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气音降低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80059670.3

文献号 : CN10707606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三木阳平

申请人 : NOK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由弹性体构成的整流网部的变形的吸气音降低装置。一种吸气音降低装置(100),其由弹性体制成,在进气管内配置于节流阀的下游侧,用于降低吸气音,该吸气音降低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环状的垫圈部(110)和由一体地设置在该垫圈部(110)的内侧且形成为网眼状的线状部构成的整流网部(120),构成整流网部(120)的网眼状的线状部包括径向延伸的第一线状部(121)和周向延伸的第二线状部(122),比较第一线状部(121)中任意两处的宽度,两处中径向外侧部位的宽度与径向内侧部位的宽度相比较宽或相同,且径向最外侧部位的宽度大于径向最内侧部位的宽度。

权利要求 :

1.一种吸气音降低装置,其由弹性体制成,在进气管内配置于节流阀的下游侧,用于降低吸气音,该吸气音降低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环状的垫圈部,其用于密封构成进气管的两个管中一方管的端面与另一方管的端面之间的间隙;和整流网部,其由一体地设置在该垫圈部的内侧且形成为网眼状的线状部构成,通过对气流进行整流,来降低吸气音,其中,构成所述整流网部的网眼状的线状部包括径向延伸的第一线状部和周向延伸的第二线状部,所述吸气音降低装置的特征在于,

比较所述第一线状部中任意两处的宽度,两处中径向外侧部位的宽度与径向内侧部位的宽度相比较宽或相同,且径向最外侧部位的宽度大于径向最内侧部位的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气音降低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线状部从径向外侧向内侧宽度阶段性变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气音降低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线状部从径向外侧向内侧宽度逐渐变窄。

说明书 :

吸气音降低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置于进气管内,来降低吸气音的吸气音降低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进气管内,为了控制进气量而设置有节流阀。在此,当快速地打开节流阀时,会存在有发生噪声的问题。为了抑制产生这种噪声,已知如下一种技术,通过在节流阀的下游侧设置由设为网眼状的线状部构成的整流网,由此对气流进行整流。另外,还已知如下一种技术,将该整流网设置于用于密封构成进气管的两个管中的一方管的端面与另一方管的端面之间间隙的环状垫圈。通常,在这种技术中,整流网由金属等刚性高的材料构成,垫圈由橡胶等弹性体构成。然而,在该情况下,由于成本增加,因此还已知一种整流网也由弹性体构成,使整流网部与垫圈部构成一体的吸气音降低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
[0003] 这样,在整流网部由弹性体构成的情况下,与由金属等刚性高的材料构成的情况不同,具有容易变形的性质。因此,在弹性体制的整流网部的情况下,为了提高耐久性而优选使其成为难以变形的结构。在此,考虑使构成整流网部的线状部加粗,但是,若仅将线状部加粗,则会使网眼变小而阻碍气流。若气流被阻碍,则使流量下降,而无法确保供给发动机的所需空气量,成为使燃烧效率恶化的原因。因此,仅加粗线状部来作为抑制整流网部的变形的对策不充分。
[0004] 现有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4279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8]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由弹性体构成的整流网部的变形的吸气音降低装置。
[0009]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0]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采用了以下手段。
[0011] 即,本发明为一种吸气音降低装置,其由弹性体制成,在进气管内配置于节流阀的下游侧,用于降低吸气音,该吸气音降低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0012] 环状的垫圈部,其用于密封构成进气管的两个管中一方管的端面与另一方管的端面之间的间隙;和
[0013] 整流网部,其由一体地设置在该垫圈部的内侧且形成为网眼状的线状部构成,通过对气流进行整流,来降低吸气音,
[0014] 其中,构成所述整流网部的网眼状的线状部包括径向延伸的第一线状部和周向延伸的第二线状部,
[0015] 比较所述第一线状部中任意两处的宽度,两处中径向外侧部位的宽度与径向内侧部位的宽度相比较宽或相同,且径向最外侧部位的宽度大于径向最内侧部位的宽度。
[0016] 根据本发明,网眼状的线状部中径向延伸的第一线状部的径向外侧的部位比径向内侧的部位的宽度宽。因此,能够提高第一线状部中径向外侧的部位的刚性,从而能够抑制整流网部整体的变形。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线状部中径向外侧的部位靠近与垫圈部相连的部位,因此本质上减少气流对整流网部变形造成的影响。因此,即使加宽径向外侧部位的宽度,也不会有助于气流对整流网部造成的变形。并且,通过使第一线状部中径向内侧部位的宽度变窄,能够减少气流造成的影响,从而能够抑制整流网部整体的变形。
[0017] 也可以使第一线状部从径向外侧向内侧宽度阶段性变窄。需要说明的是,可以使第一线状部从径向外侧向内侧的宽度仅以一个阶段的方式变窄,也可以使宽度以两个阶段以上的方式变窄。
[0018] 也可以使第一线状部从径向外侧向内侧宽度逐渐变窄。
[0019] 发明效果
[0020]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由弹性体构成的整流网部的变形。

附图说明

[0021]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吸气音降低装置的俯视图。
[0022]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吸气音降低装置的示意剖视图。
[0023]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吸气音降低装置的示意剖视图。
[0024]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吸气音降低装置的示意剖视图。
[0025]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吸气音降低装置使用时的状态的示意剖视图。
[0026]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吸气音降低装置的俯视图。
[0027]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吸气音降低装置的示意剖视图。
[0028]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吸气音降低装置的示意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以下,参照附图,基于实施例,例示地详细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在该实施例中记载的结构元件的尺寸、材质、形状、其相对配置等,除非有特别地特定性的记载,否则本发明的范围不仅限定于此。
[0030] (实施例1)
[0031] 参照图1~图5,针对本发明实施例1的吸气音降低装置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吸气音降低装置的俯视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吸气音降低装置的示意剖视图,是图1中的AA剖视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吸气音降低装置的示意剖视图,是图1中的BB剖视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吸气音降低装置的示意剖视图,是图1中的CC剖视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吸气音降低装置的使用时的状态的示意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图5中吸气音降低装置的剖视图相当于图1中的XX剖视图。
[0032] <吸气音降低装置的结构>
[0033] 本实施例的吸气音降低装置100由各种橡胶材料和树脂弹性体等弹性体构成。并且,该吸气音降低装置100包括环状的垫圈部110和整流网部120。整流网部120在垫圈部110的内侧(径向内侧)设为一体。需要说明的是,能够通过模具成型,成型为垫圈部110和整流网部120为一体的吸气音降低装置100。由于模具成型相关的技术为公知技术,因此对其说明进行省略。
[0034] 并且,垫圈部110起到密封构成进气管的两个管中的一方管的端面与另一方管的端面之间间隙的作用。另外,整流网部120由设为网眼状的线状部构成,通过对气流进行整流,起到来降低吸气音的作用。
[0035] 本实施例的吸气音降低装置100在进气管内,配置于节流阀400的下游侧(进气时,气流方向的下游侧)。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构成进气管的进气歧管200(一方管)与节流阀体300(另一方管)的连接部附近处,配置有吸气音降低装置100。进气管为圆筒形状,其内周面形成圆柱面。并且,节流阀400包括:转动轴410和固定在转动轴410,与转动轴410一同转动的圆板状的阀主体420。该节流阀400的转动轴410设置为向水平方向延伸。另外,该节流阀
400构成为,通过向图5中箭头R方向旋转而开阀,通过向其相反侧旋转而闭阀。通过以上的结构,在开始打开节流阀400的状态下,则在进气管内产生上部侧的气流A1和下部侧的气流A2(参照图5)。该气流A1、A2与进气管并不平行,而是上部侧的气流A1自上方向下方流动,下部侧的气流A2自下方向上方流动。之后,打开节流阀400至水平状态。在节流阀400全开的状态下,气流与进气管大致平行。
[0036]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进气管为圆筒形状。因此,垫圈部110形成圆环形状。该垫圈部110配置为,与由沿着进气歧管200的端面内周形成的环状切口210和沿着节流阀体300的端面内周形成的环状切口310形成的环状槽嵌合。由此,垫圈部110夹在进气歧管200的端面与节流阀体300的端面之间,从而发挥密封所述端面之间间隙的功能。
[0037]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节流阀400与整流网部120的间隔比从节流阀400的转动轴410至阀主体420的前端的长度短。因此,为了使节流阀400与整流网部120不发生碰撞,而设定整流网部120占据平面形状为圆形的垫圈部110的内侧大致一半的区域。需要说明的是,剩余的大致半圆形的区域为空洞。另外,在吸气音降低装置100配置在进气管内的状态下,将设置有整流网部120的半圆形区域配置于上部,将空洞状的半圆形区域配置于下部。
[0038] 在此,如图5所示,在打开节流阀400时,节流阀400的下端向气流方向移动。因此,由于下部侧的气流A2能够比较顺利地流动,因此认为难以发生乱流。相对于此,在打开节流阀400时,节流阀400的上端向气流的反向移动。因此,认为上部侧的气流A1容易发生乱流。因此,可以认为上部侧的气流A1是导致噪声发生的原因,而下部侧的气流A2则不是那么导致噪声发生的原因。因此,即使采用在垫圈部110内侧区域中,仅在上部侧的大致半圆形的区域设置整流网部120的结构,就能够充分地降低吸气音。
[0039] <整流网部的详细说明>
[0040] 针对整流网部120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实施例的整流网部120设置在平面形状为圆形的垫圈部110的内侧。并且,整流网部120包括:从垫圈部110的圆中心向外侧径向以放射状延伸的多个线状部(以下,称为第一线状部121),和相对于上述圆中心以同心圆状周向延伸的多个线状部(以下,称为第二线状部122)。通过所述多个第一线状部121和多个第二线状部122,形成网眼。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设定相邻第一线状部121之间的角度大致相等。另外,设定相邻第二线状部122的径向间隔大致相等。由此,整流网部120的网眼在垫圈部110的圆中心附近小,而随着远离中心则变大。
[0041]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若比较第一线状部121中任意两处的宽度,则两处中径向外侧的部位宽度与径向内侧的部位的宽度相比,较宽或相同。另外,第一线状部121设置为,径向最外侧的部位宽度比径向最内侧的部位宽度宽。线状部的宽度是指,在打开节流阀400时,在气流的方向上观察时的宽度。
[0042] 更具体而言,第一线状部121的宽度从径向外侧向内侧阶段地变窄。在此,在多个第一线状部121中,图1中的向正横延伸的第一线状部121对整流网部120的变形的影响最大。对此,对于该正横延伸的第一线状部121被设置为,在多个第二线状部122中,从径向内侧起第二位的第二线状部122靠径向外侧的部位宽度比该第二位的第二线状部122靠径向内侧的部位宽度宽。对于其他的第一线状部121设置为,径向最外侧的第二线状部122靠径向外侧的部位121a的宽度H1(参照图3)比该第二线状部122靠径向内侧的部位121b的宽度H2(参照图4)宽。
[0043]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线状部121的宽度从径向外侧向内侧仅1阶段地变狭。但是,在本发明中,对于第一线状部121也可以采用宽度从径向外侧向内侧2阶段以上变狭的结构。
[0044] 通过以上这样构成的整流网部120,对打开节流阀400时流动的气流进行整流,由此能够抑制噪声的发生。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整流网部120,如图5中虚线所示,当打开节流阀400时,通过气流,垫圈部110的圆中心附近以向气流方向的下游侧突出的方式发生变形。
[0045] <本实施例的吸气音降低装置的优点>
[0046]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吸气音降低装置100,由于具备垫圈部110和整流网部120,因此不仅能够发挥密封功能,而且也能够发挥降低吸气音的功能。并且,在本实施例的整流网部120中,网眼状的线状部中径向延伸的第一线状部121的径向外侧的部位121a比径向内侧的部位121b的宽度宽。因此,能够提高第一线状部121中径向外侧的部位121a的刚性,从而能够抑制整流网部120整体的变形。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线状部121中径向外侧的部位121a靠近与垫圈部110相连的部位,因此本质上减少气流对整流网部120变形造成的影响。因此,即使加宽径向外侧部位121a的宽度,也不会助长气流对整流网部120造成的变形。
并且,通过使第一线状部中径向内侧部位121b的宽度变窄,能够减少气流造成的影响,从而能够抑制整流网部120整体的变形。因此,能够提高整流网部120的耐久性。另外,由于第一线状部121的径向内侧的部位121b的宽度窄,因此不会阻碍气流,也不会导致流量下降。
[0047] (实施例2)
[0048] 在图6~图8中,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2。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的结构是第一线状部的宽度从径向外侧向内侧阶段性地变狭的情况。相对于此,在本实施例中示出的结构是,第一线状部的宽度从径向外侧向内侧逐渐变狭的情况。对于其他结构和作用,由于与实施例1相同,因此针对同一构成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吸气音降低装置的俯视图。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吸气音降低装置的示意剖视图,是图6中的DD剖视图。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吸气音降低装置的示意剖视图,是图6中的EE剖视图。
[0049] 对于本实施例的吸气音降低装置100,与上述实施例1的情况同样地,也由各种橡胶材料和树脂弹性体等弹性体构成。并且,该吸气音降低装置100包括环状的垫圈部110和整流网部120。另外,对于本实施例的整流网部120,也与上述实施例1的情况同样地,包括:从垫圈部110的圆中心向外侧径向以放射状延伸的多个第一线状部121c,和相对于上述圆中心以同心圆状周向延伸的多个第二线状部122。
[0050]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若比较第一线状部121c中任意两处的宽度,则两处中径向外侧的部位宽度比径向内侧的部位宽度宽。因此,第一线状部121c设置为,径向最外侧的部位宽度比径向最内侧的部位宽度宽。需要说明的是,线状部的宽度是指,在打开节流阀400时,在气流的方向上观察时的宽度。
[0051] 更具体而言,第一线状部121c的宽度从径向外侧向内侧逐渐变狭。例如,在图6中,DD截面部分的第一线状部121c的宽度H3(参照图7)比EE截面部分的第一线状部121c的宽度H4(参照图8)宽。
[0052] 对于以上这样构成的本实施例的吸气音降低装置100,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例1的情况同样的效果。
[0053] (其他)
[0054]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示出整流网部120设置在垫圈部110内侧的大致半圆形的区域中的情况,但也可以采用将整流网部设置在垫圈部内侧的整个区域的结构。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对图5所示的下部侧的气流A2进行整流。但是,为了使节流阀400不接触整流网部,需要使节流阀400与整流网部的间隔比从节流阀400的转动轴410至阀主体420的前端的长度长。
[0055] 附图标记说明
[0056] 100 吸气音降低装置
[0057] 110 垫圈部
[0058] 120 整流网部
[0059] 121 第一线状部
[0060] 121a 径向外侧的部位
[0061] 121b 径向内侧的部位
[0062] 121c 第一线状部
[0063] 122 第二线状部
[0064] 200 进气歧管
[0065] 300 节流阀体
[0066] 400 节流阀
[0067] 410 转动轴
[0068] 420 阀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