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散热回转冷却机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710206531.X

文献号 : CN10709158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周建伟周越魁

申请人 : 江苏瑞安特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散热回转冷却机,包括筒体和传动装置,筒体与传动装置连接,筒体两端分别设有出料口和进料口,所述出料口设有进风罩,进料口设有出风罩,进风罩和出风罩之间设有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风冷室和冷却管束,该风冷室一端连接进风罩,另一端连接出风罩,所述风冷室相对的外部两侧设置有冷却管束,所述出风罩包括底座、支撑座和出风口;所述底座、上方安装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方一体成型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底座和支撑座均为贯通结构,保证冷风吹入;所述出风罩通过底座安装在进料口附近,且与风冷室连接,所述支撑座底部还设置有限位阀片,所述限位阀片与支撑座底部铰接,该限位阀片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电机。

权利要求 :

1.一种高效散热回转冷却机,包括筒体(1)和传动装置,筒体(1)与传动装置连接,筒体(1)两端分别设有出料口和进料口,所述出料口设有进风罩(3),进料口设有出风罩(2),进风罩(3)和出风罩(2)之间设有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风冷室(41)和冷却管束(42),该风冷室(41)一端连接进风罩(3),另一端连接出风罩(2),所述风冷室(41)相对的外部两侧设置有冷却管束(42),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罩(2)包括底座(71)、支撑座(72)和出风口(73);所述底座(71)上方安装有支撑座(72),所述支撑座(72)上方一体成型有出风口(73),所述出风口(73)、底座(71)和支撑座(72)均为贯通结构,保证冷风吹入;所述出风罩(2)通过底座(71)安装在进料口附近,且与风冷室(41)连接,所述支撑座(72)底部还设置有限位阀片(75),所述限位阀片(75)与支撑座(72)底部铰接,该限位阀片(75)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电机;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冷却套管(43),所述风冷室(41)中轴线位置与冷却套管(43)中轴线相重叠,该冷却套管(43)两端分别一体成型有冷却支管(44),两个冷却支管(44)分别露出筒体(1)上方,形成冷却回路,所述冷却套管(43)内填充冷却介质;所述冷却套管(43)内设置有冷却栈道(431),所述冷却栈道(431)以冷却套管(43)中轴线为基准均匀分布在两侧,实现延长冷却介质的接触流动时间;分布在冷却套管(43)两侧的冷却栈道(431)大小长度均相同,且分布在上部的冷却栈道(431)与分布在下部的冷却栈道(431)不接触,且相互错开,形成流动弧度;上下冷却栈道(431)错开的长度大小为5~15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散热回转冷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72)的四周均匀开设有通风孔(7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散热回转冷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栈道(431)包括长冷却栈道和短冷却栈道,所述两个长冷却栈道和两个短冷却栈道组成第一冷却栈道组,所述两个长冷却栈道组成第二冷却栈道组;所述第一冷却栈道组固定在冷却套管(43)上部,所述第二冷却栈道组固定在冷却套管(43)下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散热回转冷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内壁上设置有若干隔板(5),若干所述隔板(5)与筒体(1)内壁一体成型,所述若干隔板(5)设置成单螺旋型或多螺旋型,实现物料在筒体(1)内沿着螺旋形通道前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散热回转冷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室(41)相对的外部两侧可拆卸安装有冷却管束(42),所述冷却管束(42)包括冷却管(421)和固定结构,该冷却管(421)为“回”型冷却管,即冷却管(421)首尾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散热回转冷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一体成型在风冷室(41)两侧,且与风冷室(41)表面垂直;所述固定结构整体为倒“几”字形(412),所述倒“几”字形结构(412)的底面固定在风冷室(41)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效散热回转冷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421)还包括有一基座(423),所述冷却管(421)与风冷室(41)接触的一面设置基座(423);所述基座(423)上设置有与固定结构配合的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为“U”型结构(4231),该“U”型结构(4231)的“U”形状开口位置朝向基座(423)顶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效散热回转冷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结构(4231)的安装结构设置有若干个,均匀排布在基座(423)表面。

说明书 :

一种高效散热回转冷却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冷却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散热回转冷却机。

背景技术

[0002] 冷却是工业生产中一项重要操作,在化工、医药、轻工、农产品加工等作业中均有广泛应用。目前常规的回转式冷却机的筒体内分三道隔板分隔,为了利于物料随冷却机转动而行进和利于排空,隔板的外围都开有月牙形的通料口,但由于熟石膏粉的流行性特别好,导致实际生产中熟石膏粉在筒体内呆的时间较短(一般只有3~4分钟),做不到理论计算中的停留12分钟的时间,这样料层厚度(亦即物料与冷却管束表面直接接触的截面积高度)较薄,与冷却管束接触的物料就少,从而大大降低了热交换的效果,而且虽然筒体转速可调,但在实际应用中调节筒体的转速,几乎改变不了筒体内料层的厚度,亦即熟石膏粉在筒体的停留的时间不可控制。因此这种结构的回转式冷却机在实际应用中都不是很理想,若要达到冷却要求就只有加大筒体的长度,但势必会加大成本,而且会因热交换效率低下导致能源浪费很大。
[0003] 例如中国专利CN202814197U公开了一种高效回转式冷却机,包括冷却管(2),还包括设置在冷却管(2)内部的对冷却管(2)内流动的空气进行干扰的扰流装置(3)。优选地,扰流装置(3)沿冷却管(2)轴线设置在冷却管(2)内部,两端固定在冷却管(2)的内壁或者两端。该技术方案通过扰流装置对冷却管中的冷空气的流动进行干扰,从而使物料能够尽量与冷却管中的冷空气进行充分的热交换,能够尽可能地降低物料温度,提高物料的冷却效果和产品质量。但是依靠扰流装置的作用,第一增加成本,第二扰流装置本身的安装也会限制冷却机的冷却空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冷却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冷却效率仍然较低,冷却时间长,冷却效果不佳,且当不进行冷却需要时,回转冷却机容易进入异物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散热回转冷却机。
[0005]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效散热回转冷却机,包括筒体和传动装置,筒体与传动装置连接,筒体两端分别设有出料口和进料口,所述出料口设有进风罩,进料口设有出风罩,进风罩和出风罩之间设有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风冷室和冷却管束,该风冷室一端连接进风罩,另一端连接出风罩,所述风冷室相对的外部两侧设置有冷却管束,其创新点在于:所述出风罩包括底座、支撑座和出风口;所述底座上方安装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方一体成型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底座和支撑座均为贯通结构,保证冷风吹入;所述出风罩通过底座安装在进料口附近,且与风冷室连接,所述支撑座的四周都均匀开设有通风孔。
[0006]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冷却套管,所述风冷室中轴线位置与冷却套管中轴线相重叠,该冷却套管两端分别一体成型有冷却支管,两个冷却支管分别露出筒体上方,形成冷却回路,所述冷却套管内填充冷却介质。
[0007]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套管内设置有冷却栈道,所述冷却栈道以冷却套管中轴线为基准均匀分布在两侧,实现延长冷却介质的接触流动时间。
[0008]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栈道包括长冷却栈道和短冷却栈道,所述两个长冷却栈道和两个短冷却栈道组成第一冷却栈道组,所述两个长冷却栈道组成第二冷却栈道组;所述第一冷却栈道组固定在冷却套管上部,所述第二冷却栈道组固定在冷却套管下部。
[0009]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冷却栈道组从一侧至另一侧分别为第一长冷却栈道、第一短冷却栈道、第二短冷却栈道和第二长冷却栈道;所述第二冷却栈道组包括第一长冷却栈道和第二长冷却栈道;所述冷却套管内安装有若干组第一冷却栈道组和若干组第二冷却栈道组。
[001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筒体内壁上设置有若干隔板,若干所述隔板与筒体内壁一体成型,所述若干隔板设置成单螺旋型或多螺旋型,实现物料在筒体内沿着螺旋形通道前进。
[001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风冷室相对的外部两侧可拆卸安装有冷却管束,所述冷却管束包括冷却管和固定结构,该冷却管为“回”型冷却管,即冷却管首尾相连。
[001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结构一体成型在风冷室两侧,且与风冷室表面垂直;所述固定结构整体为倒“几”字形,所述倒“几”字形结构的底面固定在风冷室表面。
[001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管还包括有一基座,所述冷却管与风冷室接触的一面设置基座;所述基座上设置有与固定结构配合的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为“U”型结构,该“U”型结构的“U”形状开口位置朝向基座顶部。
[0014]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U”型结构的安装结构设置有若干个,均匀排布在基座表面。
[001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结构一体成型在风冷室两侧,且与风冷室表面垂直;所述固定结构包括一组固定卡齿,该一组固定卡齿至少包括2个固定卡齿;所述固定卡齿为S型结构。
[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7] (1)本发明高效散热回转冷却机,在本发明中,在回转冷却机中首次同时采用风冷和介质冷却的方式进行巧妙融合,能够有效提高物料的冷却效果。
[0018] (2)本发明高效散热回转冷却机,冷却套管可以选择为常规中空圆柱体结构,也可以选择中间宽两端窄的中空圆柱体结构,还可以选择中间窄两端宽的中空圆柱体结构。在本发明中,无论是采用中间宽两端窄的中空圆柱体结构还是中间窄两端宽的中空圆柱体结构,均可以增加冷却介质的存放量,提高介质冷却的效果。在本发明的回转冷却机中,筒体中正好有放置冷却套管的空间,巧妙的融合,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的冷却效果。
[0019] (3)本发明高效散热回转冷却机,冷却套管内设置有冷却栈道,冷却栈道的设置,能够使得冷却介质具有一定的流动动能,这样的好处是,冷却介质本身可以通过流动作用,进行与风冷室表面的换热作用加剧(风冷室采用热传导系数高的材料制成),风冷作用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利用,实现两道换热的无缝对接,起到的换热冷却效果俱佳。
[0020] (4)本发明高效散热回转冷却机,调节对不同散热冷却效果需求的要求,当需要拆卸时,也非常方便,将上述固定的步骤反过来即可。安装方便,使用简单,具有大规模应用的价值。

附图说明

[0021] 图1是本发明高效散热回转冷却机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是本发明冷却套管第一种形式结构示意图;
[0023] 图3是本发明冷却套管第二种优选形式结构示意图;
[0024] 图4是本发明风冷室相对的外部两侧安装冷却管束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5是本发明冷却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6是本发明风冷室、基座和冷却管拆分结构示意图;
[0027] 图7是本发明基座上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8] 图8是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固定结构示意图;
[0029] 图9是本发明通风罩结构示意图;
[0030] 图10是本发明限位阀片的结构;
[0031] 图11是本发明限位阀片与通风罩支撑座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33] 本发明披露了一种高效散热回转冷却机,包括筒体1和传动装置,筒体1与传动装置连接,筒体1两端分别设有出料口和进料口6,所述出料口设有进风罩3,进料口6设有出风罩2,进风罩3和出风罩2之间设有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风冷室41和冷却管束42,该风冷室41一端连接进风罩3,另一端连接出风罩2,所述风冷室41相对的外部两侧设置有冷却管束42,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此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冷却机的冷却效率,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冷却套管43,所述风冷室41中轴线位置与冷却套管43中轴线相重叠,该冷却套管43两端分别一体成型有冷却支管44,两个冷却支管44分别露出筒体上方,形成冷却回路,所述冷却套管43内填充冷却介质。在本发明中,在回转冷却机中首次同时采用风冷和介质冷却的方式进行巧妙融合,能够有效提高物料的冷却效果。
[0034]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在本发明的此实施方式中,冷却套管43可以选择为常规中空圆柱体结构,也可以选择中间宽两端窄的中空圆柱体结构(图中未示出),还可以选择中间窄两端宽的中空圆柱体结构(图中未示出)。在本发明中,无论是采用中间宽两端窄的中空圆柱体结构还是中间窄两端宽的中空圆柱体结构,均可以增加冷却介质的存放量,提高介质冷却的效果。在本发明的回转冷却机中,筒体中正好有放置冷却套管的空间,巧妙的融合,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的冷却效果。
[0035] 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此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套管43内设置有冷却栈道431,所述冷却栈道431以冷却套管43中轴线为基准均匀分布在两侧,实现延长冷却介质的接触流动时间。即,如图2所示:分布在冷却套管43两侧的冷却栈道431大小长度均相同,且分布在上部的冷却栈道431与分布在下部的冷却栈道431不接触,且相互错开,形成流动弧度。作为进一步优选的,上下冷却栈道431错开的长度大小为5~15cm,保证具有一定的流动弧度。在本发明中,冷却栈道431的设置,能够使得冷却介质具有一定的流动动能,这样的好处是,冷却介质本身可以通过流动作用,进行与风冷室表面的换热作用加剧(风冷室采用热传导系数高的材料制成),风冷作用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利用,实现两道换热的无缝对接,起到的换热冷却效果俱佳。另一方面,能够实现延长冷却介质的接触流动时间,变相的使得在冷却套管内部的风冷室的长度大大增加,能在较大程度上带走物料本身的热量,起到前期能够充分与物料换热的作用。因此,本发明冷却套管中设置的冷却栈道,是非常必要且具有实际重大冷却意义的,能够大大提高回转冷却机的冷却效果。
[0036]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在本发明的此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着增大流动弧度,如图3所示:所述冷却栈道431包括长冷却栈道和短冷却栈道,所述两个长冷却栈道和两个短冷却栈道组成第一冷却栈道组,所述两个长冷却栈道组成第二冷却栈道组;所述第一冷却栈道组固定在冷却套管43上部,所述第二冷却栈道组固定在冷却套管43下部。在本发明中,为了进一步延长冷却介质的接触流动时间,变相的增加冷却套管43内部的风冷室21的长度,上、下冷却栈道431的排布设置均不相同。例如,在本发明中,设置在上部的第一冷却栈道组由两个长冷却栈道和两个短冷却栈道组成,使得上部接触风冷室21的冷却介质流动弧度比较大,能够在介质冷却和风冷之间增加传导时间和力度,而设置在下部的第二冷却栈道组只需要由两个长冷却栈道组成,主要是考虑介质冷却套管43与被冷却物料直接接触,适当增加传导时间和传导力度即能满足生产要求。具体的,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此实施方式中,第一冷却栈道组从一侧至另一侧分别为第一长冷却栈道4311、第一短冷却栈道4322、第二短冷却栈道4333和第二长冷却栈道4344;所述第二冷却栈道组包括第一长冷却栈道Ⅰ
4355和第二长冷却栈道Ⅱ4366;所述冷却套管43内安装有若干组第一冷却栈道组和若干组第二冷却栈道组。此种结构设置,能够较好的满足上述分别对上部和下部传导力度和传导时间的要求,意义重大。
[0037]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在本发明的此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所述筒体1内壁上设置有若干隔板5,若干所述隔板5与筒体1内壁一体成型,所述若干隔板5设置成单螺旋型或多螺旋型,实现物料在筒体1内沿着螺旋形通道前进。
[0038]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发明点,在本发明的此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所述风冷室41相对的外部两侧可拆卸安装有冷却管束42,所述冷却管束42包括冷却管421和固定结构
422,该冷却管421为“回”型冷却管(如图5所示),即冷却管421首尾相连。在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固定结构一体成型在风冷室21两侧,且与风冷室21表面垂直;所述固定结构整体为倒“几”字形412,所述倒“几”字形结构412的底面固定在风冷室21表面。与上述固定结构相配合的,在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管421还包括有一基座423,所述冷却管421与风冷室21接触的一面设置固定基座423;所述基座423上设置有与固定结构配合的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为“U”型结构4231,该“U”型结构4231的“U”形状开口位置朝向基座
423顶部。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以风冷室21一侧作为示例,如图6所示:倒“几”字形结构412的固定结构底面固定在风冷室21表面,整体与风冷室21表面相垂直,同时,如图7所示:冷却管421上的基座423上设置有“U”型结构4231的安装结构,此安装结构为U型凹槽,且U型口大小与倒“几”字形结构412开口略小,此时,当倒“几”字形结构412不密封的一端竖直伸入U型开口中,此时转动倒“几”字形结构412,使得倒“几”字形结构412不密封的一端与U型结构相垂直,实现卡合固定。当需要拆卸时,也非常方便,将固定的步骤反过来即可。简单安全,固定牢固。
[0039]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U”型结构4231的安装结构设置有若干个,均匀排布在基座423表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节固定位置,实现有效散热面积的调节。例如“U”型结构4231的安装结构设置有5个,依次分别固定在基座423表面,当倒“几”字形结构412需要进行固定时,选择固定第1个和第5个,则冷却管421全部覆盖在风冷室21表面,当选择固定第2个和第5个,则冷却管421部分覆盖在风冷室21表面,此外,当选择固定第1个和第4个时,则冷却管421部分覆盖在风冷室21表面,冷却效果与固定第2个和第5个时的冷却效果相同。
[0040] 在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所述固定结构一体成型在风冷室21两侧,且与风冷室21表面垂直;所述固定结构包括一组固定卡齿,该一组固定卡齿413至少包括2个固定卡齿413;所述固定卡齿413为S型结构,S型结构横向固定在风冷室21表面,即S型底部固定在风冷室21表面。与上述固定结构相配合的,在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管421还包括有一基座423,所述冷却管421与风冷室21接触的一面设置固定基座423;所述基座423上设置有与固定结构配合的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为“U”型结构4231,该“U”型结构4231的“U”形状开口位置朝向基座423顶部。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以风冷室21一侧作为示例,此时,当S型结构一端竖直伸入U型开口中,此时转动S型结构,使得S型结构的两个凹陷区任意一个可以与U型结构相垂直,实现卡合固定。作为进一步优选的,由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S型结构可以由若干个S型首尾相连构成,因此可以包括有至少2个凹陷区,当与U型结构相卡合的时候,可以选择任意一个凹陷区进行卡合,实现卡合距离的选择,进一步调节对不同散热冷却效果需求的要求,当需要拆卸时,也非常方便,将上述固定的步骤反过来即可。
[0041]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改进点,在本发明的此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所述出风罩2包括底座71、支撑座72和出风口73;所述底座71上方安装有支撑座72,所述支撑座72上方一体成型有出风口73,所述出风口73、底座71和支撑座72均为贯通结构,保证冷风吹入;所述出风罩2通过底座71安装在进料口6附近,且与风冷室41连接,所述支撑座72的四周都均匀开设有通风孔74。在本发明中,出风罩2通过底座71与风冷室41连接,并且在底座71上方安装有支撑座72,主要是增加固定的牢固度,当冷风风量较大时,起到防止跑偏移位的作用。此外,在底座71上还安装的支撑座72四周均开设有通风孔74,主要起到快速散风的作用。
[0042]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支撑座72底部还设置有限位阀片75,限位阀片75结构如图10所示,所述限位阀片75与支撑座72底部铰接,该限位阀片75连接有驱动其转动的电机(图中未示出)。当冷却机工作完毕之后,启动电机,驱动限位阀片75与支撑座72底部重合,即关闭了通风孔74以及出风口73,使得冷却机内无法进行异物;当冷却机需要工作时,启动电机,驱动限位阀片75与支撑座72底部分离呈不重叠状态,保证通风孔74以及出风口73的进行运行。
[0043]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