丙胺、丁胺、戊胺、己胺、庚胺、辛胺、2-乙基己胺、壬胺、癸胺、十一烷基胺、十二烷基胺、十三烷基胺、十四烷基胺、十五烷基胺、十六烷基胺、十八烷基胺、十八碳烯胺、二十烷基胺、二十二烷基胺等脂肪族单胺;环己胺、甲基环己胺等脂环式单胺;苄胺、β-苯基甲胺等芳香族单胺;N,N-二甲胺、N,N-二乙胺、N,N-二丙胺、N,N-二丁胺、N,N-二己胺、N,N-二辛胺等对称仲胺;N-甲基-N-乙胺、N-甲基-N-丁胺、N-甲基-N-十二烷基胺、N-甲基-N-十八烷基胺、N-乙基-N-十六烷基胺、N-乙基-N-十八烷基胺、N-丙基-N-十六烷基胺、N-丙基-N-苄基胺等混合仲胺。它们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
[0063] 作为所添加的二胺的具体例,可列举出1,2-乙二胺、1,3-丙二胺、1,4-丁二胺、1,5-戊二胺、1,6-己二胺、1,7-庚二胺、1,8-辛二胺、1,9-壬二胺、1,10-癸二胺、1,11-十一烷二胺、1,12-十二烷二胺、1,13-十三烷二胺、1,14-十四烷二胺、1,15-十五烷二胺、1,16-十六烷二胺、1,17-十七烷二胺、1,18-十八烷二胺、2-甲基-1,5-戊二胺、3-甲基-1,5-戊二胺、
2-甲基-1,8-辛二胺、2,2,4-三甲基-1,6-己二胺、2,4,4-三甲基-1,6-己二胺、5-甲基-1,9-壬二胺等脂肪族二胺;1,3-双(氨基甲基)环己烷、1,4-双(氨基甲基)环己烷、双(4-氨基环己基)甲烷、2,2-双(4-氨基环己基)丙烷、双(3-甲基-4-氨基环己基)甲烷、2,2-双(3-甲基-
4-氨基环己基)丙烷、5-氨基-2,2,4-三甲基-1-环戊烷甲胺、5-氨基-1,3,3-三甲基环己烷甲胺、双(氨基丙基)哌嗪、双(氨基乙基)哌嗪、2,5-双(氨基甲基)降冰片烷、2,6-双(氨基甲基)降冰片烷、3,8-双(氨基甲基)三环癸烷、4,9-双(氨基甲基)三环癸烷等脂环式二胺;间苯二甲胺、对苯二甲胺等芳香族二胺。它们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
[0064] 作为要添加的三胺的具体例,可列举出1,2,3-三氨基丙烷、1,2,3-三氨基-2-甲基丙烷、1,2,4-三氨基丁烷、1,2,3,4-四氨基丁烷、1,3,5-三氨基环己烷、1,2,4-三氨基环己烷、1,2,3-三氨基环己烷、1,2,4,5-四氨基环己烷、1,3,5-三氨基苯、1,2,4-三氨基苯、1,2,3-三氨基苯、1,2,4,5-四氨基苯、1,2,4-三氨基萘、2,5,7-三氨基萘、2,4,6-三氨基吡啶、1,
2,7,8-四氨基萘等、1,4,5,8-四氨基萘。它们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
[0065] 所添加的多胺只要是具有多个伯氨基(-NH2)和/或仲氨基(-NH-)的化合物即可,例如可列举出聚亚烷基亚胺、聚亚烷基多胺、聚乙烯胺、聚烯丙胺等。具备活性氢的氨基是多胺的反应点。
[0066] 聚亚烷基亚胺通过使亚乙基亚胺、亚丙基亚胺等亚烷基烯基亚胺进行离子聚合的方法、或者使烷基噁唑啉聚合后使该聚合物部分水解或完全水解的方法等来制造。作为聚亚烷基多胺,可列举出例如二亚乙基三胺、三亚乙基四胺、五亚乙基六胺、或者乙二胺与多官能化合物的反应物等。聚乙烯胺例如通过使N-乙烯基甲酰胺聚合而制成聚(N-乙烯基甲酰胺)后,用盐酸等酸使该聚合物部分水解或完全水解来获得。聚烯丙胺一般通过使烯丙胺单体的盐酸盐聚合后去除盐酸来获得。它们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这些之中,优选为聚亚烷基亚胺。
[0067] 作为聚亚烷基亚胺,可列举出将亚乙基亚胺、亚丙基亚胺、1,2-亚丁基亚胺、2,3-亚丁基亚胺、1,1-二甲基亚乙基亚胺等碳数为2以上且8以下的亚烷基亚胺中的1种或2种以上通过常法进行聚合而得到的均聚物、共聚物。这些之中,更优选为聚亚乙基亚胺。聚亚烷基亚胺可以是以亚烷基亚胺作为原料并使其开环聚合而得到的包含伯胺、仲胺和叔胺的支链型聚亚烷基亚胺、或者以烷基噁唑啉作为原料并使其聚合而得到的仅包含伯胺和仲胺的直链型聚亚烷基亚胺、交联成三维状的结构中的任意者。进而,可以包含乙二胺、丙二胺、二亚乙基三胺、三亚乙基四胺、四亚乙基五胺、二亚丙基三胺、三亚丙基四胺、二(六亚甲基)三胺、氨基丙基乙二胺、双氨基丙基乙二胺等。关于聚亚烷基亚胺,通常由于所包含的氮原子上的活性氢原子的反应性,除了具有叔氨基之外,还具有带活性氢原子的伯氨基、仲氨基(亚氨基)。
[0068] 聚亚烷基亚胺中的氮原子数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4以上且3,000以下、更优选为8以上且1,5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1以上且500以下。此外,聚亚烷基亚胺的数均分子量优选为100以上且20,000以下、更优选为200以上且10,0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0以上且8,000以下。
[0069] 另一方面,作为所添加的羧酸类,可列举出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己酸、庚酸、辛酸、癸酸、壬酸、十一烷酸、月桂酸、十三烷酸、肉豆蔻酸、肉豆寇烯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酸、山嵛酸、芥酸等脂肪族单羧酸;环己烷羧酸、甲基环己烷羧酸等脂环式单羧酸;苯甲酸、甲苯甲酸、乙基苯甲酸、苯基乙酸等芳香族单羧酸;丙二酸、丁二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十一烷二酸、十二烷二酸、十六烷二酸、十六碳烯二酸、十八烷二酸、十八碳烯二酸、二十烷二酸、二十碳烯二酸、二十二烷二酸、二甘醇酸、2,2,4-三甲基己二酸、2,4,4-三甲基己二酸等脂肪族二羧酸;1,3-环己烷二羧酸、1,4-环己烷二羧酸、降冰片烷二羧酸等脂环式二羧酸;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间亚二甲苯基二羧酸、对亚二甲苯基二羧酸、1,4-萘二甲酸、2,6-萘二甲酸、2,7-萘二甲酸等芳香族二羧酸;1,2,4-丁烷三羧酸、1,3,5-戊烷三羧酸、1,2,6-己烷三羧酸、1,3,6-己烷三羧酸、1,3,
5-环己烷三羧酸、均苯三酸等三羧酸。它们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
[0070] 所添加的胺类的用量考虑想要制造的末端改性脂肪族聚酰胺的末端氨基浓度、末端羧基浓度和相对粘度,通过公知的方法适当确定。通常,从获得充分的反应性、容易制造具有期望粘度的聚酰胺的观点出发,相对于聚酰胺原料1摩尔(构成重复单元的单体或单体单元1摩尔),胺类的添加量优选为0.5meq/摩尔以上且20meq/摩尔以下、更优选为1meq/摩尔以上且10meq/摩尔以下(关于氨基的当量(eq),将与羧基以1:1发生反应而形成酰胺基的氨基量记作1当量)。
[0071] 对于末端改性脂肪族聚酰胺而言,在上述例示的胺类之中,为了满足末端基团浓度的条件,优选在聚合时添加二胺和/或多胺,从抑制凝胶产生的观点出发,更优选为选自由脂肪族二胺、脂环式二胺和聚亚烷基亚胺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
[0072] 此外,在满足上述末端基团浓度的情况下,末端改性脂肪族聚酰胺可以是末端基团浓度不同的两种以上聚酰胺的混合物。此时,聚酰胺混合物的末端氨基浓度、末端羧基浓度根据构成混合物的聚酰胺的末端氨基浓度、末端羧基浓度及其配混比例来确定。
[0073] 为了改善脂肪族聚酰胺(A)的柔软性,优选添加后述聚酰胺6组合物(B1)、聚酰胺6/66/12组合物(B2)中记载的增塑剂。
[0074] 从充分确保层叠管的柔软性、低温耐冲击性的观点出发,增塑剂的含量相对于脂肪族聚酰胺(A)100质量份优选为1质量份以上且3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2质量份以上且20质量份以下。
[0075] 此外,为了改善脂肪族聚酰胺(A)的低温耐冲击性,优选添加冲击改良材料,尤其是,更优选添加后述聚酰胺6组合物(B1)、聚酰胺6/66/12组合物(B2)中记载的、按照ISO 178测定的弯曲弹性模量为500MPa以下的烯烃聚合物。若弯曲弹性模量超过该值,则冲击改良效果有时不充分。
[0076] 从充分确保层叠管的机械强度、低温耐冲击性的观点出发,冲击改良材料的含量相对于脂肪族聚酰胺(A)100质量份优选为1质量份以上且35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3质量份以上且25质量份以下。
[0077] 脂肪族聚酰胺(A)可以是前述均聚物的混合物、前述共聚物的混合物、均聚物与共聚物的混合物,或者,也可以是与其它聚酰胺系树脂或其它热塑性树脂的混合物。混合物中的脂肪族聚酰胺(A)的含量优选为6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80质量%以上。
[0078] 作为其它聚酰胺系树脂,可列举出聚己二酰间苯二甲胺(聚酰胺MXD6)、聚对苯二甲酰间苯二甲胺(聚酰胺MXDT)、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甲胺(聚酰胺MXDI)、聚六氢对苯二甲酰间苯二甲胺(聚酰胺MXDT(H))、聚萘二甲酰间苯二甲胺(聚酰胺MXDN)、聚己二酰对苯二甲胺(聚酰胺PXD6)、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甲胺(聚酰胺PXDT)、聚间苯二甲酰对苯二甲胺(聚酰胺PXDI)、聚六氢对苯二甲酰对苯二甲胺(聚酰胺PXDT(H))、聚萘二甲酰对苯二甲胺(聚酰胺PXDN)、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聚间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IA)、聚对苯二甲酰间苯二胺(PMTA)、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PMIA)、聚(己二酰2,6-萘二甲胺)(聚酰胺2,6-BAN6)、聚(对苯二甲酰2,6-萘二甲胺)(聚酰胺2,6-BANT)、聚(间苯二甲酰2,6-萘二甲胺)(聚酰胺2,6-BANI)、聚(六氢对苯二甲酰2,6-萘二甲胺)(聚酰胺2,6-BANT(H))、聚(萘二甲酰2,6-萘二甲胺)(聚酰胺2,6-BANN)、聚(己二酰1,3-环己烷二甲胺)(聚酰胺1,3-BAC6)、聚(辛二酰
1,3-环己烷二甲胺(聚酰胺1,3-BAC8)、聚(壬二酰1,3-环己烷二甲胺)(聚酰胺1,3-BAC9)、聚(癸二酰1,3-环己烷二甲胺)(聚酰胺1,3-BAC10)、聚(十二烷二酰1,3-环己烷二甲胺)(聚酰胺1,3-BAC12)、聚(对苯二甲酰1,3-环己烷二甲胺)(聚酰胺1,3-BACT)、聚(间苯二甲酰1,
3-环己烷二甲胺)(聚酰胺1,3-BACI)、聚(六氢对苯二甲酰1,3-环己烷二甲胺)(聚酰胺1,3-BACT(H))、聚(萘二甲酰1,3-环己烷二甲胺)(聚酰胺1,3-BACN)、聚(1,4-己二酰环己烷二甲胺)(聚酰胺1,4-BAC6)、聚(辛二酰1,4-环己烷二甲胺)(聚酰胺1,4-BAC8)、聚(壬二酰1,4-环己烷二甲胺)(聚酰胺1,4-BAC9)、聚(癸二酰1,4-环己烷二甲胺)(聚酰胺1,4-BAC10)、聚(十二烷二酰1,4-环己烷二甲胺)(聚酰胺1,4-BAC12)、聚(对苯二甲酰1,4-环己烷二甲胺)(聚酰胺1,4-BACT)、聚(间苯二甲酰1,4-环己烷二甲胺)(聚酰胺1,4-BACI)、聚(六氢对苯二甲酰1,4-环己烷二甲胺)(聚酰胺1,4-BACT(H))、聚(萘二甲酰1,4-环己烷二甲胺)(聚酰胺
1,4-BACN)、聚(己二酰4,4’-亚甲基双环己二胺)(聚酰胺PACM6)、聚(辛二酰4,4’-亚甲基双环己二胺)(聚酰胺PACM8)、聚(壬二酰4,4’-亚甲基双环己二胺)(聚酰胺PACM9)、聚(癸二酰
4,4’-亚甲基双环己二胺)(聚酰胺PACM10)、聚(十二烷二酰4,4’-亚甲基双环己二胺)(聚酰胺PACM12)、聚(十四烷二酰4,4’-亚甲基双环己二胺)(聚酰胺PACM14)、聚(十六烷二酰4,
4’-亚甲基双环己二胺)(聚酰胺PACM16)、聚(十八烷二酰4,4’-亚甲基双环己二胺)(聚酰胺PACM18)、聚(对苯二甲酰4,4’-亚甲基双环己二胺)(聚酰胺PACMT)、聚(间苯二甲酰4,4’-亚甲基双环己二胺)(聚酰胺PACMI)、聚(六氢对苯二甲酰4,4’-亚甲基双环己二胺)(聚酰胺PACMT(H))、聚(萘二甲酰4,4’-亚甲基双环己二胺)(聚酰胺PACMN)、聚(己二酰4,4’-亚甲基双(2-甲基环己二胺))(聚酰胺MACM6)、聚(辛二酰4,4’-亚甲基双(2-甲基环己二胺))(聚酰胺MACM8)、聚(壬二酰4,4’-亚甲基双(2-甲基环己二胺))(聚酰胺MACM9)、聚(癸二酰4,4’-亚甲基双(2-甲基环己二胺))(聚酰胺MACM10)、聚(十二烷二酰4,4’-亚甲基双(2-甲基环己二胺))(聚酰胺MACM12)、聚(十四烷二酰4,4’-亚甲基双(2-甲基环己二胺))(聚酰胺MACM14)、聚(十六烷二酰4,4’-亚甲基双(2-甲基环己二胺))(聚酰胺MACM16)、聚(十八烷二酰4,4’-亚甲基双(2-甲基环己二胺))(聚酰胺MACM18)、聚(对苯二甲酰4,4’-亚甲基双(2-甲基环己二胺))(聚酰胺MACMT)、聚(间苯二甲酰4,4’-亚甲基双(2-甲基环己二胺))(聚酰胺MACMI)、聚(六氢对苯二甲酰4,4’-亚甲基双(2-甲基环己二胺))(聚酰胺MACMT(H))、聚(萘二甲酰4,4’-亚甲基双(2-甲基环己二胺))(聚酰胺MACMN)、聚(己二酰4,4’-亚丙基双环己二胺)(聚酰胺PACP6)、聚(辛二酰4,4’-亚丙基双环己二胺)(聚酰胺PACP8)、聚(壬二酰4,
4’-亚丙基双环己二胺)(聚酰胺PACP9)、聚(癸二酰4,4’-亚丙基双环己二胺)(聚酰胺PACP10)、聚(十二烷二酰4,4’-亚丙基双环己二胺)(聚酰胺PACP12)、聚(十四烷二酰4,4’-亚丙基双环己二胺)(聚酰胺PACP14)、聚(十六烷二酰4,4’-亚丙基双环己二胺)(聚酰胺PACP16)、聚(十八烷二酰4,4’-亚丙基双环己二胺)(聚酰胺PACP18)、聚(对苯二甲酰4,4’-亚丙基双环己二胺)(聚酰胺PACPT)、聚(间苯二甲酰4,4’-亚丙基双环己二胺)(聚酰胺PACPI)、聚(六氢对苯二甲酰4,4’-亚丙基双环己二胺)(聚酰胺PACPT(H))、聚(萘二甲酰4,
4’-亚丙基双环己二胺)(聚酰胺PACPN)、聚己二酰异佛尔酮二胺(聚酰胺IPD6)、聚辛二酰异佛尔酮二胺(聚酰胺IPD8)、聚壬二酰异佛尔酮二胺(聚酰胺IPD9)、聚癸二酰异佛尔酮二胺(聚酰胺IPD10)、聚十二烷二酰异佛尔酮二胺(聚酰胺IPD12)、聚对苯二甲酰异佛尔酮二胺(聚酰胺IPDT)、聚间苯二甲酰异佛尔酮二胺(聚酰胺IPDI)、聚六氢对苯二甲酰异佛尔酮二胺(聚酰胺IPDT(H))、聚萘二甲酰异佛尔酮二胺(聚酰胺IPDN)、聚对苯二甲酰丁二胺(聚酰胺4T)、聚间苯二甲酰丁二胺(聚酰胺4I)、聚六氢对苯二甲酰丁二胺(聚酰胺4T(H))、聚萘二甲酰丁二胺(聚酰胺4N)、聚对苯二甲酰戊二胺(聚酰胺5T)、聚间苯二甲酰戊二胺(聚酰胺
5I)、聚六氢对苯二甲酰戊二胺(聚酰胺5T(H))、聚萘二甲酰戊二胺(聚酰胺5N)、聚对苯二甲酰己二胺(聚酰胺6T)、聚间苯二甲酰己二胺(聚酰胺6I)、聚六氢对苯二甲酰己二胺(聚酰胺
6T(H))、聚萘二甲酰己二胺(聚酰胺6N)、聚(对苯二甲酰2-甲基戊二胺)(聚酰胺M5T)、聚(间苯二甲酰2-甲基戊二胺)(聚酰胺M5I)、聚(六氢对苯二甲酰2-甲基戊二胺)(聚酰胺M5T(H))、聚(萘二甲酰2-甲基戊二胺(聚酰胺M5N)、聚六氢对苯二甲酰壬二胺(聚酰胺9T(H))、聚(六氢对苯二甲酰2-甲基辛二胺)(聚酰胺M8T(H))、聚间苯二甲酰三甲基己二胺(聚酰胺TMHI)、聚六氢对苯二甲酰三甲基己二胺(聚酰胺TMHT(H))、聚间苯二甲酰癸二胺(聚酰胺
10I)、聚六氢对苯二甲酰癸二胺(聚酰胺10T(H))、聚间苯二甲酰十一烷二胺(聚酰胺11I)、聚六氢对苯二甲酰十一烷二胺(聚酰胺11T(H))、聚间苯二甲酰十二烷二胺(聚酰胺12I)、聚六氢对苯二甲酰十二烷二胺(聚酰胺12T(H))、使用了多种这些聚酰胺的原料单体而得到的共聚物等。它们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
[0079] 此外,作为所混合的其它热塑性树脂,可列举出高密度聚乙烯(HDPE)、中密度聚乙烯(M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聚丙烯(PP)、聚丁烯(PB)、聚甲基戊烯(TPX)、乙烯/丙烯共聚物(EPR)、乙烯/丁烯共聚物(EBR)、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EMAA)、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EMA)、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EMMA)、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EEA)等聚烯烃系树脂;聚苯乙烯(PS)、间同立构聚苯乙烯(SPS)、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MS)、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MBS)、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SBR)、苯乙烯/异戊二烯共聚物(SIR)、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共聚物(SIBR)、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BS)、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IS)、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SEBS)、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SEPS)等聚苯乙烯系树脂;含有羧基及其盐、酸酐基、环氧基等官能团的上述聚烯烃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I)、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聚物(PET/PEI)、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聚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醇酯(PC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PBN)、聚芳酯(PAR)、液晶聚酯(LCP)、聚乳酸(PLA)、聚二醇酸(PGA)等聚酯系树脂;聚缩醛(POM)、聚苯醚(PPO)等聚醚系树脂;聚砜(PSU)、聚醚砜(PESU)、聚苯砜(PPSU)等聚砜系树脂;聚苯硫醚(PPS)、聚硫醚砜(PTES)等聚硫醚系树脂;聚酮(PK)、聚醚酮(PEK)、聚醚醚酮(PEEK)、聚醚酮酮(PEKK)、聚醚醚醚酮(PEEEK)、聚醚醚酮酮(PEEKK)、聚醚酮酮酮(PEKKK)、聚醚酮醚酮酮(PEKEKK)等聚酮系树脂;聚丙烯腈(PAN)、聚甲基丙烯腈、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甲基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NBR)等聚腈系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甲基丙烯酸乙酯(PEMA)等聚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聚乙烯醇(PVA)、聚偏二氯乙烯(PVDC)、聚氯乙烯(PVC)、氯乙烯/偏二氯乙烯共聚物、偏二氯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等聚乙烯基系树脂;乙酸纤维素、丁酸纤维素等纤维素系树脂;聚碳酸酯(PC)等聚碳酸酯系树脂;热塑性聚酰亚胺(TPI)、聚醚酰亚胺、聚酯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PAI)、聚酯酰胺酰亚胺等聚酰亚胺系树脂;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聚酰胺弹性体、聚氨酯弹性体、聚酯弹性体等,根据情况,可列举出聚偏二氟乙烯(PVDF)、聚氟化乙烯酯(PVF)、聚四氟乙烯(PTFE)、聚氯氟乙烯(PCTFE)、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ETFE)、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ECTFE)、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FEP)、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偏二氟乙烯共聚物(THV)、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偏二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三氟氯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四氟乙烯共聚物(CPT)等氟系树脂。它们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
[0080] 进而,根据需要,可以向脂肪族聚酰胺(A)中添加抗氧化剂、热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化剂、润滑剂、无机填充材料、抗静电剂、阻燃剂、结晶促进剂、着色剂等。
[0081] 2.(b)层
[0082] 层叠管的(b)层包含聚酰胺6组合物(B1)和/或聚酰胺6/66/12组合物(B2)。
[0083] [聚酰胺6组合物(B1)、聚酰胺6/66/12组合物(B2)]
[0084] 聚酰胺6组合物(B1)含有聚己酰胺(聚酰胺6)50质量%以上且98质量%以下、增塑剂(B3)1质量%以上且20质量%以下、以及按照ISO 178测定的弯曲弹性模量为500MPa以下的烯烃聚合物(B4)1质量%以上且30质量%以下(以下有时称为聚酰胺6组合物(B1))。
[0085] 聚己酰胺(聚酰胺6)是在主链中具有酰胺键(-CONH-)且具有下式(-CO-(CH2)6-NH-)n所示的己酰胺单元的聚酰胺(以下有时称为聚酰胺6)。
[0086] 聚酰胺6/66/12组合物(B2)含有聚酰胺混合物50质量%以上且98质量%以下、增塑剂(B3)1质量%以上且20质量%以下、以及按照ISO 178测定的弯曲弹性模量为500MPa以下的烯烃聚合物(B4)1质量%以上且30质量%以下,所述聚酰胺混合物包含聚(己酰胺/己二酰己二胺/十二烷酰胺)(聚酰胺6/66/12)和选自由聚癸二酰己二胺(聚酰胺610)、聚十二烷二酰己二胺(聚酰胺612)、聚癸二酰壬二胺(聚酰胺910)、聚十二烷二酰壬二胺(聚酰胺912)、聚癸二酰癸二胺(聚酰胺1010)、聚十二烷二酰癸二胺(聚酰胺1012)和聚十二烷二酰十二胺(聚酰胺1212)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聚酰胺(以下,有时称为聚酰胺6/66/12组合物(B2))。
[0087] 聚(己酰胺/己二酰己二胺/十二烷酰胺)(聚酰胺6/66/12)是在主链中具有酰胺键(-CONH-)且具有下式(-CO-(CH2)6-NH-)n所示的己酰胺单元、下式(-NH-(CH2)6-NH-CO-(CH2)4-CO-)n所示的己二酰己二胺单元、以及下式(-CO-(CH2)11-NH-)n所示的十二烷酰胺单元的聚酰胺共聚物(以下有时称为聚酰胺6/66/12)。聚酰胺6/66/12可通过使6-氨基己酸和/或己内酰胺与六亚甲基二胺与己二酸的盐、以及12-氨基十二烷酸和/或十二内酰胺共聚而得到。
[0088] 对于聚酰胺6/66/12而言,从充分确保层叠管的层间粘接性及其耐久性的观点出发,相对于己酰胺单元、己二酰己二胺单元和十二烷酰胺单元的合计100质量%,己酰胺单元和己二酰己二胺单元的合计单元与十二烷酰胺单元的质量比优选为81质量%:19质量%以上且95质量%: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83质量%:17质量%以上且92质量%:8质量%以下。
[0089] 对于聚酰胺6/66/12而言,从充分确保层叠管的耐热性、与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皂化物(C)进行共挤出时的成形稳定性的观点出发,相对于己酰胺单元和己二酰己二胺单元的合计100质量%,己酰胺单元与己二酰己二胺单元的质量比优选为80质量%:20质量%以上且95质量%: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82质量%:18质量%以上且93质量%:7质量%以下。
[0090] 聚酰胺6/66/12组合物(B2)含有:包含聚酰胺6/66/12和选自由聚癸二酰己二胺(聚酰胺610)、聚十二烷二酰己二胺(聚酰胺612)、聚癸二酰壬二胺(聚酰胺910)、聚十二烷二酰壬二胺(聚酰胺912)、聚癸二酰癸二胺(聚酰胺1010)、聚十二烷二酰癸二胺(聚酰胺1012)和聚十二烷二酰十二胺(聚酰胺1212)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聚酰胺的聚酰胺混合物(以下有时称为聚酰胺混合物)。
[0091] 聚癸二酰己二胺(聚酰胺610)、聚十二烷二酰己二胺(聚酰胺612)、聚癸二酰壬二胺(聚酰胺910)、聚十二烷二酰壬二胺(聚酰胺912)、聚癸二酰癸二胺(聚酰胺1010)、聚十二烷二酰癸二胺(聚酰胺1012)和聚十二烷二酰十二胺(聚酰胺1212)是长链脂肪族聚酰胺(以下有时称为长链脂肪族聚酰胺),这些之中,从充分获得层叠管的层间粘接性及其耐久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聚癸二酰己二胺(聚酰胺610)、聚十二烷二酰己二胺(聚酰胺612)。
[0092] 关于聚酰胺6/66/12与长链脂肪族聚酰胺这两者的混合比例,从获得机械特性、耐化学试剂性和柔软性优异的层叠管,且充分得到层间粘接性及其耐久性的观点出发,相对于聚酰胺6/66/12与长链脂肪族聚酰胺的聚酰胺混合物的合计100质量%,聚酰胺6/66/12的含量优选为50质量%以上且9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55质量%以上且8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0质量%以上且80质量%以下,长链脂肪族聚酰胺的含量优选为10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5质量%以上且4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质量%以上且40质量%以下。
[0093] 作为聚酰胺6、聚酰胺6/66/12和长链脂肪族聚酰胺的制造装置,可列举出脂肪族聚酰胺(A)的说明中记载的公知聚酰胺制造装置。作为聚酰胺6、聚酰胺6/66/12和长链脂肪族聚酰胺的制造方法,可列举出脂肪族聚酰胺(A)的说明中记载的公知方法。
[0094] 此外,从确保所得层叠管的机械性质、且使熔融时的粘度为适当范围来确保层叠管的理想成形性的观点出发,按照JIS K-6920在96%硫酸、聚合物浓度为1%、25℃的条件下测定的聚酰胺6、聚酰胺6/66/12和长链脂肪族聚酰胺的相对粘度优选为1.5以上且5.0以下、更优选为2.0以上且4.5以下。
[0095] 关于聚酰胺6、聚酰胺6/66/12和长链脂肪族聚酰胺,将平均1g该聚酰胺的末端氨基浓度记作[A](μeq/g)、将末端羧基浓度记作[B](μeq/g)时,从充分确煲层叠管的层间粘接性及其耐久性的观点出发,优选满足[A]>[B]+5,更优选为[A]>[B]+10,进一步优选为[A]>[B]+15(以下有时称为末端改性聚酰胺)。进而,从聚酰胺的熔融稳定性、抑制凝胶状物产生的观点出发,优选为[A]>20、更优选为30<[A]<120。
[0096] 末端改性聚酰胺通过将前述聚酰胺原料在胺类的存在下利用熔融聚合、溶液聚合、固相聚合等公知的方法进行聚合或共聚来制造。或者,在聚合后通过在胺类的存在下进行熔融混炼来制造。像这样,胺类可以在聚合时的任意阶段、或者聚合后、熔融混炼时的任意阶段进行添加,但考虑到层叠管的层间粘接性时,优选在聚合时的阶段进行添加。作为上述胺类,可列举出单胺、二胺、三胺、多胺。此外,除了胺类之外,在不偏离上述末端基团浓度条件的范围的情况下,根据需要可以添加单羧酸、二羧酸、三羧酸等羧酸类。这些胺类、羧酸类可以同时添加,也可以分别添加。此外,作为这些胺类、羧酸类,可列举出前述脂肪族聚酰胺(A)的说明中记载的物质,它们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
[0097] 作为聚酰胺6组合物(B1)、聚酰胺6/66/12组合物(B2)中的增塑剂(B3),可列举出苯磺酸烷基酰胺类、甲苯磺酸烷基酰胺类、羟基苯甲酸烷基酯类等。
[0098] 作为苯磺酸烷基酰胺类,可列举出苯磺酸丙酰胺、苯磺酸丁酰胺、苯磺酸2-乙基己酰胺等。作为甲苯磺酸烷基酰胺类,可列举出N-乙基邻甲苯磺酸丁酰胺、N-乙基对甲苯磺酸丁酰胺、N-乙基邻甲苯磺酸2-乙基己酰胺、N-乙基对甲苯磺酸2-乙基己酰胺等。作为羟基苯甲酸烷基酯类,可列举出邻羟基苯甲酸乙基己酯、对羟基苯甲酸乙基己酯、邻羟基苯甲酸己基癸酯、对羟基苯甲酸己基癸酯、邻羟基苯甲酸乙基癸酯、对羟基苯甲酸乙基癸酯、邻羟基苯甲酸辛基辛酯、对羟基苯甲酸辛基辛酯、邻羟基苯甲酸癸基十二烷基酯、对羟基苯甲酸癸基十二烷基酯、邻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甲酯、邻羟基苯甲酸丁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邻羟基苯甲酸己酯、对羟基苯甲酸己酯、邻羟基苯甲酸正辛酯、对羟基苯甲酸正辛酯、邻羟基苯甲酸癸酯、对羟基苯甲酸癸酯、邻羟基苯甲酸十二烷基酯、对羟基苯甲酸十二烷基酯等。它们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
[0099] 这些之中,优选为苯磺酸丁酰胺、苯磺酸2-乙基己酰胺等苯磺酸烷基酰胺类、N-乙基对甲苯磺酸丁酰胺、N-乙基对甲苯磺酸2-乙基己酰胺等甲苯磺酸烷基酰胺类、对羟基苯甲酸乙基己酯、对羟基苯甲酸己基癸酯、对羟基苯甲酸乙基癸酯等羟基苯甲酸烷基酯类,更优选为苯磺酸丁酰胺、对羟基苯甲酸乙基己酯、对羟基苯甲酸己基癸酯。
[0100] 聚酰胺6组合物(B1)、聚酰胺6/66/12组合物(B2)中的按照ISO 178测定的弯曲弹性模量为500MPa以下的烯烃聚合物(B4)(以下有时称为烯烃聚合物(B4))是为了改良聚酰胺6、聚酰胺6/66/12和长链脂肪族聚酰胺的低温耐冲击性而添加的。若烯烃聚合物(B4)的按照ISO 178测定的弯曲弹性模量超过该值,则冲击改良效果有时不充分。
[0101] 作为烯烃聚合物(B4),可列举出(乙烯和/或丙烯)/α-烯烃系共聚物、(乙烯和/或丙烯)/(α,β-不饱和羧酸和/或不饱和羧酸酯)系共聚物、离聚物聚合物、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共轭二烯化合物系嵌段共聚物,它们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
[0102] 前述(乙烯和/或丙烯)/α-烯烃系共聚物是将乙烯和/或丙烯与碳数为3以上的α-烯烃进行共聚而得到的聚合物,作为碳数为3以上的α-烯烃,可列举出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1-庚烯、1-辛烯、1-壬烯、1-癸烯、1-十一碳烯、1-十二碳烯、1-十三碳烯、1-十四碳烯、1-十五碳烯、1-十六碳烯、1-十七碳烯、1-十八碳烯、1-十九碳烯、1-二十碳烯、3-甲基-1-丁烯、3-甲基-1-戊烯、3-乙基-1-戊烯、4-甲基-1-戊烯、4-甲基-1-己烯、4,4-二甲基-1-己烯、4,4-二甲基-1-戊烯、4-乙基-1-己烯、3-乙基-1-己烯、9-甲基-1-癸烯、11-甲基-1-十二碳烯、12-乙基-1-十四碳烯等。它们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此外,也可以共聚有1,4-戊二烯、1,4-己二烯、1,5-己二烯、1,4-辛二烯、1,5-辛二烯、1,6-辛二烯、1,7-辛二烯、2-甲基-1,5-己二烯、6-甲基-1,5-庚二烯、7-甲基-1,6-辛二烯、4-乙叉基-8-甲基-1,7-壬二烯、
4,8-二甲基-1,4,8-癸三烯(DMDT)、二环戊二烯、环己二烯、环辛二烯、5-乙烯基冰片烯、5-乙叉基-2-冰片烯、5-亚甲基-2-冰片烯、5-异丙叉基-2-冰片烯、6-氯甲基-5-异丙烯基-2-冰片烯、2,3-二异丙叉基-5-冰片烯、2-乙叉基-3-异丙叉基-5-冰片烯、2-丙烯基-2,5-降冰片烷二烯等非共轭二烯的多烯。它们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
[0103] 前述(乙烯和/或丙烯)/(α,β-不饱和羧酸和/或不饱和羧酸酯)系共聚物是将乙烯和/或丙烯与α,β-不饱和羧酸和/或不饱和羧酸酯单体进行共聚而得到的聚合物,作为α,β-不饱和羧酸单体,可列举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作为α,β-不饱和羧酸酯单体,可列举出这些不饱和羧酸的甲酯、乙酯、丙酯、丁酯、戊酯、己酯、庚酯、辛酯、壬酯、癸酯等。它们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
[0104] 前述离聚物聚合物是烯烃与α,β-不饱和羧酸共聚物的至少一部分羧基通过金属离子的中和进行离子化而得到的。作为烯烃,可优选使用乙烯,作为α,β-不饱和羧酸,可优选使用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但不限定于此处例示出的物质,也可以共聚有不饱和羧酸酯单体。此外,金属离子可列举出Li、Na、K、Mg、Ca、Sr、Ba等碱金属和碱土金属、以及Al、Sn、Sb、Ti、Mn、Fe、Ni、Cu、Zn、Cd等。它们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
[0105] 此外,前述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共轭二烯化合物系嵌段共聚物是包含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系聚合物嵌段和共轭二烯化合物系聚合物嵌段的嵌段共聚物,可以使用具有至少1个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系聚合物嵌段和至少1个共轭二烯化合物系聚合物嵌段的嵌段共聚物。此外,上述嵌段共聚物中,共轭二烯化合物系聚合物嵌段中的不饱和键可以进行了加氢。
[0106] 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系聚合物嵌段以源自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的单元为主而形成的聚合物嵌段。作为此时的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可列举出苯乙烯、邻甲基苯乙烯、间甲基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1,5-二甲基苯乙烯、2,4-二甲基苯乙烯、乙烯基萘、乙烯基蒽、4-丙基苯乙烯、4-环己基苯乙烯、4-十二烷基苯乙烯、2-乙基-4-苄基苯乙烯、4-(苯基丁基)苯乙烯等,它们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此外,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系聚合物嵌段有时可以具有少量由其它不饱和单体形成的单元。
[0107] 共轭二烯化合物系聚合物嵌段是由1,3-丁二烯、氯丁二烯、异戊二烯、2,3-二甲基-1,3-丁二烯、1,3-戊二烯、4-甲基-1,3-戊二烯、1,3-己二烯等共轭二烯系化合物中的1种或2种以上形成的聚合物嵌段,在进行了加氢的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共轭二烯化合物系嵌段共聚物中,该共轭二烯化合物系聚合物嵌段中的一部分或全部不饱和键部分通过加氢而形成饱和键。
[0108] 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共轭二烯化合物系嵌段共聚物及其加氢物的分子结构可以是直链状、支链状、放射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中的任一者。这些之中,作为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共轭二烯化合物系嵌段共聚物和/或其加氢物,优选使用由1个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聚合物嵌段和1个共轭二烯化合物系聚合物嵌段键合成直链状的二嵌段共聚物、3个聚合物嵌段按照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系聚合物嵌段-共轭二烯化合物系聚合物嵌段-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系聚合物嵌段的顺序键合成直链状的三嵌段共聚物、以及它们的加氢物中的1种或2种以上,可列举出未加氢或加氢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未加氢或加氢苯乙烯/异戊二烯嵌段共聚物、未加氢或加氢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未加氢或加氢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未加氢或加氢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未加氢或加氢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等。
[0109] 此外,用作烯烃聚合物(B4)的(乙烯和/或丙烯)/α-烯烃系共聚物、(乙烯和/或丙烯)/(α,β-不饱和羧酸和/或不饱和羧酸酯)系共聚物、离聚物聚合物、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共轭二烯化合物系嵌段共聚物优选使用利用羧酸和/或其衍生物进行了改性的聚合物。通过利用这种成分进行改性,从而在其分子中包含对聚酰胺6、聚酰胺6/66/12、长链脂肪族聚酰胺、前述脂肪族聚酰胺(A)具有亲和性的官能团。
[0110] 作为对聚酰胺6、聚酰胺6/66/12、长链脂肪族聚酰胺、前述脂肪族聚酰胺(A)具有亲和性的官能团,可列举出羧基、酸酐基、羧酸酯基、羧酸金属盐、羧酸酰亚胺基、羧酸酰胺基、环氧基等。作为包含这些官能团的化合物的例子,可列举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富马酸、衣康酸、巴豆酸、中康酸(Mesaconic acid)、柠康酸、戊烯二酸、顺式-4-环己烯-1,2-二羧酸、桥-双环-[2.2.1]-5-庚烯-2,3-二羧酸、以及这些羧酸的金属盐、马来酸单甲酯、衣康酸单甲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氨基乙酯、马来酸二甲酯、衣康酸二甲酯、马来酸酐、衣康酸酐、柠康酸酐、桥-双环-[2.2.1]-5-庚烯-2,3-二羧酸酐、马来酰亚胺、N-乙基马来酰亚胺、N-丁基马来酰亚胺、N-苯基马来酰亚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乙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衣康酸缩水甘油酯、柠康酸缩水甘油酯等。它们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
[0111] 聚酰胺6组合物(B1)中的聚酰胺6的含量为50质量%以上且98质量%以下,优选为60质量%以上且9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70质量%以上且92质量%以下。若聚酰胺6的含量低于前述值,则所得层叠管的机械特性有时较差,另一方面,若超过前述值,则所得层叠管的层间粘接性及其耐久性有时较差。
[0112] 聚酰胺6/66/12组合物(B2)中的聚酰胺混合物的含量为50质量%以上且98质量%以下,优选为60质量%以上且9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70质量%以上且92质量%以下。如聚酰胺混合物的含量低于前述值,则所得层叠管的机械特性有时较差,另一方面,超过前述值时,则所得层叠管的层间粘接性及其耐久性有时较差。
[0113] 聚酰胺6组合物(B1)、聚酰胺6/66/12组合物(B2)中的增塑剂(B3)的含量为1质量%以上且20质量%以下,优选为2质量%以上且1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3质量%以上且10质量%以下。若增塑剂(B3)的含量低于前述值,则所得层叠管的柔软性有时较差,另一方面,超过前述值时,所得层叠管的低温耐冲击性有时较差。
[0114] 聚酰胺6组合物(B1)、聚酰胺6/66/12组合物(B2)中的烯烃聚合物(B4)的含量为1质量%以上且30质量%以下,优选为3质量%以上且2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5质量%以上且20质量%以下。若烯烃聚合物(B4)的含量低于前述值,则所得层叠管的低温耐冲击性、层间粘接性及其耐久性有时较差,另一方面,超过前述值时,所得层叠管的机械特性有时较差。
[0115] 聚酰胺6组合物(B1)、聚酰胺6/66/12组合物(B2)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需要配混各种添加剂,并采用以往公知的各种方法。例如,可以通过如下的方法等来制造:将聚酰胺6或聚酰胺6/66/12和长链脂肪族聚酰胺以及烯烃聚合物(B4)与根据需要添加的其它成分一同用转鼓、混合器均匀地进行干式共混,使得粒料彼此达到前述混合比例,并供给至熔融混炼机,另一方面,从该熔融混炼机的机筒的中途利用定量泵注入增塑剂(B3),并进行熔融混炼。熔融混炼可以使用单螺杆挤出机、双螺杆挤出机、捏合机、班伯里密炼机等混炼机来进行。
[0116] 聚酰胺6组合物(B1)、聚酰胺6/66/12组合物(B2)可以含有其它聚酰胺系树脂或其它热塑性树脂。作为其它聚酰胺系树脂或其它热塑性树脂,可列举出与前述脂肪族聚酰胺(A)的情况相同的树脂。混合物中的聚酰胺6组合物(B1)、聚酰胺6/66/12组合物(B2)的含量优选为6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70质量%以上。
[0117] 进而,根据需要,也可以向聚酰胺6组合物(B1)、聚酰胺6/66/12组合物(B2)中添加抗氧化剂、热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化剂、润滑剂、无机质填充材料、抗静电剂、阻燃剂、结晶促进剂、着色剂、润滑剂等。
[0118] 3.(c)层
[0119] 层叠管的(c)层包含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皂化物(C)。
[0120] [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皂化物(C)]
[0121] 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皂化物(C)通过使用碱催化剂等利用公知的方法对由乙烯和乙酸乙烯酯形成的共聚物进行皂化而得到(以下有时称为EVOH(C))。
[0122] 进而,从充分确保熔融成形性、柔软性、耐冲击性和抗化学溶液透过性的观点出发,EVOH(C)的乙烯含量优选为15摩尔%以上且60摩尔%以下、更优选为20摩尔%以上且55摩尔%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5摩尔%以上且45摩尔%以下。此处,EVOH(C)由乙烯含量不同的两种以上EVOH的混合物形成时,将由各自的乙烯含量和混合质量比算出的值作为乙烯含量。
[0123] 此外,从获得良好的抗化学溶液透过性的观点出发,EVOH(C)的乙烯酯成分的皂化度优选为90摩尔%以上、更优选为95摩尔%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8%摩尔以上、特别优选为99摩尔%以上。此处,EVOH(C)由皂化度不同的两种以上EVOH的混合物形成时,将由各自的皂化度和混合质量比算出的值作为皂化度。需要说明的是,EVOH的乙烯含量和皂化度可通过核磁共振(NMR)法来求出。
[0124] 从使熔融时的粘度处于适当范围从而确保理想的成形性、不会使熔融张力过度降低、防止在成形时发生垂伸(draw down)等问题的观点出发,EVOH(C)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10℃、2,160g载荷下)优选为0.1g/10分钟以上且100g/10分钟以下、更优选为0.3g/10分钟以上且50g/10分钟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5g/10分钟以上且20g/10分钟以下。
[0125] 此外,只要在不损害所得层叠管的各优异特性的范围内,也可以与其它单体进行共聚。作为其它单体,可列举出甲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戊酸乙烯酯、丁酸乙烯酯、异丁酸乙烯酯、特戊酸乙烯酯、己酸乙烯酯、辛酸乙烯酯、癸酸乙烯酯、月桂酸乙烯酯、肉豆蔻酸乙烯酯、棕榈酸乙烯酯、硬脂酸乙烯酯、乙酸异丙烯基、乙酸1-丁烯酯、特戊酸乙烯酯、2-乙基己酸乙烯酯、环己烷甲酸乙烯酯、苯甲酸乙烯酯、肉桂酸乙烯酯等乙烯酯类;丙烯、1-丁烯、异丁烯、4-甲基-1-戊烯、1-己烯、1-辛烯、1-十二碳烯等α-烯烃类;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巴豆酸、邻苯二甲酸、马来酸(酐)、衣康酸(酐)等不饱和酸类或其盐、或者碳数为1以上且18以下的单烷基酯类或二烷基酯类;丙烯酰胺、碳数为1以上且18以下的N-烷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丙磺酸或其盐、丙烯酰胺丙基二甲胺或其酸盐或其季铵盐等丙烯酰胺类;甲基丙烯酰胺、碳数为1以上且18以下的N-烷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2-甲基丙烯酰胺丙磺酸或其盐、甲基丙烯酰胺丙基二甲胺或其酸盐或其季铵盐等甲基丙烯酰胺类;N-乙烯基吡咯烷酮、N-乙烯基甲酰胺、N-乙烯基乙酰胺等N-乙烯基酰胺类;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氰化乙烯基类;碳数为1以上且18以下的烷基乙烯基醚、羟基烷基乙烯基醚、烷氧基烷基乙烯基醚等乙烯基醚类;氯乙烯、偏二氯乙烯、氟乙烯、偏二氟乙烯、溴乙烯等卤代乙烯类;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二甲基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二甲基乙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甲氧基硅烷等乙烯基硅烷类;乙酸烯丙酯、烯丙基氯、烯丙醇、二甲基烯丙醇、三甲基-(3-丙烯酰胺-3-二甲基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碳酸乙烯基亚乙酯等。它们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
[0126] 此外,EVOH(C)中根据需要也可以含有各种添加剂。作为这种添加剂的例子,可列举出抗氧化剂、增塑剂、热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抗静电剂、润滑剂、着色剂、填料或者其它热塑性树脂,可以在不损害所得层叠管的各优异特性的范围内含有这些添加剂。具体而言,可列举出2,5-二叔丁基对苯二酚、2,6-二叔丁基对甲酚、4,4’-硫代双(6-叔丁基间甲酚)、4,4’-硫代双(6-叔丁基苯酚)、4,4’-硫代双(3-甲基-6-叔丁基苯酚)、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2,2’-亚甲基双(4-乙基-6-叔丁基苯酚)、正十八烷基-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N,N’-六亚甲基双(3,5-二叔丁基-4-羟基氢化肉桂酰胺)、1,1,
3-三(2-甲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丁烷、1,3,5-三甲基-2,4,6-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苯、四[亚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苯基赤藓醇基四[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二(2,4-二叔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等抗氧化剂;亚乙基-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酸酯、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2’-二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辛氧基二苯甲酮等紫外线吸收剂;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磷酸酯等增塑剂;季戊四醇单硬脂酸酯、脱水山梨糖醇单棕榈酸酯、硫酸化聚烯烃类、乙二醇、甘油、己二醇等脂肪族多元醇类等抗静电剂;硬脂酸酰胺等饱和脂肪酸酰胺、油酸酰胺等不饱和脂肪酸酰胺、亚乙基双硬脂酸酰胺等双脂肪酸酰胺、硬脂酸钙、硬脂酸镁、硬脂酸锌、硬脂酸铝等脂肪酸金属盐、蜡、液体石蜡、低分子量聚烯烃等润滑剂;乙酸、丙酸、硬脂酸等有机酸、硼酸化合物、磷酸化合物等无机酸系化合物、水滑石类金属盐等稳定剂;还原铁粉类、亚硫酸钾、抗坏血酸、对苯二酚、没食子酸等吸氧剂;炭黑、酞菁、喹吖酮、吲哚啉、偶氮系颜料、铁丹等着色剂;玻璃纤维、石棉、硅灰石(バラストナイト)、云母、绢云母、滑石、二氧化硅、高岭土、硅酸钙、蒙脱石等填充剂等。
[0127] 进而,EVOH(C)优选含有硼化合物。通过含有硼化合物,从熔融稳定性得以改善、获得具有均匀壁厚的层叠管的观点出发是有效的。作为硼化合物,可列举出硼酸类、硼酸酯、硼酸盐、氢化硼类等。作为硼酸类,可列举出原硼酸、偏硼酸、四硼酸等,作为硼酸酯,可列举出硼酸三乙酯、硼酸三甲酯等,作为硼酸盐,可列举出上述各种硼酸类的碱金属盐、碱土金属盐、硼砂等。它们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这些之中,优选为原硼酸。
[0128] 从充分确保其含有效果、获得外观良好的管的观点出发,EVOH(C)中的硼化合物的含量相对于EVOH(C)100质量份以硼元素换算优选为0.002质量份以上且0.5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0.005质量份以上且0.2质量份以下。
[0129] EVOH(C)可以含有磷酸化合物。通过含有磷酸化合物,能够兼顾熔融成形时的长期运行性、耐着色性和层间粘接性。作为磷酸化合物,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磷酸、亚磷酸等各种酸、其盐等。作为磷酸盐,可列举出磷酸二氢盐、磷酸一氢盐、磷酸盐。它们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磷酸盐的阳离子种也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碱金属盐,这些之中,优选为磷酸二氢钠、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钠、磷酸氢二钾。
[0130] 从充分确保其含有效果、获得外观良好的管的观点出发,EVOH(C)中的磷酸化合物的含量相对于EVOH(C)100质量份以磷酸根换算优选为0.02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0.0005质量份以上且0.01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01质量份以上且0.007质量份以下。
[0131] 此外,使EVOH(C)中含有碱金属盐和/或碱土金属盐从熔融稳定性、长期运行性的观点出发也是优选的。作为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盐的阴离子种,没有限定,可列举出羧酸盐、氢氧化物、碳酸盐、碳酸氢盐等。对碱金属盐的阳离子种没有限定,可列举出锂盐、钠盐、钾盐等,对碱土金属盐的阳离子种没有限定,可列举出镁盐、钙盐、钡盐、铍盐、锶盐等。具体而言,可列举出乙酸钠、乙酸锂、乙酸钾、棕榈酸钙、棕榈酸镁、肉豆蔻酸钙、肉豆蔻酸镁、硬脂酸钙、硬脂酸镁、油酸钙、油酸镁、亚油酸钙、亚油酸镁、亚麻酸钙、亚麻酸镁、磷酸钠、磷酸锂等。它们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
[0132] 从充分确保其含有效果、获得外观良好的管的观点出发,相对于EVOH(C)100质量份,EVOH(C)中的碱金属盐和/或碱土金属盐的含量以金属元素换算优选为0.0005质量份以上且0.2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0.001质量份以上且0.1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02质量份以上且0.05质量份以下。
[0133] 进而,在EVOH(C)中,为了改善熔融稳定性等,在不损害所得层叠管的各优异特性的范围内,优选添加相对于EVOH(C)100质量份为0.01质量份以上且1质量份以下的水滑石类化合物、受阻酚系等抗氧化剂中的1种或2种以上。
[0134] 4.(d)层
[0135] 层叠管的(d)层包含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或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2)。
[0136] [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2)]
[0137] 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包含半芳香族聚酰胺(d1)(以下有时称为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半芳香族聚酰胺(d1)含有二胺单元和二羧酸单元,所述二胺单元包含相对于全部二胺单元为50摩尔%以上的碳数9以上且13以下的脂肪族二胺单元,所述二羧酸单元包含相对于全部二羧酸单元为50摩尔%以上的对苯二甲酸单元和/或萘二甲酸单元(以下有时称为半芳香族聚酰胺(d1))。
[0138] 从充分确保所得层叠管的耐热性、耐化学试剂性、耐冲击性、抗化学溶液透过性等各物性的观点出发,半芳香族聚酰胺(d1)中的碳数为9以上且13以下的脂肪族二胺单元的含量相对于全部二胺单元为50摩尔%以上,优选为55摩尔%以上,更优选为60摩尔%以上。
[0139] 作为碳数为9以上且13以下的脂肪族二胺单元,可列举出由1,9-壬二胺、1,10-癸二胺、1,11-十一烷二胺、1,12-十二烷二胺、1,13-十三烷二胺等衍生的单元。只要碳数满足上述范围,则也可以含有由2,2,4-三甲基-1,6-己二胺、2,4,4-三甲基-1,6-己二胺、2,4-二乙基-1,6-己二胺、2,2-二甲基庚二胺、2,3-二甲基庚二胺、2,4-二甲基庚二胺、2,5-二甲基庚二胺、2-甲基-1,8-辛二胺、3-甲基-1,8-辛二胺、4-甲基-1,8-辛二胺、1,3-二甲基-1,8-辛二胺、1,4-二甲基-1,8-辛二胺、2,2-二甲基-1,8-辛二胺、2,4-二甲基-1,8-辛二胺、3,3-二甲基-1,8-辛二胺、3,4-二甲基-1,8-辛二胺、4,4-二甲基-1,8-辛二胺、4,5-二甲基-1,8-辛二胺、5-甲基-1,9-壬二胺、2-丁基-1,8-辛二胺、3-丁基-1,8-辛二胺等支链状脂肪族二胺衍生的单元。它们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
[0140] 上述碳数为9以上且13以下的脂肪族二胺单元之中,从共挤出成形性与抗化学溶液透过性的平衡的观点出发,优选为由1,9-壬二胺、2-甲基-1,8-辛二胺、1,10-癸二胺衍生的单元,从充分确保低温耐冲击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由1,12-十二烷二胺衍生的单元。进而,将1,9-壬二胺和2-甲基-1,8-辛二胺组合使用时,从成形性与耐冲击性的平衡的观点出发,1,9-壬二胺单元与2-甲基-1,8-辛二胺单元的摩尔比优选为30摩尔%:70摩尔%以上且98摩尔%:2摩尔%以下、更优选为40摩尔%:60摩尔%以上且95摩尔%:5摩尔%以下。
[0141] 只要在不损害所得层叠管的各优异特性的范围内,半芳香族聚酰胺(d1)中的二胺单元也可以包含除了碳数为9以上且13以下的脂肪族二胺单元之外的其它二胺单元。作为其它二胺单元,可列举出由1,2-乙二胺、1,3-丙二胺、1,4-丁二胺、1,5-戊二胺、1,6-己二胺、1,7-庚二胺、1,8-辛二胺、2-甲基-1,5-戊二胺、3-甲基-1,5-戊二胺等脂肪族二胺衍生的单元;由1,3-环己二胺、1,4-环己二胺、1,3-双(氨基甲基)环己烷、1,4-双(氨基甲基)环己烷、双(4-氨基环己基)甲烷、2,2-双(4-氨基环己基)丙烷、双(3-甲基-4-氨基环己基)甲烷、2,2-双(3-甲基-4-氨基环己基)丙烷、5-氨基-2,2,4-三甲基-1-环戊烷甲胺、5-氨基-1,3,3-三甲基环己烷甲胺、双(氨基丙基)哌嗪、双(氨基乙基)哌嗪、2,5-双(氨基甲基)降冰片烷、2,6-双(氨基甲基)降冰片烷、3,8-双(氨基甲基)三环癸烷、4,9-双(氨基甲基)三环癸烷等脂环式二胺衍生的单元;由间苯二胺、对苯二胺、间苯二甲胺、对苯二甲胺、1,4-双(氨基甲基)萘、1,5-双(氨基甲基)萘、2,6-双(氨基甲基)萘、2,7-双(氨基甲基)萘、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2,2-双(4-氨基苯基)丙烷、4,4’-二氨基二苯基砜、4,4’-二氨基二苯基醚等芳香族二胺衍生的单元,它们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这些其它二胺单元的含量相对于全部二胺单元为50摩尔%以下,优选为45摩尔%以下,更优选为40摩尔%以下。
[0142] 此外,从充分确保所得层叠管的耐热性、耐化学试剂性、抗化学溶液透过性等各物性的观点出发,半芳香族聚酰胺(d1)中的对苯二甲酸单元和/或萘二甲酸单元的含量相对于全部二羧酸单元为50摩尔%以上,优选为55摩尔%以上,更优选为60摩尔%以上。
[0143] 作为萘二甲酸单元,可列举出从2,6-萘二甲酸、2,7-萘二甲酸、1,4-萘二甲酸、1,5-萘二甲酸等衍生的单元。它们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上述萘二甲酸单元之中,考虑到经济性、获取容易度,优选为由2,6-萘二甲酸、2,7-萘二甲酸衍生的单元。
[0144] 只要在不损害所得层叠管的各优异特性的范围内,半芳香族聚酰胺(d1)中的二羧酸单元还可以包含除了对苯二甲酸单元和/或萘二甲酸单元之外的其它二羧酸单元。作为其它二羧酸单元,可列举出由丙二酸、二甲基丙二酸、丁二酸、戊二酸、己二酸、2-甲基己二酸、庚二酸、2,2-二甲基戊二酸、2,2-二乙基丁二酸、辛二酸、壬二酸、2,2,4-三甲基己二酸、2,4,4-三甲基己二酸、癸二酸、十一烷二酸、十二烷二酸、十三烷二酸、十四烷二酸、十五烷二酸、十六烷二酸、十八烷二酸、二十烷二酸等脂肪族二羧酸衍生的单元;由1,3-环戊烷二羧酸、1,3-环己烷二羧酸、1,4-环己烷二羧酸等脂环式二羧酸衍生的单元;由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1,3-亚苯基二氧基二乙酸、1,4-亚苯基二氧基二乙酸、4,4’-氧基二苯甲酸、二苯基甲烷-4,4’-二羧酸、二苯基乙烷-4,4’-二羧酸、二苯基丙烷-4,4’-二羧酸、二苯基醚-
4,4’-二羧酸、二苯基砜-4,4’-二羧酸、4,4’-联苯二羧酸、4,4’-三苯基二羧酸等芳香族二羧酸衍生的单元,它们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这些之中,优选为由芳香族二羧酸衍生的单元。这些其它二羧酸单元的含量相对于全部二羧酸单元为50摩尔%以下,优选为45摩尔%以下,更优选为40摩尔%以下。进而,还可以在能够进行熔融成形的范围内使用偏苯三酸、均苯三酸、均苯四酸等多元羧酸。
[0145] 只要在不损害所得层叠管的各优异特性的范围内,半芳香族聚酰胺(d1)还可以包含除了二羧酸单元和二胺单元之外的其它单元。作为其它单元,可列举出由己内酰胺、庚内酰胺、十一内酰胺、十二内酰胺、α-吡咯烷酮、α-哌啶酮等内酰胺衍生的单元;由6-氨基己酸、7-氨基庚酸、9-氨基壬酸、11-氨基十一烷酸、12-氨基十二烷酸等脂肪族氨基羧酸、对氨基甲基苯甲酸等芳香族氨基羧酸的氨基羧酸衍生的单元。它们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其它单元的含量以全部二羧酸单元为基准,优选为45摩尔%以下、更优选为40摩尔%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5摩尔%以下。
[0146] 进而,作为半芳香族聚酰胺(d1)的制造装置,可列举出批次式反应釜、单槽式~多槽式的连续反应装置、管状连续反应装置、单螺杆型混炼挤出机、双螺杆型混炼挤出机等混炼反应挤出机等公知的聚酰胺制造装置。作为聚合方法,可以使用熔融聚合、溶液聚合、固相聚合等公知的方法,重复进行常压、减压、加压操作来进行聚合。这些聚合方法可以单独使用或者适当组合使用。
[0147] 制造半芳香族聚酰胺(d1)时,作为催化剂,可以添加磷酸、亚磷酸、次磷酸、它们的盐或酯等。作为磷酸、亚磷酸、次磷酸的盐或酯,可列举出例如磷酸、亚磷酸或次磷酸与钾、钠、镁、钒、钙、锌、钴、锰、锡、钨、锗、钛、锑等的金属盐;磷酸、亚磷酸或次磷酸的铵盐;磷酸、亚磷酸或次磷酸的乙酯、异丙酯、丁酯、己酯、异癸酯、癸酯、硬脂酯、苯酯等。它们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
[0148] 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2)包含半芳香族聚酰胺(d2)(以下有时称为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2)),半芳香族聚酰胺(d2)含有二胺单元和二羧酸单元,所述二胺单元包含相对于全部二胺单元为50摩尔%以上的苯二甲胺单元和/或双(氨基甲基)萘单元,所述二羧酸单元包含相对于全部二羧酸单元为50摩尔%以上的碳数8以上且13以下的脂肪族二羧酸单元(以下有时称为半芳香族聚酰胺(d2))。
[0149] 从充分确保所得层叠管的耐热性、耐化学试剂性、耐冲击性、抗化学溶液透过性等各物性的观点出发,半芳香族聚酰胺(d2)中的苯二甲胺单元和/或双(氨基甲基)萘单元的含量相对于全部二胺单元为50摩尔%以上,优选为60摩尔%以上,更优选为70摩尔%以上。
[0150] 作为苯二甲胺单元,可列举出由邻苯二甲胺、间苯二甲胺、对苯二甲胺衍生的单元。它们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前述苯二甲胺单元之中,优选为由间苯二甲胺、对苯二甲胺衍生的单元。
[0151] 作为双(氨基甲基)萘单元,可列举出由1,4-双(氨基甲基)萘、1,5-双(氨基甲基)萘、2,6-双(氨基甲基)萘、2,7-双(氨基甲基)萘等衍生的单元。它们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前述双(氨基甲基)萘单元之中,优选为由1,5-双(氨基甲基)萘、2,6-双(氨基甲基)萘衍生的单元。
[0152] 只要在不损害所得层叠管的各优异特性的范围内,半芳香族聚酰胺(d2)中的二胺单元也可以包含除了苯二甲胺单元和/或双(氨基甲基)萘单元之外的其它二胺单元。作为其它二胺单元,可列举出由1,2-乙二胺、1,3-丙二胺、1,4-丁二胺、1,5-戊二胺、1,6-己二胺、1,7-庚二胺、1,8-辛二胺、1,9-壬二胺、1,10-癸二胺、1,11-十一烷二胺、1,12-十二烷二胺、1,13-十三烷二胺、1,14-十四烷二胺、1,15-十五烷二胺、1,16-十六烷二胺、1,17-十七烷二胺、1,18-十八烷二胺、1,19-十九烷二胺、1,20-二十烷二胺、2-甲基-1,5-戊二胺、3-甲基-1,5-戊二胺、2-甲基-1,8-辛二胺、2,2,4-三甲基-1,6-己二胺、2,4,4-三甲基-1,6-己二胺、5-甲基-1,9-壬二胺等脂肪族二胺衍生的单元;由1,3-环己二胺、1,4-环己二胺、1,3-双(氨基甲基)环己烷、1,4-双(氨基甲基)环己烷、双(4-氨基环己基)甲烷、2,2-双(4-氨基环己基)丙烷、双(3-甲基-4-氨基环己基)甲烷、2,2-双(3-甲基-4-氨基环己基)丙烷、5-氨基-2,2,4-三甲基-1-环戊烷甲胺、5-氨基-1,3,3-三甲基环己烷甲胺、双(氨基丙基)哌嗪、双(氨基乙基)哌嗪、2,5-双(氨基甲基)降冰片烷、2,6-双(氨基甲基)降冰片烷、3,8-双(氨基甲基)三环癸烷、4,9-双(氨基甲基)三环癸烷等脂环式二胺衍生的单元;由间苯二胺、对苯二胺、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2,2-双(4-氨基苯基)丙烷、4,4’-二氨基二苯基砜、4,4’-二氨基二苯基醚等芳香族二胺衍生的单元,它们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这些之中,优选为由芳香族二胺衍生的单元。这些其它二胺单元的含量相对于全部二胺单元为50摩尔%以下,优选为40摩尔%以下,更优选为30摩尔%以下。
[0153] 此外,从充分确保所得层叠管的耐热性、耐化学试剂性、抗化学溶液透过性等各物性的观点出发,半芳香族聚酰胺(d2)中的碳数8以上且13以下的脂肪族二羧酸单元的含量相对于全部二羧酸单元为50摩尔%以上,优选为60摩尔%以上,更优选为70摩尔%以上。
[0154] 作为碳数为8以上且13以下的脂肪族二羧酸单元,可列举出由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十一烷二酸、十二烷二酸、十三烷二酸等衍生的单元。只要碳数满足上述范围,也可以含有由2,2-二乙基丁二酸、2,2,4-三甲基己二酸、2,4,4-三甲基己二酸、2-丁基辛二酸等支链状脂肪族二羧酸衍生的单元。它们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
[0155] 前述碳数为8以上且13以下的脂肪族二羧酸单元之中,从共挤出成形性与抗化学溶液透过性的平衡的观点出发,优选为由壬二酸、癸二酸衍生的单元,从充分确保低温耐冲击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由十二烷二酸衍生的单元。
[0156] 只要在不损害所得层叠管的各优异特性的范围内,半芳香族聚酰胺(d2)中的二羧酸单元可以包含除了碳数为8以上且13以下的脂肪族二羧酸单元之外的其它二羧酸单元。作为其它二羧酸单元,可列举出由丙二酸、二甲基丙二酸、丁二酸、戊二酸、己二酸、2-甲基己二酸、庚二酸、2,2-二甲基戊二酸、十四烷二酸、十五烷二酸、十六烷二酸、十八烷二酸、二十烷二酸等脂肪族二羧酸衍生的单元;由1,3-环戊烷二羧酸、1,3-环己烷二羧酸、1,4-环己烷二羧酸等脂环式二羧酸衍生的单元;由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1,4-萘二甲酸、1,5-萘二甲酸、2,6-萘二甲酸、2,7-萘二甲酸、1,3-亚苯基二氧基二乙酸、1,4-亚苯基二氧基二乙酸、4,4’-氧基二苯甲酸、二苯基甲烷-4,4’-二羧酸、二苯基乙烷-4,4’-二羧酸、二苯基丙烷-4,4’-二羧酸、二苯基醚-4,4’-二羧酸、二苯基砜-4,4’-二羧酸、4,4’-联苯基二羧酸、4,
4’-三苯基二羧酸等芳香族二羧酸衍生的单元,它们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这些其它二羧酸单元的含量相对于全部二羧酸单元为50摩尔%以下,优选为40摩尔%以下,更优选为30摩尔%以下。进而,还可以在能够进行熔融成形的范围内使用偏苯三酸、均苯三酸、均苯四酸等多元羧酸。
[0157] 只要在不损害所得层叠管的各优异特性的范围内,半芳香族聚酰胺(d2)可以包含除了二羧酸单元和二胺单元之外的其它单元。作为其它单元,可列举出由己内酰胺、庚内酰胺、十一内酰胺、十二内酰胺、α-吡咯烷酮、α-哌啶酮等内酰胺衍生的单元;由6-氨基己酸、7-氨基庚酸、9-氨基壬酸、11-氨基十一烷酸、12-氨基十二烷酸等脂肪族氨基羧酸、对氨基甲基苯甲酸等芳香族氨基羧酸的氨基羧酸衍生的单元。它们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其它单元的含量以全部二羧酸单元为基准,优选为30摩尔%以下、更优选为10摩尔%以下。
[0158] 作为半芳香族聚酰胺(d2)的制造装置,可列举出批次式反应釜、单槽式~多槽式的连续反应装置、管状连续反应装置、单螺杆型混炼挤出机、双螺杆型混炼挤出机等混炼反应挤出机等公知的聚酰胺制造装置。作为半芳香族聚酰胺(d2)的制造方法,有熔融聚合、溶液聚合、固相聚合等公知的方法,可以使用这些方法,重复进行常压、减压、加压操作来制造半芳香族聚酰胺(d2)。这些制造方法可以单独使用或者适当组合使用,这些之中,优选为熔融聚合法。例如,通过将由苯二甲胺和/或双(氨基甲基)萘与碳数为8以上且13以下的脂肪族二羧酸形成的尼龙盐在水的存在下进行加压、升温,一边去除所添加的水和缩合水一边在熔融状态下使其聚合的方法来制造。此外,也可以通过将苯二甲胺和/或双(氨基甲基)萘直接添加至熔融状态的碳数为8以上且13以下的脂肪族二羧酸中,并在常压下进行缩聚的方法来制造。此时,为了将反应体系保持为均匀的液体状态,将苯二甲胺和/或双(氨基甲基)萘连续地添加至碳数为8以上且13以下的脂肪族二羧酸中,其间以使反应体系的温度为所生成的低聚酰胺和聚酰胺的熔点以上的方式对反应体系进行升温,同时推进聚合。此外,半芳香族聚酰胺(d2)可以在通过熔融聚合法来制造后,再进行固相聚合。
[0159] 半芳香族聚酰胺(d2)中,作为催化剂,或者为了提高熔融成形时的加工稳定性、为了防止着色,可以添加磷化合物。作为磷化合物,可列举出次磷酸的碱土金属盐、亚磷酸的碱金属盐、亚磷酸的碱土金属盐、磷酸的碱金属盐、磷酸的碱土金属盐、焦磷酸的碱金属盐、焦磷酸的碱土金属盐、偏磷酸的碱金属盐和偏磷酸的碱土金属盐。
[0160] 具体而言,可列举出次磷酸钙、次磷酸镁、亚磷酸钠、亚磷酸氢钠、亚磷酸钾、亚磷酸氢钾、亚磷酸锂、亚磷酸氢锂、亚磷酸镁、亚磷酸氢镁、亚磷酸钙、亚磷酸氢钙、磷酸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磷酸钾、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磷酸镁、磷酸氢二镁、磷酸二氢镁、磷酸钙、磷酸氢二钙、磷酸二氢钙、磷酸锂、磷酸氢二锂、磷酸二氢锂、焦磷酸钠、焦磷酸钾、焦磷酸镁、焦磷酸钙、焦磷酸锂、偏磷酸钠、偏磷酸钾、偏磷酸镁、偏磷酸钙、偏磷酸锂等。它们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这些之中,优选为次磷酸钙、次磷酸镁、亚磷酸钙、亚磷酸氢钙、磷酸二氢钙,更优选为次磷酸钙。需要说明的是,这些磷化合物可以是水合物。
[0161] 从充分确保聚合时的催化效果、抗着色效果,且抑制凝胶产生的观点出发,磷化合物的含量相对于半芳香族聚酰胺(d2)100质量份,以磷原子浓度换算优选为0.030质量份以上且0.3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0.050质量份以上且0.20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70质量份以上且0.15质量份以下。
[0162] 这些磷化合物的添加方法可列举出:添加至半芳香族聚酰胺(d2)的原料即尼龙盐水溶液、二胺或二羧酸中的方法;向处于熔融状态的二羧酸中添加的方法;向熔融聚合中添加的方法等,只要能够使其均匀分散在半芳香族聚酰胺(d2)中,则可以为任何方法,不限定于这些。
[0163] 半芳香族聚酰胺(d2)中可以与磷化合物组合使用地添加碱金属化合物。为了防止缩聚中的聚酰胺着色,需要使磷化合物以充分量存在,但根据情况,有时存在导致聚酰胺的凝胶化的担心,为了调整酰胺化反应速度,还优选共存有碱金属化合物。作为碱金属化合物,可列举出碱金属氢氧化物、碱土金属氢氧化物、碱金属乙酸盐和碱土金属乙酸盐,优选为碱金属氢氧化物、碱金属乙酸盐。
[0164] 作为碱金属化合物,具体而言,可列举出氢氧化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铷、氢氧化铯、氢氧化镁、氢氧化钙、氢氧化锶、氢氧化钡、乙酸锂、乙酸钠、乙酸钾、乙酸铷、乙酸铯、乙酸镁、乙酸钙、乙酸锶、乙酸钡等。它们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这些之中,从经济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镁、氢氧化钙、乙酸钠、乙酸钾,优选为氢氧化钠、乙酸钠、乙酸钾。
[0165] 向半芳香族聚酰胺(d2)的缩聚体系内添加碱金属化合物时,从对酰胺化反应的促进与抑制的平衡的观点出发,该化合物的摩尔数除以前述磷化合物的磷原子换算摩尔数而得到的值优选为0.30以上且1.0以下、更优选为0.40以上且0.9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50以上且0.90以下。
[0166] 这些碱金属化合物的添加方法可列举出:添加至半芳香族聚酰胺(d2)的原料即尼龙盐水溶液、二胺或二羧酸中的方法;向处于熔融状态的二羧酸中添加的方法;向熔融聚合中添加的方法等,只要能够使其均匀分散在半芳香族聚酰胺(d2)中,则可以为任何方法,不限定于这些。
[0167] 从确保所得层叠管的机械性质、使熔融时的粘度保持适当范围来确保层叠管的理想成形性的观点出发,按照JIS K-6920在96%硫酸、聚合物浓度为1%、25℃的条件下测定的半芳香族聚酰胺(d1)、半芳香族聚酰胺(d2)的相对粘度优选为1.5以上且4.0以下、更优选为1.8以上且3.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以上且3.0以下。
[0168] 需要说明的是,半芳香族聚酰胺(d1)、半芳香族聚酰胺(d2)的末端基团的种类及其浓度、分子量分布没有特别限定。为了分子量的调节、成形加工时的熔融稳定化,可以添加单胺、二胺、多胺、单羧酸、二羧酸之中的1种或者适当组合2种以上来添加。例如可列举出甲胺、乙胺、丙胺、丁胺、己胺、辛胺、癸胺、硬脂胺、二甲胺、二乙胺、二丙胺、二丁胺等脂肪族单胺;环己胺、二环己胺等脂环式单胺;苯胺、甲苯胺、二苯胺、萘胺等芳香族单胺;1,4-丁二胺、1,5-戊二胺、1,6-己二胺、1,8-辛二胺、2-甲基-1,5-戊二胺等脂肪族二胺;环己二胺、双(氨基甲基)环己烷、5-氨基-1,3,3-三甲基环己烷甲胺等脂环式二胺;间苯二胺、对苯二胺等芳香族二胺;聚亚烷基亚胺、聚亚烷基多胺、聚乙烯胺、聚烯丙胺等多胺;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己酸、辛酸、月桂酸、十三烷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特戊酸、异丁酸等脂肪族单羧酸;环己烷羧酸等脂环式单羧酸;苯甲酸、甲苯甲酸、α-萘甲酸、β-萘甲酸、甲基萘甲酸、苯乙酸等芳香族单羧酸;己二酸、庚二酸等脂肪族二羧酸;1,3-环戊烷二羧酸、1,3-环己烷二羧酸、1,4-环己烷二羧酸等脂环式二羧酸;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等芳香族二羧酸。它们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这些分子量调节剂的用量因分子量调节剂的反应性、聚合条件而异,以使想要最终得到的聚酰胺的相对粘度为前述范围的方式来适当确定。
[0169] 考虑到熔融稳定性时,半芳香族聚酰胺(d1)、半芳香族聚酰胺(d2)的分子链末端优选被封端剂封端,更优选末端基团的10%以上被封端,进一步优选末端基团的20%以上被封端。作为封端剂,只要是具有与聚酰胺末端的氨基或羧基的反应性的单官能性化合物就没有特别限定,从反应性、封端末端的稳定性等观点出发,优选为单羧酸或单胺,从处理容易度等的观点出发,更优选为单羧酸。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邻苯二甲酸酐等酸酐、单异氰酸酯、单酰卤、单酯类、单醇类等。
[0170] 作为被用作封端剂的单羧酸,只要具有与氨基的反应性就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出前述脂肪族单羧酸、脂环式单羧酸、芳香族单羧酸等。这些之中,从反应性、封端末端的稳定性、价格等的观点出发,优选为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己酸、辛酸、月桂酸、十三烷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苯甲酸。作为被用作封端剂的单胺,只要具有与羧基的反应性就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出前述脂肪族单胺、脂环式单胺、芳香族单胺等。这些之中,从反应性、沸点、封端末端的稳定性、价格等的观点出发,优选为丁胺、己胺、辛胺、癸胺、硬脂胺、环己胺、苯胺。
[0171] 封端剂的用量可考虑所使用的封端剂的反应性、沸点、反应装置、反应条件等来适当选择。从调整聚合度的观点出发,相对于作为原料成分的二羧酸与二胺的总摩尔数,优选为0.1摩尔%以上且15摩尔%以下。
[0172] 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2)中,在含有半芳香族聚酰胺(d1)、半芳香族聚酰胺(d2)的同时,还可以含有其它聚酰胺系树脂或其它热塑性树脂。作为其它聚酰胺系树脂或其它热塑性树脂,可列举出与前述脂肪族聚酰胺(A)的情况相同的树脂。进而,也可以是与脂肪族聚酰胺(A)的混合物。混合物中的半芳香族聚酰胺(d1)、半芳香族聚酰胺(d2)的含量优选为60质量%以上。
[0173] 进而,根据需要,也可以向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2)中添加抗氧化剂、热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化剂、滑剂、无机质填充材料、抗静电剂、阻燃剂、结晶促进剂、增塑剂、着色剂、润滑剂、冲击改良材料等。为了改善半芳香族聚酰胺(d1)、半芳香族聚酰胺(d2)的低温耐冲击性,优选添加冲击改良材料,尤其是,更优选添加前述聚酰胺6组合物(B1)、聚酰胺6/66/12组合物(B2)中记载的、按照ISO 178测定的弯曲弹性模量为500MPa以下的橡胶状聚合物。
[0174] 5.(e)层
[0175] 层叠管的(e)层包含含氟系聚合物(E),所述含氟系聚合物(E)在分子链中导入了对氨基具有反应性的官能团。
[0176] [在分子链中导入了对氨基具有反应性的官能团的含氟系聚合物(E)]
[0177] 含氟系聚合物(E)是在分子链中导入了对氨基具有反应性的官能团的含氟系聚合物(以下有时称为含氟系聚合物(E))。
[0178] 含氟系聚合物(E)是具有至少1种由含氟单体衍生的重复单元的聚合物(均聚物或共聚物)。只要是能够进行热熔融加工的含氟系聚合物就没有特别限定。
[0179] 此处,作为含氟单体,可列举出四氟乙烯(TFE)、三氟乙烯、偏二氟乙烯(VDF)、氟乙烯(VF)、三氟氯乙烯(CTFE)、三氯氟乙烯、六氟丙烯(HFP)、CF2=CFORf1(此处,Rf1表示碳数为1以上且10以下的任选包含醚性氧原子的全氟烷基)、CF2=CF-OCH2-Rf2(此处,Rf2表示碳数为1以上且10以下的任选包含醚性氧原子的全氟亚烷基)、CF2=CF(CF2)pOCF=CF2(此处,p为1或2)、CH2=CX1(CF2)nX2(此处,X1和X2彼此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氟原子,n为2以上且10以下的整数)等。它们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
[0180] 作为上述通式CF2=CFORf1的具体例,可列举出CF2=CFOCF2(全氟(甲基乙烯基醚):PMVE)、CF2=CFOCF2CF3(全氟(乙基乙烯基醚):PEVE)、CF2=CFOCF2CF2CF3(全氟(丙基乙烯基醚):PPVE)、CF2=CFOCF2CF2CF2CF3(全氟(丁基乙烯基醚):PBVE)、CF2=CFO(CF2)8F(全氟(辛基乙烯基醚):POVE)等全氟(烷基乙烯基醚)(以下有时称为PAVE)。这些之中,优选为CF2=CFOCF2、CF2=CFOCF2CF2CF3。
[0181] 此外,从确保含氟系聚合物的改性(例如抑制在共聚物的成形时和/或成形品中产生裂纹)效果、获得充分的聚合反应性的观点出发,上述通式CH2=CX1(CF2)nX2(此处,X1和X2彼此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氟原子,n为2以上且10以下的整数)所示的化合物中的n为2以上且10以下的整数。具体而言,可列举出CH2=CF(CF2)2F、CH2=CF(CF2)3F、CH2=CF(CF2)4F、CH2=CF(CF2)5F、CH2=CF(CF2)8F、CH2=CF(CF2)2H、CH2=CF(CF2)3H、CH2=CF(CF2)4H、CH2=CF(CF2)5H、CH2=CF(CF2)8H、CH2=CH(CF2)2F、CH2=CH(CF2)3F、CH2=CH(CF2)4F、CH2=CH(CF2)5F、CH2=CH(CF2)8F、CH2=CH(CF2)2H、CH2=CH(CF2)3H、CH2=CH(CF2)4H、CH2=CH(CF2)5H、CH2=CH(CF2)8H等。它们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
[0182] 这些之中,从含氟系聚合物(E)的抗化学溶液透过性与耐环境应力龟裂性的平衡的观点出发,优选为CH2=CH(CF2)nF或CH2=CF(CF2)nH所示的化合物,式中的n更优选为2以上且4以下。
[0183] 含氟系聚合物(E)中,除了上述含氟单体之外,还可以进一步含有基于不含氟单体的聚合单元。作为不含氟单体,可列举出乙烯、丙烯、异丁烯等碳数为2以上且4以下的烯烃;氯乙烯、偏二氯乙烯、乙酸乙烯酯、氯乙酸乙烯酯、乳酸乙烯酯、丁酸乙烯酯、特戊酸乙烯酯、苯甲酸乙烯酯、巴豆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巴豆酸甲酯等乙烯酯;甲基乙烯基醚(MVE)、乙基乙烯基醚(EVE)、丁基乙烯基醚(BVE)、异丁基乙烯基醚(IBVE)、环己基乙烯基醚(CHVE)、缩水甘油基乙烯基醚等乙烯基醚等。它们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这些之中,优选为乙烯、丙烯、乙酸乙烯酯,更优选为乙烯。
[0184] 含氟系聚合物(E)之中,从耐热性、耐化学试剂性和抗化学溶液透过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至少包含偏二氟乙烯单元(VDF单元)的共聚物(E1)、至少包含四氟乙烯单元(TFE单元)和乙烯单元(E单元)的共聚物(E2)、至少包含四氟乙烯单元(TFE单元)和六氟丙烯单f1 f1元(HFP单元)和/或源自上述通式CF2=CFOR (此处,R 表示碳数为1以上且10以下的任选包含醚性氧原子的全氟烷基)所示的PAVE的PAVE单元的共聚物(E3)、至少包含三氟氯乙烯单元(CTFE单元)的共聚物(E4)、至少包含三氟氯乙烯单元(CTFE单元)和四氟乙烯单元(TFE单元)的共聚物(E5)。
[0185] 作为至少包含偏二氟乙烯单元(VDF单元)的共聚物(E1)(以下有时称为VDF共聚物(E1)),例如可列举出:
[0186] 偏二氟乙烯均聚物(聚偏二氟乙烯(PVDF))(E1-1);
[0187] 共聚物(E1-2),其是包含VDF单元和TFE单元的共聚物,相对于除了后述含官能团的单体之外的单体整体,VDF单元的含量为30摩尔%以上且99摩尔%以下、以及TFE单元的含量为1摩尔%以上且70摩尔%以下;
[0188] 共聚物(E1-3),其是包含VDF单元、TFE单元和三氯氟乙烯单元的共聚物,相对于除了后述含官能团的单体之外的单体整体,VDF单元的含量为10摩尔%以上且90摩尔%以下、TFE单元的含量为0摩尔%以上且90摩尔%以下、以及三氯氟乙烯单元的含量为0摩尔%以上且30摩尔%以下;
[0189] 共聚物(E1-4),其是包含VDF单元、TFE单元和HFP单元的共聚物,相对于除了后述含官能团的单体之外的单体整体,VDF单元的含量为10摩尔%以上且90摩尔%以下、TFE单元的含量为0摩尔%以上且90摩尔%以下、以及HFP单元的含量为0摩尔%以上且30摩尔%以下;等。
[0190] 上述共聚物(E1-4)中,相对于除了后述含官能团的单体之外的单体整体,优选的是,VDF单元的含量为15摩尔%以上且84摩尔%以下、TFE单元的含量为15摩尔%以上且84摩尔%以下、以及HFP单元的含量为0摩尔%以上且30摩尔%以下。
[0191] 作为至少包含四氟乙烯单元(TFE单元)和乙烯单元(E单元)的共聚物(E2)(以下有时称为TFE共聚物(E2)),例如可列举出:相对于除了后述含官能团的单体之外的单体整体,TFE单元的含量为20摩尔%以上的聚合物,进而可列举出:相对于除了后述含官能团的单体之外的单体整体,TFE单元的含量为20摩尔%以上且80摩尔%以下、E单元的含量为20摩尔%以上且80摩尔%以下、以及源自能够与它们共聚的单体的单元的含量为0摩尔%以上且60摩尔%以下的共聚物等。
[0192] 作为上述能够共聚的单体,可列举出六氟丙烯(HFP)、上述通式CF2=CFORf1(此处,Rf1表示碳数为1以上且10以下的任选包含醚性氧原子的全氟烷基)、上述通式CH2=CX1(CF2)nX2(此处,X1和X2彼此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氟原子,n为2以上且10以下的整数。)等。它们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
[0193] 作为TFE共聚物(E2),例如可列举出:
[0194] 共聚物(E2-1),其是包含TFE单元和E单元、以及源自上述通式CH2=CX1(CF2)nX2(此处,X1和X2彼此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氟原子,n为2以上且10以下的整数)所示的氟代烯烃的氟代烯烃单元的共聚物,相对于除了后述含官能团的单体之外的单体整体,TFE单元的含量为30摩尔%以上且70摩尔%以下、E单元的含量为20摩尔%以上且55摩尔%以下、以及源自上述通式CH2=CX3(CF2)nX4(此处,X3和X4彼此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氟原子,n为2以上且10以下的整数)所示的氟代烯烃的氟代烯烃单元的含量为0摩尔%以上且10摩尔%以下;
[0195] 共聚物(E2-2),其是包含TFE单元和E单元和HFP单元、以及源自能够与它们共聚的单体的单元的共聚物,相对于除了后述含官能团的单体之外的单体整体,TFE单元的含量为30摩尔%以上且70摩尔%以下、E单元的含量为20摩尔%以上且55摩尔%以下、HFP单元的含量为1摩尔%以上且30摩尔%以下、以及源自能够与它们共聚的单体的单元的含量为0摩尔%以上且10摩尔%以下;
[0196] 共聚物(E2-3),其是包含TFE单元和E单元、以及源自上述通式CF2=CFORf1(此处,Rf1表示碳数为1以上且10以下的任选包含醚性氧原子的全氟烷基)所示的PAVE的PAVE单元的共聚物,相对于除了后述含官能团的单体之外的单体整体,TFE单元的含量为30摩尔%以上且70摩尔%以下、E单元的含量为20摩尔%以上且55摩尔%以下、以及源自上述通式CF2=CFORf1(此处,Rf1表示碳数为1以上且10以下的任选包含醚性氧原子的全氟烷基)所示的PAVE的PAVE单元的含量为0摩尔%以上且10摩尔%以下;等。
[0197] 作为至少包含四氟乙烯单元(TFE单元)和六氟丙烯单元(HFP单元)和/或源自上述通式CF2=CFORf1(此处,Rf1表示碳数为1以上且10以下的任选包含醚性氧原子的全氟烷基)所示PAVE的PAVE单元的共聚物(E3)(以下有时称为TFE共聚物(E3)),例如可列举出:
[0198] 共聚物(E3-1),其是包含TFE单元和HFP单元的共聚物,相对于除了后述含官能团的单体之外的单体整体,TFE单元的含量为70摩尔%以上且95摩尔%以下、优选为85摩尔%以上且93摩尔%以下,HFP单元的含量为5摩尔%以上且30摩尔%以下、优选为7摩尔%以上且15摩尔%以下;
[0199] 共聚物(E3-2),其是包含TFE单元和源自上述通式CF2=CFORf1(此处,Rf1表示碳数为1以上且10以下的任选包含醚性氧原子的全氟烷基)所示PAVE的1种或2种以上的PAVE单元的共聚物,相对于除了后述含官能团的单体之外的单体整体,TFE单元的含量为70摩尔%以上且95摩尔%以下、以及源自上述通式CF2=CFORf1(此处,Rf1表示碳数为1以上且10以下的任选包含醚性氧原子的全氟烷基)所示PAVE的1种或2种以上的PAVE单元的含量为5摩尔%以上且30摩尔%以下;
[0200] 共聚物(E3-3),其是包含由TFE单元和HFP单元、以及源自上述通式CF2=CFORf1(此处,Rf1表示碳数为1以上且10以下的任选包含醚性氧原子的全氟烷基)所示PAVE的1种或2种以上的PAVE单元的共聚物,相对于除了后述含官能团的单体之外的单体整体,TFE单元的含量为70摩尔%以上且95摩尔%以下、HFP单元和源自上述通式CF2=CFORf1(此处,Rf1表示碳数为1以上且10以下的任选包含醚性氧原子的全氟烷基)所示PAVE的1种或2种以上的PAVE单元的总含量为5摩尔%以上且30摩尔%以下;等。
[0201] 至少包含三氟氯乙烯单元(CTFE单元)的共聚物是指:具有CTFE单元[-CFCl-CF2-],由乙烯单元(E单元)和/或含氟单体单元构成的三氟氯乙烯共聚物(E4)(以下有时称为CTFE共聚物(E4))。
[0202] 作为上述CTFE共聚物(E4)中的含氟单体,只要是除了CTFE之外的单体就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出偏二氟乙烯(VDF)、六氟丙烯(HFP)、上述通式CF2=CFORf1(此处,Rf1表示碳数为1以上且10以下的任选包含醚性氧原子的全氟烷基)所示的PAVE、上述通式CH2=CX12 1 2
(CF2)nX(此处,X和X彼此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氟原子,n为2以上且10以下的整数。)所示的氟代烯烃等。它们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
[0203] 作为CTFE共聚物(E4),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出CTFE/PAVE共聚物、CTFE/VDF共聚物、CTFE/HFP共聚物、CTFE/E共聚物、CTFE/PAVE/E共聚物、CTFE/VDF/E共聚物、CTFE/HFP/E共聚物等。
[0204] 相对于除了后述含官能团的单体之外的单体整体,CTFE共聚物(E4)中的CTFE单元的含量优选为15摩尔%以上且70摩尔%以下、更优选为18摩尔%以上且65摩尔%以下。另一方面,E单元和/或含氟单体单元的含量优选为30摩尔%以上且85摩尔%以下、更优选为35摩尔%以上且82摩尔%以下。
[0205] 至少包含三氟氯乙烯单元(CTFE单元)和四氟乙烯单元(TFE单元)的共聚物(E5)是由CTFE单元[-CFCl-CF2-]和TFE单元[-CF2-CF2-]、以及能够与CTFE和TFE共聚的单体单元构成的三氟氯乙烯共聚物(以下有时称为CTFE/TFE共聚物(E5))。
[0206] 作为上述CTFE/TFE共聚物(E5)中的能够共聚的单体,只要是除了CTFE和TFE之外的单体,就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出偏二氟乙烯(VDF)、六氟丙烯(HFP)、上述通式CF2=CFORf1(此处,Rf1表示碳数为1以上且10以下的任选包含醚性氧原子的全氟烷基)所示的PAVE、上述通式CH2=CX1(CF2)nX2(此处,X1和X2彼此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氟原子,n为2以上且10以下的整数)所示的氟代烯烃等含氟单体;乙烯、丙烯、异丁烯等碳数为2以上且4以下的烯烃、乙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等乙烯酯、甲基乙烯基醚(MVE)、乙基乙烯基醚(EVE)、丁基乙烯基醚(BVE)等乙烯基醚等不含氟单体。它们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这些之中,优选为上述通式CF2=CFORf1(此处,Rf1表示碳数为1以上且10以下的任选包含醚性氧原子的全氟烷基)所示的PAVE,更优选为全氟(甲基乙烯基醚)(PMVE)、全氟(丙基乙烯基醚)(PPVE),从耐热性的观点出发,进一步优选为PPVE。
[0207] 作为CTFE/TFE共聚物(E5),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出CTFE/TFE共聚物、CTFE/TFE/HFP共聚物、CTFE/TFE/VDF共聚物、CTFE/TFE/PAVE共聚物、CTFE/TFE/E共聚物、CTFE/TFE/HFP/PAVE共聚物、CTFE/TFE/VDF/PAVE共聚物等,这些之中,优选为CTFE/TFE/PAVE共聚物、CTFE/TFE/HFP/PAVE共聚物。
[0208] 从确保良好的成形性、耐环境应力龟裂性、抗化学溶液透过性、耐热性和机械特性的观点出发,相对于除了后述含官能团的单体之外的单体整体,CTFE/TFE共聚物(E5)中的CTFE单元和TFE单元的总含量优选为90.0摩尔%以上且99.9摩尔%以下,能够与上述CTFE和TFE共聚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优选为0.10摩尔%以上且10.0摩尔%以下。
[0209] 从确保良好的成形性、耐环境应力龟裂性和抗化学溶液透过性的观点出发,相对于上述CTFE单元和TFE单元的合计量100摩尔%,CTFE/TFE共聚物(E5)中的CTFE单元的含量优选为15摩尔%以上且80摩尔%以下、更优选为17摩尔%以上且70摩尔%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9摩尔%以上且65摩尔%以下。
[0210] CTFE/TFE共聚物(E5)中,能够与上述CTFE和TFE共聚的单体为PAVE时,相对于除了后述含官能团的单体之外的单体整体,PAVE单元的含量优选为0.5摩尔%以上且7摩尔%以下、更优选为1摩尔%以上且5摩尔%以下。
[0211] CTFE/TFE共聚物(E5)中,能够与上述CTFE和TFE共聚的单体为HFP和PAVE时,相对于除了后述含官能团的单体之外的单体整体,HFP单元和PAVE单元的总含量优选为0.5摩尔%以上且7摩尔%以下、更优选为1摩尔%以上且5摩尔%以下。
[0212] TFE共聚物(E3)、CTFE共聚物(E4)、CTFE/TFE共聚物(E5)的抗化学溶液透过性、尤其是对于含醇汽油的阻隔性非常优异。含醇汽油透过系数是指:向投入有将异辛烷、甲苯和乙醇以45:45:10的容积比混合得到的异辛烷/甲苯/乙醇混合溶剂的透过系数测定用杯中放入由测定对象树脂得到的片,并根据在60℃下测定的质量变化而算出的值。TFE共聚物(E3)、CTFE共聚物(E4)、CTFE/TFE共聚物(E5)的上述含醇汽油透过系数优选为1.5g·mm/(m2·day)以下、更优选为0.010g·mm/(m2·day)以上且1.0g·mm/(m2·day)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20g·mm/(m2·day)以上且0.80g·mm/(m2·day)以下。
[0213] 含氟系聚合物(E)可通过将构成聚合物的单体用以往的聚合方法进行聚合(共聚)来获得。其中,主要使用基于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即,为了引发聚合,只要基于自由基来进行,则对手段没有任何限制,例如通过有机自由基聚合引发剂、无机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热、光或者电离辐射线等来引发。
[0214] 含氟系聚合物(E)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通常使用的利用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聚合方法。作为聚合方法,可以采用本体聚合、使用氟代烃、氯代烃、氟代氯代烃、醇、烃等有机溶剂的溶液聚合;使用水性介质且根据需要使用适当的有机溶剂的悬浮聚合;使用水性介质和乳化剂的乳液聚合等公知的方法。
[0215] 此外,聚合可以使用单槽~多槽式的搅拌型聚合装置、管型聚合装置,以间歇式或连续式操作的形式来实施。
[0216] 作为自由基聚合引发剂,优选半衰期为10小时的分解温度为0℃以上且100℃以下,更优选为20℃以上且90℃以下。作为具体例,可列举出2,2’-偶氮双异丁腈、2,2’-偶氮双(2,4-二甲基戊腈)、2,2’-偶氮双(2-甲基戊腈)、2,2’-偶氮双(2-环丙基丙腈)、2,2’-偶氮双异丁酸二甲酯、2,2’-偶氮双[2-(羟基甲基)丙腈]、4,4’-偶氮双(4-氰基戊烯酸)等偶氮化合物;过氧化氢、叔丁基过氧化氢、异丙苯过氧化氢等过氧化氢;二叔丁基过氧化物、二枯基过氧化物等二烷基过氧化物;过氧化乙酰、过氧化异丁酰、过氧化辛酰、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月桂酰等非氟系过氧化二酰;过氧化甲乙酮、过氧化环己酮等过氧化酮;二异丙基过氧化二碳酸酯等过氧化二碳酸酯;叔丁基过氧化戊酸酯、叔丁基过氧化异丁酸酯、叔丁基过氧化乙酸酯等过氧化酯;(Z(CF2)pCOO)2(此处,Z为氢原子、氟原子或氯原子,p为1以上且10以下的整数)所示的化合物等含氟过氧化二酰;过硫酸钾、过硫酸钠、过硫酸铵等无机过氧化物等。它们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
[0217] 此外,制造含氟系聚合物(E)时,为了调整分子量,还优选使用通常的链转移剂。作为链转移剂,可列举出甲醇、乙醇等醇;1,3-二氯-1,1,2,2,3-五氟丙烷、1,1-二氯-1-氟乙烷、1,2-二氯-1,1,2,2-四氟乙烷、1,1-二氯-1-氟乙烷、1,1,2-三氯-1,2,2-三氟乙烷等氯氟烃;戊烷、己烷、环己烷等烃;四氯化碳、氯仿、二氯甲烷、氯甲烷等氯代烃。它们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
[0218] 对聚合条件没有特别限定,聚合温度优选为0℃以上且100℃以下、更优选为20℃以上且90℃以下。为了避免聚合物中因生成乙烯-乙烯链而导致耐热性降低,通常优选为低温。聚合压力根据所使用的溶剂种类、量、蒸气压、聚合温度等其它聚合条件来适当确定,优选为0.1MPa以上且10MPa以下、更优选为0.5MPa以上且3MPa以下。聚合时间优选为1小时以上且30小时以下。
[0219] 此外,含氟系聚合物(E)的分子量没有特别限定,优选在室温下是固体的聚合物,且其自身能够以热塑性树脂、弹性体等的形式来使用。此外,分子量根据聚合使用的单体浓度、聚合引发剂的浓度、链转移剂的浓度、温度来控制。
[0220] 将含氟系聚合物(E)与前述脂肪族聚酰胺(A)、聚酰胺6组合物(B1)、聚酰胺6/66/12组合物(B2)、EVOH(C)、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2)等进行共挤出时,为了在不会带来它们的显著劣化的混炼温度和成形温度范围内确保充分的熔融流动性,在比含氟系聚合物(E)的熔点高50℃的温度且5kg载荷下的熔体流动速率优选为
0.5g/10分钟以上且200g/10分钟以下、更优选为1g/10分钟以上且100g/10分钟以下。
[0221] 此外,含氟系聚合物(E)可通过选择含氟单体和其它单体的种类、组成比等来调整聚合物的熔点、玻璃化转变温度。
[0222] 含氟系聚合物(E)的熔点根据目的、用途、使用方法来适当选择,在与前述脂肪族聚酰胺(A)、聚酰胺6组合物(B1)、聚酰胺6/66/12组合物(B2)、EVOH(C)、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2)等进行共挤出时,优选接近于该树脂的成形温度。因此,优选适当调整前述含氟单体、其它单体与后述含官能团的单体的比例,使含氟系聚合物(E)的熔点达到最佳。尤其是从充分确保与EVOH(C)共挤出时的热熔融稳定性、连续成形性、含氟系聚合物(E)的耐热性、耐化学试剂性和抗化学溶液透过性的观点出发,该含氟系聚合物(E)的熔点优选为150℃以上且280℃以下。
[0223] 此处,熔点是指,使用差示扫描量热测定装置,将试样加热至预想的熔点以上的温度,接着,将该试样以每1分钟10℃的速度进行降温,冷却至30℃,保持该状态放置约1分钟后,以每1分钟10℃的速度进行升温,将由此测定的熔化曲线的峰值温度定义为熔点。
[0224] 含氟系聚合物(E)在分子结构内包含对氨基具有反应性的官能团,官能团也可以包含在含氟系聚合物(E)的分子末端或侧链或主链中的任意处。此外,官能团在含氟系聚合物(E)中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使用两种以上。该官能团的种类、含量根据层叠在含氟系聚合物(E)上的对象材料的种类、形状、用途、要求的层间粘接性、粘接方法、官能团导入方法等来适当确定。
[0225] 作为对氨基具有反应性的官能团,可列举出选自由羧基、酸酐基或羧酸盐、磺基或磺酸盐、环氧基、氰基、碳酸酯基和卤代甲酰基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这些之中,优选为选自由羧基、酸酐基或羧酸盐、环氧基、碳酸酯基和卤代甲酰基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
[0226] 作为向含氟系聚合物(E)中导入具有反应性的官能团的方法,可列举出:(i)在含氟系聚合物(E)的聚合时,将具有官能团的能够共聚的单体进行共聚的方法;(ii)通过聚合引发剂、链转移剂等,在聚合时向含氟系聚合物(E)的分子末端导入官能团的方法;(iii)使具备具有反应性的官能团和能够接枝化的官能团的化合物(接枝化合物)接枝至含氟系聚合物中的方法等。这些导入方法可以单独使用,或者适当组合使用。考虑到层叠管的层间粘接性时,优选为由上述(i)、(ii)制造的含氟系聚合物(E)。关于(iii),期望参照日本特开平7-18035号公报、日本特开平7-25952号公报、日本特开平7-25954号公报、日本特开平7-
173230号公报、日本特开平7-173446号公报、日本特开平7-173447号公报、日本特表平10-
503236号公报所述的制造方法。以下,针对(i)在含氟系聚合物的聚合时,将具有官能团的能够共聚的单体进行共聚的方法;(ii)通过聚合引发剂等,向含氟系聚合物的分子末端导入官能团的方法进行说明。
[0227] 在(i)制造含氟系聚合物(E)时,将具有官能团的能够共聚的单体(以下有时简写为含官能团的单体)进行共聚的方法中,将含有选自由羧基、酸酐基或羧酸盐、羟基、磺基或磺酸盐、环氧基和氰基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以上的官能团的单体用作聚合单体。作为含官能团的单体,可列举出含官能团的不含氟单体、含官能团的含氟单体等。
[0228] 作为含官能团的不含氟单体,可列举出丙烯酸、卤代丙烯酸(其中不包括氟)、甲基丙烯酸、卤代甲基丙烯酸(其中不包括氟)、马来酸、卤代马来酸(其中不包括氟)、富马酸、卤代富马酸(其中不包括氟)、衣康酸、柠康酸、巴豆酸、桥-双环-[2.2.1]-5-庚烯-2,3-二羧酸等不饱和羧酸、其酯等衍生物;马来酸酐、衣康酸酐、丁二酸酐、柠康酸酐、桥-双环-[2.2.1]-5-庚烯-2,3-二羧酸酐等含羧基单体;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缩水甘油醚等含环氧基单体等。它们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含官能团的不含氟单体可考虑其与使用的含氟单体的共聚反应性来确定。通过选择适当的含官能团的不含氟单体,聚合会良好地进行,容易均匀地导入至含官能团的不含氟单体的主链中,其结果,存在未反应单体变少、能够减少杂质的优点。
[0229] 作为含官能团的含氟单体,可列举出通式CX3=CX4-(R7)n-Y(此处,Y表示选自由-COOM(M表示氢原子或碱金属)、源自羧基的基团、-SO3M(M表示氢原子或碱金属)、源自磺酸的基团、环氧基和-CN组成的组中的官能团,X3和X4相同或不同,表示氢原子或氟原子(其中,X3和X4均为氢原子时,n=1,R7包含氟原子),R7表示碳数为1以上且40以下的亚烷基、碳数为1以上且40以下的含氟氧亚烷基、具有醚键的碳数为1以上且40以下的含氟亚烷基、或者具有醚键的碳数为1以上且40以下的含氟氧亚烷基,n为0或1)所示的不饱和化合物等。
[0230] 对于作为上述通式中的Y的源自羧基的基团,例如可列举出通式-C(=O)Q1(式中,Q1表示-OR8、-NH2、F、Cl、Br或I,R8表示碳数为1以上且20以下的烷基或碳数为6以上且22以下的芳基)所示的基团等。
[0231] 对于作为上述通式中的Y的源自磺酸的基团,例如可列举出通式-SO2Q2(式中,Q2表示-OR9、-NH2、F、Cl、Br或I,R9表示碳数为1以上且20以下的烷基或碳数为6以上且22以下的芳基)所示的基团等。
[0232] 前述Y优选为-COOH、-SO3H、-SO3Na、-SO2F或-CN。
[0233] 作为含官能团的含氟单体,例如为具有羰基的官能团时,可列举出全氟丙烯酰氟、1-氟丙烯酰氟、丙烯酰氟、1-三氟甲基丙烯酰氟、全氟丁烯酸等。它们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
[0234] 从确保充分的层间粘接性,不会因使用环境条件而导致层间粘接性降低,充分确保耐热性,防止在高温下加工时发生粘接不良、着色、发泡,防止在高温下使用时因分解而发生剥离、着色/发泡、溶出等的观点出发,含氟系聚合物(E)中的含官能团的单体的含量相对于全部聚合单元优选为0.05摩尔%以上且20摩尔%以下、更优选为0.05摩尔%以上且10摩尔%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1摩尔%以上且5摩尔%以下。含官能团的单体的含量处于前述范围时,制造时的聚合速度不会降低,且含氟系聚合物(E)与要层叠的对象材料的粘接性优异。含官能团的单体的添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在聚合开始时一并添加,也可以在聚合中连续添加。添加方法根据聚合引发剂的分解反应性和聚合温度来适当选择,优选的是,在聚合中,随着含官能团的单体因聚合而被消耗,连续或间歇地向聚合槽内供给所消耗的量,并将该含官能团的单体的浓度维持在该范围。
[0235] 此外,在满足上述含量的情况下,可以为导入有官能团的含氟系聚合物与未导入官能团的含氟系聚合物的混合物。
[0236] 在(ii)通过聚合引发剂等向含氟系聚合物的分子末端导入官能团的方法中,官能团被导入至含氟系聚合物的分子链的单个末端或两个末端。作为导入至末端的官能团,优选为碳酸酯基、卤代甲酰基。
[0237] 作为含氟系聚合物(E)的末端基团而导入的碳酸酯基通常是具有-OC(=O)O-键的基团,具体而言,为-OC(=O)O-R10基[R10为氢原子、有机基团(例如,碳数为1以上且20以下的烷基、具有醚键的碳数为2以上且20以下的烷基等)、或者I、II、VII族元素]的结构,可列举出-OC(=O)OCH3、-OC(=O)OC3H7、-OC(=O)OC8H17、-OC(=O)OCH2CH2OCH2CH3等。卤代甲酰基具体而言为-COZ[Z为卤素元素]的结构,可列举出-COF、-COCl等。它们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
[0238] 此外,为了向聚合物的分子末端导入碳酸酯基,可以采用使用了聚合引发剂、链转移剂的各种方法,从经济性、耐热性、耐化学试剂性等性能的观点出发,可优选采用将过氧化物、尤其是过氧化碳酸酯、过氧化酯用作聚合引发剂的方法。根据该方法,能够将源自过氧化物的羰基、例如源自过氧化碳酸酯的碳酸酯基、源自过氧化酯的酯基、或者将这些官能团转换而得到的卤代甲酰基等导入至聚合物末端。这些聚合引发剂之中,由于能够降低聚合温度,且引发反应不伴有副反应,因此更优选使用过氧化碳酸酯。
[0239] 为了向聚合物的分子末端导入卤代甲酰基,可以采用各种方法,例如,可以将末端具有前述碳酸酯基的含氟系聚合物的碳酸酯基加热并使其热分解(脱碳酸),由此来获得。
[0240] 作为过氧化碳酸酯,可列举出二异丙基过氧化碳酸酯、二正丙基过氧化碳酸酯、叔丁基过氧化异丙基碳酸酯、叔丁基过氧化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碳酸酯、双(4-叔丁基环己基)过氧化二碳酸酯、二-2-乙基己基过氧化二碳酸酯等。它们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
[0241] 过氧化碳酸酯的用量根据目标聚合物的种类(组成等)、分子量、聚合条件、使用的引发剂的种类而异,从适当控制聚合速度、确保充分的聚合速度的观点出发,相对于因聚合而得到的全部聚合物100质量份,优选为0.05质量份以上且2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且10质量份以下。聚合物的分子末端的碳酸酯基含量可通过调整聚合条件来控制。聚合引发剂的添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在聚合开始时一并添加,也可以在聚合中连续添加。添加方法根据聚合引发剂的分解反应性和聚合温度来适当选择。
[0242] 从确保充分的层间粘接性,不会因使用环境条件而导致层间粘接性降低,充分确保耐热性,防止在高温下加工时发生粘接不良、着色、发泡,防止在高温下使用时因分解而发生剥离、着色/发泡、溶出等的观点出发,含氟系聚合物(E)中的相对于主链碳数106个的末端官能团数优选为150个以上且3,000个以下、更优选为200个以上且2,000个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0个以上且1,000个以下。此外,在满足上述官能团数量的情况下,可以是导入有官能团的含氟系聚合物和未导入官能团的含氟系聚合物的混合物。
[0243] 如上那样,含氟系聚合物(E)是导入有对氨基具有反应性的官能团的含氟系聚合物。如上所述,导入有官能团的含氟系聚合物(E)能够维持其自身、含氟系聚合物特有的耐热性、耐水性、低摩擦性、耐化学试剂性、耐候性、防污性、抗化学溶液透过性等优异的特性,在生产率、成本方面是有利的。
[0244] 进而,通过在分子链中含有对氨基具有反应性的官能团,在层叠管中,对于层间粘接性不充分或无法粘接的各种材料,能够直接赋予其与其它基材的优异层间粘接性而不进行表面处理等特别处理、粘接性树脂的覆盖等。
[0245] 含氟系聚合物(E)中,根据目的、用途,在不损害其性能的范围内,可以添加无机质粉末、玻璃纤维、碳纤维、金属氧化物或者碳等各种填充剂。此外,除了填充剂之外,可以混合颜料、紫外线吸收剂、其它任意的添加剂。除了添加剂之外,还可以添加其它氟系树脂、热塑性树脂等树脂、合成橡胶等,能够改善机械特性、改善耐候性、赋予外观设计性、抗静电、改善成形性等。
[0246] [层叠管]
[0247] 层叠管的第一方式具有:包含脂肪族聚酰胺(A)的(a)层、包含聚酰胺6组合物(B1)和/或聚酰胺6/66/12组合物(B2)的(b)层、包含EVOH(C)的(c)层、以及包含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或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2)的(d)层,且所述层叠管至少由4层构成。
[0248] 第一方式的层叠管中,必须包含:包含EVOH(C)的(c)层、包含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或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2)的(d)层,层叠管的抗化学溶液透过性、尤其是抗烃透过性变得良好。
[0249]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包含脂肪族聚酰胺(A)的(a)层被配置在层叠管的最外层。通过在最外层配置包含脂肪族聚酰胺(A)的(a)层,能够得到耐化学试剂性、柔软性优异的层叠管。此外,包含EVOH(C)的(c)层被配置于包含脂肪族聚酰胺(A)的(a)层与包含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或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2)的(d)层之间。通过在最内层配置包含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或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2)的(d)层,能够得到耐劣化燃料性优异的层叠管,并且,能够抑制因接触含醇汽油而导致的单体、低聚物等低分子量成分溶出。即,优选为(a)层被配置于最外层、(c)层被配置于(a)层与(d)层之间的层叠管。
[0250] 作为更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与包含EVOH(C)的(c)层邻接的至少一侧配置包含聚酰胺6组合物(B1)和/或聚酰胺6/66/12组合物(B2)的(b)层。通过在与包含EVOH(C)的(c)层邻接的至少一侧配置包含聚酰胺6组合物(B1)和/或聚酰胺6/66/12组合物(B2)的(b)层,能够得到优异的层间粘接性,在与EVOH(C)、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或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2)进行共挤出时,能够在宽泛的成形温度范围内确保充分的成形稳定性。即,更优选为在与(c)层邻接的至少一侧配置(b)层的层叠管。
[0251] 此外,第一方式的层叠管中,若包含含有导电性填料的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或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2)的导电层被配置于层叠管的最内层,则抗化学溶液透过性、耐劣化燃料性和对单体、低聚物的耐溶出性优异,并且,被用作燃料配管时,能够防止因在配管内循环的燃料的内部摩擦或者燃料与管壁的摩擦而产生的火花对燃料造成引火。此时,通过使包含不具有导电性的半芳香族聚酰胺的层被配置于相对于前述导电层的外侧,能够兼顾低温耐冲击性和导电性,此外,在经济上也是有利的。
[0252] 导电性是指:例如,在汽油之类的起火性流体连续地接触树脂之类的绝缘体的情况下,虽然有可能静电发生蓄积而起火,但具有该静电不会蓄积的程度的电特性。由此,能够防止由燃料等流体在运输时产生的静电所导致的爆炸。
[0253] 导电性填料包括为了对树脂赋予导电性而添加的所有填充材料,可列举出粒状、鳞片(flake)状和纤维状填料等。
[0254] 作为粒状填料,可列举出炭黑、石墨等。作为鳞片状填料,可列举出铝鳞片、镍鳞片、镍涂覆云母等。此外,作为纤维状填料,可列举出碳纤维、碳覆盖陶瓷纤维、碳晶须、碳纳米管、铝纤维、铜纤维、黄铜纤维、不锈钢纤维等金属纤维等。它们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这些之中,优选为碳纳米管、炭黑。
[0255] 碳纳米管被称为中空碳原纤,该原纤是指:具有内部中空区域以及由规则排列的碳原子在本质上连续的多层形成的外侧区域,各层与中空区域在该原纤的圆柱轴周围实质上呈同心配置的本质上圆柱状的原纤。进而,优选的是,上述外侧区域的规则排列的碳原子为石墨状,上述中空区域的直径为2nm以上且20nm以下。从在树脂中的充分分散性、对所得树脂成形体赋予良好导电性的观点出发,碳纳米管的外径优选为3.5nm以上且70nm以下、更优选为4nm以上且60nm以下。碳纳米管的高宽比(是指长度/外径之比)优选为5以上、更优选为10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0以上。通过满足该高宽比,容易形成导电性网络,少量添加即可表现出优异的导电性。
[0256] 炭黑包括所有通常用于赋予导电性的炭黑,作为优选的炭黑,可列举出将乙炔气体进行不完全燃烧而得到的乙炔黑、以原油作为原料且通过炉式不完全燃烧而制造的科琴黑等炉黑、油黑、萘黑、热炭黑、灯黑、槽法炭黑、辊黑(roll black)、盘黑等,但不限定于它们。这些之中,更优选为乙炔黑、炉黑。
[0257] 此外,炭黑被制造成其粒径、表面积、DBP吸油量、灰分等特性不同的各种碳粉末。该炭黑的特性没有限制,优选为具有良好的链状结构且聚集密度大的炭黑。从耐冲击性的观点出发,不优选大量配混炭黑,从以更少量得到优异的导电度的观点出发,平均粒径优选为500nm以下、更优选为5nm以上且10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nm以上且70nm以下,此外,表面积(BET法)优选为10m2/g以上、更优选为30m2/g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m2/g以上,进而,D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吸油量优选为50ml/100g以上、更优选为100ml/100g、进一步优选为
150ml/100g以上。此外,灰分优选为0.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0.3质量%以下。此处提及的DBP吸油量是按照ASTM D-2414中规定的方法测定的值。此外,炭黑的挥发成分含量优选低于1质量%。
[0258] 这些导电性填料可以用钛酸酯系、铝系、硅烷系等的表面处理剂实施表面处理。此外,为了提高熔融混炼作业性,也可以使用经造粒的填料。
[0259] 导电性填料的含量因使用的导电性填料的种类而异,无法一概而论,从与导电性、流动性、机械强度等的平衡的观点出发,相对于半芳香族聚酰胺(d1)、半芳香族聚酰胺(d2)100质量份,通常优选为3质量份以上且30质量份以下。
[0260] 此外,关于所述导电性填料,从获得充分的抗静电性能的观点出发,熔融挤出物的表面电阻率优选为108Ω/square以下、更优选为106Ω/square以下。其中,上述导电性填料的添加容易导致强度、流动性的恶化。因此,若能够得到目标的导电水平,则期望上述导电性填料的含量尽可能少。
[0261] 第一方式的层叠管中,各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可根据构成各层的聚合物的种类、层叠管中的总层数、用途等进行调整,各层的厚度可考虑层叠管的抗化学溶液透过性、低温耐冲击性、柔软性等特性来确定。一般来说,(a)层、(b)层、(c)层、(d)层的厚度相对于层叠管整体的厚度分别优选为3%以上且90%以下。考虑到低温耐冲击性与抗化学溶液透过性的平衡,(c)层、(d)层的厚度相对于层叠管整体的厚度分别更优选为5%以上且5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以上且30%以下。
[0262] 此外,第一方式的层叠管中的总层数只要具有包含脂肪族聚酰胺(A)的(a)层、包含聚酰胺6组合物(B1)和/或聚酰胺6/66/12组合物(B2)的(b)层、包含EVOH(C)的(c)层、以及包含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或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2)的(d)层且至少为4层,就没有特别限定。进而,第一方式的层叠管除了具有(a)层、(b)层、(c)层、(d)层这4层之外,为了进一步赋予功能、或者获得经济上有利的层叠管,也可以具有1层或2层以上的包含其它热塑性树脂的层。第一方式的层叠管的层数为4层以上,从制管装置的机理来判断,优选为8层以下,更优选为5层以上且7层以下。
[0263] 层叠管的第二方式具有:包含脂肪族聚酰胺(A)的(a)层、包含聚酰胺6组合物(B1)和/或聚酰胺6/66/12组合物(B2)的(b)层、包含EVOH(C)的(c)层、包含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或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2)的(d)层、以及包含含氟系聚合物(E)的(e)层,且所述层叠管至少由5层构成。
[0264] 第二方式的层叠管中,必须包含:包含EVOH(C)的(c)层、包含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或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2)的(d)层,层叠管的抗化学溶液透过性、尤其是抗烃透过性变得良好。此外,还必须含有包含含氟系聚合物(E)的(e)层,层叠管的抗醇透过性变得良好。通过包含(e)层,尤其是对于含高浓度醇的汽油的抗透过性优异。
[0265]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包含脂肪族聚酰胺(A)的(a)层被配置在层叠管的最外层。通过在最外层配置包含脂肪族聚酰胺(A)的(a)层,能够得到耐化学试剂性、柔软性优异的层叠管。此外,包含EVOH(C)的(c)层、以及包含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或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2)的(d)层被配置于包含脂肪族聚酰胺(A)的(a)层与包含含氟系聚合物(E)的(e)层之间。通过在最内层配置包含含氟系聚合物(E)的(e)层,能够得到耐劣化燃料性优异的层叠管,并且,能够抑制因接触含醇汽油而导致的单体、低聚物等低分子量成分溶出。即,优选为(a)层被配置于最外层、(c)层和(d)层被配置于(a)层与(e)层之间的层叠管。
[0266] 作为更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与包含EVOH(C)的(c)层邻接的至少一侧配置包含聚酰胺6组合物(B1)和/或聚酰胺6/66/12组合物(B2)的(b)层。通过在与包含EVOH(C)的(c)层邻接的至少一侧配置包含聚酰胺6组合物(B1)和/或聚酰胺6/66/12组合物(B2)的(b)层,能够得到优异的层间粘接性,在与EVOH(C)、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或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2)、以及含氟系聚合物(E)进行共挤出时,能够在宽泛的成形温度范围内确保充分的成形稳定性。即,更优选为在与(c)层邻接的至少一侧配置(b)层的层叠管。
[0267] 此外,第二方式的层叠管中,若包含含有导电性填料的含氟系聚合物组合物的导电层被配置于层叠管的最内层,则抗化学溶液透过性、耐劣化燃料性和耐单体、低聚物溶出性优异,并且,被用作燃料配管时,能够防止因在配管内循环的燃料的内部摩擦或者燃料与管壁的摩擦而产生的火花引燃燃料。此时,通过使包含不具有导电性的含氟系聚合物的层配置于相对于前述导电层的外侧,能够兼顾低温耐冲击性和导电性,此外,在经济上也是有利的。进而,此处提及的含氟系聚合物也包括在分子链中具有官能团的含氟系聚合物(E),也指后述不具有官能团的含氟系聚合物。
[0268] 导电性和导电性填料的详情与第一方式的层叠管相同。
[0269] 导电性填料的含量因使用的导电性填料的种类而异,无法一概而论,从与导电性、流动性、机械强度等的平衡的观点出发,相对于含氟系聚合物100质量份,通常优选为3质量份以上且30质量份以下。
[0270] 此外,关于所述导电性填料,从获得充分的抗静电性能的观点出发,熔融挤出物的表面电阻率优选为108Ω/square以下、更优选为106Ω/square以下。其中,上述导电性填料的添加容易招致强度、流动性的恶化。因此,若能够得到目标的导电水平,则期望上述导电性填料的含量尽可能少。
[0271] 第二方式的层叠管中,各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可根据构成各层的聚合物的种类、层叠管中的总层数、用途等进行调整,各层的厚度可考虑层叠管的抗化学溶液透过性、低温耐冲击性、柔软性等特性来确定。一般来说,(a)层、(b)层、(c)层、(d)层、(e)层的厚度相对于层叠管整体的厚度分别优选为3%以上且90%以下。考虑到低温耐冲击性与抗化学溶液透过性的平衡,(c)层、(d)层、(e)层的厚度相对于层叠管整体的厚度分别更优选为5%以上且5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以上且30%以下。
[0272] 此外,第二方式的层叠管中的总层数只要具有包含脂肪族聚酰胺(A)的(a)层、包含聚酰胺6组合物(B1)和/或聚酰胺6/66/12组合物(B2)的(b)层、包含EVOH(C)的(c)层、包含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或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2)的(d)层、以及包含含氟系聚合物(E)的(e)层且至少为5层,就没有特别限定。进而,第二方式的层叠管除了具有(a)层、(b)层、(c)层、(d)层、(e)层这5层之外,为了进一步赋予功能、或者获得经济上有利的层叠管,也可以具有1层或2层以上的包含其它热塑性树脂的层。第二方式的层叠管的层数为5层以上,从制管装置的机理来判断,优选为8层以下、更优选为6层以上且7层以下。
[0273] 作为第一方式和第二方式的层叠管中的其它热塑性树脂,可列举出除了脂肪族聚酰胺(A)、半芳香族聚酰胺(d1)、半芳香族聚酰胺(d2)之外的、聚己二酰间苯二甲胺(聚酰胺MXD6)、聚对苯二甲酰间苯二甲胺(聚酰胺MXDT)、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甲胺(聚酰胺MXDI)、聚六氢对苯二甲酰间苯二甲胺(聚酰胺MXDT(H))、聚萘二甲酰间苯二甲胺(聚酰胺MXDN)、聚己二酰对苯二甲胺(聚酰胺PXD6)、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甲胺(聚酰胺PXDT)、聚间苯二甲酰对苯二甲胺(聚酰胺PXDI)、聚六氢对苯二甲酰对苯二甲胺(聚酰胺PXDT(H))、聚萘二甲酰对苯二甲胺(聚酰胺PXDN)、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聚间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IA)、聚对苯二甲酰间苯二胺(PMTA)、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PMIA)、聚(己二酰2,6-萘二甲胺)(聚酰胺2,6-BAN6)、聚(对苯二甲酰2,6-萘二甲胺)(聚酰胺2,6-BANT)、聚(间苯二甲酰2,6-萘二甲胺)(聚酰胺2,6-BANI)、聚(六氢对苯二甲酰2,6-萘二甲胺)(聚酰胺2,6-BANT(H))、聚(萘二甲酰2,6-萘二甲胺)(聚酰胺2,6-BANN)、聚(己二酰1,3-环己烷二甲胺)(聚酰胺1,3-BAC6)、聚(辛二酰1,3-环己烷二甲胺(聚酰胺1,3-BAC8)、聚(壬二酰1,3-环己烷二甲胺)(聚酰胺1,3-BAC9)、聚(癸二酰1,3-环己烷二甲胺)(聚酰胺1,3-BAD10)、聚(十二烷二酰1,3-环己烷二甲胺)(聚酰胺1,3-BAD12)、聚(对苯二甲酰1,3-环己烷二甲胺)(聚酰胺1,3-BACT)、聚(间苯二甲酰1,3-环己烷二甲胺)(聚酰胺1,3-BACI)、聚(六氢对苯二甲酰1,3-环己烷二甲胺)(聚酰胺1,3-BACT(H))、聚(萘二甲酰1,3-环己烷二甲胺)(聚酰胺1,3-BACN)、聚(1,4-己二酰环己烷二甲胺)(聚酰胺1,4-BAC6)、聚(辛二酰1,4-环己烷二甲胺)(聚酰胺1,4-BAC8)、聚(壬二酰1,4-环己烷二甲胺)(聚酰胺1,4-BAC9)、聚(癸二酰1,4-环己烷二甲胺)(聚酰胺1,4-BAC10)、聚(十二烷二酰1,4-环己烷二甲胺)(聚酰胺1,4-BAC12)、聚(对苯二甲酰1,4-环己烷二甲胺)(聚酰胺1,4-BACT)、聚(间苯二甲酰1,4-环己烷二甲胺)(聚酰胺1,4-BACI)、聚(六氢对苯二甲酰1,4-环己烷二甲胺)(聚酰胺1,4-BACT(H))、聚(萘二甲酰1,4-环己烷二甲胺)(聚酰胺1,4-BACN)、聚(己二酰4,4’-亚甲基双环己二胺)(聚酰胺PACM6)、聚(辛二酰4,4’-亚甲基双环己二胺)(聚酰胺PACM8)、聚(壬二酰4,4’-亚甲基双环己二胺)(聚酰胺PACM9)、聚(癸二酰4,4’-亚甲基双环己二胺)(聚酰胺PACM10)、聚(十二烷二酰4,4’-亚甲基双环己二胺)(聚酰胺PACM12)、聚(十四烷二酰4,4’-亚甲基双环己二胺)(聚酰胺PACM14)、聚(十六烷二酰4,4’-亚甲基双环己二胺)(聚酰胺PACM16)、聚(十八烷二酰4,4’-亚甲基双环己二胺)(聚酰胺PACM18)、聚(对苯二甲酰4,4’-亚甲基双环己二胺)(聚酰胺PACMT)、聚(间苯二甲酰4,4’-亚甲基双环己二胺)(聚酰胺PACMI)、聚(六氢对苯二甲酰4,4’-亚甲基双环己二胺)(聚酰胺PACMT(H))、聚(萘二甲酰4,4’-亚甲基双环己二胺)(聚酰胺PACMN)、聚(己二酰4,4’-亚甲基双(2-甲基环己二胺))(聚酰胺MACM6)、聚(辛二酰4,4’-亚甲基双(2-甲基环己二胺))(聚酰胺MACM8)、聚(壬二酰4,4’-亚甲基双(2-甲基环己二胺))(聚酰胺MACM9)、聚(癸二酰4,4’-亚甲基双(2-甲基环己二胺))(聚酰胺MACM10)、聚(十二烷二酰4,4’-亚甲基双(2-甲基环己二胺))(聚酰胺MACM12)、聚(十四烷二酰4,4’-亚甲基双(2-甲基环己二胺))(聚酰胺MACM14)、聚(十六烷二酰4,4’-亚甲基双(2-甲基环己二胺))(聚酰胺MACM16)、聚(十八烷二酰4,4’-亚甲基双(2-甲基环己二胺))(聚酰胺MACM18)、聚(对苯二甲酰4,4’-亚甲基双(2-甲基环己二胺))(聚酰胺MACMT)、聚(间苯二甲酰4,4’-亚甲基双(2-甲基环己二胺))(聚酰胺MACMI)、聚(六氢对苯二甲酰4,4’-亚甲基双(2-甲基环己二胺))(聚酰胺MACMT(H))、聚(萘二甲酰4,4’-亚甲基双(2-甲基环己二胺))(聚酰胺MACMN)、聚(己二酰4,4’-亚丙基双环己二胺)(聚酰胺PACP6)、聚(辛二酰4,4’-亚丙基双环己二胺)(聚酰胺PACP8)、聚(壬二酰4,4’-亚丙基双环己二胺)(聚酰胺PACP9)、聚(癸二酰4,
4’-亚丙基双环己二胺)(聚酰胺PACP10)、聚(十二烷二酰4,4’-亚丙基双环己二胺)(聚酰胺PACP12)、聚(十四烷二酰4,4’-亚丙基双环己二胺)(聚酰胺PACP14)、聚(十六烷二酰4,4’-亚丙基双环己二胺)(聚酰胺PACP16)、聚(十八烷二酰4,4’-亚丙基双环己二胺)(聚酰胺PACP18)、聚(对苯二甲酰4,4’-亚丙基双环己二胺)(聚酰胺PACPT)、聚(间苯二甲酰4,4’-亚丙基双环己二胺)(聚酰胺PACPI)、聚(六氢对苯二甲酰4,4’-亚丙基双环己二胺)(聚酰胺PACPT(H))、聚(萘二甲酰4,4’-亚丙基双环己二胺)(聚酰胺PACPN)、聚己二酰异佛尔酮二胺(聚酰胺IPD6)、聚辛二酰异佛尔酮二胺(聚酰胺IPD8)、聚壬二酰异佛尔酮二胺(聚酰胺IPD9)、聚癸二酰异佛尔酮二胺(聚酰胺IPD10)、聚十二烷二酰异佛尔酮二胺(聚酰胺IPD12)、聚对苯二甲酰异佛尔酮二胺(聚酰胺IPDT)、聚间苯二甲酰异佛尔酮二胺(聚酰胺IPDI)、聚六氢对苯二甲酰异佛尔酮二胺(聚酰胺IPDT(H))、聚萘二甲酰异佛尔酮二胺(聚酰胺IPDN)、聚对苯二甲酰丁二胺(聚酰胺4T)、聚间苯二甲酰丁二胺(聚酰胺4I)、聚六氢对苯二甲酰丁二胺(聚酰胺4T(H))、聚萘二甲酰丁二胺(聚酰胺4N)、聚对苯二甲酰戊二胺(聚酰胺5T)、聚间苯二甲酰戊二胺(聚酰胺5I)、聚六氢对苯二甲酰戊二胺(聚酰胺5T(H))、聚萘二甲酰戊二胺(聚酰胺5N)、聚对苯二甲酰己二胺(聚酰胺6T)、聚间苯二甲酰己二胺(聚酰胺
6I)、聚六氢对苯二甲酰己二胺(聚酰胺6T(H))、聚萘二甲酰己二胺(聚酰胺6N)、聚(对苯二甲酰2-甲基戊二胺)(聚酰胺M5T)、聚(间苯二甲酰2-甲基戊二胺)(聚酰胺M5I)、聚(六氢对苯二甲酰2-甲基戊二胺)(聚酰胺M5T(H))、聚(萘二甲酰2-甲基戊二胺(聚酰胺M5N)、聚六氢对苯二甲酰壬二胺(聚酰胺9T(H))、聚(六氢对苯二甲酰2-甲基辛二胺)(聚酰胺M8T(H))、聚间苯二甲酰三甲基己二胺(聚酰胺TMHI)、聚六氢对苯二甲酰三甲基己二胺(聚酰胺TMHT(H))、聚间苯二甲酰癸二胺(聚酰胺10I)、聚六氢对苯二甲酰癸二胺(聚酰胺10T(H))、聚间苯二甲酰十一烷二胺(聚酰胺11I)、聚六氢对苯二甲酰十一烷二胺(聚酰胺11T(H))、聚间苯二甲酰十二烷二胺(聚酰胺12I)、聚六氢对苯二甲酰十二烷二胺(聚酰胺12T(H))、使用这些聚酰胺的原料单体和/或前述脂肪族聚酰胺(A)的原料单体中的多种而得到的共聚物等聚酰胺系树脂。
[0274] 此外,可列举出聚偏二氟乙烯(PVDF)、聚氟乙烯(PVF)、聚四氟乙烯(PTFE)、聚三氟氯乙烯(PCTFE)、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FEP)、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六氟丙烯共聚物、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乙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EFEP)、偏二氟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偏二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偏二氟乙烯共聚物(THV)、偏二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四氟乙烯共聚物、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偏二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ECTFE)、三氟氯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偏二氟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三氟氯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三氟氯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三氟氯乙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三氟氯乙烯/四氟乙烯/偏二氟乙烯共聚物、三氟氯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四氟乙烯共聚物(CPT)、三氟氯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六氟丙烯共聚物、三氟氯乙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三氟氯乙烯/四氟乙烯/偏二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三氟氯乙烯/四氟乙烯/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三氟氯乙烯/四氟乙烯/偏二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六氟丙烯共聚物等不含对氨基具有反应性的官能团的含氟系聚合物。
[0275] 层叠管具有包含含氟系聚合物(E)的(e)层,且所述含氟系聚合物(E)包含前述对氨基具有反应性的官能团时,通过将包含不含官能团的氟系聚合物的层配置在相对于(e)层的内侧,能够兼顾低温耐冲击性、抗化学溶液透过性和耐环境应力龟裂性,此外,在经济上也是有利的。需要说明的是,在分子链中导入了对氨基具有反应性的官能团的含氟系聚合物(E)仅包含在(e)层中。
[0276] 进而,可列举出高密度聚乙烯(HDPE)、中密度聚乙烯(M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聚丙烯(PP)、聚丁烯(PB)、聚甲基戊烯(TPX)、乙烯/丙烯共聚物(EPR)、乙烯/丁烯共聚物(EBR)、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EMAA)、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EMA)、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EMMA)、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EEA)等聚烯烃系树脂;聚苯乙烯(PS)、间同立构聚苯乙烯(SPS)、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MS)、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MBS)、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SBR)、苯乙烯/异戊二烯共聚物(SIR)、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共聚物(SIBR)、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BS)、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IS)、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SEBS)、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SEPS)等聚苯乙烯系树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富马酸、衣康酸、巴豆酸、中康酸、柠康酸、戊烯二酸、顺式-4-环己烯-1,2-二羧酸、桥-双环-[2.2.1]-5-庚烯-2,3-二羧酸等含有羧基及其金属盐(Na、Zn、K、Ca、Mg)、马来酸酐、衣康酸酐、柠康酸酐、桥-双环-[2.2.1]-5-庚烯-2,3-二羧酸酐等酸酐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乙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衣康酸缩水甘油酯、柠康酸缩水甘油酯等环氧基等官能团的上述聚烯烃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I)、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聚物(PET/PEI)、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聚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醇酯(PC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PBN)、聚芳酯(PAR)、液晶聚酯(LCP)、聚乳酸(PLA)、聚二醇酸(PGA)等聚酯系树脂;聚缩醛(POM)、聚苯醚(PPO)等聚醚系树脂;聚砜(PSU)、聚醚砜(PESU)、聚苯砜(PPSU)等聚砜系树脂;聚苯硫醚(PPS)、聚硫醚砜(PTES)等聚硫醚系树脂;聚酮(PK)、聚醚酮(PEK)、聚醚醚酮(PEEK)、聚醚酮酮(PEKK)、聚醚醚醚酮(PEEEK)、聚醚醚酮酮(PEEKK)、聚醚酮酮酮(PEKKK)、聚醚酮醚酮酮(PEKEKK)等聚酮系树脂;聚丙烯腈(PAN)、聚甲基丙烯腈、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甲基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NBR)等聚腈系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甲基丙烯酸乙酯(PEMA)等聚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聚乙酸乙烯酯(PVAc)等聚乙烯酯系树脂;聚偏二氯乙烯(PVDC)、聚氯乙烯(PVC)、氯乙烯/偏二氯乙烯共聚物、偏二氯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等聚氯乙烯系树脂;乙酸纤维素、丁酸纤维素等纤维素系树脂;聚碳酸酯(PC)等聚碳酸酯系树脂;热塑性聚酰亚胺(TPI)、聚醚酰亚胺、聚酯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PAI)、聚酯酰胺酰亚胺等聚酰亚胺系树脂;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聚酰胺弹性体、聚氨酯弹性体、聚酯弹性体等。
[0277] 此外,在第一方式的层叠管中,从EVOH(C)的熔融稳定性的观点出发,在上述例示的热塑性树脂之中,优选使用熔点为290℃以下的聚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硫醚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和氟系聚合物。
[0278] 此外,在第二方式的层叠管中,从EVOH(C)的熔融稳定性的观点出发,在上述例示的热塑性树脂之中,优选使用熔点为290℃以下的聚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硫醚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以及不含官能团的氟系聚合物。
[0279] 此外,也可以层叠除了热塑性树脂之外的任意基材,例如层叠纸、金属系材料、未拉伸、单轴或双轴拉伸塑料薄膜或片、织物、无纺布、金属棉、木材等。作为金属系材料,可列举出铝、铁、铜、镍、金、银、钛、钼、镁、锰、铅、锡、铬、铍、钨、钴等金属、金属化合物、以及由这些中的两种以上形成的不锈钢等合金钢、铝合金、黄铜、青铜等铜合金、镍合金等合金类等。
[0280] 作为层叠管制造方法,可列举出如下方法:使用与层数量或材料数量相应的挤出机进行熔融挤出,在模具内部或外部同时层叠的方法(共挤出成形法);或者,暂时预先制造单层管或者利用上述方法制造的层叠管,在外侧根据需要依次使用粘接剂,使树脂进行一体化并层叠的方法(涂布方法)。层叠管优选通过共挤出成形法来制造,所述共挤出成形法是指:将各种材料在熔融状态下进行共挤出,使两者热熔接(熔融粘接)从而在一个步骤中制造层叠结构的管。即,层叠管的制造方法优选包括进行共挤出成形。
[0281] 此外,所得层叠管为复杂形状的情况下,在成形后实施加热弯曲加工而制成成形品的情况下,为了去除成形品的残留应变,也可以在形成上述层叠管后,以低于构成前述管的树脂的熔点之中最低熔点的温度进行0.01小时以上且10小时以下的热处理,从而得到目标成形品。
[0282] 层叠管中可以具有波形区域。波形区域是指:形成为波形形状、蛇腹形状、手风琴形状或波纹形状等的区域。不仅可以遍及层叠管全长地具有波形区域,也可以在途中的适当区域局部具有波形区域。波形区域可以通过首先成形为直管状的管后,接着进行模具成形,制成特定的波形形状等来容易地形成。通过具有所述波形区域,从而具有冲击吸收性,安装性变得容易。进而,例如通过附加连接器等必要的部件或者进行弯曲加工,能够制成L字、U字的形状等。
[0283] 对于这样成形的层叠管的全部或一部分外周而言,考虑到飞石、与其它部件的磨耗、以及耐火性,可以配设由天然橡胶(NR)、丁二烯橡胶(BR)、异戊二烯橡胶(IR)、丁基橡胶(IIR)、氯丁二烯橡胶(CR)、羧基化丁二烯橡胶(XBR)、羧基化氯丁二烯橡胶(XCR)、环氧氯丙烷橡胶(ECO)、丙烯腈丁二烯橡胶(NBR)、氢化丙烯腈丁二烯橡胶(HNBR)、羧基化丙烯腈丁二烯橡胶(XNBR)、NBR与聚氯乙烯的混合物、丙烯腈异戊二烯橡胶(NIR)、氯化聚乙烯橡胶(CM)、氯砜化聚乙烯橡胶(CSM)、乙烯丙烯橡胶(EPR)、乙烯丙烯二烯橡胶(EPDM)、乙烯乙酸乙烯酯橡胶(EVM)、NBR与EPDM的混合物橡胶、丙烯酸类橡胶(ACM)、乙烯丙烯酸类橡胶(AEM)、丙烯酸酯丁二烯橡胶(ABR)、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羧基化苯乙烯丁二烯橡胶(XSBR)、苯乙烯异戊二烯橡胶(SIR)、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橡胶(SIBR)、氨基甲酸酯橡胶、硅酮橡胶(MQ,VMQ)、氟橡胶(FKM、FFKM)、氟硅酮橡胶(FVMQ)、氯乙烯系、烯烃系、酯系、氨基甲酸酯系、酰胺系等热塑性弹性体等构成的固体或海绵状的保护部件(保护件)。保护部件也可以通过已知的手法而制成海绵状的多孔体。通过制成多孔体,能够形成质量轻且绝热性优异的保护部。此外,还能够降低材料成本。或者,也可以添加玻璃纤维等来改善其强度。保护部件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通常是具有用于容纳筒状部件或层叠管的凹部的嵌段状部件。在筒状部件的情况下,可以向预先制作的筒状部件中随后插入层叠管,或者在层叠管上覆盖挤出筒状部件并将两者密合来制作。为了使两者进行粘接,通过在保护部件的内表面或前述凹面根据需要涂布粘接剂,向其中插入或镶嵌层叠管,将两者密合,从而形成层叠管与保护部件一体化了的结构体。此外,也可以用金属等进行增强。
[0284] 关于层叠管的外径,考虑到化学溶液(例如含醇汽油等燃料)等的流量,壁厚被设计成不会增大化学溶液的透过性、且能够维持普通管的破坏压力的厚度,并且被设计成能够维持管的安装作业容易性和使用时的耐振动性良好的程度的柔软性的厚度,但没有限定。外径优选为4mm以上且300mm以下,内径优选为3mm以上且250mm以下,壁厚优选为0.5mm以上且25mm以下。
[0285] 本实施方式的层叠管可以用于以汽车部件、内燃机用途、电动工具外壳类等机械部件为首的工业材料、产业资材、电气·电子部件、医疗、食品、家庭·办公用品、建材相关部件、家具用部件等各种用途。
[0286] 此外,层叠管的抗化学溶液透过性优异,因此适合作为化学溶液运输管。作为化学溶液,例如可列举出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烃溶剂;甲醇、乙醇、丙醇、丁醇、戊醇、乙二醇、丙二醇、二乙二醇、苯酚、甲酚、聚乙二醇、聚丙二醇等醇;苯酚溶剂;二甲醚、二丙醚、甲基叔丁醚、乙基-叔丁醚、二噁烷、四氢呋喃等醚溶剂;氯仿、二氯甲烷、三氯乙烯、二氯乙烯、全氯乙烯、单氯乙烷、二氯乙烷、四氯乙烷、全氯乙烷、氯苯等卤素溶剂;乙酮、甲乙酮、二乙酮、苯乙酮等酮溶剂;汽油、煤油、柴油、含醇汽油、乙基叔丁醚共混含氧汽油、含胺汽油、酸性汽油、蓖麻油基制动液、二醇醚系制动液、硼酸酯系制动液、极地用制动液、硅油系制动液、矿物油系制动液、动力转向装置油、含硫化氢油、风窗洗涤液、发动机冷却液、尿素溶液、药剂、油墨、涂料等。层叠管适合作为运输上述化学溶液的管,具体而言,可列举出进料管、回流管、汽化器管、燃料供给管、ORVR管、贮存管、通风管等燃料管;油管、石油挖掘管、制动管、风窗洗涤液用管、发动机冷却液(LLC)管、储存罐管、尿素溶液运输管、冷却水、制冷剂等用冷却管、空调制冷剂用管、加热器管、路面加热器管、地暖管、基础设施供给用管、灭火器和灭火设备用管、医疗用冷却机材料用管、油墨、涂料散布管、其它化学溶液管。特别适合作为燃料管。即,本发明包括作为前述层叠管的燃料管的用途。
[0287] 实施例
[0288] 以下示出实施例和比较例,具体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需要说明的是,示出实施例和比较例中的分析和物性测定方法、以及实施例和比较例中使用的材料。
[0289] 聚酰胺系树脂的特性利用下述方法来测定。
[0290] [相对粘度]
[0291] 按照JIS K-6920,在96%的硫酸中,在聚合物浓度为1%、温度为25℃的条件下进行测定。
[0292] [末端氨基浓度]
[0293] 向带活栓的锥形瓶中投入特定量的聚酰胺试样,添加预先制备的溶剂苯酚/甲醇(体积比为9/1)40mL后,用磁力搅拌器进行搅拌溶解,指示剂使用百里酚蓝,用0.05N的盐酸进行滴定,从而求出末端氨基浓度。
[0294] [末端羧基浓度]
[0295] 向三口茄型烧瓶中投入特定量的聚酰胺试样,添加苄醇40mL后,在氮气气流下浸渍在设定为180℃的油浴中。通过上部安装的搅拌马达进行搅拌溶解,指示剂使用酚酞,用0.05N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滴定,求出末端羧基浓度。
[0296] 此外,含氟系聚合物的特性利用下述方法来测定。
[0297] [含氟系聚合物的组成]
[0298] 通过熔融NMR分析、氟含量分析、红外吸收光谱来测定。
[0299] [含氟系聚合物中的末端碳酸酯基数量]
[0300] 关于含氟系聚合物中的末端碳酸酯基数量,通过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碳酸酯基(--1OC(=O)O-)的羰基所归属的峰出现在1817cm 的吸收波长处,测定吸收峰的吸光度,通过下式算出含氟系聚合物中的相对于主链碳数106个的碳酸酯基个数。
[0301] [含氟系聚合物中的相对于主链碳数106个的碳酸酯基个数]=500AW/εdf
[0302] A:碳酸酯基(-OC(=O)O-)的峰的吸光度
[0303] ε:碳酸酯基(-OC(=O)O-)的摩尔吸光度系数[cm-1·mol-1]。根据模型化合物,设为ε=170。
[0304] W:由单体组成计算的组成平均分子量
[0305] d:薄膜的密度[g/cm3]
[0306] f:薄膜的厚度[mm]
[0307] 此外,层叠管的各物性利用下述方法来测定。
[0308] [低温耐冲击性]
[0309] 按照VW TL 52435 6.5所述的方法,在-40℃下实施冲击试验。
[0310] [耐劣化燃料性]
[0311] 按照SAE J-2260 7.8所述的方法,实施耐劣化燃料测试。针对测试后的管,按照SAE J-2260 7.5所述的方法,在-40℃下实施冲击试验,相对于试验根数10根,在断裂根数为0根时,判断其耐劣化燃料性优异。
[0312] [抗化学溶液(含醇汽油(CE10))透过性]
[0313] 将裁切成200mm的管的一端密封,向内部投入将FuelC(异辛烷/甲苯=50/50体积比)与乙醇以90/10的体积比混合得到的含醇汽油(CE10),剩余的一端也密封。其后,测定整体的质量,接着,将试验管投入至60℃的烘箱中,每天测定质量变化。通过平均一天的质量变化除以管内表面积来算出含醇汽油透过量(CE10)(g/m2·day)。
[0314] [抗化学溶液(含醇汽油(CE85))透过性]
[0315] 将裁切成200mm的管的一端密封,向内部投入将FuelC(异辛烷/甲苯=50/50体积比)与乙醇以15/85的体积比混合得到的含醇汽油(CE85),剩余的一端也密封。其后,测定整体的质量,接着,将试验管投入至60℃的烘箱,每天测定质量变化。通过平均一天的质量变化除以管内表面积来算出含醇汽油透过量(CE85)(g/m2·day)。
[0316] [层间粘接性]
[0317] 将裁切成200mm的管进一步沿着纵向切成一半,制作测试片。使用万能材料试验机(ORIENTEC公司制、TENSILON UTM III-200),以50mm/min的拉伸速度实施180°剥离试验。由S-S曲线的极大值读取剥离强度,评价层间粘接性。
[0318] [热处理后的层间粘接性]
[0319] 将裁切成200mm的管投入至160℃的烘箱中,处理12分钟。按照前述方法评价所取出的管的层间粘接性。热处理后的剥离强度为20N/cm以上时,判断为层间粘接性的耐久性优异。
[0320] [耐单体、低聚物溶出性]
[0321] 将裁切成0.5m的管的一端密栓,向内部投入将FuelC(异辛烷/甲苯=50/50体积比)与乙醇以90/10的体积比混合得到的含醇汽油(CE10),将剩余的一端也密封。其后,将试验管投入至60℃的烘箱中,处理48小时。处理结束后,将取出的管内的含醇汽油以0℃冷却24小时后,用孔径为0.45μm的过滤器(材质:聚醚砜)过滤,测定捕集物的质量。通过捕集物
2
的质量除以处理天数和管的内表面积,从而算出单体、低聚物溶出量(g/m·day)。另外,在处理结束后,对从管内抽出的含醇汽油的色调也进行目视观察。
[0322] [实施例和比较例中使用的材料]
[0323] 聚酰胺12组合物(A-1)的制造
[0324] 向聚酰胺12(a-1)(宇部兴产株式会社制、UBESTA 3030UX1、相对粘度为2.21)中预先混合作为冲击改良材料的马来酸酐改性乙烯/丙烯共聚物(JSR株式会社制、JSR T7761P;按照ISO 178测定的弯曲弹性模量:5MPa)、作为抗氧化剂的三乙二醇双[3-(3-叔丁基-5-甲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BASF JAPAN公司制、IRGANOX245)、以及作为磷系加工稳定剂的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BASF JAPAN公司制、IRGAFOS168),并供给至双螺杆熔融混炼机(株式会社日本制钢所制、型号:TEX44),另外,从该双螺杆熔融混炼机的机筒中途,利用定量泵注入作为增塑剂的苯磺酸丁酰胺,从机筒温度180℃起以260℃进行熔融混炼,将熔融树脂挤出成股线状后,将其导入至水槽中,进行冷却、切割、真空干燥,得到相对于聚酰胺12 85质量%、冲击改良材料10质量%、增塑剂5质量%的合计100质量份,包含抗氧化剂
0.8质量份、磷系加工稳定剂0.2质量份的聚酰胺12组合物的粒料(以下,将该聚酰胺12组合物称为(A-1))。
[0325] 聚酰胺12组合物(A-2)的制造
[0326] 在聚酰胺12组合物(A-1)的制造中,不使用增塑剂,变更冲击改良材料的添加量,除此之外,利用与聚酰胺12组合物(A-1)的制造相同的方法,得到相对于聚酰胺12 85质量%、冲击改良材料15质量%的合计100质量份,包含抗氧化剂0.8质量份、磷系加工稳定剂0.2质量份的聚酰胺12组合物的粒料(以下,将该聚酰胺12组合物称为(A-2))。
[0327] 导电性聚酰胺12组合物(A-3)的制造
[0328] 在聚酰胺12组合物(A-1)的制造中,将聚酰胺12(a-1)变更为聚酰胺12(a-2)(宇部兴产株式会社制、UBESTA 3020U、相对粘度为1.86),使用炭黑(Cabot Corp.制、Balkan XD-72)作为导电性填料,不使用增塑剂,将机筒温度从260℃变更为270℃,除此之外,利用与聚酰胺12组合物(A-1)的制造相同的方法,得到相对于聚酰胺12 60质量%、冲击改良材料20质量%、导电性填料20质量%的合计100质量份,包含抗氧化剂0.8质量份、磷系加工稳定剂
0.2质量份的导电性聚酰胺12组合物的粒料(以下,将该导电性聚酰胺12组合物称为(A-
3))。
[0329] 聚酰胺610(a-3)或(b-3)的制造
[0330] 向内容积为70升的带搅拌机的耐压力反应容器中投入1,6-己二胺与癸二酸的等摩尔盐的50质量%水溶液17.6kg、1,6-己二胺40.0g,对聚合槽内进行氮气置换后,加热至220℃,在该温度下搅拌至反应体系内达到均匀的状态。接着,使聚合槽内的温度升温至270℃,一边将槽内压力调整至1.7MPa,一边在2小时搅拌下进行聚合。其后,耗费约2小时放压至常压,接着,减压至53kPa,在减压下进行4小时的聚合。接着,将氮气导入至高压釜内,恢复至常压后,从反应容器的下部喷嘴以股线的形式取出,进行切割来得到粒料。将该粒料进行减压干燥,得到相对粘度为3.05、末端氨基浓度为50μeq/g、末端羧基浓度为14μeq/g的聚酰胺610(以下,将该聚酰胺610称为(a-3)或(b-3))。
[0331] 聚酰胺610组合物(A-4)的制造
[0332] 在聚酰胺12组合物(A-1)的制造中,将聚酰胺12(a-1)变更为聚酰胺610(a-3),将机筒温度从260℃变更为270℃,除此之外,利用与聚酰胺12组合物(A-1)的制造相同的方法,得到相对于聚酰胺610 80质量%、冲击改良材料10质量%、增塑剂10质量%的合计100质量份,包含抗氧化剂0.8质量份、磷系加工稳定剂0.2质量份的聚酰胺610组合物的粒料(以下,将该聚酰胺610组合物称为(A-4))。
[0333] 聚酰胺612(a-4)或(b-4)的制造
[0334] 在聚酰胺610(a-3)的制造中,将1,6-己二胺与癸二酸的等摩尔盐的50质量%水溶液17.6kg变更为1,6-己二胺与十二烷二酸的等摩尔盐的50质量%水溶液19.2kg,将1,6-己二胺的添加量从40.0g变更为43.5g,除此之外,利用与聚酰胺610(a-3)的制造相同的方法,得到相对粘度为2.78、末端氨基浓度为51μeq/g、末端羧基浓度为14μeq/g的聚酰胺612(以下,将该聚酰胺612称为(a-4)或(b-4))。
[0335] 聚酰胺612组合物(A-5)的制造
[0336] 在聚酰胺12组合物(A-1)的制造中,将聚酰胺12(a-1)变更为聚酰胺612(a-4),将机筒温度从260℃变更为270℃,除此之外,利用与聚酰胺12组合物(A-1)的制造相同的方法,得到相对于聚酰胺612 80质量%、冲击改良材料10质量%、增塑剂10质量%的合计100质量份,包含抗氧化剂0.8质量份、磷系加工稳定剂0.2质量份的聚酰胺612组合物的粒料(以下,将该聚酰胺612组合物称为(A-5))。
[0337] 聚酰胺6组合物(B1-1)的制造
[0338] 在聚酰胺12组合物(A-1)的制造中,将聚酰胺12(a-1)变更为聚酰胺6(b-1)(宇部兴产株式会社制、UBE NYLON 1030B、相对粘度3.89),将机筒温度从260℃变更为270℃,除此之外,利用与聚酰胺12组合物(A-1)的制造相同的方法,得到相对于聚酰胺6 80质量%、冲击改良材料10质量%、增塑剂10质量%的合计100质量份,包含抗氧化剂0.8质量份、磷系加工稳定剂0.2质量份的聚酰胺6组合物的粒料(以下,将该聚酰胺6组合物称为(B1-1))。
[0339] 聚酰胺6/66/12(b-2)的制造
[0340] 向内容积为70升的带搅拌机的耐压力反应容器中投入己内酰胺16.2kg、1,6-己二胺与癸二酸的等摩尔盐的50质量%水溶液5.0kg、以及12-氨基十二烷酸2.5kg,加热至100℃,在该温度下搅拌至反应体系内达到均匀的状态。接着,进一步使温度升温至260℃,在2.5MPa的压力下搅拌1小时。其后,一边放压而使水分从反应容器中挥散,一边在常压下以
260℃进行2小时的聚合反应,进而在260℃、53kPa的减压下进行7小时的聚合反应。反应结束后,将从反应容器的下部喷嘴取出成股线状的反应物导入至水槽,进行冷却并切割,从而得到粒料。将该粒料浸渍在热水中,提取并去除未反应单体后,进行减压干燥,从而得到相对粘度为4.01的聚酰胺6/66/12(己酰胺单元/己二酰己二胺单元/十二烷酰胺单元=78/
11/11质量%)(以下,将该聚酰胺6/66/12称为(b-2))。
[0341] 聚酰胺6/66/12组合物(B2-1)的制造
[0342] 在聚酰胺12组合物(A-1)的制造中,将聚酰胺12(a-1)变更为聚酰胺6/66/12(b-2)和聚酰胺610(b-3),除此之外,利用与聚酰胺12组合物(A-1)的制造相同的方法,得到相对于聚酰胺6/66/12 50质量%、聚酰胺610 30质量%、冲击改良材料15质量%、增塑剂5质量%的合计100质量份,包含抗氧化剂0.8质量份、磷系加工稳定剂0.2质量份的聚酰胺6/66/12组合物的粒料(以下,将该聚酰胺6/66/12组合物称为(B2-1))。
[0343] 聚酰胺6/66/12组合物(B2-2)的制造
[0344] 在聚酰胺6/66/12组合物(B2-1)的制造中,将聚酰胺610(b-3)变更为聚酰胺612(b-4),除此之外,利用与聚酰胺6/66/12组合物(B2-1)的制造相同的方法,得到相对于聚酰胺6/66/12 50质量%、聚酰胺612 30质量%、冲击改良材料15质量%、增塑剂5质量%的合计100质量份,包含抗氧化剂0.8质量份、磷系加工稳定剂0.2质量份的聚酰胺6/66/12组合物的粒料(以下,将该聚酰胺6/66/12组合物称为(B2-2))。
[0345] 聚酰胺6/66/12组合物(B2-3)的制造
[0346] 在聚酰胺6/66/12组合物(B2-1)的制造中,不使用聚酰胺610(b-3),除此之外,利用与聚酰胺6/66/12组合物(B2-1)的制造相同的方法,得到相对于聚酰胺6/66/12 80质量%、冲击改良材料15质量%、增塑剂5质量%的合计100质量份,包含抗氧化剂0.8质量份、磷系加工稳定剂0.2质量份的聚酰胺6/66/12组合物的粒料(以下,将该聚酰胺6/66/12组合物称为(B2-3))。
[0347] 聚酰胺6/66/12组合物(B2-4)的制造
[0348] 在聚酰胺6/66/12组合物(B2-1)的制造中,不使用聚酰胺610(b-3)、冲击改良材料和增塑剂,除此之外,利用与聚酰胺6/66/12组合物(B2-1)的制造相同的方法,得到相对于聚酰胺6/66/12 100质量%,包含抗氧化剂0.8质量份、磷系加工稳定剂0.2质量份的聚酰胺6/66/12组合物的粒料(以下,将该聚酰胺6/66/12组合物称为(B2-4))。
[0349] 聚酰胺6/12(b-5)的制造
[0350] 在聚酰胺6/66/12(b-2)的制造中,将己内酰胺16.2kg、1,6-己二胺与癸二酸的等摩尔盐的50质量%水溶液5.0kg、以及12-氨基十二烷酸2.5kg变更为己内酰胺16.2kg、12-氨基十二烷酸4.4kg,追加水2kg,除此之外,利用与聚酰胺6/66/12(b-2)的制造相同的方法,得到相对粘度为3.86的聚酰胺6/12(己酰胺单元/十二烷酰胺单元=80/20质量%)(以下,将该聚酰胺6/12称为(b-5))。
[0351] 聚酰胺6/12组合物(B2-5)的制造
[0352] 在聚酰胺6/66/12组合物(B2-1)的制造中,将聚酰胺6/66/12(b-2)变更为聚酰胺6/12(b-5),不使用聚酰胺610(b-3),除此之外,利用与聚酰胺6/66/12组合物(B2-1)的制造相同的方法,得到相对于聚酰胺6/12 80质量%、冲击改良材料15质量%、增塑剂5质量%的合计100质量份,包含抗氧化剂0.8质量份、磷系加工稳定剂0.2质量份的聚酰胺6/12组合物的粒料(以下,将该聚酰胺6/12组合物称为(B2-5))。
[0353] EVOH(C-1):日本合成化学株式会社制、SOARNOL DC3203、乙烯含量为32摩尔%、皂化度为99摩尔%以上
[0354] 半芳香族聚酰胺(d1-1)的制造
[0355] 将1,9-壬二胺2.374kg(15.0摩尔)和2-甲基-1,8-辛二胺2.374kg(15.0摩尔)、对苯二甲酸4.984kg(30.0摩尔)、苯甲酸65.9g(0.54摩尔)、次磷酸钠一水合物10.2g(相对于原料为0.1质量%)和蒸馏水6.0L投入至高压釜中,进行氮气置换。以100℃搅拌30分钟,耗费2小时将内部温度升温至210℃。此时,将高压釜升压至2.2MPa。保持该状态持续反应1小时后,升温至230℃,其后将温度保持至230℃2小时,缓缓地去除水蒸气,一边将压力保持至2.2MPa,一边使其反应。接着,耗费30分钟将压力降低至1.0MPa,进而反应1小时,从而得到预聚物。将其以100℃在减压下干燥12小时,粉碎至2mm以下的尺寸为止,在230℃、0.013kPa下固相聚合8小时,从而得到熔点为265℃、相对粘度为2.38的半芳香族聚酰胺(聚酰胺9T/M8T=50/50摩尔%)(以下,将该半芳香族聚酰胺称为(d1-1))。
[0356] 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1)的制造
[0357] 向半芳香族聚酰胺(d1-1)中预先混合作为冲击改良材料的马来酸酐改性乙烯/丙烯共聚物(JSR株式会社制、JSR T7761P)、作为抗氧化剂的三乙二醇双[3-(3-叔丁基-5-甲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BASF JAPAN公司制、IRGANOX245)、以及作为磷系加工稳定剂的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BASF JAPAN公司制、IRGAFOS168),并供给至双螺杆熔融混炼机(株式会社日本制钢所制、型号:TEX44),从机筒温度240℃起以300℃进行熔融混炼,将熔融树脂挤出成股线状后,将其导入至水槽中,进行冷却、切割、真空干燥,得到相对于半芳香族聚酰胺90质量%、冲击改良材料10质量%的合计100质量份,包含抗氧化剂0.8质量份、磷系加工稳定剂0.2质量份的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的粒料(以下,将该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称为(D1-1))。
[0358] 半芳香族聚酰胺(d1-2)的制造
[0359] 在半芳香族聚酰胺(d1-1)的制造中,将1,9-壬二胺2.374kg(15.0摩尔)和2-甲基-1,8-辛二胺2.374kg(15.0摩尔)变更为1,9-壬二胺4.036kg(25.5摩尔)、2-甲基-1,8-辛二胺0.712kg(4.5摩尔),将固相聚合温度从230变更为250℃,除此之外,利用与半芳香族聚酰胺(d1-1)的制造相同的方法,得到熔点为305℃、相对粘度为2.34的半芳香族聚酰胺(聚酰胺9T/M8T=85/15摩尔%)(以下,将该半芳香族聚酰胺称为(d1-2))。
[0360] 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2)的制造
[0361] 在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1)的制造中,将半芳香族聚酰胺(d1-1)变更为(d1-2),将机筒温度从300℃变更为330℃,除此之外,利用与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1)的制造相同的方法,得到相对于半芳香族聚酰胺90质量%、冲击改良材料10质量%的合计100质量份,包含抗氧化剂0.8质量份、磷系加工稳定剂0.2质量份的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的粒料(以下,将该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称为(D1-2))。
[0362] 半芳香族聚酰胺(d1-3)的制造
[0363] 在半芳香族聚酰胺(d1-1)的制造中,将对苯二甲酸4.984kg(30.0摩尔)变更为2,6-萘二甲酸6.486kg(30.0摩尔),除此之外,利用与半芳香族聚酰胺(d1-1)的制造相同的方法,得到熔点为275℃、相对粘度为2.37的半芳香族聚酰胺(聚酰胺9N/M8N=50/50摩尔%)(以下,将该半芳香族聚酰胺称为(d1-3))。
[0364] 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3)的制造
[0365] 在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1)的制造中,将半芳香族聚酰胺(d1-1)变更为(d1-3),将机筒温度从300℃变更为310℃,除此之外,利用与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1)的制造相同的方法,得到相对于半芳香族聚酰胺90质量%、冲击改良材料10质量%的合计100质量份,包含抗氧化剂0.8质量份、磷系加工稳定剂0.2质量份的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的粒料(以下,将该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称为(D1-3))。
[0366] 半芳香族聚酰胺(d1-4)的制造
[0367] 在半芳香族聚酰胺(d1-1)的制造中,将1,9-壬二胺2.374kg(15.0摩尔)和2-甲基-1,8-辛二胺2.374kg(15.0摩尔)变更为1,10-癸二胺5.169kg(30.0摩尔),将固相聚合温度从230℃变更为260℃,除此之外,利用与半芳香族聚酰胺(d1-1)的制造相同的方法,得到熔点为315℃、相对粘度为2.33的半芳香族聚酰胺(聚酰胺10T=100摩尔%)(以下,将该半芳香族聚酰胺称为(d1-4))。
[0368] 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4)的制造
[0369] 在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1)的制造中,将半芳香族聚酰胺(d1-1)变更为(d1-4),将机筒温度从300℃变更为340℃,除此之外,利用与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1)的制造相同的方法,得到相对于半芳香族聚酰胺90质量%、冲击改良材料10质量%的合计100质量份,包含抗氧化剂0.8质量份、磷系加工稳定剂0.2质量份的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的粒料(以下,将该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称为(D1-4))。
[0370] 半芳香族聚酰胺(d1-5)的制造
[0371] 在半芳香族聚酰胺(d1-4)的制造中,将1,10-癸二胺5.169kg(30.0摩尔)、对苯二甲酸4.984kg(30.0摩尔)变更为1,10-癸二胺3.101kg(18.0摩尔)、对苯二甲酸2.990kg(18.0摩尔)和11-氨基十一烷酸2.416kg(12.0摩尔),将固相聚合温度从260℃变更为200℃,除此之外,利用与半芳香族聚酰胺(d1-4)的制造相同的方法,得到熔点为255℃、相对粘度为2.34的半芳香族聚酰胺共聚物(聚酰胺10T/11=60/40摩尔%)(以下,将该半芳香族聚酰胺共聚物称为(d1-5))。
[0372] 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5)的制造
[0373] 在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1)的制造中,将半芳香族聚酰胺(d1-1)变更为(d1-5),将机筒温度从300℃变更为290℃,除此之外,利用与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1)的制造相同的方法,得到相对于半芳香族聚酰胺90质量%、冲击改良材料10质量%的合计100质量份,包含抗氧化剂0.8质量份、磷系加工稳定剂0.2质量份的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的粒料(以下,将该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称为(D1-5))。
[0374] 半芳香族聚酰胺(d1-6)的制造
[0375] 在半芳香族聚酰胺(d1-4)的制造中,将对苯二甲酸4.984kg(30.0摩尔)变更为对苯二甲酸3.324kg(20.0摩尔)、癸二酸2.020kg(9.99摩尔),将固相聚合温度从260℃变更为220℃,除此之外,利用与半芳香族聚酰胺(d1-4)的制造相同的方法,得到熔点为279℃、相对粘度为2.37的半芳香族聚酰胺共聚物(聚酰胺10T/1010=67/33摩尔%)(以下,将该半芳香族聚酰胺共聚物称为(d1-6))。
[0376] 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6)的制造
[0377] 在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1)的制造中,将半芳香族聚酰胺(d1-1)变更为(d1-6),将机筒温度从300℃变更为310℃,除此之外,利用与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1)的制造相同的方法,得到相对于半芳香族聚酰胺90质量%、冲击改良材料10质量%的合计100质量份,包含抗氧化剂0.8质量份、磷系加工稳定剂0.2质量份的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的粒料(以下,将该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称为(D1-6))。
[0378] 半芳香族聚酰胺(d1-7)的制造
[0379] 在半芳香族聚酰胺(d1-1)的制造中,将固相聚合时间从8小时变更为4小时,除此之外,利用与半芳香族聚酰胺(d1-1)的制造相同的方法,得到熔点为265℃、相对粘度为2.16的半芳香族聚酰胺(聚酰胺9T/M8T=50/50摩尔%)(以下,将该半芳香族聚酰胺称为(d1-7))。
[0380] 导电性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7)的制造
[0381] 在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1)的制造中,将半芳香族聚酰胺(d1-1)变更为(d1-7),将马来酸酐改性乙烯/丙烯共聚物(JSR株式会社制、JSR T7761P)变更为马来酸酐改性乙烯/1-丁烯共聚物(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TAFMER MH5010)和乙烯/1-丁烯共聚物(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TAFMER A-0550),使用碳纳米管(Nanocyl公司制、NC7000)作为导电性填料,将机筒温度从300℃变更为320℃,除此之外,利用与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1)的制造相同的方法,得到相对于半芳香族聚酰胺75质量%、冲击改良材料20质量%、导电性填料5质量%的合计100质量份,包含抗氧化剂0.8质量份、磷系加工稳定剂0.2质量份的导电性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的粒料(以下,将该导电性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称为(D1-7))。
[0382] 半芳香族聚酰胺(d1-8)的制造
[0383] 在半芳香族聚酰胺(d1-4)的制造中,将1,10-癸二胺5.169kg(30.0摩尔)、对苯二甲酸4.984kg(30.0摩尔)变更为1,6-己二胺3.718kg(32.0摩尔)、对苯二甲酸3.240kg(19.5摩尔)、间苯二甲酸1.246kg(7.5摩尔)和己二酸0.438kg(3.0摩尔),除此之外,利用与半芳香族聚酰胺(d1-4)的制造相同的方法,得到熔点为315℃、相对粘度为2.38的半芳香族聚酰胺(聚酰胺6T/6I/66=65/25/10摩尔%)(以下,将该半芳香族聚酰胺称为(d1-8))。
[0384] 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8)的制造
[0385] 在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1)的制造中,将半芳香族聚酰胺(d1-1)变更为(d1-8),将机筒温度从300℃变更为340℃,除此之外,利用与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1)的制造相同的方法,得到相对于半芳香族聚酰胺90质量%、冲击改良材料10质量%的合计100质量份,包含抗氧化剂0.8质量份、磷系加工稳定剂0.2质量份的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的粒料(以下,将该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称为(D1-8))。
[0386] 半芳香族聚酰胺(d2-1)的制造
[0387] 向具备搅拌机、温度计、扭矩计、压力计、串联有隔膜泵的原料投入口、氮气导入口、放压口、压力调节装置和聚合物释放口的内容积为40升的压力容器中投入癸二酸6.068kg(30.0摩尔)、次磷酸钙8.50g(0.049摩尔)和乙酸钠2.19g(0.025摩尔),用纯度为
99.9999%的氮气将压力容器的内部加压至0.3MPa后,接着释放氮气至常压,将该操作重复
5次,进行氮气置换后,在封压下一边搅拌一边对体系内进行升温。进而,在少量的氮气气流下升温至190℃后,在搅拌下耗费160分钟滴加对苯二甲胺4.086kg(30.0摩尔)。其间,将反应体系的内部压力控制至0.5MPa,使内部温度连续地升温至295℃。此外,将在滴加对苯二甲胺的同时馏出的水通过分凝器和冷却器去除至体系外。对苯二甲胺的滴加结束后,耗费
60分钟降压至常压为止,其间将容器内的温度保持在300℃,并持续反应10分钟。其后,将反应体系的内部压力减压至79kPa为止,持续进行40分钟的熔融聚合反应。其后,停止搅拌,将体系内用氮气加压至0.2MPa,将缩聚物从压力容器下部的取出口取出成带状。带状的缩聚物立即冷却,经水冷的带状树脂通过造粒机而粒料化,其后,进行减压干燥,从而得到熔点为281、291℃(具有2个熔点)、相对粘度为2.47的半芳香族聚酰胺(聚酰胺PXD10=100摩尔%)(以下,将该半芳香族聚酰胺称为(d2-1))。
[0388] 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2-1)的制造
[0389] 在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1)的制造中,将半芳香族聚酰胺(d1-1)变更为(d2-1),将机筒温度从300℃变更为320℃,除此之外,利用与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1)的制造相同的方法,得到相对于半芳香族聚酰胺90质量%、冲击改良材料10质量%的合计100质量份,包含抗氧化剂0.8质量份、磷系加工稳定剂0.2质量份的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的粒料(以下,将该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称为(D2-1))。
[0390] 半芳香族聚酰胺(d2-2)的制造
[0391] 在半芳香族聚酰胺(d2-1)的制造中,将癸二酸6.068kg(30.0摩尔)变更为壬二酸5.647kg(30.0摩尔),除此之外,利用与半芳香族聚酰胺(d2-1)的制造相同的方法,得到熔点为270℃、相对粘度为2.45的半芳香族聚酰胺(聚酰胺PXD9=100摩尔%)(以下,将该半芳香族聚酰胺称为(d2-2))。
[0392] 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2-2)的制造
[0393] 在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2-1)的制造中,将半芳香族聚酰胺(d2-1)变更为(d2-2),将机筒温度从320℃变更为310℃,除此之外,利用与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2-1)的制造相同的方法,得到相对于半芳香族聚酰胺90质量%、冲击改良材料10质量%的合计100质量份,包含抗氧化剂0.8质量份、磷系加工稳定剂0.2质量份的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的粒料(以下,将该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称为(D2-2))。
[0394] 半芳香族聚酰胺(d2-3)的制造
[0395] 在半芳香族聚酰胺(d2-1)的制造中,将对苯二甲胺4.086kg(30.0摩尔)变更为间苯二甲胺4.086kg(30.0摩尔),将聚合温度从300℃变更为250℃,除此之外,利用与半芳香族聚酰胺(d2-1)的制造相同的方法,得到熔点为191℃、相对粘度为2.46的半芳香族聚酰胺(聚酰胺MXD10=100摩尔%)(以下,将该半芳香族聚酰胺称为(d2-3))。
[0396] 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2-3)的制造
[0397] 在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2-1)的制造中,将半芳香族聚酰胺(d2-1)变更为(d2-3),将机筒温度从320℃变更为240℃,除此之外,利用与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2-1)的制造相同的方法,得到相对于半芳香族聚酰胺90质量%、冲击改良材料10质量%的合计100质量份,包含抗氧化剂0.8质量份、磷系加工稳定剂0.2质量份的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的粒料(以下,将该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称为(D2-3))。
[0398] 半芳香族聚酰胺(d2-4)的制造
[0399] 在半芳香族聚酰胺(d2-3)的制造中,将癸二酸6.068kg(30.0摩尔)变更为十二烷二酸6.488kg(30.0摩尔),将聚合温度从250℃变更为240℃,除此之外,利用与半芳香族聚酰胺(d2-3)的制造相同的方法,得到熔点为175℃、相对粘度为2.40的半芳香族聚酰胺(聚酰胺MXD12=100摩尔%)(以下,将该半芳香族聚酰胺称为(d2-4))。
[0400] 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2-4)的制造
[0401] 在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2-1)的制造中,将半芳香族聚酰胺(d2-1)变更为(d2-4),将机筒温度从320℃变更为230℃,除此之外,利用与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2-1)的制造相同的方法,得到相对于半芳香族聚酰胺90质量%、冲击改良材料10质量%的合计100质量份,包含抗氧化剂0.8质量份、磷系加工稳定剂0.2质量份的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的粒料(以下,将该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称为(D2-4))。
[0402] 半芳香族聚酰胺(d2-5)的制造
[0403] 在半芳香族聚酰胺(d2-1)的制造中,将对苯二甲胺4.086kg(30.0摩尔)变更为间苯二甲胺与对苯二甲胺的7:3的混合二胺4.086kg(30.0摩尔),将聚合温度从300℃变更为260℃,除此之外,利用与半芳香族聚酰胺(d2-1)的制造相同的方法,得到熔点为215℃、相对粘度为2.45的半芳香族聚酰胺(聚酰胺MXD10/PXD10=70/30摩尔%)(以下,将该半芳香族聚酰胺称为(d2-5))。
[0404] 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2-5)的制造
[0405] 在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2-1)的制造中,将半芳香族聚酰胺(d2-1)变更为(d2-5),将机筒温度从320℃变更为250℃,除此之外,利用与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2-1)的制造相同的方法,得到相对于半芳香族聚酰胺90质量%、冲击改良材料10质量%的合计100质量份,包含抗氧化剂0.8质量份、磷系加工稳定剂0.2质量份的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的粒料(以下,将该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称为(D2-5))。
[0406] 半芳香族聚酰胺(d2-6)的制造
[0407] 在半芳香族聚酰胺(d2-4)的制造中,将间苯二甲胺4.086kg(30.0摩尔)变更为2,6-双(氨基甲基)萘5.588kg(30.0摩尔),将聚合温度从240℃变更为300℃,除此之外,利用与半芳香族聚酰胺(d2-4)的制造相同的方法,得到熔点为272℃、相对粘度为2.33的半芳香族聚酰胺(聚酰胺2,6-BAN12=100摩尔%)(以下,将该半芳香族聚酰胺称为(d2-6))。
[0408] 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2-6)的制造
[0409] 在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2-1)的制造中,将半芳香族聚酰胺(d2-1)变更为(d2-6),将机筒温度从320℃变更为310℃,除此之外,利用与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2-1)的制造相同的方法,得到相对于半芳香族聚酰胺90质量%、冲击改良材料10质量%的合计100质量份,包含抗氧化剂0.8质量份、磷系加工稳定剂0.2质量份的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的粒料(以下,将该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称为(D2-6))。
[0410] 半芳香族聚酰胺(d2-7)的制造
[0411] 在半芳香族聚酰胺(d2-1)的制造中,将对苯二甲胺4.086kg(30.0摩尔)变更为间苯二甲胺4.086kg(30.0摩尔),将癸二酸6.068kg(30.0摩尔)变更为己二酸4.384kg(30.0摩尔),将聚合温度从300℃变更为275℃,除此之外,利用与半芳香族聚酰胺(d2-1)的制造相同的方法,得到熔点为243℃、相对粘度为2.45的半芳香族聚酰胺(聚酰胺MXD6=100摩尔%)(以下,将该半芳香族聚酰胺称为(d2-7))。
[0412] 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2-7)的制造
[0413] 在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2-1)的制造中,将半芳香族聚酰胺(d2-1)变更为(d2-7),将机筒温度从320℃变更为280℃,除此之外,利用与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2-1)的制造相同的方法,得到相对于半芳香族聚酰胺90质量%、冲击改良材料10质量%的合计100质量份,包含抗氧化剂0.8质量份、磷系加工稳定剂0.2质量份的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的粒料(以下,将该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称为(D2-7))。
[0414] 含氟系聚合物(E)
[0415] 含氟系聚合物(E-1)的制造
[0416] 对内容积为100L的带搅拌机的聚合槽进行脱气,投入1-氢十三氟己烷92.1kg、1,3-二氯-1,1,2,2,3-五氟丙烷16.3kg、(全氟乙基)乙烯CH2=CH(CF2)2F73g、衣康酸酐(IAH)
10.1g,压入四氟乙烯(TFE)9.6kg、乙烯(E)0.7kg,将聚合槽内升温至66℃,投入作为聚合引发剂的叔丁基过氧化特戊酸酯1质量%的1,3-二氯-1,1,2,2,3-五氟丙烷溶液433cm3,开始聚合。连续地投入TFE/E:60/40(摩尔比)的单体混合气体,使得聚合中的压力达到恒定。此外,连续地投入相对于聚合中投入的TFE和E的总摩尔数为相当于2.0摩尔%的量的(全氟乙基)乙烯和相当于0.5摩尔%的量的IAH。聚合开始5.5小时后,在投入了单体混合气体
8.0kg、IAH 63g的时刻,将聚合槽的内部温度降低至室温,进行吹扫而使压力为常压。将所得浆料状的含氟系聚合物投入至装有水75.0kg的200L造粒槽中,接着,一边搅拌一边升温至105℃,一边蒸馏去除溶剂一边造粒。将所得造粒物在150℃下干燥5小时,从而得到8.3kg的含氟系聚合物。
[0417] 该含氟系聚合物的组成中,基于TFE的聚合单元/基于E的聚合单元/基于CH2=CH(CF2)2F的聚合单元/基于IAH的聚合单元=58.5/39.0/2.0/0.5(摩尔%),熔点为240℃。使用挤出机,将该造粒物以280℃、2分钟的滞留时间进行熔融,从而得到含氟系聚合物的粒料(以下,将该含氟系聚合物称为(E-1))。
[0418] 导电性含氟系聚合物(E-2)的制造
[0419] 将含氟系聚合物(E-1)100质量份和炭黑(电气化学株式会社制)13质量份预先混合,并供给至双螺杆熔融混炼机(东芝机械株式会社制、型号:TEM-48S)中,从机筒温度240℃起以300℃进行熔融混炼,将熔融树脂挤出成股线状后,将其导入至水槽中,将喷出的股线水冷,用造粒机切断股线,为了去除水分而用120℃的干燥机干燥10小时,得到导电性含氟系聚合物的粒料(以下,将该导电性含氟系聚合物称为(E-2))。
[0420] 含氟系聚合物(E-3)的制造
[0421] 在含氟系聚合物(E-1)的制造中,不投入衣康酸酐(IAH),除此之外,利用与含氟系聚合物(E-1)的制造相同的方法,得到7.6kg的含氟系聚合物。
[0422] 该含氟系聚合物的组成中,基于TFE的聚合单元/基于E的聚合单元/基于CH2=CH(CF2)2F的聚合单元=58.8/39.2/2.0(摩尔%),熔点为242℃。将该造粒物使用挤出机以280℃、2分钟的滞留时间进行熔融,从而得到含氟系聚合物的粒料(以下,将该含氟系聚合物称为(E-3))。
[0423] 导电性含氟系聚合物(E-4)的制造
[0424] 在导电性含氟系聚合物(E-2)的制造中,将含氟系聚合物(E-1)变更成(E-3),除此之外,利用与导电性含氟系聚合物(E-2)的制造相同的方法,得到导电性含氟系聚合物的粒料(以下,将该导电性含氟系聚合物称为(E-4))。
[0425] 含氟系聚合物(E-5)的制造
[0426] 对内容积为100L的带搅拌机的聚合槽进行脱气,投入1,3-二氯-1,1,2,2,3-五氟丙烷42.5kg、CF2=CFOCF2CF2CF3(全氟(丙基乙烯基醚):PPVE)、1,1,2,4,4,5,5,6,6,6-十氟-3-氧杂己-1-烯)2.13kg、六氟丙烯(HFP)51.0kg。接着,将聚合槽内升温至50℃,投入四氟乙烯(TFE)4.25kg而将压力提升至1.0MPa/G。作为聚合引发剂溶液,投入过氧化(全氟丁酰)0.3质量%的1,3-二氯-1,1,2,2,3-五氟丙烷溶液340cm3,开始聚合,以后每10分钟投入该聚合引发剂溶液340cm3。在聚合过程中连续地投入TFE,使得压力保持为1.0MPa/G。此外,连续地投入相对于聚合中投入的TFE的摩尔数为相当于0.1摩尔%的量的5-冰片烯-2,3-二羧酸酐(NAH)0.3质量%的1,3-二氯-1,1,2,2,3-五氟丙烷溶液。聚合开始5小时后,在投入TFE8.5kg的时刻,将聚合槽的内部温度降低至室温,同时进行吹扫直至常压为止。将所得浆料状的含氟系聚合物投入至装有水75.0kg的200L造粒槽中,接着,一边搅拌一边升温至105℃,一边蒸馏去除溶剂一边造粒。将所得造粒物在150℃下干燥5小时,从而得到7.5kg的含氟系聚合物的造粒物。
[0427] 该含氟系聚合物的组成中,基于TFE的聚合单元/基于PPVE的聚合单元/基于HFP的聚合单元/基于NAH的聚合单元=91.2/1.5/7.2/0.1(摩尔%),熔点为262℃。使用挤出机,将该造粒物以300℃、2分钟的滞留时间进行熔融,从而得到含氟系聚合物的粒料(以下,将该含氟系聚合物称为(E-5))。
[0428] 导电性含氟系聚合物(E-6)的制造
[0429] 在导电性含氟系聚合物(E-2)的制造中,将含氟系聚合物(E-1)变更为(E-5),将炭黑13质量份变更为11质量份,将机筒温度从300℃变更为320℃,除此之外,利用与导电性含氟系聚合物(E-2)的制造相同的方法,得到导电性含氟系聚合物的粒料(以下,将该导电性含氟系聚合物称为(E-6))。
[0430] 含氟系聚合物(E-7)的制造
[0431] 在含氟系聚合物(E-5)的制造中,不投入5-冰片烯-2,3-二羧酸酐(NAH)0.3质量%的1,3-二氯-1,1,2,2,3-五氟丙烷溶液,除此之外,利用与含氟系聚合物(E-5)的制造相同的方法,得到7.6kg的含氟系聚合物。
[0432] 该含氟系聚合物的组成中,基于TFE的聚合单元/基于PPVE的聚合单元/基于HFP的聚合单元=91.5/1.5/7.0(摩尔%),熔点为257℃。使用挤出机,将该造粒物以300℃、2分钟的滞留时间进行熔融,得到含氟系聚合物的粒料(以下,将该含氟系聚合物称为(E-7))。
[0433] 含氟系聚合物(E-8)的制造
[0434] 向能够容纳水174kg的带夹套的搅拌式聚合槽中投入脱矿物质的纯水51.5kg,将内部空间用纯氮气充分置换后,抽真空来排除氮气。接着,压入八氟环丁烷40.6kg、三氟氯乙烯(CTFE)1.6kg、四氟乙烯(TFE)4.5kg、全氟(丙基乙烯基醚)(PPVE)2.8kg。作为链转移剂添加正丙醇0.090kg,将温度调节至35℃,开始搅拌。向其中添加作为聚合引发剂的二正丙基过氧化二碳酸酯50质量%的甲醇溶液0.44kg,开始聚合。在聚合过程中,追加投入制备成与期望的共聚物组成为相同组成的混合单体并进行聚合,使得槽内压力维持为0.66MPa,然后排出槽内的残留气体,取出所生成的聚合物,用脱矿物质的纯水进行清洗,使其干燥而得到30.5kg粒状粉末的含氟系聚合物。
[0435] 该氟系聚合物的组成中,以基于CTFE的聚合单元/基于TFE的聚合单元/基于PPVE的聚合单元的摩尔比计为24.4/73.1/2.5,氟系聚合物的源自聚合引发剂的碳酸酯末端基团的数量为170个。此外,熔点为241℃。使用挤出机,将该造粒物以290℃、2分钟的滞留时间进行熔融,得到含氟系聚合物的粒料(以下,将该含氟系聚合物称为(E-8))。
[0436] 导电性含氟系聚合物(E-9)的制造
[0437] 在导电性含氟系聚合物(E-6)的制造中,将含氟系聚合物(E-5)变更为(E-8),除此之外,利用与导电性含氟系聚合物(E-6)的制造相同的方法,得到导电性含氟系聚合物的粒料(以下,将该导电性含氟系聚合物称为(E-9))。
[0438] 含氟系聚合物(E-10)的制造
[0439] 在含氟系聚合物(E-8)的制造中,不投入二正丙基过氧化二碳酸酯50质量%的甲醇溶液,除此之外,利用与含氟系聚合物(E-8)的制造相同的方法,得到29.8kg的含氟系聚合物。
[0440] 该含氟系聚合物的组成中,以基于CTFE的聚合单元/基于TFE的聚合单元/基于PPVE的聚合单元的摩尔比计为24.4/73.1/2.5,熔点为241℃。使用挤出机,将该造粒物以290℃、2分钟的滞留时间进行熔融,得到含氟系聚合物的粒料(以下,将该含氟系聚合物称为(E-10))。
[0441] 实施例1
[0442] 使用上述示出的聚酰胺12组合物(A-1)、聚酰胺6组合物(B1-1)、聚酰胺6/66/12组合物(B2-1)、EVOH(C-1)和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1),利用Plabor(塑料工学研究所株式会社制)5层管成形机,分别使(A-1)以250℃的挤出温度、使(B1-1)以260℃的挤出温度、使(B2-1)以260℃的挤出温度、使(C-1)以220℃的挤出温度、使(D1-1)以300℃的挤出温度进行熔融,用合流器使排出的熔融树脂合流,并成形为层叠管状体。接着,利用用于控制尺寸的定型模进行冷却并脱除,制成由(A-1)形成的(a)层(最外层)、由(B2-1)形成的(b)层(外层)、由(C-1)形成的(c)层(中间层)、由(B1-1)形成的(b’)层(内层1)、由(D1-1)形成的(d)层(最内层)时,得到层构成为(a)/(b)/(c)/(b’)/(d)=0.35/0.15/0.10/0.25/0.15mm且内径为6mm、外径为8mm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1。
[0443] 实施例2
[0444] 实施例1中,将聚酰胺6组合物(B1-1)变更为聚酰胺6/66/12组合物(B2-1),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成由(A-1)形成的(a)层(最外层)、由(B2-1)形成的(b)层(外层、内层1)、由(C-1)形成的(c)层(中间层)、由(D1-1)形成的(d)层(最内层)时,得到层构成为(a)/(b)/(c)/(b)/(d)=0.35/0.15/0.10/0.25/0.15mm且内径为6mm、外径为8mm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1。
[0445] 实施例3
[0446] 使用上述示出的聚酰胺12组合物(A-2)、聚酰胺6组合物(B1-1)、EVOH(C-1)和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1),利用Plabor(塑料工学研究所株式会社制)6层管成形机,分别使(A-1)以250℃的挤出温度、使(B1-1)以260℃的挤出温度、使(C-1)以220℃的挤出温度、使(D1-1)以300℃的挤出温度进行熔融,用合流器使排出的熔融树脂合流,并成形为层叠管状体。接着,利用用于控制尺寸的定型模进行冷却并脱除,制成由(A-2)形成的(a)层(最外层)、由(D1-1)形成的(d)层(外层、最内层)、由(B1-1)形成的(b)层(中间层、内层2)、由(C-1)形成的(c)层(内层1)时,得到层构成为(a)/(d)/(b)/(c)/(b)/(d)=0.30/0.10/0.15/
0.10/0.25/0.10mm且内径为6mm、外径为8mm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
1。
[0447] 实施例4
[0448] 实施例1中,将聚酰胺12组合物(A-1)变更为聚酰胺610组合物(A-4),将(A-4)的挤出温度变更为260℃,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表1所示层构成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1。
[0449] 实施例5
[0450] 实施例1中,将聚酰胺12组合物(A-1)变更为聚酰胺612组合物(A-5),将(A-5)的挤出温度变更为260℃,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表1所示层构成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1。
[0451] 实施例6
[0452] 实施例1中,将聚酰胺6/66/12组合物(B2-1)变更为(B2-2),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表1所示层构成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1。
[0453] 实施例7
[0454] 实施例1中,将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1)变更为(D1-2),将(D1-2)的挤出温度变更为330℃,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表1所示层构成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1。
[0455] 实施例8
[0456] 实施例1中,将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1)变更为(D1-3),将(D1-3)的挤出温度变更为310℃,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表1所示层构成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1。
[0457] 实施例9
[0458] 实施例2中,将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1)变更为(D1-4),将(D1-4)的挤出温度变更为340℃,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法得到表1所示层构成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1。
[0459] 实施例10
[0460] 实施例2中,将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1)变更为(D1-5),将(D1-5)的挤出温度变更为290℃,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法得到表1所示层构成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1。
[0461] 实施例11
[0462] 实施例2中,将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1)变更为(D1-6),将(D1-6)的挤出温度变更为310℃,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法得到表1所示层构成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1。
[0463] 实施例12
[0464] 实施例1中,将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1)变更为导电性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7),将(D1-7)的挤出温度变更为310℃,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表1所示层构成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1。此外,按照SAE J-2260测定该层叠管的导电性时,为106Ω/square以下,确认其静电去除性能优异。
[0465] 实施例13
[0466] 实施例2中,将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1)变更为(D2-1),将(D2-1)的挤出温度变更为320℃,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法得到表1所示层构成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1。
[0467] 实施例14
[0468] 实施例2中,将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1)变更为(D2-2),将(D2-2)的挤出温度变更为310℃,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法得到表1所示层构成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1。
[0469] 实施例15
[0470] 实施例2中,将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1)变更为(D2-3),将(D2-3)的挤出温度变更为240℃,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法得到表1所示层构成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1。
[0471] 实施例16
[0472] 实施例2中,将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1)变更为(D2-4),将(D2-4)的挤出温度变更为230℃,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法得到表1所示层构成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1。
[0473] 实施例17
[0474] 实施例2中,将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1)变更为(D2-5),将(D2-5)的挤出温度变更为260℃,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法得到表1所示层构成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1。
[0475] 实施例18
[0476] 实施例2中,将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1)变更为(D2-6),将(D2-6)的挤出温度变更为310℃,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法得到表1所示层构成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1。
[0477] 实施例19
[0478] 使用上述示出的聚酰胺12组合物(A-1)、聚酰胺6组合物(B1-1)、聚酰胺6/66/12组合物(B2-1)、EVOH(C-1)、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1)和导电性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7),利用Plabor(塑料工学研究所株式会社制)6层管成形机,分别使(A-1)以250℃的挤出温度、使(B1-1)以260℃的挤出温度、使(B2-1)以260℃的挤出温度、使(C-1)以220℃的挤出温度、使(D1-1)以300℃的挤出温度、使(D1-7)以310℃的挤出温度进行熔融,用合流器使排出的熔融树脂合流,并成形为层叠管状体。接着,利用用于控制尺寸的定型模进行冷却并脱除,制成由(A-1)形成的(a)层(最外层)、由(B2-1)形成的(b)层(外层)、由(C-1)形成的(c)层(中间层)、由(B1-1)形成的(b’)层(内层1)、由(D1-1)形成的(d)层(内层2)、由(D1-7)形成的(d’)层(最内层)时,得到层构成为(a)/(b)/(c)/(b’)/(d)/(d’)=0.30/0.15/0.10/0.25/0.10/0.10mm且内径为6mm、外径为8mm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
1。此外,按照SAE J-2260测定该层叠管的导电性时为106Ω/square以下,确认其静电去除性能优异。
[0479] 比较例1
[0480] 实施例1中,不使用EVOH(C-1)、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1),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表1所示层构成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1。
[0481] 比较例2
[0482] 实施例1中,不使用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1),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表1所示层构成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1。
[0483] 比较例3
[0484] 实施例3中,不使用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1),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法得到表1所示层构成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1。
[0485] 比较例4
[0486] 实施例1中,不使用聚酰胺12组合物(A-1)、聚酰胺6组合物(B1-1)、聚酰胺6/66/12组合物(B2-1),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表1所示层构成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1。
[0487] 比较例5
[0488] 实施例1中,不使用聚酰胺6组合物(B1-1)、聚酰胺6/66/12组合物(B2-1),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表1所示层构成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1。
[0489] 比较例6
[0490] 实施例2中,将聚酰胺6/66/12组合物(B2-1)变更为(B2-3),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法得到表1所示层构成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1。
[0491] 比较例7
[0492] 实施例2中,将聚酰胺6/66/12组合物(B2-1)变更为(B2-4),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法得到表1所示层构成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1。
[0493] 比较例8
[0494] 实施例2中,将聚酰胺6/66/12组合物(B2-1)变更为聚酰胺6/12组合物(B2-5),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法得到表1所示层构成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1。
[0495] 比较例9
[0496] 实施例1中,将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1)变更为(D1-8),将(D1-8)的挤出温度变更为330℃,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表1所示层构成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1。
[0497] 比较例10
[0498] 实施例1中,将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1)变更为(D2-7),将(D2-7)的挤出温度变更为280℃,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表1所示层构成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1。
[0499] 比较例11
[0500] 实施例3中,将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1)变更为(D1-8),将(D1-8)的挤出温度变更为330℃,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法得到表1所示层构成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1。
[0501] 比较例12
[0502] 实施例3中,将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1)变更为(D2-7),将(D2-7)的挤出温度变更为280℃,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法得到表1所示层构成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1。
[0503] 比较例13
[0504] 实施例1中,将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1)变更为聚酰胺12组合物(A-2),将(A-2)的挤出温度变更为250℃,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表1所示层构成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1。
[0505] 比较例14
[0506] 实施例1中,将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1)变更为导电性聚酰胺12组合物(A-3),将(A-3)的挤出温度变更为270℃,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表1所示层构成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1。此外,按照SAE J-2260测定该层叠管的导电性时为106Ω/square以下,确认其静电去除性能优异。
[0507] [表1]
[0508]
[0509] 根据表1可以明确:不具有本发明规定的包含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皂化物的层、包含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的层的比较例1的层叠管的耐劣化燃料性、抗化学溶液透过性差;不具有本发明规定的包含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的层,且具有包含聚酰胺6的层作为最内层的比较例2的层叠管的耐劣化燃料性差;不具有本发明规定的包含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的层,且具有包含聚酰胺6组合物的层作为最内层的比较例3的层叠管的耐劣化燃料性、层间粘接性差。不具有本发明规定的包含脂肪族聚酰胺的层、包含聚酰胺6组合物、聚酰胺6/66/12组合物的层的比较例4的层叠管的低温耐冲击性、耐劣化燃料性和热处理后的层间粘接性差。不具有本发明规定的包含聚酰胺6组合物、聚酰胺6/66/12组合物的层的比较例5的层叠管的层间粘接性差。具有包含本发明规定以外的聚酰胺6/66/12组合物、聚酰胺6/12组合物的层的比较例6~8的层叠管的热处理后的层间粘接性差。具有包含本发明规定以外的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的层的比较例9、10的层叠管的低温耐冲击性、耐劣化燃料性差。具有包含本发明规定以外的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的层的比较例11、12的层叠管的低温耐冲击性、耐劣化燃料性和层间粘接性差。不具有本发明规定的包含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的层,且具有包含聚酰胺12组合物的层作为最内层的比较例13、14的层叠管对单体、低聚物的耐溶出性差。
[0510] 另一方面可明确:本发明规定的实施例1~19的层叠管的低温耐冲击性、耐劣化燃料性、抗化学溶液透过性、层间粘接性及其耐久性、耐单体、低聚物溶出性等各特性良好。
[0511] 实施例21
[0512] 使用上述示出的聚酰胺12组合物(A-1)、聚酰胺6组合物(B1-1)、聚酰胺6/66/12组合物(B2-1)、EVOH(C-1)、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1)和含氟系聚合物(E-1),利用Plabor(塑料工学研究所株式会社制)6层管成形机,分别使(A-1)以250℃的挤出温度、使(B1-1)以260℃的挤出温度、使(B2-1)以260℃的挤出温度、使(C-1)以220℃的挤出温度、使(D1-1)以
300℃的挤出温度、使(E-1)以300℃的挤出温度进行熔融,用合流器使排出的熔融树脂合流,并成形为层叠管状体。接着,利用用于控制尺寸的定型模进行冷却并脱除,制成由(A-1)形成的(a)层(最外层)、由(B2-1)形成的(b)层(外层)、由(C-1)形成的(c)层(中间层)、由(B1-1)形成的(b’)层(内层1)、由(D1-1)形成的(d)层(内层2)、由(E-1)形成的(e)层(最内层)时,得到层构成为(a)/(b)/(c)/(b’)/(d)/(e)=0.30/0.15/0.10/0.25/0.10/0.10mm且内径为6mm、外径为8mm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2。
[0513] 实施例22
[0514] 实施例21中,将聚酰胺6组合物(B1-1)变更为聚酰胺6/66/12组合物(B2-1),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21相同的方法,制成由(A-1)形成的(a)层(最外层)、由(B2-1)形成的(b)层(外层、内层1)、由(C-1)形成的(c)层(中间层)、由(D1-1)形成的(d)层(内层2)、由(E-1)形成的(e)层(最内层)时,得到层构成为(a)/(b)/(c)/(b)/(d)/(e)=0.30/0.15/0.10/
0.25/0.10/0.10mm且内径为6mm、外径为8mm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
2。
[0515] 实施例23
[0516] 实施例21中,将聚酰胺12组合物(A-1)变更为(A-2),不使用聚酰胺6/66/12组合物(B2-1),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21相同的方法,制成由(A-1)形成的(a)层(最外层)、由(D1-1)形成的(d)层(外层)、由(B1-1)形成的(b)层(中间层、内层2)、由(C-1)形成的(c)层(内层1)、由(E-1)形成的(e)层(最内层)时,得到层构成为(a)/(d)/(b)/(c)/(b)/(e)=0.30/0.10/0.15/0.10/0.25/0.10mm且内径为6mm、外径为8mm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2。
[0517] 实施例24
[0518] 实施例23中,将聚酰胺12组合物(A-2)变更为聚酰胺610组合物(A-4),将(A-4)的挤出温度变更为260℃,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23相同的方法得到表2所示层构成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2。
[0519] 实施例25
[0520] 实施例23中,将聚酰胺12组合物(A-2)变更为聚酰胺612组合物(A-5),将(A-5)的挤出温度变更为260℃,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23相同的方法得到表2所示层构成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2。
[0521] 实施例26
[0522] 实施例21中,将聚酰胺6/66/12组合物(B2-1)变更为(B2-2),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21相同的方法得到表2所示层构成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2。
[0523] 实施例27
[0524] 实施例21中,将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1)变更为(D1-2),将(D1-2)的挤出温度变更为330℃,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21相同的方法得到表2所示层构成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2。
[0525] 实施例28
[0526] 实施例21中,将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1)变更为(D1-3),将(D1-3)的挤出温度变更为310℃,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21相同的方法得到表2所示层构成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2。
[0527] 实施例29
[0528] 实施例22中,将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1)变更为(D1-4),将(D1-4)的挤出温度变更为340℃,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22相同的方法得到表2所示层构成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2。
[0529] 实施例30
[0530] 实施例22中,将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1)变更为(D1-5),将(D1-5)的挤出温度变更为290℃,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22相同的方法得到表2所示层构成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2。
[0531] 实施例31
[0532] 实施例22中,将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1)变更为(D1-6),将(D1-6)的挤出温度变更为310℃,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22相同的方法得到表2所示层构成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2。
[0533] 实施例32
[0534] 实施例22中,将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1)变更为(D2-1),将(D2-1)的挤出温度变更为320℃,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22相同的方法得到表2所示层构成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2。
[0535] 实施例33
[0536] 实施例22中,将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1)变更为(D2-2),将(D2-2)的挤出温度变更为310℃,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22相同的方法得到表2所示层构成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2。
[0537] 实施例34
[0538] 实施例22中,将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1)变更为(D2-3),将(D2-3)的挤出温度变更为240℃,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22相同的方法,得到表2所示层构成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2。
[0539] 实施例35
[0540] 实施例22中,将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1)变更为(D2-4),将(D2-4)的挤出温度变更为230℃,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22相同的方法得到表2所示层构成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2。
[0541] 实施例36
[0542] 实施例22中,将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1)变更为(D2-5),将(D2-5)的挤出温度变更为260℃,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22相同的方法得到表2所示层构成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2。
[0543] 实施例37
[0544] 实施例22中,将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1)变更为(D2-6),将(D2-6)的挤出温度变更为310℃,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22相同的方法得到表2所示层构成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2。
[0545] 实施例38
[0546] 实施例21中,将含氟系聚合物(E-1)变更为导电性含氟系聚合物(E-2),将(E-2)的挤出温度变更为310℃,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21相同的方法得到表2所示层构成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2。此外,按照SAE J-2260测定该层叠管的导电性时为106Ω/square以下,确认其静电去除性能优异。
[0547] 实施例39
[0548] 实施例21中,将含氟系聚合物(E-1)变更为(E-5),将(E-5)的挤出温度变更为310℃,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21相同的方法得到表2所示层构成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2。
[0549] 实施例40
[0550] 实施例21中,将含氟系聚合物(E-1)变更为导电性含氟系聚合物(E-6),将(E-6)的挤出温度变更为320℃,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21相同的方法得到表2所示层构成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2。此外,按照SAE J-2260测定该层叠管的导电性时为106Ω/square以下,确认其静电去除性能优异。
[0551] 实施例41
[0552] 实施例21中,将含氟系聚合物(E-1)变更为(E-8),将(E-8)的挤出温度变更为290℃,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21相同的方法得到表2所示层构成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2。
[0553] 实施例42
[0554] 实施例21中,将含氟系聚合物(E-1)变更为导电性含氟系聚合物(E-9),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21相同的方法得到表2所示层构成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2。此外,按照SAE J-2260测定该层叠管的导电性时为106Ω/square以下,确认其静电去除性能优异。
[0555] 比较例21
[0556] 实施例21中,不使用EVOH(C-1)、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1)、含氟系聚合物(E-1),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21相同的方法得到表2所示层构成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2。
[0557] 比较例22
[0558] 实施例23中,不使用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1),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23相同的方法得到表2所示层构成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2。
[0559] 比较例23
[0560] 实施例23中,不使用聚酰胺12组合物(A-2)、聚酰胺6组合物(B1-1),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23相同的方法得到表2所示层构成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2。
[0561] 比较例24
[0562] 实施例21中,不使用聚酰胺6组合物(B1-1)、聚酰胺6/66/12组合物(B2-1),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21相同的方法得到表2所示层构成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2。
[0563] 比较例25
[0564] 实施例22中,将聚酰胺6/66/12组合物(B2-1)变更为(B2-3),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22相同的方法得到表2所示层构成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2。
[0565] 比较例26
[0566] 实施例22中,将聚酰胺6/66/12组合物(B2-1)变更为(B2-4),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22相同的方法得到表2所示层构成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2。
[0567] 比较例27
[0568] 实施例22中,将聚酰胺6/66/12组合物(B2-1)变更为聚酰胺6/12组合物(B2-5),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22相同的方法得到表2所示层构成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2。
[0569] 比较例28
[0570] 实施例23中,将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1)变更为(D1-8),将(D1-8)的挤出温度变更为330℃,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23相同的方法得到表2所示层构成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2。
[0571] 比较例29
[0572] 实施例23中,将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D1-1)变更为(D2-7),将(D2-7)的挤出温度变更为280℃,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23相同的方法得到表2所示层构成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2。
[0573] 比较例30
[0574] 实施例21中,将含氟系聚合物(E-1)变更为(E-3),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21相同的方法得到表2所示层构成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2。
[0575] 比较例31
[0576] 实施例21中,将含氟系聚合物(E-1)变更为导电性含氟系聚合物(E-4),将(E-4)的挤出温度变更为310℃,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21相同的方法得到表2所示层构成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2。此外,按照SAE J-2260测定该层叠管的导电性时为106Ω/square以下,确认其静电去除性能优异。
[0577] 比较例32
[0578] 实施例21中,将含氟系聚合物(E-1)变更为(E-7),将(E-7)的挤出温度变更为310℃,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21相同的方法得到表2所示层构成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2。
[0579] 比较例33
[0580] 实施例21中,将含氟系聚合物(E-1)变更为(E-10),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21相同的方法得到表2所示层构成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2。
[0581] 比较例34
[0582] 实施例21中,将含氟系聚合物(E-1)变更为聚酰胺12组合物(A-2),将(A-2)的挤出温度变更为250℃,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21相同的方法得到表2所示层构成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2。
[0583] 比较例35
[0584] 实施例21中,将含氟系聚合物(E-2)变更为导电性聚酰胺12组合物(A-3),将(A-3)的挤出温度变更为270℃,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21相同的方法得到表2所示层构成的层叠管。将该层叠管的物性测定结果示于表2。此外,按照SAE J-2260测定该层叠管的导电性时,为106Ω/square以下,确认其静电去除性能优异。
[0585] [表2]
[0586]
[0587] 根据表2可以明确:不具有本发明规定的包含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皂化物的层、包含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的层和包含含氟系聚合物的层的比较例21的层叠管的耐劣化燃料性、对含高浓度醇的汽油的抗透过性差;不具有本发明规定的包含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的层的比较例22的层叠管的层间粘接性差。不具有本发明规定的包含脂肪族聚酰胺的层、包含聚酰胺6组合物、聚酰胺6/66/12组合物的层的比较例23的层叠管的低温耐冲击性、耐劣化燃料性和层间粘接性差。不具有本发明规定的包含聚酰胺6组合物、聚酰胺6/66/12组合物的层的比较例24的层叠管的层间粘接性差。具有包含本发明规定以外的聚酰胺6/
66/12组合物、聚酰胺6/12组合物的层的比较例25~27的层叠管的热处理后的层间粘接性差。具有包含本发明规定以外的半芳香族聚酰胺组合物的层的比较例28、29的层叠管的层间粘接性差。具有包含本发明规定以外的含氟系聚合物的层的比较例30~33的层叠管的层间粘接性差。不具有本发明规定的包含含氟系聚合物的层,且具有包含聚酰胺12组合物的层作为最内层的比较例34、35的层叠管的抗含高浓度醇的汽油透过性、耐单体、低聚物溶出性差。
[0588] 另一方面可明确:本发明规定的实施例21~42的层叠管的低温耐冲击性、耐劣化燃料性、抗化学溶液透过性、尤其是抗含高浓度醇的汽油透过性、层间粘接性及其耐久性、耐单体、低聚物溶出性等各特性良好。
[0589] 将日本专利申请2014-185784号(申请日:2014年9月12日)、日本专利申请2014-185787号(申请日:2014年9月12日)的全部公开内容作为参照援引至本说明书中。
[0590] 本说明书记载的所有文献、专利申请和技术标准作为参照而援引至本说明书中,与通过参照而援引各个文献、专利申请和技术标准并具体且分别记载的情况的程度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