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车辆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10077957.X

文献号 : CN10708915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西川匡彦西海弘章

申请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车辆,抑制由于向电池组壳体施加的过度的载荷所造成的燃料电池组的损伤。在车室的前侧或后侧的收容箱中搭载燃料电池组。燃料电池组收容于电池组壳体,电池组壳体经由电池组安装部而搭载于收容箱的框架。电池组安装部包括设于电池组壳体的电池组侧托架、设于框架的框架侧托架及连结电池组侧托架与框架侧托架的连结部件,且具有下述结构中的至少之一:(a)第一结构,在电池组侧托架上在朝向燃料电池车辆的前后方向的端部中的更靠近收容箱的近位端部的一侧形成有切口部;及(b)第二结构,在框架侧托架上在朝向燃料电池车辆的前后方向的端部中的更远离收容箱的远位端部的一侧形成有切口部。

权利要求 :

1.一种燃料电池车辆,在车室的前侧或后侧的收容箱搭载燃料电池组,所述燃料电池组收容于电池组壳体,所述电池组壳体经由电池组安装部而搭载于所述收容箱的框架,所述电池组安装部包括:

电池组侧托架,设于所述电池组壳体;

框架侧托架,设于所述框架;及

连结部件,连结所述电池组侧托架与所述框架侧托架,所述电池组安装部具有下述结构中的至少之一:

(a)第一结构,在所述电池组侧托架上在朝向所述燃料电池车辆的前后方向的端部中的更靠近所述收容箱的近位端部的一侧形成有切口部;及(b)第二结构,在所述框架侧托架上在朝向所述燃料电池车辆的前后方向的端部中的更远离所述收容箱的远位端部的一侧形成有切口部,以来自朝向所述燃料电池车辆的前后方向的端部中的更靠近所述收容箱的近位端部的一侧的碰撞所产生的冲击(i)经由所述框架侧托架而施加于所述电池组壳体时所述电池组侧托架不从所述框架侧托架脱离,(ii)不经由所述框架侧托架而施加于所述电池组壳体时所述电池组侧托架从所述框架侧托架脱离的方式设定所述电池组侧托架与所述框架侧托架之间的摩擦阻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车辆,其中,

所述电池组安装部设有嵌插于所述电池组侧托架与所述框架侧托架之间的橡胶部件。

3.一种燃料电池车辆,在车室的前侧或后侧的收容箱搭载燃料电池组,所述燃料电池组收容于电池组壳体,所述电池组壳体经由电池组安装部而搭载于所述收容箱的框架,所述电池组安装部包括:

电池组侧托架,设于所述电池组壳体;

框架侧托架,设于所述框架;

中间托架,具有与所述电池组侧托架连结的第一托架部分及与所述框架侧托架连结的第二托架部分,并将所述电池组侧托架与所述框架侧托架相连;

第一连结部件,连结所述电池组侧托架与所述第一托架部分;及第二连结部件,连结所述第二托架部分与所述框架侧托架,所述电池组安装部具有下述结构中的至少之一:

(a)第一结构,在所述中间托架的所述第二托架部分在朝向所述燃料电池车辆的前后方向的端部中的更靠近所述收容箱的近位端部的一侧形成有切口部;及(b)第二结构,在所述中间托架的所述第一托架部分在朝向所述燃料电池车辆的前后方向的端部中的更远离所述收容箱的远位端部的一侧形成有切口部,以来自朝向所述燃料电池车辆的前后方向的端部中的更靠近所述收容箱的近位端部的一侧的碰撞所产生的冲击(i)经由所述框架侧托架而施加于所述电池组壳体时所述电池组侧托架不从所述框架侧托架脱离,(ii)不经由所述框架侧托架而施加于所述电池组壳体时所述电池组侧托架从所述框架侧托架脱离的方式设定所述电池组侧托架、所述中间托架与所述框架侧托架之间的摩擦阻力。

说明书 :

燃料电池车辆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搭载燃料电池组的燃料电池车辆。

背景技术

[0002] 作为燃料电池车辆的构造,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经由安装机构搭载燃料电池组的构造。该安装机构设有;后侧保持部,将燃料电池组的后侧相对于车身框架进行固定;及前侧保持部,安装于构成车身框架的车身子框架且保持燃料电池组的前侧,并且在被施加了外部载荷时使形状弯曲变形且维持燃料电池组的前侧的保持功能。在从车身长度方向的前侧向安装机构施加了外部载荷时,前侧保持部沿车身长度方向变形,并且维持燃料电池组的车身长度方向前侧的保持功能,由此在从车身长度方向的前方侧向燃料电池车辆施加了外部载荷时,尽可能地抑制燃料电池组从安装机构脱离。
[000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01058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4]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例如在产生了如“钻撞”那样外部载荷没有向安装机构施加而是向搭载于安装机构上的燃料电池组或其外壳(电池组壳体)施加那样的状态的情况下,过度的外部载荷施加于燃料电池组,有可能使燃料电池组破损。
[0005]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作出的,能够作为以下的形态来实现。
[0006] (1)根据本发明的一形态,提供一种在车室的前侧或后侧的收容箱搭载燃料电池组的燃料电池车辆。该燃料电池车辆中,所述燃料电池组收容于电池组壳体。所述电池组壳体经由电池组安装部而搭载于所述收容箱的框架。所述电池组安装部包括:设于所述电池组壳体的电池组侧托架;设于所述框架的框架侧托架;及连结所述电池组侧托架与所述框架侧托架的连结部件,所述电池组安装部具有下述结构中的至少之一:(a)第一结构,在所述电池组侧托架上在朝向所述燃料电池车辆的前后方向的端部中的更靠近所述收容箱的近位端部的一侧形成有切口部;及(b)第二结构,在所述框架侧托架上在朝向所述燃料电池车辆的前后方向的端部中的更远离所述收容箱的远位端部的一侧形成有切口部。
[0007] 根据该形态的燃料电池车辆,即使在从靠近收容箱的燃料电池车辆的近位端部朝向远位端部的方向对电池组壳体施加了较大载荷的情况(例如钻撞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电池组侧托架相对于框架侧托架脱离,使收容于电池组壳体的燃料电池组朝远位端部的方向移动。由此,能够抑制由于从近位端部朝向远位端部的方向对电池组壳体施加过度载荷而导致燃料电池组损伤。另一方面,在从远位端部朝向近位端部对电池组壳体施加了比较小的载荷的情况下,能够维持电池组侧托架相对于框架侧托架不脱离的状态,维持燃料电池组不从收容箱的框架脱离的状态。
[0008] (2)在上述形态的燃料电池车辆中,也可以是,在所述电池组安装部设有嵌插于所述电池组侧托架与所述框架侧托架之间的橡胶部件。
[0009] 根据该形态的燃料电池车辆,在从近位端部朝向远位端部的方向施加了不会导致燃料电池组损伤这一程度的小载荷的情况下,利用橡胶部件与电池组侧托架的摩擦而使电池组侧托架处于难以从连结部件脱离的状态,由此能够使收容于电池组壳体的燃料电池组难以从搭载于收容箱的框架的状态脱离。
[0010] (3)根据本发明的其它形态,提供一种在车室的前侧或后侧的收容箱搭载燃料电池组的燃料电池车辆。该燃料电池车辆中,所述燃料电池组收容于电池组壳体。所述电池组壳体经由电池组安装部而搭载于所述收容箱的框架。所述电池组安装部包括:电池组侧托架,设于所述电池组壳体;框架侧托架,设于所述框架;中间托架,具有与所述电池组侧托架连结的第一托架部分及与所述框架侧托架连结的第二托架部分,并将所述电池组侧托架与所述框架侧托架相连;第一连结部件,连结所述电池组侧托架与所述第一托架部分;及第二连结部件,连结所述第二托架部分与所述框架侧托架,所述电池组安装部具有下述结构中的至少之一:(a)第一结构,在所述中间托架的所述第二托架部分在朝向所述燃料电池车辆的前后方向的端部中的更靠近所述收容箱的近位端部的一侧形成有切口部;及(b)第二结构,在所述中间托架的所述第一托架部分在朝向所述燃料电池车辆的前后方向的端部中的更远离所述收容箱的远位端部的一侧形成有切口部。
[0011] 根据该形态的燃料电池车辆,即使在从靠近收容箱的燃料电池车辆的近位端部朝向远位端部的方向对电池组壳体施加了较大载荷的情况(例如钻撞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电池组侧托架或电池组侧托架及中间托架相对于框架侧托架脱离,使收容于电池组壳体的燃料电池组朝向远位端部的方向移动。由此,能够抑制由于从近位端部朝向远位端部的方向对电池组壳体施加过度载荷而导致燃料电池组损伤。另一方面,在从远位端部朝向近位端部对电池组壳体施加了比较小的载荷的情况下,能够维持电池组侧托架相对于框架侧托架不脱离的状态,维持燃料电池组不从收容箱的框架脱离的状态。

附图说明

[0012]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车辆的说明图。
[0013]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前部箱内的电池组壳体的搭载的状态的说明图。
[0014]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电池组壳体的电池组侧托架及电池组框架的框架侧托架的说明图。
[0015] 图4是分解表示电池组安装部的立体图。
[0016]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从上侧观察电池组侧托架的状态的俯视图。
[0017] 图6是表示对电池组壳体施加从后侧朝向前侧的载荷的情况下的电池组安装部的状态的说明图。
[0018] 图7是表示对电池组壳体施加从前侧朝向后侧的载荷的情况下的电池组安装部的状态的说明图。
[0019] 图8是表示燃料电池车辆的正面碰撞中的电池组壳体的状态的说明图。
[0020] 图9是表示燃料电池车辆的后面碰撞中的电池组壳体的状态的说明图。
[0021] 图10是表示燃料电池车辆的钻撞中的电池组壳体的状态的说明图。
[0022] 图11是表示变形例的电池组侧托架的俯视图。
[0023] 图12是表示另外的变形例的电池组侧托架的俯视图。
[0024] 图13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电池组壳体的电池组侧托架及电池组框架的框架侧托架的俯视图。
[0025] 图14是表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向电池组壳体施加的后方向载荷大于摩擦阻力的情况下的电池组安装部的状态的说明图。
[0026] 图15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电池组壳体的电池组侧托架、电池组框架的框架侧托架与中间托架的俯视图。
[0027] 图16是表示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向电池组壳体施加的后方向载荷大于摩擦阻力的情况下的电池组安装部的状态的说明图。
[0028] 图17是示意性地表示第四实施方式中的电池组壳体的电池组侧托架、电池组框架的框架侧托架与中间托架的俯视图。
[0029] 附图标记说明
[0030] 10…燃料电池车辆
[0031] 10F…前端部
[0032] 10R…后端部
[0033] 11…车室
[0034] 12…前部箱
[0035] 13…后部箱
[0036] 14…车身框架
[0037] 15、15X、15Y、15Z…电池组框架
[0038] 20…燃料电池组
[0039] 21…单电池
[0040] 30、30X、30Y、30Z…电池组壳体
[0041] 40…控制器壳体
[0042] 50a~50d…框架安装部
[0043] 51…孔部
[0044] 52…肋部
[0045] 53…带内螺纹的孔部
[0046] 54…安装螺栓
[0047] 60a~60d…电池组安装部
[0048] 60Xb…电池组安装部
[0049] 60Yb…电池组安装部
[0050] 61…安装螺栓(第一安装螺栓)
[0051] 62…垫圈
[0052] 63…橡胶部件
[0053] 64a~64d…电池组侧托架
[0054] 64Xa~64Xd…电池组侧托架
[0055] 64bm…电池组侧托架
[0056] 64bn…电池组侧托架
[0057] 64bp…电池组侧托架
[0058] 64bq…电池组侧托架
[0059] 65…橡胶部件
[0060] 66…垫圈
[0061] 67…套筒
[0062] 68a~68d…框架侧托架
[0063] 68Xa~68Xd…框架侧托架
[0064] 69…安装螺母(第一安装螺母)
[0065] 70a~70d…中间托架
[0066] 70Za~70Zd…中间托架
[0067] 71、71Z…第一托架部分
[0068] 72、72Z…第二托架部分
[0069] 74…第二安装螺栓
[0070] 75…第二安装螺母
[0071] 621…垫圈孔
[0072] 631…橡胶孔
[0073] 641…电池组侧托架孔
[0074] 642…狭缝
[0075] 642m…狭缝(C型狭缝)
[0076] 643…台座部
[0077] 644…台座部
[0078] 645…切口(凹口)
[0079] 646…切口
[0080] 651…橡胶孔
[0081] 661…垫圈孔
[0082] 671…套筒孔
[0083] 681…框架侧托架孔
[0084] 682…狭缝
[0085] 711…第一中间托架孔
[0086] 712…保持部
[0087] 713…狭缝
[0088] 721…第二中间托架孔
[0089] 722…狭缝
[0090] FR、FL、RR、RL…车轮
[0091] RF、RFX、RFY…摩擦阻力
[0092] BLB…后方向直接载荷
[0093] ILB…后方向惯性载荷
[0094] ILF…前方向惯性载荷
[0095] LB…后方向载荷
[0096] LF…前方向载荷

具体实施方式

[0097] A.第一实施方式:
[0098]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车辆的说明图。燃料电池车辆10是四角具备车轮FR、FL、RR、RL的机动车。图中的“前后左右”的箭头是以燃料电池车辆10为基准确定的朝向。以下,称作前侧、后侧、右侧、左侧时是指“前后左右”的箭头所示的方向。燃料电池车辆10具有中央的车室11、车室11的前侧的前部箱12与后侧的后部箱13。在前部箱12中,除了收容于电池组壳体30的燃料电池组20、收容于控制器壳体40的FC控制器之外,还搭载有未图示的电压转换装置、流体给排用单元等。控制器壳体40安装于电池组壳体
30的上部。此外,搭载有燃料电池组20的前部箱12相当于“收容箱”。另外,燃料电池车辆10的前端部10F与后端部10R中的、更靠近前部箱12的前端部10F相当于“近位端部”,后端部
10R相当于“远位端部”。
[0099] 燃料电池组20例如是多个固体高分子型的燃料电池的单电池21层叠而成的层叠体。各单电池21使用从燃料电池车辆10搭载的燃料气体罐(未图示)供给的燃料气体(例如为氢气)和作为氧化剂气体从空气泵(未图示)供给的空气进行发电。
[0100] 燃料电池组20利用收容于控制器壳体40的FC控制器来控制发电。燃料电池组20发电产生的电力经由电压转换装置(未图示)向燃料电池车辆10具备的驱动用马达(未图示)输出。利用驱动用马达,例如驱动前侧的车轮FR、FL旋转。
[0101]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前部箱12内的电池组壳体30的搭载的状态的说明图。图2(A)是从上侧观察电池组壳体30的俯视图,图2(B)是其侧视图。
[0102] 电池组壳体30以燃料电池组20的多个单电池21的层叠方向与燃料电池车辆10的前后方向(车身长度方向)大致一致的方式成为纵置。此外,电池组壳体30及控制器壳体40为了确保刚性,由金属(例如不锈钢、铝)、强化树脂材料(例如CFRP)形成。
[0103] 如图2(B)所示,电池组壳体30固定在电池组框架15上。燃料电池车辆10具有将主体(省略图示)与车身框架14连结、保持而成的构造,电池组框架15固定于前部箱12(图1)内的车身框架14。电池组框架15与车身框架14之间的固定借助多个(在本例中为4个)框架安装部50a~50d来进行。另外,电池组壳体30与电池组框架15之间的固定借助多个(在本例中为4个)电池组安装部60a~60d来进行。
[0104] 框架安装部50a~50d中,穿过电池组框架15的孔部51插入安装螺栓54,向车身框架14的肋部52的带内螺纹的孔部53螺纹紧固安装螺栓54,由此将电池组框架15固定于车身框架14。此外,也能够通过焊接等将电池组框架15固定于车身框架14的肋部,由此省略框架安装部。
[0105] 电池组安装部60a~60d分别通过安装螺栓61与安装螺母69来连结电池组壳体30的电池组侧托架64a~64d与电池组框架15的框架侧托架68a~68d,由此将电池组壳体30固定于电池组框架15。其中,电池组安装部60a~60d如后述那样将电池组壳体30固定为能够从电池组框架15脱离。
[0106]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电池组壳体30的电池组侧托架64a~64d及电池组框架15的框架侧托架68a~68d的说明图。图3(A)是电池组壳体30的俯视图,图3(B)是电池组框架15的俯视图。在电池组壳体30中,如图3(A)所示,在电池组壳体30的左侧的前侧部及后侧部设有从电池组壳体30的下端朝左方向突出的电池组侧托架64a、64b,在电池组壳体30的右侧,与左侧同样地设有电池组侧托架64c、64d。并且,在电池组框架15中,如图3(B)所示,设有与电池组侧托架64a~64d对应的多个框架侧托架68a~68d。在框架侧托架68a~68d中形成有供安装螺栓61插入的框架侧托架孔681。电池组侧托架64a~64d也同样地形成有电池组侧托架孔641。其中,在电池组侧托架孔641中形成有前侧开口的狭缝642。该狭缝642相当于“切口部”。
[0107] 图4是分解示出电池组安装部60b(图2(B))的立体图。电池组安装部60b具备在电池组侧托架64b的上侧的台座部643之上配置的绝缘性的橡胶部件63及用于从上侧保持橡胶部件63的作为保持部件的垫圈62。另外,电池组安装部60b具备在电池组侧托架64b的下侧的台座部644之下配置的作为绝缘性的弹性部件的橡胶部件65及用于从下侧保持橡胶部件65的作为保持部件的垫圈66。向上侧的橡胶部件63的橡胶孔631、电池组侧托架64b的电池组侧托架孔641与下侧的橡胶部件65的橡胶孔651插入套筒67。安装螺栓61从上侧的垫圈62的垫圈孔621穿过套筒67的套筒孔671及下侧的垫圈孔661而插入到框架侧托架68b的框架侧托架孔681。另外,通过使安装螺栓61的前端与安装螺母69螺纹紧固,将电池组侧托架
64b连结于框架侧托架68b。安装螺栓61及安装螺母69相当于“连结部件”。此外,利用夹持电池组侧托架64b的橡胶部件63、65,能够确保电池组壳体30的绝缘性并且抑制振动。另外,虽省略图示及说明,但其它的电池组安装部60a、60c、60d也与电池组安装部60b相同。
[0108]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从上侧观察电池组侧托架64b的状态的俯视图。在该例中,电池组侧托架64b的狭缝642的宽度Ls被设为具有套筒67的直径Ds以上的宽度的形状,使得电池组侧托架64b能够相对于嵌插于套筒67的安装螺栓61朝后方向移动(脱离)。作为狭缝642的形状能够采用的各种变形例见后述。
[0109] 图6是表示向电池组壳体30施加从后侧朝向前侧的载荷的情况下的电池组安装部60b的状态的说明图。图6在电池组侧托架64b与框架侧托架68b被连结、固定的状态下示出图4的电池组安装部60b的B-B截面。在向电池组壳体30施加从后侧朝向前侧(前方向)的前方向载荷LF的情况下,该前方向载荷LF作用于欲使电池组壳体30朝前方向移动的朝向上,因此电池组侧托架64b与框架侧托架68b的连结、固定状态得以维持。此外,以下,也将电池组侧托架64b与框架侧托架68b被连结、固定的状态称作“电池组安装部60b被连结、固定的状态”。在其它的电池组安装部60a、60c、60d中也是相同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电池组安装部60a~60d维持为被连结、固定的状态,因此电池组壳体30处于不会从电池组框架15脱离地固定的状态。
[0110] 图7是表示向电池组壳体30施加从前侧朝向后侧的载荷的情况下的电池组安装部60b的状态的说明图。图7以与图6相同的截面进行表示。图7(A)表示向电池组壳体30施加从前侧朝向后侧(后方向)的后方向载荷LB、但该后方向载荷LB小于在电池组安装部60b被连结、固定的状态下产生的摩擦阻力RF的情况。摩擦阻力RF是在椭圆的虚线框所示的部分中在上侧的橡胶部件63与电池组侧托架64b的上侧的台座部643之间、及电池组侧托架64b的下侧的台座部644与下侧的橡胶部件65之间作用的摩擦力。在后方向载荷LB小于摩擦阻力RF的情况下,电池组安装部60b的连结、固定的状态得以维持。在其它的电池组安装部60a、
60c、60d中也是相同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电池组安装部60a~60d维持为被连结、固定的状态,因此电池组壳体30处于不会从电池组框架15脱离地固定的状态。
[0111] 图7(B)示出向电池组壳体30施加的后方向载荷LB大于摩擦阻力RF的情况。在后方向载荷LB大于摩擦阻力RF的情况下,电池组侧托架64b相对于安装螺栓61经由狭缝642朝后方向脱离。在其它的电池组安装部60a、60c、60d中也是相同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电池组安装部60a~60d从被连结、固定的状态使电池组侧托架64a~64d脱离,因此电池组壳体30也从电池组框架15脱离。
[0112]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利用上述的电池组安装部60a~60d将电池组壳体30固定为能够与电池组框架15脱离,由此能够获得以下说明的效果。
[0113] 图8是示出燃料电池车辆10的正面碰撞时的电池组壳体30的状态的说明图。此外,图8例示出燃料电池车辆10的前侧的端部(前面端)与障碍正面碰撞(以下,也称作“正碰”)的情况。在正碰的情况下,向电池组壳体30施加的载荷成为朝向前方向的前方向惯性载荷ILF,因此成为与在图6中说明的前方向载荷LF的情况等价的状态。因此,在该情况下,收容于电池组壳体30的燃料电池组20由于电池组安装部60a~60d不会从电池组框架15脱离,能够维持固定于车身的状态。
[0114] 图9是表示燃料电池车辆10的后面碰撞时的电池组壳体30的状态的说明图。此外,图9例示出燃料电池车辆10的后侧的端部(后面端)与障碍进行后面碰撞(以下,也称作“后碰”)的情况。在后碰的情况下,向电池组壳体30施加的载荷成为朝向后方的后方向惯性载荷ILB。但是,搭载有电池组壳体30的前部箱12相对于产生了后碰的后面端处于比后部箱13及车室11靠前侧,因此向电池组壳体30施加的后方向惯性载荷ILB在后面端、后部箱13及车室11处被吸收而减小,成为与图7(A)的情况等价的状态。因此,在后碰的情况下,也与正碰的情况相同,收容于电池组壳体30的燃料电池组20由于电池组安装部60a~60d不会从电池组框架15脱离,能够维持固定于车身的状态。
[0115] 图10是表示燃料电池车辆10钻撞时的电池组壳体30的状态的说明图。此外,图10例示出燃料电池车辆10与前方的卡车碰撞而潜入到货箱之下、并形成互锁的状态的情况下的钻撞。在这种情况下,向电池组壳体30施加的载荷成为从碰撞后的货箱朝向燃料电池车辆10的方向(后方向)且向电池组壳体30直接施加的后方向直接载荷BLB。该后方向直接载荷BLB与后碰的情况下的后方向惯性载荷ILB(图9)相比非常大,因此即便预先将电池组壳体30维持为像上述那样固定的状态时,也存在使电池组壳体30、燃料电池组20损伤并破损的情况。与之相对,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电池组侧托架64a~64d的前方侧设置狭缝642,在因钻撞而产生了较大的后方向直接载荷BLB的情况下,能够使电池组壳体30从电池组框架15脱离,能够抑制燃料电池组20的损伤、破损。此时的脱离载荷设定为比电池组壳体
30的破损载荷小的值为优选。
[0116] 图11是示出变形例的电池组侧托架64bm的俯视图。图5的电池组侧托架64b的狭缝642的宽度Ls被设为套筒67的直径Ds以上,与之相对,变形例的电池组侧托架64bm的狭缝
642m被设为其宽度Ls比套筒67的直径Ds小的形状(也称作“C型狭缝”)。在该形状的情况下,为了使电池组侧托架64bm从安装螺栓61脱离,需要利用安装螺栓61来扩宽C型狭缝642m的力。因此,除了调整上述的摩擦阻力RF,还调整与狭缝642m的宽度Ls相应的扩宽力,由此能够将脱离载荷设定为比电池组壳体30的破损载荷小的优选值。此外,在其它的电池组侧托架64a、64c、64d中也是相同的。
[0117] 图12是示出另外的变形例的电池组侧托架64bn、64bp、64bq的俯视图。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电池组侧托架64a~64d例示出具有作为切口部的狭缝642的情况,但也可以设置这些变形例所例示那样的其它形状的切口部。图12(A)的电池组侧托架64bn具有如下形状:设有用于破坏电池组侧托架64bn的前侧的部分而设置可脱离部分的破坏用的切口(凹口)645。图12(B)的电池组侧托架64bp具有设置了多个(在本例中为3个)切口645的形状。图12(C)的电池组侧托架64bq具有并非切口645那样的V字状而是弧形状的切口646。切口部的形状不限于这些,能够利用各种形状。除了调整摩擦阻力RF,还调整切口部的形状、位置、数量来调整破坏托架的力,由此能够将脱离载荷设定为比电池组壳体30的破损载荷小的优选值。此外,在其它的电池组侧托架64a、64c、64d中也是相同的。另外,在图12的例子中,例示了在托架的外周设置作为切口部的切口的情况,但也可以在托架的内周侧设置切口部。
[0118] B.第二实施方式:
[0119] 图13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电池组壳体30X的电池组侧托架64Xa~64Xd及电池组框架15X的框架侧托架68Xa~68Xd的俯视图,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3相当的图。第二实施方式中除了在电池组壳体30X的电池组侧托架64Xa~64Xd未设置狭缝这点、及在电池组框架15X的框架侧托架68Xa~68Xd的后方侧设置有狭缝682这点以外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0120] 图14是表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向电池组壳体30X施加的后方向载荷LB大于摩擦阻力RFX的情况下的电池组安装部60Xb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4以与图7(B)相同的截面表示。在向电池组壳体30X施加的后方向载荷LB大于摩擦阻力RFX的情况下,除框架侧托架68Xb以外的电池组安装部60Xb的部分经由框架侧托架68Xb的狭缝682朝后方向脱离。摩擦阻力RFX是在由椭圆的虚线框所示的部分中作用于垫圈66与框架侧托架68Xb之间的摩擦力。该摩擦力根据由安装螺栓61与安装螺母69的连结载荷所产生的力(也称作“轴向力”)来设定。在其它的电池组安装部中也是相同的。由此,在图10所示的钻撞的情况下,能够使电池组壳体30X从电池组框架15X脱离,能够抑制燃料电池组20的损伤、破损。
[0121] 此外,由框架侧托架68Xa~68Xd的狭缝682构成的切口部也能够适用图11、12所说明的各种变形例。
[0122] C.第三实施方式:
[0123] 图15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电池组壳体30Y的电池组侧托架64Xa~64Xd、电池组框架15Y的框架侧托架68a~68d与中间托架70a~70d的俯视图。图15(A)是电池组壳体30Y的俯视图,图15(B)是中间托架70a~70d的俯视图,图15(C)是电池组框架15Y的俯视图。此外,第三实施方式中除了将电池组壳体30Y固定为能够与电池组框架15Y脱离的电池组安装部中的、电池组壳体30Y的电池组侧托架64Xa~64Xd、电池组框架15Y的框架侧托架68a~68d及中间托架70a~70d以外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相同。
[0124] 电池组壳体30Y具备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图13(A))的无狭缝的电池组侧托架64Xa~64Xd。电池组框架15Y具备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图3(B))的无狭缝的框架侧托架68a~68d。
[0125] 中间托架70a~70d分别具备与电池组侧托架64Xa~64Xd连结的第一托架部分71及与框架侧托架68a~68d连结的第二托架部分72。第一托架部分71具有供第一安装螺栓61(参照图4)插入的第一中间托架孔711及保持第一托架部分71与电池组侧托架64Xa~64Xd之间配置的橡胶部件65(参照图4)的保持部712(与作为保持部件的垫圈66对应)。第二托架部分72具有供用于与框架侧托架68a~68d连结、固定的第二安装螺栓插入的第二中间托架孔721。其中,在第二中间托架孔721形成有前侧开口的狭缝722。该狭缝722相当于“切口部”。
[0126] 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组侧托架64a~64d与框架侧托架68a~68d同样,电池组侧托架64Xa~64Xd与中间托架70a~70d的第一托架部分71由第一安装螺栓61与第一安装螺母69连结、固定(参照图4)。另外,中间托架70a~70d的第二托架部分72与框架侧托架68a~68d由第二安装螺栓74与第二安装螺母75连结、固定为能够脱离(参照后述的图16)。此外,第一安装螺栓61及第一安装螺母69相当于“第一连结部件”,第二安装螺栓74及第二安装螺母75相当于“第二连结部件”。
[0127] 图16是表示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向电池组壳体30Y施加的后方向载荷LB比摩擦阻力RFY大的情况下的电池组安装部60Yb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6以与图7(B)相同的截面表示。在向电池组壳体30Y施加的后方向载荷LB大于摩擦阻力RFY的情况下,由第二安装螺栓74及第二安装螺母75连结的除框架侧托架68b以外的电池组安装部60Yb的部分经由中间托架70b的狭缝722朝后方向脱离。摩擦阻力RFY是在由椭圆的虚线框表示的部分中作用于中间托架70b的第二托架部分72与框架侧托架68b之间的摩擦力。该摩擦力根据由第二安装螺栓74与第二安装螺母75的连结载荷所产生的力(轴向力)来设定。在其它的电池组安装部中也是相同的。由此,在图10所示的钻撞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电池组壳体30Y从电池组框架15Y脱离,能够抑制燃料电池组20的损伤、破损。
[0128] 此外,由中间托架70a~70d的第二托架部分72的狭缝722构成的切口部也能够适用图11、12所说明的各种变形例。
[0129] D.第四实施方式:
[0130] 图17是示意性地表示第四实施方式中的电池组壳体30Z的电池组侧托架64Xa~64Xd、电池组框架15Z的框架侧托架68a~68d与中间托架70Za~70Zd的俯视图,是与第三实施方式的图15相当的图。第四实施方式中除了在中间托架70Za~70Zd的第二托架部分72Z未设置狭缝这点、在中间托架70Za~70Zd的第一托架部分71Z设置狭缝713并且使用作为保持部件的垫圈66(参照图4、图14)以替换保持部712这点以外的结构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
此外,决定该结构的情况下的脱离载荷的摩擦阻力是中间托架70Za~70Zd的第一托架部分
71Z与垫圈66之间的摩擦力。
[0131]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虽然省略图示,在向电池组壳体30Z施加的后方向载荷大于摩擦阻力的情况下,除框架侧托架68a~68d及中间托架70Za~70Zd之外的电池组安装部的部分经由中间托架70Za~70Zd的狭缝713朝后方向脱离。由此,与第三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使电池组壳体30Z从电池组框架15Z脱离,能够抑制燃料电池组20的损伤、破损。
[0132] E.变形例:
[0133] (1)变形例1
[0134]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包含夹持电池组侧托架64a~64d、64Xa~64Xd的橡胶部件63、65及用于保持橡胶部件63、65的作为保持部件的垫圈62、66,但也可以构成为省略上侧的橡胶部件63及垫圈62与下侧的橡胶部件65及垫圈66中的任一方或双方。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包含夹持电池组侧托架64Xa~64Xd的橡胶部件63、65及用于保持橡胶部件的作为保持部件的垫圈62及保持部712,但也可以构成为省略上侧的橡胶部件63及垫圈62与下侧的橡胶部件65和保持部712中的任一方或双方。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构成为在中间托架70a~70d的第二托架部分72的上侧和下侧中的任一方或两侧具备橡胶部件与用于保持橡胶部件的保持部件,利用橡胶部件与第二托架部分72之间的摩擦阻力来设定脱离载荷。
[0135] (2)变形例2
[0136]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电池组安装部设为四个,但不限于四个,例如也可以设为两个、三个、五个等其它数量。
[0137] (3)变形例3
[0138]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在作为收容箱的前部箱12中搭载有电池组壳体30、30X、30Y、30Z的结构,但作为其替代,也可以设为在后部箱中搭载有电池组壳体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在电池组侧托架上设置的切口部并非第一实施方式(图3)所说明的前侧而成为后侧,在框架侧托架设置的切口部并非第二实施方式(图13)所说明的后侧而成为前侧。另外,在中间托架的第二托架部分上设置的切口部并非第三实施方式(图15)所说明的前侧而成为后侧,在中间托架的第一托架部分设置的切口部并非第四实施方式(图17)所说明的后侧而成为前侧。即,设于电池组侧托架的切口部形成于朝向燃料电池车辆的前后方向的端部中的更靠近收容箱的近位端部的一侧。另一方面,设于框架侧托架的切口部形成于朝向燃料电池车辆的前后方向的端部中的更远离收容箱的远位端部的一侧。此外,也可以在电池组侧托架与框架侧托架这两方设置上述的切口部。另外,在中间托架的第二托架部分设置的切口部形成于朝向燃料电池车辆的前后方向的端部中的更靠近收容箱的近位端部的一侧。另一方面,在中间托架的第一托架部分设置的切口部形成于朝向燃料电池车辆的前后方向的端部中的更远离收容箱的远位端部的一侧。此外,也可以在第一托架部分与第二托架部分这两方设置上述的切口部。
[0139] (4)变形例4
[014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通过使单电池的层叠方向朝向燃料电池车辆的前后方向(车身长度方向)的方式将燃料电池组收容于电池组壳体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构成为以使单电池的层叠方向朝向燃料电池车辆的左右方向(车宽度方向)的方式将燃料电池组收容于电池组壳体。
[0141] (5)变形例5
[014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燃料电池而使用了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但也可以设为磷酸型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型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形燃料电池等各种燃料电池。
[0143]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变形例,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通过各种结构来实现。例如,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的一部分或全部、或为了实现上述的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与发明内容的栏中记载的各形态中的技术特征对应的实施方式、变形例中的技术特征能够适当地进行替换或组合。另外,所述的实施方式及各变形例中的构成要素之中的、除了独立权利要求所记载的要素以外的要素是附加性要素,能够适当地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